第一篇:我的家在哪里第2课时教案
《我的家在哪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社区生活,掌握社区功能
2、加强学生学校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关注社区,养成为社区做贡献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社区功能
难点:联系实际,体会社区功能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导入
展开:
教师: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或者自己家附近的情况是总会说一些词,比如说,老师的家在平湖市滨湖新村,那我就会说我们市,我们小区,而同学们可能会说我们镇,我们村。生活在一个地区的人都会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有对区域的认同感,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概念“社区”。相信大家回去已经预习过了,那么我们就请大家说说什么是社区?(学生回答)在一个社区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设施和服务,这些设施和服务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平时可能大家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现在就请大家想想,你们家的社区里有哪些设施呢,或者说在社区里你们可以接受哪些服务、开展哪些活动呢?(学生讨论回答)
这些设施或者服务、活动,我们给他一个名字——社区的功能。社区具有哪些功能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来看教材上的图片,大家说说这些图片里人们在进行什么样的活动呢?(学生看图,思考回答)
第一张图:选举投票。公民参加选举投票是一个什么活动呢?(政治活动)所以社区具有政治功能。第二张图:执勤巡逻。执勤巡逻是维护社区安全。所以社区还具有管理功能。第三张图:学习。学习体现了社区的什么功能呢?学习包括在文化范畴内,所以社区具有文化功能。正因为社区具有文化功能,所以现在人们买房时都会考虑这一点。
第四张图:超市购物。购物属于什么活动啊?(经济活动)所以这是社区的经济功能。大家还知道社区的那些设施体现了经济功能?(银行)板书:社区的功能——政治、管理、经济、文化
教师:大家生活在这个社区里,对这里都很了解也很有感情。我们就聊一聊你喜欢自己所在的社区吗?你认为这个社区有什么优点,又有什么不足呢?我们可以从卫生环保、安全管理、公路交通、文明礼貌、文化娱乐等等方面进行思考。前后桌四位同学一起讨论,将你们认为的优点、不足归纳整理出来,再想想应该怎样改进这些不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我们来看看哪组说的好。
(学生讨论,并进行汇报)
总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区的一员,我们要为家园的美丽安宁作出自己的贡献。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大家感受到了社区的便利,也看到了社区中存在的不足,提的一些建议也有可操作性,未来我们的社区一定会在大家的努力下越来越好。
机动: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家园,理想的社区。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做一个小小规划师,大家可以设计自己的社区。在设计之前,请大家先说说,根据之前的学习,社区里应该有些什么设施呢?(居委会、医院、学校、超市、健身场所、文化休闲场所、绿化、邮局、住宅、道路„„)(可以借助教材第7页图3)
希望大家可以抓紧时间画一张平面图,画平面图要注意标上什么?(地图三要素)
练一练:1.下列关于社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们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B.人们具有某些共同的看法
B.人与人之间有比较密切的交往D.人们都生活在某一小区内
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初中生王海,想在暑假期间到北京去看望外婆,顺便好好游一游首都北京。但是爸爸妈妈都在上班,不能陪他一起去。于是,爸爸送给王海一本《中国交通旅游图集》,王海翻了翻,心中有了数,于是他决定单独行动。
(1)他该查阅哪种地图才能知道北京在哈尔滨的方位?()
A.哈尔滨交通图
B.北京交通图
C.中国政区图
(2)哈尔滨位于北京的()方位。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3)北京位于哈尔滨的()方位。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1)为了给外婆一个惊喜,王海没有告诉外婆自己到北京的时间。他该选择以下哪种地图,才能知
道到外婆家(八宝山)的乘车路线?()
A.北京市旅游图
B.北京市政区图
C.北京市交通图
4.到天安门广场了
王海在北京游玩的第一站,当然是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当他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时,一时之间分不清东南西北。读图1-8,帮王海辨别方向。
(1)天安门正面朝向_______(方位);人民大会堂正面朝向_______(方位);中国国家博物馆正面朝向_______(方位);毛主席纪念堂正面朝向_______(方位)。
(2)读图1-8。毛主席纪念堂在天安门的_______(方位);人民大会堂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_______(方位),在天安门的_______(方位);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_______(方位)。
第二篇:《春天在哪里》教案2
《春天在哪里》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参与观察活动,激起对春天的兴趣,为本单元的学习作好准备。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营造氛围,带学生进入一个春天的意境。
2、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是同学们能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眼中、脑中、想象以及现实中的春天。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的景色美不美?(美)这么美的节让我们来找一找它,好不好?(好)
2、是啊!这么美的季节它都藏在哪里呢?下面先让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 《春天在哪里》,让我们在歌声中找一找春天。看谁是个会倾听的好孩子,能够准确地在歌声中找到春天。(媒体播放)好了,好听的歌曲听完了,你找到春天了吗?我们找同学来说一说,春天在哪里?出示“春天在哪里?”春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结:大家说的真好!难怪歌词里说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小朋友眼里那美丽的春天吧!大家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要仔细看认真想,把你看到的最美的地方用你丰富的语言表述。
二、看春天:
1、出示柳枝、桃花、小草的图片。
2、老师述:多美的景色呀!从小朋友的眼里老师发现这些画面已经把我们的心带入了春的怀抱,现在就让我们尽情地描绘一下这些景物吧!出示“请同学们以春天来了为开头,描绘一下你看到的景色吧!”老师这里还有要求。学生自由回答。
3、老师述:春天实在是太美了,但从同学们的描述中老师并没有感觉到很美,我们能不能把景物说得更美些。
出示:提示,我们可以用“像”这个比喻词来说一说,也可以把我们看到的景色当做人来说一说。我们先来看一下柳枝(柳枝又长又细,软软的,柔柔的,它像什么?
同学们说的真好把我们看到的柳枝都说活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优美的句子吧!(找学生读)
a、春天来了,柳枝抽出了像眉毛一样的细芽。b、春天来了,柳树摇着绿色的大辫子。c、春天来了,柳枝像正在梳头的小女孩儿。d、春天来了,柳枝睁开了春天的眼睛。……
三、听春天:
1、媒体播放春天的声音:鸟声、青蛙生、流水声、春雷声等。
2、找同学描述这些声音,说说你听到这些想的写什么? ……
四、本课思考:
思考本课“思考与探索”的内容,思考“我们这里的春天有哪些特点?”“春天有哪些我们感兴趣的科学?”
根据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展开调查和研究,完成自己的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
第三篇:《匆匆》教案(第2课时)
《匆匆》教案设计(2)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1、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①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③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④有感情齐读本段。
2、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①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③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④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3、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①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②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③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④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在 时候,时光又 溜走了。)
4、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①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②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 我能做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③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①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②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出示《明日歌》 ①自读。
②浅谈自己的体会。
2、分发资料学习梁实秋的《时间即生命》,思考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以及在表达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课外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4、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片断)
五、课外延伸,结合实践。
以“时间”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散文。(体会文章感情,学习散文写法)
【教学反思】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围绕重难点,落实教学的实效性,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
二、读写结合:
叶圣淘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怎样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呢?著名作文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因为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课文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仿写,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而要真正学会仿写,关键是老师要指导帮助学生品评其中的好词佳句,学习其立意和写作技巧等,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课堂练习中,我让学生将自己说的句子写下来,落实了写。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生本、师生、生生”多维对话的平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佳径。在本堂课中也得到了的体现。
总的来说,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一定要注意拓宽学习资源,让课内外有机的结合,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在充满活力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现高效课堂。
第四篇:《中庸》第2课时教案
《中庸》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主要句子。
2.借助译文,了解《中庸》第一章(中和是天下的根本)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中和是天下的根本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能背诵主要句子。
感悟文中所讲的中和是天下的根本,并能指导自己的行为。【学具、教具准备】
PPT、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听读
1、出示原文,教师范读。
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1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学生听录音。
二、再次感知
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3、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
4、指名学生诵读。
5、学生评议。
三、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
5、指名读。正音正字,指导语气停顿。
6、全班齐读。
四、检查朗读,感悟文意
1、指名朗读。
2、学生自由说理解。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译文并小结。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6、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六、总结背诵
熟读成诵,练习背出韵律、背出感情。
第五篇:第2课时电动势(教案)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第2课时 电动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电动势的的概念及定义式。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3.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电源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4.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动势的的概念
难点: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制作成WORD、PPT、FLASH等课件)
(一)复习上课时内容
要点:电源、恒定电流的概念
(二)新课:
第二节、电动势
(在了解学生自学的基本情况之后,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1.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形成是什么?(自由电子)
2.在外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电源是靠什么能力把负极的正电荷不断的搬运到正极以维持外电路中恒定的电流? 结合课本图2.2-1,讲述“非静电力”,利用右图来类比,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中的能量问题。当水由A池流入B池时,由于重力做功,水的重力势能减少,转化为其他式的能。而又由于A、B之间存在高度差,故欲使水能流回到A池,应克服重力做功,即需要提供一个外力来实现该过程。抽水机就是提供该外力的装置,使水克服重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水的重力势能。重力做功、克服重力做功以及重力势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在做此铺垫后,电源中的非静电力的存在及其作用也就易于理解了。
两者相比,重力相当于电场力,重力做功相当于电场力做功,重力势能相当于电势能,抽水机相当于电源。从而引出— 1.电源(更深层的含义)
(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2)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再与抽水机类比说明:在不同的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不同---引出 2.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2)定义式:E=W/q(3)单位:伏(V)(4)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注意】① 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3.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②内阻:电源内部的电阻。
③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让学生看课本的“科学漫步”之“生活中的电池”
穿插典型例题如下:
例1.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这表示(A)
A.电路中每通过1C的电量,电源把1.5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干电池在1s内将1.5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干电池与外电路断开时两极间电势差小于1.5V D.干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比电动势为2V的蓄电池强
例2.单位正电荷沿闭合电路移动一周,电源释放的总能量决定于(A)A.电源的电动势 B.通过电源的电流 C.内外电路电阻之和
D.电荷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例3.现在的笔记本电脑都使用了锂电池作为备用电源,有一款笔记本电脑备用电池的电动势为9V,容量是4800mA∙h,正常使用时的电流是1.2A,问:
(1)(2)(3)该电池能支持电脑使用多少时间? 在1h内,非静电力做了多少功?
如果电池的内阻可忽略,那么电池输出的电能是多少?
(1)4h(2)10.8J(3)10.8J
(三)小结与交流:
(1)对本节内容做简要小结;
(2)跟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学完本课时后,对课前自学过程中遗留的问题是否解决了。
四、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电源外部存在着由正极指向负极的电场,内部存在着由负极指向正极的电场。B.在电源的外部负电荷靠电场力由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C.在电源的内部正电荷靠非静电力由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D.在电池中是化学能转化为电势能
2.电源电动势的大小反映的是
(B).A.电源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本领的大小 B.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大小 C.电源单位时间内传送电荷量的多少 D.电流做功的快慢.3.关于电源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同一电源接入不同的电路电动势会发生改变 B.电源电动势就是接入电源两极间的电压表测量的电压
C.电源电动势表征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与是否接外电路无关 D.电源电动势与电势差是一回事
4.关于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B)A.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越多,表明电动势越大
B.电动势表示电源将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时,非静电力做的功 C.在电源内部从正极到负极电势逐渐提高 D.在电源外部从正极到负极电势逐渐提高
5.(课本题)手电筒中的干电池给某小灯泡供电时,电流为0.3A,在某次接通开关的10s 时间内,一节干电池中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5J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