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评析孙子兵法《军争篇》
评析《军争篇》
《军争篇》初次阅读感觉杂乱无章,前面和后面的联系感很脆弱,整体而言无体系感,可仔细思考中,发现其中涉及的各种战争要素又紧密相连,我在前面篇章所用的分析方法在这里失效了,于是我竭尽思考,决定用一种新分析方法解剖孙武的思维模式。
这种方法,我称之为“建模法”,俗称就是以军事模型的方式进行推演,哲学上称之为动态的研究。
通过我对孙子兵法的仔细研究,发现前六章是孙武对影响战争因素的基本理论分析,体系性和逻辑性较强,是一种相对静态的分析方法。
打个比方,犹如医学解剖中,把人体中的各个器官全部分离出来,就单个器官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研究。自《军争篇》开始,就要把所有器官全部安装回原位,研究这些器官是在人体中如何运行的。
前六章是将战争完全“肢解”,研究战争的本体属性以及影响战争胜利与失败的主要因素,在《军争篇》里就要把这些属性和因素放在战争中动态分析,研究各个因素之间的彼此联系和作用。
在《军争篇》里孙武先假定了A、B两方的军事条件各方面同等,这是一个大前提,虽然孙武没有明确提出,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论述中推理出来。
孙武本篇研究的对象是“军争”,论述的是两军如何争夺战争优势,从而掌握战争主动权,达到克敌制胜。
在这里我们可以模拟出一个理想状态的模型:理想模型下,军争会有三种状态,先假设优势=1,劣势=—1,平势=0,对于我方军争遵循的准则:(1)由—1转化0(2)由0转化1(3)由—1转化为1 而对于敌方,则要设法:(1)由1转化0(2)由0转化—1(3)由1转化为—1 在这六种情况中,最困难的是我方第(3)情况和敌方第(3)情况。理想状态下,根据数据统计,两军相争会出现九种情况,应当要仔细研究并找出对策
任何事物都具有一体两面性,战争的客观属性决定了军争的利害两面取决于两大要素:军队和辎重。军争过程中如何处理军队、辎重与所争优势的平衡问题?孙武给出了如下分析,首先先分析了在舍弃辎重的情况下,(1)长距离争利(2)中距离争利(3)远距离争利,这三种情况对军队所造成的影响,并强调了辎重对军队的战斗力的影响。对此,我设想的处理原则是: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
如何在战争过程中贯彻执行军争原则?
首先,军争要“知情”,这一原则贯穿整个《孙子兵法》始终,不知情就无法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测,不能正确的预测,在此基础所做的行动也注定将失败,这是军争的总原则,不论论战场的情况如何变化多端,都要把这个原则放在首位来考虑,背离这个原则一定会失败,切记!
其次军争在战争中的具体表现为行军和作战,根据孙武的表述,行军要遵循六字诀:快、慢、猛、稳、隐、迅(意为迅雷不及掩耳,与快相比,具有突然性),要把握行军六字诀在不同情况的适用;而作战则要:(1)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参考《作战篇》;(2)占领战略要地,派重兵守卫;(3)最后要做到权衡利害关系行动
孙武引用《军政》谈论的治军,通过对战争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决定军争胜败的关键因素是军队和辎重,前者属于动态因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变化大,因此孙武重点论述了治军的重要性,分析了四点影响治军的因素。
其中第(1)解决的军队的号令问题,正如孙武所言,军队号令可以有效地提高军队的组织性和战斗力
(2)孙武对军队又进一步划分,分为士兵和将军,针对两者的特点不同又设计出了不同的策略:士兵无士气,则士兵战斗力弱,故而要治气;将心乱,则军队指挥乱,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故将军要治心
(3)论述军队本身的战斗力,受目的地远近、军队劳逸状态、饱饥状态的影响(4)在军队的用兵方面,这里孙武简略另外两种情况,除了文中论述的①不攻击阵容严整的军队;②不攻击实力雄厚的精锐军队;还要③攻击那些秩序组织混乱的军队;④攻击那些实力弱小的军队,这是要灵活驾驭军队的原则
《作战篇》有言: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孙武提出了三类用兵原则,共八种用兵情形:(1)高陵和背丘等地形对用兵的影响;(2)敌人的示形伪装、精锐部队、诱敌部队不要攻击(3)对于归国的军队,包围的军队和陷入困境的敌人所要注意的情况。
孙武虽然提炼出来这些用兵原则,但是也要遵守上面所提到的“用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的原则”。例如对于(1)情况,即使敌人占据有利地形,若敌方防守不严密,兵力有弱小,有机可乘,则可趁机夺取;
对于(3)归师情况,我曾阅读贾诩传,讲述曹操南征张绣时,忽闻袁绍来攻击其老窝,于是下令撤退回救,张绣强行追击,贾诩不许,果然被击败了;失败之后,贾诩又急忙建议张绣攻击,这次大败曹军,获得胜利,利用曹操这次大胜以及急迫退兵的心理。这其中一失一得值得反思,充分说明了用兵要灵活多变,根据当时的形势变化做出抉择,不可拘泥于固有形式;
对于(3)穷寇勿迫,我想到了背水一战的韩信,根据自己的军队是新兵的劣势,借敌人的强大兵力优势将自己的新兵变成穷寇,激发出军队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斗志,同时表面上又迷惑敌方的将领,造成敌方将领骄傲自大,用兵上则表现为轻敌冒进,果断诱敌深入,另一边又派出伏兵攻击敌方大营,易其旗帜,击溃敌方的军心,最终大败敌军,获得胜利;在背水一战中,韩信在此次战争中充分遵循了《军争》开篇所说“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韩信的用兵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之地,不得不让人佩服!!
第二篇:军理课孙子兵法小论文
《孙子兵法》学习有感
一.《孙子兵法》的内容理解 首先,《孙子兵法》具有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和目的性。作品诞生在战争频仍的春秋末期,那时的诸侯崇尚功利、追求富国强兵。而时代带来的激烈竞争环境,也使得作品打上深深的目的性痕迹。《火攻》篇中说:“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可见,对应的战争目的分别是争夺利益、取得胜利、转危为安。其中,取得胜利最终是为了获得利益,转危为安属于利益的一种。因此,战争最核心的目的就在争夺利益。《孙子兵法》正是以“争利”为核心展开的。
这里的“争利”并非全是贬义。当“利”为“公利”,为了谋取国家的利益时,便有些情有可原。《火攻》篇说:“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意思是,攻取城池后,未有足够力量维持其胜利,拖延了时间,最终招致凶险,枉费了国家资源,而又没有得到任何实际的利益。因此,没有国家利益则不动兵,没有十足把握就不用兵,国家没有遇到危难就不应该发动战争。可见,孙子的军事思想并非狭隘的利己主义,而是站在整个国家的高度去思考大局的。这也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发扬的。
其次,《孙子兵法》十分注重把握人的行动原理并依此凝练而成。趋利是人的本能,趋利性是人行动的动因。当然,这里的趋利性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贬义词。《孙子兵法》通过对人性的操纵来把握战争的输赢。正因对人性的细致体察,《作战》篇才有这样的表述:“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对敌人“善而养之”以便日后“胜敌而日强”,是在把握俘军心理的基础上做出的表面的尊重、让步,实则是以此松懈俘军,使其为我所用。《地形》篇中说:“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是基于对士兵以感恩之心回报宗主的心理把握做出的决断,目的是“故可与之赴深溪”、“故可与之俱死”。《孙子兵法》的智慧来自于人,作用于人,必然要考虑人性特征,以此深入人心,真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任何工作也是如此,在人本社会中,真正对人的社会有所贡献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第三,《孙子兵法》非常注重策略的使用。《始计》篇:“兵者,诡道也。”用兵打仗作为一种变化无常之术,需要运用种种办法欺骗迷惑敌人。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进退、胜败、奇正、虚实等都可以是诡变的对象,从而达到让敌人分不清我方实情、做出错误判断的目的。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前三篇包括《始计》篇、《作战》、《谋攻》说的是战略统筹,《军形》、《兵势》篇、《虚实》篇这三篇说的是作战指挥,《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这三篇则是战场机变,《地形》篇、《九地》篇这两篇说的是军事地理,最后《火攻》篇、《用间》篇则是讲的特殊战法。分门别类,有所针对。《孙子兵法》向我们传递出一种强烈的策略意识,而非莽夫之勇。
第四,《孙子兵法》蕴含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原始的军事辩证法思想,非常具有哲学意义。这本书总结了当时作战的经验,揭示了战争的一系列规律,已经具备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在战略思想上,《孙子兵法》提出“重知”“崇变”“尚谋”,在战术思想上,则提出把握战争运动规律的一系列矛盾范畴,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进退、胜败、奇正、虚实等,反映了辩证法思想。在不同境况下采取针对性对策,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想。这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古人而言尤其难得,也让今人敬仰不已,成为当之无愧的旷世之作。二.《孙子兵法》对师范生的正面和反面借鉴意义
首先,思及当今应试教育难以向素质教育过渡,究其原因,教育资源的不足则是其一。将应试教育弊端难除的原因同《孙子兵法》相联系就会发现,同样是由于竞争的激烈,导致了强烈地目的性。后者由于这种目的性直取利益,整体以“争利”为核心。前者则导致学生、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大多盯着最直接的标准即分数来看,直取目的,而忽略整个过程中学生素质、能力切切实实的培养。我想,《孙子兵法》能告诉我们的则是在教育领域的反面教训:淡化目的,突出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当然,更根本的解决则是在教育资源上下功夫。一旦做到资源更为均匀,竞争便可稍为减弱,在较小的升学压力下,学生会有更大的成长空间。这就依赖政府的政策了。
其次,师范生以后从事教育同样需要把握人(主要是学生)的行动原理,据此做出科学的决断。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各自的个性特征。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把握学生的心理可以更快、更好地深入学生内心,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融洽师生关系,使得老师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而教育学生的目的则更容易达到。如何激励学生、如何高效管理一个班级,更是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借鉴。
第三,教育学生同样需要使用策略,懂得教育的哲学。大道理谁都知道、谁都会讲,懂得通过身边小事即时点拨学生是一种策略;学生犯了错误不好直接批评驳了面子,私下找来像朋友一样谈心聊天让学生听进自己的劝诫是一种策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为班级做点事,发挥每个人建设班级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存在感是一种策略。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各异的教育方法是教育哲学的一种。懂得每个学生都有其优缺点,不持偏见,相信学生可以在引导下变得越来越好。我想,这都是一名教师应有之素质。
两千五百年后,当我们回望历史,烟尘漫天,掩盖几许神采。然而透过那历史的尘幔依旧绽放光彩的《孙子兵法》,将一直为后世铭记、镜鉴。无论是它对军事战略的透彻分析,还是它对人类其他领域活动的借鉴意义,都是无可比拟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陶汉章,孙子.孙子兵法概论[M].解放军出版社, 1985.[2]许嘉乐.试论《 孙子兵法》 的核心思想[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2): 50-55.[3]李任飞.《孙子兵法》中的三个重要战略原则[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4年03期
第三篇:三国杀军争篇内奸心得
三国杀军争篇内奸心得
军争前刘备,军争后曹操,我一直坚持这样的选主原则,虽然个人也很爱张角,军争前是有角必选,但军争后我不得不承认角太脆了,特别是克他的角色太多,指望忠群每回合送的一两张闪仅够保命之用,想劈人进攻还需要有黑桃,还要看场上司马的脸色(当然根据回合人的不同你也可以不吊他,但是如果他坐在你的下家你就只能祈求他是忠了,是内你都赢不了)。这种情况对于内来说反而是个机会,至少我觉得比起主公是刘备和曹操来说赢的机会要大。
张角主公局一般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主公手牌充裕,有闪挂黑桃装备,忠会积极砍主劈反,甚至挂个闪电表忠,弄个铁索连反,这种情况下内要有所警觉,不可盲目砍反,须知你砍掉反一血,主公一旦有机会劈反两血,三血反贼如果就此挂掉,拿牌的是主公而不是你,你图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不想弃掉那张杀吗?所以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犯有牌不出就不爽的毛病,反过来如果主公劈掉反贼两血,你杀反贼一血,反贼挂掉拿牌的就是你了,就算你拿不到牌也要分析场上形势把牌留给弱的一方,其实是很考验内的智慧的,没办法,谁让你摊上了这么难干的活呢?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如果忠臣有司马,那么开局你就要把自己算做是反的一份子了,就像主曹操忠小乔一样,开局就要控制司马和小乔的手牌,有拆有牵尽量往他们身上招呼,杀的话还是让反贼们去做吧。退一万步讲,如果不想跳反就什么都不做好了,也不要开局就去盲目杀反,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反贼在某些时候,比如忠司马、忠小乔、忠郭嘉、忠夏侯不好动的情况下,往往会把目光放到他们容易集火的角色身上,这个时候你的一次表态就显得很重要了,如果你被夹在一群反贼中间,你还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吗?常常看到刘备场倒下的第一个是内奸,何解?往往是为了跟主公要牌做出了不正确的表态,把自己的手牌浪费个干干净净,在一群反贼面前裸奔,还梦想着到了主公的回合分你一把手牌保命,殊不知后面的反贼早就把主公乐上了,再来集火你,你都看不到自己的下个回合了。
反观那些忠臣呢?刘备激将没人出杀,曹操护驾没人出闪,我只在早期的三国杀里见到这样的愚忠,发展到今天忠臣们早都上了个台阶,明白不能过早暴露遭到反贼的集火,为什么作为内的你还那么冥顽不灵呢?
扯的有点远了,再说说张角主公局的第二种情况,张角由于技能的高伤害注定了他是个大起大落的人物,要么就打的顺风顺水,要么就是被打的落花流水,前面已经说了克制张角的人很多,司马、大乔、张辽、甘宁、黄忠、貂蝉……不说完克至少也是半克,一旦张角的手牌装备被拆的干干净净离结束也就不远了,作为内该怎么打也不消我多说了,有闪电挂闪电,能送闪就送闪,这个时候能先送走一个反贼就先送走一个,管他谁拿牌呢,但是切记慎用铁索,你一旦把两个血少的反贼连在一起,让主公干了一劈二的勾当,特别是还拿了六张牌,而此时场上两忠健在,我基本可以断言,你又输了,胜负有时只在毫厘之间,这种打击对反贼是伤元气,对主忠是振士气,就算你再怎么跟余下两反同一阵线也没有用了。
我做内的原则是第一回合打酱油,先看看各个角色的势力归属,看看是不是主忠有强力配合,比如张角司马配、曹操小乔配、郭嘉香香配等等需要我提前跳反的组合,如果没有的话就帮助主忠先除掉一个反贼,最好自己拿牌,自己拿不到牌就尽量让劣势一方拿牌,不要过度纠结,如果在此过程中有忠过早阵亡有桃也不救,除非主也危在旦夕才救忠。死掉一个反贼的情况下对内是最有力的,因为你又可以打酱油了,牌可以不出就弃,但是你绝不能睡觉,在这个过程中你要计算两方势力的血牌数,按照一血=两牌,再加上双方势力的手牌数计算出优劣,到你的回合如果不要弃牌就什么都不做,当然挂装备除外,如果要弃牌就要把杀或锦囊用在势力强的一方,通过你的一张杀或一张过拆来平衡两方的局势优劣。
但是如果此时场上有一血反贼就要想办法除掉拿三张牌,哪怕此时反贼的血牌数处于劣势也要这么做,因为如果你不收让主忠收了,他们的血牌数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而你收掉后可以马上把自己的血牌数算
入反贼阵营,这样其实还是平衡的。但是这么做也是有一些前提的,比如一血反贼只有一张手牌,你觉得是闪的可能性比较大,那就不要动了,因为你这么做会让反贼本能的出闪而把人头留给主忠,或者你觉得场上其他反贼可能有桃救一命,与其这样还不如静观其变。经常听到有人说抽到内不知道怎么打,我觉得内在不知道怎么出牌的情况下计算双方的血牌数是个不错的办法,至少提供了一种平衡双方势力的思路。有人打内习惯装忠到底,在反全死、主忠内混战中寻找机会,我个人认为这还停留在一个初学者的层次;有的人是等到场上死了一半的人才开始跳内,我只能说你比初学者有了些许的进步,至少不愿陷入主忠内的混战,而如果此时忠反势力不平衡的话,我认为你跳还不如不跳。我从来不介意让主忠或者反知道我是内,前提是我能够平衡当前的局势,在这种情况下表明身份反而是最安全的,主、忠方面绝不会在你身上浪费力气而不去收反贼人头,反贼还指望在残局你能站在他们一边,怎么会自相残杀呢?你的损失无非是骗不到刘备主公的两张牌而已,你很稀罕吗?
作为内,我偏爱吕蒙,仅克己一项足矣。试想一下,在开局阶段你还不太方便表明自己身份而又不想出牌的情况下,需要弃掉一张过河拆桥,可以断言,你这张牌一弃,马上双方都知道你是内,反贼一样可以集火你,因为开局他们在人数方面并不处于劣势,这个时候这张牌宁可用也不要弃,而吕蒙就有这样的优势,他不弃一张牌,也不会在开局招致集火。我用吕蒙喜欢屯AOE、决斗、火攻,耐心地等待主忠反拼个筋疲力尽,我再出马收人头。除了吕蒙比较好用的就是曹仁了,你据守谁也不好说什么,一堆牌在手里也不招打,还省的出牌表态了。此外郭嘉、曹操、司马、孙权、魏延、关羽我也都有用内获胜的体验,应该说相对来讲是做内比较好控制的角色。
可能有的人会说按照血牌量计算的方法在ONLINE中很难实现,因为出牌的时间很短,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的确是这样,目前这种方法我也只是网上用吕蒙做内的时候使用,过了我的回合马上就开始计算双方的血牌量,一直计算到我上家弃牌进入我的回合,自己的回合该做些什么心里早就有了一个预判,当然也有手忙脚乱算完忘记的情况,那就克己什么都不做好了。用其他角色做内我就只算血量,特别是现在加了袁术这样的角色,一会摸N张牌,一会又全弃了,给计算带来一定的难度,但血量总是算的清楚的,哪边血多你就打掉他一滴,这个总容易多了吧。而在面杀的时候我会严格执行血牌量计算方法,不限时出牌就是有这种好处,能伤血的角色伤血,不能伤血的角色费牌,像司马、小乔、郭嘉这种角色你费他一张牌比伤他一滴血更让他心疼。
其实当内真的挺难的,即便你按照血牌量计算方法准确地平衡了场上的形势,并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地收反贼、除忠臣,也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一直走到主内单挑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算你局势控制的再好,拿不到你想要的牌,到最后还是会功亏一篑;就算你费尽心思除掉两忠,与主公和一反贼进入了真正的三国混战,却发现主公和反贼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一起集火你,让你腹背受敌;就算你足够强大,已经控制了场上局势,却发现一血的主公面对一血的反贼引颈受戮,有闪不出、有桃不救,有酒不喝,如果你手中真的没有准备多余的桃子,那么呜呼哀哉,赢得还不是你。
没办法,这就是三国杀游戏中内的艰难处境,谁让你赢一局要拿那么多分呢?谁让你为了胜利不惜除奸党、戮忠臣,到头来两边都不落好呢?在三国混战的最后一刻,主公和反贼早已达成了生死同盟,那就是“让谁赢也不能让内赢”,这仿佛已经成了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了。三国杀的内,在这个游戏中你注定是一个孤胆英雄,你注定要费尽心机、殚精竭虑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你注定要承受反贼的辱骂、主忠的唾弃,承受精神与思维的双重压力。
常常ONLINE,常常看到反贼与内奸、主忠与内奸之间的对骂,虽然盛大已经屏蔽掉了很多敏感的词汇,但语言之粗俗与恶毒仍不堪入目,每每看到这些,我常常想,难道内奸与你们真的就有那么多深仇大恨吗?内奸的任何举动都代表了他对场上当前局势的判断与考量,结合自己的手牌而做出的行动,就算偏帮了场上某一势力而导致局势出现了不平衡,那也只是他的选择,难道内奸连选择的权利也丧失了吗?
曾经看到过主忠在大好形势下被内反联手翻盘,忠臣气得破口大骂,其正义凌然不亚于**亭就义之岳飞,内奸仿佛成了过街老鼠般的秦桧,我不禁暗自好笑,兄弟,入戏太深了,要知道在这个游戏中,牌技有高低,角色无善恶,武将分正邪,品格没好坏。如果你真的痛恨当场内奸的所作所为,那就想方设法不让他赢就是了,反贼在没希望胜利的情况下把人头留给主忠,主在明知与内单挑必输的情况下,主动找反送死,这些都是表达你内心愤怒与不屑的做法,对此内也无话可说,毕竟这也是你的选择,我们都应该尊重每个角色做出的选择,一切让牌技来说话,胜过你在ONLINE上把他祖宗八倍翻出来骂,这么做只能让别人见识你的粗俗与小气,还有技不如人。
接触三国杀已经一年的时间了,我不得不承认,还没有哪一款游戏能让我持续一年的热度与激情,这款游戏的发明与创造者在我心中早已成了神一般的存在,也不止一次地为三国杀幕后制作团队的睿智与超凡所折服。三国杀带给我的改变也很多,遇事习惯说“容我三思”,能够比以前更加客观和理智地评判一个人,懂得团队的胜利才是最终的目的,该牺牲利益的时候要勇于牺牲,也常常想,是不是我也“入戏太深”?没办法,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三国杀已经注定了在未来继续与我有着撕不开、扯不断的瓜葛与联系。
第四篇:《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读后感13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子兵法》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孙子兵法》读后感1最近我阅读了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真是受益匪浅。它成书于春秋末期,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主要论述的是战略方面的理论,比较抽象,但哲理性强,可借鉴的范围很广。孙子兵法的作用远远不再局限于一本军事著作的范畴,它还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广为传播。
有人说,读《孙子兵法》的启示就是:无论做什么都不要有一颗仁慈的心。我觉得这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与古代是不一样的,虽然也需要竞争,但它们竞争的性质是不一样的,至少现在不用我们上战场与敌人厮杀,只是与对方动脑子竞争,专业的话就是心理战。
在《孙子兵法》里,学到的不仅仅是在战场上的技术,更多的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在社会上立足的最好技巧。
《孙子兵法》读后感2“兵者无畏也,胜其常也,兵家道理,智在用兵。”这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孙子所说的一句话。他著作了中国军事书籍中最伟大的一部——《孙子兵法》。这本书是围绕着在战场上怎样用兵,在军队中怎样陪练,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而百战不殆。
疾如风,徐如林,侵蚀如火,不动如山。现在《孙子兵法》在美国军方已经成为了必修课。每天美国军方的军官都要让军员们自学并在演习上灵活运用!这本书的魅力无尽呀!可是在和平社会中,这本书可不是就成为费书了吗?不是的。因为这本书告诉了我一个道理:要冷静的思考,要去多练习,要对自己有信心。所以我去实践了一下。
有一次,我在上奥数课。何老师进了我家,说:“帅浩均,我们先做一套卷子吧!”我说:“老师,我们是在学奥数,为什么要做一套课本卷呢?”他说:“你不要小看课本,奥数其实是从课本里研究出来的!”我不服气,就生着气做了一套卷子,结果何老师一改我才得了79分,我惊讶地叫着,我回家把卷子给何老师看了一下,他说:“第一你心态不静,没有练习也没有冷静思考才没考好!”我一下子找到了方法,就开始用这三种办法,我二单元考试考了100分。太好了!因此,我想起何老师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思考+认真+好心态,自信油然而生。”
我记住了这句话,生活中也可以用到《孙子兵法》,这真是一本好书呀!
《孙子兵法》读后感3双休日,我和爸爸去逛书店,我一眼挑中了摆在书架最高端的孙子兵法,因为我早就听说书中记载了许多对军事的独到见习以及让人防不胜防的军事策略。
故事主要讲了,《孙子兵法》由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所作。里面记载了各种军事策略,以及兵法范例从古至今,无一缺漏。
而其中最令我深刻的一则故事是《兵者,国之大事》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想要保卫国家,捍卫名族的话一定是从政治。天时。地利。将领。法志这五点来判断的。
可见想要打好一场仗也是需要内因和外因来配合的。只要自己的武将好而且占尽天时地利这场战争的胜利权非你莫属,换言之我们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不仅学习环境要好,而且还要自己爱学习,这样才能读好书。
曾经又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背课文,可我不愿意背,在家里开小差耗时间,老爸见了批评道:“现在学习环境那末好,为什莫不好好珍惜呢,而且我们逼你学习,你永远读不好,只有自己肯学,我深受感悟。
也有一次临近期末大考了,我由于自己要学,而老师讲的是关键的考试知识,我做好了充分的考前准备,因此我取的了有意的成绩。
我从《知者,国之大事》这则故事中我体会到要想打好一场仗不光光需要地面上的优势,还要自己的将领会打仗。想要学好习不光光要老师好。环境好。而且还要自己爱学习。肯学习。
《孙子兵法》读后感4现代商业机会不可谓不多,但并非每个机会都能创造财富而利于企业。如何去捕捉住有利的机会呢?孙子兵法中“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未战之前,必须要做周密的分析、比较和谋划,“计先定于内而后兵出”。现代的商业机会多,诱惑大,但如果不经细致的分析策划,对于经营目标、经营的.计划、方针以及实施程序、各项监管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做好谋划,做到心中有数,操之有度,才能使这些机会真正成为企业经营的利益。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这点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应对日益复杂、变化加剧的外部环境,应对组织内更高的员工要求,组住对战略已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预测性活动,简而言之“算也”。一个开始时,企业要制定本的战略,对人员需求、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做好规划、未雨绸缪,就能够从容应付未来的发展变化。如果什么都不准备在当今高速运转的市场环境中,势必淘汰出局!
孙子兵法中的一些警句,如篇首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又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千年来已成世人口语,足见其深入人心。
《孙子兵法》读后感5我看完了《孙子兵法》,它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知道了带兵打仗真不容易!要想打好仗,就得熟练运用兵法,如《孙子兵法》里讲的令行禁止,赏罚分明;纸上谈兵,全军覆没;避开锋芒,发动反击,一举获胜;诸葛亮草船借箭、七擒七纵孟获;淝水之战中东晋将领运用激将法,以少胜多;勾践卧薪尝胆;刘邦声东击西,麻痹敌人而取胜。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关羽出其不意水淹曹营;孙膑减灶诱敌;项羽破釜沉舟,放手一搏取得胜利;弦高的虚实攻击法;成吉思汗虚虚实实让敌人无法辨别,出奇制胜;努尔哈赤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夺取胜利;晋文公信守诺言,以退为进;狭路相逢勇者胜,陆逊利用地形采取火计击败刘备,投亡地然后存,陷死地然后生。
战争是残酷的。两军对战每个人都有生命危险,在生死存亡的战斗中,军队将领要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条件灵活运用兵法,才能免除或减少伤亡。
《孙子兵法》让我体会到凡事都要动脑筋,商场上也一样,只要肯动脑筋,就可以解开任何难题!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读演算使人精密,读哲理使人深刻,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读逻辑学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一个人的性格。
《孙子兵法》读后感6兵法《三十六计》开篇写道:“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如 果将“数”当做形,当做通俗;那么“术”就是核,就是文化内涵。数中有术,雅 俗才能共赏。当然,本阐述借用“数中有术”一语,其意并非仅仅如此。
和商有诸多共同之处,都需要智慧和奇谋,《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是一部兵学圣典,当商业社会来临时人们发现《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也是商家宝典。在2500年的历程里,《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军事思想哺育了无数优秀的军事家,在2500年后的今天,它将帮助我们纵失落的世界读后感横政坛,驰骋商海,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商海中呼风唤雨,立于不败之地,指引我们成为各种竞争领域内的“善之善者”。
优胜劣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企业要在变换莫测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就不能仅凭以往的经验和直觉判断行事了,而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并领会和运用一些竞争的“游戏规则”,借助并参考一些克敌制胜的经营之道。《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一部饮誉世界的兵学圣典,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凡有作为的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没有不熟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青年毛主席对《孙子兵法》情有独钟;拿破仑失败后悔没有早日见到它;西点军校把它作为必读的教科书。
《孙子兵法》读后感7《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初读《孙子兵法》,只觉得晦涩;再读《孙子兵法》,脑袋会思考了,好象是有那么回事。如今,又捧起《孙子兵法》,想写点感悟,与专业相关的东西。
商场如战场,很贴切的比喻。《孙子兵法》是套源自战场的理论,那么在商场上,我们对其加以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可以借鉴。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行军篇),孙子在治军上强调文武兼施,赏罚并重。在企业管理中,也只有文武兼施,赏罚并用,才能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使人人争先,个个努力,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特别是在今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度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的商战中从一统“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孙子兵法》对我们的企业家们更具有深渊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的使用意义。
《孙子兵法》只读一遍等于没读,要多读多思考,才能发觉其中无穷的智慧。
《孙子兵法》读后感8《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语文拓展阅读中的一部分,今天我就把它读了一遍。
《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本军事书,一共有十三篇,内容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等方面的内容,在世界广为传播。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这本书的影响。《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在中国的战争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还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这其中的十三篇分别是: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和和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一本兵书,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用的,后三套是处于劣势用的,每套有六计,一共三十六计。计名有的来源于历史典故,比如“围魏救赵”;有的来源于古代军事术语,比如“声东击西”;有的来源于古代诗人的诗句,比如“李代桃僵”;有的还借用成语“金蝉脱壳”等等。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即使自己处于优势,也不能太高枕无忧,瞬间的疏忽往往会导致失败;反败为胜,就需要在面临生死关头时到了最后也不能轻言放弃。
《孙子兵法》读后感9像风一样快,像森林一样慢,像火一样侵蚀,像山一样静止。目前,《孙子兵法》已经成为美国军队的必修课。美国军官每天都应该自学,并在训练中灵活运用。这本书的魅力无穷!但在一个和平的社会里,这不是一本收费书吗?不,它不是。因为这本书告诉我一个真理:要冷静思考,要多加练习,要对自己有信心。所以我去练习。
有一次,我在上奥林匹克数学课。何老师来到我家说:“帅好君,我们先做一套试卷吧!”我说:“老师,我们在学习奥林匹克数学。为什么要做一套课本呢?”他说:“不要小看课本。事实上,奥林匹克数学是从教科书里学来的!”我没有被说服,所以生气地做了一套试卷。结果,当何老师修改时,我得了79分。我惊讶地叫道。我回到家,把考卷拿给何老师看。他说:“首先,你有一个不安分的头脑。没有练习和冷静的思考,你就做不好!”我突然找到了一个方法,开始使用这三种方法。我在第二单元考试中得了100分。太好了!因此,我想起了老师对我说的话:“思考+认真+良好的态度,自信来的很自然。”
我记得这句话,我也可以在我的生活中使用孙子的孙子兵法。这真是一本好书!
《孙子兵法》读后感10如果一个人一切都是以我为中心,个人欲望就会驱使这个人不择手段地去满足其私欲而不顾他人的死活,就会非常爱感情用事,必定会害人误己。
孙子不反对战争,但反对穷兵黩武。所谓“合于利而动”,其实就是“利”与“德”的统一。能够恰当地统一,关键在于领导者的道德修养素质,而不在于其学位和哲学理论水平的高低。就是说,素质是第一位的,哲学是第二位的。因为哲学属于理智而不属于理性,没有仁德可言。只是能言善辩的人是不能干大事的,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把握住“利”与“德”的关系。
孔子曾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1。3)。国家、企业和单位在选才用人时,一定要非常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以上引用战争范例和《孙子兵法》最能说明问题,因为战争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又因为“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也就是说,绝对不可以把做人方面的事情当作儿戏。如果在生活中“马马虎虎”地做人,可能只是在生活中造成一些麻烦和损失,可以重头再来,反复多次。但是如果养成习惯,在做大事时,就必定会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想重头再来,就不可能再有机会了。
《孙子兵法》读后感1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孙武。孙武不仅是个理论家,更是伟大的实践者。他一生未尝败绩,皆源于他的战略思想。
在我们眼里,《孙子兵法》是一部奇书,有着丰富的东方智慧,它对世界各国的军事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欧洲,当年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拿破仑手不释卷的兵书,正是《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它里面的智慧数不胜数。读了《孙子兵法》,我忍不住赞叹,古人是多么地有智慧。
《孙子兵法》让我知道了如何行军打仗,也让我多多少少意识到战争中战略思想的重要性。还让我懂得了行军打仗的道理:碰到强敌时,不能强攻,只能智取。不仅如此,我还认为读《孙子兵法》,就是在读一部历史与智慧兼有的旷世奇书。《孙子兵法》,时间与空间的差异都掩盖不住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它还教会了我许多词的意思。比如说:‘吾’就是‘我’,‘乃’就是‘是’。
《孙子兵法》不仅让我在学习上有了改变,让我更有耐心与积极性,还让我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以从容的心态去对待周边的事物。
但有人却认为读了这些书没有意义。仔细想想,作者写书的意图,是对历史智慧的总结与传承,因为有了这种延续,我们才可以得到这么多前人的经验,从中获益。感谢《孙子兵法》,让我增长知识,不断成长。
《孙子兵法》读后感12《孙子兵法》十三篇,处处体现着天时地利人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的辩证思想。如在《始计篇》论述是否能进行战争时说,“道”、“天”、“地”、“将”和“法”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要素。
“道”指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昼夜、晴雨、寒暑等气候时节和天命、人事、道义;“地”指土地和地势、地形的高下、险要、平坦、距离的远近,攻守进退的利弊;“将”指将帅的智谋、赏罚必信、抚士卒、英勇果断和军纪严明;“法”则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
孙子认为,从这五要素出发,根据国君是否贤明,将帅有无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条件如何,法令能否贯彻实行,兵力强弱与否,军队是不是训练有素,和赏罚是否分明,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和相应的行动。
今天,在取得不少成绩的同时,也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要认真分析当前的社会大环境,剖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认真学习思考,不断转变观念、顺应形势变化。
《孙子兵法》读后感13最近,我在班级里一直在看《孙子兵法》这本书,我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孙子兵法》中的知识和奇妙的地方。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中的诸葛亮巧用木牛流马。木牛流马是用来运粮食的。古代的时候如果要把粮食送到诸葛亮的军队里要很长时间,因为有很多地方都会受到阻碍,所以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但是敌人马上发现了这件事,所以偷了几个木牛流马,诸葛亮又派兵去抢回来,还说:如果敌人要追的话,把木牛流马的舌头转个方向就可以摆脱了。木牛流马的舌头被转了方向,就一动也不动了。我觉得诸葛亮很聪明yes。
接着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一鼓作气。有一次,鲁国和齐国又开始打仗了,齐国敲了一次鼓,鲁国却没有动;齐国又敲了一次鼓,鲁国还是没有动;齐国第三次敲鼓的时候,鲁国进攻了,把齐国打败了。第一次敲鼓的时候士兵的士气是最高的,第二次敲鼓的时候士兵的士气就会稍微减少一点,第三次敲鼓的时候士兵的士气全没了。所以我们小朋友做事情也要争取一次做成。devil
今天就讲到这里了,以后我还会和小朋友分享《孙子兵法》的各种知识。
第五篇:孙子兵法地形篇案例
“中国青年”迎娶”欧洲公主”,天时地利人和的相遇
------吉利完美并购沃尔沃
一 核心思想:
1.夫地形者,兵之助也.2.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总结: 全知而慎战,慎战而全胜.二 案例介绍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在沃尔沃所在地瑞典哥德堡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作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吉利上演了一出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评价说:“这如同一个农村来的穷小子追求一个世界顶级的明星,这是一场盛大的跨海婚礼。”
三 案例分析
知己知彼,胜乃不殆: 知彼:
沃尔沃轿车的全球销量由2007年的458,323辆降至2008年的374,297辆,又再降至2009年的334,808辆。2008年同比下降18.30%,2009年10.6同比下降10.60%.由此图可知,在金融危机之前,沃尔沃的亏损还不是很严重,但金融危机使沃尔沃的销量雪上加霜.其亏损程度主要在2008年第三、四季度,2009年第一季度加重,利润率最低时达到-22.72%。严酷的国际背景带来的经济高压使福特急于放低身价出售沃尔沃.知己:
1.虽然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的经济有一定影响,但是风暴并没有伤到我国经济的筋骨,只是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吉利汽车公司汽车销量保持迅速增长,吉利战略转型不断深入.从销售情况看,吉利的发展形势令人鼓舞.2008年吉利汽车国内销量22万多辆,相比2007年依然有一定增长,吉利的增长远远高于行业涨幅.2.吉利从2007年开始战略转型,提出不打价格战,要以品牌,技术,品质,服务赢市场,要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若能完成此次收购恰好能弥补吉利在技术上的不足.3.吉利的低成本优势巨大,而且吉利在2007年之前,公司的发展战略就是”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此时吉利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低成本,低售价.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任何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过程都是复杂的,取得并购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天时和地利。当前的国内国外的经济环境,便是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的天时和地利.天时:金融危机创造了历史机遇。实际上,吉利早在2007年9月就开始申请并购沃尔沃,并通过太平洋汽车公关咨询公司与福特保持日常联络。2008年吉利组织了包括富尔德律师所、德勤会计师行、罗斯柴尔德银行在内的项目团队,正式开始运作并购沃尔沃项目。但此时的福特一方面正忙于出售路虎和捷豹,无暇顾及沃尔沃,另一方面对金融危机的认识不够,无心卖掉自己的技术重心沃尔沃。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全面侵袭,美国2008年的汽车总销量同比下降18%,福特的汽车销量更是下降21.8%,亏损146亿美元,其中沃尔沃的亏损约为15亿美元,而且已经是连续三年严重亏损。这促使福特开始以“一个福特”的理念对自身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而卖掉于1999年耗资高达64亿美元收购的沃尔沃的全部股权,就成为其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重新实现盈利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但此时的福特发现,金融危机已经使得全球大型车企无力竞标沃尔沃,因而福特不得不重新考虑吉利,并于2009年10月28日宣布吉利成为沃尔沃的优先竞购方,随后双方展开了深入谈判。
地利: 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需求提供后盾。受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全球豪华车市场大幅萎缩,奔驰和宝马等一线豪华车的年销量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而此时中国的豪华车市场却以超过40%的增速高速增长。沃尔沃2009年在华销量超过2.2万辆,全年销量增长超过80%,其中12月份的单月销量增幅更是高达121%。进入2010年以来,沃尔沃在中国市场依然保持着迅猛增长的势头。据该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5月,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长了108%。因此,对于沃尔沃来说,若想尽快扭亏为盈,选择吉利显然是个明智的抉择。
人和: 就是与政府的关系。一方面是来自地方政府的支持。对于吉利来说,这几年在全国几个生产基地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这次收购的融资过程中,地方政府也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还包括来自中央层面的鼓励与首肯。今年两会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还接见了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给了李书福很大的鼓励。
四 案例阐发
充分利用好各种客观条件,实现企业的发展和飞跃.知彼----了解对手 知己----熟悉企业 知天----把握机遇 知地----懂得地利
了解你的对手,分析自己的能力,优点,弱点.了解天时和地利,借势而为,伺机而动.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胜利才会有完全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