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诚信教育专题讲座
五年级诚信教育专题讲座
“诚信”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诚信”,为人处世之本也,也是“为人之德”的核心,是人的内心状态,不仅本身是一种道德操守,而且是孕育其他道德品质的基础。“诚”——主要是讲诚实、诚恳,实事求是,不讲假话,不弄虚作假;“信”——就是讲信用、信任,不欺诈坑弱。“诚信”,就是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重信用、守承诺、讲信誉。“诚信”是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讲究“诚信”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小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上课不专心,课后作业抄袭应付;考试时不诚信作答,而是采用种种作弊手段。
2、涂改成绩单,以虚假的成绩蒙骗家长;冒充家长,在各种汇报单或致家长一封信回执单上签署家长大名,欺骗师长。
3、讲假话,以上学为由,骗取家庭钱物,捏造事实,骗取老师批假,逃学玩乐。
4、违纪犯错时,不敢面对现实,隐瞒事实真相,编造谎言,拒不承认错误„„
二、小学生“诚信”缺失原因的分析
小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经济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但同时,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也十分猖獗。生意场中一部分人不讲职业道德,购物中的短斤缺两,以假充真;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尔虞我诈,欠债不还;政府机关的的某些办事机构及干部假政绩,虚数字的假、大、空„„中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所见所闻,影响之深远也。
2、不规范的教育也对子女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有的父母亲等长辈的空头支票、信口开河的不兑现的许诺、在子女面前宣扬社会上的消极面等等,均会给子女留下深深的印记。又如,有的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过于简单、粗暴,随意给学生许下承诺,结果最后又没能实现。家长、老师这些作为将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呢?留下的只是家长、老师说话都不算数,欺骗子女、学生的印象。这样,久而久之,子女、学生说话做事也会随随便便,形成表里不一的坏习惯。
3、文化市场上的污染也在无时不在侵蚀着中学生的心灵。电视、电影里虚拟夸张的故事情节、铺天盖地的虚假商品广告,一路畅行无阻的盗版音像软盘和书籍„„
另外,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力度的不足,也是造成中学生诚信残缺的一个原因。
三、加强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意见 小学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诚信品质将影响着他们的一生。加大力度,社会、家庭及学校全方位地加强小学生诚信品质的教育是当务之急,应该着手教育学生从小“诚信”,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1、要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而学校则是人们接受再教育的场所,为此,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而家长也要经常向学校了解其子女在校的学习、表现等情况,这样才能让家长、老师都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及时判断学生的表现是否诚实。在家里,家长绝不能以哄骗表示自己对儿女的宠爱,更不能失信于孩子。另外,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量对孩子施以正面教育。在学校,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要能成为学生的表率,家长和老师还要在学生接受电视、电影等媒体影响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时刻都生长在一个讲“诚信”的环境中。
2、学校教育要规范。
小学生每周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中,在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强化“诚信”要求。如在上个学期,我所带的五年级曾多次举行过以《诚信?社会风》、《“诚信银行”开业了》、《家里也应明理诚信》、《文明行为你行我行》等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让全班同学都得到了一定的“诚信”教育。
总之,学校内要创建一种浑厚的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校园的环境要净化,宣传栏、广告牌、标语、名人名言等德育环境布置要有特色,让环境起到育人的效果。
其次,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讲座、报告会的形式,也可以开展中学生对“诚信”问题的讨论、辩论会,从中让每个中学生都接受到形形色色的“诚信”教育。
3、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尽量让“诚信”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
4、要从教师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生做错事,老师可批评学生。同样,老师做错了事,也应该接受学生的监督。老师有错,当学生指出来时,应该谦逊地说:“对不起,我一定加以改进。”千万不要认为学生敢指出自己的缺点而火冒三丈。相反,老师要为学生辨明是非,主持公道,敢于发表对处理事情的看法而高兴。这样,潜移默化,学生就会以老师为榜样,逐渐形成伸张正义,大胆认错,敢于改错的忠诚老实的好品德。学校要及时矫正个别不讲“诚信”的行为,对知错改错的同学要及时肯定并做好防止重犯的工作。另外,师长的一言一行要规范,在学生面前要讲真话,处理每件事尽量符合实情,让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学生讲“诚信”的表率。
5、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助于诚信品德培养的书籍,指导学生经常阅读,让他们了解伟大人物诚信品德的形成过程和高尚品德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开阔他们的思想境界,激发他们培养“诚信”品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6、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目前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影响。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上出现这些欺诈行为是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多行不义必自毙”,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的人一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相信,随着我国颁布实施整顿和治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再加上我国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这样,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一定能从源头上根治这些不“诚”也不“信”的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
总之,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教育他们从小养成“诚信”的道德品质,从自身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此外,还要教育他们学法、知法、守法,依法律己,为全社会营造诚实信用的良好环境尽到自己的责任。
第二篇:诚信教育讲座
诚信教育讲座
李志开
首先,我想说,我们很幸运,因为诚实的空气将你我包围,踩着充满了信用的气息,我们的口号在城市的上空中回荡,曾经在庄严的国旗下,我们高喊:“诚信是我们心灵的寄托,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诚信在我们心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假”、“虚”、“骗”正在成为一种“公害”。似乎“骗”能“发财”、“虚”能“升官”,谎言正在误国。为此,需要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的“诚”德。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
一、何谓诚信?
诚信,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忠诚老实、遵守信用的简称。诚信包含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其一,诚信首先是一种规范。它是人们行为的一种范式,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基本要求。对于这一基本含义,我国古代思想家有过充分的论述,认为君子说话、立论都应该诚实、无妄,才能建功立业。第一次明确将诚信作为规范来定位的是孟子。孟子把杜会的人伦关系归结为五个方面,即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夫妇关系、长幼关东、朋友关系,简称“五伦”。将“朋友有信”作为处理朋友关系的基本规范。在现代社会,诚信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不仅调节朋友关系,而且调节广泛的人际关系。当前社会所形成的诚信讨论热点,就是其广泛性的体现。因此,仅仅从职业角色理解诚信,特别是仅仅从商业角度理解诚信,将诚信仅仅看作是一种商业规范,是不全面的。
其二,诚信是一种制度。所谓制度,就是社会所要求的人们的行为模式。制度是一种规范形式,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规范都以制度的形式存在。诚信作为人们的行为范式和人际关系模式,要制度化才能持久,才有力量。春秋时期思想家管子最先从管理国家的角度提出诚信。只有坚持诚信这种制度,才能集结人心,天下人团结一致才有保证。韩非进一步充实了管子的这一思想,并将日常生活的诚信与立国治世的诚信结合起来,指出:“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将诚信作为一种制度来认识,严格地说,应该是近现代的事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市场经济离不开信用这一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明确提出,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扛杆。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诞生和发展,信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信用就没有正常的金融秩序和市场经济。诚信,则是信用制度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柱。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今天我们讲诚信,人们大都是从经济制度上去定位。然而,诚信在当今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伦理学范畴,而且还是一个社会学范畴。诚信作为一种制度,不但是一种经济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政治制度和道德制度。今天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往往与政治生活、道德生活中的诚信缺失有着密切关系。
其三,诚信是人品。诚信,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人品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准则。关于这一点,我国古人有论述,《春秋·梁传》说:“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音,信也。言而无信,何以为言?”孔子提出“民无信不立”。荀子把是否有“信”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道德标准;甚至在人们认为充满诡道的,《孙子兵法》中,孙子也将“信”与“智、仁、勇、严”一起,作为将帅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
二、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孔子的学生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检查自己和别人商量的事情是不是忠诚去办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认真复习了”。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买东西,她的小儿子也要跟着去。她不让去,小儿子就在后面哇哇地哭起来。“好孩子,你回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不哭了。这话也被曾子听见了。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看到曾子在霍霍地磨刀,像是真要杀猪的样子,她不禁扑地笑了,急忙上前劝阻说:“我说杀猪只不过是哄孩予,你倒认真起来了。”曾子说:“不能和孩子随便开玩笑。孩子小,还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事事处处都模仿着父母的言行,听父母的教诲。现在你向他说谎话,这是教孩子说谎呀。母亲现在说谎,孩子长大也要向别人说慌,不能这样教育孩子。”于是,曾子就把猪杀了,曾子的妻子也按自己说的去办,把猪肉给孩子吃。——这是古人讲诚信的一个典型实例。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崇尚的一种基本美德”,诚就是真实不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对自己,要真心实意地为善去恶,以诚讲德;对他人,要开诚布公,无所隐瞒。诚信的表现形式是:内诚于心,外化于人,言必信,行必果。十六大报告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重点,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古代先哲们都认为,诚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和从事道德修养的前提,无诚则无德。诚也是一个人为学和立业之根本,无诚事难成。而信以诚为基础,以义为准绳。诚信要求人们守信履约,不弄虚作假,不欺诈为恶。
可以说,中国古代的诚信思想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是一致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开山界祖亚当·斯密早在1762年就曾说过,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因为法律的不完备,商品交易只得依靠良心来维系,因而商品交换推动了诚信道德的生长和进步。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只有坚持诚信,才会产生双赢的结果;失信违约,必将导致两败俱伤的结局。所以诚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是经济活动主体取得成功的生命线,是商品生产、经营和经济往来中不朽的道德灵魂,是竞争主体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之一。
三、诚实是为人之本,也是生存之本
1、一个班有六个班长,用人单位选哪个?
据《人民日报》华东版报道,用人单位透露,在一次招聘收到的84份大学毕业生自荐表中,发现有5人同时为同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6人同时为同校同班“品学兼优”的班长。
调查中,有学生在高校周围的复印店发现,有人把别人的英语等级考试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奖学金证书、优秀学生干部奖状以及发表过的文章,改头换面复印,就变成了自己的“辉煌经历”,堂而皇之地交给用人单位。大学生求职履历该不该“掺水”?有学生认为,造假的确错误。但是,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如实说明情况,常常难获考官青睐;而一些制造假简历的学生反而顺利就业,客观上让人觉得诚实的不如弄虚作假的。所以,履历“掺水”,也是“无奈之举”。殊不知,履历造假终非长久之计,即使侥幸蒙混过关,进了单位后也会露出马脚的。
2、伪造成绩单被取消入学资格
据美国洛杉矶媒体报道,一名中国留学生在申请攻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博士学位时,因提供伪造成绩单不仅被取消入学资格,而巳被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另外一所大学开除。该生提供的成绩单中有七门课程没有修读,多项成绩被篡改,三封推荐信中所称赞的也是他未修过的课程。
为此,洛杉矾分校宣布,加强对申请就读该杖博士学位的外国学生,尤其是中国大陆学生所递交的成绩证明文件的审核。这一造假事件已引起美国教育界的关注。
同学们,请用诚信这无穷的力量,在你前行的道路中披荆斩棘,让你的人生从此光明,从此于众不同!
第三篇:百丈镇开展小学生诚信教育讲座
百丈镇开展小学生诚信教育讲座
“诚信”这个词在古代是与忠孝仁义同等重要。诚信为本,诚信是立国之本,也是做人之本。要做个有诚信的公民,首先就要从小抓起,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接受诚信教育。近日,百丈镇农民素质办、教育办、关工委邀请了区关工委陆碧霞老师来百丈镇中心小学、溪口分校为孩子们讲解诚信教育。人们常说“三岁看老”。如果,小时候就弄虚作假,那么长大以后,做生意就会搞伪劣商品,做官就会贪污受贿,这样,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陆老师首先让学生们上台对诚信一词用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进行阐述。并且通过如“狼来了”、“郭沫若与芭蕉花”、“曾子杀猪”等生动的鲜活的案例,激情洋溢,附之丰富的身体语言,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师生,获得一致的好评,且让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下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我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也愿“诚信”伴随大家的一生。通过此次专题讲座,力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与责任意识,争当现代合格小公民,力争做一个最好的自我。
第四篇:小学生诚信教育案例
【诚信教育案例】
让诚信扎根孩子的心田 涝戈庄小学 郑云海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现在现实生活中不讲诚信的事情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时有发生,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也侵蚀了我们洁净的校园,给小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支撑社会的道德的支点,可以说,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道德。因此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一、故事经过
2017年上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班主任工作。记得在一次家长会结束后,我把班里刘兆浩的妈妈请到办公室,交谈孩子最近的学习情况。我跟刘兆浩的妈妈说:从最近孩子的语文测验看,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语文只考了62分。我刚说完,孩子的妈妈吃惊的说:“孩子回家说考了98分,怎么是62分呢?”这时孩子的妈妈回忆说,记得那次孩子放学回家,刚进门孩子就笑着说:“妈,这次语文测验我考了98分,老师说考得不错,所以不要订正和签字。”那时我正在做饭,就信以为真,就没有看孩子的试卷。我看到孩子妈妈满脸生气的神色,我立刻会意到孩子撒谎了。
二、案例分析
这看似一个简单的事例,其中却折射出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二年级的孩子出现了故意说谎并隐瞒事实真相。这种情况多半是儿童潜意识里,说了真相就会受到家长的训斥和责骂,因而故意说谎并竭力隐瞒。因为他们有了曾经说实话而受指责的经验。这就说明了家长和老师在孩子犯了错误时,处理的方法还有不当之处。
三、方法对策
首先,家长及老师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作为家长和老师追问事实真相,但态度不可蛮横,也不宜太严厉,否则儿童就会有所顾忌而不吐真言。针对儿童的这些特点,需要老师和家长给孩子创造出宽松、平和、理解、民主的环境,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其次,发挥学校主阵地的教育功能。学校的升旗仪式围绕着“诚信教育”。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从日常生活入手,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自己诚实待人,真诚待人,关心他人;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通过思想品德课、人文艺术课的多元途径,把文化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品德的养成紧密契合,既教书又育人,不断提升学生的诚信水准。因此,教学工作都要多管齐下,贯穿诚信教育这条主线。
再次,做好家校共育这篇大文章。家庭是教育的基础,沟通是一种桥梁,家校联手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电话等联系方式,我们的老师要学会与家长、与学生多层面的沟通,同时还要学会掌握沟通的艺术,这样的教育才会更成功。学校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成立家长学校,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得以培养。
总之,诚信是检验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方面,是关系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以上是自己在学校诚信教育的一些做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走路还很长。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多措并举积极倡导诚信教育,让诚信美德的种子,落地生根,扎根在教师、学生、家长的心田。
第五篇:小学生诚信教育案例
小学生诚信教育案例
平泉镇九义校
樊碧辉
现象: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走向家家户户,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让我们学习生活更方便快捷,但同时由于有部分学生缺乏自控力,逐渐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的教育任务就交给了无文化的老人,有的孩子禁不住网络和游戏的诱惑,放学就上网吧,打游戏,家庭作业不做,甚至逃学。面对老师为了逃避责骂还要撒谎,不诚实,这真叫老师家长头疼。教育措施:
首先,在班级中开展主题班会“上网的利弊”,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利和弊,通过开展“小学生该上网吗”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上网可以帮助我们查阅资料,拓宽视野,有很多好处,但不能沉迷于游戏,否则会荒废学业,一事无成。引导孩子正确利用网络,要在家长规定的时间上网,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也避免了孩子的好奇心,不易沉迷于里面。
其次,请家长协助管教。通过家访了解孩子家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多让孩子的父母和孩子沟通,让他们感到家的温馨,和孩子约定有钱不能任意上网,如果未经同意就上网那就取消零用钱。同时让孩子的父母多了解他们上网有什么收获,避免网络的不良诱惑。利用时间让孩子介绍自己从网上学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通过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把网络当成学习的工具,而不只是玩乐的工具。教育反馈:
通过一段时间,以前沉迷网络的孩子渐渐有所好转,多数孩子能正确把学习和上网的时间分开,不会因为上网而撒谎。但仍然有个别已经沉迷网络的学生还需要花时间教育,对他们的教育要有极大地耐心,反复不断的做工作。教育反思:
社会在不断发展,新的教育问题又不断出现,身为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教育好学生。针对学生撒谎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让学生正确处理问题,避免错误而撒谎,从而让学生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