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时间:2019-05-15 10:1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第一篇: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实验报告(文献资料)

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主义的多元化发展,对社会道德环境和公民基础道德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共中央于2001年十月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并以此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宁波市人大会议也曾提出“打造信用宁波”的一号提案。

我们学校在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新世纪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来看,学校德育在观念、内容、途径和方式等方面都处于不相适应的状态。需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道德教育的新要求。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整个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一切良好道德品质都必然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诚信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立身之本,是青少年、儿童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学校生存、发展和提高办学品位的需要。

诚信从古时候起就被列为了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但是当今社会我们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制假货、作假帐、说假话等等不诚信的行为充斥着我们的周围,我们的孩子也遭受着诚信的考验。这些不诚信的行为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从而使“诚信失范”处于一种恶性的循环。所以说,教育领域的不诚信,其危害性是长远而又难以估量的。基于这些原因,要求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广泛而深入地进行城信教育,以此塑造少年儿童健康的人格。

有关概念和名词的界定

“诚信“从字面上理解并不难,是不虚假、守信用的意思。然而要准确把握诚信的涵义,采取何种策略来实施这项教育却有一定难度。美国著名学者查理德.T德乔治对“诚信”下过这样一个定义:诚信是指时时处处使自身行为符合道德原理与规范。很显然,这个定义所强调的是行为主体在所有的时空范围自觉自愿地履行行为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其本质是让学生在接近他人、接触社会和认识自我的情感体验中获得道德的发展。然而,满足这种道德发展的环境却日益恶化,在现实生活中推行起来障碍重重。

诚信是一种道德价值的取向,它是古往今来的德育主题之一。先前,在思、孝、仁、义、礼、智、信中,诚信交叉渗透到各方面;诚信于君为忠,诚信于父为孝,诚信于友为义,诚信于民为仁,诚信于尊为礼,诚信于交为智„„千百年来,这一切在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都是突出了再突出的。功能意义

一是有利于落实“以德治国”方略,使小学德育更好地适应入世的挑战和时代的要求。“以德治国”必须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吸收全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融合起来,而当前的最佳融合点和融合途径之一,就是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中广泛深入地进行诚信教育,发扬诚信品德和诚信精神。

二是有利于充实德育内容,让小学生的道德基础打得更加扎实。万丈高楼平地起,全靠基础坚实,人之为人也是这样。木无根本不活,人无诚信不立。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在小 1

学阶段让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传统美德教育,特别是在德育中鲜明突出地充实诚信教育的内容,促使学生把道德基础打得更扎实些,增强抵御各种风浪和诱惑的能力,这是教育界应该积极承担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研究任务

着重解决两大问题:

一要解决“心目不一”的问题,要求做到真诚、诚实,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能口是心非,虚情假意。陶行知先生有个十分精辟的教育观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于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善、美”是做人的至高境界,三者之中,“真”是最基础的品德,没有“真”,其他一切美好品德都无从谈起。

二要解决“言行不一”的问题,要求做到重诺言、守信用,言行一致,不能言而无信,出尔反尔。我国自古推崇重诺守信者,“一诺千金”的佳话已传颂了几千年,“言必信,行必果”是历代品德高尚者的立身处世之道。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尽管当今社会有更多的重诺守信的生动事例,但言行不

一、不守信用仍是普遍存在的一大道德问题。有人如此评说:“要是全中国的人都能遵守《小学生守则》就好了!”此话乍一听像是开玩笑,却一语中的,发人深省。诚与信相辅相成,无诚则无信,无信亦无诚。两者同为道德基础中“最深层次的一块石头”,是“基础的基础”。研究目标:

通过各种自主性实践体验活动开展城信教育,以解决学生存在的“心口不一”、“言行不一”的问题,培养“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以德服人”的优良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完成诚信品德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最终实现道德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研究的原则

(l)轰轰烈烈和扎扎实实相结合的原则。

(2)诚信教育和基础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诚信教育和师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诚信教育和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7)诚信教育和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内容

1、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是诚信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貌,包括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的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实践,养成诚信的内在品质。

2、遵纪守法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

3、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的教育。真诚待人、诚实守信,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包括真诚地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人要诚实,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等。通过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体验自尊,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

4、乐于助人的教育。乐于助人是诚信品质的体现。包括: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把帮助他人视为自己的需要。通过乐于助人教育,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和积极情感体验。

6、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教育。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是诚信教育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包括: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7、诚信立人教育。诚信立人是诚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包括:确立诚信立人的意识,把诚信作为做人的准则。通过诚信立人教育,唤起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意识。

途径与方法:

本课题比较系统、深入地探索了学生诚信品质缺失的成因与对策、教育的途径、矫治的方法;并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分阶段目标,根据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特点,制定教育的内容,并根据目标的达成评估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成效。课题在内容上侧重于小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背景调查、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帮助全体学生获得适应与发展,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矫治的能力。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低段和高段进行,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方法。小学低段主要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遵守诺言、说话算数的优良品质。由于这一阶段的少年儿童具有年龄小、自我意识不发达、自我能动性不强等心理特点,在良好诚信习惯的培养中,教师和父母要发挥主导作用。小学高段主要养成待人接物真诚的习惯和守时的习惯。这一时期,少年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基本习惯已经初步形成。老师和父母在少年儿童良好诚信习惯的培养中,除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外,要增强其自我体验和实践的能力,发挥少年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代德育观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我们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十分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处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在学生诚信品质由“他律”到“自律”的社会化形成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和发挥作为道德实践主体的学生的自主性。

(1)我们特别强调让学生根据自身状况,自主设计承诺的形式,促进自主发展意识的增强。——“大声宣誓型”;学生们在升旗仪式、主题活动或开放性的场合中,面对大家,公开表示自己的决心,用集体的舆论树立目标、增强信心,促进了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

——“承诺书信型”:学生以书信的形式向家长、老师或同伴承诺自己想要自律的行为。如:“妈妈,你不在家的时候,我一定会管好自己的。”

——“格言自律型”:学生们根据生活习惯,结合自身的目标要求,选择或设计格言,并把格言制作在书签,提示卡、小挂件等物件上,随时提醒自己要履行诺言。

——“合同契约型”;契约合同由签约对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如同桌之间的签约、学生与小干部之间的契约等,充分体现队员思想的民主、自觉与开放。

——“集体公约型”;队员们生活在集体中,制定集体的公约可以使队员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力,集体公约的制定将转变队员身上“自我中心”的行为倾向,如:《游戏公约》、《爱菊艺术学校诚信学生城信公约》等。

附:爱菊艺校学生诚信公约

1、不说谎话,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

2、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

3、公私分明,公家的东西不能归私人所有。

4、拾到东西要交公,别人的东西不能归自己所有。

5、努力学习,按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抄袭。

6、独立考试,认真答题,不作弊。

7、答应别人的事要认真按时完成,做不到的事情不要逞强答应别人。

8、要守时守约,言而有信。

9、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到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

10、尊敬长辈,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欺骗父母。

(2)我们特别引导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诚信内容,以期提高学生践履的自主自觉性。

——“我和诚信交朋友”主题班队活动,通过讲故事结合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例中受到启迪。加强了学生的观念,指明了行动的方向。

——诚信小日记。实验班的学生每人有一本诚信小日记,每周学生制订一个自律格言,每日记录自己的诚信表现,周末进行自我小结和自我评分。把诚信品质由他律慢慢转为自律。

——“诚信悄悄话信箱”,我们在实验班里设立“诚信悄悄话信箱”,学生可以通过信箱和老师建立亲密的联系,把心中的快乐、困惑传递给老师,老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诚信现。

——“诚信章考评”,我们设立了诚信四级奖章,分级进行考评,达到四级奖章的授予“诚信小明星”称号。

在开展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与师德教育相结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者,只有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一致,至少达到基本一致,才能形成合力,有效地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率先做到。只有言传身教,不搞“双重道德标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把诚信教育列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教师提出比学生更高的要求。

二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中最具凝聚力和号召力的一面旗帜,爱国不仅体现在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壮举上,而且体现在我们平时的诚信言行中。我们教育学生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诚信不立,何以立国家?一个不讲诚信的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领导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一定能履行好所作出的一切承诺。”显然,诚信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信誉,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我们应将立人、立业、立国的道理贯通起来,将诚信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收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的七彩斑斓,举手投足可显示品德素养的高下优劣。“诚信立人”教育应见微知著,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拾金不昧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育方式如春雨润物,不轰轰烈烈搞运动。

四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诚信立人”教育应是开放式教育,不能封闭在校园里孤立地进行,要努力争取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为此,我们印发《诚信现状调查表(家长卷)》以及在各种新闻媒体搞集中宣传等途径,使诚信教育形成了“三结合”网络,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问题讨论

一是教育工作者认识不尽一致。一个时期以来,受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反面事例的影响,历来视诚信为身家性命的知识分子中,也流行起“诚实人吃亏”的观念,有人甚至发出这样的疑问:“在机遇来临时,如果不守信用就可以轻易成功,那么,我们还背不背‘信用’这个沉重的包袱?”这种观念和想法在教师以及家长队伍中也有一定市场。

二是小学生缺乏社会生活体验,难以深刻理解比较抽象的道理,而且诚信美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难免有反复,必须长时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是学生诚信品德的养成光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必须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势形成合力才行,而社会上以及家庭中对诚信的认识也不尽人意。

四是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也没有比较合适的教育参考资料和辅助读物。

第二篇: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是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均重视国民的诚信教育。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文明发展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以来看重诚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诚信”已经逐步深入到我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衡量人们日常行为、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准。

树木之初重育苗,立人之始在于幼。诚信教育应从小抓起。因此,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内容

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以诚待人,言行一致,不说谎话,自觉守纪,作业和考试求真求实,不抄袭,不作弊。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纪法规,校纪校规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基本原则:

1、整合性原则:本课题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个别与集体跟踪研究。结合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将围绕改革课堂教学,拓展校内活动,开辟社会大课堂这三条主线,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达到研究目的。

2、主体性原则:本课题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更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学生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的参与,给学生尽可能充分的表现和选择的机会,还应特别注意学生参与活动的反馈意见和信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修正和优化研究内容。

3、团结合作原则: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有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决定着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在信息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教育实践中,要注意利用一切有效资源开展教育。

四、实施方法:

1.实践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不断完善。.经验总结法:从活动开展的大量实践中,挖掘和总结科学有效的方法,及时推广。

3.个案研究法: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抽取部分典型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将课实施前后个案的诚信情况作比较。

4.文献研究法:研究组成员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了2003年以来国内主要教育杂志有关诚信教育等五十多篇文章,两份关于中小学诚信教育的研究生论文,从而对于本课题国内的研究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本课题中的“诚信”和“诚信教育”等有关概念进行了必要的阐述与界定。

5.调查研究法:本课题的调查对初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诚信现状作了必要的调查与分析,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为学校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提供了基本依据。

6.行动研究法:在行动研究中,课题组组织学生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并开展诚信考试签名仪式,设计了诚信专题教育活动,如诚信主题班会,诚信主题黑板报等,在课程实施中贯彻诚信教育思想的行动研究。

五、活动安排:

实验周期定为6个月(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实验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12—2014.2)准备阶段。

课题酝酿,成立课题组,拟定研究方案,确立申报,邀请专家进行开题论证调查小学生“诚信”的现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为开展研究作好准备。

第二阶段(2014.3—2014.4)实施阶段。制订阶段研究计划,深入课题研究,开展丰富的诚信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围绕课题研究进行经验总结,撰写专题论文。

第三阶段(2014.5—2014.6)课题总结及成果鉴定阶段。进行课题研究总结,将实践探索从理论上加以升华,收集课题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实验报告,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撰写结题论文。

第三篇: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负责人: 李子荣 王昌林

课题承担单位 兰陵县庄坞镇北哨小学

二零一六年三月

《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背景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所渴求、社会所呼唤的道德规范,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如老人摔倒了是不是扶的问题,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有些地方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非诚信行为使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受到影响,给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这是影响小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

2.家庭背景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农村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

3.学校背景

在当今社会许多不诚信的行为充斥着我们的周围,假货、欺骗、学术造假、谎言等等,这些不良现象也侵蚀着校园,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北哨中心小学地处鲁南苏北交界地,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在校学生600多人,学生说谎、考试作弊、言而无信、言行不

一、冒充家长的笔迹在试卷上签名等情况时有发生,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使诚信教育受到了严重的考验,家长、学校、社会对诚信的呼吁越来越强烈。我们觉得: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实践与研究势在必行!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选择了诚信教育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突破口,旨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内在需求,寻找更适合时代特征的道德教育途径,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孩子争做有德之人、诚信之人。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培养农村小学生讲诚信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诚信教育研究》这一教学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1、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培养健康的人格。在公民人格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作为重点内容。

2、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诚信是人立身之本,是做人之道,有了诚信,才会为成才成功奠定坚实的伦理基础。

二、课题的内涵及界定

诚信:诚,诚实,诚恳。信,信用,信任。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取信于人;二是对他人给予信任。在中国古代,“诚”与“信”原本是单独使用的两个词汇,现代汉语中,人们已经广泛使用“诚信”概念,取其“诚实守信”的基本意义。“诚”与“信”的规范意义存在细微差别各有侧重。“诚”更多的是指“内诚于心”,“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诚”更多的是对道德个体的要求,“信”更多的是指对社会群体的双向或多向要求。因此,我们所说的“诚”是信之诚,“信”是诚之信,不仅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努力做到说话信实,还要努力从内心去体会诚信的道德意义。

“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是指带有特定区域(农村)特征的少年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诚实守信习惯的教育活动。其基本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对己诚实,对人守信,不说谎,不空许诺言,言行一致。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国民尤其是学生的诚信教育。美国从幼儿园和小学起就重视对孩子们的诚信教育,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孩子们的诚信也都十分重视,而且贯穿了学生的一生。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文明发展史,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诚信”已经逐步深入到我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衡量人们日常行为、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和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仍不容忽视,它们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怎样更有效地整合教育力量,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不良言行的冲击力,将是我们研究与实践的重点。

综上所述,讲诚信已成为国内外各界人士共同崇尚的一种美德,也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道德课题,期待我们去努力实践和研究。

四、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以来看重诚信。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其中“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再次使“诚实守信”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它对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守则》第九条规定: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六条: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可见“诚信”是一个国家文明的主要标志。在学校教育中,使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是今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和全民族道德素质的必由之路。

五、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要着重解决小学生中“心口不一”的问题,要求做到真诚、诚实,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能口是心非,虚情假意。陶行知先生有个十分精辟的教育观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善、美”是做人的至高境界,三者之中,“真”是最基础的品德,没有“真”,其他一切美好的品德都无从谈起

二要解决小学生中“言行不一”的问题,要求做到重诺言、守信用,言行一致,不能言而无信,出尔反尔。我国自古推崇重诺守信者,“一诺千金”的佳话已传颂了几千年,“言必信,行必果”是历代品德高尚的立身处世之道。这样通过培养小学生讲诚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诚信意识及其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形成学生健康全面的良好人格品质。

2.通过研究,形成一套加强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进而探求一条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的学校德育教育新路子,以此提升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水平。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创设师生的平等地位,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同时让诚信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扎根,让诚信的鲜花开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4.通过研究,提出农村小学生良好诚信行为的培养方案,做到以良好诚信行为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农村小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

1.从农村小学生自身的角度,农村小学生诚信观念的薄弱。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贮备少,认识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是非判断力低,意志品德不坚,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2.从农村家庭教育的角度,农村父母的品行“有失楷模”。中国有句老话:“不知其人观其子”,这说明以父母品行为标榜营造和谐诚信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3.从农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农村小学教师的道德“有失风范”。铸造诚信之魂关键在教师,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教师存在大量不诚信现象,老师不能以身立榜的行为,给小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4.从农村小学学校教育的角度,农村小学学校教育“有失调节”。许多学校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甚至以智代德,对小学生如何做人缺少关注,道德教育名存实亡。

5.从社会教育的角度,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社会上的虚假欺骗不同程度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社会的诚信危机必然会影响校园和学生自身。

(二)探索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培养其诚信意识,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

1.利用讲解说教法,形成诚信导向:利用班队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怎样做才算是讲诚信。讲解古人季布“一诺千金”、“宋濂守信”的故事,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2.利用榜样激励法,引导诚信理念: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其一通过老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这要求老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自身的诚信度来为人师表;其二通过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3.利用家校配合,共造诚信环境

(1)创设校园诚信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诚信教育。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

(2)创设班级诚信的环境氛围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校园创设诚信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诚信的环境氛围。通过班级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校内校外一样、人前人后一样,自觉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

(3)创设家庭诚信环境

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但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对家长的要求。

4.强化措施,规范诚信行为

一是在学生对诚信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地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赞扬敢于承认错误、不说谎话的精神。三是要循序渐进,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5.创设情境体验,促诚信动力

适时地为学生创设能够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行为经验的客观条件,让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经验以形成信念。通过欣赏教育、成功教育使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经验,培养诚信品质。

(三)提高教师师德水平,营造和谐德育环境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2.转变观念,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3.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说实话写真话,不口是心非,不弄虚作假,发挥课堂教学育人的功能。

(四)提出培养小学生诚信意识的方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能逐步做到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遇到失误,能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七、课题研究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从而增强诚信行为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阶段性原则

个体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过程。所以,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三)示范性原则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成人行为的示范性。在个体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和教师是儿童最早的模仿对象,他们的行为和诚信程度影响着儿童诚信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四)实践性原则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直面真实性的道德冲突。只有当个体直接面临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矛盾和冲突,并切实解决了这些矛盾和冲突时,个体的诚信才能得到真实性成长。

(五)结果与过程并重原则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又要关注孩子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教育者应当采用进步健康的价值取向,在评价孩子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既要关注行为结果,又要关注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八、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课题组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将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诚信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3.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诚信培养的看法。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诚信的行为习惯的表现。4.经验总结法:认真总结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对象:北哨小学二至六年级学生。

九、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6年3月--2016年5月)

1.成立课题研究组。

2.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3.进行“小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4.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6年5月--2017年3月)

1.深入落实研究方案,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及不良诚信行为习惯的矫正。

2.充分办好家长学校,进行家庭良好诚信行为习惯的培养的指导,并进行经验交流。

3.每学期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

4.抓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调整充实研究计划。实践、总结—由经验上升为理论,推而广之。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7年3月--2017年6月)

1.撰写出研究报告,经验汇编及相关论文集。2.做好结题工作,准备结题鉴定。

十、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一直重视教育科研并且具有较强的开展科研的组织能力,有浓厚的教科研氛围,这是我们的课题研究能够取得良好成果的基础,学校提供课题研究的各种条件,课题经费有保障。

2.课题负责人发表过多篇省、市级论文,有较强的科研和组织协调能力,有丰厚的科研理论知识。

3.课题组成员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旺盛的精力,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热情,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了动力。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课题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主要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行为得到改善;学生诚信意识与行为得到提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打造诚信校园,提高学校的德育质量。

十二、成果的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若干。

2、结题报告及论文。

十三、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 李子荣 王昌林 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李子荣:负责方案的制订,撰写课题研究的主报告。

王昌林:收集资料,做好建档及经费管理工作

蒋如云:完成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张晓滨:参与方案的制订、研究报告,参与调查并完 成书面材料。

沙兆堂:参与方案的制订、研究报告,参与调查并完 成书面材料

主要参考资料

1.《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中共中央教育部2004.3 2.维利 《诚信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辽宁师范大学教育2002.10 3.王莉莉《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研究》江西教育研究1997.6 4.顾锐萍《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机制探析》江西教育科研 1999.2 5.《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教育部2001.10

第四篇:关于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报告

关于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报告

序言:

从新世纪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来看,学校德育在观念、内容、途径和方式等方面都处于不相适应的状态。需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道德教育的新要求。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整个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一切良好道德品质都必然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诚信从古时候起就被列为了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但是当今社会我们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制假货、作假帐、说假话等等不诚信的行为充斥着我们的周围,我们的孩子也遭受着诚信的考验。

基于这些原因,我们班在工作中广泛而深入地进行诚信教育,以此塑造少年儿童健康的人格。从2009年11月至12月,在我们班开始了关于诚信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基本情况叙述:

一、活动内容:

1、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是诚信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貌,包括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的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实践,养成诚信的内在品质。

2、遵纪守法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

3、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的教育。真诚待人、诚实守信,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包括真诚地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人要诚实,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等。通过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体验自尊,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

4、乐于助人的教育。乐于助人是诚信品质的体现。包括: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把帮助他人视为自己的需要。通过乐于助人教育,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和积极情感体验。

5、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教育。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是诚信教育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包括: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二、途径与方法:

(1)我们特别强调让学生根据自身状况,自主设计承诺的形式,促进自主发展意识的增强。

——“大声宣誓型”;学生们在升旗仪式、主题活动或开放性的场合中,面对大家,公开表示自己的决心,用集体的舆论树立目标、增强信心,促进了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

——“承诺书信型”:学生以书信的形式向家长、老师或同伴承诺自己想要自律的行为。如:“妈妈,你不在家的时候,我一定会管好自己的。”

——“格言自律型”:学生们根据生活习惯,结合自身的目标要求,选择或设计格言,并把格言制作在书签,提示卡、小挂件等物件上,随时提醒自己要履行诺言。

——“合同契约型”;契约合同由签约对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如同桌之间的签约、学生与小干部之间的契约等,充分体现队员思想的民主、自觉与开放。——“集体公约型”;队员们生活在集体中,制定集体的公约可以使队员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力,集体公约的制定将转变队员身上“自我中心”的行为倾向,如:《游戏公约》、《学生城信公约》等。

在开展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与师德教育相结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者,只有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一致,至少达到基本一致,才能形成合力,有效地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率先做到。只有言传身教,不搞“双重道德标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把诚信教育列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教师提出比学生更高的要求。

二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中最具凝聚力和号召力的一面旗帜,爱国不仅体现在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壮举上,而且体现在我们平时的诚信言行中。我们教育学生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诚信不立,何以立国家?一个不讲诚信的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领导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一定能履行好所作出的一切承诺。”显然,诚信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信誉,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我们应将立人、立业、立国的道理贯通起来,将诚信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收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的七彩斑斓,举手投足可显示品德素养的高下优劣。“诚信立人”教育应见微知著,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拾金不昧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育方式如春雨润物,不轰轰烈烈搞运动。

四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诚信立人”教育应是开放式教育,不能封闭在校园里孤立地进行,要努力争取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为此,我们印发《诚信现状调查表(家长卷)》以及在各种新闻媒体搞集中宣传等途径,使诚信教育形成了“三结合”网络,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收获与体会:

随着实践活动的步步深入,我们欣喜地发现自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以来,学生的诚信品质由“他律”到“自律”,学生的道德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充实德育内容,让小学生的道德基础打得更加扎实。万丈高楼平地起,全靠基础坚实,人之为人也是这样。木无根本不活,人无诚信不立。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

通过本次活动首先解决了学生“心目不一”的问题,在活动中学生能做到真诚、诚实,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口是心非,虚情假意。

问题与建议:

通过开展诚信教育,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育工作者认识不尽一致。一个时期以来,受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反面事例的影响,历来视诚信为身家性命的知识分子中,也流行起“诚实人吃亏”的观念,这种观念和想法在教师以及家长队伍中也有一定市场。

二是小学生缺乏社会生活体验,难以深刻理解比较抽象的道理,而且诚信美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难免有反复,必须长时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是学生诚信品德的养成光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必须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势形成合力才行,而社会上以及家庭中对诚信的认识也不尽人意。

四是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也没有比较合适的教育参考资料和辅助读物。

今后还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广现有的成果与经验,加强班级间的交流与协作以及学校和社区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体验诚信的可贵。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共识。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的“实践活动”,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从而成为课改的热点之

一。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探索,就实践活动课何以成为课改的热点谈几点认识:

一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的去探索、研究,努力寻找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出各种具有问题和故事情景实践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分类之前,我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收集喜欢的商品,并尝试着当一当小小售货员,把喜欢的商品摆放好。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收集、思考,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主动学习的状态。这次实践活动大体分四步进行:

(1)收集。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到超市、商场收集一些喜欢的商品。

(2)思考。假如你是小小售货员你会怎样摆放商品,为什么这样摆呢?

(3)尝试。大部分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商品进行较科学的分类。学生的体会丰富多彩。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按一种标准进行分类,还有的则认为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二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数学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的有机结合,相对于其它一些学科而言,显得单调、粗糙。然而,数学本身蕴含着特殊的美,只不过没

有被一些老师重视而未被发掘,数学实践活动能使原本单调的内容置于情境之中。来自生活的情境生动有趣,美妙无穷,必然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老师设计了购物活动,当“小小文具店”的场景伴随着音乐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兴趣盎然,立即主动读出橡皮、卷笔刀、直尺等物品的价格。在购物时,学生对照价格选择相应的人民币,与“营业员”交换实物,似乎此时真的进入商场购物,积极性很高。这种源于生活情景的学习,自然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达到主动参与认知的全过程。钟启泉教授指出:“在情境认识论中,认知带有极其具体的性质。它强调认识活动不是单纯地积累抽象的逻辑操作与概念性知识,具体的情境是在该社会生活中活生生地进行活动的实践过程。”理论的阐述,进一步证明了实践活动与生活紧紧相连,能把学生带入现实社会之中,产生亲切感,使其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可见数学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实践活动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测方法、推理方法、转化方法、统计方法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总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要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数学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掌握思想方法提供广阔的空间。因为,它可以让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清楚地发现其本质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知识,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

四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最高体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开展一些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数学成绩不很好的学生,在活动中常常可以扬长避短,产生很好的结果。教师再对这些学生鼓励,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能力。活动可以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由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完成。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七巧板等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画,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五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

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 „„”。对于学生这些问题我微笑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培养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总之,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 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五篇:《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解析

《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如每年都不可避免的“高考作弊”、“金华火腿”“太仓肉松”事件等这些社会的非诚信行为对儿童、青少年的污染已经相当严重。据《北京晨报》报道,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为了免受家长责骂竟将考卷“调了包”;另有一位平时成绩一贯优秀的学生,因为在期末考试中发挥不好,竟然逼迫家长给老师送礼以求得好成绩。当家长送礼未遂时,该生却怪罪家长“不舍得上礼”。另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成都一小学的一次家长会上,全年级238人中竟有9名学生“聘请”了临时家长。而在我们身边,学生考试作弊、言行不

一、欺骗他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首先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良好道德习惯、诚信意识的培养与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我们缺乏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校在养成教育方面显得苍白无力。其次,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这种“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其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再者,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诸如党内的腐败现象、社会上一些人损人利己的行为、言行不一等现象的存在,学生耳闻目睹,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给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这也是影响少年儿童诚信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中,使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牢固他们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教育他们从小做一个讲诚信、讲道德、守法纪的人,是今天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具有高度责

任感、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型人才而奠定基础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树木之初重育苗,立人之始在于幼。诚信教育应从小抓起,小学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阶段。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品德之优劣,事业之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时期打下的基础。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进行诚信教育,正是绝好的时期。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德育任务,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本学科教学的主旨在于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在这其中作为公民最重要的素质之一的诚信教育自然而然地成为本学科最为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因此,在品德与社会(生活)学科教学中开展诚信教育研究有学科的必要性与研究的可行性。

基于这些原因,要求我们在品德与社会(生活)学科教学中,乃至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广泛而深入地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研究与实践,以此塑造初中学生健康的人格是极其重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党中央国务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公民道德十条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中小学生守则》第九条: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六条: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

3、儒家诚信思想。在儒家经典文献中,诚信问题一直备受历代儒生的高度关注。诚信是人立身之本,是做人之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论语》首篇《学而》中,孔子及其弟子反复地谈到“信”,足见孔子及其儒家对于诚信问题的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诚信,是现代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4、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强调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即生活即教育。他提出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强调了学生诚信品格塑造的重要性。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道德层面目标:从小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及其良好的社会道德观,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有效提高学生对“诚信”的道德认知水平,增强他们实践“诚信”的自觉性。

2、行为层面目标:有效提高学生对“诚信”的道德情感体验,完成诚信品德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让学生做到“三守”:守信、守时、守纪;“三诚”:诚恳、诚实、诚信;“三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三不”:学会做人不撒谎、自主作业不抄袭、诚实考试不作弊。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提出小学生良好诚信行为的培养方案,做到良好诚信行为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学科层面目标:通过学科教学实践研究,探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效落实诚信教育的新途径,形成本校独有的诚信文化积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研究的预期目标为: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正确评价并指导自己的行为方式;同时培养出一支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而促进品德组全组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诚信道德内化的教育目标。在开展诚信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处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 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 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遇到失误时,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 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合作意识。

2、以学科教学为载体,探索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寓教育于学科教学中,深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指导学生自觉的诚信行为。注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诚信教育的具体要求和有效方法。

3、挖掘诚信教育资源,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校园文化积淀为基础,充分发挥学校人格教育总课题的辐射与指导作用,发掘校园的精神、制度、物质文化中诚信的内涵,整合学校内部的资源,在教育教学的实践领域实现诚信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手段等方面的优化、统一。

4、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践行诚信之道。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身教重于言教。在日常的诚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同样是教学相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为学生的行为起着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着诚信教育的效果。在诚信教育中关键要提升教师的诚信素质。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全校1-6年级的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学科渗透、实践活动、环境创设中,不断挖掘教育资源,提高学生践行诚信行为的自主性与自觉性,探索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2、个案研究法: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抽取部分典型学生作为个案,将课题实施前后个案的诚信情况作比较。

3、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诚信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诚信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诚信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经验总结法:在大量活动个案与实践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不断反思,积累经验教训,撰写论文,形成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

(一)广泛宣传发动,浓厚舆论氛围

1、通过动员大会与主题班队会,让全体学生人人都知道“诚信教育” 的重大意义。

2、充分发挥载体功能,利用黑板报、专栏、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诚实守信”教育活动。

3、充分发挥德育队伍资源优势,关工委、校外辅导员、综治副校长等都是宝贵的德育资源,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潜移默化,更有助于提升宣传效果。

4、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弘扬“诚实守信”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使教育活动深入到班级、到学生、到家庭。

(二)立足课堂教学,发挥主渠道作用

1、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诚实守信的内容。教师应当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诚实守信的专题教育活动。

2、不仅德育课程中要重点突出诚实守信的教育内容,在其他相关学科教学中,特别是语文、艺术等学科中也有机渗透诚实守信的内容。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环节上,教师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努力使诚实守信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如语文学科进行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背诵古诗文,初步理解含义;中高年级会讲解,悟出做人的道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班队会活动利用榜样激励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校刊文稿等形式,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要求教师与家长时刻注意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在思品课、班队活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中注重学生的情境体验,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培育学生对父母、老师、伙伴、他人,对集体、祖国、社会、自然的爱心,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在道德情感的激励下不断提升,进而变为行动的动力。

(三)抓好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效益。

师德和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诚实守信教育的效果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水平。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用饱满的热情真诚地赞美一切美的事物和现象,抨击各种不良的行为;要在以其广博的才学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将自己的人格与正义融入一言一行中,用楷模的力量去引导学生,熏陶学生,启迪学生的道德觉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让每位教师以良好的师德成为直接面对学生的诚实守信的表率和模范。

(四)开展多种活动,促进道德内化

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的七彩斑斓,举手投足可显示品德素养的高下优劣。诚实守信教育应见微知著,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拾金不昧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校以少先队组织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活动。

1、召开“诚信从我做起”动员大会。号召全体师生诚实守信,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向全体师生提出课题要求。并向全体同学发出诚信倡议书。

2、课题研究和读书活动结合,让有关诚信的优秀书籍浸润学生的心灵,做到用优秀的文化塑造人。

 1—6年级让学生收集并背诵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 3—6年级开展以“诚信”为内容的手抄报制作比赛。 1—2年级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绘画比赛。 1—6年级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国旗下一分钟演讲。

3、通过班队会等活动进行诚信教育。班队会课信息量更集中,也是向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各班均举行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班队会。

4、将诚信教育活动作为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的有效延伸,提高德育的整体性。

5、倡导班级每月评选“诚信之星”。学期末再从中评出学校“诚信之星”。并在校园进行宣传,形成榜样。

6、将学生的诚信表现列入星级班队评选之中,让教育常规化,日常化。

7、各班积极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8、各中队每学期都出一期“校园盛开诚信花”为主要内容的板报。

9、各中队每学期评选优秀“诚信少年”。

通过开展诚信活动,让学生从小就生长在一个明理诚信的环境中,为他们人格完善奠定坚实基础。

10、开展“诚信与税收”宣传活动。

为了进一步在校园内创设诚信氛围,使广大师生树立诚信意识,提高文明素养,强化诚信观念,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扎实推进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结合2009年4月份第18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学校少先队联合丰泽区国税局开展了“诚信与税收”宣传活动。

2009年3月31日星期二下午,全校师生上了同一个主题“诚信与税收”的班队课。队员们通过各种形式了解税收知识后,在自制的宣传单上绘画、创编广告语,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描绘出了“诚信纳税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美好生活”、“税收让社会更加和谐”的动人画面,发出了“今天小小宣传员,明天诚信纳税人”、“诚信纳税,幸福万家”、“依法索要发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倡议,号召身边所有人加入诚信纳税的队伍中,为建设和谐泉州尽一份力。

八、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在课题组的努力下,我们完成了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形成了一系列课题成果,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一)理论成果

通过研究,形成诚信教育的一般性原则如下:

1、主体性原则。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从而增强诚信行为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阶段性原则。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个体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儿童诚信的发展属道德发展范畴,也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能否得到成人的奖励或惩罚。对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诚信教育时,勿需向他们讲过多的大道理,关键是帮助他们养成说实话、不撒谎的行为习惯。小学中年级的孩子

常以一种“对等”的方式去看待诚信问题,即“你怎样对待我,我就如何对待你,你对我说谎,我也对你说谎”。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还发现,他们认为抄别人的作业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因为这样做并没有损坏别人什么。因此,对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创造诚实守信的风气,并用事例向孩子讲明“诚信”对个人、集体和社会的意义。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会重视人际间的协调并有努力做个“好孩子”的倾向。在这一时期,我们要对孩子表现出的诚信行为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知道诚信对于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极具价值。

3、示范性原则。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成人行为的示范性。个体诚信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模仿到内化的过程。儿童表现出的最初的某些具有“诚信”性质的行为或是带有“欺诈”性质的行为多半可以在其生活环境中找到影响源。在个体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和教师是儿童最早的模仿对象,他们的行为和诚信程度影响着儿童诚信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与家长相比,教师对于个体诚信的发展作用更大一些。这是因为,父母是家庭成员的代表而教师是社会主流文化的象征(教师与学生通常没有血缘关系)。另外教师在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目中往往是知识和道德的双重权威。如果教师的行为具有欺骗性,那么学生个体往往会认为整个社会是颇具欺诈性的不公正的社会,日后他们会把响应欺诈行为“回报”给社会。因此,要在学校树立诚信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坚持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是否正当合理。

4、实践性原则。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直面真实性的道德冲突。只有当个体直接面临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矛盾和冲突,并切实解决了这些矛盾和冲突时,个体的诚信才能得到真实性成长。个体诚信发展直接动力来源于个体诚信发展的现有水平和他人或社会对其诚信水平的期望和要求之间的矛盾。一般而言,当个体直接面临与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矛盾和冲突时,往往要经历一个连续而有阶段的心理过程。个体诚信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取决于个体自身的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还要以个体诚信行为动机与行为报偿的权衡结果为基础。如果个体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得出放弃诚信可以不受处罚反而能获得可观报酬的经验时,那么即便个体具备诚信观念和诚信行为的动机甚至诚信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一部分个体也会选择放弃诚信。在诚信教育中,我们要合理运用学生社会活动和交往中的真实的带有冲突性的诚信情境。对于那些选择诚信行为,主动放弃既得利益的个体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于那些为了获得某种行为结果而放弃行为过程合理性的带有欺骗性质的个体进行及时批评和纠正。只有当这种矛盾状态和总体环境条件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地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时,学生的诚信观念和行为方式才能真正形成。

5、结果与过程并重原则。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又要关注孩子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个体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时时刻刻受到他们所接触的成人社会的影响,而成人社会的价值取向又是社会文化传统积淀的结果。例如,中西方文化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评价的依据和重点是不同的。西方文化既重视行为结果的意义,又重视行为过程的正当性;而中国文化更关注行为结果,忽视或不关注行为过程和获取结果手段的道德意义。中国这种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对诚信问题的认识和评价。例如,中国人对孩子好坏、成功与否的看法多半是看重他们的最终学业成就。如果孩子在重大考试中通过作弊或其他不正当的方式取得优异的成绩,一些家长或教师竟会给予默认甚至赞许。这种过分看重行为结果而忽视行为过程正当性的评价方式使得欺诈等非诚信行为有了被容忍的社会心理基础。

(二)实践成果

1、教师方面——积累经验、促进成长

①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了让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目标,学校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更新教育理念,使德育为首的观念深深扎根于教师的心灵。近两年来,我校教师围绕课题开设的公开课和撰写的论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洪纯红老师撰写的《关注生活性 体现活动性 彰显开放性——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微》一文获福建省2010年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她执教的《买东西看什么》一课获泉州市2009年品生品社课堂优质课展评一等奖;陈淑贤老师执教的《说到就要做到》一课参加泉州市区《生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有效性教学研究》课题研讨暨市直学校校级教研获得好评。

②积累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表明:我校采用行动研究法从学校管理、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和品德课及咨询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思路是正确的,既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整体的关注、促进了学生的诚信教育,使学生初步形

成了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又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教师们已能熟练地运用心理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融洽了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的整体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和成绩使我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2、学生方面——健全身心、塑造人格

课题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给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情感等都带来了明显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做到良好诚信行为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的形成,学校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学校”、“示范小学”、“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存在问题

一方面,教育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到学生的诚信心理和人格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会影响到实验的效果。我们的实验对教师自身的关注较少;另一方面,学校的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家长与学生的全员参与;并且应在教育教学中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今后设想

一方面将继续开展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坚持以培育学生的诚信品格为己任,踏踏实实地进行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教育,为学生将来成为一位道德高尚的人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者品格、能力、修养等方面的和谐提高,追求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下载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和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和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深入挖掘教材 分年级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遇到令人担忧的诚信现象:有些孩子承诺完成一件事夸......

    小学生诚信教育专题讲座

    五年级诚信教育专题讲座 “诚信”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诚信”,为人处世之本也,也是“为人之德”的核心,是人的内心......

    小学生诚信教育内容

    小学生诚信教育内容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这种美德的核心是真诚。诚则实,不会弄虚作假、吹牛奉承;诚则信,不会出尔反尔、撒谎骗人;诚则顺,为人真诚而办事顺利。中国从......

    小学生班级诚信教育

    小学生班级诚信教育笔者在教育中发现,小学阶段中、低年级的孩子常以一种“对等”的方式去看待诚信问题,即“你怎样对待我,我就如何对待你,你对我说谎,我也对你说谎”。他们还认为......

    小学生诚信教育读本

    《小学生诚信教育读本》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小学生诚信教育读本》,我受益非浅。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懂得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以守信用、讲信用而闻名......

    小学生诚信教育案例

    【诚信教育案例】 让诚信扎根孩子的心田 涝戈庄小学 郑云海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现在现实生活中不讲诚信的事情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时有发生,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也侵......

    小学生诚信教育案例

    小学生诚信教育案例平泉镇九义校 樊碧辉 现象: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走向家家户户,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让我们学习生活更方便快捷,但同时由于有部分学生缺乏自控力......

    小学生诚信教育案例

    让诚信铺就成长路 —— 小学生诚信教育案例 棠张实验小学 张春荣 “言必信,行必果。”,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曾说过诚信的基本表现,说到就要做到,这就是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