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团公司编制管理办法
集团公司机构设置和岗位编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集团及下属各企业的机构设置和岗位编制,合理配置及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控制人工成本,根据集团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岗位编制管理遵循“总量控制、优化结构、理顺关系、合理规划”的原则,根据集团公司业务发展和项目拓展的需要,合理安排,适时调整,充分发挥其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方面的积极将作用。
第三条 各二级子公司、控股公司、可行使实际人事管理决策权的参股公司、集团董事会明确的其他公司均适用本管理办法。
第四条 成立集团编制审核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主任由董事长担任,副主任由总经理担任,成员为办公室、规划发展部负责人。编委会的具体工作由办公室承担,各一级企业负责人参与研究与本企业有关的机构编制问题。编委会年终召开编制审定会议,审定下一年度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召开会议,审定编制调整事宜。办公室负责集团本部、下属各企业部门机构和编制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二章 申报的原则及条件
第五条各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编制遵循原则
1、精简、统一、高效,符合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
2、控制总量、压缩编制,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做到“定岗、定编、定员、定费用”。
第六条各企业涉及下列机构编制须报编委会
1、增设、撤销或调整内部职能管理部门;
2、成立、撤销子公司;
3、子公司增加编制;
4、子公司更名;
5、成立公司内或各公司间编制外议事协调机构、项目统筹机构;
6、调整人员编制总额。
第七条 申请第六条所列事项,应符合以下条件
1、为完成企业的事业发展、业务发展或战略任务所必须成立的 相应机构或机构名称;
2、在企业的主营范围,为保证经营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成立的机构或增加岗位、人员编制;
3、集团核准的其他业务,需成立的相应机构或机构名称。
第三章 申报程序
第八条 申请第六条所列事项的申报程序
1、需向编委会提交相关资料:书面申请(主要内容阐明申请理由、机构的性质与任务、编制规模、管控形式、经费总额与来源等)、可行性、必要性论证;
2、办公室、规划发展部提出具体意见;
3、办公室汇总整理各部门意见,报编委会审定;
4、经编委会审定后,办公室拟办相关批复文件。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九条各企业不得自行批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不得擅自提高机构规格、扩大编制。
第十条 集团本部拟增设、撤销、调整的职能管理部门,由规划发展部提出初步意见,办公室审核并报编委会审定。
第十一条 根据集团的战略发展、业务发展的变化,属于下列情况的,各企业应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一)机构调整或职能重新划分后,原工作职责由其他职能部门承担,原机构名称撤销,岗位合并;
(二)职能重复、交叉或业务相近的机构应予以整合或撤销;
(三)为某项工作任务设立,在任务完成或已被停止,应及时提出予以撤销。
(四)不能有效地承担相关业务工作、业务量不足、长期不出成果的,要予以撤销、合并或改组。
第十二条 对各公司机构设置、编制管理实行年度审查制度。各 公司应予每年年终向 集团公司报送下列年度审查材料:
(一)《粮农集团下属企业机构编制年度审查表》;
(二)上半年度编制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度机构设置、编制调整计 划。集团本部有关职能部门在《集团下属企业机构编制年度审查表》上签署审查意见,由办公室汇总并报编委会评议、审定。
第十三条集团本部职能部门、各企业机构变动将通过内部文件通知或公示。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管理办法由集团公司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自2014年7月01日试行。
第二篇: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办法
I
天投发[2011] 23号
关于印发集团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
集团公司各部室、所属全资及控股公司:
现将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XXX公司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日
XXX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招聘
第三章 入职
第四章 劳动合同和试用期
第五章 干部岗位聘任
第六章 工作时间、假期和休假
第七章 考勤管理
第八章 劳动纪律
第九章 岗位调整和内部调动
第十章 薪酬管理
第十一章 培训
第十二章 绩效考评
第十三章 退休
第十四章 离职
第十五章 员工档案管理
第十六章 其他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员工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建立企业员工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臵,增强企业活力,提高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确保集团公司顺利实现战略经营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及集团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集团公司日常人力资源管理适用本办法,对以下具体管理项目的操作流程进行了规范:招聘、入职、劳动合同和试用期、干部岗位聘任、工作时间及假期和休假、考勤管理、劳动纪律、岗位调整和内部调动、薪酬管理、培训、绩效考评、退休、离职、员工档案管理等。
第二章 招 聘
第一条 公司招聘的方针是,以合理的资源在适当的时间内准确地按公司或部门要求招聘到最适当的人员,保证人力资源计划的实施,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
第二条 遇有职位空缺时,公司将在内部和外部同时发布该职位招聘信息,内部和外部应征者有同样的权利申请该职位。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员工将被优先考虑。内部员工申请职位时,须先征得所在公司、部门负责人的同意,方可申请。
第三条 招聘三项原则:
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
二、机会均等原则:年龄、性别、地域等不应影响聘用。
三、择优录用原则:任人唯贤唯能,择优录用。第四条 招聘管理
一、用人部门、公司每年12月31日前向人力资源部提报本用人计划,人力资源部统一汇总后形成《集团用人计划》,行政总监审核后报总裁批准。
二、按照批准的《集团用人计划》,各用人部门、公司需填写新增职位的《岗位职责书》,人力资源部审核后存档,作为今后招聘及绩效考评的参考。
三、计划外招聘,用人部门、公司需填写《招聘员工申请表》,经行政总监审核、报总裁批准后方可进行。
四、人力资源部负责选择、联系适当招聘渠道设计发布广告,跟踪效果,收集应聘资料等。
(一)招聘渠道包括电视或报纸广告、人才市场、网络招聘、校园招聘、推荐自荐及内部公告、内部调整等。
(二)人力资源部将应聘者资料加以搜集、分类,并根据职位要求,筛选出符合招聘条件的应聘资料。
(三)人力资源部安排面试时间,电话通知应聘者,应聘者参加面试时需填写《职位申请表》。
(四)面试由人力资源部组织,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公司共同参与。部门经理及各公司副职以上职位需经总监、公司总经理或总裁面试通过方可录用。
(五)人力资源部负责应聘者的接待,包括引导应聘者到相关部门参加面试、指导正确填写《职位申请表》。整个过程必须礼貌待人,保持公司良好形象。
(六)用人部门、公司负责对应聘者的业务能力、经验、发展潜力进行面试(包括必要的实际操作技能测试)。面试结束后及时与人力资源部沟通意见。
(七)录用
1.面试通过后,一般岗位由用人部门、公司负责人同意,行政总监审核确认后即可录用。部门经理及各公司副职以上职位需经总裁批准后方可录用。
2.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公司负责人一起拟定录用人员的工资待遇。报行政总监审核确认、总裁批准后执行。
第三章 入 职
入职管理是指人力资源部确认拟录用人员到岗日期开始到该员工报到入职并参加新员工入职培训后为止的工作。
一、制订本流程的目的在于明确入职过程及其注意事项,保证公司利益和用工的合法性,确保新员工顺利到位,并尽快熟悉公司环境,了解公司文化,进入工作角色。
二、新员工入职由人力资源部统筹协调,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做好新员工入职的各项准备及入职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三、入职过程包括入职日期的再确认、入职资料的准备、报到应缴证件、公司和新同事介绍以及参加入职培训等。
(一)入职日期再确认。在招聘时所确认的入职日前一个星期,人力资源部应联系拟入职人员,再次确认其入职日期及其证件是否准备就绪,并帮助解决与入职有关的问题。
(二)准备工作。人力资源部应在新员工入职日的前一个工作日完成下列准备工作:
1.协调用人部门、公司安排好新员工的办公场所等事宜。2.协调行政办公室安排有需要的新员工食宿等事宜。(三)新员工报到
报到当日人力资源部提前通知门卫,保证新员工顺利登记后进入公司,由人力资源部有关人员办理如下入职手续:
1.查收证件
人力资源部在新员工入职时查验、复印或收取有关证件,包括失业证或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报告书》或报到证(应届毕业生)、体检证明、最高学历证明、身份证、户口簿、彩色一寸照片1 张、专业资格证明(含职称、从业资格证)、党团资料。人力资源部人员必须认真核对留档文件的复印件及原件。同时新员工填写《员工信息登记表》存档。2.按规定办理员工卡(四)介绍新员工
1.人力资源部撰写并发布新员工到任通知书。到任通知内容包括员工姓名、学习工作简历、汇报关系、职责范围及祝福辞等内容。
2.人力资源部向新员工介绍公司基础设施和各部门位臵。使新员工尽快熟悉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3.人力资源部把新员工引领到所属部门、公司后,由用人部门、公司向新员工介绍基本情况,同时明确该新员工的岗位职责和目标。(五)入职培训
入职培训的目的在于让新员工尽快熟悉公司情况、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一般安排在员工入职后的两周内进行,由人力资源部和相关部门、公司共同负责。
1.组织: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统筹安排和组织。
2.内容:主要有企业基本概况、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各项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及公司规章、财务制度、公司的行政管理办法)等。业务培训内容由员工所属部门、公司确定,抄送人力资源部。
第四章 劳动合同和试用期
第一条 劳动合同的签订
员工到公司报到上岗后一个月内,公司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共同订立劳动合同。双方应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要求变更条款,须经双方协商同意。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有规定的,或是劳动合同有约定的除外。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一般需签订3年的劳动合同,并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视具体情况可延长至6个月。
第二条 其它性质的劳动用工
返聘、借调、借用、特聘或提供咨询服务等性质的工作人员应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务协议。
第三条 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方式
一、标准工时工作制适用岗位:工作时间相对固定的岗位。
二、综合计算工时制适用岗位: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员工;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员工。
三、不定时工时制适用岗位: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员工;企业中需机动作业的员工。
第四条 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岗位
劳动合同签订岗位根据岗位性质分为两类:普通岗位和管理岗位。
第五条 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
一、经与员工协商同意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相关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双方应签订变更协议,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
二、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可以随时解除合同: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三、员工如需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司;员工在试用期内解除合同的,应提前三天通知公司。
第六条 劳动合同续签管理
人力资源部应每月跟踪员工劳动合同情况,在员工劳动合同到期前2个月向其所在部门、公司递交《劳动合同续签确认表》。劳动合同续签确认的流程参照招聘录用管理流程。
第七条 根据集团《从业职员风险抵押金制度》的要求,对实行绩效考核的公司根据责任大小按照“高风险、高抵押、高投入”的原则另行确定风险抵押金标准。
通过试用期后员工应自觉按规定缴纳风险抵押金。
第五章 干部岗位聘任
集团对管理干部岗位实行聘任制。以岗选人、按岗定人,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竞争上岗,择优录用。
一、聘任期限一般为1年,期满后经考核考评合格者可连聘连任,不合格者不予续聘。
二、受聘者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必须是已签订了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的;
(二)能坚决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遵守公司规章制度;
(三)符合应聘职位任职资格条件;(四)身体健康。
三、实行逐级聘任制。
(一)集团公司总监、各公司总经理(含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所长)由总裁直接聘任;
(二)集团公司部门主任(经理、部长)及各公司副职经总监、总经理提名,总裁批准后由总监、总经理聘任;
5(三)集团公司部门副职、各公司的中层干部由总监、总经理直接聘任,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四、集团统一于每年2月份对中层以上干部进行考核考评,合格者颁发聘书。具体办法见《干部岗位聘任考核细则》。
五、聘用期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解聘:(一)患病一年以上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二)工作能力差,不能胜任所聘职位工作的;(三)工作失误或渎职造成损失的;(四)有违纪违规行为的;(五)犯有其他严重错误的。
六、对落聘人员实行转岗待聘、鼓励另谋职业等管理办法:(一)落聘人员在公司内部待岗,只享受待岗工资,时间一般为3个月;
(二)待岗期间经考核合格后,进行试聘,时间为3个月。考核合格后可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不合格的,则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三)转岗聘任,员工在聘任期内因工作需要或员工个人申请转岗的,必须先经过转岗培训,取得新岗位的上岗资格后方可转岗聘任;
(四)因工作需要办理转岗聘任的,人力资源部应征求有关部门和本人的意见,意见不一致的,由人力资源部报请集团公司总裁决定。决定一经作出,有关部门和个人必须服从;
(五)员工的个人要求与工作需要发生冲突时,应服从工作需要,员工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者,公司有权予以解除合同;
(六)合同期内除了合同中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外,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解除聘任关系。
七、集团公司要逐步推行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积极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员工进入管理层。同时应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
第六章 工作时间、假期和休假
第一条 工作时间
根据业务需要,公司对不同的职位采用经有关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不同工作时间制度,包括:标准工时制、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 时间工作制。员工具体的工作时间和地点将由所在部门、公司根据其业务运营需要决定。(一般性规定详见考勤管理制度)
第二条 假期和休假
一、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汇总假期相关规定如下:(一)法定公众假期
员工有权享受法定的公众假期。目前,每年共有11天法定休假日。具体休假时间由公司每年在法定公共假期前进行公布。
(二)其他假期
其他休假,如婚假、产假、陪护假、丧假、计划生育手术假、病假、工伤假等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相关规定执行。
1.婚假
申请休婚假必须符合法定结婚年龄,即女性年满20周岁、男性年满22周岁,并已经在民政局登记结婚的。
法定婚假:3天
晚婚假:北京员工另加10天,山东员工另加14天
晚婚指女性年满23周岁、男性年满25周岁初次结婚的。申请婚假须提前至少两周提出申请,并提供婚姻登记证书原件。婚假申请有效期为12个月,以婚姻登记日期为准,超过此期限视为自动放弃。婚假期间,员工的工资照常发放。
2.产假
公司女性员工有权享受产假,公司将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员工需要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员工得知怀孕后,须向所在部门、公司负责人报告,以给公司足够的时间做出工作安排。
-员工可以享受90天的标准产假。
-如果女员工在其年满23周岁另9个月时生产第一胎,将享受额外的60天产假。
-员工遇到难产和剖腹产时,可再享受15天的额外产假。员工在产假期间将得到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的工资,工资标准为本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因此,在产假期间,公司将不再另行支付员工工资。-如果员工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的,将不得享受产假。3.陪护假
男性员工的妻子在生产前后4周内,北京员工可以申请3天,山东员工可以申请7天休假以照顾妻子和新生儿。休假期间,员工的工资照常发放。员工需提前至少两周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4.流产假
在符合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和《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的情况下,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的,应根据医疗机构的意见,给予15至30天产假;怀孕4个月以上(含4个月)流产的,给予42天流产假。
5.丧假
在近亲属去世的情况下,员工可以提出三天丧假。丧假适用的亲属为:夫妻、子女、父母、岳父母、公婆、亲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休假期间,员工的工资照常发放。
6.病假
-申请病假须提供三级甲等医院医生开具的病假条和病历原件。
-员工病假的医疗期期间享受部分工资。医疗期的时间由员工总体工作年限和在本公司服务的期限两方面决定。具体情况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定。
7.工伤假
员工因工作关系受伤的,须立即报告人力资源部。在员工同意下,人力资源部将向当地劳动部门提出工伤申请,如果得到批准,员工可以申请工伤假。公司将严格执行当地劳动部门关于工伤的相关规定。
员工享受以上假期应本着提前申请,妥善安排好工作并得到批准后方可休假的原则。如因工作需要,具体休假天数以审批为准。所有假期非因工作需要必须一次性休完不允许分次休假。
第七章 考勤管理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员工考勤管理,严肃考勤纪律,如实记录员工出勤情况,为员工绩效考评提供依据。集团公司实行指纹考勤,从高管到员工必须自觉遵守指纹考勤制度。第二条 指纹考勤管理由人力资源部门统一负责,各公司、各部门设兼职考勤员。
第三条 所有员工应根据规定的作息时间按时考勤,请假需遵循请假批准程序。
第四条 人力资源部每月统计考勤情况,经核实后张榜公布。对迟到、早退、旷工等情况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条 有关考勤的详细规定见《指纹考勤管理规定》。
第八章 劳动纪律
第一条 公司要求员工竭尽所能达到最高的业务和个人道德标准。具体如下:
一、公司希望每名员工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注重公司形象,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坚持公司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不得利用手中的权利和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的个人利益。
二、员工不得索取、接受供货商或有业务往来的人员提供的任何有价礼品。
三、公司严禁一切利用职务或工作之便泄露、偷窃、转让企业商业机密、技术资料等以获得不正当经济利益的行为。
四、如果员工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或侵害企业利益,经调查核实后公司将追究员工的相关责任,并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予以任何经济补偿;员工的其他过失将受到纪律处分。(具体行为规范细则见《员工手册》)
第二条 公司要求员工在处理工作、同事关系或与客户接触中,严格遵守纪律。员工的不当行为将引起公司的注意并将记录在员工的档案中。针对员工违反公司规定的行为,根据其行为的性质和程度,纪律处分的步骤如下:
一、口头警告(有书面记录)
(一)轻微违纪行为或工作表现水平下降一般由员工所在部门、公司领导约谈,无需履行正式程序。谈话的目的是为了向员工表明公司对其行为、出勤或工作表现不满意,提出改进要求或建议。如果谈话后仍不奏效,或者员工的违纪行为、出勤或工作表现不佳程度较重,部门、公司领导应对其进行口头警告,然后再进行纪律调查。调查将 由人力资源部和该员工所在部门、公司共同参加。调查核实后根据需要形成有书面记录的口头警告文件。
(二)警告的具体内容将由相关员工所属部门、公司负责向员工通告,说明受警告行为的性质、改进要求、整改时限。如果不能按时达到整改要求,将会受到进一步的纪律处分。人力资源部对本处理过程记录存档。
(三)由员工签字的口头警告文件将保留在其个人档案上,但一般情况下在三个月后当改进情况达到满意水平时将予以撤销。
二、书面警告
(一)如果口头警告在有效期内达不到满意的整改标准或发生更严重的违纪行为,将由员工所在部门、公司与人力资源部共同进行纪律调查,调查核实后形成《书面警告》。《书面警告》由员工所在部门、公司负责向员工送达。警告书一式三份,人力资源部、部门或公司、员工本人各一份。
(二)由员工签字的警告书将保存在个人档案上,如果在六个月内改进情况达到满意水平时将予以撤销。
三、解除合同
如果员工的行为、出勤或工作表现仍然未得到改进或继续达不到整改标准,或者出现重大违纪行为,员工将被解除劳动合同。
四、由于员工违反公司规定导致公司与该员工解除合同,公司作出解除劳动合同决定后,向员工送达解聘书。该文件应由员工本人签收。如果员工拒绝签收,公司将根据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送达。
五、如果员工对纪律处分存在异议,可直接向集团公司高级管理层反映。
第九章 岗位调整和内部调动
根据业务需要可进行工作岗位调整和内部调动。制订以下流程的目的在于明确工作岗位调整和内部调动的过程及其注意事项,保证公司利益和用工的合法性,确保员工迅速适应新岗位,进入工作角色。
第一条 工作岗位调整
岗位调整是指需对员工的工作岗位进行变更调整。
10(一)员工所在部门、公司根据业务需要,填写《工作岗位变动表》报人力资源部。
(二)人力资源部负责协调工作岗位调整的沟通,员工本人及其调往岗位部门、公司负责人均需在《工作岗位变动表》上签字确认意见。
(三)部门主任(经理)、公司副职的岗位调整,由总裁加签。(四)人力资源部把手续完备的《工作岗位变动表》归档,该文件将作为相关员工劳动合同的一部分。
第二条 内部调动
内部调动是员工所在部门、公司根据工作需要所做的内部岗位调整,由部门、公司自行确定。需填写《内部调动表》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十章 薪酬管理
第一条 员工的薪酬取决于其工作岗位职级、专业技能水平、工作表现、公司业绩和市场形势。工作表现是决定工资及工资提升率的重要要素。
第二条 社会保险和福利:公司和公司正式员工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共同参与社会保险的缴纳。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如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正式员工个人支付部分将由公司从员工的月工资中代扣代缴。
第三条 其他工资扣款
公司保留在以下情况下从员工工资中扣款:
一、公司多支付了员工的工资、差旅费、社会保险或福利等;
二、员工向公司借款或其他原因拖欠公司钱款;
三、法律规定的扣款;
四、员工由于缺勤、处分、病假、事假等公司规定可以扣款的情况;
五、员工失职或违反公司规定,给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以上扣款发生前,公司将以书面形式通知员工。
第十一章 培 训
第一条 培训是满足集团公司发展需要,提高员工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一项基础工作。公司提倡开放和坦诚的态度,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提高水平,不断追求卓越。
第二条 培训管理
一、培训计划
(一)每年3月底前,各公司、部门向人力资源部提报《培训计划表》。由人力资源部汇总、整理后拟定《集团培训计划》,经行政总监审核、报总裁批准后执行;计划外培训需另行提报计划报人力资源部,通过审批后方可执行。
(二)人力资源部制订培训计划应列明以下主要内容:培训项目、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预算、培训预期效果等。
(三)实施公司的培训计划主要通过下列方式: 1.岗前培训; 2.专业培训; 3.职业资格培训;
4.开展“岗位技能练兵”、“岗位技能比赛”、评选“业务标兵”、“技术能手”等活动;
5.成人教育;
6.有计划的外部活动:会议、参观等;
7.内部授课培训:聘请专家来公司讲课或公司内部组织的培训; 8.委托培训:参加进修班、资质项目培训等。
二、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的组织、协调、实施和评估。(一)培训前确认参加者名单,发布通告;(二)培训中协助讲师组织教学,提高效果;(三)培训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四)通过测试、调查表、主管评定、行为观察、计划完成情况等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协调,用人部门、公司具体实施操作。
三、培训记录/登记
参加内部培训人员必须当场签到,培训记录、考核结果应做到有案可查。外部培训/教育完成后,毕(结)业证书或合格证书送人力资源部审核后复印存档(集团公司认为需要保存原件的应原件存档)。
四、培训协议
符合下列条件的培训,相关参加培训的员工需要在培训前与公司签订培训协议。
(一)学历、职称、职业资格证书相关培训;(二)脱岗学习一周以上的培训;
(三)培训金额(含差旅费)人均3000元以上的培训;(四)特殊技术的培训。
培训协议将具体约定培训后必须为公司服务的期限,及相关违约赔偿责任。
五、关于培训管理的未尽事宜可参照集团公司2011年12号文件《关于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执行。
第十二章 绩效考评
第一条 为了建立和完善集团公司员工绩效考核考评管理体系,实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绩效考评管理是根据集团公司量化管理的理念与考评标准,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对工作项目充分量化的基础上,进行适时考评,并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制度性的管理。
第三条 绩效考评是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绩效考评的结果是确定员工薪酬、奖惩、职务升降、岗位调整等劳动人事决策的客观依据,同时也是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培训的客观依据。通过员工绩效考核考评达到促进员工改进工作、提高能力的目的。
(一)集团公司绩效考核考评实施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员工考核考评系统实施目标管理,帮助每个员工提高工作执行力与工作绩效,保证公司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打造优秀的企业团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3(二)在员工考核考评的过程中,促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全员参与、主动沟通、积极交流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第四条 员工绩效考核考评包括定量指标考核、定性指标评价两个方面,坚持事权统一、逐级考核的原则,采取直属上级、考评组、客户端考评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的立体考核考评方式。具体见集团公司《绩效考核考评实施细则》。
第十三章 退 休
第一条 国家规定的职工退休条件
缴纳养老保险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必须满15年以上,且应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
一、正常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
二、特殊工种(档案中必须有明确记载):从事有毒有害工作满8年以上,高温井下工作满9年以上,高空特别繁重工作满10年以上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三、因工致残或因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由医院证明并经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工作岗位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
第二条 正常办理退休
一、员工提前2个月提交书面申请至人力资源部。(见《退休申请表》)
二、劳动保障部门审核通过后,由人力资源部通知员工所在部门、公司。
三、进行劳动保险增减变化,打印从业人员退休审批表,经员工签字确认并加盖公章,办理退休证。
四、办理离职或退休返聘手续。第三条 办理退休返聘
一、根据工作需要,用人部门、公司需返聘退休人员并征得本人同意,退休员工需填写《退休返聘审批表》,经所在部门、公司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一般岗位由职位所属部门、公司负责人批准,行 政总监审核确认后即可续聘。部门主任(经理)及各公司副职以上职位需经总裁批准后方可续聘。
二、签订退休返聘协议。
第十四章 离职程序
第一条 员工辞职
(一)员工必须提前30 天向所在部门、公司提交有自己亲笔签名的书面辞职申请原件,列明辞职理由、申请时间及最后工作日等内容。
(二)所属部门、公司在收到员工辞职报告后,应在5日内将员工辞职申请复印件送人力资源部。
(三)辞职员工所属部门、公司应该与该员工面谈了解情况,如同意员工辞职则确认员工辞职原因及最后工作日,填写《离职审批表》并同员工辞职申请原件一起,送人力资源部审核备案。员工应服从公司安排认真工作到公司批准的最后工作日。如员工不能服从公司安排工作到最后工作日,应缴纳相应的违约金(即不能坚持工作期间的工资)。
(四)如公司不批准员工辞职且协商不成功的,员工也应缴纳违约金具体金额以剩余未服务满的劳动合同期限计算,每满一年赔偿1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
第二条 合同终止或解除
(一)公司如需终止或解除某一员工的劳动合同,该员工所属部门、公司填写《离职审批表》,报人力资源部审核。
(二)《离职审批表》经人力资源部审核后,一般岗位由职位所属部门、公司负责人批准,行政总监审核确认后即可执行。部门主任(经理)及各公司副职以上职位需经总裁批准。
(三)公司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相应经济补偿。第三条 人力资源部把手续完备的《离职审批表》及员工辞职申请归档,以方便查找有关信息。
第四条 人力资源部负责进行离职面谈,听取离职员工对公司的意见或建议,完成离职员工面谈报告。
第五条 离职手续
一、离职员工按《离职手续确认表》到各相关部门办理离职手续,人力资源部需在收到有关资料原件后加签认可。
二、由于各部门工作的特殊性,《离职手续确认表》并不能够概括其工作交接的全部或详细内容,所以,离职员工所属部门应单列离职员工具体工作移交清单,包括诸如文件类别、办公设备等内容,作为《离职手续确认表》的附件。
三、离职员工必须严格按公司要求办理离职手续,保证工作交接的完整性。
四、所有离职手续按公司规定办理完毕后,人力资源部方可向该员工开具《解除劳动合同报告书》及转移保险等手续。
第六条 风险抵押金退还
员工离职其风险抵押金按照集团公司《从业人员风险抵押金制度》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章 员工档案管理
第一条 员工正式个人档案
员工的正式个人档案需在入职一个月内转至公司指定代理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科或市人才服务中心),如因特殊原因不能转移个人档案的需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
第二条 员工内部档案
一、员工自入职日起应按以下标准建立其公司内部个人档案:(一)身份证(二)户口本(三)最高学历证明
(四)专业资格证明(含职称、从业资格证)(五)党团资料(六)劳动合同(七)入职培训记录(八)《员工信息登记表》
(九)失业证或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报告书》或报到证(应届毕业生)
(十)彩色一寸电子版照片1 张(十一)员工在职期间的档案
人力资源部将保存员工在职期间的相关记录,包括培训记录、薪酬变更记录、绩效考评记录、岗位变更记录、纪律处分记录、健康体检记录等。
(十二)员工离职存档文件应包括: 1.员工亲笔签名的书面辞职申请原件 2.《离职审批表》 3.《离职员工面谈报告》 4.《离职手续确认表》
第十六章 其 他
除以上列出的各种程序外,还有其他一些规定适用于公司员工。这些规定有助于向全体员工提倡一个健康、高效、安全的工作环境。以下列出的要求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情况。公司保留在其认为有必要保护公司、公司员工和公司客户的利益时,修改这些规定或添加其他规定的权力。
第一条 员工工作卡
一、所有员工在公司的工作区内应随时佩戴并出示表明其身份的员工工作卡。工作卡中包含员工姓名、员工编号和员工的照片。如果员工忘记佩戴工作卡,该员工必须在门卫登记处登记并可要求其在公司办公区域内佩戴临时工作卡。
二、所有来访的客人在进入公司办公区域前应在门卫处登记。访客被要求佩戴并出示临时胸卡。任何员工发现未佩戴胸卡的访客和其他不明身份的人员应立即向门卫报告。
第二条 公司政策咨询
人力资源部是公司唯一授权的部门来解释本办法中提及的所有政策。公司欢迎员工随时向人力资源部咨询,以更深入地了解有关政策。
第三篇:集团公司车辆管理办法
广东源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集团的车辆及驾驶人员的管理,保证工作用车,确保安全行车和车辆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及各子公司车辆及全体驾驶人员。
第二章 车辆配备
第三条 车辆配备
需要配备车辆的各部门和分公司,应书面提出《车辆配备申请单》报经分管领导审批,报董事长批准后,由集体办公室备案登记并指导车辆使用部门管理。《车辆配备申请单》一式二份,集团办公室一份、财务部各一份,财务部凭此调整固定资产。
第三章 车辆使用
第四条 车辆管理实行责任制,即每辆车辆均必须有责任人、监督人。有专职驾驶的车辆,专职驾驶为责任人;子公司服务车辆指定使用人员为该车责任人,服务车辆责任人变更时,子公司应于第一时间办理车辆交接手续,并传于集团办公室备案。子公司的行政部门为所属子公司服务车辆的监督人。为安全起见,原则上有两年以上驾龄的驾驶人员才允许驾驶车辆。驾驶人员不得超速行驶,否则造成的后果自负。
第五条 车辆责任人对车辆的车况、保养、检验等负责,负责对车辆进行定期保养维修、定期前往指定车辆管理机关年审,车辆监督人对本部门车辆的车况、保养等情况实施监督。如车辆逾期未检导致的罚款由责任人、监督人各半承担。
第六条 车辆责任人员离职或调动时,必须对所管车辆的状况进行交接,明确责任。
第七条 车辆使用人员因违章罚款,不予报销,因用车不当,造成损失的,除保险公司的赔偿外所产生的损失5000元以下的,须承担该事件损失的15%,造成损失5000元以上的须承担该事件损失的20%,其余部分由车辆使用及保管的子公司负责。
第四章 车辆调度
第八条 由集团办公室负责集团总部所有车辆管理,用车部门需使用集团总部车辆时,由集团办公室负责统一调度安排(已分配至各部门的专车由各部门自行安排)。用车人用车前须填写《车辆使用登记表》,并经其部门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方可借车,否则管理部有权拒借。用车人在用车前核对该车的起始公里数,使用完毕后再统计截止公里数,并在交车钥匙时报集团办公室车辆专管员。集团办公室车辆专管员对用车公里数及使用时段进行审核,对于起止地与实际行驶公里数严重不符的将报主管分管领导作相应处理。
第九条 公司所有车辆上(除公司高管人员车辆以外)必须配一份《车辆行驶记录表》,由用车人即时填写,车辆责任人负责监督,对不按该条规定执行的,用车人每人每次应缴纳50元成长赞助金。
第五章 日常停放
第十条 总部车辆使用人(除公司高管人员以外)一律不得将车辆带回家。如因工作需要,须带车在公司以外过夜的应在领车时填写《借车单》,并报主管领导签批,否则不得带车在外过夜。带车在外办公,因特殊情况临时决定不能在下午下班前回公司的,必须电话报请主管领导批准,并事后补办相应手续。对不按该条规定而带车在外过夜的, 当事人每人每次缴纳200元成长赞助金。
第十一条 节日期间,公司总部、子公司的所有车辆(除公司高管人员以上人员外),都必须停放在公司指定的停车地点,否则除费用自理外,每人每次缴纳500元成长赞助金。
第六章 车辆加油
第十二条 公司车辆加油统一使用中国石化的IC卡,一车一卡,并实行油卡专车专用,由车辆责任人负责保管。
1、加油卡每次充值最多2000元。
2、加油卡丢失应及时报公司进行挂失处理,如造成损失必须按卡内余额进行赔偿。
第七章 车辆维修
第十三条 集团及各子公司的车辆需进行维修、保养的需按集团公司《车辆维修保养与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办理。
第八章 车辆费用
第十四条 各子公司使用及保管的车辆费用应在各子公司列支核算。第十五条 车辆费用按每辆车归集核算,车辆费用每月报销一次,每月报销必须附《车辆行驶记录表》由各子公司行政、财务部门审核后,报主管领导审批报销。
第十六条 各子公司车辆的养路费、保险费、车船税、年检费等固定费用由车辆责任人办理,报销时必须列明细清单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批。
第九章 车辆档案
第十七条 集团办公室对每辆车都必须建立档案,记录年审、每月行驶公里、责任人员更换情况等。
第十八条 所有车辆除行车执照、保险卡、养路费缴讫证、养路费年检合格证、附加购置完税证明由驾驶员携带外,车辆登记证及其余资料均由集团办公室负责保管。
第十二章 事故处理
第十九条 车辆发生事故(不论事故大小)后,驾驶员应立即通知部门负责人、集团办公室以及保险公司,严禁隐瞒不报。特别是不向保险公司报案索赔,一经发现,造成得损失由责任人承担。
第二十条 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须酌情派人前往协助处理并上报公司分管领导,事故处理完毕后,车管部门应将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报集团办公室存档。管理部门及时与保险公司联系索赔事宜。
第十三章 相关职责
第二十一条 车辆责任人必须持照上岗,对车辆的车况、保养、检验等负责,负责对车辆进行定期保养维修、前往指定监理所受检,车辆监督人对本部门车辆的车况、保养等情况实施监督。车辆逾期未检导致的损失由责任人、监督人各半承担。
第二十二条 车辆责任人出车前应对车辆做基本检查(如水箱、油量、机油、煞车油、电瓶、轮胎、外观等),发现故障、配件失窃或损坏等现象,应立即报告车管部门,否则最后使用人须对由此引发的后果负责。
第二十三条 车辆外借(包括公司内部借用)返还时,车辆责任人应做好交接检查工作,对出借车辆的车况大致检查,明确责任,否则,事后发生的费用由车辆责任人承担。
第二十四条 车辆责任人员离职或调动时,必须对所管车辆的状况进行交接,明确责任。
第二十五条 车辆使用人员未经有关负责人同意不得绕道办私事,严禁私自为他人或外单位运送货物、接送人员,更不得擅自将车借予他人,否则一经发现,公司将给予警告处分, 并责成缴纳成长赞助金200元/次。
第十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集团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集团公司会议管理办法
黑龙江辰能集团公司会议管理方法
第一条
经理办公会。每周一上午9时至11时召开,由集团公司主管行政的副总经理主持,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部长以上人员参加,会议内容主要包括汇报各部门及集团公司日常工作的进展情况;各部门工作协调;确定集团公司和部门的工作重点。
第二条
总经理办公会。于每月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四下午14时到17时召开,由集团公司总经理主持,集团公司三总师以上人员,集团公司在哈各子公司、事业部的派驻企业经营班子成员和财务负责人〔以下简称派出人员〕参加,会议内容主要包括汇报各部门及各公司上月工作情况;制订下月的工作方案;并就集团公司的一些重大事项做出决定。
第三条
季度工作会。于每季最后一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五13时到17时召开,由集团公司主管行政的副总经理主持,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部长以上人员、集团公司在各子公司与事业部的派出人员参加,会议内容以战略及业务经营管理为核心,即集团公司级业务质询会,主要内容包括:对季度经营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并指出主要问题;本季度主要职能部门的业务进展和主要问题;相关部门沟通解决存在问题;集团公司的一些重大事项做出决定;对下一季度工作进行预测和工作安排。
第四条
半年工作会。于每年7月份召开,由集团公司主管行政的副总经理主持,参加人员包括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部长以上人员、集团公司在各子公司和事业部的派出人员,会议内容包括总结半年工作;对下半年工作做出方案;对各部门及各子公司和事业部的工作做出评价;并就集团公司的一些特大事项做出决定。
第五条
全年工作会。于每年1月份召开,由集团公司总经理主持,参加人员包括集团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三总师、各部门部长、各子公司和事业部的派出人员,会议内容包括总结全年工作;确定并宣布启动集团公司新一年的战略实施方案;大力推动下年工作方案;对各部门及各子公司和事业部的工作做出评价;并就集团公司的一些特大事项做出决定。
第六条
专项会议。就集团公司一些专项工作或专项事宜而召开的会议。
第七条
临时会议。集团公司职能部门部长以上人员可临时召开会议。
第八条
会议通知。
1)
经理办公会及总经理办公会无须正式通知,假设规定参会人员不能参加,须于开会前一小时向集团办公室主任请假。
2)
其他会议如通知参加会议的人员不能按时参加会议,需提前4小时向会议组织者请假。
3)
由集团办公室正式发文召开的会议,假设规定参会人员不能参加会议须于会前24小时提出书面申请,报公司总经理批准。
第九条
会议准备。
1)
所有参加会议人员须准备好会议发言,如有提交会议讨论的议案,须提前两天将议案以书面形式交与会人员。
2)
集团办公室负责准备会议议程、议题、落实会场、安排坐位、通知等具体事项。
3)
各部门自行组织的会议由各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条
会议上审议的各部门方案,如有修改,各部门负责将新方案于会议结束后48小时以书面形式报集团办公室,并按照新拟定的方案执行。
第十一条
会议纪要与决议。集团办公室负责会议记录,会议结束后两天内要完成会议纪要。如会议形成决议,各与会人员须在会议决议上签字确认。
第十二条
集团办公室负责检查会议议定事项的执行情况。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修订权、废止权在总经理办公会,由集团办公室负责解释与实施。
第五篇:集团公司办公用房管理办法
集团公司办公用房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完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办公用房管理,促进办公用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办公用房是指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科研院所等二级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建设、购置、租赁的办公场所、土地及其附属设施、设备等。
第三条办公用房管理遵循依法合规、严格审批、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厉行节约、开发建设为主的原则。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四条集团公司负责各单位办公用房项目审批、监督和检查等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1.审批办公用房租赁方案;
2.审批办公用房建设、购置方案; 3.审批办公用房处置方案;
4.指导、监督和检查办公用房建设、购置、租赁工作; 5.审计、监察办公用房相关工作。
第五条各单位作为办公用房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办公用房的建设、购置、租赁和使用管理,接受集团公司的监督和检查。具体职责如下:
1.办公用房租赁报批、使用管理; 2.办公用房建设、购置报批;
3.办公用房相关的施工组织、安全管理等; 4.办公用房的资产管理、经营管理; 5.办公用房处置报批。
第三章建设、购置和租赁
第六条租赁办公用房。
新设立或没有自有产权办公场所的单位,原则上租赁办公用房。租赁的办公用房一般应选择普通商业写字楼。
第七条建设、购置办公用房。
建设、购置办公用房不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目的。确有建设或购置办公用房需要且符合以下条件的单位,或确有特殊情况并经集团公司批准的单位,可申请建设或购置办公用房:
1.辖区内有3个以上独立运行企业,单位本部员工集中办公人数在40人以上; 2.连续3年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生产经营指标; 3.当年未发生亏损,且近3年来无未弥补累计亏损; 4.有建设、购置办公用房的资金来源。
第八条在同一地区办公的2个及以上单位,优先联合建设、购置或联合租赁办公用房,共同利用公共设施和附属设施。
第九条办公用房建设、购置单位综合造价不得超过所在地市场同类型办公用房平均综合造价。
第四章面积标准
第十条办公用房的规模根据单位编制定员人数、人均面积控制指标测算。同时考虑公共面积、人防工程面积、车库面积和按规定需设置的其他建筑面积。
第十一条办公用房人均建筑面积为26~30平方米,使用面积为16~19平方米。编制定员超过100人时,按下限执行;寒冷地区或高层建筑办公用房的人均面积指标可按使用面积指标控制。
第十二条各级员工办公室的使用面积,不应超过以下规定: 单位领导正职:每人使用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 单位领导副职:每人使用面积不超过40平方米; 中层人员:每人使用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 中层以下人员:每人使用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
单位领导办公室采用单间;有条件的单位,中层人员办公室可以采用小单间;一般员工办公室宜采用大开间。需设置分隔单间办公室的,标准单间办公室使用面积为12~18平方米。
第十三条会议室宜以中、小型会议室为主,小型会议室面积控制在40平方米以内,中型会议室控制在80平方米以内。大型会议室根据编制人员情况和内部会议需要设置。
第十四条办公用房应合理设立独立变配电室、锅炉房、食堂、公勤用房、停车设施、人防设施等。人防设施应按国家人防部门规定的设防范围和标准建设、管理。
停车设施应包括地面停车场和地下车库,充分利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第五章建筑标准
第十五条各单位办公用房应选择在交通便捷、环境适宜、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完备、有利于安全保卫和远离污染源的地点,避免在工业区、居民区。
第十六条办公用房宜建多层,根据所在地城市规划的需求,在城市中心城区的可建高层。
第十七条办公用房平面布置应分区明确、使用方便、布局合理,设置办公室用房、公共服务用房、设备用房、附属用房等,不设员工住宅用房。各类用房包括:
1.办公室用房,包括领导人员和一般员工办公室。
2.公共服务用房,包括会议室、档案室、文印室、资料室、收发室、计算机房、活动室、储藏室、卫生间、后勤人员用房等。
3.设备用房,包括变配电室、水泵房、水霜间、电梯机房、制冷机房、通信机房等。4.附属用房,包括食堂、车库、消防设施等。
第十八条办公用房应合理确定门厅、走廊、电梯厅等面积,提高使用率。办公用房建筑总使用面积率,多层建筑不应低于60%,高层建筑不应低于57%。
第十九条多层办公建筑标准层层高不宜超过3.3米,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层高不宜超过3.6米;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5米。
第二十条办公用房建筑耐久年限不应低于二级(50~100年),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防火应符合国家有关防火规范。
第六章装修标准
第二十一条办公用房的建筑装修应遵循简朴庄重、经济适用的原则,并体现集团公司形象和企业文化。装修材料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一般不得使用进口装修材料。
第二十二条外部装修一般应采用普通装修,主要入口部位可适当采用中级装修。外门窗应按节能指标要求采用密封和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材料。
第二十三条内部装修采取分区装修,门厅、电梯厅、贵宾接待室、重要会议室、领导人员办公室等部位可采用中级装修;一般工作人员办公室以及其他房间和部位应采用普通装修。
第二十四条办公场所不得进行豪华装修。内部装修费用占建筑安防工程造价的比例,砖混结构建筑不应超过35%,框架结构建筑不应超过25%。
第七章室内环境与建筑设备
第二十五条办公室、会议室应采用直接采光。办公室照明应采用普通节能灯具,门厅、会议室可采用节能装饰灯具。
第二十六条采暖地区的办公用房应结合实际,优先采用区域集中供热采暖系统,降低采暖成本。第二十七条办公室原则上应采用自然通风换气方式。需要进行人工降温或取暖的地区,可采用分区或集中空调系统。
第二十八条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设施应能满足办公自动化的要求,根据办公自动化及安全、保密、消防管理等要求综合布线、预留接口。
第二十九条办公用房使用的采暖设备、空调设备、电梯设备及卫生设备均应采用国产设备。第三十条办公用房应进行建筑节能测评和基建达标验收,达不到相关标准的,不得竣工验收。
第八章报批程序
第三十一条租赁办公用房。
(一)首次租赁办公用房,须报经集团公司批准。办公用房租赁请示包括以下内容: 1.租赁办公用房的必要性、可行性;
2.租赁办公用房的规模、费用、资金来源;
3.单位组织结构、领导人员职数、人员编制情况; 4.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二)续租办公用房,按照集团公司首次租赁时的批复办理。续租费用标准提高、增加租赁面积或者更换办公地点的,需要重新履行报批程序。
第三十二条购置办公用房。
购置办公用房需按照程序上报集团公司,经计划与投资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报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办公用房购置请示包括以下内容:
1.购置办公用房的必要性、可行性; 2.楼盘地点、规模及相关证照的复印件; 3.费用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4.办公用房使用方案;
5.办公用房经营方案及风险分析等。第三十三条建设办公用房。
(一)项目立项审批。建设办公用房需按照程序上报集团公司,经计划与投资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报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属股份公司的单位,须报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办公用房建设请示包括以下内容:
1.建设办公用房的必要性、可行性。
2.用地选址、城市规划等情况;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部门初审意见,具体说明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附开发建设方案。
3.拟建规模及测算依据。
4.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5.办公用房使用方案,具体说明建成后的用途、迁入单位及人员。6.办公用房经营方案及风险分析。
(二)项目组织实施。各单位在办公用房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后,按照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办法和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组织开展设计、招投标、施工建设、安全管理等工作。
第三十四条各单位购置、建设办公用房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集团公司报批手续,不得发生以下行为:
1.未经审批擅自开工建设; 2.报批过程中弄虚作假;
3.不按批复要求组织实施,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超过投资概算; 4.未依法办理用地、规划许可、招标投标、施工许可、竣工验收手续备案; 5.挪用其他资金建设办公用房。
第九章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五条办公用房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规模、标准和投资概算等组织实施。
第三十六条办公用房项目建成投用后,各单位按照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经营使用管理。第三十七条各单位办公用房物业管理应采用社会化服务方式,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物业管理公司。第三十八条各单位要节约、合理、安全地使用办公用房,不得自行处置办公用房及相应土地,不得自行将办公用房转让给其他单位。
第三十九条各单位应加强办公用房建设、购置和经营的管理。对因失职、渎职造成违规违纪问题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办法由集团公司办公厅负责解释。第四十一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安徽省省直单位办公用房管理办法
信息来源:省管局网站发布时间:2014-08-05 08:26 浏览次数:83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机关事务管理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中办发〔2013〕17号)和《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工作的通知》(皖办发〔2013〕13号)精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进一步完善省直单位办公用房建设与管理体制,优化办公用房资源配置,降低行政成本,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保障机关高效运转,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委各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省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省政协机关,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以下简称省直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办公用房包括省直单位办公用房、业务用房、服务用房、附属用房和设备用房。
第四条省直单位办公用房及其相应土地,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权属归省人民政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省管局)负责对省直单位办公用房及土地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各部门、单位享有办公用房使用权,负责本单位办公用房的日常维护管理。
第二章 办公用房建设管理
第五条省管局是省直单位办公用房建设项目审核主管部门,负责统一受理、审核省直单位申报的办公用房建设项目;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实施监督管理、竣工验收等;负责项目建成后产权产籍集中统一管理。
第六条办公用房建设包括:新建、扩建、翻建、迁建、改建、购置、置换和装修改造等。
第七条省管局根据申报单位机构设置、编制、职能等情况,对申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用地、资金来源、原办公用房处置、建筑节能、产权产籍管理等方面进行审核,出具审核意见。
第八条省直单位办公用房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及装修标准组织实施,严禁超标准建设、超豪华装修。
省直单位要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严格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选用高效、节能、环保的设备和材料。
第三章 办公用房产权产籍管理
第九条建立健全省直单位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制度,实行统一调配、统一权属登记、统一产权界定、统一调处产权纠纷。
第十条省直单位应当将本单位办公用房的房屋产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以下简称“两证”)移交省管局集中管理。
第十一条建立省直单位办公用房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规范化、动态化管理。省直单位应按照要求积极配合,及时准确报送相关信息。
第十二条建立“两证”查(借)阅制度。省直单位“两证”原则上不外借,确需查(借)阅的,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填写申请表,按《安徽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屋和土地权证集中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有关程序办理。
第十三条省管局负责省直单位之间及省直单位与其他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办公用房产权纠纷、产权界定等调处工作,规范产权产籍管理。
第十四条省直单位办公用房如需产权分割、产权变更等,须报省管局审核,必要时报省政府批准。未经省管局审批,省直单位不得擅自变更办公用房的产权产籍,所在地房产、土地等主管部门不予受理。
第四章 办公用房分配、调配使用管理
第十五条建立省直单位办公用房统一分配、调配制度。省管局按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省直单位“三定”方案及实际需求,核定办公用房面积报省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新建、调整办公用房的省直单位,按照“建新交旧”、“调新交旧”的原则签订移交协议,在搬入新建或新调整办公用房后30日内,及时将原办公用房腾退移交省管局。
第十七条在机构改革中,合并的部门原则上应在同一处集中办公,并根据单位编制人数重新核定办公用房面积,多余的办公用房由省管局统一收回。
在机构改革中,撤销的省直单位办公用房由省管局统一收回。
第十八条严格省直单位办公用房租用审批管理。省直单位或增设临时办公机构,无存量办公用房可供调剂且确需租用的,须经省管局审批、核定面积后方可租用,租赁费用由财政安排。未经批准,任何部门、单位不得擅自租用办公用房。
第十九条租用办公用房须严格控制装饰装修标准,集约配置必需的办公家具,原则上不得购置新办公家具,确需购置的,应按照《安徽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家具设备配置标准(试行)》执行。
第二十条省直单位不得改变办公用房用途,不得出租、出借办公用房;已经出租、出借的,到期应予收回,租赁合同未到期的,租金收入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管理,到期后不得续租。严禁以租用过渡性用房名义变相购建使用办公用房。
第五章 办公用房维修改造管理
第二十一条省直单位办公用房因使用时间较长、设施设备老化、功能不全、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满足办公要求的,可申请维修改造。办公用房维修改造,要以消除安全隐患、恢复和完善使用功能为重点,以满足基本办公条件为主要目的,做到简朴、实用、安全。第二十二条省直单位办公用房维修改造实行统一申报受理、统一项目计划、统一列入省管局部门预算、统一政府采购、统一维修标准、统一组织实施。未经省管局审批,各省直单位不得擅自维修改造办公用房。
第二十三条省直单位办公用房维修改造只能使用普通建筑材料,房屋外墙不得使用干挂石材和进口玻璃幕墙,室内不得使用高档石材、原木地板、地毯、豪华灯具和高级卫生洁具等超标准装饰材料。维修改造中,原有设施设备能使用的要继续使用,原则上不得更换购置新设备。严格执行《安徽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家具设备配置标准(试行)》,禁止借办公用房维修改造之机更新、购置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
第二十四条省直单位在办公用房日常使用管理中,应做到常检查、常维护,满足办公的基本使用功能。如影响到办公用房正常使用,确需维修改造的,应按照《安徽省省直机关办公用房维修改造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六章 办公用房物业管理
第二十五条省直单位办公用房管理要适应机关后勤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要求,深化物业管理改革,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物业管理公司,逐步推进办公用房物业服务社会化。
第二十六条省直单位要强化办公用房物业管理,制定和完善物业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等制度,积极推广新型物业管理经验,提升办公用房物业服务水平。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往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不相符的,按照本办法执行。各市、县可参照执行。
温州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的建设与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和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制度改革的意见》(温委发[2013]4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遵循统一产权登记管理、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统一调配使用管理、统一维修养护管理、统一专业化物业管理的原则。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包括市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机关以及由市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依法占有和使用的属于国有资产的房屋及其相应土地。
第四条办公用房包括办公室用房、公共服务用房、设备用房、附属用房、业务用房和特殊业务用房。
(一)办公室用房,包括一般工作人员办公室和领导人员办公室。
(二)公共服务用房,包括会议室、接待室、档案室、文印室、资料室、收发室、储藏室。
(三)设备用房,包括变配电室、强弱电间、水泵房、水箱间、锅炉房、电梯机房、暖通机房、通信机房、计算机房。
(四)附属用房,包括食堂、汽车库、人防设施、消防设施、安防设施、物业用房及茶水间、卫生间、公共通道。
(五)业务用房,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需要按标准配置的用房,主要是指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机关的会议室以及市纪委专用办案场所、政务中心大厅及单位窗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保医保大厅和人力资源市场、各类交易中心业务大厅、档案馆的馆库、电视台的演播厅、法院的审判厅、公安及检察的审讯室等。
(六)特殊业务用房,是指经单独审批和核定的特殊用途(安全保密、司法、涉外、宗教、监狱、教育、医疗、科研、文体场馆等)办公用房。
第五条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由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市管理局”)负责统一集中管理。
第二章权属登记管理
第六条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产权统一登记至市机关后勤发展中心名下。
办公用房权属已登记的或者交由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登记的单位,应当将办理的《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原件及其他原始档案资料移交市管理局办理变更登记。
办公用房权属未作登记的单位,应当及时办理权属登记手续,并将办理的《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原件及其他原始档案资料移交市管理局办理变更登记。
因单位撤销、改制、隶属关系改变需变更办公用房权属登记而未变更的单位,应当及时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并将变更办理的《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原件及其他原始档案资料移交市管理局办理变更登记。
由于历史等原因造成办理权属登记资料缺失或不全的,由所在单位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及无法办理权属登记的原因和情况报告,市管理局协助甄别分类报市政府协调有关部门补办相关手续后,由所在单位办理权属登记,并将办理的《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原件及其他原始档案资料移交市管理局办理变更登记。
新建、改(扩)建和划拨(转让)办公用房,产权属市机关后勤发展中心。
第七条特殊业务用房,经市政府同意权属可登记至使用单位名下,报市管理局备案。
第八条市管理局应当加强办公用房产权管理,定期检查办公用房的权属登记、数(质)量状况和使用情况,建立办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统,健全档案资料。
第三章规划建设管理
第九条 办公用房的建设由市管理局根据需求和使用现状,按照优化整合、相对集中、完善功能、提高效率的原则,统一提出规划建设意见,按基本建设程序报批。
第十条 涉及多个使用单位的办公用房建设项目,由市管理局统一申请立项、选址,由市管理局、使用单位、代建单位、监理单位等组成项目筹备组,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各单位单独使用的办公用房建设项目,可根据需求向市管理局提出办公用房建设项目申请,市管理局依据办公用房建设规划和建设控制标准,组织评估论证,提出意见报有关部门批准,由各单位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办公用房建设项目设计、施工、代建、监理等工程项目应依法进行招投标,建设材料、设备、设施等采购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进行。
第四章调配使用管理
第十三条市管理局根据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按照办公用房配备标准核定各单位的办公用房面积。各单位申请办公用房使用权时,应当与市管理局签订办公用房使用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十四条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的配备通常按人均面积予以核定。编制定员每人平均建筑面积为20—24平方米,使用面积为12—15平方米(不包括独立变配电室、锅炉房、食堂、汽车库、人防设施的面积);编制定员超过200人时,应取下限。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依据编制定员按各级工作人员办公室的使用面积和自然间数予以核定。
第十五条未经市管理局同意,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不得改变办公用房的用途,不得将办公用房出租、出借或调整给其他单位使用。办公用房及相应土地的处置(产权转移或者注销产权的行为),由市管理局负责,经市财政局审批后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办公用房实行统一调配使用,凡超过配备标准面积、对外出租合同期满、出借或被企业、非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挤占的办公用房以及其他闲余的办公用房,均由市管理局收回统一调配。
第十七条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现有办公用房尚未达到配备标准面积或无办公用房的,由市管理局从现有办公用房存量中统筹调剂解决;无法调剂的,由市管理局提出意见报市政府研究决定。
第十八条办公用房实行统一控制标准和超控制标准有偿使用制度,市管理局会同市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制订出台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面积配置控制标准及使用费缴纳的规定,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按规定向市机关后勤发展中心缴纳办公用房使用费。
第十九条办公用房已出租或正在经营的,使用单位应当及时将租赁合同等有关材料报市管理局,由市管理局根据出租用房的使用功能及合同期限进行处置;对于合同到期的出租办公用房,由使用单位负责收回,交由市管理局统一调配。对外出租办公用房,按规定进行公开招租。
第二十条社会团体、企业、非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挤占办公用房的,应予清退;因特殊情况无法清退的,须报市管理局审批并由市机关后勤发展中心按市场价收取房屋租金。
第二十一条市管理局会同市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制订出台资产营运管理规定,建立有效的公共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
第二十二条办公用房资产收入,应上缴市财政专户,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五章维修与物业管理
第二十三条 根据损坏程度和修缮工作量的大小,办公用房维修分为大修、中修、日常维修和专项维修工程。大修是对办公用房及其设施进行的全面修复;中修是对办公用房及其设施进行的局部修复;日常维修是对办公用房及其设施进行的及时修复和日常维护、保养。
第二十四条办公用房维修实行统分结合的管理方法。大、中修以上维修项目(50万元以上)和专项维修工程,由市管理局统一组织实施,也可根据情况委托各有关单位组织实施;办公用房大中修、专项维修经费由市管理局编报预算,经市财政局审批后列入市管理局部门预算。日常维修由使用单位编报经费预算,经市财政局审批后列入使用单位部门预算,并由使用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办公用房的维修(包括旧办公用房装修),主要是恢复和完善其使用功能,应当坚持经济适用、量力而行的原则,严格控制装修标准,不得变相进行改建、扩建或超标准装修。
第二十六条办公用房维修工程应当按省、市有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标,并加强工程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工程竣工后,由市管理局会同使用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联合验收。
第二十七条办公用房使用单位应当做好办公用房及其配套用房的安全监管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采取措施排查,确保使用安全。市管理局应当定期会同各单位对办公用房的质量、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建立维修项目数据库,为做好维修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十八条办公用房物业管理由市机关后勤发展中心负责组织实施,也可根据情况委托使用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办公用房应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物业管理经费由负责组织实施单位编制经费预算,报市财政局审批后列入预算。物业管理公司的选择,应当按规定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特殊用房或涉及安全保密等不宜实行物业管理的,可由使用单位自行管理。
第三十条物业管理主要包括日常运行、维修、养护,办公楼(区)的绿化、保洁、安保、会议等公共性服务。物业管理的任务是创造设备设施完好、清洁优美、文明安全、秩序良好的办公环境。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的办公用房负有保护其安全、完整的责任,因使用不当、不爱护公物或随意拆改造成的损失,应予赔偿,并由相关部门依法追究单位领导及相关责任人行政责任。
第三十二条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擅自将办公用房出租、转借或改变用途的,除收回办公用房外,出租收入上缴市财政专户,造成经济损失和恢复办公用房原样所需费用由单位或责任人承担,并由相关部门依法追究单位领导及相关责任人行政责任。
第三十三条 办公用房建设、维护、调配、管理和权属登记接受市纪委、审计、财政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违反有关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法追究单位领导及相关责任人行政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由市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3年4月1日起施行。
征集部门:市政府法制办法规处发布日期: 2013-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