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研成果验收管理办法
科研项目验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科技计划项目成果(以下简称科研成果)的验收工作,根据公司《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列入公司科技计划并组织实施的项目,在计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后,均需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验收。
第三条 验收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引入科学的评估机制,真实反映项目的完成情况,保证验收工作的严肃性。
第二章 验收组织管理
第四条 科技发展部作为公司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管理部门,负责指导、组织、管理和监督全公司科技计划项目的验收工作。
第五条 公司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由科技发展部组织或委托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六条 项目验收时应组建验收委员会,由科技发展部组织专家,或由项目承担单位推荐经科技发展部确认的专家组成,专家人数一般不少于5人。项目承担单位、参加单位及其他与项目承担单位有利益关系的人员,不能作为验收专 家参加验收工作。
第七条 项目验收方式一般采用会议验收,重大项目需现场验收。
第八条 计划项目验收工作一般应在合同任务完成后的3个月内进行。需要成果鉴定或委托中介机构对研发成果进行客观评价的,可与计划项目验收工作同时进行。
第九条 如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计划任务,逾期半年内不能进行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向科技发展部提出延迟验收申请,说明延迟验收的理由,经科技发展部批准后方可延期。一个项目一般允许延期一次,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第十条 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市场及技术等原因的影响,并已经由科技发展部批准调整的,按批准调整后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间进行验收。无故拖延的,由企业规划发展部按公司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由于客观原因导致项目无法正常实施或项目研究失去先进性和应用价值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提出项目中止申请。
第三章 验收程序与内容
第十二条 项目验收以批准的计划任务书约定内容和考核目标为基本依据,对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包括项目实施 的技术路线、攻克关键技术的方案和效果、知识产权的形成和管理、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水平及应用前景、经费使用的合理性、验收资料是否齐全等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第十三条 计划项目验收的基本程序:
(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在完成全部任务后,向公司提交《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申请表》,及项目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
(二)项目主管部门领导审查全部验收资料及有关证明,签署审查意见后,将计划项目验收申请表(一式二份)及验收资料(一套)报送科技发展部审核;
(三)科技发展部收到验收申请表及验收资料后,会同企业规划发展部书面批复验收申请,并在一月内组织或委托项目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项目验收;
(四)项目验收后,项目承担单位应于15个工作日内向科技发展部报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证书》(一式五份),科技发展部受理后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工作。
第十四条 申请项目验收需提供的资料:
(一)国家、省、市、集团公司级项目按各级要求提交验收资料;
(二)公司级项目提交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三)计划项目所获单项成果、论文、专利等证明材料(包括样机或样品图片与数据资料、单项成果鉴定报告、论 文发表的有关刊物、期刊等、专利申请受理或专利证书);
(四)提供有关测试或检测报告;
(五)验收工作所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四章 验收结论与审批
第十五条 项目验收组织部门根据评审委员会或评估机构的验收意见,在验收证书中提出验收结论建议,经科技发展部审定后出具验收结论、加盖公章。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结题”、“验收不合格”三种。
第十六条 通过审批的验收证书,由科技管理部存档。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科技发展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德育科研成果
如何矫正小学生不良的道德品质
学生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标准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这种现象在学校中,虽然只是发生在极少数学生身上,但是,矫正不良品德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而且对全体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有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应把这项工作当作自己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
首先,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小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原因。
一、缺少自我价值的被肯定
一些学生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很少或得不到家长和老师应有的注意、关心和照顾。他们认为,家长和老师忽视了他们的存在,所以,为了证明自己也是集体的一员,为了引起他人的关注,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和照顾,他们就会在课堂上出怪声,打搅其他同学听课,甚至让老师下不了台,在课外打架,扰乱社会秩序等。
二、家长与老师教育理念的落后。
农村的好多家长甚至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还一直以成败论英雄,只重视学生的成绩。成绩好了,连夸带哄外加奖品;反之,连打再骂不让吃饭。这种观念致使许多要求上进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失去了学习信心,学习不再积极,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家长甚至老师又看不到他们身上其他方面的优点,使得学生在打骂声中、在冷嘲热讽中渐渐产生逆反心理。
三、教育方法的冲突。
有时,老师对学生进行了一番教育,但是到了家里以后,家长偏袒自
己的孩子,教育方法和老师的大相径庭,左右冲突。两种教育方法在脑海里盘旋,使学生左右为难;或是完全抵消了教师的教育,不良品行得不到纠正,依旧重演。这种现象也会出现在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之间。
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部分的农村家长只顾打工挣钱,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使学生在家长那里得不到应有的爱,学生一旦对家长失望,必然要在其他地方寻找缺失的爱,这样的学生就容易接触到社会上的坏青年,感染上不良品行。
家长之间在物质财富上盲目攀比,穿名牌,开汽车,盖豪宅,耳濡目染间,像瘟疫一样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学生也胡乱花钱,比吃穿,比玩具,唯独不比自身能力。农村青年骂街、打架、纹身、聚众斗殴等对学生也有较大的影响。
品德不良的学生决不是生性愚顽,不可救药。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的不良品德是完全可以矫正过来的。在转化过程中,应当细致考虑到他们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特点。
一、尊重理解,以诚相待。
转化学生品行的过程,是师生间情感交融、心理相容、双向交流、互相尊重和信任的过程。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品行不良的学生多遭冷遇、歧视,自卑有余,信心不足。如果教师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的权利和义务,尊重他的情感和意愿,尊重他的要求和意见,与他心心相通,以诚相待,给他留面子,不揭短,不当众批评,这样才能逐步恢复自尊和信心,在这种和谐的心理环境下,激发他们自我转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
品德不良的学生,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对人有戒心,有敌意,他们往往会认为教师有偏心,厌弃自己。由此,他会对教师抱着沉默、躲避、怨恨等态度,不肯接受教师的教育。因此,教师要注意情感的培养,亲近他们,真诚地关心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与这些学生多联系,用真心、爱心和耐心与之交流。用感人的事例和深刻的道理教育他们,入情入理才能入心,让学生体会到严父慈母般的体贴,使他们听得进,记得住,想得深,改得快。
三、多与家长沟通联系
以同是教育者的态度对待家长,与之共架合作的桥梁,并通过联系交流意见。要求家长多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依靠自己,自己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如:规定时间内不吃完饭,就坚决收拾掉餐桌,使得她下次进餐时必须抓紧时间。孩子做事遇到困难,也不急着帮忙,只做必要的指导。还要做通她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让孩子经受必要的锻炼,培成良好的行为品德。
四、培养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克服缺点,努力上进的动力。因此,要矫正学生不良品德,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激励自己积极认真地生活和学习。在活动中启发他们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
直接影响着集体的荣誉,促使他们珍惜集体的荣誉,鞭策他们管住自己,从而抑制自己不良品德行为。
五、针对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优越感强、自制力差、自我中心强,与人合作能力差等特点,指导她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加与同伴的联系,改掉任性的缺点。多进行行为的训练,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讲文明礼貌的习惯等。
1、先让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帮学生制定完善了学习生活计划,计划包括认真完成作业、自己事情自己做等,并且设计了一个显示计划完成情况的表格。每天进行对照和督促。计划还要求每星期至少为老师或班级体做一件好事。
2、教学生学会自立: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也就是说自己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主意自己拿、自己管理自己。要帮助学生克服一些不良习惯如懒惰、有始无终、拖拖拉拉、无计划等。在家里从自我服务做起,穿衣叠被,系鞋带,洗碗、扫地、招待客人。在学校里当好值日,收拾学习用品。鼓励他们自己拿主意,教会他们如何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3、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班会课、中队课、思想品德课进行劳动、学习的竞赛、模仿、奖励、惩罚等教育的措施,让学生学会自理和自立。如;穿衣服、收拾书包、系鞋带等比赛。
4、改进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挖掘教材的兴趣点,避免枯燥乏味,改革教育方法,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发现。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不想读书转到喜欢读书上来。
5、适当利用奖励和惩罚。当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有进步的时候,给
予鼓励和表扬。如:上课积极举手,大胆发言。作业认真。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能按时快乐的上学等等。当学生做得不好,给予批评、纠正。帮助学生改正缺点,使学生做到在家里是个好孩子,在学校里能快快乐乐的学习和生活。
六、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既要注意他们的一般特点,又要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能一锅煮,一刀切,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为了因材施教,教师必须经常接近这些学生和他们交朋友,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家庭和个人一贯表现等各方面的情况,细致分析他们的个性特点,选择有效地教育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这样,才能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促使其品德向好的方面转化。
第三篇:科研成果心得体会
科研成果心得体会
我们是09级土地资源环境的学生,非常荣幸的能够上科研成果课,使我们分享老师平时的科研见解,科研成果以多种形式带进课堂、让科研成果与我们零距离接触,深化、拓展了我们专业内容,从刚开始看到这课没有教材的纳闷,带着好奇,疑惑,我们进入该门课程的学习。
很快的我们便体会到了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即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本专业的各个方向的就业,研究方向,操作流程和各个方向的老师的成果的展示与教学,体会到了本课程的目的之后,我们的兴趣更浓了,也知道开这门课程的意义。
通过老师的讲解与介绍然后与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分析比较,使我更清楚的了解到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地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土地规划、测量、计算机、地籍管理的基本训练,使我们掌握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基本能力。把我们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其研究方向可分为:一是土地资源学领域研究方向,目的是研究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土地生态利用的影响以及各个在计算机上的模拟,二是土地生态学领域方向:(1)土地生态的功能,过程,系统分化,景观的应用;(2)土地生态的规划设计,回复重建的理论和方法(;3)土地生态的退化,类型,特征退化程度及机理,土地生态的管理机制;(4)农用地生态系统分析对社会经验的影响;(5)土地生态经济:包括土地生态的价值理论,价值估算核算。
除此之外,科研成果课我们对本专业了解更多,让我们更好的把专业知识结合到实践中去,土地资源管理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土地调查、土地评估、土地整理、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应用及土地开发经营的技术;
3.具有土地利用与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前景: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总量有限,而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有关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及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日益重要。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城乡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入,土地作为资产在投资领域乃至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有限的土地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均需要从产权管理、资本运作和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加之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是农村的最大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农村土地,实现农村土地的财产权利,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因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城市土地开发和农村土地利用管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我们毕业后可从事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整理、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测量、地籍管理、土地及房地产价格评估、土地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等方面的技术和行政管理工作,毕业去向一般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建设和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各类地价评估、信息咨询、土地登记代理等机构和有关科研教学机构等。同时 本专业设有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具有公共管理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本科生毕业后可以在土地行政管理、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地价评估、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等研究方向继续深造,在土地经济、土地规划、地籍管理、房地产经济、土地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及土地信息技术等方面出国留学深造
学完这门课程,我们收获了很多,感触也很多,在此对老师的辛勤施教表示感谢!
对这门课程的设置我非常赞同,科研成果与我们零距离接触是件非常有效的施教,对科研成果课我提条建议,就是开课时我希望在大1时开始,大一时大家迷茫的时候,不懂本专业是做什么的,就业前景也不知道,大1就开始设这门课程,能让我们更自信的学习与了解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使我们明确自己的方向,找准目标,培养自己的专业知识。
第四篇:科研成果汇报材料
让自主合作探究,从形式走向实质
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刷新了原有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呼唤着课堂教学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要去重新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要求我们对教法和学法进行有益的摸索和探讨。同时给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学校教育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才能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面对这样的形势,最核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这样不仅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品质等方面的改变,而且意味着学生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和存在方式的转变,更意味着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其主体力量的增强和生命价值的彰显。
杨振宁博士曾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可见,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肩负着从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重要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现状
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它改变了以往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利用集体智慧共同解决问题,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改善人际关系,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这就使得教师在吸收新知,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均会投入相当多的精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教师参与小组互动,能更多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并能以学生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缩短了师生在课堂上的距离。
2、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近来,在课堂上,我们都不难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有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后四人马上聚在一起,满堂嗡嗡声,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动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声“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看上去似乎讨论非常激烈,可到小组呈现答案时,全班静悄悄,即使有发言的也是少数几个,表面上看似激烈的讨论实际上是一种假象,我觉得真正的讨论探究不应该是追求课堂上的激烈场面,而是能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对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进行独立的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每个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倾听中辩论和学习,因为老师一般让合作的题目都是学生单独的力量不容易完成,才利用小组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共同完成,可见这样的问题对他们来说都是很有挑战性的,不经过一番深入的思考,很难找到完美的答案,所以看似激烈的张开嘴就说,显然是不适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
如此看来,这种几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议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费时多,成效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
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我们六年级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在具体介绍一下我们的做法:
一、承袭以前学案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经过不断的尝试,我们最终确认“学案教学”是很适合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先用自学的形式写出学案,写出对内容的认识和收获,写出自学中 疑难和困惑,在尝试练习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自学反思,然后在课堂上,针对自己的问题,利用小组合作的力量,解决学案中的问题。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于学案教学,可以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伴随着“学案教学”的逐步深入,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决定着“学案教学”的成败。学生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已被广泛运用。为改变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效率低下的现现状,我们在教学中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我们的教学实际,展开了深入思考探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提高合作探究效率的前提。
要组织学生有效探究,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真正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去合作。也就是说,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要真正落到实处,教师要从改变自己的教法开始,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教师只有完全相信学生,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才能真正的去探究、去合作。所以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是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效率的前提。其实这也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提高合作探究效率的前提。
只有信任是不够的,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知识储备不多,变通性不强等的原因,独立的四人小组完成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是不容易的,教师要在合作前进行精心的设计,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问题应该如何提出?合作中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组织等都要有通盘的考虑。对学生合作的内容应该再三的斟酌,是否符合学生的情况,学生能否跳一跳摘到这个果子,所以问题的设计应该大胆放开而又精心的选择。
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所选的问题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难度上教师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以免学生因难度大而放弃努力,影响探究效益。
二、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是提高合作探究效率的保证。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工,让学生明白做每一件工作都是合作探究的必要过程,工作是没有贵贱之分,幸苦之分。教师先可以指定一名小组长,至于其他“角色”由小组成员协商而定,当然,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通过一段时间后可以轮换进行。这样一方面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发挥组员的各自优势。
其次要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一个小组4~6名学生,小组长要负责整个探究活动的组织、协调,并组织和总结组内同学的实验发现、结论等。小组长必须要
有较强的能力与一定的威信,能得到小组内成员的认可,并且小组长应该善于处理好同学间矛盾,引导组员积极探究,总结小组意见。当然教师在平时的组织活动中要注意发现,及时培养和训练小组长的成长。树立小组长的威望,使整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走向更深的探究。
这样的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在老师布置活动后我是有事要做的,我是小组的一分子,缺了我的参与,会影响全组同学完成探究活动。每一次探究活动都坚持这样的分工,那么学生在学习能力上会有提高,小组意识的提高必然提高他们合作的能力。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不等同于放任不管,必要的监督是必不可缺少的。加强巡视,倾听学生的发言,有时也要有针对性的参加个别小组的讨论,有效的发挥教师的调控作用。
三、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合作气氛
在合作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他们敢想敢问,创设自由空间。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与精神负担,易于进入自由、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使学生在尊重和期待中保持好奇之心,激起创造欲望,激活创新意识,从而敢想、敢问,敢争辩,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民主的教学气氛真正使每个学生“动”起来,无拘无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教师应努力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四、讨论过程实施监控,这是讨论的中心环节
讨论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观点交锋的过程,这时学生的情绪一般会比较激动,老师要适时的介入,维持好整个课堂气氛。在学生发表观点的同时,引导
他们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在整个过程中,要与他们平等对话,不过早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发表的评论,不能简单的以对错评判。而要及时肯定他们智慧的闪光点,并对他们需要提高的方面表现出更大的期望。
五、及时评价,激励竞争,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评价时,一定要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成功体验的需要。考虑到这些,我在学生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总是耐心倾听,积极评价。学习成果适合展出的,就全部在班级上墙,让学生相互评价,评点优劣;学习成果适合课堂交流的,就规定每个小组都要选拔一人参加课堂交流。交流获得课堂肯定的,整个小组都能获得相应的课堂考核成绩,同时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如果科学、辨证也能计入个人考核成绩(由课代表当堂记录在课堂交流记录表上),所以小组交流时,表达后的据理力争往往是课堂的主流。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学生发现小组内如果不精诚合作、不认真探讨,那么不仅自己小组呈现不出讨论的结果,更找不出其他小组结果的毛病,分析不了别小组失败的原因,根本无法与其他小组抗衡,所以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不但态度认真、讨论规范,而且对问题的分析的能力在交流中也提高很快,思维的严密性经交流的“实战”逐步得到加强。
我们更惊喜的发现:在学生思维的碰撞中,我们对一些问题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往往能激发我们进行新一轮的探索;作为评论的首席,面对每次都在进步的学生,我们的课堂把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有时居然表现的很睿智,教学相长也许就是这样实现的。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人为本”,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型教学理念。小学生要独立地进行各种探究活动,是不现实的。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进行合作学习与交流,才能有效地完成各种探究活动,达到教学的目的。而学生良好合作交流行为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既需要教师从点滴抓起,更要求教师以身示范。今后我们将以此为起点,在合作探究的有效方面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第五篇: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办法
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办法
第一类 工程验收
一、工程质量验收制度
工程质量检查是指按照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检查项目,用国家规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质量检测,并和质量标准的规定相比较,确定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为确保工程质量,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工程质量检查工作主要包括工程的隐检、预检、分项工程的交接检查验收、工程分阶段结构验收、单位工程竣工检查验收几个部分。
在工程施工中,要认真贯彻执行以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一)开工前检验制度 :
1.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经审核并依据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质量计划;施工前的工地调查和复测已进行,并符合要求;
2.各种技术交底工作已进行,特殊作业、关键工序已编制作业指导书;采用的新技术、机具设备、原材料能满足工程质量需要。
(二)施工过程中检验制度
1.施工测量及放线正确,精度达到要求;
2.按照图纸施工,操作方法正确,质量符合验收标准; 3.施工原始记录填写完善,记载真实;
(三)定期质量检查制度
项目部每周组织定期检查,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施工方有关部门的人员参加。
检查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找准主要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限期进行整改。
(四)原材料、半成品、设备及各种加工预制品的检查制度: 1.订货时应依据质量标准签订合同,必要时应先鉴定样品,经鉴定合格的样品应予封存,作为材料验收的依据。
2.材料的进货验证由项目部总工程师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
(五)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隐蔽工程验收的主要项目有:强弱电电路、通风管道、给排水管道、防水工程等。
2.隐蔽工程必须按规定检查合格并签证后才能覆盖;
3.工程检验签证,应根据行业相关标准,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签字,交运行部备档,作为决算的依据。
4.隐蔽工程未经质量检查而自行覆盖的,应揭盖补验,由此产生的全部损失由施工单位自负;隐蔽工程验收后,要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列入工程档案。
5.对于隐蔽工程验收中提出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问题,要认真处理,处理后要经复核检查并写明处理情况。未经隐蔽工程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隐检由运行部组织,项目部总工程师、施工单位代表参加验收。
(六)预检制度: 1.预检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施工方项目部成员参加。2.预检的项目主要有:建筑物位臵线、基础尺寸线、模板、墙体轴线和门窗动口位臵线、楼层50厘米水平线等。
3.预检后要办理预检手续,列入工程档案。对于预检中提出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问题,要认真处理,处理后要经复核检查并写明处理情况。未经预检或预检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七)分项工程交接检制:
1.各分项工程在进行自检的基础上,分项工程之间进行交接检查,并办理交接手续。
2.上道分项工程如达不到质量要求或未办理交接手续,下道分项工程有权拒绝接受,并不进行下道分项工程施工,耽误的工期和试件由上道分项工程承担。
(八)在结构验收和单位工程竣工交验过程中不仅要检查建筑物实体的外观质量,还要检查相关施工资料。
检查资料前项目部总工程师将验收部位的相关资料检查一遍,保证施工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九)根据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和设计要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监督。及时掌握质量信息,提供质量数据,分析质量动态。
二、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下条件:
(一)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二)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三)有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
(四)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三、工程竣工验收条款
(一)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承包人按国家工程竣工验收有关规定,向发包人提供完整竣工资料及竣工验收报告。双方约定由承包人提供竣工图的,应当在专用条款内约定提供的日期和份数。
(二)发包人收到竣工验收报告后30天内组织有关单位验收,并在验收后15天内给予认可或提出修改意见。承包人按要求修改,并承担由自身原因造成修改的费用。
(三)发包人收到承包人送交的竣工验收报告后30天内不组织验收,或验收后15天内不提出修改意见,视为竣工验收报告已被认可。
(四)工程竣工验收通过,承包人送交竣工验收报告的日期为实际竣工日期。工程按发包人要求修改后通过竣工验收的,实际竣工日期为承包人修改后提请发包人验收的日期。
(五)发包人收到承包人竣工验收报告后30天内不组织验收,从第31天起承担工程保管及一切意外责任。
(六)中间交工工程的范围和竣工时间,双方在专用条款内约定,其验收程序按本条款
(一)款至
(四)款办理。
(七)因特殊原因,发包人要求部分单位工程或工程部位甩项竣工的,双方另行签订甩项竣工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工程价款的支付方法。
四、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
(一)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三)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
(四)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五)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
(六)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第二类 物资验收
物资验收制度
为了保证采购的物资、材料、设备及备品配件的质量,规范物资验收程序,加强物资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单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公司各项到货物资的及时验收,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物资验收的组织方式、程序及不合格物资的处理方法。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物资验收管理工作。
一、物资验收的目的及遵循的原则
物资验收应遵循凭订单和发货清单实物验收、保证质量的原则。
二、物资验收的组织方式
(一)运行部负责到货物资的验收组织工作。
(二)所有采购物资都要经过运行部组织验收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验收成员由运行部、采购部门和供应商组成。负责物资验收及计量、检验等工作。
三、物资验收的职责划分 :
(一)运行部职责
1.负责物资验收的组织协调工作;
2.负责到货物资数量的验收工作;
3.负责审查采购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材质、生产厂家、品牌是否按采购计划执行。
4.负责到货物资资料的清点、确认、移交工作;
5.负责不合格物资的处理工作。
(二)采购部门职责
1.负责到货物资量与实际使用量是否一致的验收工作;
2.负责物资质量方面(包括外观、外形尺寸、内在质量等)的验收工作;
3.负责到货物资接收、保管工作。
(三)供应商职责
1.负责验收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材质、生产厂家、品牌是否按合同供货;
2.负责物资质量方面(包括外观、外形尺寸、内在质量等)的验收工作;
3.负责到货物资资料的清点、确认工作;
4.负责对验收不合格物资的退货、换货工作。
四、物资验收的流程
(一)物资到店后,采购员向保管员提供物资到货验收单,保管员根据物资到货验收单以及供应商提供的到货物资清单清点物资并把物资放臵在仓库待检区待检,保管员收到物资后应在物资到货台账上进行登记;
(二)物资到店后采购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进行验收,采购员应说明到货物资的名称、存放地点和所负责的保管员;
(三)对验收合格的物资,验收成员应签字确认并签署明确的验收意见。对验收不合格的物资验收人员应写清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意见;
(四)对验收合格的物资,采购部门人员应及时进行接收、保管;
五、物资验收的基本要求
(一)各验收人员应严格按照合同及技术协议的规定进行验收,对于无检测手段的物资由验收人员进行外观验收,检查合格证、铭牌、使用说明书等相关资料;
(二)物资的验收,关系到公司财产的安全和利益,验收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制度、规定、标准和手续认真进行检验,并对所验物资负全部责任;
(三)对到货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的验收,必须做到准确无误,不得掺入自已的主观偏见和臆断。要如实反映物资当时的实际情况并真实、准确地加以记录;
(四)各验收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完成验收工作、提出验收结果,以保证物资尽快入库、及时供应;
(五)验收物资时,若出现下列情况一律按不合格品处理,拒绝验收入库。
1.“三无”产品:无合格证、无厂名厂址、无使用说明书;
2.物资出现破损、残缺、变形、外观差、裂纹、生锈和腐蚀以及影响安全或技术性能等情况;
3.分析化验报告不合格,不符合合同和技术协议的要求;
4.达不到产品质量标准或技术与安全性能要求;
5.不符合图纸制作或加工工艺要求;6.与订单所要求的产品品牌或产地不符;
6.物资实物与生产许可证或质量保证书或产品合格证等不符;
7.尺寸或重量等与订单要求不符; 8.其他不符合订单要求的情形。
六、物资验收的注意事项
(一)验收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认真做到“二核对”: 1.核对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品牌、材质、生产厂家、出厂合格证是否与收货凭证(装箱单、数量和图纸等技术资料)相符;
2.核对单据凭证、资料是否齐全,填写有无差错;
(二)验收人员严格执行“五不收”: 1.单据凭证与实物不符者不收; 2.质量不符标准者不收; 3.破损数量超过控制规定者不收; 4.单据凭证不齐全者不收; 5.无计划采购未经领导批准不收;
(三)物资验收发现数量问题,或品种规格不相符、产品质量不合格、有破损残缺及有关凭证不符合要求的物资要单独登记,放待验区妥善保管,及时汇报领导,并积极联系解决(进行退货或换货处理,在未处理问题之前不得发放);
(四)验收后取得的有关技术资料、化验报告、质量证明书、合格证、设备说明书等资料由仓库保管员保管,定期移交运行部备档;
(五)对于必须试用才能实施检验者,由采购部门与采购员和供货厂家说明后,在“物资到货验收单”中注明预计完成日期。
七、设备、备件验收
(一)设备、备件到货后检查外包装有无损坏,若属裸露设备(构件)则要检查其刮碰等伤痕及油迹、雨水浸蚀等损伤情况;
(二)开箱前逐件检查到货件数和名称是否与合同相符,并作好清点记录;
(三)设备技术资料(图纸、使用与保养说明书和备件目录等)、随机配件、专用工具是否与合同内容相符;
(四)开箱检查,核对实物与合同数量是否相等,有无因装卸或运输保管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设备残损。若发现有残损现象则应保持原状,进行拍照或录像;
(五)核对到货物资与采购计划、合同(协议)规定的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品牌要求、生产厂家是否相符。
八、验收不合格物资的处理办法
(一)验收不合格的物资应立即与供应商交涉并办理退货。
(二)验收不合格且难以立即退货而需要暂时放臵的物资,验收人员应将不合格品与其他物品分开放臵,同时建立不合格品记录并注明不合格原因。采购员应及时联系供应商,对验收不合格物资进行处理。
(三)如供应商对验收结论持有异议时,在维护公司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应本着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沟通与协商进行解决。
(四)验收不合格的物资,不得办理入库,不得办理支付,不得擅自使用或发放。
(五)凡属个人故意行为或责任心不强等原因造成不合格品入库、支付、使用或发放时,必须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六)运行部应对验收不合格品记录并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为下次招标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