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松烟镇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松烟镇位于遵义市东南角,与湄潭抄乐、凤冈琊川接壤,素有余庆“北大门”之称。2008年12月被列为市级城乡一体化试点镇。全镇地域面积13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万亩,城镇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辖7村1社区共3.3万余人,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元。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39600万元。近年来,全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特点:
党政重视到位。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四在农家”活动,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置于同位常议常抓,在经费投入、人员配备、基础设施上竭力保障,为文化繁荣发展创造条件。
组织体系健全。镇设立了综合文化站专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做到常抓常管。建文体协会15支,会员300余人,基本实现了村级全覆盖。编排地方特色节目400余个,经常性深入村、组和比邻县镇开展参与面广、独具影响的文体活动,巡回演出100余场,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为松烟文化建设赢得了众多荣誉
基础设施配套。全镇建成300平方米的标准综合文化站1个,篮球场23个(其中塑胶球场1个),羽毛球场10个,乒乓球台20张,运动场5个,路径工程2套,文化广场1个,建图书室8个,电子阅览室8个,正在实施投资500万元的农民文体活动中心工程。
活动丰富多彩。镇党委政府和村(社区)每年利用重大节庆契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如篮球赛、自行车赛、书法赛、卡拉OK赛、文艺晚会等“他山文化”广场系列活动,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次,开展各类培训、讲座30余期,送电影下乡100余场次,为推动松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的舆论支持。
第二篇:南京公共文化服务
推进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始终放在城乡社区、始终放在基层,始终放在“服务”上,以大力推进街镇综合文化站(文体中心)和城乡社区文化室建设为龙头,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等五大工程建设为一体,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旅途中走出了“南京步伐”,即:“以政府主导,以民间社会组织为主体,以全民普遍参与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但是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此,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和《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全市文化工作的实际,提出加快推进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坚持把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善农村和落后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让全市人民共享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
2、奋斗目标。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到2010年,努力形成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比较充足、网络设施比较齐全、资金人才技术保障比较有力、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比较完善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使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和文化南京建设相适应。
二、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3、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力度,因地制宜,讲究实效,以“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进服务”为目标,采用有线网络、无线发射和卫星补充等方式,扩大对农村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基本实现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地面电视、直播卫星交叉混合覆盖。彻底解决好全市“盲村”广播电视的覆盖,解决好贫困地区、贫困户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收看。对经济欠发达街镇、贫困村、贫困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做到广播电视“村村通”、“长期通”,防止“返盲”现象的发生。探索以接收直播卫星等方式来解决南京部分偏远山区、圩区农村有线电视全覆盖的路径,加快对区县近30万户没有安装有线电视、农村5万多贫困户广播电视的全覆盖;通过加强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确保农户能够收听、收看到4套广播、8套电视节目。同时,理顺区县有线电视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以区县为中心、街镇为基础、服务广大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运行维护体系。增加广播电视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南京广播电视台逐步开办农村频道、频率,增加农村节目、栏目和播出时间,各县和涉农区广播电视台应当加强以服务“三农”为重点,积极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文化和资讯服务,建立健全“村村通”工作的长效机制。
4、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加快推进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由文化部门负责牵头组织,采用分级投入、共建共享、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机制,建设以金陵图书馆为龙头、区县图书馆和文化馆(站)联动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区县级分中心,带动街镇及城乡社区服务点的建设。到2010年,实现各区县建有分中心。结合“街镇文化站建设项目”统筹安排街镇基层服务点建设;通过与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共建共享,完成村级基层服务点建设,实现“村村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建成南京市文献信息共建共享与服务的虚拟专网,实现文化信息共享资源与南京自建特色信息资源在同一技术平台的发布和开放,市级中心和区县分中心的数据库资源共享、跨库检索和书刊借阅通借通还、在任何服务点在线查看全文资料、电子图书、学术期刊及自建的地方文献数据库等资料等功能,使南京文化信息数字化资源成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行“总分馆制”和“图书馆流动服务制”,建立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定期送图书到街镇和城乡社区。
5、街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全市114个街镇综合文化站的提档升级,按照目标任务责任书要求达标创优;加大对全市217个尚未建立文化室的城乡社区的扶持力度;区县文化馆面积不低于3000—4000平方米,图书馆面积不低于1500—2500平方米;街镇综合文化站总面积不低于1000—2000平方米,并集图书阅读、广播电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老年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城乡社区文化活动室面积不低于100—200平方米。街镇综合文化站是国家最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实行全额拨款,单独建制,履行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协助管理文化市场的职能,其业务由本区县文化局指导,日常工作由街镇政府管理。要落实街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每站必须配备1—2名专职人员和相应的设备。街镇综合文化站要创新管理机制,开展文化馆、图书馆达标升级活动,按照国家一级馆的评估定级标准,从场馆面积、藏书数量、数字化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经费投入、人员编制等方面,进行对照检查,逐项落实。街镇综合文化站要达到“六有”(有场所、有设施、有队伍、有内容、有活动、有经费)。城乡社区文化活动室、要明确由专人具体负责,定期开展活动。全市每万人公共图书藏书量不少于1.6万册。2010年全面实现全市街镇有综合文化站、城乡社区有文化活动室(文体中心)的目标。
6、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推进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服务体制的改革。推动国有电影放映单位转企改制和院线制、股份制改造。培育发展国有、民营、个体等各类农村电影放映新主体,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广告宣传、设备维护等领域。完善公益放映补贴新机制,推动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的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影视教育活动,将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电影的放映纳入政府公益性放映的范围。加强农村电影设施设备建设,在实施街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中,统筹解决电影放映场所及相关问题。在全市实现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加快对各区县配备流动电影放映车和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工作,到2010年,实现全市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
7、农家书屋工程。按照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的要求,整合现有农村文化资源,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动员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帮扶全市191个经济薄弱村建设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可使用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配备图书不少于600种、1200册,报刊不少于1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50种,配置电脑、电视机、DVD机等设备,并有相对固定、具有基本图书管理知识的管理人员,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到内容丰富、服务规范、农民满意。到2010年,在全市农村所有社区建成农家书屋,加快推进农村书报刊发行网点的建设。
8、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工程。完善市、区县、街镇、城乡社区四级体育场馆设施网络建设,按照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努力在健身组织、健身设施、健身活动、健身指导、体质监测、宣传推广等方面搞好服务,让更多的人享有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积极倡导“社会体育社会兴办,全民健身全民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兴办公共体育事业,大力推进体育社会化、生活化、品牌化的进程。到2010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达到50%,其中城镇达到60%以上;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人数占总人口的85%左右;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标准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96%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每万人达到12名。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003年底的0.94平方米上升到2.0平方米以上,其中,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0.3-0.4平方米。
三、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
9、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区县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街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各级各类文化馆(站)、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和广播电视台(站)、互联网的公共信息服务点和卫星接收设施公共服务管理系统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化城乡社区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要在城镇主要街道、大专院校、公共场所、居民小区规划建立党报阅报栏、售报亭。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和宾馆、机场、火车站、客轮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要摆放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党报党刊供读者阅读。
10、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进一步明确服务标准,创新服务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区县文化馆、图书馆要发挥综合功能,辐射和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尽可能做到免费或优惠向社会开放。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公示制度,在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以及内容讲解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增强吸引力。要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场所在公益文化服务中的作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文化设施,凡有条件的都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开放,实现全市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和共享。
11、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进一步加大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的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力度,尊重艺术规律,树立精品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加强策划和资助,集中精力,精心打磨,创作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鲜明个性、艺术水准上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俱佳的优秀作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充分发挥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骨干作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着力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文化企业生产质优价廉、安全适用的公共文化产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逐步增加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加强“三农”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国家投资、资助或拥有版权的文化产品要无偿用于公共文化服务。
12、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在社区、乡村、企业、校园和军营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先进文化进社区、特色文化进乡村”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建立长效机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纪念日都应当免费或优惠向社会开放。动员离退休文艺工作者、艺术院校学生和其他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到基层提供志愿文化服务。不断丰富和创新群众文化内容,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歌咏、读书、朗诵、文艺演出、书画摄影比赛等文化活动。继续办好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中国南京文化产业交易会、南京文化艺术节、南京市读书节、南京市学习节、“文博之夏”、市民学堂、“金陵五月风”文学艺术节、金陵合唱节、名家讲座等品牌活动,以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凝聚力带动和促进群众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南京人文资源优势,力争承办集聚效应强、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国际性、全国性重大文化品牌活动。
1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鼓励多出快出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建立网上博物馆、网上图书馆,探索发展网络出版、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等网络文化产业的新路径。加强中国南京网、龙虎网等本市门户网站建设,充实拓展网上外宣内容,打造一批对外宣传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14、提高产业支撑和市场供给能力。要发挥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支持新闻传媒业、出版发行业、影视制作业业、演艺业、文化创意业、动漫游戏业、数字传输业、会展博览业、工艺美术业、休闲娱乐业、教育培训业、印刷复制业、体育健身业等重点文化产业,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坚实的产品支撑。各类文化企业也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生产更多价格合理、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产品,丰富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化产品种类和数量。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文化资源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合理流动,拓宽选择公共文化产品的空间,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鼓励兴建大众化的影剧院,鼓励经营单位薄利多销,改变票价过高、群众消费不起的状况。发展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开发农村出版物发行、演艺、电影放映等文化市场;鼓励、引导农民和社区居民自办文化阵地。
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15、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政府投资的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图书馆和街镇综合文化站等要坚持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不得以拍卖、租赁等形式改变其文化设施用途,不得挤占和挪作他用,已被挤占的应当坚决予以纠正,已被挪作他用的应当限期坚决予以收回。对政府兴建的影剧院、体育场馆等文化设施,积极探索“国有民营”的新路子,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实行委托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实现文化设施物业管理的社会化和产业化。
16、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共图书馆采用通借通还等现代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要根据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电台、电视台和广播电视发射转播台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特点,分类制定建设标准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评估系统和绩效考评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简化审批登记程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兴办实体、赞助活动、免费提供设施等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全市各类文化基金会和文化投资公司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化。
17、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水平。加快现代科技应用步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大力加强互联网建设,积极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发展和传播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借助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平台,以金陵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为龙头,加快区县图书馆与各地公共图书馆的联网步伐。加强区县图书馆镜像站建设,增强文化信息资源的传输、存储和供给能力,为基层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加快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和移动多媒体系统建设,推进城市有线电视和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改善和提高广播电视覆盖效能。积极推进数字化出版、印刷以及现代物流技术的研发应用,构建数字化出版物的生产、传播和网络平台。加快建设全市广播电视监测网建设,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五、切实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
18、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文化南京的高度,提高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任务,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领导、政府部署,发展改革、财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等部门分工负责,党建、人事、司法、农工、教育、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等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文化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对口挂钩帮促“一区两县”(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工作,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实绩以及创建文明城市(街镇、村、社区、单位)和文化先进县(街镇)的重要内容。
各级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要认真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主动协调财政、人事、规划、土地、税收、建设等部门,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切实保障公共文化设施的顺利建设、正常运转和公益性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市和各区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等部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部门,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实现从以办文化为主逐步向以管文化为主转变,从以管理直属单位为主逐步向以管理全社会文化为主转变,从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逐步向以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为主转变,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各级各类公益性文化单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军,更应当把公共文化服务变为一种责任和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大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让全市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19、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文化建设的各项政策,制定和出台《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经济政策》,从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工商管理和价格政策、文化设施建设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每年财政文化事业支出增幅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幅,“十一五”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于“十五”时期。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市级按辖区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0.8元,各区县按辖区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1.5元,所辖街镇按辖区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2.5元的标准计提专项经费,由文化部门用于开展公益文化活动。改进投入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对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实行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益,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主体的多元化。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中宣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6〕43号)的规定,严格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从事娱乐业、广告业的单位和个人,要按规定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由地方税务机关在征收娱乐业、广告业营业税时一并征收。全市要把文化事业建设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用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市和各区县财政继续设立和完善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按2005年实际拨付数为基数列支出预算。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规定,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赞助、合作等形式,支持和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对捐助者给予一定的社会荣誉和奖励。放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准入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公益性文化领域,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20、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和实施。编制《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着眼于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进行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对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或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影剧院、新华书店、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微波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出台的文化经济政策和有关规定报批。市规划、国土、建设、文化等部门要加强沟通,科学论证、合理布局、依法办事,加强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和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经批准拆除或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82号)的规定和规划的要求原地或就近重建,一般不得小于原有规模。迁建工作应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迁建的单位承担。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城乡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和配套建设,在老城改造、住宅小区建设和农村居住地集中建设等规划中,要根据人口数量、地域规模等实际,建立相应公共文化设施。在区划调整、镇村和社区合并中,原有的公共文化设施要继续保留并充分发挥作用。到2010年,在全市城乡社区形成15分钟文化休闲娱乐圈。
21、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要选配好基层“两馆一站”负责人,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在选拔、任用馆、站负责人时,应征求上一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意见,把懂业务、有能力、会管理、热心文化工作的综合性人才选拔上来,并享受本级中层干部待遇。要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有计划地对基层文艺骨干进行培训。“十一五”期间对全市所有街镇、城乡社区文化管理、创作人员、民间职业剧团负责人等普遍轮训一次。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干部的考核,逐步实行“两馆一站”专业人员持证上岗。要建立和完善城乡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和公开招募社区文化服务志愿者制度,每个城乡社区都应当配备1-2名文化指导员或社区文化服务志愿者,辅导和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发展,鼓励和支持专业艺术院团改革中的分流人员到街镇社区,担任文艺辅导员、文化指导员或社区文化服务志愿者。注重发挥基层文化骨干、文化能人的积极作用,培育和发展农村业余文艺团队、文化中心户、义务文化管理员等。宣传推介、表彰奖励一批优秀的民间职业剧团、城乡业余文艺团队、文艺辅导员、文化指导员和社区文化服务志愿者,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各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业务骨干和街镇文化站长和民间职业剧团演职员的职称申报、评定开辟绿色通道。
第三篇:XX镇文化工作汇报材料
XX镇文化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
在上级文化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镇按照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体要求,坚持文化是重要生产力,是地方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核心要素的理念不动摇,把文化发展作为提升群众素质、振奋群众精神、弘扬乡风文明的关键环节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得全镇文化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场地建设完备
目前我镇有文化站1个,村、校文化室15个,村社火锣鼓队3个。镇文化站有专门的办公、文化活动场所,做到了“六有”:即有固定办公室、有牌子、有章子、有电脑、有工作人员、有活动场所,保证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设施健全
在市县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镇综合文化站配齐了音响、灯光、书柜等设施,东坡村办起了农家书屋,藏书两万册以上。特别是在县文化广电局的大力支持下,庙坡、东坡、韦家堡三个村完成了村村通工程,使260户群众看上了卫星转播的电视节目。东坡、庙坡、兰家堡村先后修建了休闲广场,配齐了健身器材,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群众文化生活充实
为了真正把文化惠民工程落到实处,我镇重点指导各村文化室立足本村实际,利用节日、庙会、群众大会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一是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本着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群众先后成立了社火锣鼓队、秧歌队。二是文化下乡活动。2011年全镇放映电影80多场,观看人次数千余人。庙会演大戏三场,皮影戏58次。三是驻镇单位文化活动。举办了庆“七.一”运动会,镇属单位干部职工及周围群众积极参与,既增加了节日色彩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镇文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山区群众经济基础差,群众自我参与文化活动的意识不强,制约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先进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努力使我镇文化事业再上新的台阶,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明确目标,形成合力
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按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和县政府的安排,立足镇情,切实做好“六大工程”,办好四件实事,围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素质的目标,扎扎实实的开展“创建”工作,统一干部群众思想,极大调动工作积极性,努力形成镇、村、组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按照工作要求,调整镇文化工作领导小组,选强配优工作人员,组建镇文化办公室,确定2名专职工作人员,落实场地和经费。完善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和会议制度,明确划分工作职责,签订责任书,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具体。
三、创新思路,形成特色
大力开展群众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专项活动,通过活动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文化活动室。把文化工作列入各村、各单位的日常工作和责任制考核中,坚持定期检查督查,全镇通报,把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
2011年11月3日
第四篇:XX镇文化工作汇报
XX镇文化工作汇报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民生进步与否的分界线,是社会平安稳定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今年以来,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有关部门精心指导下,我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吉炳轩书记在黑龙江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多措并举、创新思路,在传承和创新文化体制建设、丰富群众精神家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现将今年以来我乡文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化站工作情况
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镇文化站认真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要求,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保障了群众共享文化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积极开展春节文化活动。今年春节,镇文化站与镇中心校,通过精心组织、详细策划,由120名教师和村民组成秧歌队,参加全县春节秧歌汇演。
2、联合镇妇联在各村委会开展了“三八”妇女节文体活动,丰富了全镇妇女群众的业余文体生活。
3、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联合镇中心校和各小学组织校际运动会,师生广泛参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以全新精神面貌和更高的热情投入学习和工作中。
4、今年7月,我镇精心策划一台丰富多彩文化节目,参加全县建党“九
十一”周年广场文化活动月演出,充分展示全镇广大群众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
5、充分了解农村书屋开放情况,确保村民能看得上书。全镇共有15个村委会,设有农村书屋15个。今年8月份,镇文化站对各村农村书屋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各村农村书屋开放不尽人意,为确保村民能看得上书,镇文化站积极与各村委会联系,要求按开放要求顺利开放农家书屋。目前,各村委会都开放了农家书屋,但没有专人管理,难于实现全天开放。
6、充分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提升干部素质,提高村民的种养殖技术。文化站与镇农机站、畜牧站、计生办一起,组织干部群众观看电教片和种养殖宣传片,给干部群众以启迪,达到增长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
二、文化站免费开放情况
XX镇综合文化站于2010年6月份投入使用,文化站按照中央、省、市、县和党委政府的要求,充分发挥我镇综合文化站的作用,免费开放镇综合文化站,保障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一)、XX镇文化站基本情况
XX镇综合文化站位于XX县城区西面,距城区5公里,综合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文化站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设有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科技培训室、书法室、多功能活动室。现有音响、灯光各1套、板胡、二胡、唢呐、笛子等乐器,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设施设备一套,图书阅览室有书柜4个,藏书约2000余册。建有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1个,并建设有篮球场1个。
(二)、免费开放开展情况
文化站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XX镇文化站积极向党委政府支持,文化站基本实现了免费开放。
1、全面开放各活动室
2012年上半年,文化站积极向党委政府争取文化站免费开放,并积极完善工作制度及各活动室开放制度,目前,XX镇文化站每周开放40小时,并顺利地接待了部分群众。其中图书室接待群众1000余人,棋牌室接待群众1200余人,电子阅览室接待群众1000余人。在免费开放实施过程中,文化站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规章制度,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
(1)、文化站在2012年春节,通过精心组织、详细策划,组成120人的秧歌队,参加全县春节秧歌汇演。
(2)、联合镇妇联在各村委会开展了“三八”妇女节文体活动,活动有拔河、吹气球等,丰富了全镇妇女群众的业余文体生活。
(3)在“六.一”、“七.一”期间组织学校运动会和广场文化演出。
3、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
上半年,镇文化站分别对红升村、阜隆村养猪户进行养殖和病害防治培训,到红旗村、镇西村、镇东村对农户进行种养殖培训,受益群众达300余人。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结合实际,创新载体,推进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文化站将结合XX镇实际,创新工作载体,挖掘民间文化资源,突出民
间特色,不断推进XX文化的发展。
一是加大民间文化的搜集整理力度和民间文化的保护力度。把挖掘我镇原生态表演形式作为民间文化搜集的重点,努力推进我镇文化工作。
二是推进广场文化的发展,建设集文化、体育、休闲为一体的娱乐阵地,搭建展示我镇文化风情的平台,为全镇人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对我镇所辖各村“农村书屋”的管理加大督查力度,使其走向规范化的轨迹,真正做到为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为村民提供农业科技,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场地等目的。
四是积极发掘、保护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各种宣传方式,带动群众发掘的积极性,协助发掘工作。
五是认真完善档案资料,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确保文化工作有据可查。
(二)、积极争取,开展活动,推进文化站免费开放
一是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努力实现文化站全免费开放,坚持文化站全天向群众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
二是完善文化站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党委政府争取资金支持完善各活动室硬件建设,重点做好展览室的建设,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三是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利用节假日,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发展业余演出团队,搞好各类文化艺术培训,更好的满足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四是定期开展科技知识培训活动。一是联合计划生育中心、农技站、畜牧站等开展各类培训。二是利用文化站信息资源共享向全镇干部及群众
进行网络知识培训,提供免费上网服务。
五是扎扎实实做好文化工作,以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完美的精神面貌,以高素质的文化品牌推动壮乡精神文明建设快速发展。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镇文化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自身环境、经费紧缺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工作开展难度大,没有固定资金收入,给今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一)专业人才紧缺
XX镇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专业化水平低,而且素质参差不齐,文艺人才相当缺乏,一些文艺培训等活动难于开展。
(二)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
上级部门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相当有限,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对各活动室增加设施设备,各室开展活动困难。造成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难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三)文化建设观念滞后
对于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认为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在建设上打不开路子、迈不开步子,缺乏创新意识,政府要加大投入,要积极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发展文化事业的探索。
XX镇文化站
2012年9月4日
第五篇:镇文化体育站工作汇报
镇文化体育站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今年以来我们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认真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群众、服务经济、奉献社会的宗旨,积极投身到“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工作中,现将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切实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今年以来我们组织全站人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精神等中央文件精神,乘着文化大发展的春风,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文化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开展群众文化、体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文化、体育工作的职能作用,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深受领导和群众满意的文化干部队伍。
二.抓住契机,推进全镇社会经济大发展。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做好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服务工作。我们紧紧围绕新的形势,把自己融入社会,充分发挥文化体育部门的职能优势,最大程度地拓展文化、体育工作的服务范围,扎实开展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提高文化、体育工作服务社会的水平,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中,文化服务于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也是为文化、体育工作自身的发展打好基础。今年来,我们利用镇文化体育中心建设的大好契机,利用政务公开栏、文化橱窗、广告标语牌、展牌等文化设施,宣传中央的方针、政策;宣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动人事迹;把文化、体育工作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等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三进三送”活动。从自然环境、物质资源、人文条件、先进典型等方面宣传氾水,塑造氾水。通过满意的服务,文化站已经成了党委、政府不可缺少的臂膀,每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活动首先想到的是文化站,积极的服务态度,良好的服务质量,不仅为全镇的经济和社会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提升了文化体育站在党委、政府心中的形象。
三.搞好文化市场、文物管理等本职工作。今年来,我们认真做好全镇的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定期对全镇的文化市场进行检查,组织文化经营户学习有关法律知识,使全镇的文化市场得到了良性、有序地的发展。认真做好文物的普查和保护工作,全镇范围内从未发生任何文物犯罪现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等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四.积极开展多种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各项重大活动和节日开展了多种文化活动;
1、继续做好人民广场的健身、群众舞蹈等活动组织工作、使人民广场的设施不断完善。让广大群众有了一个固定的良好的健身、休闲场所;
2、切实做好骏升公司广大外来打工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青年职工的精神需求,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广大青年职工的一致好评;
3、克服各种困难,完善充实我镇农村“农家书屋”的建设,帮助全镇十个村的“农家书屋”添置了近万册图书;
4、做好“送电影下乡”为主题的“三送工程”,为每个村每个月放一场电影,送去科学和文化知识,送去党的温暖和关怀,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5、组织了多场体育竞赛活动,丰富了全镇的体育活动,推动了我镇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6、与县政协、淮剧团联合举办了三次“送文艺下乡”演出活动;
7、组织了庆祝建党91周年文艺演出和送文化下乡活动;
8、将与骏升公司联合举办了“庆祝建国63周年职工篮球赛;
9、正在筹办全镇各界人员参加的国庆63周年文艺晚会、组织镇社区艺术团、学校等单位送文化到农村和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激发全镇人民爱祖国、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10、组织参加县法制调演、廉政文化短剧比赛和新作汇演活动,力争取得较好成绩;
11、开展多种全民健身活动,人民广场的晨、晚练和交谊舞活动开展的是如火如荼,受到了市、县体育局的一致好评。
12、春节期间组织了近百人的演出队伍,在全镇四个片巡回演出,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和领导的一致称赞。
五、个人廉洁自律、勤政、廉政方面今年来本人坚持学习,打破八小时工作时间概念,与群众打成一片,团结群众,在工作中能发扬民主作风,与事和大家沟通。严格控制各种费用的支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参与黄、赌、毒活动。服务无止境,创建无终点。今后我们将瞄准更高的目标,开拓进取,不断创新,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做好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参谋和助手,努力塑造文化部门的新形象,推动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一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XX县直机关党工委的工作部署,我局围绕“五好支部”目标,着力“五个注重”,扎实开展党建工作,为推动我县财政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提供思想和组织保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注重制度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
着力“四健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一岗双责”得到较好落实。一是健全工作责任机制。对创先争优活动、“三级联创”、党务公开、主题调研等各项党建工作,实行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三位一体”的责任机制,形成全局上下齐抓共管、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结合半和年终工作会议,认真部署和总结党建工作,明确党建工作重点。不定期地召开推进会,部署或强调党建专项工作,切实做到与财政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督查、同落实。二是健全监督评议机制。聘请党风廉政监督员、行风评议代表等,对我局党风廉政、政风行风、创先争优活动及“三级联创”等专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查找、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工作意见、建议。在薄弱环节整改上,支部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及时将有关意见、建议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负责抓好整改落实的督查,确保整改落实到位。三是健全服务发展机制。开展基层调研活动,局领导班子成员和业务科室坚持每季度下基层调研或走访一次,广泛座谈,为乡镇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等财政有关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切实服务好乡镇财政各项工作开展。积极贯彻落实简政放权精神,对照XX市财政局的行政职权目录,重新梳理财政业务138项行政职权,进一步简化、优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有效缩短办事承诺时限,特别是会计从业资格证等窗口审批项目时限从原来的7~10天,统一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健全财政内控机制。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完善资金核拨管理办法,推进项目支出预算的规范化、程序化管理。认真执行《XX县财政局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三个依据”和“三个必须”资金拨付要求,注重从源头上规范资金拨付,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规范财政资金用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县114家预算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2013年共受理2万余笔,累计支付金额11.1亿元。持续推进非税收入系统改革,推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方式,加强对各单位非税收入的监督,实现非税收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二、注重学习教育,思想建设进一步加强
着力“四突出”,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一是突出“德”的教育。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道德讲堂”活动,如: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文明餐桌行动”等,组织学习《思前食后—厉行节约》,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结合“学雷锋活动月”活动,组织学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点评生活中遵德守礼的点点滴滴,积极引导党员干部遵德守礼;结合岗位教育,邀请局道德宣讲员—陈德标同志讲授“工作就是责任”,以其自身经历生动阐述岗位要求,增强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二是突出“能”的教育。依托“学习年”活动,每两周定期集中学习一次,重点学习财政业务知识,由各科室制作“ppt”课件轮流主讲预算、社保、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政策、法规。同时,举办专题辅导讲座,邀请县委党校阮群老师讲授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领会精神实质,发挥学以致用,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三是突出“勤”的教育。坚持大会讲、小会点,充分利用“学习年”活动、“三会一课”等学习机会,组织学习上级机关效能建设有关文件精神,解读中央“八项规定”,及时通报明察暗访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情况,加强党性教育的同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时刻敲响“效能”警钟,不断增强干部职工效能意识。四是突出“廉”的教育。认真开展廉政主题教育,及时学习传达全省财政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传达一系列反腐倡廉会议精神;开展“廉文荐读”活动,每月推荐一篇有关廉政建设方面内容分发给干部职工学习;邀请县检察院工作人员授课《慎权疏渎》,组织观看《蜕变与悔悟》警示片,切实加强警示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
三、注重队伍建设,履职能力进一步提高
着力“四加强”,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的建设,提高两支队伍的履职力。一是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财政部门的惩防体系建设任务落实。汇编印发并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坚决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领导干部按规定报告个人事项、清退会员卡,自觉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及时转发《关于切实做好2014年元旦春节期间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罗委反腐办2013]2号),严禁用公款购买贺年卡、年货节礼等,较好落实“九个严禁”,真正做到“勤俭办公”、“廉洁过年”。二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修订并执行考勤制度和值班制度,不定期地开展明察暗访自查自纠活动,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被县效能办定为机关效能建设示范单位。开展“晒承诺、广评议、促作风、提效能”活动,按照要求及时公开9个科室和局长、支部书记的服务承诺,并扎实抓好党员干部践诺履诺,在全县晒诺践诺测评中名列前茅。开展“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活动,要求干部职工不仅要“马上就办”,关键做到“办就办好”,让群众满意,让办事部门满意,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三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逐步完善领导班子议事机制,坚持支委成员列席局务会议,对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大额资金等事项实行集体领导、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如每月经费调拨、重点项目资金拨付、专项资金下达等,均通过局务会议进行集体研究决定,切实增强财政资金拨付、使用透明度。同时,严格执行领导班子分工协作机制,根据分工履行职责,较好完成本职工作,又能相互补位,构建和谐班子、文明团队,确保财政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四是加强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党务公开方面,采取“四公开”,即对具有长期性、固定性的内容实行长期公开,对常规工作实行定期公开,对动态性、阶段性工作实行逐段公开,对临时性、应急性工作实行即时公开。政务公开方面,坚持每季度按时公开一次,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如每季度预决算执行情况、政府采购情况、支农和社保资金下达情况以及财政惠民补贴等,这些财政具体业务、“敏感”资金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均依法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注重固本强基,支部活力进一步激发
着力“四深化”,不断激发党支部活力。一是深化支部肌体建设。认真落实党员评议分析工作,围绕四个方面于2013年7月份对机关党员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落实专人负责,由支委成员林彩赛同志负责做好党费收缴、党员接转和党员信息管理工作。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加强对预备党员的培养考察,2013年发展预备党员2名和接收预备党员一名,为党员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为机关党支部增添新活力。二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抓好党员“示范岗”、“先锋岗”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把创先争优活动与财政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着力在“抓增收”上创先争优,确保创先争优活动能够取得实实在在成效。2013年财政收入再创新高,公共财政总收入突破17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12亿元,增幅均超过25%,增幅排名处在全市前列。三是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认真贯彻落实“1263”机关党建工作机制和全市财政系统党建“三级联创”交流会精神,扎实抓好党建“三级联创”工作。重点在“联”上做文章,利用与省市财政部门共创共建的契机,积极争取资金保障罗源发展需求,2013年争取省市专项资金4.8亿元,比上年增加8000万元;在“创”上下功夫,2013年筹集7亿元多用于港口开发及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推动经济发展,提升自身生财、聚财能力。四是深化结对帮扶工作。扎实开展“四个万家”活动,多次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兰田村、上宅村走访慰问一些困难党员、群众,发放民情联系卡,收集并梳理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创造条件逐条落实解决。2013年筹集资金60万元为挂点村、挂职村解决环村道路、农田水利、村居公园、路灯等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得到当地群众好评。
五、注重党建带动,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
着力“四推进”,不断发挥党建带动作用,服务中心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推进财政持续增收。通过党建带动,理清了发展思路,致力服务经济发展,有效涵养财源,促进财政持续增收。2013年全县公共财政总收入17.21亿元,完成市任务的105.09%,增收3.57亿元,增长26.1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2.26亿元,完成市任务的107.85%,比增2.78亿元,增长29.33%。在房地产业带动下,税收收入规模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10.93亿元,增长55.71%,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9.15%,税收收入比重较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收入结构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二是推进支出结构优化。通过党建带动,财政支出更加倾斜民生领域,支出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在2012年民生投入大幅增长的基础上,2013年主要民生支出保持在两位数增长。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6亿元,增长21.88%;医疗卫生支出1.45亿元,增长25.34%;农林水事务支出2.51亿元,增长20.84%。特别是在生态环境建设上,筹集1.91亿元用于生态环境建设支出,扎实推进石材企业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三是推进监督检查落实。通过党建带动,财政监督更加扎实有效。开展强农惠农富农资金检查,抽查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教育免学杂费、造福工程等6个项目,确保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开展预算绩效考评工作,把“二水源”保护区域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6个项目1664万元资金使用管理作为2013预算绩效考评内容,切实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抽查县经贸局、县残联、县职业中学等5个单位,查处、纠正账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开展财政票据使用管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县医院、凤山镇、碧里乡等10个单位,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收缴未及时入库资金76.5万元,着力提高“以票管费”实效。四是推进其他重点工作。通过党建带动,促进文明单位创建、志愿者服务等其他重点工作开展。各科室围绕“八个好”目标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我局荣获第十一届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顺利通过第十二届省级文明单位中期验收。认真落实县委组织部《关于建立机关党员到居住社区服务制度的通知》(罗委组2013]46号)精神,组织党员干部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进一步密切机关与基层、党员与群众的联系。同时,扎实抓好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植树节期间组织志愿者赴挂点村——兰田村植树120多株,绿化、美化乡村环境;组织志愿者到县光荣院开展家政服务和慰问活动,体现敬老爱老美德;积极参加县志愿者交通劝导活动,倡导“文明交通”意识,维护社会交通秩序,志愿者服务活动得到县文明办的充分肯定。
一年来,我局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推动财政各项工作开展。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因办公用房紧张,没有党员活动室,缺乏活动场所;有些制度落实不是很到位等,这些问题将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