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修分离机务管理6

时间:2019-05-13 16:5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运修分离机务管理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运修分离机务管理6》。

第一篇:浅谈运修分离机务管理6

浅谈运修分离机务管理

作者:刘建辉

摘要:

今年是常州公交集团管理深化年,为适应公交改革发展需要,集团公司提出管理新模式“运修分离”。传统的机务管理“管、用、养、修” 是合在一起统一管理,也就是说营运公司及车队要管营运同时也要管维修,造成营运公司管理精力分散,各营运公司各自为政的机务管理模式,使得资源浪费(人力、物力、技术)。随着常州公交事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己具备运修分离的条件成立修理公司。修理公司承担车辆“养与修”,营运公司承担车辆的“管与用”,职能更加明确,这给机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新挑战,需要管理者在方式和理念上不断适应新变化,做出创新。

一、目前公交企业机务管理状况及评价

(一)目前公交车辆维修的主要模式

1、第一种模式是“低保分散、高保集中”的车辆维修技术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将车辆小修;一级、二级保养;车辆一般维修交至营运公司负责管理,并由设臵在营运分公司的修理车间完成。而车辆的特修、大修和临时重大项目维修作业由集团公司专业修理厂负责承担。在这种模式下,营运分公司具有管理、调剂本单位的车辆小修、低级保养维修资源,快速响应和解决本单位营运与车辆维修之间协调运修效率低下发生的“运修矛盾”的能力。

2、第二种模式是“资源整合、专业分工、运修分工”的车辆维修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所有保修人员、场地、设备统一由修理公司负责

好坏也不一样,常州公交运修分离后的机务管理究竟如何定位?如何分工?营运公司与修理公司怎么样协调运作才更加有利于常州公交的需要和发展?

(一)管理理念创新

常州公交“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实施了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常州公交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常州公交信息化建设也乘势而上,随着信息化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全面覆盖,企业ERP管理系统应用进一步完善,科技公交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这些都为集团公司推行“大数据”时代下推行运修分离,倡导精细化管理生产方式,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机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以数据说话”,依靠计算机辅助信息管理系统,对车辆营运状态和车辆维修过程中的检测、报修、确认、派工、修理、检验、交付、质量服务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实时、准确、完整、客观的采集,为车辆维修现场实施有效管理提供数据。

(二)管理方法创新

1、人员进一步优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新组建的修理公司分为若干个车间(综合修理车间和保修车间),分工更加细化、明确,2014年通过全员培训,持证上岗,已逐步走向专业化修理道路。广大修理人员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文明生产持之以恒,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赶学比帮蔚然成风,技术比武如火如荼。过去油污满地、吃拿卡要、懒惰散漫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

2、提高维护规范,逐步加强维修质量

现在的车辆保养年度有总计划、季度平衡、月度调整、每周下达,确保车辆应保尽保,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8%以上。而且随着车辆配臵和维护质量的提高,维护间隔里程也延长了,过去二保12000公里,现在30000公里,缩短了停场车日,使车辆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运营。为确保维护质量,目前各分公司还建立了严格的检验制度,进场检验、过程检验、竣工检验层层把关,同时实行责任追究和倒查制度,谁检查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车辆的维修质量由于受过去机修底子太薄、长期不注重机修工的培养、业务素质较低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还不能完全让车队和驾驶员满意,但相信通过对修理工的全员技术培训、加强驻站修理、加大对返修和小修过夜的考核、实行工时和技术等级与薪酬挂钩等措施,修理的及时性和彻底性一定会有大的提高。

3、基础管理稳步提升,信息化建设日臻成熟

逐步完善健全了机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各工种岗位职责、维修作业规范、各类台帐报表以及检验检查记录等,使机务管理真正做到有章可询、有制度可依。同时分线路、分车型按季节建立健全各类消耗定额及考核办法,严控成本支出。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日趋完善。继物资仓库管理系统实现电脑录入、适时查询之后,轮胎管理、畜电池更换、总成件维修管理相继实现了网络化。近期,机务管理软件将再度升级,信息化建设更加成熟,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三、对运修分离运营公司机务管理一点思考

实行运修分离的管理模式,规范了车辆保修与运营的关系。运营公司实现单车成本核算,使修理公司和运营公司之间形成了新的市场经济核算关系,分清了驾驶与保修的责任。运营公司实行行车成本,修理费用的承

公交车辆的“管、用、养、修”涉及到车队和车间、驾驶员和修理工等多个对象,他们之间的信息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建立多层次的沟通机制。

驾驶员与修理工沟通:建立定期的沟通渠道(修理工与驾驶员座谈会),驾驶员有问题及时发现并与修理工或检验员沟通,修理工和检验员高度重视驾驶员提出的要求,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驾驶员对车辆修理时达到的某些性能要求。

营运公司车队与修理公司车间的沟通:由营运公司机务科牵头,每月召开一次由修理公司车间主任、营运公司车队长、机务员及物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机务例会。会议主要通报上月机务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即将采取的措施:分析、认定机损、机械事故,并确定赔偿及处理事宜;确认返工复修的赔偿及交流车辆、配件质量信息;确认服务及质量投诉的处理或说明等内容。

其他沟通方式还有服务热线,意见箱,现场服务台,对路队、驾驶员走访等等。在充分有效沟通情况下,才能做到公交车辆“管、用、养、修”各方相互理解,更有利于各方相互协调发展。

4、推行机务管理质量评价体系

表二:车队机务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表三:一公司各车队机务管理质量评分表

5、改革周检制。现在的车队越来越庞大,有的车队所属线路6、7条,管理车数量达到100多辆左右。将“周检制”更名为机务例行检查,94、车队、分公司应成立规范操作检查小组。定期、不定期上线检查,反复宣传教育,纠正违规操作,明知故犯者应得到责任追究,特别严重的应调离岗位。有组织开展业务操作技能练兵、交流、比赛活动。可研究每年组织驾驶员操作应知应会等级考试,按等级挂钩技能工资的办法。

虽然机务工作是公交营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要在运修分离体制下真正树立大机务观念,却有很长的路要走,加上运修双方经济上的割而不断和管理上的交叉,更增加了机务管理的协调难度。如果运修双方各自站在自身小团体的利益上敲如意算盘,只顾眼前利益,最终都将削弱自己的发展后劲,制约公交的可持续发展。对此,运、修分离后上级主管部门(集团公司)应有相应的部门及领导分工来对运修双方进行引导、协调及干预,直至对质量和经济矛盾进行最终仲裁,促使运修关系的正常化及保证修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保证运营公司乃至整个公交企业的整体协调发展,共创公交事业美好的明天。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二O一四年八月

第二篇:机务管理材料

汽车运输企业机务管理

第一节:汽车运输企业机务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汽车运输企业的机务管理就是合理有效地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控制所有为汽车运输生产服务的各项技术工作,保持车辆完好,减少各种消耗,充分发挥车辆效能,保障公路运输的技术工作。

1.基本任务是:

(1)全面组织运输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技术工作。努力推行优选的人员、车辆、机械、维修设备和场地设施的最佳技术配套方案,提高车辆使用技术,认真贯彻计划——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制度,保持车辆的完好技术状况,延长车辆使用寿命,保证安全生产。

(2)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努力开展车辆、机械和设备等的更新、改装、改造的技术进步,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3)大力节约运行材料和维修材料。保证达到各项技术经济定额、降低运输成本。

(4),认真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加强信息反馈和标准化工作,积极推行经济责任制.

(5)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其它现代化管理。把车辆管好、用好、养好、修好,为运输生产提供安全、质好、价廉、及时、舒适地运力。

机务管理为了实现上述的任务,必须建立生产技术指挥系统,设置必要的管理职能机构,配备必要的技术人员,建立和健全生产技术工作

责任制。

2.主要工作内容是:

(1)车辆管理 包括根据市场对各类运力的需要,编制和实施车辆的更新、改装、改造计划,制定车辆、机械、设备、场地设施方案,制订并实施各类车辆的装备标准、接收新车规定、车辆技术档案、技术状况综合鉴定标准、车辆调拨、停驶、封存的规定、车辆更新、改造和改装的方案和规定、车辆折旧里程和报废以及车辆的编号和标志等。

(2)机具设备管理 包括建立与实施设备的添置和验收规定、设备档案、设备的领用与保管、设备的调拨、设备的定期检查和评比、设备的维修、设备的报废、设备的事故处理规定等。

(3)汽车运行和修理材料管理 包括建立与实施计划供应、入库验收、装载运输、储存保管、废料回收、领发和考核、燃料、润滑材料的正确选用与各项能源节约工作等。

(4)技术经济定额管理 包括编制各项标准,建立和推行技术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制订和修订定额、定期执行计划、分析、计算和考核,以及定额的组织分工管理等。

(5)车辆的使用管理 包括制定和实施各类车辆的载质标准,使用拖、挂车的重量规定,车辆使用条件的规定,汽和总成走合期规定,冬夏季车辆使用规定,例保和车辆技术 责任事故处理的规定,安全驾驶操作规程等。

(6)轮胎的使用管理 包括建立和实施轮胎的装运、验收、保管、定期盘存、合理使用、考核、修补和翻新的各项工作规定等。

(7)车辆技术维护 包括编制维护作业计划、划定维护分级、作业范围、小修作业范围、确定维护工艺规程、工时定额、编制维护工艺文件、实施车辆技术维护检验工作等。

(8)车辆修理管理 包括制订并实施计划预防修理工作、编制大修作业计划、制订和实施汽车和总成大修前的技术鉴定、大中修送修技术条件、汽车和总成修竣出厂验收、周转总成的使用等。

(9)质量管理 包括在车辆维修、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显效育、标准化、计量、质量情报、原始记录和质量责任制等基础工作,做好现场质量控制,发挥质量检验作用和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等。

(10)科学技术工作管理 包括开展同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相结合的群众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加强科技情报、应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强环境保护、治理三废、消除污染,进行工程技术人员、干部和工人的技术培训等。除有关技术标准与操作规程。开展文明生产作业,全面实现各级维护和修理的费用定额和在厂周期定额。

2、当前汽车运输企业机务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2、车辆结构搭配不当

3、车辆使用不合理、失维失修

4、法规不完善

5、机务管理机构不健全

6、公安、交通部门协调不够 第二节:汽车的检测与维修

车辆的检测诊断和维护修理是当前机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车辆实行定期、不定期检测,认真做好车辆的维护和修理工作,对于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减少零部件和总成故障率,延长车辆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1.车辆的检测诊断

车辆检测诊断技术是国家重点推广项目,是车辆管理水平的进步,是推进汽车运输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推广车辆检测诊断技术,是检查、鉴定车辆技术状况,监督车辆正确使用和维修质量的必要手段,是促进维修技术发展,实现视情修理的有力保证。

(l)车辆检测诊断,就是应用必要的仪器设备,准确、迅速地确定车辆的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查明故障的部位及原因,以代替许多年来的人工经验判断方法,从而达到科学、高效、正确的目的。

(2)企业应视规模和能力,立足于适应本单位车辆检测诊断的需要,配备检测诊断设备。通过检测诊断,对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保证安全生产,充分发挥运输车辆的效能,降低运行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检测诊断设备应当能在车辆不解体的情况下,确定其工作能力和技术状况,以及查明故障或隐患的部位和原因。

(4)车辆检测诊断的主要内容包括:汽车的安全性(制动、侧滑、转向、前照灯等)、可靠性(异响、磨损、变形、裂纹等)、动力性(车速、加速能力、底盘输出功率、发动机功率、扭矩和供给系、点火系状况等)、经济性(燃油消耗)及噪声和废气排放状况等。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是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管理部门,负责规划管理和监督,对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进行认定,经认定的检测站方可代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车辆行使质量监控。(6)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职责范围包括:

①对车辆的技术状况检测诊断;

②对汽车维修行业的维修车辆进行质量检测;

③对车辆改装、改造、报废和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以及节能、科研项目等进行检测、鉴定;

④在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下,对汽车污染进行监测;

⑤接受公安、商检、计量和保险等部门的委托,进行有关项目的检测。

(7)经认定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在车辆检测后,应发给检测结果证明,作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发放或吊扣营运一证依据之一,并作为确定维修单位车辆维修质量的凭证。

(8)企业应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下,对车辆进行检测诊断。

2.车辆的维护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技术状况不斯发生变化,使用性能也逐渐变坏,直至最后完全不能工作。因此,需要贯彻预防为主、强制维护。

强制维护是在计划预防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强调维护的重要性和强制性。维护车辆的目的能在于保持车容整洁,及时地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车辆早期损坏,从而保证:

① 使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的林技术状况;

② 在合理使用的条件下,不致因中途损坏而停歇,不致因机件事故而影响行车安全;

③ 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降低燃、润材料以及零件和轮胎的消耗; ④ 减小车辆的噪声和对环境的污染。

车辆维护作业包括清洁、检查、补给、润滑、紧固、调整等,除主要总成发生故障必须解体时,不得对其解体。

车辆的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等。

日常维护是日常性作业,其作业中心内容是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由驾驶员负责执行,属于使用的范畴。

一级维护由专业维修工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

二级维护由专业维修工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为主,井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季节性维修可结合定期维护进行。

应当指出,交通部的《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取消了整车解体式的三级维护,是车辆维修制度的改革,是生产发展的需要,是符

合技术经济原则的,并且消除了原来三级维护对于维修与修理作业的混淆。

为防止车辆的早期损坏,保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和正常使用,车辆二级维护前应进行检测诊断和技术评定。根据结果,确定附加作业或小修项目,结合二级维护一并进行。

车辆维护必须遵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规定的行驶里程或间隔时间,按期强制执行。各级维护作业项目和周期的规定,必须根据车辆结构性能、使用条件、故障规律、配件质量及经济效果等情况综合考虑。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一经确定某种车型的维护项目和周期后,不要任意更动,但是,随着运行条件的变化,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维护项目和周期,经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同意后,可以及时地进行调整。

企业的运输车辆,应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认定的维修厂(场)进行维护。双方应建立维护合作关系,确保车辆按期维护。维修厂(场)必须认真进行维护作业,确保维护质量。车辆维护后,应将车辆维护的级别、项目等填入车辆技术档案,并签发合格证。机务管理部门应坚持车辆维护检验标准,严格贯彻检验制度,组织质量复查,控制车辆维修质量指标,提高维护质量。

3.车辆的修理

在检测诊断的基础上,实行视情修理,是车辆维修制度的一项改革,是随着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和维修市场的变化而提出来的,体现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

视情修理,就是根据车辆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的结果,来确定修理 的作业范围和深度。由于视情修理实行状态检测,既可以防止拖延修理造成车况恶化,又可以防止提前修理造成浪费。从而,克服了以行驶里程为基础确定的计划修理造成的弊端。

具备汽车大修条件的企业应积极配备检测诊断设备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开展车辆检调诊断和技术鉴定,不能再凭人们的主观意愿确定修理时间和修理项目。

车辆修理必须根据国家和交通部发布的有关规定和修理技术标准进行,实现文明生产确维修理质量。车辆修理按作业范围可分为车辆大修、总成大修、车辆小修和零件修理。

(1)车辆大修:是新车或经过大修后的车辆,在行驶一定里程(或时间)后,经过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用修理或更换车辆任何零件的方法,恢复车辆的完好技术状况,完全或接近完全恢复车辆寿命的恢复性修理。其目的是恢复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原有装备,使车辆的技术状况和使用性能达到规定的技术条件。

(2)总成大修:是车辆的总成经过一定使用里程(或时间后),用修理或更换总成任何零件(包括基础件)的方法,恢复其完好技术状况和寿命的恢复性修理。

(3)车辆小修:是用修理或更换个别零件的方法,保证或恢复车辆工作能力的运行性修理。主要是请除车辆在运行或维护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临时故障和发现的隐患从局部损伤。

(4)零件修理;是对因磨损、变形、损伤等而不能继续使用的零件进行修理。零件修理要遵循经济合理的原则,它是修旧利废,节约原

材料,降低维修费用的重要措施。

企业的运输车辆应根据其修理作业范围,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认定的修理厂进行修理。车辆和总成大修的送修标志,车辆和总成的送修规定,修竣车辆和总成的出厂规定,应分别按照交通部《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机务管理部门应坚持大修检验标准,严格贯彻检验制度,组织质量复查,控制修理质量。企业应按规定,提取车辆大修理基金,用于保证车辆正常大修。4.车辆维修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1)企业的维修计划员根据车辆行驶里程、车辆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的结果,以单车为基础,编制企业的车辆维修计划,井按期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计划在计划期40日前;季度计划在计划期20日前,月份计划在计划期10日前。同时,提报月份计划大修车辆的入厂前技术鉴定。

(2)上级主管部门维修计划员根据各企业的维修计划进行汇总、调整、平衡、编制全企业的车辆维修计划,并按期报送企业计划部门。什划在计划期30日前;季度计划在计划期10日前;月份计划在计划期8日前。

(3)公司车辆维修计划平衡会每月下旬定期召开。会议由上级主管领导主持,上级主管部门召集,各企业技术经理、维修计划员、各维修车间技术主任、出入场检验员、企业财务、计划、供应、质量等有关部门派员参加。会上研究、部署、检查、总结车辆维修工作。

(4)由于车辆每月的实际行驶里程受多种因素影响,经常发生变

化。因此,企业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月份计划,作为与季度计划的调整与补充。

(5)各期各级车辆维修计划,必须经本单位车辆维修计划员与技术负责人签字盖章。

(6)企业、维修车间于每月企业维修计划平衡会后召开维修计划会议,召集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具体落实月份维修计划。

(7)当运输生产与车辆维修发生矛盾时,一般情况下应优先安排维修。

(8)企业生产部门必须组织车辆按时入场维修;维修场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维修停场时间,保往车辆按时出场。

(9)机务管理部门应按季、年统计考核大修理计划实现情况。第三节:车辆的改装、改造、更新与报废

车辆的改装、改造、更新、报废是车辆全过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合理地改装与改造,适时地更新与报废,对充分发 挥车辆效能,满足运输市场需要,改善车辆技术状况,提高,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车辆的改装、改造、更新与报废,关系到运输装备的技术素质与运输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因而要重视这方面工作。

1.车辆的改装与改造

(l)在用的运输车辆,为适应运输的需要,经过设计、计算、试验、改制成为其它用途的车辆,称为车辆技术改装;为改善车辆性能或延长其使用寿命,经过设比 计算、试验、改变原车辆的零部件或总成,称

为车辆技术改造。

(2)车辆改装和改造,必须事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且符合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原则。

(3)企业对营运车辆提出改装和改造,应将改装、改造的方案及数量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待审批后实施。改装、故造后的车辆应由L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4)安装节油装置等一般性技术改进,企业可自行决定。

2.车辆的更新

以新车辆或高效率、低消耗,性能先进的车辆更换在用车辆,为车辆更新。车辆更新是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手段之一,是提高车辆技术状况,降低车辆消耗,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运输企业必须重视车辆更新工作,编制车辆更新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车辆更新应以提高运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原则,应体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原则。企业在进行车辆更新前,应进行可行性论证。更新下来的运输车辆,企业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变价收入应用于车辆更新改造,不得挪作他用。

3.车辆的报废

(1)车辆经长期使用,车型老旧,性能低劣,物料超耗严重,维修费用过高,继续使用不经济、不安全的,应予报废。车辆折旧里程不是车辆报废的依据,而性能低劣,不经济、不安全,才是车辆报废的核心。

(2)企业的运输车辆需要报废时,由其主管部门鉴定、审批,并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备案。

(3)需要报废而尚未批准的车辆,应妥善保管,严禁拆卸挪用住何零件和总成。

(4)凡经批准或确定报废的车辆,企业应及时办理吊销营运证。报废车辆不准转让或挪作他用。严禁用报废的总成和零件拼装车辆。第四节:汽车运行和维修材料的使用和管理

汽车的运行和维修材料一般包括钢材、铸铁、有色金发答非金属材料、木材、粉末冶金、特种液体、各种配件、燃、润滑材料等。其中的燃料,汽油和柴油是国家主要能源之一,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都具有相当的作用,在汽车运输企业中尤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汽车运输业每年用掉的燃油占全国汽柴油消耗总量的40%左右,花费在燃料上的费用,约占成本的25%以上是成本中比重居首位的一项费用。所以,汽车运输企业管好、用好燃油、降低耗油量,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对发展国民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材料的管理过程和目标

1、管理过程.

(1)定额管理——根据车辆类别、运行条件和汽车营运和维修计划,制订合理的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等。

(2)计划管理——编制、审批购料计划,申报和组织供应,市场采购、帐务结算和提货等。

(3)储运管理——装载、运输、接货、验收、记帐、保管、盘点等。

(4)领发考核——燃油按定额和票证领发,当日考核实耗、登帐、结算和公布,按月奖励,废油收集及送交处理。维修材料的配料、送料、记帐及复核等。

(5)材料供需信息的分析和反馈——报表审查,动态监察,数据对比,图表分析,总结平衡和管理决策等。

2、管理目标

汽车运行和维修材料管理的目标是;

(1)保证生产第一线汽车运输生产的需要,保证汽车维修工作能正常按计划地进行。

(2)适量地储备材料,加速资金周转,供应及时,避免超储积压。组织平衡,缩短企业内部材料流转的各个环节见的时间。

(3)降低材料费用。包括通过合理选购材料,力求质优价廉,加强消耗管理,充分利用物资,来降低所用材料的原有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改进材料流转途径,来降低采购、装运、验收、保管、发送等流转费用。

(4)建立良好的供需协作关系。通过供需企业间的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树立信誉,建立良好协作关系,保证外部供应的连续性。

(5)建立完整的材料供需信息系统。当材料通过采购、运输、交接、验收等一系列实物流动的同时,在材料管理工作中也伴随出现了订货计划指标、余缺平衡、价格变化、技术标准、政策法令、市场动态,以及各种单据、记录等一系列信息的系统。“它们是有效控制材料流转的重要工具,是正确作出决策的客观依据,是协调各供应环节、保证流转畅通.的重要条件,是科学管理材料的不可缺少的基础部分。第五节:维修企业环境管理

(1).维修企业环境管理的指导思想

企业的环境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环境管理体制、机构与职能、环境目标与任务、环境监控的内容与方法,必须以国家有关环境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为根据,企业在执行环境管理制度时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相符合。

(2).提高全员环境意识

企业应根据员工的心理特点与文化素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注重实际效果。只有全体员工真正理解支持企业的环境方针、目标、制度才能自觉贯彻执行,不断提高清洁意识,这与使用设备、量具、仪表检测汽车故障、各种参数、间隙保证配合关系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然而,在汽车维修企业中,清洁的重要性常被忽视,场地脏、乱现象十分普通,维修工清洁意识差。这对保证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十分有害。

(3).发展绿色企业文化

绿色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降低资源消耗,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和一个民族的文化一样,需要一个漫长的“养成”过程,需要管理者采取各种形式向全体员工不断地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并通过运用管理权威强化员工对这些价值理念的认同。建立绿色企业文化,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环境意识和

环境保护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订企业道德规范,约束全体职工的行为,激励他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树立企业的绿色

形象。

4.搞好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一种不断运用于产品、工艺和服务,以提高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与环境的风险的一体化预防性环境管理战略。以减少废物和排放物,降低环境影响和健康影响。绿色企业文化、绿色设计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为清洁生产铺平道路,它们的作用最终要通过清洁生产来加以实现。

第六节:汽车维修企业质量管理

1、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述(1)、质置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质量一词在日常使用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按照GB/T6583一ISO 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患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实体”可以是活动或过程、产品、组织、体系或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组织”的定义为“具有其自身的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及社团或其一部分,不论其是否是股份制、公营或私营”。质量管理定义为“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但必须由最高管理者领导。质量管理的实施涉及到组织中所有成员。汽车维修通过对在用汽车这个产品的“二次生产”,达到维持或平衡或恢复汽车使用性能的目的。所以汽车维修企业的质量实体即产品就是经过“二次生产”的汽车或汽车的某个、某几个构成部

分。

汽车维修质量是通过对汽车维护与修理,来维持和恢复原来汽车产品质量的程度。汽车维修质量关系到维修企业的信誉和生存,关系到整个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是汽车维修企业的生命线。

(2)、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按照质量管理的角度,从广义上讲,质量包含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两个方面。就汽车维修而言,产品质量主要是指维修竣工汽车的综合性能(安全性能、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可靠性能和环保性能等)。工作质量是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所做的管理组织工作、生产技术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产品质量是工作质量的反映。

汽车维修生产特点是以单件小批量生产为主,手工作业量相对较大。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汽车维修业目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它是由多工种(部门)参与的生产经营活动,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汽车维修质量相关联。因此,局部工作的失误都必然会对全局产生影响。汽车维修企业质量管理就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控制,避免工作失误,并把质量检验作为专门工序,以杜绝失误引起的质量问题,从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着手来保证和提高汽车维修质量。

市场竞争的加剧,必然导致用户对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为了竞争取胜,保持良好的社会的和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需要采用更加行之有效的体系,这样的体系应能保证持续的质量改进,并不断提高企业的用

户和其他受益者(员工、所有者、社会)的满意程度。在汽车的故乡德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质量就是让顾客满意”。实际上我国的不少维修企业(业户)也早已把它作为服务宗旨。如某丰田汽车特约维修站,为了确保本企业汽车维修质量,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总结了一套“七步法服务程序”(预约——接待——填写施工单——调度和生产——质量控制——交车——跟踪服务),每一步都有详细的操作要求,每一步之间有机地协调配合。提高了一次性修复率、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增加了企业的营业收入。

某汽车维修站是一家“四位一体”(汽车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信息咨询)企业的组成部分。该企业以“质量就是零缺陷的服务”作为座右铭,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员工们自觉地为受理的维修车辆安装方向盘护套、座垫套、踏脚板垫及翼子板护毯。他们认为“汽车是车主的心爱之物,我们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将车辆精心保管、维修”。该企业的《汽车维修服务流程》包括了接待、问诊、诊断、费用估价、零部件作业管理、修理维护作业、竣工检查、清洁车辆、结账、交车、追踪服务、诚信招客、预约管理等13道环节,每一道环节均有详细的操作要点及必配物品等具体要求。(3)质量是汽车维修企业的未来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汽车维修企业要使自己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求生存、图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只有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坚定地走以质量取胜的必由之路。

汽车维修质量具有社会性。汽车维修行业是被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确

定的14个窗口行业之一。在用车辆的安全性、控制车辆废气污染和节约能源都是依靠汽车维修来保证。汽车

维修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安全、环保、节能。维修质量好坏不仅涉及使用该车辆的一家一户的权益,而且还要涉及其他人的权益保障,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以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汽车维修质量具有经济性。汽车维修企业竣工的汽车总成、组合件、部件质量好,顾客满意,再入厂率就提高,企业有源源不断的“回头客”,随着这个不花成本的广告效应的扩大,能为汽车维修企业带来新的顾客而开发了潜在的市场,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占领市场,这样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反之,企业就要失去市场,失去效率,失去效益,也就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质量就是我们的未来”,这是德国汽车维修行业普遍流行的一句话,形象地概括了质量与企业生存发展的辩证关系。实践证明凡是经济效益

较好的企业都是企业维修质量“信得过”企业。如宁波一家轿车维修厂,原是一家国有维修企业,该厂围绕“质量为本,顾客至上”的宗旨,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汽车维修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使企业走出困境获得生机;又如轿车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从建厂一开始就格守信用,诚信待客,以优质服务和优良质量,赢得了众多顾客,公司以上海桑塔纳特约维修为起点,滚动式发展。目前已拥有上海桑塔纳、帕萨特、一汽奥迪A6、上汽通用别克和广州本田等轿车特约维修站,年产值达数千万元;公司奉行“用真诚的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用优良的质量为客户保驾护航”的企业精神,从竟争激烈的汽车维修市场中脱颖

而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4)、提高汽车维修质量的重要意义

汽车是工业化、现代化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汽车产量和汽车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汽车维修质量的高低测是保证汽车正常运行的后勤保障的重要环节。每辆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都需维护和修理。所以,包括汽车的使用性能、工作可靠性、耗油量、寿命、外观等因素在内的汽车质量,不仅取决于汽车的生产质量,而且取决于汽车的维修质量。从广义上讲,维修过程也是生产过程,是恢复和维持汽车质量的生产过程。世界上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其维修水平也是先进的,维修质量也是很高的。

提高维修质量意义重大,具体的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维修质量,是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大事

汽车作为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员、乘客和行人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当前,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迅猛增加,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行车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交通事故的形势不容乐观,由于机械失控造成交通事故的比例也不小,提高维修质量的责任重大。

2).提高维修质量,关系到国家和用户的利益

汽车维修质量的好坏从专业运输单位为例,它将直接影响汽车的完好率运行成本和使用寿命。若两辆车同样进行汽车大修作业,由于维修质量有差别,劣质汽车与优质汽车无故障行驶里程差别是相当大的。不

同维修质量对车辆的经济性影响也很大,汽车进厂修理,不仅要停车停产,还要花费一定的维修费用。维修质量越低,进厂修理的次数则越多,给国家和用户的损失也越大。·

3).提高维修质量,是企业生存的保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汽车维修企业日趋增多,汽车维修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靠不正常竞争手段而获得维修车源的做法已经越来越行不通。维修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并得以发展,除了在经营策略上拓展新路以外,还必须提高维修质量,注重企业的长远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企业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维修质量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已成为维修企业管理者们的共识。

4).促进维修企业技术进步,管理现代化都有十分积极作用

提高汽车维修质量,对于促进维修企业技术进步,促使企业管理现代化,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提高汽车维修质量,要求提高维修生产的工艺水平、技术水平,推广应用各种新工艺、新技术,不断降低成本,对劳动强度大的生产手段、检测手段、检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带动和促进维修企业向现代化管理前进。

5).提高维修质量是现代化社会的客观要求

汽车作为一个由成千上万个零件组装成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汽车制造厂家为赢得客户,抢占市场,已经把售后服务工作提到经营工作的重要位置。维修工作已经成

为汽车制造厂家推销其新产品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提高汽车维修质量,是汽车制造厂家所必需的,这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合作的客观要求。可见,提高维修质量,不仅关系到用户的利益,也关系到维修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维修企业只有把提高维修质量列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创造一流的维修质量,才能使企业本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七节:全员生产维修制

全员生产维修制是日本设备工程协会倡导的一种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制度。它的要点是:使用较完整的维修方式 事后维修——用于一般性设备; 预防维修——用于重点设备;

改善维修——对原有设备讲行改装,以提高设备的质量; 维修预防——设计新设备时,注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2)划分重点设备,加强管理。从在用设备中,依据对生产的影响程度,采用评分的办法,选出重点设备,加强管理。确定重点设备的依据,一般是: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合同交货期、安全和环境卫生的影响程度。每年还根据生产的发展变化情况,对重点设备做一次调整。

3)发动生产第一线上的操作工人参加设备管理,搞好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

4)重视维修记录和分析研究。完整地记录收集设备维修的实施情况的原始资料;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对各种故障原因分析。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分析等。绘制比较醒目的图表,编写维修月报;制定各种标准化资料,编好设备检查标准、维修作业标准等。

5)强调工作作风上的保证,开展5S活动。5S为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教养(指文明礼貌、遵章守纪、遵守公共道德)五项活动的缩写。

6)积极培训专职设备维修人员。详细制订并执行各级、各类专职设备管理、维修人员的业务教育计划,并进行考核。

2.车辆技术档案建立与管理

车辆技术档案是指车辆从新车购置到报废整个运用过程中,记载车辆基础情况、主要性能、运行使用、检测维修和机件事故等内容的车辆资料的历史档案。它是了解车辆性能和技术状况及其变化原因,掌握车辆使用、维修规律,为车辆维修、改造、更新和配件贮备提供科学依据。也是评价技术管理的依据之一,所以它是车辆的一项重要基础管理工作。

l)车辆技术档案的格式

辆车技术档案的格式,应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统一制定。同时,车辆技术档案应作为发放、审核营运往的依据。

2)车辆技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企业必须重视车辆技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将车辆从购置到报废全过程的技术管理活动,系统而扼要地记入车辆技术档案。

车辆技术档案必须逐车建立,并做到“认真填写,妥善保管”。车辆技术档案的记载应做到“及时、完整和准确”。所谓及时,就是档案

中规定的内容,要按时记载,不得拖延。所谓完整,就是要按规定内容和项目要求,一项不漏地记载齐全,不留空白。所谓准确,就是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地记录,使其真实可靠。

3)车辆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

(1)车辆基本情况和主要性能,记载车辆的装备、技术性指和规格、总成改装和变动情况;

(2)车辆运行使用情况,记载车辆的行驶里程、运输周转量、燃润料消耗与轮胎使用情况,车辆机件故障等情况;

(3)车辆检测和维修情况,记载检测的时间、内容、结果以及查明故障或隐患的部位、原因及解决对策,历次维修情况,以及主要总成的技术状况;

(4)车辆事故处理记录,记载车辆机件事故发生的状况、原因、损失、解决对策及处理情况等。

3.车辆的日常维护

驾驶员精心爱护、认真维护车辆,是车辆使用的重要环节,是保持和巩固车辆技术状况,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减少故障,降低车辆运行与维修消耗,增加效益的重要保证。车辆的日常维护是驾驶员必须完成的日常性工作,不可推卸。

1)日常维护的基本内容

(1)坚持三检。即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检视车辆的安全机构及各部机件连接的紧固情况。发现故障和隐患,及时设法排除或报修。

(2)保持四清。即保持机油、空气、燃油滤清器清洁和蓄电池的

清洁。

(3)防止四漏。即防止漏水、漏油、漏气、漏电。

(4)保持车容整洁。

2)日常维护的检查与评比

(l)企业应健全车辆出入库检查制度,确定必检项目。实施日常维护检查和车辆运行检验。

(2)建立日常维护检查组织,组织开展日常维护竞赛活动,每周定期进行检查,认真做好检查记录。确定评检查分定级标准,每月根据检查实际计算分数,评定等级,挂牌显示。

(3)落实经济责任,切实将日常维护成绩与驾驶员经济收入挂钩,并作为对驾驶员长期考核的手段之一,与评比先进和工资晋级相联系。

(4)企业应及时组织推广日常维护经验,促进日常维护工作的开展,并将日常维护工作作为考核基层单位技术管理的一项内容。

4.车辆的技术检验

企业应在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认真做好技术检验工作,充分发挥技术监督作用,执行各项技术标准与规程,控制车辆运用与维修质量,提高车辆技术状况。

车辆技术检验属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范畴,必须实行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行车前、行车中、行车后检验相结合;使用与管理相结合。

1)车辆出入库检验

(1)行车前,驾驶员应按《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车辆进行自检和互检。然后,由出入库检验员进行专职检查。主要抽查油、水

存量、轮胎气压,重点检查制动、转向等有关行车安全的项目。

(2)行车后,应在驾驶员自检和完成日常维护作业的基础上,由出入库检验员对车辆这台进行专职定位检查。基础总成要重点检查。发现隐息,及时判明,并组织排除。

(3)发现车辆技术状况不符合有关规定,驾驶员有权拒绝出车,检验人员有权制止出车。直至排出故障,达到运行条件后,方可允许车辆投入运行。

(4)检验人员要认真填写检验记录。2)车辆维修检验

(1)进场(厂)检验,应以专职检验为主。通过对车辆的外部检查和测试,并结合驾驶员或用车部门技术人员的瓜秧,确定维修级别。然后填写进场检验记录单。

(2)过程检验,采用生产工人自检、上下工序互检为主和检验人员的专职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生产工人与领导对维 修质量承担直接责任,并应服从专职检验人员的技术监督。检验人员负责做好全过程检验记录。

(3)竣工检验,由专职检验员对全车进行综合性检查和 必要的路试,按检查结果认真填写检验记录。对检验合格的 车辆,负责签证出场(厂)

(4)检验人员应了解并熟悉有关技术政策、法规、标 推、以及测量和测试技术。检验工作应尽可能地采用仪器、仪表、器具等,进行有科学根据的检验和试验,提供定量数据。逐步淘汰眼看、耳听、手摸 的粗糙检验方式。

第三篇:浅谈机务管理

浅谈机务管理

引言:前些天去一家航运公司面试机务,面试人员让我谈一谈机务管理,由于事先没做任何准备,尽管有过两年航海培训中心教学的功底,但临场让我组织这样一个非常深奥和复杂的话题,还真让我有点困难,因为就一个航运公司的管理制度来讲,机务管理应该算是其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情况下,其管理方式也会各不相同。尽管我做机务的时间不是很长,对机务管理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彻,但我还是想将机务管理这个话题在这里再谈一次。

机务管理,对于很多公司来讲,我认为最终的目的还是为公司赚钱,即以最少的消耗和管理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尽管在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中,很多公司都会说公司的最低管理目标是确保安全,防止海洋污染,但是我们都知道,如果公司一旦安全出了问题或是造成了海洋污染,一定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确保了公司营运的安全和防止了海洋污染,也是为了保证公司的赚钱。为了推行公司的机务管理,实现公司的最终目标,公司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务管理制度,也许有人会说,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已经够全面的了,已经全部涵盖了机务管理全方面的内容,如果真是这样理解那就错了,就我的理解,很多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都是那种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安全和防污染的,没有关于如何避免浪费和有关节约成本方面的内容。下面我就从我认为对机务管理很重要的几个方面谈一谈机务管理。

一、强化船员的管理,努力做好船员日常考核与奖惩机制的实施工作。也许有人会说,船员的管理根本不在机务管理的范畴之内,但我认为船员的管理不但归属于机务管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机务经常有机会上船的船舶。根据权威海事机构调查,80%的海难事故都是人为因素造成了,说明在船员的管理方面,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另外船上许多的操作活动和维修活动的主体都是船员,所以机务管理的一切工作都是离不开船员的管理的。要做好船员的管理,公司必须制定合理的和完善的考核和奖惩机制。至于这个管理机制的完善,我相信还是很容易做到,但是要做到合理,只怕不是那么容易。其实在船员的管理过程中,公司除了要选拔和保留符合公司需要的优秀船员之外,公司还要考虑一个客观事实,即在社会上能提供给船公司的有资质的船员并不多,所以船公司并没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如果把聘用船员的条件定得太高,可能等到船要开航都找不到合适的船员,结果最后或许只能随便请一个有证书的船员上去充数,所以制定一个实际可行的聘用标准是必须的,该标准既能符合大多数船员标准,又能将少数不符合公司需要的船员排除在外,但是对于船员管理来讲,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船员的日常考核和奖惩机制,既然是考核,必然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能告诉船员,他平常应该怎样做,要做到什么程度,做好了会有什么好处,没做好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对于机务来说,要想做好船员的管理,关键是如何实施船员的日常考核制度,确保船员能够执行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及时履行和完成其岗位职责。具体做法可以通过各种机务报表的检查和船员相互之间的反映来实现,如通过检查和月度计划的执行情况来考查船员的维护保养工作,通过船上的船风船貌和备件物料的有效申请和保管来判断船上船员的管理现状,通过了解船员处理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来了解船员本身的技术能力和状况,通过和船员谈心了解船员各种思想状况及公司管理制度上的不足,通过各种安全检查和机务检查和监督来督促船员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做好船员的维护保养工作。在这里考核和监督机制很重要,但是奖惩机制同样很重要,如果缺乏后者,前者就显得毫无意义。这种奖惩机制,也叫激励机制,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在机务管理中可通过公司适当表扬和批评、奖金奖励、劳务费的审批、对个别船员的警告和遣返来实施。另外对于中国船员来讲,正激励比负激励更重要。负激励如果运用不好,可能会导致本来是很优秀的船员的离去。

二、加强船舶技术的管理,利用公司资源和技术优势,为船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监督。要做好船舶技术管理,对于机务来讲,他首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他还必须非常熟悉所管的船舶。因此公司在招聘机务时,一定要确保所招机务人员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因为机务管理的许多工作其实都是通过技术的管理来实现的,如果公司机务主管经常表现很外行,会严重影响公司机务管理的权威和执行效率。至于要求机务对所管船舶的熟悉,其实可通过从船上的轮机长选拔机务来实现或安排机务上船适当工作一段时间来实现。一个优秀的合格的机务,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船上技术管理力量的不足,给船上的管理提供有效的现场指导和技术指导,又可对船员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确保公司管理的有效性。另外为了确保机务能对船舶进行有效的管理,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船舶资料技术档案,该档案包括各种船舶结构图纸、设备说明书和相关的证书,各种维修和保养、检验记录和资料。通过制订和审核船舶的维修保养计划和船舶的维修计划,来保证和维持船舶的技术状况。通过分析船舶各种故障和物料备件消耗情况、油料的消耗情况及其它各种机务报表来了解船舶设备的技术状况和性能、船舶的管理现状。

三、科学管理船舶物料备件,避免不合理的物料备件申请,及时将必须的物料备件供应上船。在很多公司,船舶物料备件的管理可以说是机务的主要日常工作,尤其对于新成立的航运公司或小规模的私营公司,机务的主要职责就是船舶物料备件的采购和修船。这里所说的科学管理船舶物料备件,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船上所申请的物料备件的项目和数量是不是合理和适当?2.船上的物料备件的消耗是否正常和适当?3.确保合理适当的物料备件能及时供应到船上;4.督促船上做好物料备件的验收和质量反馈工作。在很多情况下,对船员来讲,当然希望船上库的物料备件越多越好,但对于公司来讲,当然希望供应到船上的物料备件越少越好,以免资金的积压和占用,而且从公司财务上看,一旦物料备件供应上船,这些机务费用就当作营运成本而消耗掉。因此,如何在尽量少供给船上物料备件的同时确保船舶的正常营运安全和维持船员工作的积极性,是机务必须认真考虑的方面。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如果船上物料备件供应多了,很容易造成浪费,很多船员在维修保养过程中,如果发现船上有库存备件的话,动不动就将备件换新,而不去考虑该备件技术状况到底如何,是不是应该换新,当然这和船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也有很大关系,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去判断该部件技术状况,如果机务从中进行有效监督,相信可很大程度上避免浪费。有些时候船上经常收到错误的物料备件,因此机务必须督促船员做好验收工作,对于错误申请者,机务要通知责任人,并进行口头教育,同时也要承认自己的审核失误,对于错误供应的物料备件,坚决退回,保障公司的利益。为了做好科学管理船舶物料备件,首先机务人员必须非常了解船舶设备的技术状况,督促船员合理地消耗物料备件和适当地申请船舶物料备件,并且进行科学合理的审批。其次,建立和保持船舶物料备件采购库存及消耗数据库,并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及时发现不合理和不正常的现象。再次就是要与多家实力雄厚的物料备件供应商保持紧密联系,确保保质保量的物料备件的及时供应。最后是加强船舶物料备件的验收和质量反馈,及时对不合格的物料备件退货,并告知供应商原因,根据各个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和供应物品的质量,每年对各供应商进行评价。

四、加强船舶油料管理,确保设备使用合格油料,密切注意异常消耗。这里所指油料包括各种燃油、润滑油等。以前不少公司机务只管理润滑油,燃油归航运部门管理,但是近年来由于一些船上的燃油的不正常消耗,于是不少公司,特别是国内公司也将燃油纳入机务管理。要做好船舶油料管理,首先应根据机器设备的工作条件和性能,向船舶供应合格油品的燃油和润滑油。其次就是要督促船上做好燃油的净化和管理工作,防止混油和错用油品。再次就是要督促船员做好航次燃、润料的消耗报表,机务通过分析一段时间以来的各种油料的消耗情况来判断设备技术状况和消耗是否合理,最后就是要保证船舶各种油料的适当库存,以防意外消耗和坚持到下一方便港口供应。至于公司对燃油不正常消耗的怀疑,我觉得公司只要针对废油处理和燃油的添加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程序就可以了,没必要疑神疑鬼,一方面可以避免少数船员钻空子卖油,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冤枉船员,导致矛盾的产生,影响船员工作情绪,特别是一些比较正直的船员,如果一旦受到猜疑,在这种船员市场比较自由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其离职。在这套管理制度中,我认为督促船员做好各舱燃油的日常测量与记录很重要,关于这个记录,作为机务管理人员,一定要确保这份记录必须事实求是和多人参与(譬如值班人员测量,三轨计算,老轨核实并计算口袋油),而且每次机务上船时当场测量并记录,查阅审核前一段时间船上的测量记录和口袋油的变化规律,同时也要相信,由于吃水差、船倾和油温的变化,尽管有纠正,但每次燃油的测量结果必然会有误差的,允许合适的有记录的口袋油的存在。如果真能切实执行好这种管理制度,相信既能有效防止船员卖油,又可避免公司的胡乱猜疑,影响船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合理安排船舶检验与修船,节省相关费用。每开始,机务应根据船舶的具体状况及年检与证书的状况,与航运部门商定制订好船舶相关的检验与修船计划,机务通过对船员技术水平的了解,对于一些完全可通过船员自行修理或检查、或在机务的协助下进行修理或检查的项目,尽量自行修理或检查,公司可通过适当的奖励或以劳务费的形式激励船员自行修理的积极性。如船舶需停下来修理,如坞检,应结合证书的到期情况尽早与航运部门商定安排在航运淡季进行,对于所有需要验船机构上船检验的项目,应尽量安排在一起进行检验。船舶在进行厂修或坞修前,必须提前作好修理计划,准备好各种需更换的备件和物料,尤其象尾轴承、轴封等备件,这些备件不是临时就能随便采购到的。修船期间,机务务必督促船厂和船员抓紧船期,尽量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修船计划。

六、做好机务费用的预算,合理控制和分配机务费用,协助财务做好各种机务费用的分类和统计。每开始,机务应根据船舶上几年的各种机务费用及本的修船内容及物价行情,分别对本的物料费用、备件费用、航修费用、船舶厂修费用、船舶检验费用、润滑油费用、机务办公费用等各项机务费用进行预算,以便公司各项资金的安排。通过公司审核认可的各项机务费用预算,本着节约的原则,合理安排和使用本的各项机务费用预算。所有发生的各项机务费用,分别以航次或季度、半年、为间隔单位进行统计汇总,及时上报公司领导,标注解释异常超标的原因,正常情况下,尽量做到不超预算。

七、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加强船舶管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掌控船上各种情况的变化,使公司对船舶的管理更加具体和合理,从面促使机务管理从技术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虽然一些大型航运企业,有专门针对本公司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软件,但是很多航运企业还是没有这种专门的管理软件,因此机务人员如果能够掌握和善于使用一些常用的软件和通信手段,将会大大提高机务管理的效率。例如船上如果能及时地将各船员所管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往公司机务,将有利于公司机务及时了解船员的维护保养情况和设备的运行状况。公司机务如果将船舶的维护保养计划及执行情况输入到一个具有简单分析和运算功能的常用计算机程序中,如OFFICE办公软件中的EXCEL和ACCESS中,便能对船上各个设备是否按计划进行定期保养的情况一目了然,同时还可以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各船员应做维护保养计划进行提醒。对于船舶物料备件的库存采购和消耗、燃润料的消耗、机务费用的统计与报告,如果善用一些常用的计算机程序,将会大大提高机务的管理效率,并利用一些图表功能,使各种统计数据更直观。(如下表)

由于篇幅有限,以上就对机务管理作些简单的介绍,关于机务管理,其实证书的管理,体系文件的维护,和其他各船舶主管部门,船舶检验机构,修船公司,船舶物料备件供应商,船舶代理等各单位部门保持良好关系依然至关重要,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对于机务来讲,我认为专业技能和协调能力很重要,责任心和管理能力更重要。

第四篇:机务安全管理

目 录

摘要„„„„„„„„„„„„„„„„„„„„„„„„„„„„„„„„1 前言„„„„„„„„„„„„„„„„„„„„„„„„„„„„„„„„2

一、机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3

(一)目前机务安全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3

(二)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激励机制„„„„„„„„„„„„„„„„„„„4 1.长期和短期激励机制 „„„„„„„„„„„„„„„„„„„„„„4 2.机务安全管理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机制 „„„„„„„„„„„„„„„4 3.机务安全管理内外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4 4.机务安全管理人性化和制度化的激励机制 „„„„„„„„„„„„„5 结束语„„„„„„„„„„„„„„„„„„„„„„„„„„„„„„„7 参考文献„„„„„„„„„„„„„„„„„„„„„„„„„„„„„„8

内容摘要

由于机务维修人员工作任务的繁重,工作压力大,以及工作环境恶劣等原因,存在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因而,增强机务安全管理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航空运输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问题。要保障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其关键就是要建立机务安全管理激励机制,以此作为推动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的动力。建立健全机务安全管理激励机制有助于全员参与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对维修单位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安全管理

前言

在民用航空运输中,发生事故和事故征候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70%以上的原因是人为因素引发的。据机务维修领域的研究表明,世界上20%~30%的空中停车、50%的航班延误、50%的航班取消均是由维修中的人为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引起的。因此,机务维修工作是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沿阵地。

民航机务维护人员安全管理激励机制探讨

一、机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要实现持续安全目标,除人-机-环必须配套协同运行外,还须通过安全管理手段将三部分有机调动起来。目前机务安全管理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对机务安全管理规律的研究和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对安全隐患的认识不敏感,对事件分析处理不力,预防措施缺乏,仅仅停留“法规、行业规范和制度”等表面现象上;重效益利润指标考核,轻视安全考核。2.件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专业,造成维修单位重技术轻安全管理。3.知识学习与培训,缺乏安全管理理论及实践,安全管理用人机制尚待完善。4.本技能训练不够重视。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加大了安全管理难度。5.工作场所、员工的身心健康有一定影响,管理重视程度不高,极易诱发安全问题。

(二)目前我国的航空机务安全管理还处于最初的只注重物质激励的阶段,对机务人员的真正需求并没有充分的重视,个完善的、理的现状,的基本原理,制、内外激励机制、安全管理激励机制。1.长期和短期激励机制安全目标管理是实现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激励手段。体的安全工作,充分调动起各级领导和所有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根据安全目标实现时间性可以把机务安全管理激励机制划分为长期和短期激励机制。才能体现出来,安全状况和安全状态制定的长期激励计划,长期直接引导员工的安全行为和动机,最终可能形成一种安全文化给予体现。标以满足自己的情绪和愿望,长期激励不是一成不变的,员工信心。务人员失去对实现安全目标的信心。短期激励措施能够直接体现短期需要和期

还涉及到电子器

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管理专业

工作超时情况比较严重,维修人员培训不足,对基航空公司中工程技术人员严重匮乏,人才的培养、使用和

(太热或太冷)、恶劣天气条件、照明不良、异常的振动以及肮脏的工作表面等环境影响,这些环境对易造成人为差错。一些企业对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

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激励机制

过于强调对机务人员的约束。因此建立一系统的机务安全管理激励机制已迫在眉睫。鉴于我国目前机务安全管针对机务安全管理的问题,结合我国机务安全管理的模式,应用激励主要从长期激励机制和短期激励机制、物质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度化和人性化的激励机制四方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机务

它的实现也必须依靠一切可能的企业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目标体系,紧紧围绕安全目标体系制定具甚至要在若干年后其在内部安全管理上的投入也需要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围绕未来长期激励能够使员工始终追求安全目并且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安全责任心。当然,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修订,否则也可能会影响若长期激励不能及时兑现,会严重影响经营者的积极性,使大多数机由于民航机务维修与维护不仅涉及到发动机和飞机结构,我国机务安全管理人员进入门槛较低,维修单位工作任务重,机务人员易受到强噪声、极端的温度条件.机务部门作出的长期激励措施对员工的影响时间较长,望,充分发挥激励对机务人员真正的吸引力,完善长期激励的不足。为了机务安全管理激励具有持续动力,应该将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建立长期和短期激励过程中应注意深入细致的科学分析,并确定有效的激励手段和方法;促使每位员工都能明确自己在生产工作中应负应尽的责任,以及应具有的权力和实现目标之后自己应得到的利益。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大量具体的组织工作,对所遇到的困难要充分利用被授予的权力,主动地去加以克服。2.机务安全管理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机制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可知,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最原始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则其他需要就要受到影响。因此,物质激励是最基本的动力,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机务安全管理应重视目标效价与个人需要的联系,建立以安全绩效为基础的合理奖惩和晋级加薪等物质激励机制。物质是基础,精神是支柱,精神激励是机务安全管理激励必要的手段。机务安全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开拓创造性,满足员工的精神追求如参与安全活动,搭建安全交流平台、尊重员工总结经验和荣誉奖励等,让其充分体现主人翁感、成就感和自豪感,实现其事业价值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需要。物质和精神激励机制使两者具有效相容,过份地依赖强调其一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以物质利益和精神动力的激励机制应考虑到机务人员安全工作行为动机的激发与机务人员的公平感的联系,完善考核制度,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消除攀比心理的消极影响。3.机务安全管理内外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机务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内部环境(企业环境)和外部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机务安全管理激励要以全局出发,结合具体的内外部环境条件,追求激励资源配置最优化。机务维修工作具有高度责任性和高风险性,机务人员每天都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加之机务工作脏、苦、累,自然条件差,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是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安全管理激励的必要手段。维修单位内部,一是要充分利用张贴安全标语、举办安全宣传栏、安全图片展览、召开动员大会和开展安全知识演讲比赛等活动,树立安全生产标兵、宣扬先进事迹,营造安全生产的积极氛围,努力推崇安全文化建设;二是要不断改善维修作业环境,合理供给劳保用品;三是要对机务维护人员的压力进行科学管理,减轻员工过重的心理压力;四是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机务人员作为人不可避免地要与社会相接处,接收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并获得不同信息。以信息为动力,激励员工对工作的爱好、兴趣、责任感和成就感。安全管理者要想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就应该做到内、外激励的有机结合,不仅仅满足员工物质、社交情感等需要的同时,还应该让员工体味到差错和事故带来的危害,以便激发其对安全工作热情。

4.机务安全管理人性化和制度化的激励机制

管理以人为主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有效的安全管理必须充分调动起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激发机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实施人性化激励机制,才能给予安全管理工作持续的动能。然而,没有制度化约束机制,仅仅靠人性化是难以保障安全管理效能的。制度是机务安全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一环,严格的规章管理仍将是机务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每一个维修单位都应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实施人性化过程并不意味着放松规章制度要求,而是从“人”角度对规章制度的补充,使规章制度更加人性化、合理化。人性化和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引导和指导维护人员的行为,明确自己的安全行为规范,使广大员工把认真贯彻落实、处处维护安全法规和规章制度变成自觉行动,消除安全管理中的结构性、功能性内耗,增强机务人员的安全感等。

结束语

合理有效的机务安全管理激励机制,是落实安全管理的基本保障。以长期和短期激励、物质和精神激励、内外激励、人性化和制度化激励相互结合,根据不同的优缺点,取长补短,结合机务安全管理激励过程设计,建立了机务安全管理的激励机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机务安全管理的激励机制旨在提高我国机务安全管理的水平,为航空安全管理部门和机务部门提供了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机务从事人员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减少航空事故甚至是重大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元元,提高维修人员素质、减少维修人为差错、保障民用航空安全[N].中国民航报,2000.10.18.[2]谭鑫,周长春.机务维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压力管理[J].航空维修与工程,2006,5:55-57.[3]匡敏,胡思继等.铁路安全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7):52-54.[4]田水承,钱新明等.安全管理激励机制与安全去激励因素探讨[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2,22(1):15-20.

第五篇:网运分离是铁路改革核心(推荐)

网运分离是铁路改革核心

铁路体制改革大幕开启,改革框架和思路在这次国务院大部制改革中出台。按照政企分开原则,撤销铁道部,成立铁路局,直属交通部。交通部承担铁路的规划职能,铁路局成为具体的执行机构。同时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注册资本10360亿,负责具体的运营。实际上,这仅仅是铁路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艰巨的工作要做。是不是接下来还要进一步细拆?如何拆分,是“横切”为几个网运合一的铁路公司,还是“竖切”为网运分离,保留一张铁路网,由不同公司竞价租网?如何引入民间资本进入铁路网建?以及如何看待铁路票价市场化后可能的票价上浮的问题等等,就这些问题,本报专访了天则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旭。

债务承担或有附加条件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千呼万唤始出来,铁路体制改革终于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进行,在你的预料之中吗?

赵旭:意料之中。政企分开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它是铁路体制改革最基础性的工作,是第一步。若政企还是搅合在一块,铁路体制是按照企业的逻辑改,还是按照政府机关的逻辑改,不清楚,改革就没有办法着手进行。按照企业的逻辑,就是要经营,要核算成本,要追求收益,要按照市场的逻辑进行。而政府的逻辑是监管与被监管、指挥与服从。

现在在大部制下,政府职能调整的方向是行政权力内部的决策、执行、监督职能分离,未来交通部可能是决策部委,下属的铁路局作为一个执行、监管机构,中国铁路总公司按照企业原则,负责经营。这个逻辑和思路很清晰,但这只是第一步,后面才是攻坚战,就是如何进一步改革中国铁路总公司,它是作为唯一的铁路企业固化下来,还是继续拆分改革,要等下一步的改革方案和细则出台才能知道。

南都:铁道部的负债剥离一直是这次改革的关注重点。日前决策层也透露了,占铁路总资产约三分之二,近

2.6万亿的负债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这会不会对新成立的铁路总公司构成巨大压力?

赵旭:债务只能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来继承,不可能转给交通部。在中国有一条铁律,就是严禁政府部门向银行贷款,政府的负债只能是发公债的形式,不能做经营性负债。铁道部原来政企不分,它是以企业经营的名义向银行贷款,它有收入,有现金流,经过评估有还款能力,银行就给它贷款。这些欠债大部分是银行贷款,所以这些债务不可能由交通部承担。

这些债务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是不是由国家财政来兜底,目前还不清楚。但我想财政还是有兜底的责任。因为铁道部原来是政府机关,是国务院直属的一个部委,银行之所以贷款给它,可能隐含着它不会破产,有财政支撑的假设。当然这2.6万亿负债不会都成为坏账,可能有部分坏账。但既然它是一个债务,就有债权人,具体如何处理,并不是由债务人单方面说了就算的。债务转给铁路总公司后,属于债务主体变更,这个变更的过程要附加什么条件,要由债务人和债权人双方去谈的。

债务全部转给新成立的铁路总公司,当然会对它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资产负债表,比如现金流,比如后继的融资能力等都会受到影响。另外,还要看铁路总公司下一步怎么改,比如是以各个铁路分局为主体成立分公司,还是让他们成为独立公司,网运要不要分离,客运和货运要不要分离等,这些后续的改革都会影响到债务如何划分。

“竖切”比“横切”竞争更充分

南都:政企分开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改革是什么?

赵旭:把监管的职能安顿好后,剩下的就是经营这块了。就是如何拆分中国铁路总公司,前些年讨论得也比较多。基础的方案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横切”,一种是“竖切”。所谓“横切”,就是按照地域原则,把全国划分为一些片区,成立不同的铁路公司,这些公司都各自拥有路网并负责运营,也就是网运是合一的。第二个方案就是“竖切”,对产业的上下游进行切分,也就是网运分离:以路网资产为基础成立一个路网公司,路网公司只负责路网的投资、建设、维护以及调度,但不负责运营;同时成立若干运营公司,通过竞争方式获得路网的使用权,也通过向消费者提供不同的运输产品展开竞争。

当然,所谓“横切”和“竖切”只是两种基础方案,具体选择并不是只能“二选一”,而是要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设计改革方案,很有可能是某种“组合”方案。比如日本模式就兼具“横切”和“竖切”的特点:日本将国铁(改革前的铁路总公司)按区域分为六个网运合一的客运公司,但同时又设立了一个拥有全国专营权的货运公司,货运公司不拥有路网,而是通过租赁从各个客运公司取得路网的使用权。

之前中国有一些行业改革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说电力改革,就是采用了网运分离的方式,成立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发电部分则成立了五大发电公司和其他一些规模较小的地方发电公司。但电力改革只完成了一半,后续的输配分离、竞价上网等改革方案被搁置了。

电信业(固话和宽带)的改革则是采用了“横切”的方式,形成了南电信、北联通的格局,是网运合一的。结果在固话和宽带领域,竞争仍然不充分。中移动虽然获得了全业务牌照,但在固话和宽带领域获得的份额非常低。真正的竞争在移动通信领域,特点是建网的成本不高,无线网络建网的成本主要是架设一些基站,各个运营商都可以做到,所以移动通信的竞争就要充分得多。

南都:你个人是赞成“横切”还是“竖切”?

赵旭:我个人是赞成“网运分离”,因为“网运分离”是实现直接竞争的基础,理应成为下一步改革的核心。网运合一的话,很难展开竞争。可以以电信领域为例,它是采用典型的“横切”的方式,结果导致固话和宽带的竞争不充分,至今仍然是南电信、北联通的垄断格局。现在宽带问题那么多,主要就是因为联通和电信两家分别控制了骨干网,其他的宽带服务商必然向它们租用骨干网的带宽,它们就通过控制带宽的批发价格来抵制竞争,结果是宽带价格迟迟降不下来,服务也跟不上,消费者没有得到市场竞争带来的好处。如今消费者享受到电信领域竞争的好处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技术进步,移动通信逐步成为主流,使固话这块业务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未来随着4G的推广,宽带的重要性也会下降。

铁路的网络效应更大、更强,铁路路网的建设成本非常高,比宽带网络的铺设成本高多了。铁路总公司如果“横切”成几个区域性的铁路公司,各区域公司由于控制了辖区内的铁路网络,其他公司的业务很难延伸过来或很容易被排挤出去,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就难展开。届时,所谓的“竞争”可能就只是“标杆”竞争,就是看看谁的成本低,效益好,而不是真正的、直接的竞争,比如设计、提供各种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来争夺市场份额。南都:但对“网运分离”的方案也有些担心,比如说如何确保安全,统一调度等问题。

赵旭:的确是的,解决的路径就是技术进步,随着铁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网间结算”,这个可能会复杂一点,解决问题的钥匙也是技术进步。像欧盟以“网运分离”为主的模式,也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可以总结移植。

政企分离能吸纳民间资本

南都:您估计最终完成改革需要多长时间?

赵旭:这个很难估计。中国铁路有两个特点,一是中国铁路的规模大,美国、日本和欧盟都不能比;二是铁路在中国交通运输中,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所占有的份额都很大,这也是美日欧不能比的。观察电力系统的改革,虽然实现了网运分离,还成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但改革过程中遇到了障碍,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相比之下,铁路系统的改革更要复杂得多。所以,铁路系统的改革可能要更谨慎一些,历时更长一些,具体的改革方案和思路可能要在过程中逐步完善,在改革过程中还可能碰到难以预见的问题。一个好的改革方法是不妨先在一些局部地区做试点,比如现在新建起来的高铁这块,与原有的系统相对独立,就不妨独立出来,做一些尝试。还有一些独立的运输专线,也可以先试。

南都:铁路网络建设要引入民间资本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这次盛光祖也谈到了这点,表示欢迎。赵旭:之前铁路系统政企合一,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经营主体,民间资本就很难参与。但当时的铁道部门非常聪明,它居然能够从中发现一条道路,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投完以后通过一个机制收回来,就是要求运营托管给铁道部门,它的理由就是调度统一,安全等理由,运营仍是一个坚实的整体。这样做实际上一些进入的民间资本,只是拿到约定的投资回报。严格来说,它更像是铁道部向民间的融资,像借款。

所以,民间资本对此是有疑虑,它不像真正的投资享有经营权、决策权,结果是外资和社会资本进入不多。这套体制原来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地方政府出钱。以前铁道部和30个省都签了省部合作协议,这实际上还是变成了政府投资,不过换成了地方的投资而已。

所以,只有政企分离,民间资本谈判的对象变成了独立核算的铁路企业,才可以谈股份、经营权,谈产品设计,谈风险控制等等,民间资本才有可能进入。

市场竞争会激发创新潜力

南都:这次盛光祖也表态了,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以后,铁路运费,尤其是客运的票价将按照市场机制定价,很多人担心火车票价会上涨。

赵旭:票价市场化的结果不见得就是涨价,也有可能是降价,尤其是现在的高铁价格,很多线路上座率很低的,这就意味着定价过高了,应该降价。

无论是在客运还是在货运上,铁路虽然是垄断的,但价格也不完全是由铁路自己说了算的,因为铁路要面对替代竞争,要面临着公路运输和空运、海运的竞争。票价定价过高,可能很多人都不坐火车而改坐汽车或飞机了。比如,高铁在广深线上,它基本上已经把公路大巴运输击垮了,但在更长的线路上,高铁就没有飞机有优势。

南都:这是市场竞争带来的好处。

赵旭:是,要从更广的视野来看市场定价,而不能仅仅看客运车票价格的可能上涨。竞争的结果是产品丰富化,有不同的产品出现,一些服务质量也会上来。

之前在铁道部独家垄断的情况下,有了动车就把很多普通列车车次取消了,有了高铁就又把好多动车车次取消了,逼迫消费者坐高铁,不是有个词叫“被高铁”吗,实际上在那个时候,铁路票价就已经被铁道部提高了。关键是,在竞争的情形下,市场有不同的需求,供给者就会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市场定价后,只要有需求,一些票价低的动车、普通列车可能又回来了。

只要有需求,企业还会开发出很多“联运”产品出来,比如说“空铁联运”、“公铁联运”、“船铁联运”等,做到无缝连接,使得乘客的出行变得更方便。像我们从北京去科隆,买一张去法兰克福的机票就可以了,法兰克福到科隆的火车票是随机票赠送的。现在铁路是个行政化的怪物,不改革,不实行市场定价,没有竞争压力,也就根本不考虑如何提供差异化的产品。

不单是客运,可能还包括货运。只要回到市场定价,竞争起来,铁路企业也会跟着设计出很多差异化产品,这对于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是非常好的消息。铁路运输是成本较低的方式,它市场化以后,各种运输方式就可以通过市场进行充分的整合。比如现在的民营快递公司,已经有了很高的服务和管理水平,消费者在邮件发出后,可以随时查看邮件到哪个地方了。未来这些民营企业就可以通过并购、整合更上一层楼,不仅可以购买货运飞机、轮船和车队,还有可能购买铁路货运公司,形成“马士基”这样的物流业巨头。这对中国整个的运输业、物流业的影响巨大,可以说是革命性的,中国经济,企业和每个人都会从中收益的。

所以我们要看到,市场竞争的好处不仅仅在于票价的降低,更重要的,是市场所激发的创新的潜力,而这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枢要所在

下载浅谈运修分离机务管理6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运修分离机务管理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船舶机务管理工作总结

    船舶机务管理工作总结一、船舶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1、 指标完成情况本年度船舶施工区域 ,船舶运转时间为1890:29小时,挖泥运转小时为 小时,时利率 。生产率 , 完成工程......

    机务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车辆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车辆技术管理是我公司企业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适应公共交通企业经营的变化,加强营运车辆的技术管理,保持营运车辆技术状况......

    机务安全管理规定

    铁道部 铁运[2002]13号 铁道部文件机务行车安全管理规则铁运[2002]13号 总 则 机车乘务员在铁路运输中承担操纵机车,牵引列车的工作,这一特性决定了机车乘务员必须以高度的......

    浅析如何加强船舶机务费用管理.doc

    浅析如何加强船舶机务费用管理 摘 要:船舶轮机部是船舶的动力部门,涉及到各类机器设备的维修保养,针对现有的老旧船舶,要想保持其适航状态,需要投入高昂的机务费用,给企业带来巨大......

    浅论铁路机务运用管理

    浅论铁路机务运用管理 铁路是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是国民经济的一条大动脉,也是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联系着千千万万旅客和遍布城乡的企业它的运行状况关系着......

    汽运修公司总结

    以人为本强文化,科学管理促发展近年来,汽运修公司在企业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创业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坚持以服务矿区为根本,以安全......

    2003机务管理攻坚克难,使出真功夫

    2003机务管理:攻坚克难,使出真功夫 不管市场是好还是坏,船舶都要“能征惯战”,这是航运企业对船舶管理,乃至具体到机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时,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机务管理......

    机务行车安全管理规则

    机务行车安全管理规则 铁道部铁运[2002]13号 铁道部文件机务行车安全管理规则铁运[2002]13号 总则机车乘务员在铁路运输中承担操纵机车,牵引列车的工作,这一特性决定了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