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与建议
某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与建议
2006年4月12日,第一季度部门及员工的绩效考核全部结束。至此,我们公司2006年1月1日发布实施的部门及员工绩效管理办法已经运行了一个考核周期,完成一个PDCA循环,准备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在两个循环交替之机,人力资源管理部作为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对第一季度部门及员工绩效管理办法的运行情况进行总结。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第一、部门及员工绩效管理办法的运行情况;第二、一些需要澄清的认识;第三、下一循环的改进建议。
一、部门及员工绩效管理办法的运行情况
好的改变
与以往所采用的绩效考核方式不同,本次绩效考核体现出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1、职位说明书得到有效的运用。职位说明书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在正式颁布实施绩效管理办法之前,人力资源管理部组织编写了最新的职位说明书,初步形成了职位管理体系。在绩效管理办法的运行过程中,管理者能够借助职位说明书的帮助,从工作本身出发,与下属进行沟通并确定考核目标。另外,在刚刚完成的定岗定编工作中,职位说明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这项工作我们需要做的是进一步加深对它的理解和运用,使之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效用,当职位工作出现新的变化,应及时与下属协商修订,保证其时效性。
2、绩效考核的目标与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紧密联系。新的绩效管理办法规定,管理者应与被考核者一起制定绩效计划,分管副总与部门经理一起确定部门的季度工作目标任务书,部门经理与员工一起确定员工的季度关键绩效指标,对于这一点,管理者都能执行,并按要求制定了部门及员工的绩效目标。这与以前几张表格考核所有员工有很大的不同,它保证了被考核者知道考核周期内自己要做的工作及工作标准,保证了管理者知道如何指导和监督被考核者把工作做的更好,保证了绩效考核和本职工作紧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帮助管理者和被考核者共同提高和改善绩效的作用。
3、管理者和被考核者能通过协议的形式确认绩效目标。在制定部门季度工作目标任务书和员工季度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的时候,分管副总能比较注意听取部门经理的意见,与部门经理沟通,最终双方签字确认,达成一致;部门经理能比较注意听取员工的意见,与员工沟通,最终双方签字确认,达成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下属的意见,激发了下属的参与热情,同时,把考核目标告诉员工,也对员工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使他们必须主动思考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这更有利于工作的组织和开展。
4、考核结束后,管理者能及时与被考核者进行沟通,双方签字确认。在考核结束后,分管副总能及时与部门经理沟通,部门经理能及时与员工沟通,并在考核表上签字确认。这一方面让被考核者明白自己在这一考核周期内的绩效表现,另一方面通过沟通,管理者指出考核周期内下属没有做好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争取在下一考核周期做好,起到了改善绩效的作用,使绩效考核成为双方探讨进步和成功的一个机会。这也是新办法所致力提倡的!
5、一些部门和员工能按照考核目标的要求,主动检查自己的工作的进展情况,在出现困难时,能主动向管理者寻求帮助,管理者也能根据下属的考核目标检查工作,在双方的努力下,部门及员工的绩效目标基本上都能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
二、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没有认真学习部门及员工绩效管理办法。基本上,部门及员工绩效管理办法处于被束之高阁的状态,很多管理者没有认真学习,也不愿意学习,只是习惯性把发下来的《办法》放入文件夹,就不再过问,比如绩效管理的PDCA循环是什么,这样简单的问题,很多管理者都不能回答。这说明一些管理者对绩效管理办法重视程度尚有不足!
2、管理者的观念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很多管理者仍旧认为做绩效管理就是做绩效考核,做绩效考核就是填写表格,就是完成人力资源管理部的任务,而没有把它当成自己职责内的工作,没有把绩效管理办法作为自己进行高绩效管理的平台。所以,只有在人力资源管理部提醒或组织的时候,他们才想起绩效管理这回事,如果人力资源管理部没有提醒,或没有组织,他们就很少关心绩效管理。这是目前我公司在推行绩效管理上最大困难和障碍。如果管理者的观念不转变,不热爱绩效管理,仅仅人力资源管理部热爱,我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是没有前途的!
3、管理者被动应付。很多管理者不能深刻领悟部门绩效管理办法的内涵,只是把他们需要做的填表工作单独抽出来,为填表而填表,要么赶在截止期限之前,要么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多次催促,他们才匆忙填写表格,而不进行系统的思考和有效的规划,只是认为填完表,交了差,就算完成了任务,就算是执行了绩效管理办法。这种思想导致我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的运行状态呈表面化、形式化。实际上,绩效管理的价值在于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在于帮助员工改善绩效,提高能力,而不在于“仪式化”的填表,表格的本身仅仅是沟通的一个工具,如果沟通工作没有做好,表格填写的再漂亮也是无益的!
4、绩效沟通不够充分。很多管理者与下属一起制定完绩效指标,就不再关心,不再过问,在平时不和员工沟通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反倒在考核的时候责怪员工很多工作没有做好,使得绩效考核成了“秋后算账”的工具,这起不到任何作用!到考核的时候再去追究,只能给员工造成“考核就是为了追究过错的”错误的印象!这将给我们的绩效管理工作制造更大麻烦和障碍!如果管理者能在平时就绩效指标与员工沟通,就能及时预见或发现员工绩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与员工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既做好了工作,也提高了员工的能力,这也是最新绩效管理办法所提倡的!
5、员工业绩档案没有建立。3月27日,抽查了四个部门,其中有三个部门没有为员工建立业绩档案,这也显示了有些管理者对绩效管理过程的忽视。
6、工作标准制定的不够清楚。在一些部门的季度工作目标任务书里,工作标准的描述不够清楚,没有把要做的工作“做什么、怎么做、工作程序是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什么时间完成、责任人是谁”等内容描述清楚,只是简单几个字,既无法准确理解,又无法准确考核。
7、工作完成时间打擦边球。比如很多部门把所有的工作都规定为1季度末,如果按通常理解,应该是3月31日,所有工作在一个截止时间完成,这既不合理也不利于工作的完成。建议以后再次制定关键绩效指标的时候,请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比如第一项工作规定“1月18日前完成”,第二项工作规定“1月25日前完成”,第三项工作规定“2月21日前完成”,等等。必须规定一个确切的日期,才能保证被考核的工作能被做得更好,否则,很多工作有可能被无限期拖延而不被觉察,这是管理者在未来的绩效管理工作中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希望能够引起重视!
8、工作标准偏低。在进行部门绩效考核的时候,有一些部门的季度工作目标任务书完成的很轻松,似乎不需要费什么力气就完成了,这就说明工作标准制定的偏低,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我们进行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绩效、提高能力,如果每个季度每个部门都把已经演练了多年的日常事务性工作都列上,而不去做有效的规划,不去追求高质量、高标准的话,那么我们的管理水平是很难提高的!员工的绩效考核也是这个情况。我们并不是反对打高分,只是提倡适当给下属提高一点标准,让下属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而不是一直重复简单的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标准,员工的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公司的人力资源才能逐步形成竞争力,同时,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对管理者的职业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建议分管副总在与部门经理协商制定季度工作目标任务书、部门经理与员工协商制定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的时候,在工作标准上要求得严格一些,尽量提高一点要求,以引导部门和员工去追求高绩效!
9、由于组织结构调整和人员定岗定编的原因,第一季度绩效考核的结果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运用,没有与工资等人事决策挂钩!二、一些需要澄清的认识
1、绩效管理不是额外的负担。运行过程中,听到一些管理者反映,绩效管理成了一种负担了。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实,绩效管理并不是一个新增加的工作,而是工作方式的改变,它原本就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只是以前公司没有对管理者在这方面提出系统的要求。实际上,实施绩效管理并不会给管理者造成负担,相反,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帮助员工提高能力,提升业绩。
2、绩效管理不是人力资源管理部分派的任务。绩效管理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部发起设计并组织实施的,这表面上看,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的工作,其他部门只是配合人力资源管理部做好公司的绩效管理。这也是不正确的。我们在绩效管理办法里对各级管理者的职责都做了清晰的界定,绩效管理工作并不是人力资源管理部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体员工的共同的事情,它并不是人力资源管理部分派给各个部门的工作任务,而是各级管理者必须认真做好的本职工作,它实际上是人力资源管理部为各级管理者提供的一个高效管理的平台,管理者必须对这一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真正把绩效管理当成自己进行高效管理的一个平台,公司的绩效管理才能做的更好,走得更远。
3、做绩效管理不是填写表格。很多管理者认为做绩效管理就是完成人力资源管理部规定填写的表格,这也是不正确的。“管理就是哲学加数学。哲学是一种战略、一种胸怀、一种高度、一种根基、一种思想、一种境界,数学只是哲学的副产品。缺乏哲学的数学只能是文字游戏。方法不当,只是多走弯路,影响速度而已,思想缺乏,则南辕北辙,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这里,我们的一些管理者在操作绩效管理时就存在这个问题,填写表格好比做数学题,而绩效管理则是一种哲学思想,我们不能仅仅把绩效管理理解成填写表格,而忽略它的思想。就是说,绩效管理并不只是一个填表的工作,它的核心内涵在于绩效沟通、改善绩效,如果仅仅完成表格,而不去做深入的沟通,不去辅导,那么,表格的填写是没有实质意义的。绩效考核表格仅仅是绩效沟通的工具而已!
4、量化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一些管理者在反映最新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的时候,经常把绩效考核标准难以量化作为一个理由提出来。的确,绩效考核标准的量化是个难题。那么,因为不能量化,所以放弃吗?这显然不是科学的态度。问一个问题,我们的管理者是否在努力需求各种资源去提高自己的绩效管理技能了,是一直在等待,还是主动学习提高呢?我想,既然绩效管理是管理者的一项技能,管理者就有责任去主动学习、提高,比如阅读绩效管理技能方面的书籍。
三、下一循环的改进建议
1、继续转变观念。很多管理者认为绩效是人力资源管理部分配给各部门的任务,认为做绩效管理就是填写表格,而没有把它作为提高自己管理水平的高效管理的平台,没有把它作为理顺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的一个好的工具;认为是额外的负担,而没有把它视为“提前的时间投资”!这是管理者观念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绩效管理办法的理解,继续学习《员工绩效管理辅导手册》,转变观念,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把绩效管理办法落实到位!
2、认真学习部门及员工绩效管理办法。当初,《办法》下发的时候就专门组织了一场针对办法的理解和运用的培训,至今已经三个多月过去了,仍有很多管理者询问如何考核,该使用什么工具的问题,这说明一些管理者对绩效管理办法的学习还很不够,需要加强!请各位中层及以上管理者系统学习部门及员工绩效管理办法,人力资源管理部将在4月底组织针对办法学习情况的考试!
3、请分管副总把绩效管理的职责写入部门经理的职位说明书。绩效管理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在很多部门经理的职位说明书里,没有这一项工作职责,或者有,但不详细。请各位分管副总检查自己所分管的部门经理的职位说明书是否对这一项内容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如果没有,请补充修订!
这一职责应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内容:a)制定部门年度关键绩效指标及季度工作目标任务书;b)为员工制定职位说明书;c)为员工制定季度关键绩效指标;d)与员工保持绩效沟通;e)为员工建立业绩档案;f)按要求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g)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h)将考核结果应用到相关人事决策中;i)帮助员工制定改进计划;j)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满意度调查。
4、把绩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写入部门季度工作目标任务书加以考核(这是导致绩效管理办法不能被有效执行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请分管副总对照检查第一季度分管部门的工作目标任务书,看看是否已经把绩效管理作为一项工作内容加以考核,如果没有,请在组织制定第二季度部门工作目标任务书的时候加入这一部分内容。
这一部分应主要包括:a)按照部门及员工绩效管理办法的时间和要求制定部门季度工作目标任务书和员工季度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b)按照员工绩效管理办法的要求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c)按照员工绩效管理办法的要求为员工建立业绩档案;d)按照员工绩效管理办法的时间和要求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5、在制定下属绩效考核目标的时候,注意适当提高要求,使绩效目标起到引导员工追求高绩效的作用!
6、加强业绩档案的管理。各级管理者应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针对下属的业绩表现情况建立健全部门和员工的业绩档案。
7、研究第一季度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办法,把考核结果与相关人事决策紧密联系起来,使考核结果得到有效的运用!
结束语:绩效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需要长期努力、不懈坚持的思想工程,希望企业能更多从绩效管理的思想认识它、理解它、运用它,而不是仅仅当作填写表格任务,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绩效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工具,帮助企业、经理和员工持续改进绩效!
第二篇:绩效考评管理体系运行思考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组织工作效能建设的一条新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组织和员工的绩效水平,也是督察考评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如何科学管理,准确考评,避免形式主义,既能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又要有效地激励员工;既能强调个人绩效,又要改善团队贡献,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绩效考核应该避免过分关注个人绩效。在实际的考评工作中,基于现有的岗位、职能职责和现有的工作状况、绩效水平,对岗位所要求的任务完成情况是考核的重点,考核强调要落实到个人。有个小故事,发人深省:某小组接上级指令,到荒山植树1000棵,为了有效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该小组三人首先对工作进行了策划和分析,发现整个植树过程由三个步骤组成:挖坑、植苗和浇水,于是三人进行了分工合作,一个人完成一个步骤,即:第一个人挖坑,第二个人植苗,第三个人浇水。计划已定,分工明确,三个人决定按计划实施。但是,到现场开展工作时发现,情况变化——第二个人生病住院,无法完成既定工作。另外两个人想,总不能因为一个人住院而影响大家的工作啊,于是决定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吧!于是,坑挖了1000个,水浇了1000窝,树却没有载下一棵……。
想一想的确很有意思,首先过分强调落实到个人的考核会把考核本身引入禁地,因为我们考核的目的是提高工作绩效水平过分强调个人行为可能对队总体绩效没有贡献。强调落实到个人的考核强化了员工的本职行为,却在无形之中限制了员工的“边缘”职责行为,从而,仅仅限于自身范围,墨守成规,机械性的执行,淡化了员工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过分强调落实到个人的考核,往往容易忽视周边绩效问题。
其次,基于考评目的的分工合作也要因时因地因人有针对性。分工是在合作的基础上分工,对于工作任务的策划一定要做到“统筹兼顾”。以本故事为例,从分工的形式来看,针对每个人的工作特长,按工作流程分工肯定比每人1/3工作量的分工方式要快捷、高效。但是,相互之间的依赖性太大,就好像电路里的“串联电路”,随便哪个用电器出了故障,都会引起全面断路,影响工作。
从绩效考核来看,绩效不仅有个人绩效,还有组织绩效、团队绩效和流程绩效等。因此,组织在进行绩效考评指标设定时,应该在组织任务完成或完成程度的前提下,开展个人绩效的考评。
二、绩效考评,绝不仅仅是督察考评中心的事。首先,“绩效考评”作为一个名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新词汇,但作为一项工作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早在晋书《时季龙传》里就有了“论功行赏”的记载,在这里“论功行赏”和“绩效考评”有着相同的工作内涵,都是依据个人的行为对组织目标任务的贡献大小进行评价的活动。作为绩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绩效考核的目的是考核整个部门员工个人目标及其管理者的绩效,发现优势,找出差距,并就考核结果与被考核者进行沟通,以有效地改善被考核者的行为,最终实现员工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我们每个单位、部门都有自己特定的目标任务,都应该客观、公正地积极开展这种评价活动因此绩效考核不仅仅是督察考评中心的事,更应该是各单位、部门的重要活动,事实上也是被考评者高度关注的事。因此与被考核者的利益和成长息息相关一一薪酬与晋升。其次,在绩效考核过程中需要对多个不同的指标进行考核,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而这些数值与结果的获得都需要不同部门的大力配合。例如,要考核营销人员的绩效,任务绩效所占比重很大,那么,签订合同计划,执行合同情况,销售收入及货款回笼的数值就成为直接的评价指标,而这些数值的取得需要营销部门的如实反馈,需要财务部门的报表统计。因此,对于营销人员的态度与能力的考核,就需要其同事、上级及其他部门的大力配合。这就体现了不同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对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我个人认为,督察考评中心只是绩效考评这出戏的“剧务”和“秘书”,被考核者是“第一主角”,各部门的考核者则是“领衔主演”,而其他部门则主要扮演参与者的角色。
三、绩效考核碍于人情面。因为绩效考核从无到有,员工对其产生一种新鲜感,并且有机会获得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同时,员工都害怕自己的成绩不好,直接牵涉到薪水报酬的收入和面子。但是,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后,部门间、上下级之间开始互相包庇,导致考核分数不相上下的局面,而且,即使有工作失误考核时被扣分,也感觉无所谓。因此,考核开始流于形式化,越来越多的员工认为绩效考核只是一种形式,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可有可无,在情面面前,绩效考核显得那么无效和苍白。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1、绩效考核相关培训不充分;
2、绩效考核指标本身设置不合理,促成了主观性,不可控制性的发生;
3、人际关系因素的影响;
4、各部门、上下级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5、“对事先对人”的惯性与文化。
四、在绩效考评中应注意可能出现的因素造成的偏差:
1、绩效考核人员的前期与后期偏差。正常情况下,人们对于近期发生的事情、工作、印象深刻,对于前期发生的事比较淡,在绩效考评时,就会出现只重视
近期表现和成绩,以近期表现代表整个考评期的表现,这样会导致偏差的出现。这就客观地要求我们各岗位人员一定要按照规定做好各种工作记录,以便提供真实的考评依据,避免这种偏差的出现。
2、绩效考核人员的个人喜好。在考评过程中有些误差是由于绩效考评者的个人“胃口、喜好”所造成的,因而会影响对被考评人的真实评价。例如:一个考评者喜欢稳重的人,那么,一个性子急的人,就属于做事不稳妥、欠考虑、容易出漏洞。
3、绩效考核人员的印象反映。考评者在绩效考评时,往往会把绩效的某方面看得过重,影响整体绩效考评,导致过低或过高评价。例如:对于一个不善言谈,但工作能力、创造能能力和工作表现都比较好,但是,考评者偏爱一个谈吐彬彬有礼,善于言谈,投其所好,考评者对他有所好感,就会认为他各方面都优秀,相反,前者次于后者。在我们《绩效考评实施办法》第三条第二款和第六款就要求了“客观性原则:尽量做到以事实为依据,避免过多的主观臆断和个人感情色彩因素。”和“公私分明原则:绩效考评是针对工作业绩进行的考评,绩效考评应就事论事而不可将与工作无关的因素带入考评工作。”
4、绩效考核人员的印象反映。在绩效考评时,由于考评标准没有量化,考评者会将个人感情带入考评活动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导致考评结果出现偏差。
总而言之,在绩效评定中,考核者是评定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决定因素,而考核者自身并不能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完全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被考核者,他们的评定行为往往受到若干主观心理因素的干扰。比较常见的心理干扰因素有绩效考核人员的前期与后期偏差、个人喜好、印象反映、感情效应偏差以及主观确定评价因素权重的误差等,这些心理干扰因素都使考核的结果难免失之偏颇。针对这些情况,企业的有关职能部门应该对绩效考核的标准和准则进行定期的跟踪修正,在考核体系当中尽可能采取一些相对客观或者可以量化的指标。同时,也要及时地向企业各部门传授绩效考核技能,加强与被考核者的沟通,以减少考核误差带来的负面效应。真正使绩效考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做好本职业务工作,有力推动各项工作的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篇:制造业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探讨
制造业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探讨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管理咨询部经理
高级咨询顾问 封志云
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是为了提高企业绩效。
所谓绩效,也称为业绩、效绩、成效等,反映的是人们从事某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绩和成果。通常所说的企业绩效,指的就是企业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绩效管理本身代表着一种观念和思想,代表着对于企业绩效相关问题的系统思考。绩效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为了持续改善组织和个人的绩效,最终实现企业战略。因此,为改善企业绩效而进行的管理活动都可以纳入到绩效管理的范畴之内。
在探讨绩效管理体系优化问题时,首选要明确的是通过绩效管理体系优化,企业可以得到哪些成果。明确了这个问题,有利于我们走出绩效管理误区,更好地做出绩效管理决策。
一、价值:优化绩效管理体系的企业价值是什么,只是为了对员工奖罚么?
优化绩效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持续提升企业绩效。因为通过绩效管理体系优化可以达到如下几个效果:
(1)传递压力,聚焦企业目标
通过绩效管理系统,使企业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和传递,引导全体员工为企业目标的实现作贡献。
(2)强化责任,塑造职业行为
通过持续的绩效管理循环,使企业每个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能够自觉有效地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更加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
(3)科学决策,改进管理方法
通过持续的绩效管理循环,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及时改进管理方法,消除管理漏洞,提高管理绩效
(4)公正评价,提供公正待遇
科学和公正地评价员工的绩效和贡献,可以为薪资调整、绩效薪资发放、职务晋升等人事决策提供依据,激发员工的士气。
(5)改进绩效,促进员工发展
通过员工绩效评价和沟通反馈,为员工的绩效改进、培训计划制定提供参照,同时强化各级管理者指导、教育、帮助、约束与激励下属的责任,不断提升员工的价值。
分析这五点价值可以发现:绩效管理的重要价值在于企业管理改善和提升,而对员工奖金的影响只是其中的一个体现。优化绩效管理体系对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时机:企业应该在什么时候优化绩效管理体系?
虽然优化绩效管理体系,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但并不是在任何时候进行,都能达到最佳效果的。通常,企业在优化绩效管理体系之时,需要满足如下几项前提条件:
明确企业价值观,而且是已经得到员工认同的价值观。
企业的战略规划也是明确清晰的。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是比较合理和高效的。企业具有足够的领导力去发动变革,而且各级管理者对于绩效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理念都是理解的。
建立了分层分类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任职资格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薪酬福利制度、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机制、培训制度等各项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一些企业在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建立或优化绩效管理体系,其结果往往是费时费力,收效甚微,达不到理想成效。
三、组织:绩效管理工作应该由什么部门归口负责?
由于绩效考核的结果对员工的薪酬有着重要的影响,加之在管理理论上,通常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设定绩效管理部门时,常常不加区别的将绩效管理归口责任设在人力资源部或人事部。其结果是:绩效考核只作为影响员工奖金的手段,为发工资而考核,甚至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使绩效管理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无法产生应有的成效。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状况:各级领导和员工的个人绩效、部门绩效都很好,但企业绩效却不良。
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就需要考虑绩效管理定位是否准确,责权归属是否合理的问题了。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因为片面强调了绩效考核对员工收入的影响,忽视了绩效管理体系在其循环过程中的战略导向和管理改善作用。
我们的建议是:绩效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应该是对企业战略和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归口负责的部门,由这样的部门,统一负责监控和评价企业各部门和各层级的工作情况,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从而将各部门/各关键岗位的经营成果与企业目标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四、流程:企业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绩效管理流程?
如果企业的绩效管理流程采用的是如下图所示的模式,就基本可以判定这是一个有缺陷的管理体系。
设定绩效
监控指标 绩效考核 分配和激励
一个优秀的绩效管理体系应该包含如下内容和流程:
目标与计战略规划
分配和激划 绩效监控指
标 励
绩效考核 和检讨
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首先需要明确企业要做什么(目标和计划),然后找到衡量工作做得好坏的标准进行监测(构建指标体系并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发现做得好的(绩效考核),进行奖励(激励机制),使其继续保持,或者做得更好,能够完成更高的目标。监测结果发现不好的地方(经营检讨),通过分析找到问题所在,进行改正,使得工作做得更好。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流程。企业为了完成这个管理过程,所构建起来的管理体系,就是一个优秀的绩效管理体系。
在这个模型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绩效监控指标体系的设计。通过绩效指标的监控,保证企业经营计划的实现;同时,通过绩效指标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出经营检讨。经营检讨是一种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是管 理者管理素质、管理能力和工作经验的集中体现。
第四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
我公司自贯标工作开展以来,至今已有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始终围绕着质量方针和目标,不断追求创新、求取进步,使公司的各项管理向着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方向发展,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加强并规范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有能力持续稳定的提供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在咨询老师的帮助下,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为了作好这项工作,总经理任命薛洪蒙同志为管理者代表,为全体员工进行了ISO9000族标准的培训,在此基础上,组织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于2009年5月26日颁布了体系文件,5月26日实施,这标志着公司建立了文件化的质量体系。
2009年6月开始,公司的质量体系进入了运行阶段,在此期间,我们又抓了几项工作,如明确了部门的职责、各岗位的职责,制定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及作业指导书,组织全体员工对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学习,从而为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了保证,为了检查,评价质量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有效性,公司于2009年7月20日进行了一次内审。
通过两个月以来质量体系的运行,我们感到:按照ISO9001:2008标准建立、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质量意识,规范了各项与质量有关的工作,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尚需改进的地方:
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尤其通过内审,发现我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员工的质量意识还有待于加强,主要表现在有的员工对标准、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的执行缺乏自觉性,因而出现质量记录不完整、不及时,产品
质量出现问题时,不按照文件要求处理的现象。
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员工质量意识的教育和标准、文件的学习,列入2009年培训计划。针对产品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考虑顾客的需求,根据公司的能力,不断改进出品质量,以满足顾客的要求,并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综合以上的情况,我认为我公司的质量体系的运行,以及质量方针和目标与公司的现状是相适应的,与目前市场大环境的氛围也是相吻合的,通过管理评审,进一步明确需要改进的工作,为顺利通过ISO9001:2008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作为一切准备工作。
报告人:薛洪蒙
日期:2008年8月7日
第五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总结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总结
尊敬的总经理、C老师、各位同事:
大家好!在这里我代表××商业有限公司,向大家汇报本公司在2005年上半推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情况如下:
一、××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自2004年初建立以来,在公司的指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上半年的运行,总体情况是:
各项与质量有关的活动基本符合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公司所经营的拳头产品能持续满足顾客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已步入正常运行的轨道。
为检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由华利总公司副总经理、管理者代表陈宝玉牵头下、以总公司行政部为内审组长、××各部门内审员为成员的内审组,对本公司2005年上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作了两天的内部审核,审核组指出了各部门存在的问题,并对本公司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对进一步完善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针对内审组所开出不合格项所分布情况以及内审组的要求,结合××上半年来对目前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总结经验,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以推动本公司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提高认识。
要求认识上的到位,思想上的重视,这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我们深刻认识到,在现今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质量管理体系确实能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更能提高我们对产品质量的重示,并对我们的工作有促进作用,只要把“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质量管理才算真正体现出来。
2、要加强学习。
增进对体系文件的理解和掌握,只要准确理解和掌握文件精髓,才能帮助我们及时改掉传统思想和不良习惯,才能确保在执行文件时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3、要牢记体系运行的有效诚诺。
就是“说、写、做”一致,加强对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
4、要加大力检查力度。
确保产品实现过程符合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的规定。
二、质量体系的实施情况。
××公司上半年在实施“文件与资料管理控制程序”,由行政部对质量体系相关的文件进行管理,按程序的规定进行文件的发行、修订、回收、进行操作,并对相关的质量记录
进行了的标识、保管、保存期、归档和过期处置等工作,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保存了ISO9001:2000版标准所要求的各种记录,还提供了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有效运作证据。
三、公司组织架构、管理职责和资源管理的实施。
总经理建立了公司的组织架构图及岗位职责,通过建立并实施“管理职责”、“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评审”的管理,使各部人员明确职责权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职责明确,各项工作有了明显的进展,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明确了领导、各部门和人员一职责,理顺了各个过程、环节之间的接口,并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规定和要求履行职责,消除了过去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现象,解决了管理协调不畅的问题。
资源管理是识别、满足顾客需求的物质基础,我们从产品信息资源入手,加大产品信息资源的接收力度,进一步拓宽市场服务信息资源领域。
在质量体系运行以来,基本能及时地提供(人力资源共享源、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财务等)各方面的必要资源,来满足产品实现过程中地需求。
四、服务实现
通过上半年实施体系文件中的“与顾客有关过程”,按照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对顾客的明示、暗示和相并标准进行了较为规范的操作。
强化服务,我们通过“顾客满意度调查表”、“顾客、员工投诉建议表”、“员工满意度调查表”、“电话回访”、“上门拜访”等的服务沟通方式,让管理层直接了解顾客对公司服务的评价。
通过“采购管理”,对采购过程和供应商评估,优化供需双方的沟通合作。
通过“5S管理”,作业环境进行了相关地管理操作,严格实行商品标识,并保证顾客在清洁、整齐有序的购物环境得到高质量的服务。
五、测量、分析与改进的实施
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测量、分析、改进的过程,发现存在及潜在的一些不合格因素,并采取适当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持续改善公司质量体系。
持续改进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在销售服务行业,由于产品体现在各个过程之中,对产品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体现在对服务的各个过程中,目的是为了持续提高服务质量。为了持续保持服务满意率的质量,我们上半年采取了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人员素质,营造持续改进的软条件。
六、公司质量方针达成情况如下:
公司质量方针是:
以人为本求发展,诚信经营树品牌,××为顾客,持续改进创效益。
××正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整体经营运作均按此方针为指导及方向的,达成情况主要体现如下:
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和留住人才,公司深知合理使用人才是未来发展的要素,所以目前各部门的人员基本是在较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中运作,并在5月组织了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赴云南下关茶厂学习,增广了见闻,开阔了视野,使在职管理人员充分感受到公司对注重人才建设的重视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方针。
“诚信”是公司经营的基石,上半公司各部门的人员能准确捕捉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配送及时率高,体现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增强顾客满意的承诺。
七、公司质量目标达成情况如下:
1、顾客满意率达97%(要求顾客满意率达98%),未达标。
为了进一步了解市场,确定顾客需求,公司在今年6月份进行了一次顾客满意度调查,共发出调查表167份,收回167份,其中满意的有162份,不满意的有5份,满意率为97%,顾客对公司的服务、陈列、卫生、商品介绍和商品品质等满意率较高,顾客分别对网站服务、商品品种和掌握茶知识等不太满意。
八、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的适宜性。
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本公司质量方针及目标经过一年多的推行及检查,从达成的状况观察,我们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有一定的提高,本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基本上是适合于本公司经营要求的。
九、改进建议。
根据上半年的运行及本的第一次内审,我们认为有些方面有须改进:
(1)顾客满意率改为96%较为合理。
(2)工作表单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优化,此项工作由行政部统筹,并于9月15日前完成。
(3)由于营销策划人员缺乏,行政部须在2005年8月15日前将营销经理招聘到位。
各部门须切实做好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工作。
以上是公司导入ISO9000版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汇报,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管理者代表:
二OO五年七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