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时间:2019-05-13 17:0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第一篇:《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在阐述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及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时便多次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就是说在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开发与利用好科学课程资源是一个关键环节。而目前对于学校来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一方面是课程资源特别是作为课程实施条件的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却是由于课程资源意识的淡薄而导致大量课程资源特别是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课程资源被埋没,不能及时地经过加工和转化后进入实际的小学科学课程中,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一些小学甚至把教科书当成唯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概念意识十分狭隘。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并与教材整合,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并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本市地方课程资源特点与小学科学教材内容以及学校实验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等因素制定了《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此课题立项以来,已经实施了一年多的时间,已经进入了课题的第三阶段,现就将前期工作做以下汇报。

一、课题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1.结合本市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制定出一套特色的与科学教材向结合的地方课程资源开发计划,在日常的科学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的利用。开发本地隐藏的科学教育资源,发掘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2.本地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内容体系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树立科学教育的大资源观,根据本市优势,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积极性,拓展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视野,这是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核心内容。

3.合理的整合地方课程资源与科学教材,做好对科学课程资源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探讨科学教育活动所需的地方课程资源,在进行科学教学设计时,首先全面考虑科学课程与科学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选择最佳的地方课程资源以完成具体的科学教学目标;其次,结合教材就科学课程资源做分析,即思考哪些课程资源校内没有,必须从地方获得,或校内已有但不够丰富,仍必须从地方获得,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实现科学教学目标的需要;最后,为地方课程资源与科学教材的整合做好设计、实施和评价准备等工作,使得实施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切实发挥效果,并作为将来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与教学工作之用。

二、课题研究要达成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我们的科学教师能够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地方课程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并根据学校特定区域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让地方课程资源与科学教材整合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身边具体、生动的地方课程资源与科学教材相整合对孩子开展科学教育,以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感知科学教学与自己生活的联系,感知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看身边的科学问题、想身边的科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科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发展。

探寻一条适合我市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合理利用的实施途径,充分挖掘学生、家庭、学校有价值的科学教育资源,拓宽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渠道,提高科学教学的教育意义和教学质量,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三、课题前期所做工作

1.课题立项后,我们通过开题报告、教研研讨等形式对课题进行宣传,让科学教师对课题申报的目的、意义以及我市在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整合方面存在的问题、课题实施的步骤、最终达成的目标等有所了解。并将立项申报书印发给每位课题组成员,利用学校教研进行学习宣传。

2.利用教研、网络、外出培训的方式进行有关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整合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教师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的意识,提升科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及专业素养。

3.为了课题的有效实施,每学期开学初期,在教培中心杨健主任的组织下,各校课题组成员进行集中培训,明确课题阶段性任务,要求各校课题组核心成员积极宣传课题,组织本校的科学教师继续学习整合课程资源的理论知识,结合学校的情况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实践,并边实践边反思,对资源进行整理推广。

4.在每学期开学初期,我们组织课题组的成员进行教研研讨,针对不同年级的科学教材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不同学校可利用和能开发的地方课程资源与教材之间的联系,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如何将地方课程资源与教材内容整合在一起,使地方课程资源更有效的与教材整合,一起讨论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实验研究,从而达到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在大教研活动背景的前提下,我们要求课题组的教师以校为本,结合教材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尽可能达到地方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5.课题组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人力、活动方式等,责任到人,使各课题组成员明确了自己的研究任务,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6.根据课题实施教师的需求,有市教培中心杨健主任组织进行了三到六年级全体科学教师的实验操作培训,分别由市一小的杨超、郑红霞,市二小的徐晖老师进行了培训,实验操作的材料有学校实验仪器室的材料,有教师结合教材整合的地方课程资源的材料,主要培训各个操作的方法及实验步骤,培训教师边讲解,参与教师边实验操作,达到了边培训边实践的目的。此次培训以点带面,提升实验操作能力。调动全体科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活动中,为课题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7.我们在着力提高科学教师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意识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课例的开发与展示,如市一小的杨超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冬瓜皮、卡纸、铁螺帽、金属砝码等进行了《拱形的力量》课例展示;市二小的徐晖老师利用学生身边的废旧的报纸进行了《用纸造一座桥》的课例展示;郑红霞老师利用塑料盒、报纸、放大镜、镊子、水、小木棍等进行了《土壤里有什么》等课例展示。在每学期中进行的这些相关课例展示与研讨,有效引领科学教师有效的整合地方课程资源,一方面,以教研室组织进行全市研讨课,不同片区教师进行做课,活动中做课教师在说课时,结合教材内容就地方课程资源的整合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以及使用资源的设想、对教学的作用等,听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交流自己在地方课程整合方面的做法及困惑,通过大家讨论,在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材整合方面。另一方面,利用共同体和校本教研的方式,进行做课交流。使地方课程资源最大化的应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促进课题的实施。

四、课题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

1.通过宣传,使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及实施方案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并向本学校的科学教师进行了宣传与学习,使更多的教师对课题研究有所了解,为下一步课题实施做好了前期准备。

2.课题组成员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了《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增强了部分小学科学教师的科研能力。3.通过课题实施,使教师意识到地方课程资源与科学教材整合要从孩子身边常见的事物做起。提到地方课程资源,我们许多科学教师有这么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学校科学课程资源就是教材等书籍。还有许多人提到科学课程资源总认为那是个神秘和抽象的概念,其实恰恰相反,它是非常具体和鲜活的。作为科学课程资源,它们往往就是孩子身边的一些常见事物,而这些常见的事物往往会给孩子以具体形象的感觉,也容易令孩子对它们产生亲切感,多种多样、具体鲜活的资源还易于引起孩子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如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可以作为帮助小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很好的课程资源,它们的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值得孩子们探究的、有价值的内容。在进行教科版三年级《植物》单元的教学时,以一棵小树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提出许多问题如: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它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种树到了秋天会落叶吗?有些树为什么到了秋天会落叶?水分在树内是怎样运输的?树是怎样吸收养分的?如何证明它进行了光合作用?有哪些昆虫对它的生长造成危害?如何防止这种昆虫对它的侵害?如果没有阳光,小树能活下去吗?能活多久?它与我们人类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等等。孩子可以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设计探究性实验等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孩子对于生命世界多样性的理解、对于生物生命周期以及生物的基本需求的理解都会有新的认识,孩子的科学意识、科学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也会得到有效提高。让学生感知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4.在实施课题过程中,让科学教师知道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的整合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从小处做起扩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例如,我市一些农村小学周边都有小池塘的存在,在一位课程资源意识很强的教师眼里,小池塘便是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它里面蕴含着许多可供探究的东西。在教科版五年级《生物与环境》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利用这些小池塘进行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这个小小的生态系统究竟生存着哪些小生命?经过一番调查,学生不难发现:池塘的岸边生长着各种树木花草,还生活着许多诸如蚂蚁、蚂蚱,蚯蚓、蜜蜂、蝴蝶等小动物;池塘的水面上漂着浮萍,还不时地有蜻蜓、水蜘蛛在活动,池塘的水面下生长着水草、鱼类、青蛙还有各种浮游生物。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生命都是怎样生活的?它们之间有联系吗?这里面是否存在着食物链?如果将整个小池塘封闭起来,少了某种生物,是否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影响?有哪些情况会对小池塘造成污染?如果池塘里的水受到了污染,哪种生物首先受到伤害?有哪些措施可以保护小池塘,使它免受或少受污染?在对这些问题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问题拓展开,这样,一片小池塘便可被我们用来作为锻炼学生观察能力,认识动植物,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态系统成员间的关系以及环保重要意义等方面具体、鲜活的课程资源了。

5.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的有效整合,增加了小学科学教学学生实验操作的次数,提高了实验的实效性的同时,增加了师生间、学生间交往的频率和交流的密度。教学的空间条件发生了变化,上课形式灵活多样,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里与空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从而学生间团结互助的气氛更加浓郁,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6.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的有效整合,在操作探究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动力。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探究也会更深入、更持久。另外,通过全班交流研讨、小组性的研究、个体研究,学生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学生各个参与“科学研究”大大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有效的达到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7.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的有效整合,使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版的科学课教材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重视培养健康的情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地方课程资源的“整合”。使学生的知识面、能力、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大大增强了。

8.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的有效整合,使学生实验资源充分,参与机会变多的前提下,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综合素质有明显发展。他们会自己研究生活中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自己动手设计和完成制作科学作品。

9.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的有效整合,使科学教学实效性得以提高,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最大限度的得以提高。

五、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1.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对科学课程的地位认识不充分。我市大多数学校对科学课不够重视,对于科学教学只停留在一般的课程上,所任教的教师面对学校所在区域资源,不是发挥主动性、积极挖掘,而是抱着“观望”心理。

2.我市大多数教师对于科学教学之限于教教材,或利用教材中课程资源,不能深入了解教材与地方课程资源之间的关系,缺乏开掘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停留在活动表面现象上,缺乏应有的探究过程。使科学教学与我们所在的地方资源相脱离,不能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学习科学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起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材资源的局限性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热情。

3.评价观念不到位。在评价实践中,过分追求用教材内容进行评价,评价主体不够多元化,在“科学标准的参照体系”的作用,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对课程资源应用的评价。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应用课程资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性评价,提高他们的实践性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学习的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

4.地方课程资源与科学教材整合的还存在一些误区: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是能够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实验的材料就是课程资源,对于地方课程资源的利用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找一些能做教材内容实验的材料上,而往往忽视了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学校这些有益于科学教学的其他资源,使一些有益于教学的地方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大大影响了科学教学的实效性。5.在课题实施研究中还有一部分教师不敢放手,学生课堂中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较少。

6.有些已经开发的地方课程资源没有完全推广,局限于自己的学校或共同体中使用。

六、有待改进的工作

1.利用大教研的方式搭建促进课题组成员的合作、互助和交流平台,达到资源共用的目的。

2.课题组中部分教师,课题研究的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3.课题组研究人员比较少,力量还显单薄,单纯依靠这些老师来开展课题研究力量还不够,还需要课题组的成员利用校本教研的方式调动课题组以外的教师的积极参与。

3.要及时进行课题组成员集中研讨,对阶段性工作及时布置,及时研讨,同时对所完成的阶段性课题工作及时总结反思,形成资料进行整理。

七、下一步课题研究重点工作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今后要边实验边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促进业务成长。

2.课题组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人力、活动方式等,责任到人,使各个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紧张而有序,高质高效的进行。

3.利用全市教研、共同体教研、校本教研的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使开发的地方课程资源得以推广使用。4.根据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师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方式所产生的积极的、消极的影响,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完善和细化课题研究方法。

5.加强《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课例研究,然后组织全体科学教师观摩、学习,加强实践学习,不断提高教师对地方课程资源与教材整合把握能力。

6.召开教学研讨会,及时总结、研讨、推广《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整合的实践与研究》的案例或成功经验,使已经开发的课程资源得以广泛的推广使用,不断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7.整理好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整合的案例及相关资料,为课题结题做好准备。

总之,《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有收获,有困惑,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边实践、边反思、边积累、边整理,将一些优秀的课例、可利用的地方课程资源、成功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使课题有效顺利进行。

第二篇: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整合的研

究课题中期报告

黎明中学

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整合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2014年4月,我校向市教育局申报《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整合的研究》。从4月开始酝酿准备,经过几个月的时间,现已完成课题阶段研究,取得了预定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选题的意义与研究背景

校本课程是继中央、地方规划课程之后的结合学校创办特色或地域特点而实施建设的补充性课程。《美术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不同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就意味着,基层学校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来开发或设计自己的课程。其目的也是提倡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校本美术课程,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和不足,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地方性,更能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更好地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也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为教师创设了展现自己才干和特长的舞台,增进了学校教育工作的人文性和灵活性。

新的美术教材与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材的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情境与学生的实际文化背景差距过大。

2、教材内容所要求的教师综合素质与实际教师的综合素质差距较大,有的教材内容教师也不好掌握。

3、教师和学生的美术用品达不到教材内容的要求。

现在的美术教材是循环使用的,美术教材的循环使用,也就决定了其内容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而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国家、社会、家庭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久而久之,必然会形成一定的矛盾,因此教材内容也应相应做些调整,以便适应教育的新要求。农村学生的美术基础也相对城市孩子的美术基础大大落后,站在城市孩子的美术基础上去编写,去使用这套教材,会给农村的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种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会使他们对这一学科失去信心,进而放弃,最终达不到“美育”的目的。基于以现状,我们认为美术教材必须补充新的内容,农村学生所熟知的,喜闻乐见的内容,并且也可以补充新的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开发学生智力,达到美育的目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学校美术主要以教材为主,教师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从而导致学生的美术活动比较单一,局限于课堂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农村的资源优势没有好好利用起来。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了 “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整合的研究”这一选题。

二、概念的界定

美术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进行的适合学生具体情况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研究过程。因地制宜的把农村乡土美术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创造性地开展农村这片自然资源和贴进学生生活的素材,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让学生以美的渴望去了解生活,以美的眼光去欣赏生活,激发学生的活力。

三、理论价值和事实依据

本课程的研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身边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艺术教育的有效模式。

1、学校美术课程实施的课程内容并不完全适合农村学校。教材安排不够合理,存在重复现象,缺少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内容。因此,学生对美术喜欢但无法完成,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无法体现。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拓展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弊端,提高了教师对美术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2、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美术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提高美术教师对课程的兴趣和满意程度,增强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赋于美术教师参与开发的权利和责任。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有教师的参与,因此能激励他们从教育实践、实际情况选择课程内容。这样更能激发美术教师的创造欲和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性,并有助于美术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3、由于美术不是升学考试科目,因此,课程内容不受应试需要的限制,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受特定教材的限制,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为进行美术课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四、课程应用价值 校本教材的编排,除了教师“苦心经营”、“苦苦寻觅”外,提倡让学生自己从身边、周围环境中寻找感兴趣的素材,充分让学生从大自然中自主吸取营养,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美术校本课程中某些项目的开发中注意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我们还进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思维模式,这是大脑的变革,它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五、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本课题研究力争实现以下创新:

(1)从只注重理论研究转变到更加注重理论研究对实践应用的指导作用。(2)扩大课程内涵和外延,将“大美术观”从理论转变为实践应用。

本课题研究以大课堂为平台,以新课程及新课程下的农村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新素质要求下如何全面增进学生美术潜能,丰富美术课程资源。探求更科学,更合理的美术课程资源,更新教学途径、方法和规律,改变学生旧有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创新之处是以多种形式的民间文化艺术为基础,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高质量的具有实效性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

六、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我们附近具有丰富的地方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知道种子粘贴画的历史,并了解种子粘贴画的创作知识;方法和过程方面,让学生在收集材料、制作作品的活动中认识到方法的多样性,不同的表现手法会产生不同的作品表现效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激发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本课题研究的的主要对象是当地农村中学生。本课题首先进行调查法,通过学生对美术教材上的内容与适应当地教学的内容进行对比,看学生对哪一项比较感兴趣,运用实验法形成初步判断,采用对比法进行分析研究,利用经验总结法做最终总结,形成初步成果。

实验措施 :

1、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相互配合,统体协作,保证课题实验的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2、争取学校对专项课题实验经费,用于课题资料的购买、实验研究活动的开展等。



3、定期召开课题实验会,交流课题进展情况,并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改进研究方法,确保课题的研究到位而有实效。

七、研究过程: 本课题实施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4月-5月)撰写开题论证报告;

第二阶段:(2014年6月)分年级研究种子粘贴画的开发和利用,完成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收集有关资料;

我们选择七年级学生,通过对种子粘贴画的了解,种子、胶等工具的了准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动身边常见的各种种子简单的粘出一幅作品。第三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0月)分年级利用种子粘贴画与各学科、地方特色、废旧材料等的开发研究。完成第三阶段的研究工作,并收集有关资料。第四阶段:(2014年11——12月)撰写结

研究成果:

经过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此课题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1、形成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共识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过程中,通过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2、编写一本校本课程教材

根据农村学校限有的条件,我校开展了利用身边材料如各种颜色种子,运用线条或平面粘贴的方法,制作出一幅幅美丽的种子粘贴画。编写了《种子粘贴画校本课程》教材。

3、学生竞技能力增强,教师理论研究能力提升

学生美术兴趣更加广范,参加各类比赛增多,获得名次及规格更高,林甸县中小学美术作品展,我校多幅作品荣获一等奖;大庆市美术作品展,我校种子粘贴画获优秀奖;在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手工制作评选中,我校有6幅种子粘贴画参展,我校荣获全国优秀组织奖,美术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研究结果和结论:

经过我们《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整合的研究》经过调查研究,了解了学生美术学习基本情况、学生利用美术教材的现状,美术教师及美术设备配置的现状,分析了学生对现行美术教材不感兴趣的成因,美术教师使用教材的困惑,通过学生和教师实践过到较好的效果。我们课题组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关注身边的美术资源,培养了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创造的能力。同时引导他们关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快乐生活和茁壮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他们今后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整合的研究》课题组

2014年7月

第三篇: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程资源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课程资源的性质和现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因此,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动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决定着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为学生的探究性、开放性、合作性学习提供了支持系统,这必然带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2.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动研究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参,内容来源于地方和学校的自主开发生成,需要师生走进自然,走入社会,对各种资源进行积极的探究、开发。在日本,“综合学习时间”纲要仅仅规定了“课题研究学习”和“社会体验性学习”,而各个学校具体设计和实施何种活动项目或活动领域,则应视地方、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定。在我国,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及优化问题正逐渐被提到课程改革的议事日程,并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因此,开发利用地方特色资源成为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成为课程实施的必需。

3.我们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活动课程的推进及实施过程中,提出了“整合”的策略,要求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施与地域文化有机整合,与特色学校建设牵手,根据实际,有意识地在项目、主题选择上有所侧重,进一步彰现课程资源开发活动课程的独特功能。基于以上思考,我们确立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课题涉及的“资源”即“课程资源”,为狭义的课程资源。

2.乡土特色资源,指具有一定的地域和历史人文特色,或与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也包括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或学校特色建设中形成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3.开发,是指教师在充分认识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功能、结构、内容、评价的精神及理念下,主动有创造性地发掘、挖掘资源,为课程资源开发活动课程的实施服务;研究,指师生充分利用特色课程资源,共同创生课程内容,有效地开展活动,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我们平阴二中地处济南市的西南部,南与东阿于阁老遗址、西与翠屏山千年佛塔相邻,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我们开发活动校本课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丰富内容。我们在有计

划地开展了校本活动课程《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课题研究人员与全校教师、学生一起,深入挖掘当地多种形式的乡土教育资源,经过科学整理、反复实践,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方法,在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有广泛借鉴与推广价值的成果。

三、研究的目标、方法和假设

㈠研究的目标

根据总课题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将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探索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动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与教育教学紧密联系的课程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课程资源体系。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观察、访问、调查研究、分析评价、资料收集等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良好习惯。

2.以地方乡土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资源,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行热爱科学、主动创新的思想教育。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多样化的资源选择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知道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形个性的发展。

3.促使学校和老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提升课程开发和运用的能力,构建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

4.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初步探索特色课程资源的程序、策略、方法和途径,形成一些可推广的个案以及经验。

㈡研究的方法

根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我们采取以下方法展开研究工作:

1.调查: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提炼与分析以校为本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教师采用的指导策略的多样性、统一性与实效性。

2.比较:开展对比实验,比较不同指导策略的特点、优势与劣势、适用范围与条件。

3.文献研究:广泛搜集有关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的相关情况以及研究的趋势;编印《校本课程》,利用学科论坛等渠道,开展课程资源开发活动课程培训活动。

4.行动研究:近一年来,我们以小组研讨的形式开展活动,以课堂观摩和交流讨论的形式,针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整理活动资料开展研究与探讨,并及时将研究情况做小结,撰写论文,交流发表。

5.个案研究:本学期我校开展了课程研讨活动,对《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这一子课题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汇报交流。

四、今后研究的措施

1、立足“知行意合一”,制定课程“三维目标”

历史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历史不能像其它学科知识那样复原与复制。历史由远而近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规律相悖,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受到负面影响。而乡土历史是在学生身边发生、发展、演绎的,从情感上说极易接受。一片瓦当、一块残碑、一座建筑,都蕴含着历史信息。学生参与其中,去体验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热土,对故乡的爱恋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在体味历史与现实以及个人的紧密关系中,勾画对未来的美好情景,从而达到“通过所熟悉的身边的事物进入历史世界”的目的。

以乡土历史资源《民族团结》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为例:

1.知识和技能: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天祝藏族自治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的第一个自治县。

2.过程和方法:利用天祝经济信息网和天祝文史提供的资料,让学生选取乡土资源作为素材来了解我县的县情,了解民族区域自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我县的状况,学习民族区域自治这项基本国策,增强学生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期望学生知道做什么、如何做、做到怎样的程度,即预期的有效的教学效果,实现知识、情感、行动的和谐统一。

2、立足课程“二次开发”,选择课程内容

平阴的乡土历史资源极其丰富,哪些内容可以引用?以怎样的原则进行整合?我们在实施过程中立足于历史课程的“二次开发”,科学地选择学习内容。

选修课程资源的校本化研究,要求教师结合学生提供的学习要求对课程资源进行研发,以学习主题形式加以实施。其方式一是新课程教科书的补充与改良,使之适合本校学生要求和学习水平。二是发挥本校教师特长的选修课程资源研发,主要根据

3、立足“学以致用”,转变课程实施方式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即教育不能割断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就是经验学习、重组或改造的活动,经验从做中学。因此,我们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师教的方式和转变学生学的方式,立足“学以致用”,多途径地推进校本选修课程的实施。

途径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重难点适当补充乡土史课程资源,可缩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时空距离,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途径二: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史以专题的形式,首先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在节假日或其它课余时间去查找资料,走访历史遗址,展示学生的成果(如:历史小论文、专题小报或专题图片等)。以加深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识,也能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途径三:举办专题讲座。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文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途径四: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的主题应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发掘;研究侧重从“是什么”向“为什么”过渡,即深入解释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的客观史实,进而做出评价。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年多来,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表现为:

(一)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

一年来,我校有多篇关于活动育人课程开发的理论文章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更为重要的是,很多老师能按照课程的过程开发模式,对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环节进行统筹有序合理的规划。

2、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重要改变。

教师通过参与活动课程的开发,自然形成了新的课程理念,也自然地向其他课程领域逐步渗透。这种新课程理念的生成,是一般的培训和行动研究达不到的。可以说:活动课程的开发使教师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二)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好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质疑批判的能力,进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与同学、老师和社会成员的交流合作中,学生的交往和组织能力得到了提高。

2、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在和大自然与社会的接触和体验中培养起对自然和社会广泛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共同学习中树立更好的合作意识,彼此之间相互认同、尊重、理解和宽容,初步的形成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3、学生获取了更多的经验性、综合性和方法性的知识。

4、校本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主要由基础性课程延伸的学科课程内容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其他学习活动组成,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培养目标及本校的办学理念,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展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共同开发的适合学校特点和条件的拓展型校本课程。

六、主要参考文献、著作目录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新课改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案例》(人民日报出版社)

3.《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陈树杰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

第四篇:小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郎溪县实验小学题组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课例研究》是我校在全国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中立项的子课题,2010年申报,20011年通过论证开题。有孙如意校长领衔,李爱国校长负责,教科室主任吴艳翎监督,陈芬组长主持。历经四年,现将有关工作向大家做如实汇报。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价值

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它与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作为当前的教师不可以离开信息教学,不能不善于提炼信息,不能不运用信息,必须在运用和加工信息的同时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当前多媒体与教育教学的整合,使学习和娱乐融合;“网络”更是突破了传统的教室,突破了校园的束缚;“通信”解除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教育工作者全球的信息都可以检索,并可以通过“通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交流活动等;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变单向的、平面的、乏味的教学方式为互动、立体的、开放式教育方式。新的平台给教育教学工作赋予了新的生机,在它的推动下让传统的教学、课程开发、以及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革。

信息技术为教学教学资源提供了开放式选择模式,通过信息技术使我们获得极其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我们为利用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而欣喜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准确有效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目前网络上信息有“内容量巨大”“获得简单”等优势,但是也存在着“难以处理”的特点。为此,就需要我们科学的、有效的、富于创造性的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从而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和锻炼并积极的进行研究,才能驾驭信息时代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才能不在纷繁的信息海洋中迷失。因此,我们选择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课例研究》这一课题展开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具体细致的研究方法,且通长时间的积累,把信息技术架构下的课堂展现出来。通过课例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优点,推广致用。

本课题将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从课例入手,研究和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该课题既与现实教育教学紧密联系,又有开拓的前瞻性,它的研究对于教育教学有着无可限量的作用。

二、中期研究成果

2011年本课题开题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与指导下,在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下,我们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1、学校的公开课成为交流研讨的重要场所。新设备的使用促进一批优秀信息技术员的产生。

学校的公开课成为交流研讨最重要场所,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教育教学实施所在,因此我们从学校的教育教学这块入手,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确实通过针对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这一基本点展开研讨。教育不是单一的教,而是让孩子也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研究中,我们研究中对孩子做了调查,通过对孩子们的课堂接受效果考察,通过孩子们的参与互动性来评判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作用。于此同时,我们转变观念,不再是简单的通过几个专家来评析课例,我们课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孩子们学习的帮助做出了整理。让孩子发表意见,帮着出谋化策,对孩子提出的好建议好想法要积极采纳并加以表扬和鼓励;对课堂的教育教学研究我们提出了明确的分工,例如每节公开课主授课人应当做什么,记录人保证记录的完整性,调查员搞好孩子们的调研,整理员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课题组长对课题组每个成员的进行监督等等。在研究的经历中确保每个研究的学员能够学到了许多,能够提高了许多,每个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的责任感增加了,研究的意识和目标也更加明确。

“树木的繁茂归功于土地的养育。”我校为了使研究工作有良好的“土壤”,花巨资为每个班级配备了电子白板。设备的添置必然涉及到使用,所以我校展开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员。利用这批优秀的信息技术员,我们带动了全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热潮。在这种交流中增进教师的学习,触发了教师研究的热情,真正的实现了“科研兴教,以教兴研。”的初衷。

通过研究,我们转变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积累课例研究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课例研究的骨干教师队伍。

2、在互助式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围绕“课例”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经验与模式,让授课教师得到提升,也为其他同行教师带来了有益的启发。

在前期与中期的研究中,我们把优秀的课例进行了整理。有针对性的就课例进行评价与探讨。例如:“我们在朱兆勇老师的课堂中发现了过分依赖课件,对于学生提出

生的想法和老师的课件不一致时就会让老师的教学被动起来„„”

“在张云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中,我们研究发现,该让学生动手的部分,老师也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出来,直接给了学生结果。缺乏动手去操作得到的答案,不能给孩子深刻印象。使孩子缺少了自主探索的乐趣,信息化课堂有各种优点,但是过分依赖它也会造成教学中的遗憾„„”

在课例中明确了优缺点,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根据问题的成因我们分析总结并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将我们的研究汇编成册。这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也是向各兄弟学校、向主课题组展示研究所得的依据。

3、借助校园网、校园论坛、县教育信息网等信息化途径,扩大课题研究的范围,提升研究的层次。

在我课题组对课题的研究中,为了更好的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我们将研究的方向扩大到网络,在网络中将研究的所得公布,让有识之士看到我们的研究。利用网络我们得到了各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为我们的研究打开了新的途径。

例如:在《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课例中,我们将老师们的课堂实录上传到我校网站,在网络上听各方面的评价,针对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我们收到了一百多条意见。正是这些研究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使我们的研究得以提升。

我们的研究虽然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课例研究,仿佛该研究拘泥于课堂,但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将它超脱于课堂。真正的做到了将研究进行到底。

4、将研究扩展到学生与家庭中,让学生和家长深入课堂,让学生和家长对我课题组的研究提出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深度。

在课例研究中,我课题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做到了将家长请进课堂,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深入课堂,让家长们看到我们的教学。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提出对我们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方面不足与优点。从请入家长到研究中这一研究方式中,我们整理了八个班级家长对我们课题做出的评价,将他们的评价汇总反馈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

这一研究方式直接促进了家校联系,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最终实施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

5、研究成果斐然,课题组老师在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获得各种荣誉。例如:课题组老师朱兆勇,在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在全国信息技术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刘贤丽(课题组老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在省级优质课中获奖;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宣城市汉字录入大赛获得市级二等奖;张云老

并利用信息技术应用特长在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市级电脑设计大赛中获得较好名次„„

面对众多的成绩,我们深知不能懈怠,不能骄傲,我们肩负的使命越发沉甸,这越是能激发我们研究的兴趣。我们将更加投入,更加坚定的融入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去。

6、中期研究经历汇编成册。

我们已经将前期的研究整理汇编成册,现将我们的中期研究汇编,我们调动各方面力量将所有研究材料提取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汇编,一方面是将研究资料做到了合理的归纳与整理,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好的方式方法。最后,我们的汇编材料也将成为各个学校的研究工作的范本。

7、问题探讨

纵观前一阶段的研究,我们发现在我们的研究中也遇到了三大类问题——依赖症(过分的依赖信息技术导致教学的偏执)、浮躁症(研究中对某些问题仅仅只能停留在表面,难激发教师投入深入研究的潜心性)、和疲塌症(除了用制定的规章去约束外,是否可以找到应付疲塌的新方法),面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各种解决的方法与方案,也进行了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研究的路还长,要走的路依然崎岖,所以还希望各界领导,各界人士给予我们再次深入的指导。

我们真诚感谢上级领导和专家对我们的帮助,特别鸣谢刘雍潜教授对我们课题组做出卓绝指导。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界领导的关心下,在我课题组的努力下,我们学校的课题研究必将迈出新的步伐,必将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必将结出累累的硕果。我们的教育教科研工作将成为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课题中期阶段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

课题中期阶段报告

青铜峡市第三小学赵志兴

一、课题进展情况:

课题自立项以来,课题组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为课题研究过程给予了人力物力方面极大的支持,同时借2010年“全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观摩研讨会”的春风,使课题组成员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设,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落实的重要前提,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两年来,我校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需求选取学习课题,按照社会实践类和学科综合类两大类型,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人与文化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四条线索,利用环境教育资源、生活教育资源、科技、文化教育资源、品德教育资源选择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已初步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材。

一是开发环境教育资源。为使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环境,自觉自主地保护环境,我们组织开展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临近学校的清秀园、银河广场、北苑社区等作为环境教育基地,通过组织观察、进行采访、专题研究、参与植树造林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环境与生活、与社会、与人类的紧密联系,获取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是开发生活教育资源。“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我们努力挖掘生活教育资源,让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利用周末寻找一个岗位,参与一项工作,体验一种生活,学习一项技能,得到一种感悟。引领学生走进家庭学当家,走上岗位学技能,走进社区学服务,让学生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劳动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

三是开发科技教育资源。我们通过建立科技阅读小组、科技试验小组、科技制作小组,通过图书阅读、上网查询、调查访问、实验研究、创新制作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向学生打开科技的大门,让他们接受科技新信息、了解科技新成果、认识科技新发展、参与科技新发明等,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了解科学技术、探究科学技术、运用科学技术,从中体验发明创造的乐趣,培养科学思维的方法。

四是开发文化教育资源。临近学校的市图书馆、学校的图书室、班级的图书角,都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为此,我们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的综合实践系列活动,以坚持多年的“读书月”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去了解、去接触、去感受、去开启中华文化宝库,了解中华历史,认识中华名人,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充实人文内涵,增加文化含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

五是开发品德教育资源。我们把青镇烈士陵园、青铜峡市第一敬老院及公安局道德教育基地等作为品德教育综合实践基地,通过参观、访问、服务等形式开展系列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但让学生感受英雄、了解英雄、学习英雄,尊敬老人,而且使学生从反面人物的身上全面了解生活,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信念,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是开发学校资源。我校一贯以来,重视艺术教育特色管理,开展以书法、绘画、剪纸、舞蹈、合唱、器乐演奏、赏诗配画、手抄小报、动画制作、电脑绘画、图书阅读等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从基础抓起,加强培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

二、目前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因我校于2011年12月被列入校安工程建设项目学校,2012年元月中旬就迁入原二小旧教学楼,由于教学功能室、活动区域严重受限,课题研究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尤其第二阶段的方法指导课、实验课数量上不能得到保障,随即调整了研究内容,重点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初步编写了6本教材。原定计划的各类研究课只能在本月12日迁回新学校后实施,学校专门为本学科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室,更为课题后期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下一阶段的研究设想:

针对编写的教材内容,继续上实验研究课,进一步修改教材,争取结题时呈现实物,同步做好课题实施策略、模式的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汇编研究成果。

下载《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方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材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小学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孟菊 作为一线小学科学专职教师在学校学生数充足的日子里,我们没有机会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是细细想来,我们小学科学课......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为了适应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个性化和综合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建构21世纪基础教......

    铁山小学高效课堂实验子课题《校本课程与地方资源开发》研究成果中期报告

    铁山小学高效课堂实验 子课题《校本课程与地方资源开发》研究成果中期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三级课程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校本课程与地方资源的......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 要] 小学科学课程是让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初步认识世界,进行生活和科学启蒙教育的综合课程,知识面广,接触面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农村小学和谐互助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农村小学和谐互助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根据市教科所《关于做好第四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中期调研指导工作的通知》(银教科函[2016]73号)要求,我们对第四届基础教育......

    德育课程的地方资源开发与研究

    江苏省教学研究课题 《德育课程的地方资源开发研究》研究报告 南京市玄武区教研室 陈立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尤其是传媒手段等的突飞猛进,早已......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各位领导、同仁们:大家下午好!受三校课题组的委托,今天在此向大家介绍参加招标的课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试验与研究》情况,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

    小学团支部工作总结与小学地方课程工作总结

    小学团支部工作总结 时光匆匆而过,又是一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这一年,教工团支部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既做好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本职工作,又为学校发展作出了青年教师应有的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