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薛城区经管局十一五主要工作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薛城区经管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薛城区经管局(2010年11月12日)
薛城区经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认真履行职责,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统领,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三大管理、一项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财务管理、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薛城区经管局被农业部评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试点先进集体。薛城区经管局连续三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先进集体。区委、区政府连续五年在全市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薛城区经管局连续四年在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薛城区农村财务审计实行“两年轮审”在全省首创。辽宁、陕西、安徽、泰安等地区先后来薛城区参观考察农村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工作。2006年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员培训班在薛城区举办,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会议在薛城区召开,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场观摩会在薛城区召开,2006年薛城区经管局在全省率先开通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110公开电话和电子举报信箱。2008年全国人大立法调研组观摩了薛城区农村土地承包纠
纠正二轮延包遗留问题,共纠正农村土地突出问题102个,解决二轮没延包的村25个(自然村68个),对68780人重新落实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纠正机动地超标的村2个,面积478亩,纠正两田制的村2个,纠正存在结构调整地的村3个,对37个擅自调整农户承包地的村进行了纠正,进一步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达到“一组一卷”、“一村一档”、“一镇一柜”,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陶庄镇二轮延包档案和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受到国家农业部和省、市、区领导高度赞誉。
3、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引导土地流转。为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在区经管局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土地流转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区委,区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实施意见》(薛发[2009]1号)为土地流转工作提供遵循和政策依据,各镇街也结合自身实际,成立专门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出台鼓励政策,重点予以扶持,有效调动了基层干部群众参与、支持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区经管局统一监制了土地流转合同文本,指导流转合同签订、鉴证,土地流转工作达到规范化。严格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和“三个不得”的工作要求,积极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权向土地合作社、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集中,极大地促进了规模经营和各类合作社的发展,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584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2%。流转农户19737户,占全区总农户的29%,其中:转包11391亩,转让380亩,出租14307亩,互换5955亩,入股3812亩。推进农村土地使用产权
现场解答,取得良好效果,对于强化农村财务管理、增强廉政意识起到重要作用。严格实行“两证一书”会计管理体制,保持会计队伍相对稳定。
2、抓好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工作。每年年初,各镇街经管站按照经管工作流程,对所辖行政村财务公开栏建设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区经管局和区纪委联合组成检查组每季度对全区25%的村财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下步工作要求,检查结果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我区村级财务公开率始终保持98%以上。各行政村建立民主理财小组,统一使用区经管局监制的民主理财记录簿,每月定期搞好民主理财,民主理财工作达到制度化、规范化。
3、抓好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区经管局对村级财务坚持“两年轮审制”,年初,根据上年度财务存在的问题,确定下年度调帐审计重点、制定审计计划和工作方案,将任务分解到各月,确保审计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4、抓好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和财务管理弱村监管工作。在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工作上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是严格会计核算。年初,各镇街经管站按要求完成村级财务结束旧帐建立新帐工作,村建立六帐两簿,对所有帐簿加盖区经管局监制章和分管局长章,及时规范进行帐务处理。各镇街经管站推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二是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结合我区农村实际,制定下发《薛城区村级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规定(试行)》,明确细化了村级财务电算化工作的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操作管理、硬件管理、软件管理、数据管理、档案管理、帐务替代管理等八个方面内容。开展电算化工作督导检查,全面推动村级财务电算化工作。三是搭建了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平台,农民负担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制止农村“三乱”,规范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加强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资金实际用于村级经费补助比例始终保持在20%以上(国家规定用于村级的比例不能低于20%),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4、切实搞好农民负担动态监测工作。按照市经管办《关于做好农民承担税赋监测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完善农民负担动态监测工作,对农民负担实施有效监管。全区七个镇街共确定21个村的126户作为农民负担固定动态监测户,陶庄镇、张范镇为市级农民负担动态监测点,周营镇、常庄镇为区级农民负担动态监测点,在农民负担监测户的管理上,达到了“六个统一”,确保全面、准确、科学、及时地反映农民的收支和负担情况。同时建立健全搜集、汇总、上报、督查四项制度,确保农民负担动态监测工作规范化运行,为各级及时提供详细依据。
(四)切实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促进农民增收。1、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加强业务指导,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薛城周讯》、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栏,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定期邀请有关领导、专家、技术人员撰写文章和讲课,并开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110”服务热线电话,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使广大群众增进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了解,拉近了群众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距离。先后举办大型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2000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宣传资料3万余份,农民专业合作社则分别采取以会代训、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对成员进
(五)做好涉农信访调查处理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立足农村社会稳定,切实抓好涉农信访工作。我们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和“信访工作无小事”的思想,高度重视涉农信访工作。针对近年来,农民土地问题上访抬头趋势,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省《实施办法》等各项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与来访群众进行耐心细致的交谈,并做好文字记录工作,一方面掌握上访人反映问题的详细内容,另一方面稳定群众情绪,消除信访苗头,减少越级上访。五年来,信访室共接到来人来电上访100余起,其中涉及土地问题90起。对于上访人反映的问题,我们深入到镇街、村和农户家中,采取与村干部座谈和实地走访察看等多种形式,及时调查,并做好调查笔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提出整改建议和处理意见,将问题解决在基层,给群众满意的答复。对于群众反映的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不怕麻烦,多次到村、户调查,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牵,对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坚决制止并处理有关责任人,运用多种形式解决群众上访问题,如利用区仲裁委员会、镇街调解委员会、维权“110”电话接听等对农民上访反映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区、镇(街)两级共接听解答咨询电话1500余起,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减少了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保持了农村的稳定。
二、2010年主要工作
(一)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1、建立市场体系,完善土地流转网络平台建设。规范建立区、镇(街)、村三级土地流转平台和市场,及时发布土地流转信息,为农户提供信息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利益关系协调、农资供应等服务。投资50余万元,建立了全市一流的区三农服务中心,邹坞天丰林果专业合作社、周营镇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发放了307万元贷款,解决了土地合作社进行扩大保护地栽培、购进生产资料等所需资金缺口。切实解决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资金制约难题,实现了农村土地使用产权的资本化。
4、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在完成对62513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数据审核和入户调查的基础上,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打印、发放进度,2010年共发放了68个村、21000户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确保按照省市要求按时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任务。
5、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积极引导农民依法调解仲裁土地纠纷,全区累计投资150余万元,改造扩建薛城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庭、合议庭、办公室、档案室,镇(街)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庭7处,有效维护了农民土地承包的合法权益,化解了涉农信访,保持了农村社会稳定。2010年元月,我局荣获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先进集体,受到全国通报表扬,这是经管局有史以来获得的最高级别奖项。
(二)切实抓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1、切实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区成立了纪委书记任组长、纪检监察、组织、财政、农业、经管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区经管局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工作指导。区纪委、区经管局分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试行)》(薛纪发【2010】8号)、《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试点方案》(薛农经字【2010】12号),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试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1
以重点审计带动全面审计工作的开展,区经管局、区纪委监察局派驻第四纪检组联合对全区七个镇街的部分村进行了重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进行集中反馈。同时加大村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监督检查力度。
(三)切实抓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2010年共兑现农民种粮补贴、柴油和化肥增支综合补贴资金2346.46万元。全区6.83万户农民通过“山东省财政涉农补贴一本通”及时领到粮食直补资金,有效防止截留和代扣现象的发生。坚决落实减负“五项制度”,即:涉及农民负担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制止农村“三乱”,规范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加强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资金实际用于村级经费补助比例不低于20%,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2010年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7家。积极稳妥组建农村土地合作社。我区在坚持依法规范和三个“不得”的原则下,在签订区经管局统一监制《薛城区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基础上,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9家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实行保底分红的农村土地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1362户,入社土地面积达到3812亩。
依托区经管局成立薛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进一步整合、提高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功能和水平,为全区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
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通过合作社落实项目资金和各类扶持资金的新途径,优先安排土地合作社作为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单位。加强信贷和保险扶持,积极办理土地使用产权质押贷款,尽量满足经营者的资金需求,并给予利率优惠,扩宽农业保险服务渠道,给予保费优惠,规避合作社的经营风险。
3、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其中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7家,同时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合作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示范合作社项目资金扶持,助推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规范运转薛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充分发挥联合会的作用。
4、继续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区全面推行。进一步规范完善村级公章和财务专章监督管理、村级民主理财、村级财务公开等工作,加大农村财务审计力度。继续抓好村级财务两年轮审,督导镇街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期间专项审计工作。
5、加大农民负担监督检查,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于半年、年终对全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进行专项检查考核。完成2011年小麦种粮直补面积的核实上报工作。对各种补贴政策的落实情况、土地征占用补偿费的使用情况和农民负担监督卡发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抓好农村“三乱”专项治理,严格实行减负“一票否决”制。对农村“三乱”进行专项整治,对清查出的问题严肃处理并公开曝光,对因加重农民负担引发的恶性事件、严重群体性案(事)件或造成重大影响的其他案件,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实行减负“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
(二)十二五工作思路与措施
理办法,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机制,强化农民负担监管制度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减负政策落到实处,积极配合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高度重视涉农信访,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农村稳定。
3、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增强集体服务功能。总结陶庄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区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构建村级财务管理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服务功能。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化解村级债务,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实现保本增值。认真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加大审计工作力度,保障集体财产安全,提高集体经济运营效益,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4、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推进规范化建设。通过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发展氛围,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稳步增长、质量明显提升,扩大合作社覆盖面。每年争取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其中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7家,到十二五末合作社数量达到180余家。在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把规范化建设放在突出的位臵,提高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开展示范社建设活动。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帮助合作社拓宽,营销,扩大社会影响,提高产品知名度。积极鼓励和引导合作社机制创新,适应当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新要求,强化对合作发展的指导服务工作力量。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示范合作社项目资金扶持,助推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巡田乡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一五”工作总结
2006年来,巡田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县委“旅游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兴农、开放搞活”的发展战略,围绕“抓管理、强基础、调结构、保稳定、促发展、上台阶”这一工作思路,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培植、壮大烤烟这一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形势喜人,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经济、社会正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经济态势发展良好,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五年来,全乡固定资产由3658万元提高到21825万元,增长了496.64%;粮食总产量由16179吨提高到24000吨,增长了4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85元提高到1268元,增长了62%;劳务收入由9500万元提高到2亿元,增加了110.5%。
二、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五年来,我们紧扣发展这一主题,用发展凝聚人心、树立形象,营造了浓厚的发展氛围,形成了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1、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烤烟产业经过不断的发展,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1300亩增加到今年的2400多亩,产烟6963担,产值500万元,财政创税近50余万元,已成为我乡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支柱产业。全乡创建了“腊元、桐古”交售烟叶2500担以上的规模种植区,“腊元、桐古”现代烟草农 业示范片更一步完善,石井现代烟草农业求范片全面启动。全乡出现交烟2000担以上的村1个(腊元),交烟1500担至2000担的村1个(石井)。药材种植以优种、优管为导向,着力以百合、菁蒿等种植为主,全乡种植药材2000亩。
2、积极开展土地流转,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全乡积极探索土地转新机制,为产业规模发展与项目建设用地提供支撑。腊元桐古村1000亩烟叶实现连片种植,桂山村与新宁县德天农业有限公司在2009年冬季签订了980亩的油茶种植合同,2010年种植276亩,群众种植积极性高涨,形势喜人,明年预计会辐射到周边的大禾、长铺村,有望突破1200亩。
3、通过典型带动,推进畜牧产业化发展。扩大了以长铺、桂山、大禾等村为中心的养殖业,鼓励农户发展猪、牛、羊13万头,新发展养殖大户5000户,其中长铺村冷建华投资200万元兴建的年出栏生猪2500头的建财养猪场,成为我乡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新亮点,并不断巩固甘井村雏鸡孵化基地,发展养殖、销售雏鸡大户100余户。
4、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腊元、石井两村成了烤烟生产经济合作社,长铺村成立了志铭香椿种植合作社,同时由巡江村蒋连亘等牵头,在县内成立了新宁县松茯苓种植合作社,各经济合作社为农民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多方面服务,为我乡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长铺村志铭香椿种植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现已种植香椿273亩,预计今年产值达6万元。以我乡巡江村蒋连亘牵头成立的新宁县松茯苓种植合作社,利用我县马尾松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全县种植松茯苓4000余亩,发展会员200多人,巡田乡境内现已种植400多 亩。
5、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五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开发好乡内经济资源,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其中投资500万元的金桂电站于2007年投入生产;投资600万元的双江口电站已建设完毕,即将投产;投资200万元的石井纯净水厂于2009年10月份投产,经济效益可观;投资300万元的西蒋碎石场于2009年7月投产,为207国道改建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投资250万元的大禾冷库建设项目已完成80%,建成后可储藏农副产品700余吨。
6、加大争取落实力度,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我们紧抓项目这个经济发展的载体,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烟叶生产、道路交通等方面项目争取和落实。利用中央扩大内需投资120多万元的巡江、西蒋、石山三村的安全饮水工程于2009年4月份完工并投入使用,解决7000余人的安全饮水;投资50万元的长铺饮水工程于今年7月份完工,解决了干旱地区500余人及300多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2008年开工的腊元桐古千亩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于2009年初建成,成为全县连片种植规模最大的区域,全市类似的基地仅三家;今年在石井、石山、西蒋三村实施的石井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片项目,现已完成85%的工作量;207国道改造于2009年初动工,现在全线基础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实施路面硬化工作;紧抓207国道改造良好时机,积极筹措资金,全面启动了巡江街道改造,整个工程于9月初开工,现在已基本铺好下水管道,预计再等一个多月就能完工,到时巡田的小城镇建设将初现雏形。
三、严抓干部队伍管理,工作作风大力改进
1、坚持严制度管理干部。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力打造一支勤政务实、扎实肯干、开拓创新的干部队伍,乡党委政府拟定了“为民兴办实事、为民脱贫致富、为民排忧解难”三个责任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政领导轮流值班制、上班签到制、下乡和值夜班制等二十项工作制度,严格照章办事,决不含糊,这样大大规范了干部行为,彻底解决了少数干部中存在的“懒、散、飘、贪”等问题,使干部队伍的组织纪律性、工作积极性、业务熟练性明显加强。
2、转变工作方式触动干部。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发展这一主题,自始至终要求干部从指导型向服务型工作方式转变,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把干部推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多为群众兴办实事;进一步健全了“三热”服务机制,实行办事公开制、逢周二集中办公制、误工赔偿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深入开展带粮入农户、带被住农户、带书送科技、带钱送温暖、带种下农田及党员干部结对“一帮一”等一系列活动,更好地加强了干部、党员同农户的联系,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模范带头作用。
3、推行“以村为主”工作机制激励干部。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村级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全面清理了村级财务,完善了政务、村务公开,组建了一支工作热情高、为民办实事精神强的农村干部队伍。在2006年全面推行了“以村为主”综合考评工作机制,把各项工作纳入“以村为主”量化考核,乡、村干部年终待遇与考核结果直接挂钩。自该机制实行以来,乡、村干部干实事的劲头更足,为民服务的热情更高,促进了干部工作扎实到位、服 务到底。村级班子也已逐步成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坚强核心和战斗堡垒,乱收费、乱办事的现象少了,为民办实事、带民脱贫致富的事迹多了,各项任务完成得更好,年终综合考评中文明村越来越多。
4、深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教育干部。五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安排,乡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加强指导和督促工作,先后开展了“三个代表”实践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作风建设年等各类活动,促使干部进一步加强学习,进一步增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密切了干群关系,为营造村民安居乐业、村风淳朴和谐的农村社会提供了强有劲的动力。
四、突出协调均衡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落实各项惠农、助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五年来,我们始终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开展工作,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时贯彻执行中央全面取消农业税、“两免一补”等减负政策,把粮补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并专门制作了涉农收费公示牌、政务公开栏,在全乡17个行政村完善了村级帐务公开和村帐乡代管制度,从严把关,每年对国土、计育、教育、医疗卫生等部门的收费进行一至两次全面清理和整顿,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2、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山、林、水、田、路的综合整治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围绕道路建设、水利整治、村小危改、基础产业、社会事业各个方面,大力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一是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共向上级争取资金200多万元,完成人畜引水工程5个,其中大禾村的人畜引水工程是全市亮点工程之一;完成水利 设施建设300处,新修水圳10公里,对乡内2座小Ⅰ型、1座小Ⅱ型水库、303口山塘、5座拦河坝、1万多公里水渠全面进行了整修和硬化,其中甘井水库、腊元代圳在2006年、2007年分别获全县优良工程,石叶冲水库、李家塘水库的加固硬化、石山拦河坝、花田烟水配套工程等作为全乡亮点工程推介,切实提高了旱涝保收能力,确保山塘水库安全运行,五年来未垮一塘一坝。二是加强了交通、通讯设施建设,紧抓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抢抓上级加大村级道路通畅工程建设资金投入的契机,对全乡17个村进村道路全面进行了整修,新修、整修组道20余条,完成巡石、巡柳、巡桐、巡桂、甘长五大主干村道的水泥硬化通畅工程共3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组组通砂道的环形交通格局;新修客运站1座;新修和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5个,大大改善了村级组织办公条件。与此同时,全乡全面启动了农电网改造工程,完善了通讯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有移动、联通信号,村村有有线电视,普及率达95%以上。
3、关心弱势群体,致力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我们把帮助弱势群体列入重要工作议程,一是积极组织乡村干部、党员开展各类帮建活动,共组合资金10万余元帮助贫穷困难户;每年将五保户供养金、特困救助金、双抚资金、军人优待金等上级拨款,全部按时发放到对象手中。二是采取“一帮一”结对帮扶措施,落实责任,重点扶持弱势群体。帮助全乡4户残疾人落实建房资金12000元,帮助重大医疗救助对象落实救助资金近1万元,并多方筹措资金10余万元修建了1座敬老院,确保了33位五保老人晚年生活有保障。三是举办致富技术培训共2万余人,并由农业站牵头,组织 全体干部下村入户作技术指导,让贫困人口的贫困情况得到遏制,生活得到改善。
4、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奖抚政策全面落实。我们谋求人口与发展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相协调,走持续可发展之路,认真落实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基础工作,规范了收费项目,加大计划生育经费技入,加强了流动人口的管理及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务水平。2008年根据我乡计划生育工作降类的严峻形势,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在全乡实施了计划生育乡、村干部联系卡。规定被联系的对象出现计外生育,联系的乡、村干部按县发[2004]1号文件处理,并与年终费用挂钩。目前,全乡人口出生率保持在10.67‰以内,计划生育率在91.3%以上,多孩出生率在0.2‰以下,节育手术到位率达98%。同时,认真全面落实了计划生育奖励抚助政策,采取公平、公正、公开评议等方式,在全乡评选出计划生育家庭户,把奖励扶助金有进发放到位,大大地转变了群众的计划生育观念。
5、狠抓动物防疫、林业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年来,我们自始至终把动物防疫及禽流感防制工作提升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上抓紧抓实,每年年初都与各村委、驻村干部、防疫员分别签订了工作责任状,强化了防疫工作奖罚措施,做到动物免疫四个“100%”、禽流感防疫到位,并成立了稽查分队,不定期对农户、各市场交易所进行检查,严防疫病发生。
同时,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五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万余亩,完成林业抚育面积3万多亩,6、狠抓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稳定压倒一切,我们历来把确保一方平安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逐步加大了对综治工作经费的投入,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强化公民法律意识,“平安乡(村)”创建成效显著。进一步完善了公安、司法、政法、治保调解等一系列防控体系,强化管理;继续推行了“一帮一”刑释帮教工作,重拳出击取缔了“地下六合彩”等赌博行为;重点强化了安全检查和监管,严查农用车违章载人,加大了对非煤矿山和道路交通安全的整治力度,每年对乡内安全隐患的非法矿井、采石场进行一至两次地毯式的清查,没收非法产品和作业工具;加强了危爆物品的审批、管理和使用力度;加强了对非法收看境外电视、电视的卫星地面接收装臵的摸底排查,全部办好接收许可证;全面完成乡内600余台电视卫星地面接收装臵的转星工作,确保电视卫星信号接收正常。同时,充分发挥“夕阳红”综治协会、老年协会等矛盾纠纷调起体系的作用,确保了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为打造平安、和谐巡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文化、教育、卫生等工作有新突破,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我乡本着“发展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的指导思想,每年把教育列入政府日常工作。五年来,学校办学条件、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改善,就学率、升学率明显增上升,素质教育进一步得到了加强。新建了巡田中学校门、多功能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完成了西蒋小学、柳山小学、八丰小学的修建及金盆小学、桐古小学的危房改造工程,有力改善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生活条件。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素质教育,并定期在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乡 里也新修办公楼1座,设立了专门的文化活动场所,大大改善了干部的办公条件,丰富了干部的文化生活。
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实施,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困难初步解决。同时,在全乡积极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组织了党员、乡、村干部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克服缺点,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大力进行科技文化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明显改善了村民的知识结构,丰富了全乡人民的精神文化内容。
“十二五”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时期,更是我乡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结合全乡实际,确定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重实效,项目建设求突破,科技兴乡谋发展,社会稳定促和谐 ”这一主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任务,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揽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强化社会稳定,加大招商引资,全面推进乡域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农民人平纯收入翻一番;财政收入增长50%以上;“项目兴乡”取得显著成效,除建成“千担村、万担乡”烟叶生产基地,建成香椿、油茶、松茯苓、畜牧养殖等农业产业化基地;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招商引资有新的进展;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精神文明建设迈 上新的台阶;民主政治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根据上述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今后五年我们具体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为确保乡域经济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各项支农措施力度,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思路,继续以烤烟、药材、香椿、油茶生产为龙头,着重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1、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认真落实党和中央继续实行的种粮补贴政策,抓好粮食生产,扩大优质稻及其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突出发展精细种植业,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粮食总产要增长30%以上。
2、做大做强烟叶产业。要继续坚持“以烟兴乡富民”战略目标,实施“千担村”和“联村创片”工程,不断扩大烟叶种植规模,把主攻方向放在发展大村、大户和千亩连片种植上,全力推进烟叶产业再上台阶。要以腊元、桐古千亩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为基点,建好石井现代烟草农业求范片,在全乡全面铺开烟叶种植,实现烟叶产量、产值和税收的成倍增长。
3、以点促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完善腊元桐古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加快建成石井现代农业示范区。抓好退耕还林工作,新扩药材种植4000亩;以长铺村现有香椿种植为基础,不断扩大种植范围,使之辐射到桂山、大禾等村,重点要加大投资力度,建成投资规模150万元以上的“产+销+加”一条龙服 务的香椿生产公司;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发油茶基地和松茯苓基地。继续推进畜牧养殖业,以长铺建财养殖场为基点,建好猪、牛、羊养殖规模基地,在全乡新发展大牲畜30万头以上;以甘井乳鸡孵化为导向,积极鼓励家禽养殖。乡里要专门成立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4、切实抓好“三防一减”工作。要努力实施科技兴乡工程,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在切实做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的基础上,落实责任追究制扎实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农机推广与安全、“三防一减”等各项工作,要继续坚持防疫就是增收的理念,认真抓好春秋冬季动物防疫工作,加强动物重大疫病防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着重加强招商引资,抓好财源建设,切实增加财政收入 一是以招商引资为载体,充分利用开发好乡内经济资源,在巩固好现有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同时,重点搞好龙宫铁矿的矛盾处理。
二是把烤烟生产作为财源建设的重头戏抓紧抓实,继续落实好有关补贴政策,壮大种植规模,建设好连片生产基地。
三是在勤征细管、完善财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有效扶持措施,扶持好乡内重点项目的建设,同时强化预算约束,确保收支平,规范财源建设。
三、实施“项目兴乡”战略目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要千方百计争项目,重点要加强道路、水利、防汛、农网改造、烟叶生产、药材、招商引资、加工企业、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项目争取和落实;每个项目要成立领导班子,细化工作责任,责任到人; 要立足项目兴乡、项目兴业,把干部力量、工作精力集中到抓项目建设上去。着重完善好各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通畅工程项目建设;完成腊元土地复垦项目的争取及建设;基本完成全乡的农网改造工程;扩大烟叶、药材、香椿、油茶、养殖等五大产业基地;加大客运站的利用与管理力度;创办一家投资500万元的玉米淀粉加工厂和投资100万元的木业加工厂,达到乡域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在项目建设的带动下,认真完成乡境内207国道改造的各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要突出小城镇公益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在小城镇建设街道建好垃圾处理池等基础设施,提升小城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能力,促进城镇增容,带动乡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强化责任,切实抓好四大项目建设
1、搞好207国道改造。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集中力量,加大力度,认真完成乡境内207国道改造的各项工作,确保工程如期完工,并以此为契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提升小城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能力,带动乡域经济快速发展。
2、抓好龙宫铁矿厂建设。龙宫铁矿是我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我们要紧密配合县委、县政府抓好各项筹建工作,确保该厂在顺利投产。
3、建好烟叶收购站。要把责任落实到人,积极配合上级做好征地、矛盾调处等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抓好巡田烟草收购站建设,确保该项目顺利进程。
4、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围绕特色做亮点,继续抓好县级示范村腊元村建设,以点带面,在全乡17个村全面铺开新农村建设。要大力实施烤烟、药材、养殖等“一村一品”或“一村几品”项目,积极支持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及引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要以农业科技示范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为平台,加强对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标准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大沼气能源推广力度,推进改水、改厕、改圈工程,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生态示范村的活动,杜绝滥伐、乱采、乱挖行为,合理、科学、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现有自然资源,确保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五、抓好机制保障和责任落实,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升类进位 根据全乡计划生育工作严峻形势,牢固树立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确保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一是继续实施计划生育乡、村干部联系卡,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二是狠抓计生干部队伍管理,以创优质服务为动力,牢牢掌握计生工作主动性;三是抓好基层基础工作,要真正做到节育措施落实到位、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流动人口管理到位、计划生育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四到位”,切实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六、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一是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强化依法治乡战略的实施,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二是要以队伍建设为重点,抓好乡属各部门和村级安全专干的集中培训,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继续突出公安、司法、治保、禁黄、禁毒、禁赌、调解及村级巡逻队等一系列防控体系的完善,强化责任,规 范管理,常运作,不停留,为村民生产生活筑牢第一道安全防线,为构建和谐巡田保驾护航。三是要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巡田系列活动,层层签订落实“保一方平安”社会综合治理责任书,进一步加大对政法办、派出所、司法所的管理力度,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净化巡田社会阵容,确保一方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良社会环境。四是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大对场矿、企业的管理、整治力度,精心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努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扎实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突出抓好薄弱环节,切实加强乡、村两级党组织建设。坚持“以村为主”推进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各项组织制度,加强村干部素质教育工程,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政治素养,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强的农村干部队伍。
二是以全面落实村民的四项民主权利为主要内容,加强民主政治建设,重点抓好各村村务、财务公开和“以村为主”推进新农村建设考评机制的完善和落实。
三是以新农村建设乡级“示范村”腊元村为典型,加强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把“示范村”建设作为推动全乡农村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有力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治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规范化管理来实现高效运转,以发挥作用来检验建设成果,充分利用宣传文化阵地,引导农民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 而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农村整体文明程度,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在今后五年内,新农村建设要在全乡范围内全面铺开,切实建好、管好、用好农村公共设施,力争使乡村环境达到美化、净化、绿化、硬化。
八、抓好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标准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推广沼气能源建设,推进改水、改厕、改圈工程,杜绝滥伐、乱采、乱挖行为,合理、科学、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现有自然资源,确保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同时,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工作长足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中共巡田乡委员会 巡田乡人民政府
2010年11月28日
第三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200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和全局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下,县发展改革局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层发改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县委打好“三大战役”战略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县“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十一五”工作简要回顾
(一)宏观综合卓有成效
1、加强对重大规划的引导。一是在立足县情、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麻阳苗族自治县“十一五”规划纲要》,为麻阳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全面、切实可行的操作“蓝本”;初步编制完成了《麻阳苗族自治县“十二五”规划纲要》,绘就了麻阳“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二是在认真做好前一经济运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完成了2006—2010年共5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该系列计划都经县人大会审议通过及时下达,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三是针对全县库区和移民安臵区的发展实际,编制完成了《麻阳苗族自治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臵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四是编制完成了2008年、2009年、2010麻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规划和全县油茶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2、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县发展改革局在密切关注县内外经济走势、紧密跟踪国家宏观政策动态的前提下,坚持定期组织专入深入各乡镇、各相关
部门开展调研,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和计划完成情况,在掌握全县经济运行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统计数据,准确作出对经济运行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强化对县内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经济运行情况,定期向县人大汇报计划执行情况。五年来,共撰写经济形势分析报告20余篇,为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提供了扎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3、加强对重点课题的调研。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县发展改革局重点建立和完善领导带头、各股室参加的联合调研制度,坚持定期、定向调研,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寻找对策、探索道路。五年来,先后撰写完成了《关于我县企业贷款难的调查和思考》、《关于湘西开发现状与问题的思考》、《关于将麻阳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比照执行地区规划笼子的必要性》、《从苗乡变迁看湘西印象》、《关于做好省扶贫县以工代赈工作的思考》、《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麻阳迎来难得发展机遇》、《关于麻阳县近期猪肉价格上涨调查报告》、《让项目建设贯彻麻阳发展过程的始终》、《对我县招投标工作的几点思考》等20多篇质量高、分析透彻、可操作性强的调研成果,分别被国家、省、市、县报刊予以刊登转发,有力地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1、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十一五”期间,县发展改革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与省、市发改委及国家相关部门的衔接汇报,积极争取国债投资项目。同时多措并举,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引进外资和内联引资力度,不断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充分协调银信部门,争取更大、更多信贷资金投入,进一步调动
了全社会投资积极性,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强度,每年均以30%的增速合理增长。尤其是今年,随着列入全市目标考核管理的葛根深加工及基地建设、城南停车场建设及商住楼开发、锦江新城建设等8个市下达给我县的重点项目重点项目和全县29个重点项目全面启动,1—10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97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的城镇投资11.7394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突破17亿元,增速达30%。
2、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开展。一是抓好项目库建设。“十一五”期间,县发展改革局坚持从县域发展实际出发,按照“开发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的要求,超前谋划,狠项目库建设,共收集整理入库项目800多个(含已滚动开发未完全激活项目),入库项目基本做到了规划合理、资料完整、文本规范、操作性强、随用随取。二是搞好项目申报。为搞好每年项目申报,县发展改革局依托全县产业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国家投资重点,安排专人收集政策、研究政策、分析政策,找准上级投资政策与我县实际的结合点。精心从项目库中筛选了一批重点项目,做到了与上级计划的基本衔接,切实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经过努力,五年来共向上申报冰糖橙基地建设、县城垃圾处理场建设、乡村道路建设、水果批发市场建设、县人民医院综合服务大楼建设等一大批全县重点项目。三是全力争取项目资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发改委的关心支持下,全县发改口争取到位的无偿建设资金也逐年呈翻番增长之势:2006—2010年分别为3600万、4700万、6100万、8200万和11500亿元。
3、重大项目推进平稳有序。一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
目深入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党和国家改善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惠民政策,该项工作启动于2008年到2015年结束,共计8年时间,在我县预计总投资14097.9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637.8万元。2008年,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等6部门以湘发改赈[2009]44号、湘发改赈[2009]1188号两个文件,批复下达我县2008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总资金1661.28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995万元,具体建设内容包含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后续产业、补植补造四个方面。项目安排在锦和、岩门、板栗树等19个乡镇实施,工程惠及84个行政村565个村民组8087户退耕户共30910人;2009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五部门以湘发改赈[2009]1188号、湘发改赈[2009]1438号两个文件,批复下达我县2009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总资金 1114.8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660万元,地方自筹454.8万元。批复建设内容包含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后续产业、补植补造四个方面。项目安排落实在高村、岩门、谷达坡、江口墟、黄双、板栗树等23个乡镇67个行政村实施;2010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厅等5部门批复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资金1300.17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805万元,批复建设内容包含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后续产业、补植补造四个方面。项目在吕家坪、兰里、和平溪等县内部分乡镇实施。二是“湘西开发”纵深推进。自2004年省委、省政府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决策以来,下达给我县第一轮湘西开发省规划项目为年产一万吨油化系列产品、锦江泉酒厂扩建和麻阳冰糖橙产业化项目共3个。第二轮为麻阳冰糖橙特色水果产业化一期工程、年产3万吨高γ—氨基丁酸发芽糙米生产线项目有共2个。截止目前,其中第一轮项目完
成投资11251万元;第二轮项目完成投资9325万元。三是以工代赈效果显著。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近年来,国家对以工代赈项目做出了新的规定,“省贫县原则上不安排以工代赈项目”。但是在我局的极力争取下,再加上和上级发改委关系处理较为融洽,省、市发改委对我县特别关照了每年几十万元以的以工代赈资金。2006—2010 年我局共争取到以工代赈资金4795.6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166万元,分别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4076.17万元、农村公路建设301万元、农林建设22.7万元、农村人饮工程建设46.8万元、水利建设20万元和荒山荒地造林建设329万元。四是在建项目监管依法依规。在中央投资项目建设上,我局始终要求相关人员严格采取事前、事中和事后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坚持一旬一上报,一月一分析,半年一总结制度,从项目筹划过程中的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概预算和招投标到项目审批、项目建设等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坚决执行县纪委关于《加强我县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监督管理的工作方案》,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强国债资金监管,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建设安全。2006—2010年,县招投标办共核准招标项目129个,其中公开招标76个,邀请招标53个,共计总投资92645.47万元。五是渝怀铁路复线建设步步为营。我们已将渝怀铁路复线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的相关资料整理汇总并移交给中铁重庆二院。中铁重庆二院经过多方论证,初步确定我县锦和客货运输站的设计规模为:货运近期设计规模为75万吨/年,远期设计规模为90
万吨/年;客运峰值为600人/车次,省发改委也多次表示将在该项目建设上给予我县最大支持。
(三)机关效能更上层楼
1、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我局坚持抓干部职工学习教育不放松,不断增强强服务基层、特别是服务企业、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意识。
2、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积极主动加强与其它相关部门的沟通,在申报项目、安排资金、制定规划和政策时,充分听取、吸纳和体现各方意见,帮助、指导和统筹协调开展工作。
3、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制定出台《机关效能建设管理办法》、《公务接待费管理办法》、《厉行节约管理办法》和拟定《麻阳苗族自治县招投标监管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4、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用人机制,着力提高干部素质,落实各股室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与干部的思想交流和沟通,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5、廉政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党组带头做表率,局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大力推进廉政建设。
二、“十二五”发改工作主要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和五中
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节能减排,加强预警分析,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在“十二五”时期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举措
1、全力以赴搞好经济监测预警分析。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变到抓宏观、抓综合、当参谋上来,高度重视和强化宏观综合核心职能,正确处理战略研究与具体事务、促进当前发展与谋划长远竞争力的关系。一是加强重大规划的引导。高度重视和发挥规划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涉及到中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必须首先纳入规划。二是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坚持每个季度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经济运行情况,定期向县人大汇报计划执行情况。三是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涉及到当前及长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包括重大思路的提出、重大生产力的布局、重大政策的制定等,坚持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深入研究。特别是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握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针对性、操作性、时效性较强的措施建议。四是加强宏观综合的资源配备。加强高素质宏观综合人员的引进、培养和整合,强化各股室的综合力量。加强与社会研究咨询机构及专家的联系互动,充分发挥外脑作用。建立稳定的重大课题研究经费来源,对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给予经费保障。
2、自始至终突出项目建设主导地位。有项目才有资金,有项目才谈得上发展。“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紧紧抓住项
目建设这根主线不放手,让项目建设贯穿麻阳发展过程的始终。一是围绕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抓项目。针对县情实际,就是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病险水库治理、保障人畜安全饮水为切入点,进一步放大优势,打造品牌,走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的路子。在做大做强水果、养殖、蔬菜三大特色产业的基础上,适度规模开发油茶产业。引进和扶持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推进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包装、运输开发一体化;进一步叫响冰糖橙、脐橙、无籽西瓜、麻鸭和锦江白鹅等“麻阳”品牌,逐步实现种养规模化、产品优质化、生产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切实解决农产品增值难、增效难、增收难问题。二是围绕培育新型工业集群抓项目。重点做大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努力壮大水电业,实现锦江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引导百事、东坡果品和苗家王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适度开发钒铅锌等矿产资源。一如既往鼓励奔鑫治炼、泰安硅业开足马力生产。持之以恒完善工业园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争取更多、更大、更强的企业入园。三是围绕建设长寿旅游名县抓项目。深度开发我县农村优秀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资源和绘画、编织等民间工艺。着力打造盘瓠文化、福寿文化、名人文化三大旅游品牌。提升改造中国盘瓠部落苗族文化长廊、漫水盘瓠民俗村和文明山森林公园。积极培育以滕代远、满朝荐故里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和名品,倡导红色旅游。全面推进石羊哨温泉及附近水域综合开发,挖掘我县长寿观光旅游新亮点,加速我县由旅游途径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进程,培育我县经济新的增长极。
3、矢志不渝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 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围绕就业、社保、文教卫等民生领域,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差距,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一是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窒建设;着力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抢救性文物保护、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设施等国家规划内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基层文化设施条件。加快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推动群众性体育事业发展。二是高度关注弱势群体。重视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流浪儿童等困难群体救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机构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进一步落实国家加强住房保障的有关政策,加大廉租房实物配租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新建廉租房建设,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三是协调做好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在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等领域建设一批民生工程,继续争取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加强创业培训和职能技术培训设施建设。
三、2011年发改工作主要思路
(一)工作思路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改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更加注重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注重宏观综
合,不断提升参谋服务水平;更加注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深入实施,让发展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体;更加注重“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工作,引导县域经济健康平衡较快发展。
(二)工作举措
1、更加注重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一是搞好项目申报。依托全县产业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国家2011年投资重点,安排专人收集政策、研究政策、分析政策,找准上级投资政策与我县实际的结合点,精心筛选、编制一批重点项目,做到了与上级计划的基本衔接,切实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二是加强对国有投资项目的监管。加强对国有投资项目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保证国家专项资金安全是国家赋予各级发改委的职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经初步统计,我县在建项目中,国有资金投资项目约占1/3强。若对国有投资项目稽查不到位导致国有资金使用出问题,这必然会对我县以后的项目争取工作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尴尬局面。对此,我们将充分协调监察、审计、财政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开展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稽查,规范项目审批、勘察设计、招标投标、设备采购、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行为,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
2、更加注重宏观综合,不断提升参谋服务水平。主要是制定和实施好《麻阳苗族自治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完成《麻阳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麻阳苗族自治县“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搞好2011年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和全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尤其是在重大投资计划、项目招投标、项目监
管和稽查、国有投资项目资金使用等方面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
3、更加注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深入实施,让发展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体。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工作启动于2008年至2015年结束,共计8年时间,在我县预计总投资14097.9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637.8万元。该项工程惠及我县23个乡(镇)249个村23万人。每年国家安排专项资金为800—900万元。为抓好该项工程,我们将继续与相关乡镇及村组密切合作,把该项惠农工程办好办实,使党的阳光雨露滋润苗乡大地。
4、更加注重规划对县域经济的指导作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起步之年,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是应对形势新变化,落实科学发展新要求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富民强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此我们将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十二五”时期县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新特点,突出统筹兼顾的要求,全面完成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报县政府审定后,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麻阳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
2010年11月25日
第四篇:县发改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县发改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开发三港,建设三城,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实现县域经济向区域发展跨越”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综合部门职能,科学谋划,真抓实干,积极做好“五块文章”,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现将我局“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工作总结
(一)多筹善谋,做好经济综合文章。一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各年初,我局在对全县上一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和对下一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主要行业发展走势进行客观分析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多次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合理地编制完成了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经县政府审核并报人代会讨论通过后,五年来执行情况良好。二是切实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科学、客观地开展季度、半和经济运行分析,及时发现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全县各项决策工作提供依据。三是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十一五”规划体系执行情况良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提交人代会通过,由发改牵头编制的《三门县“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三门县三大产业平台发展规划》、《三门县健跳港区龙山作业区开发利用规划》均已完成评审,《三门县“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已进入评审,《三门县健跳港口岸扩大开放规划方案》已纳入市“十二五”扩大口岸开放规划。各部门的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相继完成,会同纲要已相继付之实施。四是积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五年来,县城医疗资源整合工作已完成,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村住房保险每年已按计划完成。
(二)审时度势,做好产业发展文章。一是抓好工业经济的调研工作。当前,深入各工业集聚区调研,协助县委、县政府做好各开发区(园区)的整合工作,力争把原浙江三门工业园区扩容升级为浙江三门经济技术开发区;针对近年来复杂的经济形势变化,对各全县各项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及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完成季度及半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定期牵头经贸等有关部门,对全县投资上千万元工业性投资项目进行专题调研,排摸问题,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依据。近五年来,通过深入调研,形成了《关于当前我县重点工业区块(园区)建设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三门县开发区整合提升的调查报告》、《三门县2011年上千万元工业性投资项目进展情况调研报告》等12篇调研报告。二是做好对骨干企业的服务。实行领导班子、科长与骨干企业联系制度,深入企业,做好产业项目包装、审批、申报服务,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加强重点工业区块、重点工业项目综合协调,协助有关单位妥善做好政策处理工作,设法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五年来,“三变”、“紫金港”等20多家企业项目相继获国家各类专项资金扶持。其中,仅2011年上半年,“亚达”、“爱力浦”等7个企业项目分别列入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循环经济项目、中小企业专项等国家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累计争取到国家项目补助资金2250万元。三是推进沿海产业带建设。针对各市对县考核的沿海产业带各重点项目,积极与重点区块及乡镇衔接沟通,加强对各工业区块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监管, 实行专人统计月报制度,实施动态监管,做好跟踪服务,对项目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呈报,竭力解决,各项指标均按计划完成。截止今年6月底,沿海产业带累计开发726公顷,基础设施投入10.4亿元,投产企业106家。四是配合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编制产业引进指导目录,开展产业政策和导向宣传,加强招商项目及“回归工程”企业的跟踪服务,依托县滨海新城做好引进项目筛选工作。五年来,对健跳液化天然汽储运中转项目、中德合资天铁集团地铁配件等一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对船舶产业项目重组工作进行综合指导,支持船企联手组合,兼并扩容;先后与上海、北京等地台州、三门商会进行联络了解,更新动态项目库;配合县委、县政府做好第七次南北协作大会筹备工作,“回归工程”项目到位资金五年累计达10.2亿元。今年,已对游艇俱乐部等10个有一定影响力的项目进行包装上报,争取列入市重点推介项目册。
(三)克难攻坚,着力做好项目投资文章。
一是推进项目前期。按确保开工、争取开工和重大前期这一梯次结构进行筛选优化,建立投资上500万元以上政府性投资动态项目库,为项目的包装申报、招商引资、实施转化做好基础准备;积极沟通,多方协作,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五年来,74省道南延、健跳一级渔港码头、洋市涂围垦工程、水上游艇俱乐部、金洋涂围垦工程、74省道北延等一批前期项目相继动工建设或进入实质性阶段。上半年,列入2011年市考核5个重大前期项目中,入城道路城北至晏站工程、海游中学整体搬迁工程、党校迁建工程均已完成考核任务,74省道北延台州三门园里至宁海一市段公路工程已完成省发改委立项批复,洋市涂围垦工程已完成可研评审上报省发改委待批复。二是加强项目监管。实行项目推进月报制,与相关部门联动,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在每年的县重点项目集中推进现场会后,组织督查,着一整改落实,并形成了《规范投资管理体制,坚持又好又快发展》、《不留死角查找问题,分类分层破解难题》等近10篇重点建设调研报告。五年来,266个县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38.2个亿,累计完成投入140.8个亿,各基本按计划或超额完成了计划投资目标。客运中心、首府广场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2011年,73个县重点项目计划投资43个亿,截止6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8.2亿元,完成计划的42.3%,剔除核电投资,县本级完成投资6.2亿元,同比增长33.9%。在项目变更管理中,加强监督、管理和指导,力求规范、透明、公正。自2009年政府性投资项目办法实施以来,共受理海沙线等项目变更事项43件,变更额13486万元,完成报批40件,最大单次核减投资额535.7万元,节约了工程造价。三是争取项目资金。做好项目储备、包装和申报等“功课”,寻找机遇,挖掘项目,主动对接,2007年至2011年6月底,共向上争取各类项目扶持资金25227.5万元,涉及农业、工业、教育、文化、卫生、旅游、金融、服务、管理等9个方面116个项目,缓解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压力,中医院、滨海新城污水管网工程等一批公建项目相继建成,有效促进了我县社会事业的发展。另外,8个亿企业债券项目经近两年的努力已于2011年1月20日经国家发改委审批,现已进入发行运作程序。四是不断推进墙改工作。宣传墙改政策,组织对烧结砖企业排查摸底,对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进行督查;加强墙改专项基金管理,按规定预缴,按要求验收,按软件返退;加大扶持发展新墙材企业力度,做好省专项补助(贴息)资金申报工作。“十一五”期间,共收取墙改基金2871.42万元,返退311.1万元,专项资金补助74.5万元。今年上半年,新墙材产量0.45亿标砖,其中水泥砖0.37亿标砖,粘土多孔砖0.08亿标砖,水泥砖占新墙材84%;共收取墙改基金19项201万元,返退3项44.84万元;三门易建建材有限公司年产8000万块页岩和粉煤灰自保温烧结砖生产线项目动工建设,填补了我县墙改规模企业的空白。
(四)热情服务,做好惠民为民文章。一是努力提升项目审批服务。优化服务,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行政审批再提速,目前,核准类项目审批时间考虑到行业许可设定为三天,其余项目均压缩为两天。2007年至2011年6月底,共办理项目审批1049件。其中,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议书125件、可研132件、初步设计68件、建设计划112件;非政府性投资项目备案(核准)612件。同时,上报省市审批的17件。二是切实加强物价管理。落实清费减负政策,重点开展涉农和涉企收费检查,进一步做好民生商品价格的监测,严格规范收费审批的程序和成本的审核,不断优化价格认证体系。近五年来,认真做好行政事业单位收费的验审工作,受理价格举报投诉和咨询事项103件,每年的办结率均在95%以上,对项目收费价格核定127次,受理公安、法院、市场等价格鉴定业务1068件,鉴定标的10583.17万元,充分发挥了价格管理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认真抓好粮食安全。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完善仓储工作管理机制,扩大粮源基地,开展储备粮油轮换和“一符四无”粮仓鉴定工作,做好为农服务、军粮供应和拥军慰问工作。2007年至2011年,新增储备粮规模2000吨,总规模达1万吨,轮换储备粮23000吨,储备食用油规模达75吨,仓储设施及维修投入资金达364.24万元,投资1800万元、仓储规模12000吨的六敖中心粮库投入使用,无粮食安全事故。
(五)廉洁高效,做好队伍建设文章。一是加强班子建设。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等活动为载体,定期组织学习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文化、法律、法规知识,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政策性、思路性、方向性问题,为县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对涉及工作计划、项目上报等重大工作,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审议,集体决策。五年来,干部职工无违法违纪行为。二是加强效能建设。不断优化办公环境,切实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热情服务,不断提高发改工作效能。近五年来,参加发改系统培训51批次,牵头组织编制《三门县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三门县燃气专项规划》、《三门县龙山岛开发利用规划》等各类重大规划32个,形成《从河谷时代迈向海港时代》、《化危为机,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我县四大船舶区块建设推进情况及措施建议》等调研报告53篇,圆满完成“三会”《要求对农家乐电价调整的建议》、《切实加强牛头门海岸线资源保护刻不容缓》等25个提案(议案)的答复工作,编辑发展简报72期、重点建设简报36期。三是加强作风建设。依法行政,按规办事,加强项目惩防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中层干部述职述评”、“文明在行动”等活动,尽心协助解决粮食系统职工信访等积案,主动帮助解决企业、农村土地、资金、政策处理等实际问题。近五年来,落实帮扶资金300?多万元,《入村进企破难题》、《县发改局项目管理“四步曲”》等37个活动被新闻媒体报道,相继荣获省粮食系统先进集体、省价格举报工作优秀单位、省“三星级”粮食储备库、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先进县、省经合工作先进单位、省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先进单位等十多项省以上荣誉称号。
二、“十二五”工作思路
县发改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贯彻县党代会、“两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动员全局上下紧扣发展和改革这一主题,科学谋划,创业创新,不断推动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做好参谋,努力开创三门“十二五”经济赶超跨越的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深入研究,谋划县域发展思路。积极做好经济形势分析,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拓展分析材料来源,提高经济形势分析材料质量,统筹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突出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主要调控目标,攻坚克难,提前规划,实是求事地提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二)统筹协调,推进规划编制实施。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十二五”规划纲要将提交人代会通过,三大产业平台规划、“十二五”重点工程规划将呈报县委县府通过,服务业发展规划抓紧修编;加强衔接协调,认真做好各类规划的宣传实施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对每、各阶段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馈。
(三)抢抓机遇,推动产业发展步伐。以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为目标,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协助抓好各开发区(园区)的整合提升、临港(岙口塘)区块的开发和利用、沿海工业城配套服务建设等工作,加快推进橡胶集聚区建设;抓好对投资上千万企业的服务工作,加强监管,当好参谋,做好项目审批,争取扶持资金,促进转型升级;抓好服务业的规划制定、商业布局、金融提升等系列服务工作,引导发展有特色优势的现代服务业。
(四)积极谋划,促进重点工程建设。深入调研,积极谋划,做好重点项目预安排;以74省道北延等项目为抓手,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试行重点建设项目代建制,加强重点工程稽察;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和政府投资项目变更管理;协助县委县府抓好重点工程的考核和奖罚工作。
(五)主动对接,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多渠道、多层次了解掌握国家投资信息,认真研究政策,寻找机遇,挖掘项目,主动对接,完善项目前期手续,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计划盘子。
(六)积极稳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扩权强镇工作,下放事权,扩大财权,改革人事权,提高海游、健跳、六敖等省级中心镇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集聚辐射能力;抓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政策性涉农保险工作。
(七)积极主动,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强三门籍在外企业信息库的动态管理,做好“回归工程”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抓好“总部经济”建设;加强与三门在外商会的联系,做好产业政策导向的制定和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库的建立,注重项目包装、推介、审批等服务工作,着力吸引一批重量级项目落户。
(八)落实职责,做好粮食安全工作。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不断探索粮源基地建设模式,继续做好储备粮油的轮换和仓储工作,积极开展“一符四无”粮仓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为农服务和军粮供应工作。
(九)加强监管,做好物价监管工作。加强价格监测分析,加大收费专项检查力度,严肃查处不正当的价格行为,不断提升收费验审工作质量,着力优化价格鉴定认证工作,充分发挥12358价格举报平台的作用。
(十)严格要求,加强机关内部建设。抓好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严格依法行政,按规办事;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责任心,执行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建立惩防项目体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发改干部队伍。
第五篇:“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十二五”时期工作思路
“十一五”时期全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及“十二五”时期工作思路
一、“十一五”时期主要工作回顾
(一)人口发展规划主要目标顺利实现
——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十一五”时期,全旗累计出生20676人,年均出生率11.2‰,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8‰左右,符合政策生育率在99.23%以上。2010年新出生3871人,比2009年少出生212人,人口出生率10.38‰,自然增长率5.78‰,符合政策生育率97.96%。人口发展规划主要目标圆满完成。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启动实施了优生促进工程,针对孕前期、孕期、高危人群、生育后期等采取了知识、营养、药物、技术干预等措施,随访服务61万人次,举办出生缺陷干预培训班1315期,培训52500人次,发放宣传品12.5万份,投放叶酸营养素5028人份,优生四项检测1156例,筛查19830例,监测出生缺陷儿15名,建立了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和出生缺陷高危人群管理服务档案,初步形成了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链条。与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合作开展了《蒙古族地区生育力与生育意愿调查项目》,前瞻性研究出生人口素质的干预模式。
(二)推进机制建设,凝聚统筹合力。
——推进统筹协调机制。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十一五”期间,旗委、人大、政府、政协多次组织开展专项调研及执法
检查,统筹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突出困难和重大问题,切实加大对责任落实的督查考核和指导力度,将人口计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二是强化综合治理。根据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任务,2008年调整充实了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增加到41个,进一步明确了成员单位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中的职责任务。制定实施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实施方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新闻宣传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集中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的活动方案》等一系列举措,2010年计划生育统计末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64,与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31个比例点。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在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旗委党校人口理论教育培训基地、人口计生局蒙汉文网站等有效载体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刊、手机短信、公益广告等形式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借助“达那巴拉”民歌协会、计生文艺汇演、征集计生歌曲诗词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人口文化宣传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推进科学管理机制。一是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五年全旗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为旗、乡两级计生部门配齐了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先后完成了十年出生统计核查和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WIS系统)向全员人口数据库的过渡工作;建立了全旗出生缺陷高危人群、不孕不育等7
个数据库,为科学分析我旗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等情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依法管理进程稳步推进。制定实施了《科左后旗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十一五”规划实施方案》,规范了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建立健全信访长效机制,开通了“12356”阳光热线,集中开展了“党员干部社会公众人物违法生育专项治理”和“城镇违法生育专项治理”活动。2008年我旗作为人口计生全国信访试点单位,在“全国东部十五省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三是目标管理考核进一步完善。坚持实行党政、业务、相关部门 “三线”考核,坚持评估结果集体认定,现场反馈,基本形成符合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要求,作风求实,工作务实,结果真实的目标管理责任体系。
——健全优质服务机制。一是基层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五年累计投入资金436万元,实施了“百村达标工程”,建设了100个村级标准化计生服务室,新建和改扩建了朝鲁吐、双胜等7个镇计生服务所。利用扩大内需项目实施了金宝屯、海力吐等6个镇标准化计生服务所建设;为12个苏木镇配齐了流动服务车,为苏木镇服务站(所)配备了乳腺诊断仪、B超等医疗设备,加快了苏木镇服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步伐。二是全力推进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服务站管理机制改革,推行市旗镇村“四位一体”技术服务模式,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建立了以“旗服务站为龙头、中心镇服务所为骨干、重点镇级服务所为依托、嘎查村级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服务网络,围绕
“孕、产、育”全面加强服务,重点开展以“三查”为主的生殖健康服务。三是计生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考录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岗位大练兵”等形式强化培训,提高素质。目前全旗计生专业技术人员达63人,占旗、乡两级技术服务机构人员的70%。2008年成功晋级了自治区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旗”行列。
——落实人财保障机制。一是健全用人机制。严格执行“旗管、镇聘、村用”的管理制度,2010年全面落实了嘎查村计生专职工作员与村书记、村长同等工资待遇;针对苏木镇技术人员短缺的实际,通过公开考录的方式招录10名医学专业大学生充实到技术服务队伍。二是建立健全计划生育事业费稳定增长保障机制。五年来,旗财政逐年增加计划生育事业费,并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双女(政策内二孩)结扎奖励、“一杯奶”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及时足额拨付和专款专用,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十一五”时期,累计投入资金1376万元,落实国家“三项制度”(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别扶助)惠及计划生育家庭2971户(人);启动实施了“一杯奶”生育关怀民生工程,发放“一杯奶”58310件,5885名政策内孕期妇女受益;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年惠及8708个计生家庭,农村牧区政策内二孩和双女户采取结扎措施奖励惠及688户,连续为全旗8222名独生子女办理了关爱女孩保险和爱心保险;5户独生子女伤残、死亡放弃再生育的家庭得到了一次性补助;通过企业扶持、部门联动等多种形式救助贫困
计生家庭1485户。
——构建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己建立各级计生协会288个,会员达29590人。形成了“两委总负责、村民搞自治、协会当骨干、群众做主人”的格局。五年累计投入资金414.7万元,通过开展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幸福工程”、“五关怀”活动(关怀贫困计生家庭、关怀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关怀独生子女、关怀女孩健康成长和关怀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惠及1.2万户家庭。旗、镇两级积极开展了镇、村计生工作人员关怀行动,将每人交通补助、误餐补助标准由60元/月增至100元/月,连续为452名计生工作人员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卫生改厕项目优先安排81名计生专职工作员家庭,人口计生网底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2006年、2009年,常胜镇好来村、甘旗卡镇翁斯嘎查先后被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评为计划生育协会先进集体。
——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细化了各成员单位职责,与人口流动较多的省外和周边地区建立了《双向管理协议》,加强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了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流入地共同管理、双向考核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过去的五年,全旗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市人口计生委的高度评价,2006年以来,在全市综合考评中连续三年名列前茅;2009年获全市“稳定低生育水平暨长效机制综合治理建设奖”;2010年获全市“信息化建设奖”
和“依法行政与行风政风建设奖”。
二、“十二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
按照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原则,保障城乡人口的适度规模,人口素质逐步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我旗“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肃生育秩序,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继续深化提高人口素质相关工作,建立健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工作链条;关注人口结构、分布,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问题;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夯实基层基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人口总量控制在43万以内,年均出生率、年均自增率分别保持在12.5‰和7‰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出生婴儿性别比保持在正常水平。
单 位:科左后旗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主要领导:(签字)
二0一一年五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