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智能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7:2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集团智能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集团智能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集团智能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集团智能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企业概况: ******集团拥有总资产10.6亿元,行业涉及房地产、服装、印刷、酒水生产与销售,现有员工3000多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500余人,主要规模为:年房产开发面积为10万平方米、服装150万套、书刊印刷大纸100万色令、粮食酒1000吨的生产能力。“**”是中国驰名商标,“****”是省著名商标,“**”牌还是省名牌。2015年全集团完成销售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11.3%;上缴税金2913.5万元同比增长15.73%。集团智能化生产情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建立智能化工厂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论什么行业,最初的生产都是大批量生产,随着技术及时代的发展,市场上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逐渐增强,迫使企业由大批量生产转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更进一步,将逐步转向个性化定制生产。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得各行各业逐步开始进行转型升级,要求生产线具有高度的柔性,能够进行模块化的组合,以满足生产不同产品的需求。与此同时,为了响应客户的需求,需要及时对客户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及反馈,也促使企业开始关注自己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各种实用的系统逐步上线;更进一步为了提升生产效率,使得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人之间要有信息互通和良好的交互,又要求利用相关技术实现互联。总体来说,智能制造的出现是生产发展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技术的革新、市场的需求以及政策的引导都将智能制造推向了历史的前端。

集团所属*****有限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智能化生产及信息化建设。在近几年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新上6条智能化吊挂式服装生产线。使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裁剪(CAM)等系统和设备。整个生产采用智能吊挂生产线,整个系统通过电脑或可编程控制器来控制每个吊架的传输地址,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工期,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流程各工序普遍实行在线检测技术和自动化系统;成品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熨烫并完成服装整形、定形。在整个服装生产管理上也采用了计算机管理,实现了原料入厂、设计下单、物料出库、车间生产、质量检测、验货入库、财务结算、成品出厂的系统管理。

同时还注重产业升级与项目建设,去年年初投资1亿元新上服装定制及电子商务项目,目前该项目处于试运行阶段。项目完善后,客户可通过****“智能裁缝”定制平台在网上完成服装体型采集、版型预选、图案配饰、色彩搭配等DIY设计。公司收到网络传输的数据后进行快速智能制造,在72小时内将成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通过信息化手段、网络采集和沟通手段实现生产企业与消费者直接结合,这恰恰是目前国内服装产业所欠缺的。随着衣着多元化时代的到来,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被主导的时尚,而是要求参与到服装设计环节。年轻人追求时尚、个性,寻找有自己符号和印记的产品,我们将把主导权交给消费者,帮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以往是衣择人,今后将是人择衣。我们将打造“远程定制与快速制造系统”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和数字化服装制造方法,建立电子商务和数字化服装生产环境下全新的服装远程定制商业模式。

*****结合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建立企业内部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使公司在原材料采购及供应上达到有计划采购,建立供应商信用等级制度,合理规范供应商,合理按排付款计划。最大保证资金合理运用。配合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建立有效的RFID酒类防伪物流追溯系统。率先树立RFID技术在食品类中防伪技术的示范应用。包含从标签封装、包装生产、出入库、物流和销售、消费、公共平台验证、投诉与打假等各环节的一整套的防伪技术、工具和手段,逐步形成公司系列产品在经后相当长时间内无造假,借机扩大企业产品知名度,占领市场,提升企业形象。结合集团的信息化总体规划,逐步实现与集团系统的对接,实现办公自动化、行政管理、财务系统的联网。

*****利用现有厂房,购进具有国内先进的数字印刷设备,设备主要以海德堡对开四色数控胶印机(国际领先)、CTP数字制版系统、配页流水线和装订连动线为主,以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真正从印前、印中、印后实现了数字化印刷。下一步发展计划及发展目标

*****公司下一步计划完善人体数据采集系统,消费者通过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就可以对全身进行立体扫描,完成体型数据采集。系统形成一个3D模型,顾客可以将设计的服装进行虚拟试衣,平台将试衣效果反馈给顾客。整个过程像照镜子一样,我们还可以将扫描到的数据提供给消费者,帮助他们网购各式服装。同时优化管理模式。通过RFID数据匹配,将相同的工艺分配到同一生产岗位,减少更换流水线,提高生产效率,让“个性化产品批量化生产”。我们希望通过‘智能裁缝’,让每个消费者都有一个像身份证一样的专属尺码ID,在此基础上,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快速制造,形成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当前公司的核心业务依然是传统的加工贸易,“智能裁缝”只占一隅。要把市场做成熟,必须打通生产、销售各个环节,我们傲饰服饰“智能裁缝”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

*****公司计划产业升级,通过酿酒机器人对酒厂进行自动化改造。通过智能化机械手臂、润粮拌和机、自动上甑系统、摊晾加曲拌和机、无重力拌和机、自动蒸馏系统等一系列智能化的“酿造单元”,将传统酿造白酒中原本需要人力完成的起窖、拌粮、上甑等环节全部由机器操作,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生产。通过智能化酿酒设备对传统酿酒车间进行技术改造。酿酒机器人只需少数技术人员即可全流程控制,白酒从起窖到酒体灌装均可智能化,建设白酒酿造“无人工厂”指日可待。同时打造智能仓储系统。通过RFID系统有效管理原货物入库、质量分选、成品入库、成品出库(库位)。入库采用移动读写终端,方便数据写入时灵活、快速、准确。配备手持读写终端,极端情况下可做为补充读写设备。涉及库位和货物框的电子标签均采用RFID高频技术,防止读写器读写距离过远造成误读。出品出库(库房)终端管理高效、读写准确;采用超高频技术,通过将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与叉车关联,再将叉车与货物框数据关联来获取出库货物信息,能有效防止超高频出库误读的情况,大大提高准确率。目前遇到的困难:

1、投入资金缺口较大。企业智能化生产所面临的各种基础设施的改造需要大量资金,研发、技术创新以及产学研合作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巨大。集团近几年产业升级及研发创新的项目不少,资金压力较大。

2、人才问题,目前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是我们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目前企业转型升级及打造智能化生产面临的创新不够是主要难题。集团公司行业是创新必然的领域。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各公司不仅需要大批具有较高技术和理论的研究型、设计型的科技人才,而且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集团内部员工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创新精神培养重视不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

3、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不强仍是制约集团创新发展的关键。企业在开展创新应用模式的时候往往受到技术瓶颈约束,导致企业深度应用智能化生产受限。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组织能力薄弱。

4、目前市场上的企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太昂贵,还有就是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跟不上。企业智能化生产建设之路还很遥远!

第二篇:中小水电站智能化调研报告

中小水电站智能化调研报告

1、调研背景概述

随着技术进步和全球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智能电网已成为未来世界电力系统发展的方向,为满足未来能源发展的需要,2009 年国家电网公司专门制定了“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提出了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环节及通信信息平台的关键设备分阶段研制目标,南方电网也在制定有关智能电网的研发计划,研制智能电网关键设备已成为当前电力系统技术发展的热点和新方向。

结合所从事的水利水电自动化专业领域和当前水电厂智能化建设的实际需求,本项目将水电厂智能化技术发展动态作为跟踪调研的重点。根据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趋势,目前正在开展智能化水电厂建设方面的研究工作,着重反映研究方向、研发内容、主要观点和重点课题/项目的进展及成果等。以反映学科发展动向和新技术信息。

通过调研分析,归纳总结智能化水电厂建设方面的主要进展和成果,指出当前国际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及前瞻性的成果和值得关注的新动向等,并分析在我国深入(推广)研究及应用的前景,同时对新技术要进行适当的市场分析。

2、调研的原因、必要性及意义 水电厂智能化建设,代表了当前国际水利水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由于国内外在智能化水电厂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智能水电厂的概念、目标、功能、系统配置及系统间互动等方面均亟需进一步研究,目前开展水电厂智能化技术发展动态跟踪调研,有利于推动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机组状态检修、经济运行等方面智能化研究的展开。

智能水电厂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与智能电网关注的重点不同,智能水电厂的总体目标应该是通过智能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水电厂生产管理和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实现全厂各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与互操作,进一步提高机组的可观性、可控性和可调性,提升电网与电厂之间的智能协调水平,提高全厂设备故障诊断与优化运行的智能化水平,并最终提高水电厂的经济效益。

另外,随着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研制工作的展开,国内部分研究机构、设计院和水电厂已开始智能水电厂建设的前期规划设计和研究工作,但在智能化水电站建设方面还缺乏共识,因此有必要开展智能水电厂自动化技术调研,选择智能水电厂自动化技术作为重点专题进行调研主要意义包括:

(1)通过开展智能水电厂自动化技术发展中热点和重点问题的专题调研,可以跟踪并全面、系统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技术的国际发展态势,对我国水利水电行业未来的发展和增长点进行分析,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咨询意见或技术支撑。

(2)通过对新技术的调研和市场分析,为本专业应用技术的发展和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提供技术参考。为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建设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意见。

(3)通过本专题的调研分析,归纳汇总编写成《国际水利水电科技发展动态调研报告(2015)》。为各学科的科学、健康及可持续发展,为保持在国内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领先地位,并为在2020年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3、发展新动向和值得关注点

3.1 国内外智能电网技术发展动态

我国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倡导者,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一直在努力打造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我国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采用先进的设备技术和控制方法,研制坚强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实现电网的安全、高效运行,以解决我国能源主要分布地与主要消费地不一致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问题。

在智能电网建设初期,我国主要是对以电网调度系统和数字化变电站为主的二次设备进行更新。智能电网是电力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已在国内外形成共识。目前智能电网建设已在变电环节获得较大进展,主要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智能化数字化变电站将成为新建变电站的主流。而智能化建设在发电领域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主要是因为发电环节涉及的设备与系统更多更复杂,技术标准与规范还需完善,智能化建设遇到的问题技术难度较大。

从2004 年IEC正式发布IEC61850以来,ABB、SIEMENS、AREVA、GE等国外主要公司都推出了支持IEC61850标准的新一代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并在2006年8月就组织了13个厂商进行IEC61850产品的互联展示。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IEC61850标准在我国等同引用为国内电力行业标准(DL/T860系列),并制定了相应的《DL/T860工程实施规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许继、国电南自、北京四方等均较早开展了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和设备研制工作。从2005年起,国调中心组织国内10个主要厂家和检测单位成功进行了 6次IEC61850互操作实验,实现不同厂家的IED 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功能互动。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上,初步统计我国已有70余座数字化变电站投入运行,并在间隔层、变电站层等二次设备和系统上取得了较大的技术进步,在电子式互感器与智能化开关等需同时具备一、二次设备技术的过程层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可靠性方面等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与完善。

在发电环节,随着计算机监控、保护测控、机组状态监测等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为智能化建设打好了良好的基础,但有关研究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国内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主要研发企业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均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开发工作,另外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等设计单位和白山电厂、葛洲坝电厂等发电企业均开展了智能化水电站的规划设计工作。由于目前水电站智能化建设技术标准与规范还不够完善,技术发展方向还缺乏共识,同时缺少适合水电厂的大量一次智能设备,这些都决定了开展发电环节智能化建设,研制关键设备和系统将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综合调研情况分析,在适合水电厂的一次智能设备难以获得突破的情况下,水电厂智能化建设研究,研制发电环节智能化建设关键设备和系统,应将重点放在提升发电站的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水平、提高机组的可观可控可调性,实现并网接入快速化、安全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方面,以强化电厂对电网的支撑能力,提升电网与发电厂智能协调水平。在智能化水电厂自动化系统建设方面,重点是进行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水电机组状态检修、梯级水电站群经济运行等二次 系统的智能化研究。

3.2 本项目发展的新方向和值得关注点

3.2.1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智能化发展趋势及研究内容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基于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在水电厂获得了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水电厂自动化水平及安全运行水平。但由于缺少统一的接口标准和数据结构模型,使得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间接口复杂,难以相互兼容与互操作,为实现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数据共享带来困难。对水电厂生产管理和自动化系统技术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国际电工委员会第57技术委员会(IECTC57)制定了有关自动化系统通信的国际标准 IEC61850,目前新标准已改名为—电力企业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并将 IEC 61850 标准推广 应用于水电厂自动化,并正式出版发行了水电厂监控通信标准 IEC61850-7-410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s--Commun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智能化、数字化代表了自动化系统未来发展方向。

虽然目前还没有严格的有关智能化水电站的定义,但已有基本共识,智能化水电站是指在硬 件上由智能化一次设备(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开关等)和网络化、数字化的二次设备组成;软件上以 IEC61850 标准作为通信协议,实现设备间充分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智能化开关等各种一次智能化设备的完善,最终 从技术层面实现全数字化的智能水电厂是可能的。在全数字化的智能化水电厂,各种智能设备均遵循 IEC61850 标准,所有数据均具有统一的数据结构并按标准的通信协议互联,保证了站内的各个智能设备之间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同时因采用智能化的一次设备,网络化、数字化的二次设备,数据的采集、传输和设备控制均基于光纤,节约了大量二次电缆,并可彻底解决电站抗干 扰问题,提高系统设计、施工效率,从而减少电站投资。

综上,当前条件智能化水电厂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如下:(1)深入研究和分析 IEC61850 标准体系,建模原则,以及完全的智能化水电厂站控层、间 隔(LCU)层、过程层 3 层结构;

(2)新型一次设备使用了电子电路,改变了传统设备的结构,有必要对一次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进行研究;

(3)二次设备数据和接口全部基于 IEC61850 标准设计和开发,不再出现常规功能装置重复 的 I/O 现场接口,有必要进行智能化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总体结构、实时性、可 靠性、稳定性及电磁兼容性等进行研究;

(4)智能化水电站智能设备组网原则、网络结构,交换功能、网络性能的研究,推动一次设 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数字化,实现水电厂各种智能设备间数据结构和通信传输协议的统 一,保证站内的各个智能设备之间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

(5)智能化水电站虚端子的出现使二次设计输出端子接线图形式将发生变化,有必要开展设 计规程的研究;

(6)智能化水电站设备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网络通信,已经没有硬连线,有必要开展 检测方法和运行规程研究,并开发相应的检测维护工具,如虚端子探测器等;

(7)开展符合 IEC61850 标准的监控、保护等系统及测控二次设备的研制开发,以满足智能 化水电站的要求。

3.2.2 状态检修系统智能化

实施机组故障诊断状态检修决策自动化系统是建设智能水电厂的主要目标之一。

近年来,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在国外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在线监测、网络技术与远程访问等方面进步明显。但由于水电厂现场设备众多、各类故障原因复杂,故障诊断、设备状态评估等技术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现水电厂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状态检修是当前智能水电厂建设的主要研究内容。

从水电行业发展来看,设备状态检修代替定期检修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需经历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状态检修还不能完全取代定期检修方式,而是形成一套融故障检修、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为一体的优化检修方式。同时,要实现真正的状态检修,仅有技术支持系统是不够的,还需要水电厂整体水平的提升,包括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健全的设备管理体制、先进的配套设备与技术等。

目前水电厂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涉及的设备及子系统众多,且多来自不同的厂家,亟需通过智能化建设,采用开放的通信规约、统一的技术标准与数据模型,使系统各个部分之间能够实现网络化的无缝通信,最终实现“即插即用”的环境,为最终实现水电厂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状态检修创造技术条件。

水电厂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正向全厂联网与建立远方诊断中心的方向发展,智能水电厂 状态检修决策系统结构一般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系统由电站监测层-中心诊断层-用户访问层组成。

电站监测层由站级数据服务器和机组监测设备组成。站级数据服务器用于监测、存储各电站机组的状态数据,并向中心诊断层发送设备状态数据。其中机组监测设备包括在线监测设备和离线设备。在线监测设备由多个监测模块组成,其监测范围涵盖机组振动与摆度、压力脉动、噪声、空化、机组效率、发电机气隙、发电机局部放电、变压器油色谱、GIS 局部放电等。

中心诊断层是系统的核心,主要负责监测设备日常维护、日常监测与报告,简单故障分析等;进行故障诊断、机组维修建议、组织各个领域专家会诊疑难故障,以及系统维护和升级等。主要由中心数据服务器、通讯服务器、WEB 服务器、故障诊断服务器以及中心工作站等组成。

用户访问层包括电站内部用户和 Internet 网上授权用户等,如电网内部用户、经过授权的高 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诊断专家等。这些用户可以远程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诊断和维护。对于设备疑难故障,可组织不同专业的专家进行网上会诊。

3.2.3 信息统一平台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水电站获得了广泛应用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水情水调自动化系统、机组状态监测系统、继电保护、故障录波、大坝监测自动化系统、计量、自动装置等二次系统和设备技术日趋成熟,为提高水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各个应用系统存在相互接口繁多、难以有效实现数据交换共享的现实情况,严重制约了系统综合应用效益的发挥,随着智能化水电站的建设,建设全厂信息统一数据平台,实现信 息资源整合共享,集中管理并综合运用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强烈。

通过统一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全厂一体化的信息支撑平台,各应用系统只需与信息平台接口进行数据交换即可获得所需的全厂所有数据,满足水电运行、维护管理、调度智能化目标及各类应用需求。统一信息平台建设是智能电站的关键,涉及全厂各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共享和统一管理,应针对按照 IEC61850 标准统一规范通信接口与数据模型,根据各应用系统的业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统一规划设计研发建立全厂一体化信息支撑平台,提升电厂的智能化水平。目前水电厂统一信息平台建设一般与全厂三级安全区域内各应用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协调进 行,结合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安全 I 区的数据平台;结合水情水调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安全 II 区的数据平台;结合 WEB 发布功能和门户网站的建设,建设安全 III 区的数据平台。并通过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实现全厂三级安全区域数据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根据各业务系统的建设情况,水电厂统一信息平台建设也采用分步实施的方式,在完成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统一信息平台运行实体环境等基础支撑系统的建设和升级改造的基础上,通过 配置全厂数据交换和中心存储设备,采用统一规范的传输规约和网络接口,进行全厂各应用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整合离散的各业务子系统,建立满足全厂二次安全防护要求的信息统一平台。

通过全厂通信网络、监控、水情水调、信息、监测等跨安全分区的各应用系统间数据的统一交换与存储共享,消灭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互动,形成全厂数据信息中心,在此基础上开展数据挖掘、优化调度、故障诊断、状态检修等智能化应用技术的研究,为智能化水电厂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管理开发应用环境,逐步满足流域梯级电站远方集控、水库联合优化调度、经济运行、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调度决策等智能应用需求,全面提升电站自动化运行管理 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

3.2.4 经济运行与智能调度

智能水电厂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有效实现全厂经济运行与智能调度,通过智能水电厂建设,实现水电厂机组之间的优化运行,提升电网与电厂智能协调控制及电站优化运行的智能化决策水平。根据智能化水电厂的特点,目前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实用化研究:

(1)智能调度实用化数学模型及求解算法。(2)综合考虑水轮发电机组工况,水库入库流量与水量情况,电站运行约束,以及智能电网 运行的要求,实现水电厂智能化最佳运行。

(3)研究水电厂优化调度与电网联合智能协调控制技术,水电厂自动发电控制(AGC)与电网调度EMS系统的自动发电控制(AGC)功能实施合理信息交互,提高远方负荷控制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实现更智能化的协调互动调度、控制。

3.3 专家点评和对水平的分析目前水电厂自动化系统越来越多,变送器重复设置,信号重复采集,结构繁杂,信息源多,易受到电磁干扰,同时由于缺少统一的接口标准和数据结构模型,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化孤岛问题,且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间接口复杂,难以相互兼容与互操作,不同厂家设备或系统间的互操作性更难以实现,对水电厂生产管理和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形成制约。

智能水电厂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电子、信息、通信、控制、智能分析软件等技术,建立全站所有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处理的数字化统一应用平台,实现了自动化功能的整合,简化现有的水电厂监测设备,系统更为经济、可靠。仅用一套间隔层测控装置实现保护、测控、录波、测距、选线等自动化功能,使现场设备大大减少和简化,显著降低了一次性设备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同时由于装置减少和消除了复杂的电缆接线,大大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智能水电厂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在物理上可分为两类,即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在逻辑结构上可分为3 个层次,根据IEC61850 通信协议定义,这 3 个层次分别称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各层次内部及层次之间采用高速网络通信。其中,站控层与间隔层网络采用交换式以太网,介质可选双绞线。间隔层与过程层的网络也采用交换式以太网,介质应采用光纤。其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智能水电厂结构图

目前在IEC61850 的应用上二次厂家进展较快,一次厂家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二次厂家,而智能化水电厂涉及的自动化系统和设备更多更复杂,因此实现真正的智能化水电厂将是一个长期、复杂和困难的过程,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IEC61850 标准作为一个先进庞大的体系,提供了开放的通信协议、统一的数据模型,信息的集成化应用,代表了当今这个领域技术发展的方向,值得深入研究。

3.2.5 水电厂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

南瑞集团水利水电技术分公司承担的“水电厂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科技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创新显著,实现了标准化设计与研发、系统的集成创新和商业化应用,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水电厂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应用以一体化管控平台为核心,以智能设备为基础,以厂网协调发展的“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模式为基本要求,可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等基本功能,实现水电厂各自动化或信息化系统的整合,支持经济运行、水坝安全监测与评估、防汛决策支持等高级应用。

截止目前,项目成果已在白山、松江河水电厂成功应用。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完善了传统水电厂业务系统,进一步提升了水电厂运行水平,改善了管控模式,提高了运营效率,同时还将统筹水电联调、加强厂网协调,进一步促进电网安全,提高水电厂综合效益。蓄电池测试仪武汉中试高测电气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指定品牌。

3.4 对本专题发展的若干建议

水电厂智能化建设,涉及生产、运行、维护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实现全厂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与数字化,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光纤化,全厂各系统数据共享互动化,减少设备重复建设,全面提升水电厂的安全和经济运行水平。具体体现在一系列高度智能化的生产过程控制、运行决策和生产辅助管理自动化系统,这些系统有机互联,实现数据共享互动配合,完成全厂智 能化的目标。具有系统规模大,技术难度高,需研究开发的内容众多,涉及学科范围广的 特点,是一项需经过长期研究开发与建设完善的系统工程。

鉴于目前数字化传感器和智能开关组件尚不成熟和稳定,水电厂智能化改造并不意味着更换一次设备,仍可采用传统开关和传统PT/CT,但智能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具备接入合并单元、开关控制器等IEC61850 智能设备的能力,实现 IEC61850-9-

1、或者 IEC61850-9-2 采样值接收以及 GOOSE 跳闸报文的发送。

由于相关技术尚待完善,目前智能水电厂一次设备一般不进行更换,仍采用传统 PT/CT,因此智能水电厂建设也应分阶段进行,并与未来技术水平的发展相适用。以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智能化改造为例,智能水电厂监控系统改造目前可按以下两个阶段进行。

(1)监控智能化改造阶段一

对现有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软件升级改造,在站控层和间隔层增加 IEC61850 通信接口,实现 IEC61850 的 IED 设备接入,同时保留各种常规通讯接口,保留主要计算机设备和 PLC,进行软件和少量硬件升级,可显著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优化系统性能。对于现地层智能设备数据通讯,优先采用 IEC61850 通信规约和现场总线方式实现设备间数据交换,其他数据可通过常规方式实现接入。

在这个阶段,系统采用两层结构设计,即一次设备仍采用传统的 PT/CT,机组 LCU、开关站 LCU、公用 LCU 的PLC不更换,数据采集及控制以硬接线为主的形式实现。站控层和 LCU 通信仍采用 PLC 厂家的网络规约。

在LCU 的PLC中配置相应的IEC61850通信接口模块,实现间隔层 IEC61850-8-1 通信的 IED 设备接入。

在监控系统站控层增加 IEC61850 网关,完成 IEC61850 标准接口开发,支持 IEC61850 的有关系统和 IED 设备接入,网关将从 IED 设备接收的实时数据放入监控系统实时库,监控系统通 过网关实现对 IEC61850 有关设备的控制。

(2)监控智能化改造阶段二

实现计算机监控系统对 IEC61850 标准的全面支持,系统采用两层结构,站控层和间隔层采用 IEC61850-8-1 通信。一次设备仍可采用传统的 PT/CT。PLC 更换为支持 IEC61850 的 PLC,具有接入非常规 PT/CT 和开关控制器的能力,LCU 与站控层通信采用 IEC61850-8-1 通信规约。

间隔层设备(包括机组 LCU、开关站 LCU、公用 LCU)的数据来自合并单元,合并单元可以 IEC61850-9-1,IEC61850-9-2 发送采样值。间隔层设备对开关量的控制可通过向开关控制器发送 GOOSE 报文实现。

综上所述,智能水电厂建设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其建设目标是实现我国水电厂向安全、高效、经济、互动的现代智能电厂方向发展,满足智能电网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2009 年 11 月 王德宽,张毅,刘晓波,等.智能水电厂自动化系统总体构想初探 [C].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 会信息化专委会 2010 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1-7.丽江, 2010.7.3 王德宽,张毅,刘晓波,余江城,张建明,何飞跃,等.白山发电厂智能化水电厂建设规划设计方 案。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究报告,2010.4 陈树勇,宋书芳,李兰欣,等.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09,33(8}:1—7. Goran N.Ericsson.Cyber security and power system communication-Essential parts of a smart grid infrastructure.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Vol.25.NO.3, July 2010.6 李兴源,魏巍,王渝红,等.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技术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17),1—7. 王峰,黄春雷.电网水电智能调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水电能源科学,2010,28(1}:133 —136.

第三篇: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定稿)

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1、调研目的目前,我院正积极进行以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改革和建设,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成为关键。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我院智能化工程系组织人员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进行调研。以下是本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

(1)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为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改革、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教学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准确把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内容和质量。

2、调研方法

调研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和网络资料收集等方法。

3、调研内容

(1)楼宇智能化产业经济状况和发展前景?

(2)楼宇智能化人才数量、结构和质量需求?

(3)如何深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改革与建设?

4、调研安排

首先了解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写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宏观把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要求;然后我们将了解楼宇智能化企业、安防工程企业以及高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尤其是高职院校)不少于10家,其中实地考察不少于2家;访谈(含电话访谈)专业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不少于10位,还配合应用网络资料收集的方法进行专业调研。

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1、引言

世界上第一座智能楼宇1984年出现在美国,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出现,历经10多年发展,我国的智能楼宇从无到有,从2003年逐渐开始走向火爆,各种从事楼宇智能化的公司企业大量涌现,新开工的和旧建筑改造工程纷纷上马楼宇智能化系统,与此同时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智能楼宇人才短缺。

楼宇智能化技术的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体现。它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密切结合的结晶。是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进行了最优化设计和组合。它的存在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电力、电子、仪表、钢铁、建材、机械、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产业的发展。

我国尚处在发展时期。国内的楼宇科技水平还不是很高,人才建设还很不到位,近几年,国家劳动保障部将楼宇智能化定义为新职业,已经出台“楼宇智能化管理师”的资格认证和考评。随着我国大中城市及尤其是广州市沿海城市的经济、城建和智能化小区的发展,楼宇智能化技术的人才需求将愈来愈高。

2、专业特征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从事建筑电气技术、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技术方面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能适应现代化建

筑电气工程的要求,能从事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以及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安装、运行维护与调试等工作。

(2)应该具备的能力

1)具有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的能力;

2)具有配合完成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工作的能力;

3)具有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设备选型和确定系统工程预算的能力;

4)具有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工作的能力;

5)具有常见楼宇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简单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安装维修工作;

6)具有建筑供配电系统的方案设计施工和日常维护工作的能力;

7)具有建筑照明系统、给排水、暖通系统的电控部分安装和日常维护

工作能力;

8)具有建筑及居住区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设计、设备选型、施工管理、设备安装、日常维护工作的能力

9)具有建筑及居住区自动消防和安全防范系统的方案设计、设备选型、施工管理、设备安装、系统调试、日常维护工作的能力;

10)具有建筑电气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一线

施工能力、各种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的能力。

3、人才需求分析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楼宇新职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智能楼宇从业人员数量巨大,已达到约100万人。但是,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

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同时,楼宇智能化涉及专业多、配套产品和技术繁杂,且产品更新换代迅速,但这又是楼字和住宅建设中的新亮点。资料显示,我国建筑智能化技能型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尤其缺乏各个层次的智能建筑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的专业化人才,目前全国此方面的人才缺口达40万。在楼宇智能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个缺口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1)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分析

从我们这次对楼宇智能化行业的公司的调查,了解到企业对楼宇智能化人才的需求是有层次性的,且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需要他们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也是不样的。从楼宇智能化设备的安装、操作、维护、管理到楼宇智能化系统的专业设计、开发、工程验收,从楼宇智能化企业的老总、经理、部门负责人到智能楼宇管理员,助理智能楼宇管理师,智能楼宇管理师等各个类型和层次的人才社会都有需求,大体上可以把对楼宇智能化人才的需求划分成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也是数量需求最多的一个层次就是管理员层,这一个层次就是从事各系统的施工安装和值机操作,如: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运行值机操作、安全防范系统线路及设备安装,控制室内运行值机操作等。这个层次的员工主要突出个人技能,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工作经验,专科、中专及其以下文化程度即可。

第二个层次就是助理管理师层,这个层次负责各系统的测试、维护、故障排查,如:综合布线系统缆线端接与系统测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测试与维护、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探测器、出入口系统调试与管理维护等。这个层次侧重于综合能力,注重知识面和知识程度,在就技能上要求更高。这个层次必须具备专科及其以上文化层次。

第三个层次就是管理师层,主要负责专业设计、开发、工程验收,如: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验收,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方案设计、选型、功能配置、验收,安全防范系统方案设计、选型、功能配置、验收,培训与管理等。这个层次必须具备本科及其以上文化层次,个别优秀的专科生也可进到这个层次。

第四个层次就是高级楼宇智能化管理人才,这个层次的人才必须擅长战略规划,顾客关系,人力资源,系统决策等,本科及其以上文化层次。

第五个层次就是楼宇智能化的研究型人才,战略规划人才,研究生其以上文化层次。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应定位于第一和第二个层次,即管理员层和助理管理师层

2)楼宇智能化行业就业岗位群分析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未来的服务领域主要是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监控、运行维护、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等;工作去向主要是楼宇智能化工程公司,从事楼控、综合布线、闭路电视监控等弱电系统的设计及施工等工作;智能建筑检测公司,从事弱电系统的检测及咨询工作;消防施工或消防检测公司,从事消防系统的设计、施工、检测及咨询工作;楼宇智能化产品销售公司的技术代表或办公室高级职员,从事楼宇智能化产品的硬件、软件销售、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工作;楼宇机电设备政府技术监督与安全监督部门的技术监督检查技术员或安全培训教师,从事楼宇机电设备的技术标准推广、实施、检查;

电梯、消防、供配电设备等的安全检查等工作;物业管理公司,从事楼宇智能化系统和建筑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维修、物业管理等工作;楼宇机电设备专业安装及维护公司,从事电梯或空调设备的安装及维修工作;楼宇机电设备国内外厂家销售公司的技术代表或办公室高级职员,从事产品推介、市场开拓与产品售后服务工作。

3)企业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楼宇智能化行业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技术于一体的行业,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宽泛,它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是复合型的技能人才,楼宇智能化行业的过程涉及的环节很多,岗位很多,需要打交道的人、机构、事、仪器、设备也很多,它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还有灵活性都很强,概括起来,一个合格的楼宇智能化人才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职业操守。它要求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都必须要高。

三、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1)职业目标定位

依托在福建内有相当业务量的福建保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厦门鑫科安安全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施工及工程管理企业,以楼宇智能化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主要面向福建城市化智能建筑施工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一线,能够胜任智能楼宇技术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2)课程设置定位

课程设置应根据高职高专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根据楼宇智能化行业职业岗位群要求,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来构筑高职高专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1)面向应用,结合区域特点,找准位置,突出高职的特色和优势,提升毕业生的竞争能力;(2)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在开设的课程中不仅应加大实验课的学时数,还应开设独立的实验课程,学校可根据学校情况给学生提供各种软硬件实验环境,使学生在实验的环节中验证、理解、消化理论课程中所学习的知识;(3)拟建立虚拟现实实验室,充实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进入虚拟现实实验室,在其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

识和实践知识进行仿真训练,在没有实训设备的情况下,仍可获得与真实训练一样的实训效果。从而在训练的过程中找自身知识体系构建的不完善之处,以便及时弥补;(4)合理设置实习、实训环节。多数学校大部分专业把实习只设置在大三第二学期,即顶岗实习,这是不合理的,应将实习环节分成不同部分设置在不同的时期。如见习安排在大一学年、实习安排在大二学年、顶岗实习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从我们到北京的调研情况看,公司普遍强调实战经验,最好能有到企业一线做工程的经验,实在不行,实验实训的设备也要是真实的东西,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贴近社会,实训的时候要从整体上把握。这样学生才会脚踏实地的与企业接触,使其在与企业的接触过程中学习、磨合自己,同时也可以给学生就业创造一定的机遇,更快更好地适应毕业后工作的需要并及时转变角色。

另外,把专业课程分为几大块,如:BA、电梯、安检、监控等,每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每一块作为一个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教学。

3)教学教师定位

应建立双师型的教师培养机制。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需要掌握企业实践案例,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双师型教师追求的是各单项知识、能力、经验的结合和综合表现,最显著的特征是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通过校企联合方式,教师努力接触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才能教学与研究并重,同时重视或强化实践能力,使其自身具有更强的实践应用素质,以此来带动学生的相应素质能力的培养,否则培养出的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两者中将无一所长。

4)途径定位

高职高专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高专人才是国家大力倡导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对于校企合作,首先,学校可以聘请行业内有影响的资深的企业老总或专家做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聘请他们做客座教授、专业顾问,与他们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给他们以物质上的报酬,但同时也对他们必须履行的义务做明确的规定,如解决学生实训、实习场所,参与学校专业计划的制定、审查,共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定期来校为专业学生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座谈会等。其次,要求派出有丰富现场经验的部门经理、技

术操作员每期为学生上一定的专业课程,参与指导学生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以及其它一些实习实训等,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再者,尝试合作建立生产性的实验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此外,学校专任教师也应利用假期到校企合作单位参与实践锻炼,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参与到企业的科研,生产实践中,真正实现产、学、研有机的结合。

四、结论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智能楼宇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当前智能楼宇行业不仅存在人才总量供给不足,而且存在人才结构性、实用性和综合素质等方面问题的情况下,但是社会到底急需什么类型的智能楼宇人才?对其知识结构和技能有什么要求?我们将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其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结合本调研报告,就深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改革与建设从四个方面考虑:

(1)是加强基础课程教学,特别是加强对于人才培养来说是永久性基础的重要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

(2)课程结合职业证书考试要求进行设置;

(3)课程教学目标按照专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制定;

(4)加大实践教学,尤其是加大综合实训教学力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所以,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设置了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基础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课程体系。

第四篇:材料智能化报告

材料智能化制备加工技术

(课程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材料加工工程

单位:***

智能化现在是一个比较热的概念,抱着了解前沿制备知识的想法我就选了这门课程。坦白讲,课程的名称对很大一部分像我这样的人而言是比较有吸引力的。起初就是抱着开阔眼界的目的来的,并没有打算真正学的多么深,虽然自己也是材料加工方向。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课上的各位老师从这门技术的各项基础知识开始讲起,这点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原本我以为这又是一门前沿之类的课程。然而随着课程的展开,我改变了原来的学习态度:自己也可以从这门课上获得一些启发,某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许可以为我的研究方向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下面我将就自己在课程学习过程的所感、所悟来做一下说明,也算是对这门课程的一个总结吧。

其实材料的智能化制备加工概念并不是近些年才出现的,而是由早美国国防部于1985年提出的。只不过随着近些年各种智能概念的提出,加上钢铁行业所面临的形势不断恶化,人们对于智能化制备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智能化制备加工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外循环控制,不可在线设计,其具体做法为: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数值模拟仿真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借助一体化设计与智能化工艺控制的理念,实现组织性能的精确设计以及制备过程的精确控制,从而获得有意的组织性能和成形加工质量。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资源、能源以及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变得愈发突出,使用传统工序生产的材料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要求。创新生产工艺既是帮助我国材料界度过当前的瓶颈期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去产能号召的表现。基于智能化制备加工在提高材料性能方面表现出的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智能化将成为21世纪前期材料加工新技术中极富潜力的研究方向之一。

说到材料的智能化制备加工,这里我必须对于它跟自动化加工两个概念加以解释并做相应区分:自动化最大的特点就是生产的单一化与重复性,换句话说一旦你设定好程序以后,材料的制备过程就已经固定了,产品的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智能化加工则弥补了自动化的不足,打个比方就是它就像旁边有个老师傅一样,根据产品的特点及时做出调整。之所以把它叫做智能化加工就是因为在控制过程中要用到神经元控制的一些理论,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材料工程加工中竟然会用到生物学方面的知识。讲到这里,我想起了最近比较火的一个词:材料基因工程,它不也正是材料科学与生物学的衍生物么,因此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科学发展的一个趋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我们要发展的智能化只被加工技术来讲更是如此,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科学大家的努力,目前已经构建起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在智能化制备的整体框架搭建完以后,最重要的是对于各个环节技术的完善,并开发更加精确的监控设备,优化算法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材料组织的性能。在所有环节之中,信息的获取、转换是基础的一步。材料的制备加工往往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真正做到对于材料的在线“干预”要求我们对于材料的组织、性能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就当前技术的发展程度而言,我们对于材料组织的在线检测是难以实现的,对于其他宏观表现出的性质则可以实现,但探测的灵敏度、范围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次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将所获得的材料的信息反馈给所谓的专家系统:作为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它的内部含有大量处理问题的知识、经验。产品信息传递到专家系统以后,它可以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最终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信息在专家系统和实际操作系统之间的传递类似于各种信号的传递过程,需要相应的调制和翻译,简而言之我们要将产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达”给预先设定好的专家系统,同时它给出的解决方案也要用一种机器可以理解的语言传达给调控设备。

前面已经提到,材料的在线加工对于调整的实时性要求很高,因此我们必须提高探测系统与专家系统的响应速度,同时加强两个系统之间的联系。检测系统中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对于其响应速率影响很大,加快研制灵敏度高、工作状态稳定的传感器对于提高检测效率有很大帮助。数据处理器对于传感器所获取的数据做初步处理后转入下一步的反馈,提高处理器的集成规模,优化处理的算法无疑将加快数据的传输过程。目前,研发人员也已重视了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的研究,检测系统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越来越快。专家系统中含有大量材料的相关数据,一个大的存储空间和优化的处理算法是充分发挥该系统功能的良好保障。伴随着传统“炒菜法”研发新材料展现出的种种弊病,科学界越来越重视对于新的研发工艺的探寻。伴随基因组计划的提出,大量的基础数据成为高通量计算的根基,这些数据同样对于智能制备工程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智能化的专家系统而言,在海量数据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个消耗时间的事情,因此数据筛选显得尤为重要。课上姜老师特意对数据的挖掘、筛选问题展开了讲授,从基本的概念、理论展示了数据处理的过程。对于数据的处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放在存储结构以及算法的优化上。我本身并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并不能提出什么比较高深的理论,我的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参考手机存储中的缓存概念,在数据存储中构建缓存区,从而提高数据的读取效率。我的想法是对数据的调用次数进行统计,调取次数较多的数据自动进入缓存区,随着起调用次数减少定期清理缓存,减少存储压力。

智能化制备加工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产品性能有着极大帮助,短期来看是助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长远来看有利于解决长期困扰人类的材料制备污染环境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保护了生态环境。在这们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数据筛选、模糊算法以及专家系统等知识,这些对于我以后课题的开展,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着积极的帮助。整体而言:收获颇多,相信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我对于智能制备加工的思想会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体会。

第五篇:水务集团调研报告[模版]

关于成立水务集团的调研报告

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得不断加快,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加快水务体制改革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水资源统筹管理,建立水务一体化运营管理体制,是解决上述问题以及实现我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关键一步。

1.水务管理现状

水务管理涵盖内容广泛,其中包括农田水利、防洪与城市排涝、排水、灌溉、城乡供水、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等一切涉水事务。自从我区开展实施“五水共治”和“内河水质综合提升”工作以来,我区的治水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其中主要体现在治污攻坚初见成效、工业节水工作领先全市、供水和防洪排涝基础较好等几方面。

但是,目前**区关于“五水”中各水的治理工作,是采取部门分治的方式,发改、水利、农林、环保、城市管理、住建、卫生、控股公司等部门分别负责水务管理中的某个环节,政出多门、职责不清。这种分割型的“多龙管水”管理体制,不但违背了水资源的自然循环规律,而且也违背了社会管理的一般原则,多头管理、浪费资源,因此产生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第一,统筹管理难。这种分割型的管理模式造成了水管理体制上的混乱: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节水和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理污水,各自为政,致使水资源保护和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第二,资源配置难。目前尚无统一的管理部门或企业来优化配置防洪调度、生产用水、生态用水、生活用水,这也使得水资源科学调 1 度、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分质供水和水价调节等水资源配置工作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第三,价格调控难。部门分割、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难以从水源、供水、排水以及污水处理回用等系统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上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水资源作为特殊的商品,因而很难做到统一调控,因此,也就无法利用市场机制通过水价来优化配置水资源,出现供水上的管理混乱和用水上的极大浪费。如部分乡镇水厂,在水价收费上仍执行“ [2005]39号”文件标准,供水价格严重偏低,已经无法满足水资源费征收要求,使得一方面用水价格普遍比大管网供水低,用水单价内不包含污水处理费,导致乡镇水厂覆盖范围内的居民及企业全部偏向于使用乡镇水厂水,但污水处理环节迟迟不能整改到位,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乡镇水厂的水价严重偏低,致其基本处于亏本经营的模式中,往往已无法达到收支平衡,时常需要政府扶持才能继续经营下去,给财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另外还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第四,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下。由于区域排涝河道、污水管网、雨水管网等市政管网建设管理多主体,涉及水利、建设、交通、城管、乡镇街道等单位,缺乏统一规划、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线配套不全、建设管线混乱(断头、雨污混接)、资料档案不全等现象严重,同时各部门之间资源共享和沟通协调程度明显偏低,造成效益低下、管理困难。

2.当今国内外水务改革发展 2.1 国外水务改革发展

当前国外绝大多数的城市供水系统仍由政府管理,但在投资及运 2 营上采取了多种投资、运营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即部分或多数城市水务产业实行所有权不变,投资权和经营权交给民营企业,进行特许经营,同时引入竞争,提高效率,从而给城市水务产业运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目前有两种水行政管理模式正在受到各国际组织的广泛讨论与推荐:一种是水市场模式,一种是水协商模式。这两种模式分别建立在美国西部和法国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美国的水市场模式是依据于个人财产权,而法国模式强调共同协商制。

2.2 国内水务改革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城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02年《水法》的修订为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2002年5月,水利部在呼和浩特市主持召开了“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初步明确了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路径,即建立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目前,城市水务运营体制和机制改革亦逐渐深化,主要表现在:水务产业化和市场化运行的政策得到确立,水务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全成本水价开始落实,水务企业产权改制向深层次方向迈进。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为我国第一家供排水一体化运营的水务公司——深圳水务集团成立。下面详细介绍下深圳水务集团的情况。

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自然水生产及输配业务、污水收集处理及排放业务、水务投资及运营、水务设施设计及建设等业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水务服务商。

截止2013年底,深圳水务集团总资产142.97亿元,净资产83亿元,承担着深圳市的供水业务、原深圳特区内的污水处理业务及特 3 区外上洋等五个污水处理项目,并在全国七个省成功投资运作了21个水务项目,为全国1800多万人口提供优质、高效的水务服务。深圳水务集团的供水能力达799万吨/天,居全国首位;污水处理能力达272万吨/天,在深圳原特区内污水处理率超过91.2%,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在实现深圳全市供排水一体化之前,深圳市除水务集团以外,还有20多家供水企业承担着城市供水业务。供水主体的各自独立导致整个城市供水资源分散,供水管网互不连通,供水保障能力、服务水平、水价高低不一。为改善这一局面,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深圳水务集团自2007年起先后整合了深圳市宝安、龙岗、光明、盐田、莲塘和蛇口等片区的水务资源,于2010年实现了全市供排水一体化。

实现全市供排水一体化,是深圳市在涉水管理体制上的一项重要改革,对促进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保障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先行一步,为大特区一体化建设提供充分保障与支持 2010年7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深圳大特区一体化。供排水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其全市一体化的提前顺利实现,为大特区一体化建设的全面启动、加快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为实现全市供水“五个统一”奠定扎实基础

以深圳水务集团为主体开展全市供排水资源整合,有利于充分利用集团的专业优势和成熟经验,尽快提高全市的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利于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调配供水资源,并通过资源的互通互享,最大程度地发挥设施的规模效益,降低运营成本。从而逐步在全 4 市范围内实现供水水质、服务、水价、规划与建设的“五个统一”,进一步提升民生幸福水平,满足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三)促进深圳国际化城市形象的全面提升

当前,深圳市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全市供水一体化对城市形象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实现集约化供水,对标国际先进都市。国际化城市的集约化供水水平很高,可以极大地提高主力水厂的供水设施利用率、保障供水安全和降低运行成本。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水质和服务,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三是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漏损控制,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

在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进展中,存在多种不同经营模式的探讨和实践,深圳水务集团选择了全市供排水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实践证明,只要政府监管到位,一体化供排水是最符合公用事业行业特性,有利于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总体规划控制和提升民生幸福水平,有利于实现资源集约化、服务同质化的有效模式。

3.创建水务集团基本构想 3.1 创建水务集团的意义

针对**区目前的水务管理现状弊端,结合国内外水务管理改革经验,为适应当前工业化、城市化日益加快的进程,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管理创新,建立水务一体化运营管理体制,提升政府对水资源的综合调控能力,可考虑在我区创建水务集团。

水务集团是对从原水、供水到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水链条进行的系统整合。水务集团的创建,主要可对**区的水务事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深远影响:(1)有利于提高用水效率

做好水务管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需要涉及到各个涉水各环节的合理链接和综合协调处理。多龙管水的管理模式,很大的一个弊端就是不能做好水资源的综合统筹工作,从而造成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水务集团的创建,系统整合了水源、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以及中水回用等水循环环节,综合统筹各个环节的生产管理工作,有利于优化配置我区水资源,实现城乡水资源的联合调度,可以提高用水效率,有效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提升水资源效应,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有利于巩固“五水共治”工作发展成果

目前,受水资源统一规划不足和城乡分割管理体制的因素制约,我区分质供水、节水减污、生态供水等工作深化推进难度较大。而水务集团的成立,有利于整合区内水库、河网直供水和再生水资源,做到统一规划,科学调度,进一步推进我区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水务集团的成立,还将区内城镇与农村污水管网纳为一体化管理,有利于污水管网的总体布局和建设管理,提高区域内污水治理水平。此外,水务集团的成立,可实现现状我区水利工程建管合一状态的分离,实现各类排涝设施的统一规划、建设,从而提高我区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和区域排涝能力。

水务集团旗下的三个子公司,各自统筹管理负责全区相应的供水、排污以及对应的工程建设,并由水务集团统一管理,从而整体上有利于巩固我区“五水共治”工作发展成果。(3)有利于促进水务市场化良性发展

水务集团公司将整合了水源、供水、排水以及污水处理回用等涉水各个环节,并且做好与区内的市直自来水公司、姚江大工业供水公 6 司的链接工作,将供排水产业推向市场,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有助于形成相对合理的管理体系和价格体系,促进我区水务市场化的良性发展。

3.2 水务集团组织机构框架

该集团可为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国有有限责任公司,建议由开发区控股公司等企业出资建立,集团公司下设三家全资子公司:

一是建管分离,成立水务工程建设投资公司。该公司的主要职责为:按权限承担区内水利工程、独立的供排水专项设施及管道、城镇污水处理终端设施的建设管理和项目建设投融资管理工作。

二是以排水公司为基础,成立排水公司。该公司的主要职责为:按权限承担区内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管道、农村污水管网及处理终端的规划、运行维护;按权限承担区内雨水管网和设施的规划、运行维护。

三是整合水库直供水、河网直供水、乡镇水厂、工业水厂、再生水厂等资源,成立供水公司。该公司的主要职责为:按权限承担区域内水资源的利用、规划和统筹调度及水库、供水管网和设施的经营管理;联系协调区内的供水公司;按权限承担区内河网、水闸、泵站等排涝设施的运行管养。

水务集团公司及其旗下三个子公司的具体组织机构框架详见附件。

4.下步工作建议

鉴于水务集团的设立涉及公司架构、资产划转、人员安置等一系列问题,建议对下述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专题研究:

4.1 集团架构:包括集团出资单位、集团及下属子公司的组织机 7 构、需合并整合的单位及其人员安置转移等问题;

4.2 集团经营范围:包括资产划转、特许经营法律法规依据等问题;

4.3 集团经营能力分析:包括部分固定资金的评估折算,需政府下拨资金业务的定额测算(如排污管道管养费用)等问题;

4.4集团和各行政管理部门关系的梳理:包括集团在各类行政行为中如何参与、参与的身份、是否可授权直接开展行政行为等问题。

下载集团智能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集团智能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TCL集团调研报告(精选)

    TCL集团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TCL集团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 集团发展 TCL集团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集团之一,并正在通过进入信息产业,保持住快速......

    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社会调研报告

    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社会调研报告 学院信息学院班级楼宇081姓名 诸葛伶俐 【摘要】在温州市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工业化和现代化需要大量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熟练技工......

    华润集团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华润集团调研报告小组成员:刘涛 张名生 熊潮远 王志萍 牟双双华润历史• 1938年,为抗日采购军需物资及药品,在周恩来﹑陈云的领导下,华润前身“联和 行”(Liow& Co)于香港成立,创始人......

    党扶贫集团调研报告

    党校扶贫集团 关于铁矿乡扶贫工作的调查报告 为了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02年7月4日至6日,党校扶贫集团成员单位县委党校、县烟办(县增收办)、喀斯特公司抽调精干力量......

    集团共青团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集团共青团工作专题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关于共青团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团中央要求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大宣传大调研活动,深入研究当代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大力推进团的组......

    集团品牌建设调研报告

    ********集团 品牌建设工作的报告 ********集团组建于2007年10月,集团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6亿元,员工10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49人,设备800余台(套)。集团公司包括********集团有......

    集团质量管理部调研报告

    遵照机关党委要求,我支部对照调研提纲,采取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下:一、职工利益是公司发展的根本,公......

    集团法务工作调研报告

    集团法务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集团工作安排,在过去近2个月时间里,本人分别到了集团各下属公司进行工作调研,就各公司涉及的法律问题跟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