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险业要强化五大创新
保险业要强化五大创新
保险业要强化五大创新2007-02-06 12:2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在保险业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创新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随着我国加入wto,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趋势,保险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足,要想“做大做强”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惟有进一步大力创新。
一、保险业创新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产品创新的周期太长
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基本上是投保人有需求,公司就能开发出所需要的产品。而我国保险业在产品创新方面显得不足,以家财险为例,目前各公司的产品基本与20世纪80年代 的条款费率相差无几。据统计,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752元,人均居住面积7平米;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7703元,人均居住面积21平米,分别增长9倍和2倍。人民生活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而我们还采用老的条款费率显然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求。任何一种产品都有其周期性,如果不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及时创新,就必然落后,这也是我国家财险业务多年来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二)服务创新的张力不够
在一些保险企业中,不仅存在着展业理赔“两张脸”的现象(即拓展业务时笑脸相迎,一旦客户索赔时却脸拉得很长,判若两人),造成了保险资源的非正常丧失。更有甚者,有的业务员为了追求个人业绩,夸大产品功能,误导消费者,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近年来,通过市场整顿,这些问题虽有明显好转,但仍存在服务链脱节现象(即只注重承保和理赔两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
活水平由温饱步入小康,对保险服务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承保和理赔,而是包括保险咨询、风险评估、保险方案设计、承保后的风险防范和管理、保险条件优化和保险补偿等在内的全程服务。只注重两端而忽视全程服务,势必造成业务脱节,失去市场,降低竞争能力。
(三)理论创新的突破不大
保险业恢复经营之前,我国保险理论集中于马克思、列宁等对社会剩余中需要保险基金扣除的论述。保险业恢复经营后,保险理论研究日渐繁荣,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保险是否是商品”为主题的大讨论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我国保险理论研究的顶峰。此后,随着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我国保险理论基本上是“拿来主义”,结合我国保险业自身实践的理论创新较少。实际上,保险问题和所有经济问题一样,都有其社会制度背景,如果忽略这种背景,盲目与国际接轨,只能是浮在表层上,不会有大的突破和进展,对保险业发展的指导作用也
不会太强。
二、保险业创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创新动力差
1.政策环境不宽松。长久以来,我国对保险业在产品费率、条款、机构、人员、资金运用等方面实行较严格管制,保险创新的空间相对狭小。
2.创新产品欠保护。在保险产品创新的过程中,保单上关于承保范围、保险价格、险种的设置都必须以文字进行清晰的描述,并进而公示投保人知晓。文字的这种开放性使得对保单条款进行的任何创新性改动都极易为竞争对手所知,且极易被对方模仿。而与此同时,模仿者却不必为此付费,尤其是在我国,由于知识产权,特别是以文字表现的产品的归属不易识别,目前还缺乏对保险公司创新成果进行保护的有效手段。即使有相关的法令出台,相当长一段时期
内,在执行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困难。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公司进行保险产品创新的积极性。
3.创新者价值难体现。创新本身蕴涵着风险,特别是创新的失败将给创新者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果没有一定的风险补偿,创新者宁愿放弃创新,以规避创新可能失败的潜在风险。所以,创新的动力需要一定的激励和保护措施作保证,以使创新者承担的风险和收益对称。目前,各保险公司内部的管理制度和人事制度,对于技术人才、创新人才和创新行为缺乏有效的鼓励和保护。在此情况下,有创新能力与愿望者为规避风险,也更倾向于选择少创新或不创新。
4.管理者短期行为。长期以来,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和管理始终存在着体制性问题,难以建立起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的连续性和长期性的有效制度。这一制度性问题导致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家一样普遍在经营管理中表现出较强的短期行为,求稳、求急心态过重,对投人大、风险高、见效慢、评价不一的创新问题缺乏积极性,主观上限制了创新行为的发生。
(二)创新投入少
创新需要资金的支持。保险创新过程涉及到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研究,以及对承保成本与收益所进行的尽可能准确的衡量和测算,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因为回报的不确定性,这部分投入又有较大的风险。因此,筹集创新资本而不是负债来进行创新是更加安全的方式。
但从目前来看,保险公司的资本空间不容乐观。一方面是与保险市场庞大需求相适应的行业性高速扩张;另一方面则是寿险业的利差损、财险业的高赔付率现状。这些都使得保险公司资本金明显过小,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很难再进行创新投入。加上我国保险企业在竞争中更多地关注于市场份额的高低,忽视对市场的研究,保险创新也就因缺乏资金支持而步履维艰。
从国外的一般情况看,有实力的保险机构都拥有强大的研究机构及专项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来支撑保险创新。比如,瑞士苏黎世金融集团、美国信安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公司都有逾200人的研究人员,每年用于研究的经费比我国所有公司用于研究的经费总和还要多。
(三)创新人才缺
各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我国停办国内保险业务长达20年之久,所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对保险业需要的展业、精算、承保、投资、理赔等特殊人才的培养出现了断层。在保险业恢复经营的很长时间内,保险业最好的“人才”被认为是能在最短时间内把保单销出去、把保费“赚”进来的人员。因此,许多专业人才如精算、核保、核赔、法律、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在储备和培养上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因素是造成我国保险业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保险业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国内中、外资的保险公司急欲
扩充业务,保险人才需求旺盛,但市场上专业人才缺乏,这不但不能很好地适应保险业创新的需要,也给中国保险业创新带来很大的风险。
三、保险创新与企业风险
保险创新在防范风险、促进保险业发展的同时,可能又给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更大的风险,比如:
首先是利率风险。保险产品的费率的制定是建立在预定利率的基础上,而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又往往与银行利率有着密切的、甚至是直接的关系,那么,银行利率的调整必然导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到公司盈利和偿付能力,所以,保险公司在积极进行各种产品创新时,必然要考虑利率风险。
其次是经营风险。只要从事经营活动,就必然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如果在相对高风险的经营创新中,又缺乏必要的管理经验、管理人才和技术,必然会加大经营风险。
三是道德风险。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完善的信用基础上的,并有严格的道德和法律约束,目前,在我国道德水平不高、商业信用不健全、各种法律制度不完善的市场中,国内保险公司的创新活动必然受到种种道德风险的困扰。
四是汇率风险。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保险公司的涉外保险业务必然增加,相应地各种外汇的使用频率和额度也必然增加,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存在的外汇管制、各种套期保值工具和市场的不完善等,必然给保险公司的经营带来一定的汇率风险。
五是市场风险。保险公司作为经营者,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自身产品结构和供给,进行各种保险创新,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又不断面临着各种新的市场风险,保险公司也正是在不断出现的矛盾中不断发展的。
六是政策风险。保险公司的经营必须在特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下进行,这就使得保险公司必须注意研究国家各种宏
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公司经营策略和方针,合理规避政策风险。
四、保险业目前应强化五大创新
(一)理论创新。
加强保险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重点是现代保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现代保险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整合理论创新力量,充分发挥保险监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整合业界、学界和监管界等各自在保险理论研究上的优势力量,是实现理论创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目前,随着保险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从事保险理论研究的学者和专家也越来越多,但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较短,多元化的理论研究还没有形成,需要借鉴国际保险理论的优秀成果,着力构建保险理论的系统性框架,寻求保险理论新的突破,为加快保险业发展提供指导。
(二)产品创新。
要从战略的高度,逐步形成以社会
需求为导向的保险产品创新体系,围绕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围绕城乡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热点,围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使保险产品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国内外许多保险公司都推出了更加符合现代人生活的各种新险种,比如美国的车险附加险,有汽车非标准责任保险、汽车非标准财物损失保险、汽车及雪车比赛责任保险、汽车及货车出租保险、汽车及货车长期租赁保险等。并不是要我们一味追求效仿外国的险种,而是要在慎重调查市场后,勇于推出新险种,开拓新市场。据报载,永安保险北京分公司在继“2004世界巨星希望长城演唱会”之后,又成功地独家承保了6月19日上午举行的“国际体育运动年全国亿万群众健步走暨北京市第五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开幕式”活动,并再次推出了国内少见的会期延误责任险。其中在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方案设计中,北
京永安充分考虑了投保人的需求,在保险期限等方面采取了灵活的政策,承保对象广泛,覆盖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与会人员,在大限度地为此次活动提供了人身意外保障。不能不说北京永安是同行业中的创新,并且是一种成功的创新。保险业适时推出的品种多样的险种,能为保险公司本身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是国家保障制度进步的体现。
(三)坚持体制创新与管理创新并举。
要不断深化保险企业改革,探索保险经营的有效方式,按照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要求,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保险企业。要巩固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的成果,认真研究改制上市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保险监管,防范和化解风险。优良的体制可以促成管理者潜能的发挥,但终究不能代替管理,进行体制创新的同时必须进行管理创新。许多公司
采取垂直管理管理模式,使公司管理高度扁平化和集中化,如核保、核赔权的集中、资金运用权、人事权和财务权等重要权力的上划等,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经营成本,而且控制和防范了许多经营风险。
(四)监管创新。
保险监管部门和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应在借鉴国外管理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不断进行各种监管创新和尝试,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同时,注意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鼓励依法公平竞争,同时,应注意各项政策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市场性和国际惯例原则,为保险经营者的经营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一个良好的操作平台。
(五)服务创新。
保险行业是服务性行业,服务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保险公司的形象和“面子”,更是关系到保险公司的发展。通过服务创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能赢
得消费者的心,拥有更大的市场。
在营销服务过程中,营销员的素质非常重要。夸夸其谈、满口大话的营销员难免给公司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良好的专业素质是一个合格营销员要具备的首要条件,同时,保险公司可考虑在业务培训中适当加入理赔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营销员的素质,在推销保险产品时给客户以真正为客户着想的感觉,这是同行竞争的第一站,创新的服务、贴心的服务才能带来好的业务。
在保险公司的柜面服务中,首先要明确“一切为客户服务”的理念,明亮整洁的办公环境、得体统一的服装、规范的文明用语是柜面服务不可缺少的,同时要切实为客户着想,提供“一站式”服务。可借鉴银行等服务行业的做法,在大厅内设置接待人员,专门负责服务引导、答疑解惑、解释保险术语等,尽量解决客户提出的一切问题,协助客户快速办理业务。通过柜面服务创新,让客户享受到保险的多功能服务,从而提高
投保的信任度,放心投保。
在理赔服务阶段,可积极推出专线客户服务热线、事故代步车、车友俱乐部、异地出险就地理赔、小额快速理赔通道、设立专门理赔监督员等,以求“既快又准”的进行结案。在理赔方面针对当地保险市场情况,创新的提出适合公司发展的理赔服务理念,为公司获得更稳定的客户源,通过良好的服务,打造保险业的整体品牌,吸引更多公众自愿投保,变潜在的需求为现实需求。
第二篇:我国中小企业要实施五大创新战略
我国中小企业要实施五大创新战略
第一个创新是体制创新。改革是所有问题的突破点,激活企业主体,经济才会充满活力和动力。中小企业发展到今现在遇到天花板效应,需要进入一个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大胆引进战略投资者,搞广泛的战略合作,是激活中小企业发展敢于抱团搞股份制,这是自我体制的创新,通过股份制大家合法入股,把企业建立规范的一个法人治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讲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过去计划经济年代当做科研单位,现在看社会上所有接纳转化成果的最终的载体是企业,三中全会的进步是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主体要实现两个创新,一个是自我创新,自己研发专利形成品牌。二个是协同创新,产学研相结合搞协同创新,善于借助与科研的外力拉动企业实现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一体化共赢发展。
第三个创新是管理创新。企业是管理的主体,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靠管理创新企业才能实现飞跃和跨越,管理的创新要把握形势占领前沿,要打造三种管理新模式,实现管理体制创新,从根本上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是信息化的智能管理,企业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搞信息化的智能管理,21世纪是互联网世纪,新时代是大数据时代,中国是宽带中国,经济是智能经济,企业应抓住这个脉搏,在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上强化智能管理的水平。第二代互联网革命开始了,第二代互联网革命有三个制高点,第一是云计算带来大数据时代,第二是物联网助推智能物流,第三就是无线网络,实现全民网民化,网上工作、学习、生活、恋爱。所以我们应该抓住互联网第二次革命,把我们的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第二是实现人性化的文化管理,打造企业文化,内塑企业精神外塑企业形象,通过企业;内方,业才能做大做强。
第四个创新是品牌创新。打造品牌效应,品牌消费已经成为一个主导消费,引导企业注重产品研发、最终获得品牌效应。打造品牌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加大宣传占领市
1、高端研发技术,2、生产高端产品,3、打造高端品牌,4、瞄准高端人群,6、获得高端效益。中国贫富差距很大,我们的购买力在高端人群手里,调动他们的消费欲望才能获得高端效益。带来幸福和感觉,低端企业做产品高端企业做品牌。低端企业卖产品高端企业
50%的精力搞生产,50%的精力搞营销,用市场开两手都要硬企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以前,政府搞企业好产品没能买上好价格,企业今后要增强市场意识,创新自民营经济比重太低,应该补上这块短板,民营刚刚51.3%。浙江是91.3%。我省纵向和过去比我们有进步和南方比我们差距很大,所以要增强这方面的紧迫感,第二是现代服务业是短板,我们一产大大而不强,二产大大而欠优,三产现代服务业,发展完比重低,贡献率差。黑龙江的服务业刚刚达到40%。广东60%。美国是第一经济强国,他的服务业达到73.1%,发展的差距就差在产业结构上。差在服务业这块短板上。第三个的短板是新能源,以煤、木、油为主的能源结构太老比重太大,我们一季度经济下滑就是煤、油下滑。要大力发展声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用新能源革命改变黑龙江发展。第四是市场开放这个短板,不注重市场开放,好东西买不上好价。这四个短板就决定了这个木桶的成水量,木桶成水量是最短的那块板决定的,黑龙江要加快经济发展必须把四块短板补齐,补长短板做长板,才能打造经济升级版。黑龙江应注重营销模式创新,加大电子商务的发展,再过几年80后和90后成为社会消费主体,他们的消费理念是网购,网上购物是幸福、是享受、是疯狂,今后绿色食品、生活用品包括家具、汽车都可以网购,电子商务会成为流通业第三次革命()。消费业态的变化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注重电子商务线上搞网购,线下搞店铺式线上线下互动,做大我们企业的营销新模式,以上五个创新是中小企业面对新形势应该做出的新选择,把
第三篇:五大创新体系
1)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积极发挥经济和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激励和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实施机制,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建立与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国家有关科技计划要充分反映企业、产业发展的需求,项目评审要更多地吸纳企业同行参与。鼓励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对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中有产业化前景的重大项目,优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集团、企业联盟牵头承担,或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承担,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实施新机制。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各类研发机构,特别是鼓励大型企业或主要行业的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平台,努力形成一批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促进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创新企业集群。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办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外资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加强合作研究。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加强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加大现有研究开发基地与企业的结合,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支撑平台,并着重建立面向企业开放和共享的有效机制,整合科技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完善符合市场经济特点的技术转移体系,将技术转移作为科技计划和公共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打破行业和市场垄断,重视和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国家有关计划要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适应中小型企业创新需要的投融资机制,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技术交易、产业化服务的平台,营造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深化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改革,鼓励和支持其在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中发挥骨干作用,推进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和发展。
(2)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明确不同类型科研机构的职责定位。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重点,探索实行理事会制度,完善所长负责制,扩大科研院所的管理自主权,健全科研管理制度规范,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提高改革验收后人均事业费标准,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形成一批稳定服务于国家目标的高水平公益科研基地。实施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项目,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的若干重要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所。深化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结合,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以国家目标和产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填补研究领域空白,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家研究基地。探索建立对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类研究相对稳定的支持方式。研究建立以财政支持为主的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定期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财政资助强度的重要依据。
(3)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深化国防科研体制改革,以促进军民科技资源统筹配置、有效共享为重点,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军民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的协调力度,以组织实施重大专项为突破口,统筹军民科技计划,加大民口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防科技计划的力度,促进军民科技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
发、产品设计制造到技术和产品采购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加强军民两用技术研发,促进军用和民用科技的双向转移以及军民两用技术的产业化。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有效集成,建立军民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有效配置、合理共享的机制。加快国防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推进有条件的国防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探索促进军民科研结合的管理模式,促进军民创新人才的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
(4)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
根据综合协调,分类指导,注重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以促进中央与地方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推动区域紧密合作与互动,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为重点,围绕区域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高区域科技能力。加强区域科技规划工作,发挥中央财政配置资源的引导作用,统筹区域科技资源,形成合理的区域科技发展布局。东部地区加强高技术的研发和基地建设,大力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的提升与跨越,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中部地区充分发挥区域综合优势,重点提升农业、能源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技术水平;西部地区综合应用多种科学技术手段,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优势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形成区域创新和新经济增长极;东北地区加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开拓新兴产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通过重大项目引导,促进跨区域的创新合作和创新联盟建设。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区域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和区域知识扩散中的辐射作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作,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对区域创新活动的带动作用和对区域科技资源的凝聚作用。要加强对地方科技工作的指导,强化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责。集成中央和地方的科技资源,形成中央和地方联动的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地方科技工作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重点,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地方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与社会进步。深入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加强对县(市)科技信息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县(市)科技服务和支撑能力,健全县(市)科技机构,推动基层科技队伍的建设。
(5)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推动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发展与规范相结合,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专业化分工与网络化协作相结合的原则,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加强创新服务为重点,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制定出台支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税收政策,建立有利于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环境。鼓励多种所有制投资主体参与科技中介服务活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各类社团在科技中介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把依靠中介机构完善管理和服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对科技中介服务能够承担的工作,积极委托有条件的科技中介机构组织实施。通过任务委托等方式,培育骨干科技中介机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开展培训工作,提高科技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推动技术创新中的服务和协调功能。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创新,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第四篇:论保险业的创新发展
浅谈保险业的创新发展
【摘要】目前,对于我国已具有一定的规模的保险业来说,创新式发展成为其下一步发展的方向。本文在介绍目前保险产品、组织结构、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的基础上,为我国保险业下一步创新的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创新发展 监管 保险
保险业的创新发展是指在保险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公司组织结构是否高效,产品是否推陈出新,市场观要以服务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让使我国目前的管理手段不断地实现现代化。随着我国全面地加入WTO,目前,我国的保险行业在整个市场的一体化进程需要不断地去满足保险市场全球一体化趋势的要求,不仅在规模上和手段上,还要在形式上和体制上,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保险的创新式发展。
一、保险产品的创新
险种就是保险公司的产品。我国需要不断地根据目前的消费者需要的变化,进一步去推出新的产品,从而保持对客户或者说是消费者的吸引力。目前,我国的保险公司需要把产品的研发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红保险。现阶段,对于分红保险而言,其已经被发达国家成熟地运用了200多年,而这个过程中,分红保险在抵御通货膨胀以及利率的变动过程中不断地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分红保险将保险与消费者的投资需要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但是需要在合同中说明的是:当保险公司利润为正时,被保险人可以分配红利,保险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会影响红利水平。2000年3月,国内首批分红保险产品被推出,推行的公司是上海的中宏保险和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
(2)变额保险。与传统的定额保险种类极其不同的是,变额的保险种为进一步消除整个通货膨胀的影响,进一步结合每期年金的给付金额与市场物价的变动情况和保险人投资收益的变化来设计保险单,该保险单保额是递增的,保险金额或养老金给付额会根据每年通货膨胀率自动提高。
(3)万能保险。在签约投保交纳第一次保费后,保单持有人以后能非常灵活的交保费,可以在保障范围做出调整,也可以在交费上做出调整,甚至还可以在保险金额做出调整。寿险公司根据上一年投保人的交换计算出此保单的现金价值后,投保人会被告知下一应付的最低保险费,这保险费是结合投保人所要求的保险金融计算出的。
二、保险组织结构创新
目前,严格的分工范围限制阻碍者我国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的发展,保险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这是因为大多的保险企业属于单一化的经营模式,金融资源整合才刚起步,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银行、保险的水平还是很低。但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空间很大。中国金融业尤其是保险业应不断地进行积极跟踪银保业务,进一步大力地对银行保险业地进行开发,不断地发展多功能的金融服务。另外随着全球市场环境在日渐开放,我国保险业扩大规模,发展市场,提高竞争力的未来选择是在国内市场的并购和向海外的扩张。
三、保险管理创新
在保险业的发展中,知识管理、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必须收到重视,保险企业需要集中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资源与优势才能够做好自己发展的定位。一方面一级法人、授权经营的管理体制需要进行完善,完善健全的系统管理、集成管理需要建立,组织机构体系需要进
行改革,绩效考核办法也需要完善。另一方面,我国还需要不断地提高未来员工素质。也就是说,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我国需要进一步普及新科学管理知识,将整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作为整个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以争取和培养最好的熟练工作人员为目标,采用新科学管理办法,管理要有效率,管理也要有效益。
四、服务内容创新
作为服务行业的保险业,服务在保险商品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服务是保险商品本身的构成部分,只有通过这种内涵才能实现保险商品的使用价值。由于目前险种差别不是很大,对服务进行创新,向市场提供富于公司特色的高附加值的服务是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我国还需要不断地对服务的内容进行创新式发展,通过结合客户的需求和银行、电讯、医疗等行业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发式。
五、市场创新
在我国,只有不断地加强市场创新,我国的保险市场才能保持长久生命力与动力。在我国,泰康人寿保险公司与中国国旅旅行救援中心首先推出旅游救援保险。然后,在2000年3月,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也进一步推出了旅游救助保险险种。
这种保险极大的增加了原有的人身意外险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朝着向前延伸传统保险公司的一般事后的理赔,而代之为在事故发生时能够有效地、及时地提供援助。也就是说,通过购买旅游救助保险的消费者,他们在外出旅游如果遇到急难,SOS全球网络将进一步为他们提供完善的服务,并且费用将由保险公司承担。
六、保险业创新的方向及目标
对于我国保险业的创新发展,本文提出了其进一步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如下:
(1)理论创新力量的整合。实现理论创新突破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使保险监管部门充分地发挥组织协调的重要作用,不断地对业界、学界和监管界等各方面的理论与优势进行整合。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保险公司以及相应的大专院校的精英大多都是进行着各自为战的局面,他们大多各优劣势。所以说,如果能够将两股力量有效地进行整合,那么我国保险业的力量将就进一步增大。通过借助这一种力量,保监会可建立一个相对紧密型的保险研究机构。通过借鉴我国目前已有的以及国外的先进的理论的优秀成果,根据我国保险业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把将我国的相关理论研究框架作为整个研究工作的重点,在保险理论新的重点突破下足工夫与力量,不断地为加快我国保险业发展提供动力与指导作为重要的目标。
(2)保险服务的内涵的丰富。目前,一些服务创新已在我国保险公司出现,例如,专线客户服务热线、车友俱乐部、事故代步车、小额快速理赔通道、异地出险就地理赔。但是这些都是较低层次的创新。目前,我国的保险服务创新应该得到进一步深化,我国保险服务的内涵不仅仅要应围绕“保险咨询——风险评估——保险方案设计——承保——承保后风险防范——出险后的查勘定损——理赔”这一服务链,还要进一步形成不断向外扩展的有利局面;而且展开各种各样的适应我国相关的制度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增值服务以及附加值服务。
(3)产品创新速度的加快。美国学者厄特巴克在1974年就得出一项结论:需求拉动60%-80%的创新。因此,目前保险产品雷同、市场细分不明显的状况是寿险和产险险种开发创新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首先要做好市场需求调查分析,与此同时,我国还需要以市场有需求、经营有效益为产品创新发展的原则,在产品的创新力度以及投入方面
需要加强,并且设计不同的险种时要针对不同的保险对象、不同的销售渠道,让人们多方位、多层次的保险业务能够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与此同时,我国的保险产品开发的还需要进一步针对高收入人群,并且在职业责任保险、教育保险等方面形成积极探寻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与银行业业务关联密切的险种也是未来保险业不断发展的重要需要。例如,不予备案或暂缓备案与创新产品60%以上类同的产品,这样才能形成纳什均衡,公司才有动力去进行创新。
(4)在体制创新与管理创新做出努力。管理者潜能的发挥要靠优良的体制,可是体质不能取代管理,进行管理创新和进行体制创新一样,都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在三大国有公司的改制已基本完成的情况下,管理创新是当务之急。第一步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目标要被确立;第二是要以诚信为取向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规范需要建立,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第三是要建立起双向选择的人事劳动制度。
第五篇:班组建设之五大强化
班组建设之“五大强化”
没有班组的健康发展,就没有企业的生机、活力,企业也不可能实现发展。因为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基层组织的基础,也是一个企业矛盾的汇合点,活力的基础点,凝聚力的聚焦点和“创一流”的落脚点,也是企业组织职工开展活动,全面完成生产经营战略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基本单元。大庆电力集团在创建“五型”班组的实践中,通过强化班组建设的系统性、计划性、程序性、执行性和定位性,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1.强化班组建设的系统性
系统性管理是一项工程,要强化班组建设,一是要提高职工思想认识,解决职工的模糊认识,逐步培养职工认真做事,踏实做事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二是要把本单位庞大的管理体系,按照系统分类,最终变成具体的、井然有序的职工行为,从而形成从思想到行动这一系统性的转化。三是选准切入点。结合企业的现状,剖析一个分厂直至班组的管理系统情况。四是系统性的管理不能随意更改。
2.强化班组建设的计划性
班组建设涉及安全生产、定额管理、经济技术指标、物资管理、成本核算等方方面面,头绪较多,很容易使基层班组职工在工作中产生混乱,甚至发生造假现象,因此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3.强化班组建设的程序性
在程序上,应该从管理职责开始分析研究,管理职能又叫岗位职责,它主要包含岗位职能、工作标准、岗位责任、工作流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考核考评细则。按照这些内容和规律,进一步简化程序。
4.强化班组建设的执行性
班组建设关键在管理层,一方面,要注重培育过程,并善于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管理者不能只当二传手,要认真策划,细化操作措施。对职工来说,重点在于操作。要抓住各项工作要领和各个环节,落实关键点,关键人,真正使班组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5.强化班组建设定位性。
开展班组建设,由管理者到每名职工,都要逐步按照企业的经营思维方式,来审视我们的生产、建设和经营等一切活动。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各生产主体单位将强化生产管理职能,机关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目标管理和服务监控上来,更多的关注生产,服务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