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平镇:文化旅游迸发新活力
清平镇:文化旅游迸发新活力
4月29日清平第三届“大奥酒业”杯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在清平森林公园隆重举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300多名选手报名参加,上万余名群众前来“观战”,成为清平近年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项旅游相关赛事,打出了清平的特色旅游品牌。
近年来,清平镇大打“文化旅游”牌,城镇人气进一步提升。古镇清平始建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境内现存金代文庙建筑群、清乾隆年间迎旭门、透龙壁、元代丞相王懋德墓等众多历史文物及大量的文化遗址,同时竹马舞、糖藕、“海二八”宴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久负盛名。近年来,我镇通过实施“千年古镇”恢复工程,完成了一批仿古商住楼,新建高唐民俗博物馆、清平古诗乐艺术馆等特色文化旅游场所。今年,计划新建民俗一条街,使之成为展示清平独特传统技艺的阵地,将进一步提升清平旅游品牌“含金量”。此外,完成了省级清平森林公园基础设施以及仿古四合院、林中别墅、垂钓园等旅游景点建设。人文景观和美丽的自然景观使我镇的旅游业日益兴起。先后荣获了“AAA国家级旅游景区”、“山东省生态宜居新型重点城镇”、“山东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山东省旅游下乡示范点”、“山东省自驾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游千年古镇、品儒家文化、观万亩林海、赏遍地黄花”和“民俗古镇、休闲清平”的特色旅游品牌正在打响。旅游产业的逐渐升温,使我镇人气激增,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群众参与的热情也不断高涨,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提升了群众生活乐趣,百姓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清平镇 王山伟)
第二篇:让经济社会在解放思想中迸发活力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凸显出中国发展新的走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充满期待。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的旗帜永远在中国的道路上飘扬。
正如我们所记忆的那样,1978年以来,每一次三中全会都是一座改革的历史航标。今天,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我们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可以说,是解放思想的法宝让中国经济充满生机、社会迸发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三个进一步解放”深刻揭示出从转变观念到转变行动的客观规律,浓缩了我国改革开放以解放思想引领实践探索,以变革创新增强社会活力的重要经验,蕴含着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路径选择。
就山西来说,正处于转型发展换挡期、综改试验关键期,“三个进一步解放”对我们显得尤为重要、迫在眉睫、意义深远。
解放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推进综改试验区建设,要求我们必须首先找到解放思想这把钥匙,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深化改革的共识,方能打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开关。
一次次观念突破、思想解放的过程,也是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不断释放和激发出社会活力的过程。省委书记袁纯清曾多次讲,对于山西这样一个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的省份而言,一定程度上讲,解放思想远比挖了多少煤、发了多少电、修了多少路更重要。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决定着社会进步的程度。
解放思想具有先导性。思想有多远,发展就有多远。进一步推进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和重要基础。解放思想是发展前提,但只有好的“前提”远远不够,还必须落脚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上。思想解放的过程,也是生产力发展、社会活力迸发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既是一部不断冲破观念樊篱的思想解放史,也是一部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的发展史。
思想的解放,曾打开经济社会发展的闸门。经济社会活力的浪花,也叩击着思想解放的大门。解放思想可以深化改革,改革发展也能倒逼思想解放。也就是说,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活力的释放,能够刺激思想解放的神经,是继续思想解放的重要基础。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催促我们在发展理念、发展速度、发展模式上不停歇地解放思想,让发展的空间更广、改革的动力更强、社会的活力更大。
解放思想的过程是统一思想的过程、凝聚意志的过程,也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过程。当前,山西和全国一样,改革进入了逆水行舟深水区、爬坡过坎攻坚期。让我们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落实好各项改革政策措施,在解放思想中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把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最大限度释放出来。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三篇:林业改革加速升温林业活力蓄势迸发
林业改革加速升温林业活力蓄势迸发
2011年3月10日,南宁市2011年林业工作会议在大明山召开,会议全面总结南宁市“十一五”林业工作,科学分析林业面临的形势,研究谋划“十二五”发展思路,安排部署2011年重点工作。
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咸华在会议上指出,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2007年开始试点,2009年扩大试点并全面铺开,至2010年底,全市累计勘界确权1259万亩,占全市集体林地面积的93%;累计发证1120.5万亩,占全市集体林地面积的82.8%。2010年,全市累计开展林权抵押贷款19.1万亩,贷款金额1.7亿元。
就2011年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工作,陈咸华局长强调,在继续坚持高位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格局的基础上,扎实开展“检查验收年”、“纠纷调处年”、“配套改革推进年”活动,奋力克难攻坚,打好主体改革“攻坚年”,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突出林改内、外业统筹协调推进,加强林改档案管理,确保改革质量。正确处理好改革中出现的矛盾,要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围绕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积极推进深化改革。加强林权流转平台建设,坚持“完全自愿、充分有偿、严格依法”原则,规范林权流转行为,维护林农合法权益。加快建立森林资源评估和评估师制度,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探索研究。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林业建设,推进社会生产要素向林业集聚。
第四篇:活力在“三个建设”中迸发
保定供电公司:活力在“三个建设”中迸发
时间:11-22作者:田光辉
近年来,保定供电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打造一流员工队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该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以“三个突出”落实国网公司“三个建设”(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队伍建设)战略部署,在党的建设上突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突出团队建设,队伍建设突出员工责任心建设,建立健全加强“三个建设”的长效机制,扎实有效开展“十百千”(十项主题文化创精品、百个党团支部争先锋、千人比学赶超强技能)活动,有力推动了公司安全生产、电网建设、经营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加强党建工作 在创新中坚固堡垒
“两抓两带一加强”思路统领党建工作。该公司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机制、新形式和新途径,让企业党建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把握规律性。该公司党委提出了“两抓两带一加强”的党建工作思路,通过抓干部、带队伍,抓党员、带队伍,全面加强员工队伍建设。针对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提高,该公司补充完善了中层管理人员诫勉、离任交接手续、退二线管理办法等制度,对连续任职5年以上的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大规模的轮岗交流;针对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该公司创新开展党员“一岗双卡”活动,“共产党员监督岗”亮出党员身份,“党员生产经营问题查找卡”解决工作面临的难题,“党员群众连心服务卡”架通联系群众的桥梁,232个“监督岗”、1250份“双卡”使基层党建工作充满活力,通过“双卡”发现反映实际问题206条,解决198条,畅通了党和职工群众连心的渠道,促进了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
积极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保定供电公司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当前理论武装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各基层党组织营造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专题安排。下发了《保定供电公司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本着“缺啥补啥,有的放矢”的原则,按照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整改完善、总结提高的步骤,采取“五学”、“四有”、“三个一”的措施,树立党员干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学风。“五学”要求领导干部做到提高认识带头学、融入支部共同学、辅导备课重点学、统筹兼顾系统学、联系实际深入学,“四有”要求各基层党支部有学习制度、有学习计划、有学习笔记、有学习特色、“三个一”要求党员认真参与每一次集中党课、活跃一个流动课堂、写好一篇学习心得。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和知识水平,切实加强党员干部面对新形势,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排除新矛盾、完成新任务。
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省公司“十百千”活动“百个党团支部争先锋”的要求,该公司从所辖的党支部和代管的县供电企业党组织中认真挑选,最终确定15个党支部开展国网公司“电网先锋党支部”创建活动。组织党建工作调研交流和系列活动,举办“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知识讲座,制定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和评价办法、党员管理考核办法。公司党委对基层党组织创建过程提出“五个好”的要求(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管理机
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对公司系统内党员提出“五带头”的要求(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以创新争优活动推进“四好”班子建设,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坚持党建带团建。该公司党委始终把团的建设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支持和指导团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党建带团建,团建跟党建,党团建设共同推进的良好态势。该公司团组织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积极探索建立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组织工作体系,将大集体员工、临时工纳入团的管理范畴,对条件确不够成立团支部的单位组建青年工作小组,进一步扩大工作的覆盖面。不断完善团的各项工作制度,制定实施团内《同业对标考核管理办法》,实行团青工作每月考核、每季对标,有效提高了团组织执行力。组织团员青年开展运动会、辩论赛、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活跃基层青年文化生活。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行动,引导团员青年承担社会责任,全方面培养推荐优秀青年人才。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在执行中凝聚合力
全面启动“四统一”主题实践活动。该公司深入宣贯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手册》和基本价值理念体系,按照“四统一”(统一的价值观、统一的发展目标、统一的品牌战略、统一的管理标准)要求,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基本价值理念体系、行为准则体系、企业文化管理标准体系。内化于心,将“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纳入企业的形势任务教育、干部员工培训体系,开展企业文化征文,创建学习园地,举办图片展览,激发员工潜能和工作热情;固化于制,注重将国家电网的价值理念和已取得的文化建设成果用规章制度固化,不折不扣地执行,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在部门业绩考核、业务流程、权责体系和员工岗位竞聘、奖惩体系等领域中有所体现;外化于行,完善各部门、各层级协作推进的企业文化工作机制,从环境营造和氛围渲染两个层面将核心价值观向营销窗口、生产班组、办公场所、职工社区宣传推进,使价值理念真正转化为员工的具体行动。
突出主题文化的创新实践。为了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激励每一位员工担负国有企业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在去年“谁为员工‘不作为’买单”大讨论活动反面剖析的基础上,今年该公司要以先进典型正面教育引导员工,在公司系统范围内开展“保定供电人的足迹”形象塑造工程,由基层自下而上地推选对企业发展、对专项工作有突出贡献的有功之臣,载入《英雄榜》,将评选公司“十大功臣”,在橱窗、内部报纸和网站、闭路电视台开辟专栏宣传,进一步激发员工的成就感,提升员工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团队意识和对企业的贡献度。同时开展“我承诺、我行动,争做企业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征集编发《员工格言录》,以个人的人生信条约束自身行为,号召和鼓励员工自觉用实际行动践行国网核心价值观。锻炼培养青年人才队伍,及时宣传、总结、提炼志愿者品牌文化。
有序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为全面争创“全国文明单位”,该公司制定了《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三年规划》,明确提出“2009年打基础、2010年见成效、2011年结硕果”的奋斗目标,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积极投身精神文明单位的创建中。坚持开展“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模范职工之家”等创建活动,广大员工踊跃参与各种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目前已有85%的单位、部室、班组建成了“文明单位”、“文明部室”和“文明班组”。公司关心员工福祉,逐步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为树立良好的国网品牌形象,该公司结合“我们的节日”、“3·15”等节假日,开展大型系列宣传促销活动。加强新闻宣传和公关策划,围绕拉动内需工程建设项目,主动与地方新闻媒体联合进行宣传报道,召开媒体恳谈会,邀请行风监督员深入施工现场和生产第一线,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赞誉。该公司干群关系融洽、劳动关系和谐,呈现出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
加强队伍建设 在实践中锤炼责任
准确把握员工思想脉搏。为打实员工队伍的思想政治根基,该公司以提升员工主观能动和精神共鸣为着眼点,建立了员工思想动态评估诊断体系。在员工思想动态调查中,该公司从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从业心态、团队精神、学习创新五个方面,多层次、多视角对员工思想进行诊断分析,政工主管部门结合员工思想的主流和员工中存在的个别隐性思想情绪,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反馈于各单位,使各单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对症下药”。员工思想动态评估诊断体系对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迅速处理和回应员工所关心的问题、有效预防不良思想倾向起到积极作用,为打造一支优秀团队坚定了思想基础。
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改进中心组学习模式,丰富学习内容,坚持把理论学习与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提升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并在实战中锻炼和提高领导干部的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注重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进行动态考核,制定了《纪委负责人同下属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谈话制度》、《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和《导干部诫勉谈话制度》,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让那些真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受关注、受重用。注重把后备干部防灾重要岗位全方位培养锻炼,建立了机关与基层、公司与县局的挂职锻炼制度,为公司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组织保证和充足的人才储备。
大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员工队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加强“三支队伍”考核管理,落实相关待遇,激励员工岗位成才。以“十百千”活动“千人比学赶超强技能”为统揽,通过大范围的培训、技能比武,学历教育和读书学习等活动,全面提升队伍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高度重视班组建设,健全班组制度,搞好班组长培训,争创“五星”、“六型”班组。该公司年内计划组织参加省公司层面培训400人次,组织开展公司层面培训1419人次,大力推行《生产技能人员岗位培训规范》,完成生产技能员工模块化培训和持证上岗工作,力争2010年人才当量密度>90%,全员培训率>98%。
加强员工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去年该公司筹资建成了“领跑者”拓展训练基地,为了充分发挥这一特色载体优势,推进企业团队建设,有计划地组织基层单位、县供电企业近千名员工参加了拓展训练,使员工深切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和快乐,增强了员工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帮扶意识。在建国建党 “清明”“五四”等纪念日,该公司围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有效的激发了员工的民族自豪感和工作斗志。适度增加竞争,打破“大锅饭”分配方式,稳步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将员工岗位责任、能力素质、绩效考核与其工资收入挂钩,实现分配向关键岗位和生产一线重点人员倾斜,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三个建设”是一项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工作,它和企业管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正是“三个建设”的创新、执行与实践,让保定供电公司在生产经营工作和健康持续发展中展现出了蓬勃朝气与生机.“快马何须响鞭催,不待扬鞭自奋蹄。”该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将在国家电网公司及省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增强企业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管理一流的供电企业。(田光辉)
第五篇:赋文化以活力、给旅游以魅力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如何准确认识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适应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新要求,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近日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以现代旅游“激活”文化宝藏
记者:近年来,我国旅游界提炼的一句话得到各个层面认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怎么看待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邵琪伟:旅游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从未分离。旅游是旅游者经历文化、体验文化、欣赏文化的过程,而文化因素则渗透在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密不可分。站在旅游产业角度看,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产业角度看,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作用,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紧密融合、共同繁荣,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记者:现代旅游业怎样“激活”文化消费?
邵琪伟: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同时旅游业也极大地促进了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发展。旅游能够使很多“地下的东西走上来、书本的东西走出来、死的东西活起来、静的东西动起来”。
目前我国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4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1个,历史名镇名村251个,博物馆2141个,文化馆3258个,我国还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道教宫观1500余座,伊斯兰教清真寺3万余座,天主教教堂4600余座,基督教教堂1.2万余座等。据不完全统计,其中用于旅游开发的有6000多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风俗习惯等也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实践证明,开发旅游业,需要对各类文化文物资源进行梳理和修整,需要对古城、古镇、古村落进行挖掘和保护,从而让文化文物资源多年沉睡的价值展现在游客面前,有利于文化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敦煌的同志有句话讲得好,“敦煌的优势在文化,出路在旅游,未来在文化旅游”。
在文明对话中提升中国形象
记者:旅游被称作文明间的对话,怎么看待其中的中国角色?
邵琪伟:旅游是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是民间对民间、人民对人民友好交往、传递友谊的渠道。现代大众旅游已成为传播文化的最有力载体之一,人们在旅游中对文化的接受是在一种完全自愿的环境中发生的,是出于旅游者个人意愿而对其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因而也最有力、最持久。
旅游还是跨时空的交往和跨文化的交流,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位旅游旅行者都是文化的传播者,是促进沟通交流的文化使者。随着现代交通条件的改善,旅游在更广范围展开,为各国人民加深了解、增进共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实践证明,旅游可以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民增进了解、加深理解、促进友谊。很多国外游客通过旅游加深了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了解,也使更多的中国人“零距离”的了解了外国和外国文化。
记者:中国旅游在这里面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邵琪伟: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中国旅游发展的文化根基。
发展旅游可以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每年数千万国际游客来到中国,首先接触到的“中国印象”更多的是“中国旅游印象”。中国是一个真诚、真实、开放的国
度,依托旅游资源和旅游渠道,通过丰富多彩的旅游线路、活动和产品来加强对外传播,能够使各国的游客在旅游中认识、了解、感知一个真实发展变化的中国,传播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2010年,我国出境旅游已达5739万人次,如此众多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把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有利于宣传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有利于推进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人民的友好交往。外宣和旅游、文化部门要共同推动,把塑造中国国家旅游整体形象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在世界文化旅游大潮中高悬中国之帆
记者:如何看待我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的现状?
邵琪伟: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的作用广泛而深刻。从国际看,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从国内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旅游文化产业融合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存在着领域不宽广、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例如江西景德镇是千年瓷都,瓷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但整理、挖掘、提升与弘扬都还不够到位。
目前全球已有49个饭店国际品牌进入了我国旅游市场,我们还没有一个品牌走出去;美国迪斯尼主题公园在香港、上海“登陆”,我们还没有一个主题公园走出去。目前针对国际游客的旅游线路,仍以京西沪桂广为主,丝绸之路、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瓷器文化等都还没有打造出成熟完整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此外,如美国百老汇的音乐剧、英国伦敦的歌剧、俄罗斯莫斯科的芭蕾舞剧等,成为国际游客必看的旅游演艺节目。我国更多还是形象宣传,从形象推广走向产业推广,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办法上都还存在很多不足,必须广泛借鉴吸收国际经验,加快我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记者:如何有效缩小在这方面与国际的差距?
邵琪伟:创新是一切发展的动力。目前文化旅游体制机制、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和发展业态等方面创新有广阔空间。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政策的导向性作用,要落实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的有关政策措施,注重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为旅游发展提供新的理念和新的空间,也形成了一种新的旅游文化。要加大信息技术在文化旅游业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一批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鼓励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推进旅游文艺演出形式创新,提升旅游演艺节目创意。要加强旅游信息服务功能建设,提升面向游客的文化演出、文化产品的信息服务和从业人员的科技涵养。
通过改革创新和依靠科技进步,要打造更多像深圳华侨城、杭州宋城集团、浙江横店影视基地这样的文化旅游企业,更多像新疆维吾尔族古尔邦节、广西壮族三月三歌会、宁夏回族开斋节、西藏藏族雪顿节、内蒙古蒙古族那达慕大会这样的旅游民俗节庆活动,更多《印象刘三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漠敦煌》这样制作精美、演绎精湛、格调高雅的旅游文化演艺作品,为古老又现代的文明中国,扬起现代旅游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