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行党建工作重心下移 增强党在社区的凝聚力
实行党建工作重心下移 增强党在社区的凝聚力
2006-12-5 11:22:1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摘自中国党建网
闸北区,辖有8个街道一个镇,209个居委会,居住人口70多万,组织关系在区里的党员共有3万余名,基层党组织1千多个。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1999年和2001年,区委先后召开了两次社区党建工作会议,要求通过深入开展“八进社区”工作,切实推进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把党的工作渗透到社区的各类组织,拓展到社区的各个领域,深入到社区广大群众中去。
一、实行“八进社区”,坚持“重心下移”,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
随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新体制的推进,区委作出了以党建工作重心下移为突破口,实行“八进社区”,把党建工作渗透到社区的各类组织,拓展到各个领域,深入到广大居民群众中去的总体部署。(“八进社区”的具体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精神文明创建进社区,党员管理教育进社区,干部培养考核进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进社区,党的群众工作进社区,党的统战工作进社区,社会稳定工作进社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上下结合。区委提出党建工作“八进社区”的要求之后,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响应,纷纷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订本部门、本街道的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区纪委、组织、宣传、统战、老干部局以及工青妇等各部门和群团组织开展了调查研究,结合部门的工作性质和职能,认真研究将本部门的一流工作水平体现在社区,提出了党的工作进社区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并组织实施。如区妇联将妇女工作与社区工作相结合,提出了工作对象多样化。由过去主要抓家庭妇女和儿童,发展到在整个辖区内居住或工作的所有妇女儿童,包括近年来积聚增加的下岗妇女、个体户妇女、外来妹以及特困家庭等,体现了妇女工作职能社会化的趋势。
二是条块结合。主要是通过抓条块共建,把社区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在条块同时得到贯彻落实。区机关党工委、区教育局、公安分局、卫生局、建委等大口党委先后与街道党工委、居民区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区机关党工委连续三年组织机关党支部与居民区党支部结对共创文明小区。教育局党委和芷江西路街道、宝山路街道、临汾路街道、北站街道等四个街道建立了共建关系。如,芷江西路街道根据辖区内学校较多、教育资源丰富的特点,教育局党委和芷江西路街道党工委共同商定,将辖区内学校党支部(或总支)同芷江西路街道的居民区党支部结对同创共建先进党支部,共同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上台阶。
三是点面结合。根据各街道(镇)的基础和特色,全区8个街道1个镇,分别确定了在某一方面进社区的具体内容,力求在9个点上各个突破,取得经验,再在面上加以推广。如北站街道重点对党建工作“八进社区”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在行风评议、干部考核工作以及工青妇工作进社区方面已取得一定效果,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和好评。临汾路街道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六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居民群众切身利益,把党的温暖送到广大群众中去。临汾路街道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典型。
二、创建各类载体,整合社区资源,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随着党建工作逐步向区域性党建的方向延伸与拓展,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力量相对薄弱、开展党建活动的物质保障相对匮乏等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区委针对这些新情况,提出了从创建各类载体,挖掘、整合各种社区资源入手,以较少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从而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社区党建的新格局。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通过组织载体进行整合。在北站街道试点的基础上,我们在全区各街道(镇)统一建立了“两委两站”的组织载体,即: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委员会、社区党风廉政监督站、社区在职党员联络站等,并在居民区党支部的层面上建立了分会,作为街道与居委会联系辖区单位、在职党员的组织载体,承担组织、指导、协调的职能,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为了充分发挥“两委两站”的组织载体作用,区委提出了加强“两委两站”的建设,实行“三统一”的要求,即“统一挂牌、统一制度、统一操作”,并制定下发了“两委两站”的工作细则,明确了工作要求和工作制度,区委组织部还专门制定了社区在职党员联络站的活动手册。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对提高社区各类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水平,提高党组织在社区各类组织中的渗透力和战斗力,起到了很好地作用。
二是通过物质载体进行整合。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等一批硬件设施,包括区级的、街道的、部门的、条线的以及市属大厂各种各类设施,进行整合,做到资源共享,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奠定了物质基础。目前我区已建成区和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4个,所有居委会都建立了社区服务分中心,建立社区医疗服务点25个,并已建成了全区联网的再就业服务中心。除此之外,社区党校、市民学校、周末学校、图书馆、体育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也都成为社区党建的重要物质资源。各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支部依托这些物质载体,并与再就业工程、“凝聚力工程”建设相结合、与创建“安居乐业”文明小区相结合,为广大居民群众办实事,不断扩大群众的受益面,解决了群众急、难、愁问题,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三是通过活动载体进行整合。我们还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精心设计并形成了各种行之有效的以群众为主体的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的优势。各街道(镇)创办了多种形式的以群众为主体的活动载体,如周末学校、无声沙龙、晚霞谈心室、法律咨询热线、英语角、红红信箱、党员先锋楼等活动,扩大了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面、影响面以及居民群众的参与面。
三、努力端正“三风”,促进作风转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组织的凝聚力不仅体现在扶贫帮困、送温暖等物质方面,更应体现在端正党风、政风、行风,努力实践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几年来,我们通过建立社区党风廉政监督站这一组织形式,开展行风评议,实行群众监督,畅通了与社区居民的联系渠道,促进了“三风”的好转。
一是实行条块结合、形成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新格局。我们以北站街道为试点,在97年建立了第一家社区党风廉政监督站。监督站由街道党工委牵头,街道办事处、警署、工商、环卫、房管办和社区单位党组织参加,同时在居委会建立了监督分站,形成了“两级网络”和“三支队伍”。“三支队伍”由特约监督员、联络员和信息员组成。监督站的工作得到了各成员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支持,先后与卫生、公安、工商、房地、教育等部门分别签定了《联手共抓社区党建协议书》,加强了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站的建立,突破了过去那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实现了党风廉政建设体制由垂直管理逐步向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重大转变。这一探索得到了中纪委、市委、市纪委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们在全区各街道(镇)进行了推广。
二是加强群众监督,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我们以社区行风评议为抓手,加大群众监督的力度,进行了专项治理,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效。近年来,监督站每年对社区单位行风进行评议,将行风评议工作向社区的延伸。为了确保行风评议质量,监督站聘请评议代表,到各被评议单位听情况、查资料,召开各类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并深入居民群众,走家串户,进行明察暗访,广泛征求居民群众对被评议单位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召开评议大会,对被评单位提出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评议。既对评议单位的工作充分肯定成绩,也尖锐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被评议单位的领导、干部听了之后感到触动很大,认为评议中所指出的问题切中了他们的要害,会后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地整改。
三是坚持为群众办实事,社区的党风、政风、行风有了明显好转。监督站经过多年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运行机制,使过去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效地得到了克服,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新风得到了发扬。居民群众反映,现在社区的机关和有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即:热情接待、耐心解答的多了,不理不睬、一问三不知的少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解决困难的多了,扯皮推诿、办事拖拉、为难群众的少了;廉洁自律、秉公办事的多了,没有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少了。
社区党建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的领域,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我们将按照市委和区委的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大探索力度,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把我区建设成为与中心城区地位相适应的新闸北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二篇:农村推行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机制
××村推行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机制
推动农村改革发展
(××村党支部书记 ×××)
××村位于××镇南部,面积4.5平方公里,辖11个合作社,户籍人口3200人,党员115人。近年来,我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镇党委的决策部署,紧扣“抓党建保障、举民生之策、促转型发展、建和谐大关”目标,以“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工作机制为抓手,全面推动我村党支部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我村成为一个民主提事、民主议事、民主理事、民主监事的先进党支部。
2005年前,我村党支部不团结,矛盾突出,经济条件落后,干群关系紧张,被广州列为重点排查村。上任后,我吸取以往教训,我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开展各项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要扭转我村的局势,必须从稳定做起、从党基层组织做起。针对这一难题,我们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广泛调研,坚持把贯彻上级党委要求与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相结合,把党建工作作为统领一切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抓 1
出成效。几年来,党支部为村民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环境差等热点问题,先对村的主干道、社道及石新路塘美路段进行全面改造,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然后,美化村容村貌,建成塘美广场、荔枝公园、公园湖等公共设施,为村民创造了一个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最后,兴建地下排水管道,让村民喝上放心水。这些举措,使党支部得到了全体村民的肯定和赞扬,村民无不举手叫好。为迅速带领群众奔富致富,党支部又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论证,选准路子,最后决定盘活村集体土地500亩进行出租,兴建综合市场引进多家企业等,使我村集体经济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2011年村集体收入达1700万元,人均收入达1.2万元。
当前,在推动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机制,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方面,我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有:
一、健全组织体系。一是抓队伍。针对党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的实际情况,以年青有为、积极上进青年为发展重点对象,目前共有党员115名。二是强领导。围绕“建设新农村,党员走在前”的思路,积极在能人中培养村、社后备干部。同时,推行党员联系村务、联系群众的办法,提高其综合素质,促使党员能人脱颖而出,成为带领全村发展的村社干部,目前,大部份合作社主任都是党员。三促作用。我村紧密结合本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实际状况,鼓励本村无
职党员自由择岗、竞争上岗、奉献在岗,鼓励无职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二、健全责任体系。一是实行层级责任制。对村“两
委”班子成员实行“包社制”,每位村干部负责指导联系一个合作社,指导和督促合作社主任抓落实,并帮助解决大事难事。对社能独立办成的事,村“两委”既放手让他们去做,又督促他们早落实、早解决。对社无力或无权解决的事,由包社村干部帮助协调解决。二是实行包干制。在计生、农业生产、社会服务管理等工作任务上,每位村、社干部必须承担对所包社的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在这一责任体系下,村干部和社主任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上级的决策部署在贯彻落实上收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成效。
三、健全完善议事决策体系。一是下放权力。把决策权、审批权等下放给各个村社干部,让村社干部有权统筹本村、包干社的发展,有权安排部署其职责内的重大事项,有权落实民生政策和目标任务。二是民主决策。为真正实现“重心下移而成效不下滑、权力下放而不乱作为”,对重大事项的决策,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民公约,规范决策程序,实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村民自治,更好地保障了村民对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具体工作中,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计生、土
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必须召开村“两委”会商议、村“两委”及社长会再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决议,并将决议事项和办理结果进行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四、建立监督制约体系。一是制定党务、村务、财务定期公开制度。加大村社干部决议事项和办理结果的公开、公示力度,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计生、农村低保、产业扶持、工程建设等进行全面公开公示,增强工作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二是成立村民理财监督小组。由党员推选3名群众组成村的理财监督小组,加大群众的监督力度。三是扩大监督。设置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对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村社干部进行监督举报。
五、健全激励奖罚体系。党支部严格按照村社的层级责任制,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民主评议、抽查等形式,对村社干部目标任务和履职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考核。根据考核情况,由村委会对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奖励,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重奖,对多次未不成任务的处以批评和罚款。如计生工作方面,凡当月未完成“四术”任务的,村社干部各处以每例500元的罚款。如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方面,社长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但其补贴的工资按其工作质量计算,如登记流动人员质量低于60%,当月补贴不发;
如完成了八成则按八成计算,如此类推。每年年底支部还对优秀党员、优秀干部进行评比表彰。在这一激励机制下,全面调动了村社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当前,在推动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机制中,我村的做法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党建工作中,我认为,目前我村党基层组织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一是党组织对党员的关爱未能完全覆盖广大同志,有些同志提出的意见和困难暂时未能及时处理;二是由于农村的局限性,一部分党员的理论修养不够,没能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为改善不足,今后,我村支部必须在提升支部的活力方面建立有效的制度,务求更好地做好党建工作。
第三篇:松江镇下移党建工作重心 加强屯级党小组建设
松江镇下移党建工作重心 加强屯级党小组建设
按照市委组织部整体工作安排部署,松江镇围绕深化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下移基层党建工作重心,进一步推进屯级党小组建设,进一步发挥党小组在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一是灵活设置党小组,选好配强党小组长。结合我镇党员分布实际和党员的从业特点划分党小组,特别是将从事同类产业、相近产业或地域相邻的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如将从事苗木种植的党员编为一个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在村级主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按照“双强”标准,把驻屯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各类协会(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村级后备干部中等党内农村人力资源相结合,通过民主推荐,把优秀党员选拔到党小组长的岗位。特别注重把35周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的年轻党员选配为党小组长,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体系。
二是建立活动阵地,加强教育学习。依托村级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等公共活动场所,建好党小组活动阵地。统一制作党小组标牌,配备党建学习资料,明确党小组在带头执行政策、带头发展经济、带头树立新风、积极完成村党支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等方面的职责,实行规章制度上墙。同时,定期组织党小组成员开展党课学习,并通过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加强科技知识和致富能力等方面的培训,真正把党小组建设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阵地、党员的学习阵地、为民的服务阵地。
三是健全相关制度,强化管理监督。为切实发挥党小组的特有作用,规范活动开展,建立了村党小组长参与村级公共事务议事及重大事项决策工作制度和党小组学习教育制度,同时,还将村级党小组建设纳入农村党建工作百分考核范围,建立党小组活动台帐、会议(学习)台帐和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台帐,通过加强管理和考核,使党小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力求实效。
四是创新活动方式,搭建服务平台。利用党小组形式灵活、凝聚力强、便于组织的独特优势,以党小组为单位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制活动,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分类确定具体岗位及职责要求。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小组成员与群众“联户帮扶”制度,做到一名党员联系一户以上非党员农户,经常深入农户家中,知民情、察民意、解民困,提高党员为民服务的本领,提升党员解决矛盾的能力,积极构建农村和谐发展的群众基础。
(松江镇 汪洋)
第四篇:增强凝聚力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党建工作考察报告(精)
增强凝聚力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党建工作考察报告
增强凝聚力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党建工作考察报告 区委组织部余宏杰
上海市静安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区,交通便捷,信息资源丰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环境舒适,生活便利,居民素质较高。辖区经济以商业商务业为主,区域内高楼林立。全区面积7.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万;全区下辖5个街道,设130个居民委员会,3264个居民小组。笔者最近深入考察了静安区社区党建工作,现将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汇报如下。
一、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党建的基本情况
1993年,上海市委根据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着眼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开展了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10年来,静安区各级党组织按照市委的要求,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增强党自身凝聚 力和增强党在全社会凝聚力两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途径。适应“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和“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趋势,通过开展机关党支部与居民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各级党组织共同参与、团结奋斗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适应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网络,通过社区学校、社区工会、社区“谈心室”、“舒心工程”等形式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开辟了党建工作新途径;适应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对党员带来的新变化,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建立“静安党建”网站等载体,形成了主题突出、立体交叉、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党员教育新格局。
二、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党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群众转移到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以下 简称“两新组织”)中就业,“单位人”进一步向“社会人”转变,党的工作网络及组织建设如何向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等各个领域延伸和覆盖,成为摆在全党各级组织面前的一道新的课题。上海各级党组织勇于探索,迎难而上,努力加强社区党的工作网络建设,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构建新的工作网络,扩大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把党建工作向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领域推进和覆盖,上海各级基层党组织根据实际,改变过去以条为主、条块分割的党组织管理模式,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利用社区平台,建立了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党组织管理体系,构建区域化、社会化、网格化的党建工作格局。市里专门设立了社会工作党委,加强党对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的领导、指导和协调,区里成立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街道设立了综合经济党委,负责指导、协调各居民区党支部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居民区党支部依托社区、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建立党员服务点,承担两新组 3 织党建工作。这样,形成了以区域属地管理为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协力并进的网格化全覆盖党建工作新局面。----依托社区,加强在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在非公经济企业、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上海市各级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各种组织的发展特点,按照体内与体外相结合,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对规模比较大、党员和职工队伍稳定、有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的两新组织,在体内建立党组织;对规模较小、变化快、人员流动大的两新组织,依托社区、工业园区、人才中介机构等载体,在体外建立联合党组织。对尚未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通过依托社区党员服务点、依托两新组织中的工建工作载体,以及通过选派党建联络员的办法,积极开展党的工作。201X年9月10日,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在考察静安区街道党建工作和中企大厦党员服务点后,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把支部建在楼上”,是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的深化和拓展,是扩大党在城市社区覆盖面的有效载体。目前,在静安区的7900多家两新组织中,已建立党的组织234个。
2、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载体的创建。上海市静安区各级党组织坚持科学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情况,特别是社会多样化的特点,抓住把创新载体作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强社区党的建设。
----抓“结对共建”,提高基层党支部战斗力。随着上海城市管理重心不断下移,为进一步加强居民区党支部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加强机关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推进上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新体制。1997年6月,静安区充分发挥机关党支部和居民区党支部各自优势,立足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进一步提高机关党支部和居民区党支部战斗力,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机关党支部与居民区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结对共建”中,机关党支部通过帮助居民区党支部抓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建立健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谈心、党风廉政监督制度,完善和规范居委会的制度建设,帮助居民区党支部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增强居民区党支部的战斗力。实践证明,“结对共建”取得了良好的“双赢”效果,既提高了居民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 5 斗力,同时,也促使机关干部进一步深入了解基层情况,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
----抓服务党员,寓党员教育管理于服务当中。针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以及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大量国有单位党员转移到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中就业,“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这一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他们转变观念,坚持服务与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党组织为党员的服务工作,从工作、事业、思想感情和生活方面关怀党员,寓党员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他们在市、区、街道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为党员提供政策咨询、教育培训、组织关系转接、党内互助等服务,帮助广大党员排忧解难。依托社区、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建立党员服务点,组织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和党内活动。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党员教育服务站,为党员提供党内信息服务,形成党内教育上下贯通的网络。同时,针对实际,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增强了党内活动的效果,既增强了党员教 6 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也使党员感受到党组织“党员之家”的温暖,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
----抓社区服务、为民服务,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上海市静安区各级基层党组织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服务社区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和开展社区服务、为民服务工作。一是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救助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加强社区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群众提供就业服务;二是在居民区党支部中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四百”活动,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积极开展社区居民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四是发动社区广大党员,组建各种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组建社区党员治安巡逻队、党员护绿队等,提供社区公益服务;五是开展“党员奉献月”活动、“结对帮困”活动和“送温暖”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帮助特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社区党组织通过抓社区服务、为民服务,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增强了党在群众和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3、加强机制创新,推动社区党的建设。
面对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上海努力探索新的社区治理结构和社区党建管理模式。
----理顺关系,形成有效的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在街道层面上进一步理顺党政关系,明确党工委统揽社区建设和发展;在社区管理方面,通过成立社区委员会、城区管理委员会等议事机构,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事务,协调各单位、各部门、各系统的关系,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方式进一步转向协调、指导和服务;在居民区层面上,社区党组织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和保证居民利益统一起来,推动居民自治,发挥自治组织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的配套健全,使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领域得到了延伸和扩展。
----加强指导和考核管理,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前进。上海市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高度认识社区党建的重要性,加强对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帮助基层党组织及时总结社区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并予以推广;对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通过总结提升后,用 制度固定下来、并坚持下去。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管理,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实行目标管理,细化评估办法。坚持把是否解决了社区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不断增强;是否维护了群众根本利益,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满意度不断上升;是否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是否促进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党组织的中心工作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作为社区党的建设考核标准。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表彰先进,督促后进,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前进。
上海市静安区各级基层党组织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党组织根据社区成员结构的变化,“凝聚力工程”为总抓手,整合各方资源,以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社区公共服务网络为依托,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化、产业化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为百姓谋福利。从机关党支部与居民区党支部的“结对共建”,到居民区党支部的“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解百家难”,到“听群众最想说的话,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干部群众最要办的事,做群众最贴心的人”;从党员服务点,到党的工作在全社会的延伸和覆盖;从 “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到“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社区党组织在全社会编织起一张知民情、聚民智、暖民心的网络,以实际行动落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凝聚力是执政党的生命力,是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前提。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全党凝聚力的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始终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性任务。上海市静安区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为总抓手,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了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党建工作路子。初步回答了基层党组织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关心群众入手,卓有成效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三、加强我区社区党建的建议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考察社区建设时曾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适应新的情况,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尤其要把社区党建搞好,这对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宝安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向城市化过渡阶段,机遇与困难、挑战同在。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区社区党的建设,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加快宝安的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1、找准出发点,抓增强党的凝聚力。凝聚力是执政党的生命力,是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前提。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全党凝聚力的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是党凝聚群众的最广泛、最直接的主体。基层党组织缺泛凝聚力,再好的机遇也无法抓,再好的决策也可能落空,再好的条件也难以发展。只有增强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才能得到体现,才能出战斗机,才能真正发展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增强党的凝聚力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
2、找准着力点,抓居民区党支部建设。居民区党支部是社区工作的政治领导核心,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民群众中去的重任,担负着领导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发展的重任。我们要花精力、下大力气加强居民区党支部的建设,提高工作能力和战斗力,保 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和人民群众中去,加强党对社区建设的领导,促进社区各项工作服务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3、找准落脚点,抓服务党员、服务群众。要抓好服务党员的载体建设,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探索改进党组织活动方式,以服务先行,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中,取得实效。抓好社区管理服务,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有效载体,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落实执政为民的直接体现。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社区管理,大力发展社区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化、产业化服务,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4、找准结合点,抓长效工作机制。社区工作涉及面广、利益多样、矛盾复杂。我们要坚持条块结合,理顺关系,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和凝聚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发布时间:201X年9月6日
第五篇:加强项目党建工作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项目党建工作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肖贤礼
目前,工程项目部已经成为国有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如何围绕项目中心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是国有建筑企业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我们中铁二局在项目部党组
织建设上,就围绕中心任务抓党建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抓党员先进性教育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好范文版权所有,来源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对于企业党组织来说,关键在于坚持抓好党员先进性教育,切实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组织和发动全体党员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榜样鼓舞士气,赢得群众信任,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内容的教育:一是着力抓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教育。通过教育,把广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完成各项任务和推进企业发展上来,通过不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着力对党员进行党章教育,教育党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党员在企业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做表率的意识。通过坚持不懈地对党员进行党章教育,使党员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等问题,进而使之塑造起新时期党员的光辉形象,成为工程项目部施工生产中的先锋战士。三是着力把党员教育同学习业务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学习实用技术结合起来,使党员真正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锋战士,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内行和能手。项目部党组织教育党员认清个人业务技能好差与企业经济效益、个人经济利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关系,增强学业务、学技术的自觉性和紧迫感。通过上技术党课、举办培训班,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形式,为党员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创造了条件,使党员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来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抓员工素质教育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员工队伍中也随之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到工程项目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的问题。如部分员工理想、信念出现动摇,纪律观念淡薄;还有部分员工文化、技术素质偏低,不能适应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施工节奏;再有,随着息工、待岗、下岗员工逐渐增多,使部分员工思想出现波动。而员工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既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员工自身认识不够,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的组织工作不到位,教育方式方法不对路。因为,发达的社会传媒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使员工教育工作的难度加大,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难以经受住社会负面影响的冲击。同时员工岗位的多元性、流动性,工程项目部经济形式的多样性、多变性,使有针对性的管理教育相对滞后,管理教育出现阶段性空白。面对管理教育工作中的这些困难,项目党组织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形势、贴近员工实际的教育新路子。首先是加强对员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引导。通过建立健全以班子成员、党员、工班骨干为主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坚持定期分析员工思想制度,针对员工的思想反映,结合当前形势和热点问题,着力对员工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艰苦奋斗、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的教育,使员工思想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引导员工振奋精神,树立必胜信念。二是积极创造条件培训员工,提高其综合业务技能和就业能力。针对员工素质和行业岗位特点,我们组织员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经常举办诸如桥、隧、涵、路基土石方和钢筋混凝土等实用施工技术培训班;开展以岗位学习、岗位练兵、岗位比武、岗位成才为主要内容的比、学、赶、帮、超等活动,在员工中形成钻研技术、争做贡献的氛围,着力把员工学习实用技术和施工生产任务结合起来,使其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成为生产、技术、业务能手,并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
抓和谐企业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建设和谐企业,就要以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为主线,辅以精神的、物质的、文化的手段,满足广大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形成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和谐理想局面。
在抓和谐企业建设的过程中,重点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是构筑和谐企业的精神支柱,也是创建和谐企业的基石和保障。为此,项目部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通过“三抓”来落实和谐企业的建设。一抓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建设,通过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活动,不断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使员工好范文版权所有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二抓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思想建设,培养员工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和谐、互帮互学、助人为乐、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和氛围,使全体员工真正将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与企业的发展方针、目标融为一体。三抓工地环境、卫生、生活设施建设,做到在生活区修建排水和生活垃圾处
理系统,种植花草树木,美化驻地环境;饮食做到花样多、品种齐、味道好、营养佳;业余生活做到宿舍有电视、学习有场所、锻炼有场地;完善医疗保健设施,制定卫生管理制度,保障员工正常就医和身心健康需要。通过这些扎扎实实的工作,其目的就是要保证员工能吃好、休息好、身体好、精神好,在施工工地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工作热情,并在思想深处建立起可靠的精神支柱,形成工作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