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现代农业关键要转变观念
发展现代农业关键要转变观念
黄梦其
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更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此,作为基层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领导,务必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十分注重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积极破解“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传统发展方式的背后,就是落后的发展观念。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其关键还是在于我们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突破思想障碍,转变发展观念。那么,我们又应当在哪些方面实现观念上的转变呢?
一、必须加快转变小打小闹观念,切实增强规模经营意识。和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大、标准化水平高、质量效益好等特点。因此,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问题上,首先我们就得突破和克服、抛弃和放弃原来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从事农业耕作的传统生产方式和落后经营模式,下“苦”功、下“真”功、下“硬”功破解土地、资金“瓶颈”,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一方面,要稳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加速土地合理有效流转的途径和方法,使农用土地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与综合开发,以不断提高土地规模经营生产效益。另一方面,要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不断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重点扶持并集中用于农业规模生产经营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层次。
二、必须加快转变封闭狭隘观念,切实增强开放合作意识。开放合作,作为一种发展手段和方式方法,不仅仅是工业的事、城市的事,而且也是农业的事、农村的事。发展现代农业,首要的问题,就是必须破除自给自足、自斟自饮的封闭观念,具体需要做到“四破四立”,即大胆破除就农业生产抓农业生产的观念,牢固树立农业生产流通一齐抓的思想;大胆破除封闭的区域市场观念,牢固树立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全面开放、自由流通的思想;大胆破除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的观念,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按产品需求安排农业生产经营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思想;大胆破除小市场、小流通的观念,牢固树立大市场、大流通思想,迅即以抓工业的思路来谋划现代农业的发展。一方面,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提高开放意识和市场意识。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切实转变行政职能,更加重视调整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营造开放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主动把长期以来封闭的农村市场打开,更加注重搞活农业经营方式,大力引进农业战略投资者,并积极开发新的农业产品和新的农业市场,同时,着力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内在市场化。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干部要积极引导并重点扶持供销社、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经济能人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特别要注意针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合作水平低、作用发挥小,与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的问题,注重着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社会服务化水平。
三、必须加快转变因循守旧观念,切实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创新农业科技、强化科技支撑,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点。可以说,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有鉴于此,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和农业科技工作者,要更加重视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大力弘扬学用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努力摒弃凭过去的经验、按传统的模式发展农业,在广大农村积极营造科技创业、创新兴业的浓厚氛围,努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加快农作物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集中突破一批节能、节水、节地、节肥、节药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始终坚持用现代技术改造农业,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二要加快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的进程,始终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三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加快培养新型农民,重点培育、大力扶持种养专业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四要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依托当地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包括蔬菜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观光业、生态旅游业、农村现代服务业,等等,走一乡一业、一地一品以及集种、养、加,产、供、销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济格局,充分挖掘农业发展优势,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必须加快转变片面发展观念,切实增强人本民生意识。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而以人为本又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基础核心。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其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农业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以更高认识、更多精力、更大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做吃子孙饭、断子孙路的蠢事。一方面,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粮食生产、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涉农项目建设、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制订出台切合当地实际、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规定。同时,坚持用科学发展观考核评价农业农村工作和基层领导干部。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切实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始终坚持把农业生产、农业消费引导到可持续农业生产、可持续农业消费上来,从而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变成当地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作者系湖南桃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第二篇:为什么要发展现代农业
一、为什么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1.经济常识角度:
(1)必要性: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本身的调节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这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如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和严格控制建设占地,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对于让农民能更多地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具有重要作用。②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基础地位的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2)可能性:在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的认真贯彻落实下,2006年,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开局良好,粮食继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农村呈现持续发展势头。但我国农业基础脆弱、装备落后、主要靠天吃饭的基本状况并没有改变,农民就业门路不多、增收困难的基本局面并没有改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差距拉大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3)意义:发展农村生产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二、怎样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1.经济常识角度:
①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科技和农村教育的发展。通过金融措施,为增加农业投入和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②发展现代农业,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业的各项政策。要依靠科技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第三篇:发展现代农业基础保障是关键
发展现代农业 基础保障是关键
周志军
贫困山区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健全和完善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
一、首要问题是完善农业资金投入机制。
贫困山区,制约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投入的匮乏。发展现代农业,资金扶持是关键。如何健全和完善现代农业资金投入机制,至关重要。一是要认真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和完善各项支农补贴政策。二是要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政府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尽快形成发展现代农业的稳定资金来源,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把握国家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抓住国家扶贫攻坚和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增强现代农业的发展后劲。四是要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引导农民增加生产投入和智力投入,提高科学种田和集约经营水平。引导民营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对民营企业投资现代农业的项目,优先支持。从而逐步形成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打破“瓶颈”,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打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瓶颈。
一是要抓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的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加
强农村通讯、广播、电视等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好广播电视光纤网和“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完善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工程,着力解决群众用电难题。二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继续搞好山区和半山区农田水利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好节水灌溉工程、沃土工程、土地开发整理、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三是抓好清洁能源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一池三改”农村沼气建设,大力推广“猪—沼—菜”、“猪—沼—果”和“猪—沼—粮”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建立以“种植业—养殖业—沼气(能源)—种植业”为一体的小型农业循环产业链。
三、扶农扶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力度。
贫困山区,农业兴,科技是根本。
一是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要普遍健农业技术推广和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服务机构和网络,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体系。同时,建立县、乡、村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通过信息化建设,为基层和农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集约经营、增产提质、转化增值、提升拓展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要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村、示范户,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大规模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国内外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结合桂东实际,建好一批上档次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使园区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窗口。三是要加强农民科技和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以“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为依托,加强新型农民的科技培训。要做到科技人员入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三到位”。另一方面,以实施“阳光工程”为切入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岗位技能和就业努力,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作者通联:中共秭归县委党校
第四篇:教师要转变观念
1、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作为教师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他们,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相信他们、尊重他们、欣赏他们,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课堂教学中,要满腔热忱地鼓励学生发言,多进行激励性评价,多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还要由原来只关注个别优等生的发展,转变到重视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2、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情景。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这样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灵感的火花得到较多机会的撞击,想象力得以驰骋,思考力得以充分发展,学习几乎到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境地。
3、鼓励质疑,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问、乐问、善问,鼓励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参与意识”。这样,学习成为了学生的需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了兴趣及动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4、提供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时间、空间。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还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合作学习、各抒已见、共同探讨,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集思广议,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尝试到合作创新的乐趣,激起了高涨的学习热情。
5、提供享受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
第五篇:河南省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关键
中投顾问TM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河南省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关键
2012年,河南省农业生产情况总体较好。粮食总产量1127.72亿斤,比2011年增产19.22亿斤,连续9年实现增产,连续7年超千亿斤。畜牧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9985.1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3%。农业机械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872.7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农用拖拉机387.79万台,增长0.2%;农用运输车219.32万辆,下降0.1%;农村用电量290.03亿千瓦小时,增长2.9%。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指出,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总量大,在满足省内需求的情况下,已经成为粮、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的净调出省份。2000年河南省农业产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8.6%,而全国的比重为27.9%,可见河南省在保障国内农产品市场供给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河南省农业的弱质性依然存在,实现“农业强省”的转变,还需要促进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促进产业化经营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目前河南省内上市公司,实力相对雄厚,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在全国范围内均有一定的消费市场并有产品出口。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强,有利于促进当地农民就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方式,为农户解决后顾之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河南省还需进一步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和引导,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促进产业化经营要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低是制约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技术、资金等外部要素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弥补,但是一旦农户自身素质过低,思想落后,不愿接受新事物、采用新方法,那么即使有新技术、有充足的资金也难以提高农民进行生产的积极性,新技术等农业要素的推广也较为困难。
促进产业化经营要加强市场运营机制建设。目前,河南省内的农民合作组织建设较为滞后,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和协调,大部分农户还是处在分散经营、自负盈亏的状况,农户难以分享到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的利润,农民增收有限。同时“小农户”的生产状况,也不利于保障食品安全质量。因此要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指出,2012年,河南省全年全省生产总值29810.14 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2.31亿元,增长4.5%,二三产业的增速分别为11.7%、9.2%。三次产业结构为12.7:57.1:30.2。相对比来看,第一产业产值增加的绝对值小、增长速度低,这与农业的弱质性有关,也说明农业比较效益低、增值不易,需要政府给予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扶持、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