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转型战略步伐 全面发展物业经济
加快转型战略步伐 全面发展物业经济
思路决定出路,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明确战略目标,全体员工必须围绕这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工作,并不断开拓创新。在“十二〃五”发展的新时期,公司经济全面提升,物业公司在收获“三改一收”发展思路的成效后,在公司改革改制的春风下也逐步转型,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一员。如今,物业公司的业务也不断更新和扩大,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物业公司又要进一步调整思路,同时也需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管理者队伍,从而全面发展物业经济。
一、当前物业公司的人力资源整体情况
目前,物业公司共有职工67人,按学历分类,本科以上有3人,大专以上有13人,大专以下有51人;按职称分类,中级以上职称的有6人,中级职称以下的有23人;按年龄分类,45岁以上的有37人,30-45岁之间的有26人,30岁以下的有4人。早期的物业公司是公司的后勤部门,人员主要以服务管理人员为主,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公司总本两部的公共设施维修管理、房屋管理、水电管理、卫生管理及公司少量的物产经营管理等。因此,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发展中的一道重坎。
1、人员结构不合理
(1)年龄结构不合理。老职工的比例偏大,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高学历人员由于地理位臵、企业效益和工资待遇等原因难以招收。(2)知识结构方面不合理。表现为:一是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主要是文化程度偏低,管理层和专业技术人员知识老化现象比较普遍;二是高级人才少,特别是高级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缺乏。
2、人才培养周期长,且流动性大
培养一批人才大约需要5-6年时间,甚至更长,一旦人才培养出来,会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从企业中流出。因此,留住人才甚为重要。
3、政策倾斜不到位
物业公司正在逐步转型阶段,力争成为公司的一个经济创效点,那么在起步阶段,公司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如果在起步初期,发展就困难重重,又如何谈效益。
二、物业公司“三改一收”的完成情况
物业公司自2009年开始实施“三改一收”的发展战略。首先,物业公司计划从2011年-2013年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公司邵阳所属住宅区的水网改造,总户数约2800余户。但物业公司目前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近一半的改造,就改造速度看,水网改造将提前一年的时间完成。
其次,电网改造已于2010年即取得阶段性成果,将公司原五处、七处的电网实行一户一表。
再次,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于2009年7月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于2010年3月正式启动,总户数270户,目前棚改项目在建工程有4栋,在明年年中即可交付使用。棚户区二期工程370户,报建手续正在审批当中。
最后,物产清收是公司2011年职代会的一项重大决策,物产清收既可以有效地对公司物产进行管理,防止物产流失,又能通过对物产的集中管理,实现经济收入。目前公司仅邵阳和长沙两地的物产收益即可达到300万元以上。物产清收可以有效地盘活资产,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对物业公司来说也是谋求共同发展的一个良好基础。
三、有压力,但物业公司发展形势十分乐观
随着公司的发展和改革改制的快速进行,物业公司必定也要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自主经营,不能再靠向公司要资金来生存。2011年是物业公司的转型年,2012年是发展年,2013年是创效年,那么随着水电改造及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物业公司不再单纯地靠收取水电费过日子,而是逐步从收费中分离出来,走建筑施工和公司物产管理,多种经营并存的发展之路。
第一,以物产管理为基础。物产经营是物业中最直接、最稳定,最可靠的收入来源。经初步统计,邵阳、长沙两地公司的物产经营可达300万元以上,但由于分公司还占据了一部分,无形中已给公司造成效益流失,所以通过物产清收,实施公司物业管理办法是维护公司利益的最有效的办法。而目前,物业公司每年还在靠核拨经费生存,2012年物产清收后,物业公司即可做到“收支两条线”平衡,这亦是物业创效的有效方式。因此,我们会把主业做精,把自身物业做强。
第二、提升开发公司效应,努力开拓开发市场 湖南雅境臵业有限公司是公司下的全资子公司,拥有独立法人的单位。公司的本部在邵阳,根也就在邵阳。目前公司在邵阳的建筑市场很窄小,可以说几乎可以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对一个具有特级资质的施工建筑企业来说,应当树立起它的品牌效应。公司在邵阳还拥有部分土地可以开发,何况整个邵阳市场,开发的市场潜力也还非常大。为了不影响开发效益,雅境臵业必须利用半年的时间将自身所有债务清还,沉底甩开包袱,轻装上阵。那么在起步阶段,公司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比如减免或降低管理费的上交。待走上正归,再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因此,后阶段,我们会把开发做大做强,树立自身品牌效应。
第三、提高施工任务门槛,降低风险责任
根据公司承接施工任务的有关规定,作为自身拥有华达工程局可以承接施工项目的我们,在起步之初,既要有量的积累,同时也应提高项目风险防范的认知度和责任感。凡2000万以下的工程项目,原则上不属于承接范围。同时我们还提出凡与华达工程局进行合作的,必须以华达工程局的名义自带项目入门。目前华达工程局已承接隆回友谊国际大酒店的项目施工,主体工程达7300万元。今年,我们还将陆续承接一些住宅项目,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将事情做好,开辟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新天地。前车之鉴由可见,因此,为了安全,我们会强调经营之道,注意项目风险防范。
四、实现物业转型,对公司发展意义重大
物业公司“三改一收”的战略目标完成后,我们通过对自身产业结构链的调整和战略目标的转移,成功地解决现有管理人员和其它劳动力的安臵问题,既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在没有增加人力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我们通过培训换岗,自谋出路,减轻了公司人员负担。
通过实现物业转型,从物业管理转变为物业管理与建筑施工型和开发型,双向发展,并建立起与建筑施工相结合的园林绿化、建筑防水等施工队伍,实行物业公司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管理机制,能有效地为公司创效。
五、加快转型,全面发展物业经济的措施
1、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争取能一人多岗。
2、努力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充分实现个人价值。
3、引进高级技术应用人才,完善企业人员结构。
4、吸收高校人才,充实企业的后备力量。
新的时期,物业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公司的支持,物业公司会贯彻公司精神,以“强基础、抓落实、防风险、创效益”为中长期发展主线,将产业做大做强,力争成为公司创效的一个增长点,为公司的发展做贡献。
湖南省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物业公司
二0一二年一月十日
第二篇:加快转型振兴步伐的五大战略
11月5日下午思考题,加快转型振兴步伐的五大战略
一,以工业强市为核心,1,工业是立市之本,发展之基。要建立以工业为引领,以农业为基础,以服务业为支撑的这样一个三次产业结构的城市。
2,工业是一个国家、地区强盛的内在动力。
这是因为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程度的四个指标: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化率、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城镇化率。
二,城镇化劳动战略,城镇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所谓城镇化率一般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描述,这受城市的布局直接影响。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举例说明:阜新:正在全面实施“东连西进,南北调整,中部治理“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五大新城的建设,第一是玉龙新城,第二是沈彰新城,第三是现在皮革新城,第四是温泉旅游新城,第五是蒙古贞新城,这五大新城的建设是阜新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
三,以开放创新为动力的战略,1,加快发展速度---积极学习引进科学技术,管理理念,政策,引进人才等等。
2,降低创新成本----做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样降低了创新成本。
3,实现后发优势—少走弯路,多走捷径,较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
4,增强创新能力---发展速度提高的同时,要增强创新的能力,发展新的创新。
四,以生态立市为根本的战略,以阜新为例
1,实施青山工程----这是省里的战略部署,是引领性的工程。例如关闭影响性大的矿山,治理荒山荒坡,(矸子山,海州露天矿等)
2,实施碧水工程---例如月亮湾的治理。
3,蓝天工程(治理空气污染)----控制烟尘、扬尘、机动车尾气排放等等。
4,实施五化工程(十二运提出的对城市的需求实四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
化。
五,以文化兴市为引领的战略。
以阜新为例
1,提炼城市精神,阜新的历史:查海文化、藏传佛教、煤电之城、塞外明珠、蒙古族文化 2,繁荣文化事业—这里说指非营利性的。
3,做强文化产业--
4,打造文化品牌—打造全国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打造国内最具蒙族风情特色的休闲度假
区。
第三篇:加快经济转型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国际经济环境新变化的迫切要求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更好地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需要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理念的形成历程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理念的提出
(二)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危机后的新发展
三、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五个坚持”
(一)坚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二)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支撑
(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五)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
(一)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二)促进节能减排
(三)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这是对现实的清醒判断,也是对未来的关键抉择。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成功走过两步,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赛程过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现实的压力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尽管改革发展的成绩巨大,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相当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实现质与量的统一、快与好的统一、物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离不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发展中也面临许多问题,如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投资、出口、消费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大,收入分配关系亟待理顺,等等。所有这些,都凸显了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国际经济环境新变化的迫切要求
从国际上看,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它不仅导致世界经济的深度衰退,而且也带来了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过去那种亚洲生产、欧美消费、资源大国提供资源的模式将难以为继。世界经济包括贸易未来将进入增速减缓的时期,围绕着市场、资源、技术等方面的国际竞争更加剧烈,同时能源安全、资源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以发达国家过度消费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而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增长在短期内还难以完全承担起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突显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在“后危机时代”,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抢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把握好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离不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全球经济可能在较长时间里处于低速增长,我国发展的外部空间将受到制约;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国家间贸易关系的调整,将使我国未来发展面临的国际产业、技术竞争更加激烈;应对气候变化的博弈和能源资源的获取,粮食供求形势和金融体制的变化调整,也将影响我国经济安全。各国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同时,都在抓紧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为未来更高水平的发展做准备。美国等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纷纷推出绿色新政、再工业化等战略,力图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扩大优势、抢占制高点。在这一新的背景下,如果我们不能尽快适应世情变化,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就很难更好地抵御各种风险冲击,就很难改变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低端位置的状况,就很难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只有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扩大内需、结构优化、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在未来的国际经济竞争格局中赢得主动,扩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空间。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基础,除此以外,至少还应包含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结构的改善、环境的治理和美化、收入分配的合理化等,它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除了涉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之外,还需要统筹兼顾处理好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内涵更广,要求更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贯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必将引起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过去,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重增长、轻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不高。二是发展的成果没有很好地惠及民生。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上述不合理发展方式的冲击。进入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意图,更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面临很多的转型,包括从总量到结构、从投资到消费、从二元到一元、从开放到全球、从增长到发展等等。能否成功转型,既关系到我们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又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日本内阁于2011年2月14上午公布了2010年日本名义GDP总值。数据显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日本去年10-12月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下降1.1%,总计为54742亿美元。日媒报道说,尽管美元贬值有利于日本GDP换算美元时数值提高,但抵不过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势头,2010年日本GDP低于中国2011年1月公布的58786亿美元,日本已经正式交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中国经济总量的增加、位次的提高使中华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更牢固。“我们一方面要看到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也要看到我们的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我们还有很多重大的经济结构需要优化。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水和资源比较高,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质量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GDP排序在100位以后。这是中国的现实,我们要冷静客观地对待这个现实。事实上,GDP只是总体经济实力的一个方面,如果从整体经济实力来看,如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发展阶段人均GDP来看,中日差距很大。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之一,但不是唯一指标。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世界位次不断提升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但同时更要看到,中国经济的差距和不足,看到百姓生活水平仍待提高,看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漫长。“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不但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甚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日本的发展,比如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比较平衡,而我们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差距很大。”相对于GDP总量,人均GDP能更好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数据,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在第100位左右。按照每人每天1美元收入的联合国标准,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近4000美元。从国际经验来看,这个阶段既拥有继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也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环顾全球,成功启动现代化进程的国家不在少数,能够持续推进现代化进程并最终获得成功却不多见。不少国家在迈入现代化进程后,最初的发展势头相当不错,后来却出现停滞甚至发生逆转,关键原因就是没有及时对发展方式作出调整。对于我国而言,要成功应对挑战,保持现代化的连续性,就必须把握全局、抓住机遇,使发展方式的转变,由市场的自发走向改革的自觉。
发展是第一要务。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就意味着未来5年中国的发展将要在“世界第二”这样一个起点上往前走。人均GDP将超过3900美元甚至突破4000美元,意味着中国社会已经开始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们的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二,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排在世界第99位,人均国民总收入更是排在世界100位之后。
从“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各方面的情况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然具备较多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诸多挑战。一方面,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的差距扩大以及经济与社会、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等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成为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另一方面,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消费行为、社会利益格局和大众诉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都对现有的增长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从国际上看,能够达到中等收入的国家不少,但能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却不多,根源就在于不平衡、不协调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在于发展的模式没有根据世情、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变化而转变,最终落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我们要在这一重要时期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未雨绸缪,切实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化解矛盾,这样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大力提升管理水平,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产业结构不合理,突出的是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足;缺乏核心技术,主要是因为投入不足、机制不健全和人才不足;管理方式粗放,主要是决策机制不灵、内控机制不严、组织管理不精细。2009年,我国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08年单位研究开发经费产出的发明专利仅为韩国的1/5。创新效率不高使得我国对外技术依赖程度较高。比如,我国服务业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质量远不能满足需求,这不仅加大了资源环境压力,也不利于缓解就业矛盾。要根本解决我国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技术和管理等方面问题,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各项改革,完善市场体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的竞争力。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重大举措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这一基础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未来五年发展有许多有利条件,比如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科技教育等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使得发展的活力和潜力进一步释放等等。但在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中,也存在许多不利因素。
不利的因素集中表现在,就是我们发展当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个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了、加剧了。第二个问题就是几个方面失调,包括我们需求结构过多地依赖出口、依赖投资,我们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发展过多地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比重相对是比较低的,你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什么?应该依靠科技、依靠体制的活力,应该依靠管理的创新,但是相对来说,我们更多还是依靠物质投入,这个也应该转变。第三个就是妨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比较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但能源资源消费也大量增加。200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美国的2.9倍、日本的4.9倍、欧盟的4.3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消费的铁矿石、粗钢、氧化铝和水泥分别达到8.7亿吨、5.67亿吨、2600万吨和16亿吨,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54%、43%、34%和52%。为了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能源资源进口越来越多,2009年石油、铁矿石等资源的进口依存
度都超过了50%。我国自然资源禀赋总体较差、人均拥有资源量偏低,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正在逐步提高,能源资源供应风险明显增加。如果说一些短缺资源可以通过进口解决,而生态环境是无法直接进口的。当前,很多地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承载能力下降。近年来,一系列水污染事件,一些地区的重金属污染事件,再三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如果继续沿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增长路子走下去,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加剧,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只有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更好地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需要
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是经济发展的有效保障。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改革成果,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的同时,社会事业较快发展,民生得到较好保障,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比“十五”末实际增长了47%和38%,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也要看到,有的地方,经济发展了,青山绿水没有了,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与经济增长不相匹配;居民收入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偏低,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在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领域,投入不足,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仍较突出,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破解这些难题,出路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把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首位,努力使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每一场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标准。对社会主义中国而言,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顺应人民的新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证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人民从发展中共享成果,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第四篇:加快经济转型步伐 铸就非煤希望工程
经 济 转 型 铸 就 产 业 辉 煌
----萍乡浮法玻璃厂经济转型创业纪实
这里,曾是一片片寂静的荒山;如今,变成了一座座沸腾的工厂。在安源山下、萍水河畔,一个接一个气势恢弘的玻璃厂在这片红土地上拔地而起。从井下走上了地面,从煤炭产业转入了非煤产业,从一个厂发展成多条线,质变产生了量变,量变促进了质变,萍乡浮法玻璃厂的发展成了煤炭产业转型的成功典范。
思路.出路
上个世纪90年代,萍矿集团面临煤炭资源枯竭、竞争力薄弱、经营管理粗放、技术装备落后、经济效益较差等困境,努力寻找产业转移的途径,玻璃产业的引进凝聚了矿山人的心血和期盼。作为非煤产业转移的一个重大项目,是原煤炭工业部、江西省人民政府扶持兴建的重点产业。
国内玻璃产业的发展,自1982年以来经历了6个高速发展期,第一次是在1988~1991年。全国共建线20条,我国平板玻璃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第二次是从1992年—1997年。当时一条300吨级的浮法线一年的利润可以达到1.2亿元左右。在这期间建成投入生产的有37条线。第三次是2000—2003年。这次建线的特点生产规模大,建设速度快。第四次是在2005年下半年--2006年下半年。我国已经建成投产的浮法玻璃生产线有168条。成为中国平板玻璃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第五次是2007年末至2009年上半年,特别广东、海南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玻璃发展迅猛,玻璃市场新的供求格局形成。
转型的路途坎坷曲折。萍乡浮法玻璃厂是在第二个高峰年份时开始引进并建成投产的。在萍乡办玻璃企业有它的先天不足。一是区位优势不突出。玻璃生产原料纯碱、硅砂、燃料等80%供应都来自湖南、河南、山东、江苏等外省,而玻璃产品销售半径大、运输成本较高、竞争力差。二是产品结构单一,规格仅有几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三是现行机制体制不适应发展要求。
转型路在何方?萍玻厂对现状和前景作了认真的考量。玻璃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能,是不可替代或缺少的产品,自有可考历史以来,几千年来都在不断的发展,而没有被淘汰和取代之患。可以说,当今世界凡是有人活动的地方,就有玻璃的应用。因此,我们不必要对玻璃的应用前景质疑。虽然玻璃产业发展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但从萍乡地方经济发展和安源股份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考虑,也有许多突出优势。
一是经历经了玻璃发展的多次峰谷,经受了市场的摔打和考验,积累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宝贵经验,能自如地应对市场变化;二是有优秀的企业管理团队,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三是有通达江南的营销网络,在江西、湖南、广东、浙江、福建山东及东北等省、市、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固的营销网络,四是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物流条件。思路决定出路。转型是煤炭资源枯竭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敢为人先的萍玻人坚定地站在了潮头,挺立在经济转型的最前沿。为了加快玻璃产业的发展,安源股份于2006年将萍乡浮法玻璃厂、工程玻璃厂、水煤浆公司(位于浮玻一线,产品用于浮玻厂生产燃料)整合为安源玻璃有限公司。按照安源股份产业发展规划,工程玻璃厂既是玻璃产业链的延伸,也是解决玻璃原片销售的配套厂。玻璃公司总投资约7个亿。浮玻厂两条线熔化量为900吨/天,主要产品有3-19mm无色透明玻璃。年生产浮法玻璃560万重量箱,年产值在5.5亿元左右,两条线占地面积415亩,两线均采用美国托利多熔窑技术和洛阳浮法玻璃生产技术,其产品质量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和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工程玻璃厂位于萍乡经济开发区高新科技工业园内,占地面积498亩,主要生产低辐射镀膜玻璃、玻璃钢化、中空、夹层等复合产品,拥有德国Von Ardenne与美国Bocct合作制造的大型LOW-E玻璃生产线、芬兰Glassrobots全对流钢化炉、芬兰Tamglass钢化炉、奥地利Lisec全自动中空玻璃生产线、奥地利Lisec电脑控制玻璃切割线及意大利Bottero电脑控制玻璃切割线,产品获得了国家3C认证和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十二五”期间,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对安源股份玻璃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制订了“三业并举,多头齐进,内延外拓,强攻玻璃”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经济增长带动产业结构优化,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增长为主线,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为重点,以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着力延伸玻璃产业链,确保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创业.拼搏
渴望发展是萍玻人最大的动力。建厂十六年的风雨历练,三次艰难创业的打拼,他们投入了饱满的热情。每次创业都是一场硬仗、每次拼搏都是一次“亮剑”。
1995年8月,经济转型的第一次创业攻坚战打响了。刚刚从地下走出来的矿工从挖煤改为做玻璃,思维模式变了,工作环境变了,技术知识变了,所有的一切都变了,但是,他们敢为人先的安源精神没有变,特别能战斗的矿工本质没有变,只用一年另两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一个日熔化量为400T/D的现代化浮法玻璃厂,创造了全国玻璃行业工期最短、投资最省、自动化装备整体水平最高、安全质量最好、试生产期最短的“五个第一”,为经济转型闯出了一条快速健康发展的新路,使其成为省炭集团公司和安源股份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是硬道理。为了把萍乡浮法玻璃厂做强做大做优,2001年1月18日萍玻人开始了经济转型的第二次创业。在浮玻二线的建设中,原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莅临现场,勉励萍玻人为江西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多作贡献。省委市委领导的鼓舞与鞭策给了萍玻人信心与力量,面对严冬的寒风,酷夏的骄阳,萍玻人用拼搏的汗水,创新的智慧,只争朝夕,争分夺秒,仅用216天就完成了基本建设,实现了当年动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2009年1月1号,浮玻二线最后一块玻璃下线,标志着萍乡浮法玻璃厂第三次创业的开始。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区面积不断扩大,老百姓对生活环境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如此现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还市区一片蓝天,要求二线退城进郊搬迁改造。
一个投资两个多亿,仅生产一个窑期,被萍矿17万职工家属誉为“希望工程”的现代化生产线就这样停产了。数百名员工迈着沉重的步履和不舍的心情待岗回家,大家深深忧虑、惋惜、迷惘,有的不住地叹息,有的偷偷地流泪,大家期盼着,盼望着……
众所周知,浮玻二线项目的建设是在公司遭遇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资金最紧张、改革发展最艰难的时刻进行的。由于该项目是搬迁,不仅是新建一条线,而是一边拆一边建,不亚于两个综合性的大工程,这是一场实现节能环保企业的硬仗,这是一次企业提质扩能的升级,这是一个打造经济转型的希望工程。
玻璃工业园一期工程拆旧建新,是保护性迁建,80%以上的设备材料要利用好,这比单纯建新厂难度要大很多,在国内玻璃行业上也罕见。南方在雨季无边无际,特别漫长。开工1至7月份的160天里,就有106天是淅淅沥沥的雨,降雨量比常年高出许多,对土地平整和土建施工带来严重影响。
萍玻人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钻空施工,采取交叉作业、平行作业的办法来赶进度。在“三通一平”尚未完成时,为了不影响工期,建设者们采取步步为营的方式,土方推到那里,混凝土就浇注到那里,硬是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炎热的夏天,正是新线建设如火如荼的季节,脚手架轻轻触碰都觉得发烫,可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每天都坚持在工地十来个小时以上,因为他们深知,时间比金子还宝贵。
熔窑、锡槽、退火窑,是浮法玻璃生产线的三大关键热工设备,是生产重点和技术难点。如何组织好这三大设备中的耐火材料拆迁再利用,成为二线搬迁改造降低成本、安置职工的关键之举。
吴杰清带领他的队伍“钻”在现场,仔细琢磨每一块砖的材质、构造、研究每一件设备的原理,精心制定拆除措施。他们不分休息日节假日,每天坚持工作12小时,老二线拆迁耐火材料8个品种共计685.8万块砖材,重量达2680吨,硬是他们从报废的熔窑上小心翼翼地一块一块抠出来,全部利用到新建的熔窑上,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720万元。另外还是生产线的旧电缆,短的几米,长的数百米;大到数十吨的大型设备,小到每一颗螺丝帽,他们都不厌其烦地细心收集、归类、检修、包装、搬运、安装,仅这个项目部就为新线建设节约资金1250多万元。
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新线建设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新变化:--安装循环泵、压风机、氮氢站、冷却塔等任务由气保车间项目部承担,他们往前赶、争主动,原计划11月25日完成的机械安装主体工程,在11月4日就提前完成了;--新线铁路专用线全长1086米,有四组道岔和一组道口,党员干部带领职工群众与时间赛跑,仅用52天就实现了新老铁路合拢;
--熔窑大碹砌筑是最艰苦、最困难、最有技术含量的工程,按计划需要5天工期。为攻下这道关卡,大家精诚合作,连续奋战,只用2天时间就顺利封顶,做到了快而优;
--在点火前的最后30天决战中,党委书记胡萍高、厂长贺春林号召全厂职工共克时艰,全力支援新线建设,党员干部带动职工群众,每次义务劳动人数由10多人上升到100多人,他们铺运电缆、清理现场、打扫卫生、搬运碹材,完成了一项项急难险重的任务。
时间记录建设的速度,历史留下奋斗的足迹。11月30日,新线顺利点火烘窑;12月10日,各车间所有设备完成调试运转;12月16日,成功进行窑炉配料;12月20日,新线厂区公路、铁路专用线通车;12月25日,成功引出第一块玻璃。
如果说,从破土动工到点火烘窑,是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跨越,那么从点火烘窑到第一块玻璃出窑,是一次重大的标志性转折,这不仅是安源玻璃产业做大做强的开始,也意味着整个玻璃工业园新发展的到来。
跨越.辉煌
天道酬勤。萍玻人经风雨、闯难关,用勤劳、智慧、汗水创出了一条全新的转型之路。在众多的非煤产业中,萍玻厂虽然经历了几次高潮和低谷,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工厂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基础,建立了完整的市场营销网络,十六年来,产销率年年保持在98%-100%以上,资金回笼也达到100%,企业创造利税5亿余元。浮玻厂以良好的经营业绩,成了煤炭产业转型的成功典范,为企业、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早期煤炭市场低迷、煤矿不景气的情况下,有力地支撑了萍矿的经济。
如今的萍玻厂已从当初的500余名员工增加到1600余名员工,42%的员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中高级职业资格的技工近300人,生产线绝大部分操作工都有着十年左右的玻璃生产经历,同时还培养出一支成熟的科技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产品具有良好的品质,波筋、气泡、夹杂相对较少,板面厚薄均匀、表面光洁平整,广泛应用于制镜、钢化、热弯、镀镆等深加工领域。通过对生产工艺进行科技攻关,有效解决了浮法玻璃在钢化时容易产生彩虹的缺陷,多年来,一直深得用户的青睐。透过经济转型的累累硕果,萍玻厂展现出打拼的独特风采,他们以精细管理为平台,逐步实现从制度到理念到战略的三个推进,将企业发展定位于“五个战略目标管理”(质量、成本、新品种、市场化、7S管理),坚持“创造一个环境,即和谐稳定的环境;实现两个目标,即企业效益最大化和快乐工作愉快生活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即领导干部核心作用、基层班组长的骨干作用、党团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四种意识,即政令意识、爱岗敬业意识、创新意识、清风正气意识;实施“五法”,即目标管理纵横法、工艺技术优选法、人才竞争激励法、物资采购阳光法、市场营销差异法”的治厂方针,发扬“脚踏实地、艰苦创业、敢于拼搏、力创精品”的精神,不断完善和推进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工厂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国有企业“红旗党委”、“江西省优秀企业”、“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被评为“江西省名牌产品”。
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萍玻厂融入经济转型的大潮,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又一次迎来了实现跨越的大发展。将按照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生产力布局为重点,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激发动力活力,加速跨越进位,进一步思想大解放、战略大开放、机制大转换、素质大提高、风气大变样的总体思路,借浮玻二线退城进郊搬迁改造之机,精心谋划玻璃产业发展,构筑发展新平台,打造经济新亮点。按照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和安源股份将分期投入15亿元,分三期建设安源玻璃工业园。园区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达20亿元,利税3亿元/年,将成为赣湘最大的玻璃工业园。
作者单位:安源玻璃有限公司浮法玻璃厂 作者姓名:赖建萍、周流辉 联系电话:***
第五篇: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各位老总、各位朋友、同志们:
非常感谢各位企业家在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会议。我到鄞州之后,每年都要召开一次企业家大会,与大家共谋创业创新良策、转型发展大计。这样形式的会议,到今年已经是第五次了。
今天会议主题是推进企业上市和股权投融资发展,这是今年以来,区政府在金融企业座谈会、拟上市企业申报工作推进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上市专题会议,而且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也是同类会议中所少有的,之所以要这样不厌其烦去发动,不遗余力去部署,是因为上市工作非常重要、非常紧迫,也非常专业,希望借此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政企合力,推进鄞州板块迅速扩容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加快转型提升。刚才陆红军院长就民营企业上市发展作了精彩的演讲,使我们对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经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帮助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先锋新材料公司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六家投资机构介绍了公司情况、投资策略和投资要求,为股权投融资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平台。下面,我结合近阶段一些思考,就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与大家交流四方面想法。
一、上市意义重大,认识要更深化
资本是市场经济的血液和灵魂。新经济时代,是产业、技术、资本创新融合的时代。当前,鄞州正处于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的关键时期,发展资本市场、推进企业上市,无论是对企业做大做强,还是对区域经济转型提升,意义都十分重大。
(一)从企业层面看,上市具有引资、引制、引智三大作用,是企业跨越发展的最佳渠道。鄞州企业创业初期靠拼命,发展阶段靠精明,扩张阶段必须依靠资本经营。第一,上市有利于集聚资本。与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等融资手段相比,企业通过上市来募集资金,体量更大、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如先锋新材料公司,上市申报前年净利润还没超过2000万元,通过上市一下子募集资金近5亿元,企业的市场价值超过上市前净资产的10多倍,不仅大大缩短了企业创业时间,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实现了超常规发展,更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其次,上市有利于激活机制。我区企业大多从家庭作坊、乡镇企业发展而来,在制度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通过上市,有利于推动企业股权结构、经营机制、管理理念、运作模式优化,加快实现从家族企业、传统企业向公众企业、现代企业的提升。企业上市后,相当于请了一个预防企业发生“大病”的“医生”,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诸如企业接班、财富分配等等头疼问题,也都会因此迎刃而解,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将大大增强。近年来,我区像广博、康强等许多公司,就是依托上市从制度层面根本上解决了产权结构、治理结构等问题,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转型提升、做大做强。第三,上市有利于配置资源。上市企业是质量、品牌和竞争力的代名词。企业一旦上市,就能获得公众的关注、同行的信赖、政府的支持,就有能力在更大空间、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吸纳要素资源、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从而为企业发展带来比有形资产更加重要的无形资产。如雅戈尔公司在1998年上市后,借助证券市场的资源配臵优势,13年间发展成为一家跨国企业集团,创造了鄞州民营企业发展史上的神话。可以说上市过程是企业裂变、放大、提升的过程,是企业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快速度发展的过程。
(二)从区域发展看,上市具有聚名、聚企、聚力三大效应,是助推转型升级的最好抓手。首先,上市有利于提升区域形象。一家上市公司就是一张好名片、一个活广告。如人们一提起海尔、海信,就想起了青岛,一提到雅戈尔、杉杉、奥克斯,就想到了鄞州。城市和企业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生辉,上市公司作为一个城市的经济名片,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和实力,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添了城市的内涵和活力。其次,上市有利于打造产业集群。上市公司作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在规模实力、经营管理、生产技术、产品品牌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上下游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一家上市公司,就能集聚一批优秀人才,实施一批优质项目,培育一个高产的企业总部,催生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我区工业企业“五十强”前十名中,上市公司就占到7家,其中前四名都是上市公司。再次,上市有利于增强内生动力。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一大批优质企业的支撑和带动,才能形成更强的竞争实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上市公司作为企业中的精英和骨干,其数量多少、质量高低,不仅体现了区域企业的发展水平,而且标志着区域经济的活跃程度和竞争能力。特别是在当前上市利好的大背景下,各地都不约而同地把推进上市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把推动上市当成一场新的资源争夺战。如江阴提出到“十二五”期末,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0家,让“江阴板块”真正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群体;萧山提出要成为浙江民营企业的总部,力争到“十二五”期末要实现千亿企业3家,百亿企业10家,十亿企业50家,亿元企业800家,未来五年每年新增上市企业3家。面对新一轮新形式的经济竞争,如果不采取措施,迎头赶上,不仅我们的上市工作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而且在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也会越来越难以站稳脚跟,必须要更加突出资本市场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位臵,在时间上抢进度,在措施上加力度,形成强势突破,确保继续走在前列。
(三)从上市历程看,股投具有扶小、扶优、扶特三大功能,是促进企业上市的最优捷径。推进股投行业和新兴企业互动发展,是发达国家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条成功经验。第一,股投是初创型企业的“孵化器”。初创企业犹如刚出生的婴儿,时刻面临“断粮”的危险,只有依靠股投带来的充沛资金,才有成长壮大的可能。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都是通过多次股权融资才度过重重危机,最后成功上市,成为行业龙头。其次,股投是智慧型企业的“发动机”。股权投资作为专门促进高科技成果商品化的金融资本,是资本、科技和人才结合的最佳载体,是发展新兴产业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正是在股权投资的直接帮助下,美国才诞生了苹果、谷歌、思科等新一代科技跨国公司,创造了“硅谷奇迹”。第三,股投是特色型企业的“催化剂”。股权投资机构是企业的“伯乐”,依托专业背景可以独具慧眼发现、扶持一批特色潜力企业。像无锡的尚德公司,就是通过股权投资催化发展,从而一跃成为全球太阳能龙头企业。从我区情况看,通过这几年的上下努力,股投机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很快,目前已有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管理机构30多家,资本总规模达到20多亿元,但这与我区的产业实力、企业资源相比,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如被称为“基金之都”的深圳,目前已拥有股权投资基金1500多家,正是股权投资机构的高度集聚和股权投融资市场的充分发育,才创造了每10家公司上市就有1家来自深圳的神话。新近快速崛起的天津,目前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更是达到1700多家,注册资本超过3400亿元,股权机构的快速发展成了天津上市公司源源不断涌现的重要支撑。这几年,我区软件、动漫等新兴产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但总体上仍旧处于孕育培养阶段,迫切需要股权投资机构凭借渠道、信息和人才优势,给企业资金、经验、管理等全方位的帮助扶持,加快培育打造一批阿里巴巴那样的创新型、智慧型企业。
二、上市机遇难得,方向要更坚定
当前,在宏观环境、政策导向、市场因素等综合作用下,金融体系加快完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资本市场正面临难得的黄金机遇期,推进企业上市正当其时。
第一,市场内外环境十分有利。从全球看,国际资本市场功能正在加快恢复,全球IPO在金融危机后正逐步趋向活跃;从国内看,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积极效应加快显现,企业上市环境不断改善。一是渠道更加通畅。随着创业板的推出,中小板的扩容,国际板的谋划,新三板的建设,企业上市渠道越来越多,我们企业既可在境内也可在境外上市,既可在主板也可在中小板、创业板发行,既可在场内上市也可在场外进行股权交易。可以说,不同成长阶段、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都能在资本市场找到适合自己的融资渠道。二是环境更加宽松。当前,随着资本市场的规模扩大、结构改善和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上市审核也在不断提速,现在进程快的企业从递交申报材料到完成企业上市,只需要6个月时间;同时审核通过率也不断提高,目前创业板过会率已达到85%,主板中小板过会率也接近80%。今年以来,已有220多家企业在A股市场实现首发上市,预计“十二五”期间,上市公司数量将增加近一倍,平均每年将新增400家上市公司。三是需求更加突出。一方面随着银根的持续收紧,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取融资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数据显示,去年通过资本市场获取的各类直接融资额达到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的79.7%;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财富管理的需求日益旺盛,目前全国有效证券账户1.3亿户,占总人口的10%,与欧美国家近70%人口拥有证券账户相比,我们证券市场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
第二,上市良好氛围正在形成。一是政策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以来,区政府每年都专门出台鼓励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在资金、土地、电力等要素保障上给予上市企业重点倾斜,截止目前,已兑现上市奖励扶持资金7000万元,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改制上市热情。二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企业上市实质上是发展资源的重组,地方政府的强力推进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我们充分发挥政府在企业上市中的推动、引导、协调作用,专门组建成立金融工作办公室,相关部门积极开展一站式办公、保姆式服务,着力开辟上市“绿色通道”,集中解决企业所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上下服务合力不断增强,上市工作得到快速推进,今年全区又有3家企业成功上市,总数达到11家,数量位居全市各县区首位,总市值超过500亿元。三是上市共识不断增强。通过宣传发动、典型示范等途径,企业和企业家对上市的理解更加深刻、认识更趋统一,想上市、愿上市、会上市的队伍在不断壮大。目前开展上市实质性运作的企业有25家,未来一年内申报上市的企业有8家,未来五年全区平均每年新增上市公司有望达到3家以上。
第三,企业竞争实力不断增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我区上市资源无论是资产规模、盈利水平,还是行业分布、股权结构,都在全省全市处于领先地位。一是结构优。我区既有先进的制造业企业,也有符合发展导向的新兴产业企业;既有资产规模大、盈利水平高的实力型企业,也有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高新型企业,目前全区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500多家,软件动漫企业430家,其中注册资金上千万企业超过60家,庞大优质的企业集群优势为我们上市提供了丰富的项目资源。二是基础好。目前全区年销售收入上十亿企业15家、上亿企业328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分中心)6家,中国驰名商标72 件,中国名牌产品17件,市级以上名牌产品销售比重达到40%,获得的授权专利、发明专利数量连续多年位居省市前列,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上市基础非常扎实。三是素质高。鄞州既有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目光长远的“领军型”企业家,也有一批思路新、闯劲足、理念超前的“新生代”企业家,他们是鄞州企业上市的脊梁和希望。
三、上市竞争激烈,工作要更扎实
当前,证券市场正处于快速培育期,谁能先人一步、高人一筹,谁就能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发展。要牢固树立“抓上市就是抓机制创新,抓结构调整,抓招商引资”理念,系统筹划,全力推进,努力取得新的突破。
针对发展形势,结合鄞州实际,“十二五”时期我区企业上市总体思路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运作、梯度推进”工作机制,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工作要求,多渠道、多形式加快企业上市,力争到2015年,全区境内外上市企业家数达到23家、上市公司累计首发融资和再融资金额超过150亿元,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鄞州板块”。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强化基础建设梯队。这是做好企业上市工作的基础工程。要切实把培育优质上市资源作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政策激励、培育引导等多种途径,努力形成百花争艳、百舸争流的企业上市格局。一要“做大基数”。一方面要坚持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一起上”,通过扶持培育、整合包装,努力使我区上市后备资源行业分布更广泛、产业结构更合理。另一方面要按照提升产业竞争力要求,围绕主导产业、重点行业,抓紧选择一批高成长、高科技与新经济、新服务、新农村、新能源、新材料、新模式等“二高六新”企业,纳入上市资源库,源源不断地扶持、促进优质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实现跨越提升。二要“做优机制”。体制新、机制活,才能发展快、效益高。要进一步规范法人治理,对净资产数额较大、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要积极引导其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确保每年新增股份有限公司5家以上。对已股改的公司,要进一步落实措施、大力扶持,积极帮助其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进入上市辅导期,尽快申报发行上市。三要“做强实力”。上市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已经上市的企业绝不能把上市作为终极目标,在内部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企业规范有序运行;在外部要积极推动要素集聚、资源整合,通过资产重组、资产注入等,进一步提升企业实力,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二)多头并进拓宽渠道。这是做好企业上市工作的核心环节。要切实加大引导和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快企业境内境外“两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板”上市步伐,加速扩容提升“鄞州板块”。一要主攻国内上市。国内上市尽管准备周期长、监管力度大,但募集资金量大,运作费用低,综合收益高,是我们企业上市的主要路径。当前,国内市场上市渠道很多,根据鄞州的企业特点,我们要立足中小板、争取主板、突破创业板,不断提高我区企业上市的“命中率”。对日月重工等资产规模大、盈利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要作为主板上市资源来培育,争取尽快到主板市场上市。对凯信服饰、嘉福塑胶等主业突出、业绩优良、增长迅猛、潜力巨大的企业,要进一步提升其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率、资金利润率、资源能源利用率等“四率”水平,积极帮助其到中小板上市。对广博纳米、高发汽控等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导向、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要切实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尽快促进其到创业板上市。二要瞄准境外上市。与内地市场相比,香港、新加坡等境外市场,有着市场层次多、发行审核便捷、上市速度快、发行费用透明等优势。如果我们企业一时达不到国内上市规范要求,可以考虑选择境外上市。像福建晋江市,其30多家上市企业中,有20多家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与之相比,我区的境外上市公司总数明显偏少,这也说明我们企业未来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发展前景。要针对境外市场的不同特点,积极组织一批有条件、有意向的企业到境外市场上市,直接从国际资本平台进行融资,使企业得以在更高起点健康持续发展。三要择机买壳上市。目前境内外资本市场,尤其是境外资本市场,受宏观环境影响,都还有一定数量的上市公司“壳资源”,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牵线搭桥工作,积极帮助引导有条件企业走买壳上市之路。这方面我区大有潜力可挖、大有文章可做。利时,就是一个很鲜活很成功的例子。
(三)想方设法培育市场。这是做好企业上市工作的重要举措。我们鄞州经济长期来一直以工业制造和对外贸易为主,对资本市场专业中介服务机构需求不大,导致至今还没有本土证券公司和从事证券业务的会计、法律等事务所,制约了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和上市工作推进。要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硬件与软件并重,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培育,努力形成要素齐全、功能齐备的企业上市金融服务体系。一要大力引进培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鄞州产业、政策等比较优势,依托南部商务区、创新128园区等发展载体,花大力气引进培育一批会计、证券、法律等企业上市配套服务机构,切实提升对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能力,促进全区企业上市工作蓬勃开展。对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在鄞开设分所的,区政府每家最高奖励30万元。二要大力引进培育高端金融服务人才。推进企业上市,不但要依托发达的金融中介市场,更需要依托一批从事资本运作的高端人才。对资本市场高端人才,区里已把其纳入紧缺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并享受相关政策。三要大力引进培育股权投资机构。为鼓励股投机构发展,区政府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专门探索设立了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以优惠的政策,与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合作设立符合区域实际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以资引资”增加创业投资资本供给,目前引导资金已成功投资一家,还有2家参与方案也已确定。面对当前股权投资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要继续做好“借股投之力促企业上市”文章,进一步强化举措、完善政策,积极吸引国内外优质投资机构入驻,对股投机构和股投管理机构在鄞注册的,区政府将给予机构和高管人员奖励补助。
四、上市任务繁重,服务要更到位
企业成功上市的背后,体现的是地方政府调控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切实把利用资本市场的程度、效果作为增强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指标,凝心聚力,合力推进,不断提升政府服务企业上市的能力和效率。
一要强化工作推进合力。区金融办要积极做好企业上市的计划制定、任务分解和协调服务等工作。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沉下去、贴上去、融进去”要求,分类做好服务管理工作,要积极与金融办、证券监管部门加强合作交流,完善信息共享、沟通联络和定期磋商制度,在改制辅导、上市申报、并购重组、项目融资、中介聘请等方面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拟上市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各镇乡(街道)、产业园区,要切实把企业上市工作放到更加突出位臵,充实机构、落实责任,认真做好企业上市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确保每一家改制上市企业,都有人在跟踪、在服务、在推动。区政府对各镇(乡)、街道、园区实行上市考核奖励制度,在考核中,对企业成功上市或被认定为区上市重点培养企业的给予考核加分。
二要提升上市服务水平。牢固树立“围墙内的事企业做、围墙外的事我们做”的服务意识,大力倡导雷厉风行作风,想方设法、依法依规为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排忧解难、减轻负担,切实为企业改制上市提供高效便捷的“保姆式”服务,尤其是在上市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房产过户、税费征收、资格认定、项目报批、环境评估等手续办理,各职能部门要实行“绿色通道”,该出的政策要抓紧出、该减的费用要尽量减、该办的手续要马上办,努力创建有利于企业上市的良好政务环境。
三要强化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实施资本经营战略,特别是股票上市,是以稀释股权和支付一定上市成本为代价的,这是影响企业上市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激发企业上市的主动性、积极性,区里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近期又出台了操作性更强、扶持力度更大的鼓励政策。政策着眼于减轻企业上市成本支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升企业上市前后盈利水平和发展空间,对企业上市筹备过程中额外增加的税收,给予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对企业股改、上市申报等给予150万元的奖励,用于弥补聘请中介机构费用;对企业首发上市成功的,根据税收贡献大小和企业的行业类别,奖励额度可达600万元以上;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等也专门明确了扶持政策。
四要营造上市舆论氛围。通过各种手段、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上市公司先进案例、成功经验,树立一批上市典型,积极放大“示范效应”、“带动效应”,努力消除企业不想上市、不敢上市的思想顾虑。通过以会代训、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上市推介会、专题研讨会、业务培训会、参观考察等方式,搞好辅导培训,帮助企业树立资本市场运作观念和改制上市信心,提高参与资本市场运作的能力、水平和效率,真正在全区营造议上市、争上市、快上市的浓厚氛围。
推进上市,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企业本身的毅力、努力、合力才是成功上市的关键要素。借此机会,向各位企业家提几点希望和要求,与大家共勉。
一要依托高端定位,提升持续发展力。对企业准确科学进行定位,是企业家的一种能力和品质,其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即时走向,更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当前,我国正进入资本市场快速发展阶段,资本扩张已成为经济扩张的最主要手段,资本增值已成为财富增加的最有效途径。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我们企业家要登高望远,明国家发展大势,谋资本市场发展趋势,从大范围整合资源,以大胸襟寻求合作,推动企业走出传统发展模式,实现更优更快裂变发展。
二要依托科技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人才、技术、资本的创新融合,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当前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步演变为科技与人才的较量,我们企业家必须高度重视科技研发的投入、创新团队的打造、技术资本的联姻,善于运用资本的力量获得技术、凝聚人才,努力争做逐鹿国际资本市场、勇攀技术创新高峰的领头羊。
三要依托资本经营,提升对外扩张力。从产品经营、要素经营向资本经营、技术经营转变,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规律。面对当前资本市场的良好机遇,面对转型提升的迫切要求,我们企业家要以敢于发展的大气魄,善谋长远的大智慧,切实把推进资本经营作为扩大规模、提升素质、卓越发展的战略选择,大手笔规划布局、小口径切入突破,抓紧时间,迅速行动,努力获取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要依托主业发展,提升价值创造力。主业强则企业强,主业兴则企业兴。主业是否突出,也是证监会审核能否上市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企业家要正确处理做强主业与多元经营的关系,不东张西望,不盲目出击,把精力集中在做强主业上、把功夫下在加快发展上,以提升价值为重点,以强化盈利为核心、以规范经营为关键,全力打造专业型、特色型企业,努力争做行业的排头兵。
五要依托和谐创建,提升企业公信力。上市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更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上市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我们企业家要坚决克服怕露富、怕投入、怕监管思想,以加快上市为目标,以创建和谐企业为抓手,关爱员工、关爱社会,诚信经营、履行责任,努力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口碑。
各位企业家、同志们,推进企业上市是事关鄞州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希望我们广大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上市;希望全区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提升服务,形成合力,不断扩大鄞州板块规模,提升鄞州板块质量,为鄞州打造“三城三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