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析魏则西事件(新媒体作业)
分析魏则西事件
魏则西2年前患滑膜肉瘤晚期,他通过百度搜索找到了武警总队第二医院,花费近20万元仍不治身亡。在去世前他曾质疑武警总队第二医院虚假宣传(几乎)无用治疗方法,并质疑百度经过竞价后提供医疗信息有误导之嫌。
于是有人让百度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一名青年的去世引发了各界对百度的声讨:这个叫魏则西的大学生在2年前被查出患有滑膜肉瘤晚期,多方求医无果的他最后通过百度搜索找到了武警总队第二医院,在花费近20万元的费用后仍然不治身亡。
魏则西事件是2016年网络事件,它是符合网络事件的两个要求的。首先它得到了大范围传播的公共事件,如下图所示。
其次是它是以网络为平台,在其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了网络平台的推波助澜。从舆情走势及驱动事件看,4月9日至27日,事件信息零星出现,直到4月28日该事件才在网上引发更多关注,由此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从舆情趋势图上可以看出,4月28日,百度在对魏则西涉事医院的回应引发网友讨论成为事件舆情走热的关键时间点;5月1日,文章《一个死在百度和部队医院之手的年轻人》点燃了微信朋友圈,更多的网友和媒体参与进来;5月2日,国家网信办牵头的联合调查组进驻百度,由此极大地加剧了事件的严重程度和社会影响。国家相关部门采取行动推动事件走向最热阶段。
网友和媒体对魏则西之死“真凶”的声讨自5月2日起一直保持高位,5月3日才过半天,舆情信息量便轻松超过之前20天的信息量总和。根据定量定性分析,初步预测该事件的舆情热度短时间内难以降低,并存在进一步走热的可能。
事件的诱因
从事件的反思的结果来看诱因应该是属于重大社会事件引起的社会广泛关注。公民在个人立场上对于社会整体的关注,在社会道德的基础上对魏则西事件考量与看法,并通过网络平台加以发表,传播。
2016年2月,知乎上有人提问:“你认为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魏则西将这根“救命稻草”的故事作为回答。医院,是在百度上搜的,排名领先。疗法,“说得特别好”。
2016年4月12日,魏则西去世。之后,魏则西的发帖下面仍然有众多网友留言。网友开始发力挖掘魏则西死亡的背后:百度医疗竞价排名、部队医院外包、莆田系、医疗监管漏洞„„
事件的特征
重要性:是“魏则西事件”,将社会资本办医的逐利行为放大,甚至让民营医院整体被笼罩上了信任危机。由此与普通民众的利益挂钩,得到了广大的社会关注。
持续性:魏则西事件自2016年二月的网友提问以来直到5月3日舆论的走向仍旧愈演愈烈。甚至到现在人们对此事件还有深入的反思。网民对此事件的关注随之发展的。
反权威性:魏则西事件在舆论与道德上给予了百度公司与民营医院重大的压力。与其他网络事件一样具有反权威的特点。一反面是表现出对搜索引擎“百度”指责与不信任,另一方面则是对市场上的民营医院的信任危机。这是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不同之处,即倡导自由与反对权威。追求正义:从近几年的网络事件中可以看出,网络与网民们在扮演着维护社会正义的角色。对受害者毫不吝啬同情与援助,对背叛和罪恶给予无止的指责与声讨。
影响:1百度的损失:很多医疗客户减少了投入
公告显示,百度将第二季度营收预估从201.10-205.80亿元(31.2-31.9亿美元)下调至181-182亿元(28.1-28.2亿美元),收入下调约为20亿元(3亿美元),已经接近10%。
记者查询百度财报,2015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以及2016年第一季度,百度单季营收分别为165.75亿元(约合26.73亿美元)、183.83亿元(约合28.92亿美元)、186.99亿元(约合28.87亿美元)以及158.21亿元(约合24.54亿美元)。
百度解释称,监管部门继续审查医疗、制药、保健等类似业务的在线营销,并对医疗机构实施了更严格的广告法规。“尽管审查正在进行中,公司已观察到有很大一部分的重要医疗客户在减少或者推迟投入。这些客户可能在调整和整顿他们的做法,以符合新的规定。”
其次,百度减少其平台上的付费链接数量,短期来看也拖累公司的业绩。但随着医疗类客户调整作法以遵守新的规范,预期来自“高品质”医疗客户的业务将逐步回升。
公告称,以上做法将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加强百度的市场地位和长期受益。
2016年5月9日,国家网信办宣布对百度搜索在“魏则西事件”中存在问题的调查结果,要求百度公司改变竞价排名机制。包括全面审查医疗类商业推广活动、改变过去以价格为主的排序机制、控制商业推广结果数量等等。
按照整改要求,5月17日,百度推广标识更换为“商业推广”字样并设置浮标突出风险提醒;一周多的算法和方案测试后,自5月23日起,百度搜索结果实现“每页面商业推广信息条数所占比例低于30%”。
在收入预警发布后,百度股价在周一盘后交易中下挫5.2%。40多天市值减少740亿人民币
在整改要求公布后,“每页面商业推广信息条数所占比例不超过30%”一项,被业界认为对于百度未来业绩伤害最大。在百度表示其将对竞价排名做出整改后,百度股票盘前应声重挫5%。
路透社援引分析师预估,医疗广告占百度搜索业务收入的20-30%左右,搜索则占到百度总营收的逾80%。
6月13日晚,花旗集团分析师宣布,将百度的评级从“买进”降至“中性”,主要理由是担心百度近期内的营收。花旗分析师认为,百度可能难以达到公司此前发布的二季度营收预期,而将发布的第三季财测可能低于市场的普遍预期。
此外,花旗分析师将百度的目标股价从238美元大幅降至180美元,降幅达24%。
“魏则西事件”后,百度美股股价一度遭遇大跌:2016年5月2日收盘,股价较前一交易日下降15.39美元至178.91美元,降幅达7.92%。
截至本周一美股收市,百度股价在163.55美元,相比“魏则西事件”之前百度股价(2016年4月29日)194.3美元,目前股价下滑15.83%,市值从680美元跌至约567亿美元,缩水约113亿美元,约合740亿人民币。
2莆田医院:,青年魏则西死亡事件,掀起大众对广告欺诈、过度治疗等医疗问题的愤怒之情,人们将矛头指向莆田系医疗,后者几乎垄断中国民营医疗市场。
莆田系医疗的发展史,尤其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作为,在过去十数年屡遭媒体曝光,“乱收费”、“蹩脚行医”、“医疗欺诈”逐渐成为莆田系医疗的标签,此中的贪婪与原罪亦被时常提起,以至于一些已经在向专业医疗、高端医疗转型的机构都有意无意地隐藏自身的莆田系血脉。不过,过去的每一次曝光并没有对莆田系医疗造成伤筋动骨式伤害。但这一次,包括李锐良在内的众多莆田系医疗从业者都意识到,形势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严峻。
社会影响: 5月9日,国家网信办联合调查组经过对百度公司七天调查后,认为百度搜索在“魏则西事件”中存在问题,百度竞价排名机制存在缺陷,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容易误导网民,必须立即整改,并提出三点整改要求。
魏则西事件机制的形成:
1矛盾凸显与议题扩散。在魏则西死后,有诸多的网友在哀悼的同时对其死亡的背后进行挖掘。这是市场追逐利益对道德与人性的缺失,由此而引发的网络正义与社会丑恶现象的矛盾,而魏则西这个议题在双方的对抗中得到扩散。
2个体表达与意见整合。在论坛等网络平台的讨论阵营中网民们得出了一直意见。即是、认为是莆田系医院和百度要承担最大的责任,政府要严加整顿、认为是监管失职才导致此类悲剧发生的关键,呼吁加强监管,对魏则西的离去表示痛惜,同时有“唇亡齿寒”的维权无力感。
3主流介入与舆论彰显:在“魏则西事件”发生后尤其是5月1日以来,众多媒体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多数媒体是在对造成魏则西死亡的“三座大山”——百度、莆田系、武警二院所作所为进行抨击、对执法监管漏洞的剖析过程中进行新闻评论的。其中,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为代表的中央媒体阵营对事件的报道因其权威性、深刻严肃性得到更高的关注,在引导舆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他新闻媒体在报道、传播事件信息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舆情启示
“魏则西事件”发生在2016年4月,真正爆发为社会公共事件是自5月1日开始,成为2016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舆情事件。分析该事件引发的舆情可以发现: 第一,舆情过热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离去的惋惜和如何保护生命的焦虑。魏则西的去世前后的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在网友面前呈现了极强的立体存在感,极具视觉冲击性,人们关注、惋惜21岁生命的离去是人性的自然举动;更重要的,人们由此事件引申开来的是感同身受、“唇亡齿寒”般的维权无力感,无论是对百度、莆田系医院还是监管部门,人们对自身将来可能的处境表露出担忧情绪、焦虑情绪。“魏则西事件”引发的社会关注可以看成是社会公众担忧、焦虑情绪骤然升高和迅速扩散的直观反映。
第二,事件发展是自媒体挖掘和传统媒体追问的结果。大学生魏则西逝世于4月12日,此后20天左右的时间段内,网友对魏则西在知乎等媒体上的感慨进行挖掘,并传导至微博、微信朋友圈,并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彻底爆发。正是自媒体网友的对事件跟进信息的量的积累,才有了事件得以“平地一声雷”般冲出水面的质的突破。另外,传统媒体对事件的跟进报道和追问构成了网友参考、评论的信息源,媒体和网友的相互影响使得事件逐步走向“大热”。
第二篇:新媒体作业
美食节目策划书
一:栏目介绍
《美食总动员》是XX电视台在2017年即将推出的一档实用生活服务类栏目,在宣传美食文化的同时,为平民百姓搜索推介美食,并且为喜爱烹调的观众提供展示厨艺的舞台,栏目会届时邀请名师大厨和大家一同分享烹调小窍门。该栏目符合亲民,爱民,为民的频道原则,体现了“XX频道,老百姓自己的频道”的频道宗旨。该栏目集知识性、娱乐性、平民性于一体,是适应市场发展潮流应运而生的时代新宠。二:目标用户定位
《美食总动员》栏目是一档实用生活服务类日播栏目,收视人群主要定位为家庭主妇以及喜欢自己动手做菜的观众朋友们。三:市场分析 《美食总动员》是为家庭主妇量身打造的一档轻松实用的生活服务类栏目。家庭主妇作为我们的主攻收视人群,拥有大量的空余时间以及对于烹饪的持久热情,所以在可预见的将来,这档亲民节目定会拥有稳固的收视群体,同时也会占据良好的市场份额。在搜索美食,介绍烹调妙招的同时,我们可以为一些相关商家提供宣传的平台。随着平台的搭建,诸如橱柜,调味品,食用油等商家都可以借此平台进行一定规模的宣传,以此达到共赢的良好效果。虽然现在美食类电视节目比较泛滥,但是《美食总动员》针对的是本地中高端美食资源,市场细分到位,垂直性强,这保证了《美食总动员》的特色和优势。另外,《美食总动员》不是单纯的美食资讯节目,强调互动,兼顾娱乐。节目复合性强,也是《美食总动员》的独特资源优势。首先,在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止吃饱,还要吃好。除了味道正宗,美食的营养、环境、服务、烹饪方式、健康理念等等都日益受到重视。有需要就意味着有市场,美食行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选择,也造成了不小的烦恼。自然,美食资讯类节目就应运而生了。
其次,《美食总动员》的市场细分相对比较到位,瞄准的是当今饮食行业发展的主流,以中高端食肆为卖点。诉求对象也比较具体,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恶性竞争,防止造成资源的浪费。
最后,《美食总动员》的节目设置比较合理,较之普通美食资讯类节目,信息更为全面细致,节目复合型强,综合运用了各种手段。节目有效地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四:如何开展自己的项目
一、节目名称——《美食总动员》
二、节目类别——观众参与度高的一档本地美食资讯节目
三、节目主旨——让爱美食的人走进节目 让看节目的人走近美食
四、节目目标——重点打造一档精品的美食资讯节目,不仅仅做美食,还囊括了相关的综合资讯。力图达到“美食主动靠过来,观众自然看进去”的效果,打造口碑,铸就精品。
五、节目定位——这是一档集美食推介节目与菜肴烹饪节目于一身,力图更好的开发本地特色美食资源的服务资讯类美食节目,兼顾一定的娱乐性质。采用立体全面的推介方式,为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提供优质精选的美食信息,商家现场展示、与美食爱好者们现场沟通交流。
六、节目形态——服务资讯类电视节目
七、节目特色——《美食总动员》不仅仅是向观众推荐优质美食的服务资讯节目,其相关介绍细腻丰富,另外还邀请了相关食肆的厨师进行现场烹饪展示。现场观众均可以参与其中,互动、品尝。场外观众也可以通过短信和网络参与节目,发表意见与建议。
八、节目特点
1.指导性——节目组搜索并筛选了本地大量的美食信息,将其中最优质的挑选出来呈现给观众。这些食肆的信息丰富翔实,极其具有指导意义。2.互动性——节目设置中不仅有介绍商家和美食的VCR短片,也邀请了厨师现场烹饪,更有观众互动参与,品尝与鉴赏。
3.娱乐性——有精心制作的短片,大厨现场的烹饪表演,观众的互动游戏,场外参与,节目更富参与互动性。
九、节目风格——节目轻松、知性,提倡健康自然的乐活理念,不仅仅是推介美食、食肆,也将一种新的观念、想法带给观众。节目强调美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事物,还是一种生活方式,认识态度,乃至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自由的交流。
十、叙事方式——不同于谈话节目,虽然《美食总动员》节目的单元是一定的,但是叙事方式会比较多样化。由于节目的目标主在于推介,其次是交流,同时力图兼顾娱乐性,因而叙事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基本上随着每期节目所介绍的食肆各有特色,大相径庭,相应的节目叙事方式也就必须随之变化,不拘泥于形式以求更好的表现每家食肆的特质。
十一、主持人串联风格——这档《美食总动员》力图营造的是轻松愉快、健康自然的乐活氛围,因而并不希望主持人过于严肃破坏了现场氛围、打击嘉宾与观众的情绪;但也不希望主持人过于放松甚至太过“亲切”以至于给节目带来一种市井风气。如地方台一档美食节目《美食成都》:主持人是当地知名的方言节目主持人,因其语言风趣、插科打诨,可谓亲切感十足,快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但是这样的风格并不适合《美食总动员》,《美食总动员》需要主持人温和亲切,自然优雅、措辞简练,重在分享,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主持人需要通过简单的话语向观众传达一种交流的态度,从而通过他们的引导加大观众的接受程度。
十二、单集节目构成——节目不会明确剥离细分出一个个独立的单元,但是会有较稳定的节目成分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片头、音乐
2.主持人开场白、简单迅速引入当期《美食总动员》推介的美食、食肆 3.展示相关内容短片,包括相关美食的优势、特色、背景知识介绍 4.参映食肆的厨师现场烹饪表演,进行展示
5..现场观众参与互动,协助或模仿厨师;场外观众通过短信或网络平台参与节目
6.特邀嘉宾与观众试吃品尝,现场点评美食,分享心得体验、传播美食感受。7.结束、片尾
十三、节目长度——每集90分钟,分为上下集播放(不计入中间插播广告的时间)。
十四、播出时段——鉴于《美食总动员》节目的特性,偏向休闲、放松,但是又相对知性,因而策划每集节目在周末双休日晚20:30——22:00首播,并于次日早晨7:00——8:30重播。
十五、播出次数——2次
十六、节目集数——8集左右 节目行销
一、节目优势分析
虽然现在美食类电视节目比较泛滥,但是《美食总动员》针对的是本地中高端美食资源,市场细分到位,垂直性强,这保证了《美食总动员》的特色和优势。另外,《美食总动员》不是单纯的美食资讯节目,强调互动,兼顾娱乐。节目复合性强,也是《美食总动员》的独特资源优势。
二、节目市场分析
首先,在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止吃饱,还要吃好。除了味道正宗,美食的营养、环境、服务、烹饪方式、健康理念等等都日益受到重视。有需要就意味着有市场,美食行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选择,也造成了不小的烦恼。自然,美食资讯类节目就应运而生了。
其次,《美食总动员》的市场细分相对比较到位,瞄准的是当今饮食行业发展的主流,以中高端食肆为卖点。诉求对象也比较具体,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恶性竞争,防止造成资源的浪费。最后,《美食总动员》的节目设置比较合理,较之普通美食资讯类节目,信息更为全面细致,节目复合型强,综合运用了各种手段。节目有效地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三、广告市场分析
1.栏目冠名/特约播映、整体栏目冠名(1)每一集《美食总动员》的片头:《美食总动员》由XX赞助商冠名播出/特约播映;或是直接采用《XX赞助商 美食总动员》由XX赞助商冠名播出/特约播映;《美食总动员》片尾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手法。
(2)每一集《美食总动员》节目开始,主持人都会以“欢迎收看《美食总动员》,本节目由XX赞助商冠名播出/特约播映”来提醒观众注意;节目尾声亦然。(3)在《美食总动员》的节目标识上活动展示,突出广告商的标志(通常持续显示在电视屏幕右下角)。
(4)节目中播出的美食相关短片,首尾都展示广告商标识。(5)每一个节目段落间,中途插播展示广告商的短广告。
(6)现场设备,如话筒,大屏幕,布告板,烹饪设施,嘉宾观众的桌椅等等,都可以加以广告商标志。2.上下半集间插播广告
《美食总动员》分为上下两集播放,中间插播广告。尽量以节目赞助商的广告为主。
四、节目宣传 1.《美食总动员》节目主要的宣传手段是电视广告,尤其是本频道的电视广告。两者的受众会比较接近,甚至有大部分可以重合。观众养成了一定的观看习惯,对本频道节目的接受度也会更高一些。2.其次,依托于网络交流平台。《美食总动员》节目本身就设置有互动性非常强的网络平台,因而可以在网站上定时发布节目信息、节目预告、播放节目内容,引导观众积极参与。
3.市区户外广告,这是由《美食总动员》本地美食资讯节目的特性决定的。投放在市区的灯箱、站台、布景板、公交车身的广告宣传,都可以高效率被本地观众关注到。
4.本地电台广播,因为,本地广播的收听对象基本可以确定是本地人,这是比较有利的。并且,现今广播系统细分比较明确,譬如交通广播电台或是音乐广播电台的受众群就相对符合节目设定,都是比较适合投放广告的目标。
第三篇:新媒体运用分析
校园新媒体建设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后,历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大而言之,从“神五”的载人飞船上天到至今的天空一号,乃至太空对接与太空邮局,我国的航天事业腾空而起;小而观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飞信,QQ,微信和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以一种无处不在的姿态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科技革新的风口浪尖上,无时无刻不接受着它的冲击。
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讲,新媒体以其特有的开放性,自由性和互动性展现着其特有的魅力,自其出现起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较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更易受到新媒体的强烈影响,通过新媒体与异地朋友、亲人视频聊天,通过新媒体上传信息,与他人分享身边的新鲜事,以此促进彼此的了解,对生活的深入接触。由此可见,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已占据重要的地位,具体表现为新媒体工具被高校广泛使用,新媒体交往在高校教育者及大学生群体中得到普遍需求。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随着使用人数,使用频率的快速上升,新媒体开始成为被议论的热门话题。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在发挥强大功能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如何认识新媒体,正确而有效地利用传媒就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同时,高校应重视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大学的一门通识课程,以校园为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种媒介素养实践,从而使大学生成为能积极地善用媒体,制造媒体产品,对无所不在的信息有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优质公民,从而投身于科技浪潮中,而这正是高校利用新媒体交往与传播信息的初衷。
由是观之,高校以新媒体作为交往平台已是大势所趋。新媒体能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独当一面,必然会引起校园文化的连锁反应,促进校园文化发生渐进式的变革,并对校园文化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增加校园文化的知名度,提升同学们对校园文化的了解,同时定能在传播发散中丰富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新媒体时代,如何更新高校新闻宣传的观念,改善高校新闻宣传的方法,不断提高高校新闻宣传的社会效果,成为高校宣传工作者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经过多番总结建设新媒体的三大原因如下:其一在校园中,由于校园报刊、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介较为局限,我们有必要顺应学生的潮流更新我们的校园媒介来拉近学校与学生间的距离。其二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的传播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极大改变了传统模式,传播速度超过以往任何一种传统传播工具。网络新媒体信息枝术丰富大学校园沟通方式,丰富了校园的物质文化,从而直接影响到了大学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其三新兴媒体形式多样,其中以微信、微博、YY频道、人人网站为主要形式,拥有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科学传播这些信息资源,可使其成为优化校园环境、塑造校园精神、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载体。秉承着以上初衷,我系开始着手新媒体交往的建设。
目前我系正处於新媒体建设的起步阶段,我系已逐步创建了新浪微博: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城建系、城建系学生党支部、浙江建设学院—城建系分团委、浙建院城建系分团委组织部V5;腾讯微博: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城建系分团委以及开设了微信和YY频道,我们通过在微博、微信上发布我系各项活动的讯息以及日常的与我系同学间的互动,并且通过微博、YY平台举办活动,促进师生之间、学生干部及干事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同时会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一些社会上充满正能量的资讯,真正落实到将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到同学的学习及生活中去,让梦想在此刻启航,汗水在此地挥洒。我们的努力也获得了全系师生的认可与好评。虽然这些新媒体载体的建设还未完善,各方面也有待改进,但是我们也在不断地努力、改进,希望能为我系师生创建一个能够真正拉近师生距离的便捷而又高
效的交流平台。当前,我系正通过新媒体这一运用情况,抓住新媒体影响力大这一优点,广泛发展新媒体的优势,通过微博、空间等发布最新活动资讯,最新学生活动开展情况,同时也及时通过新媒体做出活动总结。以文字加照片的新媒体形式,让同学们的积极分享转发扩散,有利于团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城建系走出系,走向院,走向更宽广的新媒体世界。值得一提的是新媒体运用期间,作用显而易见,就拿我系青年志愿者总队而言,其“奉献”精神得到全系学生的一致好评,并鼓舞了大量学生从事志愿者工作,参与无偿献血等。我系新媒体交往提出后,对于学生团委而言,首先增加了团组织影响力。各级社团组织可以充分运用新媒体阵地做好引导青年工作,将团组织的精神及文化传播得更加广泛深远,为团组织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其次,扩大团组织覆盖面。新媒体中各种实体性或虚拟性青年组织的活跃,为青年工作者减小了工作难度,在引导青年的过程中实现团组织覆盖面的扩大,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随之,提高了团工作的效率。新媒体的办公方式具备快速、准确、信息量大、类型丰富等特点,这为团组织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最佳载体。一方面,许多公开性的文件可通过网络迅速传递到每个青年手中;另一方面,在团组织内部进行信息交流、任务布置、通知下发、会议召开等工作时,新媒体也将有助于更好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还能激发团工作的活力。新媒体所具有的制播个性化、形式多样化等特征,使青少年群体在自己所喜闻乐见的方式中,进一步激发出了无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各级团组织要顺应时代潮流,正确运用好各类新媒体,并通过在运用过程中加强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有效增强团工作的活力。以至于出现了,团委博客受热捧,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成为亲密无间博友的良好趋势。
无可避免的是新媒体造成了学生对传统组织的弱化效应。新媒体中各类非正式组织及其活动呈多元、开放、自由等特点,使学生在心理、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得到了较好满足。由此,不少学生更倾向于向非正式组织靠拢,在客观上一定程度地削弱了传统青年组织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作为新媒体主要参与者的学生群体,由于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加之自身的分析力、判断力较弱,思想、信仰及价值观的确立等,均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总而言之:我系在加强新媒体建设的进程中,在我们看到了新媒体好的一方面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随着高校进入新媒体时代,我们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冷静分析其传播特点,并将其投入工作当中并有效运用,只有强化平台搭建,丰富内容供给,实施有效监管,紧跟时代潮流,进一步在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载体等方面下真功夫、做大文章,才能切实运用和运用好新媒体,才能真正为引导青年工作注入更多更持久的活力。
给排水13-2项芸芸2013年3月18日
第四篇:媒体事件读书笔记
“媒介事件”是一个从西方传来的词,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语境对其进行了定义,可概括为两种范式:
范式一:媒介化的动机(个人、社会组织、媒介、政府)—导演事件(预编码:人为安排、表演)—媒介化—媒介事件(伪事件)。①这种范式的理论源头出自历史学家丹尼尔·波尔斯丁所说的“伪事件”。20世纪60年代,布尔斯廷在其所著《形象》一书②中提出“假事件”概念,将其界定为: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如果不经过设计,则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他把诸如记者招待会、大厦剪彩、游行示威乃至候选人电视辩论等事件都归为“假事件”之列。
范式二:真实事件—媒介化(编码:聚焦、放大、删减、扭曲)—媒介事件(奇观)。③这种范式下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来自于D·戴扬和E·卡滋在其著作《媒介事件》中的解释,按照他们的观点“媒介事件”指“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④即是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这些事件是“电视仪式”或“节日电视”,甚至是“文化表演”。在他们的笔下“媒介事件”有三种主要的叙述形式,也称“脚本”,即“竞赛”、“征服”“加冕”。它们决定着每一事件内人物角色的分配以及扮演的方式。“竞赛”强调竞争双方的对抗性,如奥运会比赛、总统竞选等;“加冕”则是游行,完全是仪式,如皇室婚礼、总统就职等,向观众讲述它的象征意义,引导观众按规定的思路进行意义的解读。“征服”,指人类巨大飞跃的电视直播,“征服者”通过自由意志的行为实现对已知极限的超越,以超凡魅力为结果,如宇航员登上月球,柯受良驾驶汽车飞越黄河等。这个内涵丰富的概念范畴里“媒介事件”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日常理解,成为特性鲜明的传播学术语。
美国学者丹尼尔.戴扬与伊莱休.卡茨在其1992 年出版的《媒介事件: 历史的现场直播》中提出。
《媒介事件》开书第一句话:“本书讲的是对电视的节目性收看, 即是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因此, 对于媒介事件而言, “电视+ 直播”是研究和叙述的原点, 从此出发, 戴扬与卡茨将媒介事件建构为一个狭义的操作化概念, 即直接界定为重大事件(国家级的事件)的电视现场直播。媒介事件实际上可以用“电视事件”替换。同时, 他们还将这种“特殊的电视事件”与一般的电视节目、电视新闻乃至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区分开来, 前者主要用来指称那些具有仪式性的电视直播事件, 它们是“经过提前策划、宣布和广告宣传的”, 观众被“邀请”来参与一种“仪式”、一种文化表演;后者或以冲突为主题(“日常新闻事件”), 或讲求偶然性与突发性(“重大新闻事件”)。媒介通过组织关于政治、体育、大人物的“节日性”收视活动, 目的是为了整合社会秩序, 巩固既定的社会规范。
第五篇:从魏则西事件看中国企业的信任危机
从魏则西事件看中国企业的信任危机
从魏则西事件看中国企业的信任危机
最近在读历史,发现如今我们所诟病的制假贩假行为,在古代也坑害过不少古人,包括那些达官显贵们。
据《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南宋某市长生病,派人去药铺买药,药铺老板胆大包天,不但用过期药骗他,还在药里掺了三分之一的草梗。该市长大怒,将药铺老板捆了起来,打了六十大板。
最后下的判决书如下:“大凡市井妄利之人,其他犹可作伪,惟药饵不可以作伪。作伪于饮食,不过不足以爽口,未害也;作伪于器物,不过不足于适用,未害也。惟于药饵而一或作伪焉,小则不足愈疾,甚则必至于杀人,其为害岂不甚大哉?”
可见,即使在制假贩假的行当里,做假药害人的生意,都是首恶,挑战道德底线,绝对不能容忍。
推而广之,那些个名不副实,虚假宣传的医生、医院,同样是会害死人命的刽子手。而为这些个虚假行为做广告的企业,也自然逃不过舆论的谴责,毕竟,这是个让自己公司掉粉又减寿的生意,尽管它很赚钱。
死的不只是病人,还有社会的信任基石
一名叫魏则西的大学生,因身患滑膜肉瘤,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听信了该院所谓“生物免疫疗法”有奇效的说辞,凑齐了二十多万医疗费,但治疗后,病情却未见好转,最后于今年4月12日去世。这侧新闻一出,迅速让欢度劳动节的广大网友们自动加班加点,大量转发,一时间刷满了社交网站的屏幕。
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铤而走险,出来给这些个医院做广告,百度也算是赚钱不要命的主。只是,这回玩大了,还是个人命关天的大事。
百度经历的年初“卖吧”事件的危机后,曾经公开表示“(卖吧)暴露了我们在贴吧商业化运营管理上的失职,和对吧友声音的忽视”。结果这个危机刚刚度过三个月,就又爆出了更让百度难看甚至引起公愤的“魏则西之死”事件,而起因依然是广为诟病的搜索引擎导入的虚假医疗广告。
百度如今的企业形象,已经越来越接近那些个贴满小广告的路边电线杆子了。
自从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广告市场,虚假广告问题就延绵不绝,屡禁不止。即使是曾经代表最权威公信度最高的中央电视台,也难逃自打嘴巴的尴尬,一边是逢315晚会,举起道德之鞭,任意抽打几个虚假广告商;另一边,每年又天价拍卖自己的广告时段,上过央视的广告,最后被调查出存在虚假宣传的企业不止一两家。
无论是百度贴吧,还是电线杆小广告,都是局部现象,是具体的“李鬼”,孕育出如此庞大和常态化的制假贩假生态环境,才是大问题,是生产“李鬼”的源基因。
可悲的是,如今我们听到的,见到的,都已经无法再让人相信。这些年,我们侵染在如此的环境中,对虚假的事情见怪不怪,对此类信息的免疫力提高了不少。几乎总是被各种假货围绕,但很少有能够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直到,有人因此而丧命。
魏则西被假广告贻误病情致死,社会的信任也彼此的欺骗摧残致死。
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如何分辨好坏医院的标准
阿里巴巴和腾讯,各被各的“李鬼”困扰
阿里巴巴在上市后,经历了很短暂的市值辉煌,就开始一路走下坡。几个月后,中国工商总局发布了一份“白皮书”,指责阿里允许商家无需营业执照经营未经授权商店,销售仿冒名牌和假冒酒品、手提包。白皮书虽然并无法律效力,但舆论哗然,阿里的股价应声下跌了超过40%,达到历史最低。
在整个2015年全年,阿里都陷入到了不断的假货**中,国外投资人和媒体对阿里假货不断发出怨言和指责,阿里的市值在整个2015年挥发了500多亿美元。
透过企业行为,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假货问题本身,还是阿里在应对假货和问题产品上所处困境,都是中国当前更广泛的社会问题的一种投射。
盗版猖獗,山寨遍地,几乎任何一个稍稍知名的品牌,在国内都会迅速被假货所吞噬。这是商品经济繁荣之下的毒瘤,阿里的商业帝国以及中国其他类似交易市场,本来就是生长于这种带有不良肿瘤的市场和社会肌体之中,遇到如上问题,也正常也难奈。
2015年中国社科院新闻发布调查显示,微博是网络谣言的首发地,但微信由于更为封闭的传播环境,而且是熟人之间的转发模式,传播次数会呈几何级数地增长,对于谣言的防止和辟谣,难度都远比开放式平台微博要难得多。
如今翻看朋友圈或者群聊信息,到处都充斥着各类谣言信息,2015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1775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谣言最严重的三大领域分别是:食品安全(72.2%)、人身安全(56.9%)、健康养生与疾病防治(54.0%)。诸如某地出现偷孩子现象,肯德基有6个翅膀的鸡、WIFI辐射致癌,不锈钢杯泡茶有毒,小孩被麻醉后挖肾贩卖等等谣言,你肯定不陌生,也许你曾转发过,也许现在还有人给你转发......如同说淘宝网上的假货泛滥,背后反映出中国商品市场盗版猖獗,缺乏监管的混乱现状,那么网络空间的谣言不止,其实也正是我们身处一个信息不透明,权威部门严重失声的舆论环境里的必然表现。
网络空间就是现实社会问题的投射地
充满讽刺意味的南方周末版面
宋朝遗老吴自牧写过一本《武林旧事》,该书在历数南宋临安种种繁华之后,话锋一转,提到了制假贩假:“卖买物货,以伪易真,至以纸为衣,铜铅为金银,土木为香药。”临安市场上的奸商俯拾皆是,以次充好,他们用纸做衣服,用铜充黄金,用铅块铸造银锭,用杂树冒充檀香,无论哪个行业都充斥着假货,令人防不胜防。
时隔一千多年,看当今中国,假广告、假商品、假消息等等各个领域的制假贩假行为,不仅没有收敛,而且更上一层楼,已经成了中国现实社会的一种毒瘤,割之不断,又躲之不及。
现实社会的乱草,很自然借由互联网蔓延至网络空间,转而通过BAT这类巨头的平台,形成燎原之势,满天黑烟,熏得国人呛声不已。
互联网虽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里面有吃有穿,有看有玩,甚至相比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和痛点,互联网都可以用更短的连接技术加以改善和解决,让人们在网络世界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难以割断的种种联系。因为,网络空间的主体,就是我们每一个个体,就是组成现实世界的人们。正因为网络世界并不是与现实世界相脱节,也就不可能是对现实不满的人寻找的一方净土。
显而易见,如果现实世界不完美,有种种问题,那么网络空间一定会如实的反映出来,这并不难理解。甚至随着BAT这类已经垄断了绝大部分上网入口的互联网公司的出现,在现实中的一些零散、细微和小范围的问题,反而在网络上呈现中更为集中、加倍和大面积扩散的作用。
制假贩假都要禁,禁的学问不知一二
假商品、假消息等“李鬼”为什么屡禁不绝?恐怕问题还是在“禁”这个行为本身上。
去年在针对阿里巴巴假货问题的调查中,AAFA主席朱安妮塔·杜甘(Juanita Duggan)表示,阿里不愿根除假货,可能是怕失去客户,担心这些客户转移到其它平台销售商品。
其实亚马逊和eBay在早期也遇到过类似问题。当然,假货本身并不是不可禁止的,关键在于禁的力度。亚马逊打击假货的策略包括立即暂停销售,并销毁配送中心里的存货。eBay表示,他们将主动移除可疑商品,施加销售限制,与执法部门和权利所有者合作。
对于谣言的传播,在公共关系学中有句话叫:当谣言走遍世界的时候真理还在穿鞋呢。如果不加速真理的传播,那么谣言将继续横行无阻,不会止于智者。
在关于社会谣言传播的原因分析上,去年的调查中,57.4%的受访者指出权威部门不能及时发布准确信息,45.4%的受访者直言权威部门公信力弱,38.1%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对谣言的监管打击力度不够。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指出,事件本身越重要,信息公开得越不充分,谣言越可能得到充分传播。只要官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不消除,老百姓对谣言的热衷程度就难以降低。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权威部门关键时刻的不作为,或者公信力欠缺,才是谣言蔓延不止的根本所在。
最后,再回过头来,去品味一下宋代的那位官老爷惩治制作假药的商贩时候的判决书,他是如何看待制假贩假行为的呢?
“其他犹可作伪,惟药饵不可以作伪。”,意思是说除了药物不能造假,别的商品造点儿假无伤大雅,作为执法部门,都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不愿意去管那么彻底。
这位父母官被称为“名公”,意思是清正廉明的名臣,连名臣对造假都这样不管不问,其他官员可想而知。
以此类推,如果这次发生的不是出人命的医疗事件,而仅仅是带来经济损失的假货问题,我们的舆论是不是还能这么义愤填膺,批判分析文章出来一大箩?
如果我们的地方执法部门,早一点去查看一下被人诟病许久的莆田系医院,是不是魏则西就有可能成为“刀下留人”的幸存者?
李鬼出没,人人喊打。死了一个魏则西,还有千千万万个魏则西。所有人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刘涛,蜜蜂财经签约作家,《互联网+时代大变革》作者,互联网分析师与企业管理顾问,长期关注互联网对传统社会与组织的挑战及转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