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就有效英语课堂
成就有效英语课堂
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英语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显重要。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英语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如何以高质量的教学迎接这场挑战,是每一位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广大英语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了自身素质,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努力将新理念、新方法渗透、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但是,“有效教学”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以全面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毋庸讳言,我们英语教师所投入的教学时间和热情与学生所获得的英语素养和能力的低产出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矛盾,跟有效课堂教学的要求相距甚远。如何克服这一矛盾,成就有效英语课堂教学,是我们这些英语教学工作者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观察及思考,现总结出以下几点,供大家探讨。
一、以精心的教学设计保障有效课堂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任务,充分细致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思考如何将教材的诸多内容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丰富内在情感,力争在现实条件下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较大的教学效果。
1、细心了解学生实情
了解学生实情不仅仅是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还应了解学生个体情况,不同的个体在同一个知识面前所表现出的接受、理解、运用的能力存在千差万别。
例如,Go for it, Unit 4 8B的主要语法项目是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在学习之前,有位教师进行了细致的调查,调查采用活动调研的方式进行:首先她把全班分成若干4人小组,每人一张记录表,然后把一名同学请到讲台边,同教师对话,其他同学在纸上记录问题的答案。
T: Where are you from?
S: I’m from Gaoting.(To Ss:)T: What does she say?(其他同学在纸上回答)
T: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S: I come to school by bike.(To Ss:)T: What did she say?(其他同学在纸上回答)...然后教师统计了结果,全班共11人全对,占26.2%,多数同学对宾语从句的基本结构掌握不错,但时态和人称区分不清,通过对学生当时学情的了解,使教师对本节课重难点的把握更加到位。
2、潜心研究教材信息
教学是需要预设的。教学预设缘于对教材、学生和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比如在教学Go for it Unit 2 7B时,有位教师发现这单元的词汇多达65个。学生最烦的就是记单词,教师最难教的也是单词。但当教师深度解读教材后,将所有的词汇一梳理,发现这些单词主要集中在两类:地点名词与方位介词。于是,在教学时采用以旧带新法来学习地点名词,在掌握地点名词的基础上用层层递进法来教学方位介词。通过这样两条线的设计,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容易,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慧心把握教学目标
精彩的教学设计,不仅应具观赏性,更应不乏实效性,若缺乏有效性再怎么精彩也只不过如空中楼阁。教学目标清晰,才能正确定位教学环节,避免教学陷于旁枝末节。
掌握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知识、技能和情感。每一个领域的目标又有“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层次。高一层次的学习必须以低一层次为基础。
在预设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考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指向哪些领域、哪个层次(或水平)?预设教学目标时应该注重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习的结果、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既然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是为了促进和帮助学生学,那么,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以确定一节课的教学起点。要让目标可操作、可实现,就必须从细节上考虑,创造“同化”、“顺应”、“平衡”的条件。要创造这样的条件,必须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现有水平等。只有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independent performance level),把握好学生通过学习后的潜在的发展水平(potential performance level),才能有效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设计教学,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不可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那势必会在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无效的行为。
所以只有准确把握学生,才能合理设计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丰富的教学活动激活有效课堂
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性是保障课堂活动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即使课堂活动设计得很完美,但如果缺失相应的实现环境和实施策略,是难以实现课堂活动整体有效性的。所以在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力争做到:
1、体现多样性
维持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样的各类活动。现行英语新教材中的形象丰富多彩,有名人生平,有科普知识,有意义深刻的故事,有名著简选,非常有利于我们开展各类交际性的活动。课堂活动常见的组织形式有:①个体活动(individual activity);②对子活动(pair work); ③分排、分组练习(row or team practice);④四人小组活动(group work);⑤全班活动(class activity)等。课堂教学具体活动形式有:猜谜、游戏竞赛、扮演角色、调查、辩论赛、记者招待会,课本剧改编、小品、描写与辨认、接龙等。采用这些活动,能避免单
一、枯燥的“独角戏”或“大合唱”的训练形式,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扩大交际的空间,使课堂节奏明快、张弛有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Go for it, Unit 6 7B, It’s raining时,组织了一个竞赛活动,她先向学生们出示了一幅中国地图,要求学生在4人小组里talk about the weather in China,然后每小组推选出一人进行比赛,评选出Who is the best weather reporter in our class?这个活动先从小组选出最佳预报员,然后进入复赛,选出班级最佳预报员,这样层层筛选,保证了活动的广泛性和公平性,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不管哪种活动方式,都不能只图表面热闹,要把握好合适的组织形式和有效的调控措施,做到动而不乱、活而不杂、学而有序,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不断创造出适合自己教学的活动。
2、力求生成性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如果教学过程单纯地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就如同是一部经过编排、有着固定剧情的戏剧,失去了生命活动所应有的复杂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学生所能感受的只是知识的结论,对教学过程和内容却失去了应有的好奇心,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的情况自然就会产生。有效的课堂要求教学具有生成性。
例如:在教学 Go for it, Unit 4 7 B,“What do you like doing?”这个句型时,在开展互动问答活动时,突然有一位学生问:Excuse me, Mrs.Han.What do you like doing? 听到这个问题,教师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因势利导引出话题:
T: I like doing two things best.Please guess.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
S1: You like watching TV and listening to music, I think.S2: You like surfing on the internet and going hiking, I think.S3: You like taking photos and having a walk, I think.S4: I’m sure you like singing and reading books.„
同学们争先恐后猜测
T: Well.Let me tell you.Mary(一名学生)and I have the same hobby.You can ask her now.S5: I see.You like watching TV and reading books.T: You’re clever.这就是一次典型的生成性的教学活动。在这样的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教学的过程展开得很充分,可能会出现较多的“节外生枝”现象,以至课堂教学预定的任务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实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厚实的底蕴和丰富的经验,会在生成的课堂中运用实践智慧,较好地调整教学目标和过程,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凸显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生为本”。我们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也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全面发展。因而我们不能把课堂教学视作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应想方设法让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变得“鲜活”起来。凸显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我们可以从开放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空间、活动的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教师要树立英语教学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理念,使教材走近学生的生活,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尝试用英语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如在教学Go for it , Unit 2 8B, What should I do?时, 有位女教师设计了“On the radio”这样一个情景,开设现场“知心姐姐”专栏,采用广播电台咨询的方式,让大家来征询建议或解决问题,一个学生扮演agony aunt,其他学生扮演listeners,这个情景来源于生活,有些学生可能就采取过这种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所以在活动中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烦恼:
S1: I’m too short, many of my classmates don’t want to play with me, what should I do?
S2: I think I study hard.I do my homework until 10:00 every night.I want to play basketball with my friends on Sunday.But my mother doesn’t agree.What should I do?
S3: I have too much homework to do every day.I hate it.I don’t know what I should do? Can you help me? 针对这些问题,同伴们给了不少很好的建议。
三、以积极的课堂评价推动有效课堂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由此可见,让学生觉得我能行,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使他们能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取信息,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热情。在对学生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时,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对学生个体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积极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
例如在上Go for it, Unit6 8A时,有位教师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表演具体动作巩固句型“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 ”其中一个小组表演得很好,他们组的一位同学虽然成绩比较弱,舞却跳得相当好,在同学和老师赞叹他舞姿时,他越发表演起劲。当他的组员采访他,“What are you doing?” “When did you begin to dance?” “How long have you been dancing?”时,竟能流畅地回答。教师赞赏地说:“ Fantastic!I don’t know how to express it.You are a clever student.You acted very wonderfully!I’m sure you’ll be better and better.” 为鼓励他们小组的团结合作,教师又评价“You are good partners.You can help each other.I hope you can treasure your friendship, and I think all the other students should learn from you.”学生从老师赞赏、激励的语言中,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明显增加,并由此获得了蓬勃发展的动力,他们的个性特点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口头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如“Very good” , “Wonderful” ,“Excellent” ,“Great”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当学生取得大的进步时,则可以说Oh, really good.Let’s give him a big hand(全体鼓掌).”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让学生的行为与老师的期待想成一个不断进取的良性循环,这种情感气氛的良性循环对教学效果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四、以及时的课后反思促进有效课堂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内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 波斯纳还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十反思。有效的反思需要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行为、措施、方式、方法、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得失”的思考,既可以让自己品尝到教学成功的希望,同时又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纠正、补救、调节教学措施。“思改”就是思考改进教学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改正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措施,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中最普遍的师生互动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提问设计不好,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有位教师在教学 Go for it九年级,Unit 4 What would you do if„?第五课时Reading时,请学生比较了accident和problem的区别后,问学生“What kinds of accidents do you know of?”发现大部分学生看着教师,不知如何回答,也有个别学生回答,“Falling downstairs, hitting a car.”
课后,这位教师对这一环节进行了反思,发现提的问题太难,而且指向不明,学生不知道从哪个角度来回答,是回答种类呢,还是单次的事故呢,而且也不知该如何表达事故的种类。在反思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后进一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把这一环节的提问改成了“If you injure your knee when you are running, what kind of accident do we call it? ”,在另一个平行班教学时,提出这一问题,学生就能回答:“We call it a sports accident.” “Great.” 教师接着问“If a car hits a bus, what do we call it?” 学生对答如流“A traffic accident.” 然后学生又给出了其他种类的事故,working accident, medical accident, small daily accident„
第二堂课后这位教师进一步反思提炼出了课堂提问的方向:首先不要太难,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水平产生了怀疑,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滞教学进程,还破坏会教学氛围,不利后续教学。老师在提问的时候,也要尽量使用严密、详细和清楚的语言,为学生思考指出明确的焦点和方向, 避免模棱两可。清楚的发问会提高准确回答问题的可能性。
总之,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关注。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地研究“有效课堂教学”,以教师个人良好的素质作保证,着眼学生实际,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认真实践新的教学理念,用心开展教学活动,及时反思,不断改进,我们一定会在有效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并最终到达有效教学的彼岸。
第二篇: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一、研究目标:
着力于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弥补大班教学缺陷,避免大面积的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在教学中以抓兴趣为中心,培养学 生学习策略为主线,实现教学就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达到使学习者在课堂中积极地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学习目标成为教师研究有 效教学的目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持之以恒的研究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将会带动我区英语教师深入探讨有效性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通过长期有效的教学实践研究,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二、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包括:1).学生课堂英语学习的有效性研究、2).教师课堂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3).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重点:提供可行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难点:可供教师借鉴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开题调查,结题调查。)
通过对学校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了解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程度,包括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三方面的现状。
2)、分析法
依据调查的结果,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课堂有效性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大致的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3)、对比法 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的反馈三方面,对比实验班和普通班之间的差别,进一步对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检验。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我们深入进行了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的现象依 然存在,传统的、被动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依然被制约着,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为此我们在反复认真学习了 《纲要》和“课标”之后,请教专家,群策群力,针对教师如何有效教,学生如何有效学,将课题定位在“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学习实践研究。
强化教研,提升教学理念。学习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专题报告,使实验教师清晰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决胜的主阵 地在课堂,每一位实验教师都应该勇于投身课程改革,突破课程改革的瓶颈。同时我们先后推荐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反思备课,教学反思与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有序备课,备课实务与技能》、《教师实践智慧与教学创意》等学习文章,使课题组成员有了可广泛借鉴的经验和理论,使全体教师 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教学理论,了解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以往难以解决的课堂低效问题找到了解决的 理论支撑,“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成了老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信息反馈,资料积累,撰写论文等工作。立足课堂,认真实践,通过讨论、研讨课、经验交流座谈会、质量分析等形式,探寻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课堂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及其素材的收集工作,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写一份有设计、有实施、有结论的提高学生课堂实效的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几点启示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我们不断思考的过程,是否定和肯定交替的过程。一年来我们基本完成课题计划与课题研究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更重要的是在研究中衍生了一些新的思考:
对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目标的反思:课堂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仅以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在创新上的意义是无发展潜力 的、也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实施需要的。而全面放弃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转向单一的过程性教学目标也是盲目的、过激的。因此,以知识技能目标为依托,注重过程 性目标的合理、可行,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预设的有效性。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对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的反思: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首先是要找准切入点,即施教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式的改变诸方面作深层次的研究,使课堂上教师的教向“民主型”转变,学生的学习向“自主型”转变,教学过程向“多元型”“开放型”转变。然后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体现发展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等基本特征。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教学目标明确化、知识呈现情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解题训练建模化和课堂小结图示化的教学设计策略,由此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思维、能力、情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通过调查研究,初步形成了适合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整体上将对全区教学工作、教学质量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通过研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课堂的教学有效、学习有效、管理有效的三个有效目标。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研究课堂的有效教学,应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有效教学。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 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相信只要我们面对 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孜孜不倦的追求,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篇: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背景
英语课是综合性工具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在日常授课中注意多加强语言使用的训练,使学生学会英语思维。因此,当前应该将创新运用到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来,在创新这个力点上做文章,下力气,产生推进教学效果的巨大重力,以实现教师的科学指导与学生的轻松学习的和谐统一。确保英语教学持续、有效、健康的发展。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要通过教研组活动,找到初中有效教学的共同原则,使之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难点,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洛社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本组老师的整体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有效备课”——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
集体备课是一种较好的备课形式,长期进行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受益很多:首先,它能集众家之长,以研讨的形式提高备课的实效性,而且在集体备课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其他教师的备课提供依据,避免了更多的人再走弯路。集体备课的另一优势还在于它有利于教师能够集中不同层面的学生问题或者一个学年段学生的实际进行备课,充分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思想。为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可以把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结合起来,进行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1)课前备课
和传统备课方式一样,教师在课前备课时也要研究教学目标,钻研教材,落实知识点、重点、难点,广泛收集资料。但与传统备课方式中“孤军作战”相比,我们认为在此过程中可以采取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
在实践中,我们先对此进行了尝试。实践对象七年级备课组,我们备课组有七位老师,从一开始,我们就以集体备课结合个人备课进行了实践。我们先确定每次备课组活动的主讲人,主讲的教师应做事先准备,其他教师也要拟订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而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各教师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方案,以一人主讲,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备课。我们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积极参与讨论,对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凸现、能力的培养、重难点的突出与突破等方面都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再对教案进行修改,整合成比较优秀的教案,同时利用备课组的合力搜集、整理资料,制作课件,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集体备课中交流修正,使每位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教学风格的教师都能互相启发、补充,共同提高。其中,本人的教学风格较为活跃,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口语能力注重每节课的“导入”环节的设计;黄婷较为擅长语法课的教学,知识点、语言点讲解清晰。同时,在集体备课、多媒体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针对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加入自己的见解,每位老师制定了各自具体的教案,使自己所任班级的教学质量更有效,从而带动整个年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的来说,这一尝试还是较为成功的,整个年级的教学质量也较令人满意。
(2)课后备课
在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注重的是“课前”和“课中”。对课后往往不够重视。而实际上,在课后做些教学反思,写些教学心得,然后再改写教案,进行课后备课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根据课堂教学的构成因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课堂教学的实效问题。①“学”效。即学生“学”的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检验。②“师”效。即教师“教”的效果。反思的方面有:教的内容是否明确;教的要求是否明白,是不是达到了本课程的要求;教的方法是否妥当;③“理”效。即对教材处理的效果。一看对教材的增添内容是否有效;二看对教材所作的必要的删减是否合理;三看对教材的排列顺序作的调整重组是否科学;四看对教材中新、旧知识的联系是否自然;(2)通过反思,及时对教学实效进行分析思考,改进教案。①改“法”。即教学方法。改进一些做法,使之更完善,更完美。②改“骤”。即教学步骤。在上完课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适当调节教学环节的侧重点,使其更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后备课中更强调教师个人备课,因为不同的授课者,不同的学生,就应该有不同的体会和反思,但我们认为也可以进行集体交流,通过交流来达到资源流通、优劣互补的目的(二)“有效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在大力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大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显得重要。我们组的听课形式多样化,如同一备课组听课、跨备课组听课、师徒接对听课、外出听课等。我们组对如何听课分听前、听时及听后三块均作了具体的说明。
听课时,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2)新课如何导入;(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4)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6)使哪些知识系统化,巩固哪些知识,补充哪些知识;(7)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8)渗透哪些教学思想;(9)课堂教学氛围如何。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2)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4)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听课后,听课老师一定要加强个人的思考和整理,评课不要面面俱到,要有侧重点,不要只说优点,不替缺点。通过以上三个环节,教师在评课时自然就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三)“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
尽量采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尤其是在低年级(七、八年级)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是很有优势的。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成为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在讲解一些内容比较抽象的课文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矫正发音错误;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容量,是课堂内容更加充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多媒体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缺陷,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新颖性
英语教师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使课堂富于变化。实践性和交际性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实践性,如重复、模仿、套用、改写等,而是要利用英语进行交际和模拟交际。教师应通过讲故事、说歌谣、唱歌曲、表演对话或短剧等形式,使知识、趣味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的兴趣。例如,唱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英语歌,吟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自己编写的诗歌、顺口溜等,都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营造出一种师生融洽、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参与了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五)“有效进行反馈”
(1)课堂反馈
课上可留几分钟当堂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不同的课型设置不同的题型。如阅读课设置Close Test,语法课则设置单选题或定格填空等。
(2)试卷反馈
典型的错误在后面的各种测试中,以不同的形式重复出现、考查,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操练达到掌握、巩固的目的,以达到练习的有效性。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要针对学生特点以及学科知识特点预设教学问题,指导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活动质量。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更加活跃了,教学活动中又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即我们所说的生成问题。这样的问题正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真实表现,它反映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的理解程度与思维障碍.那么,我们要想深入地推进新课改,首先要下功夫进行有效性自主学习的研究,创设课堂教学的新境界,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篇:如何打造有效有趣的英语课堂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他们对新鲜事物有浓厚兴趣又有其特有的不稳定性,不能持久地对某一固定对象保持极其浓厚的兴趣。一名合格的英语老师就要想法设法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学会探究。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的体验,主动获取知识或信息,应用知识或信息去解决问题,完成交际任务,从而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获得语言知识,活用语言技能。所以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游戏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 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一、转变角色,树立创新教学观念。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爱因斯坦曾说过:“教学中无论是运用课文中美的东西去感染学生,还是教师用组织教学的艺术美作用于学生,都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将学校规定的功课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课堂教学的艺术美,能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教师不但要遵循上课的规律去引导学生、传授知识,更要艺术地运用有声语言和身势语言培养积极民主的课堂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例如,教授第一课时,老师考虑到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外语的见面礼,正面的教育效益将会加强教学效果,就十分注重教态的影响。以整洁朴素的衣着、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课堂,脸上洋溢着微笑,一声亲切的“Hello,I’m Miss Wang”拉开了这节课的序幕,也带出了这节课其中一个学习内容。学生看到老师笑容满脸,亲切感油然而生,见老师落落大方的样子,个个也跃跃欲试大胆地用“Hello,I am……”介绍自己,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而且很快就琅琅上口。在操练本课的课堂常规用语时,老师脸上略带严肃地说:“Class Begins”,马上挺立腰杆,两手紧贴裤缝站好,学生起立后,又以亲切的口吻向学生问好:“Good morning,class.”学生回答后,老师随即报以深深的一鞠躬以示还礼。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细微的教态。正因为有这些良好的教态,才能让学生勇敢地开口讲第一句英语,才能让学生懂得师生互敬的基本礼仪,才能让学生萌发学习外语的兴趣。这节课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英语课堂的师生问候语。在以后的教学中,每逢上英语课师生问好时,学生们都报以90度的鞠躬回礼,在游戏或表演时学生都大胆使用英语会话,从不瑟瑟缩缩。因此,创设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师道尊严”向师生平等转变。教师应扮演多种角色,这些角色随课堂教学需要而更新。比如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有时是一名“歌唱家”,有时是一名“故事家”,有时又是一位“咨询专家”,有时还是小朋友中的一员,与学生互相平等交流,共享英语教学的乐趣。在双向交流中磨擦出新的师生观。
二、形式多样,营造创新教学方法。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小,接受抽象事物的能力差,他们的感性大于理性。因此,教学中的直观性,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就有其特殊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多采用看图、听录音等方法,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听、说;采用仿说、歌曲等,设法在学生面前描绘出一幅幅画面,让学生边听边理解。这样,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看、去听、去说、去感觉,达到掌握和运用英语的目的。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乐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
将真实生活情景引进课堂,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给学生提供语言交际的好机会。譬如,在教A同学到B同学家串门的一段对话时,可先将教室的前面着意布置一番,然后让A同学到门外敲敲门说:“May I come in?”B打开门说:“Oh,it’s you.A.Come in, please.”将A让进屋后说:“Sit down,please.”“Would you like coffee or tea?”A说:“Cof-fee,please.”B转身给A倒了一杯咖啡,递给他说:“Here you are.”A有礼貌地点头说:“Thank you.”由于这种对话的内容、形式都十分贴近生活,所以学生乐说、爱说,积极性特别高,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对话练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在特定场合与人对话的能力,而且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
今天的课堂教学,再也不是一味“师问生答”的模式化教学。在新课程下,影响课堂有效性的现象和问题还有很多,如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研水平是否能够接受挑战,学习中的评价是否随意和盲目;任务型教学的真正理念是否运用在新课堂中;任务型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如何处理等等。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应该在观察中不断发现问题,寻求策略,增进教学效果,把思考的快乐给于学生,发挥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把握时机,精心呵护教学中闪现出的灵机一动,激活学生思维的源泉,学生就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随着课改的进行,课堂有效性教学成为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构建有效课堂也是让学生高效学习、快速提升的有效途径。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方面学习英语,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性教学;高效学习
提高课堂质量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最主要的方法。只有构建有效的英语课堂,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新知识。只有抓住课堂,学生才能在课下进行高效的巩固复习。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在教学之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带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教学的时候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不仅充实知识还可以培养能力。
一、注重听、说、读、写的结合
英语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在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去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英语知识,并且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因为学生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会偏向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教学,这样就会忽视学生听说方面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思想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运用到英语教学中,这样会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英语、掌握英语。例如,在学习词汇的时候,学生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记忆方法是很容易忘记的,但是如果在学习单词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记忆,学生就会对单词的记忆更加深刻,当读到这个单词的时候,学生的脑子里就会呈现出这个单词。英语各方面的学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平衡好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的关系。作为教师,首先要有重视英语各方面学习的意识,其次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安排好教学时间,并增加教学实践,让每一堂课都能让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使学生能全面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如果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定兼顾全体,造成学生之间差距更大的情况。有效性教学指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受益,让每一位学生都从课堂上收获到知识,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课堂,达到每位学生都高效学习的目的。分层次教学的模式可以让基础稍差的人也能跟上课堂的步伐,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找回学习的自信;也可以让成绩中等的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加坚固,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提升的空间;还可以让优等生拓宽思维,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保持优秀并培养能力。例如,在学习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这一新课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让成绩稍弱的学生复述对教材上的问题的看法,然后要求成绩稍好的人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己组织语言回答问题。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通过课堂得到有效的学习。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也要仔细研究教材,发现教材中可以划分层次的点,然后制订和划分好其中的层次。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地向学生展示,做到让每个学生跟上教学步伐,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到希望,并且在每位学生前进的路上都能得到提升和进步。
三、注重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支撑着学生一直努力、奋进的动力就是学生学习的信念和对学科的兴趣,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一起创建有效课堂。例如,在学习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这一新课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情景表演,学生通过这个主题编故事和对话,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学习新课题。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文化课,学生还要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的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全面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能力也是帮助学生取得进步的一个好帮手,也是一种学习技巧,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例如,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的时候会发现,有时候解决问题靠的是一种感觉,这就是语感。其实,这并不是子虚乌有的,而是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培养的一种英语能力。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运用知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要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给课堂增添新的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学习。同时,在构建高效课堂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以学生的学习为根本制订出学习计划,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实践,从而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玉.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9).[2]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3]夏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1(9).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