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计 (郑翠玲)

时间:2019-05-13 02:0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计 (郑翠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计 (郑翠玲)》。

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计 (郑翠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计

永安镇中心小学 郑翠玲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要善于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只有遇到问题,才能主动的去学习。给出有效的问题情境后,学生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有所知但并非完全明白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认知冲突,使思维活动由潜在状态进入积极活跃状态。

关键词:问题情境 意义 创设 原则 方法

现代课堂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而要体现这一新理念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正如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所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困惑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总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1、“问题情境”的概念

这里的问题不同于“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前者包括后者;除此之外,还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规律以及学生头脑中出现的各种疑问等等。

2、问题情境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意义 1.1 问题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教学一开始就提出了起关键作用的、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1.2 问题情境教学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问题情境教学是思维的出发点,有点问题才会去思考,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向心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情境教学强调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的分析思考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问题的探索研究上来,使学生容易想进去,学进去,从中尝到思考的乐趣,真正做到把兴趣还给学生,把魅力还给数学。

1.3 问题情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通过问题情境教学使教学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学习,始终贯穿看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取。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研讨问题,大胆向教师提问题或提出创建性的观点,根据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辩析,并在关键处予以点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互作用,实现教学相长。

1.4 问题情境教学重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问题情境教学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在学习中最活跃的成份是兴趣,而情

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根据数学概念产生的方式及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用下列几种方法来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境。

3.1 利用学生熟悉的已有相似概念,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具有相似的属性,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分析已学过的概念属性,弄清其本质,然后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尝试给新概念下定义,这样新的概念容易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这类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境创设一定要抓住新旧概念的相似点,为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通过与已知的概念类比,可是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概念。当然,也要注意通过类比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修正错误的类比设想,甚至得出正确结论。

例如:在“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分为这样几步:

(1)先复习相关的加数连加,让同学回忆起已有的知识。先让学生算一些简单的加数连加,当加的数较多时,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相同加数相加,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没有较简便的方法?”

(2)引导学生揭示新算法。让同学尝试自己试一试,得出加法算式并改写为乘法算式,如:

1+1+1+1+1+1=6 → 6个1  1×6=6;2+2+2+2+2=10→ 5个2  2×5=10;3+3+3+3=12→ 4个3  3×4=12.(3)此时,可以归纳总结,形成程序性知识。提出“加法算式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这一问题,让学生归纳总结。

3.2 利用已有相关概念的比较,创设归纳发现的问题情境

有些数学概念是旧有概念的扩充,若能在教学过程中,揭示概念的扩充规律,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概念。这类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境创设,其关键是揭示出相关概念的扩充发展的背景及其规律,从而引出新的数学概念。

例如:(案例来自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小学王国元教师)他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创设如下问题情境:

情境一:为给市民营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市政府自去年起实施了绿化工程。在河两岸种了一批大树,A公司承包了一号路段,成活了23棵树;B公司承包了二号路段,成活了19棵树;C公司承包了三号路段,成活了47棵树。今年将要实施新的绿化工程。教师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你作为城市的市民,你会选择哪家公司?为什么?”结果出现了两种意见:甲方学生认为应该选择C公司,因为C公司树成活的棵数最多;乙方学生认为无法确定,因为三家公司种树的棵数不知道。经辩论,甲方学生赞同乙方的意见,应该以“成活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的多少作为选择的依据。

有些数学概念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自实验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去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反思中掌握数学概念。这类数学概念的形成一定要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仔细观察,并能根据需要适当变换角度来抓住问题的特征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除了真实的实验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一些仿真实验,实验的设计不能仅是作为教师演示的一种工具,而是要能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动手操作的学具,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学会观察、学会发现。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使学生更轻松的学习,更好地体验身边的数学内容的生动、有趣的特点,更进一步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使课堂真正做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改变了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超.对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J].课程教材研究,2005(2),49.【2】夏小刚.数学情境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J].数学教育学报,2003.【3】戴黎军.关于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问题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3.【4】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5】陈建军.例谈创设高质量的数学问题情境[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7(3),22.

第二篇:秀川小学赵翠玲数学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火星街小学

张督国

教材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85页例5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过程,体验“发现——验证——应用”的学习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渗透探究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情分析:

1、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一些基础知识,会用工具量角、画角,具备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2、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我在课前了解到,已经有不少学生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这个结论,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的主要目标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过程。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三角板一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各一张,固体胶,剪刀一把,量角器一个。教学过程:

师: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多少度?思考:为什么我们用测量计算得不到统一的结果?(误差)

方法二:3个小组尝试剪——拼 学生介绍剪拼的方法

师: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拼成几个角(1个)像同学所猜测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话,拼成一个角,那会是什么角?(平角)平角怎么画的?(让生举起手画)

问题: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到底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你们想试一下吗?

小组合作:让学生把研究结果贴在展示板上 方法三:3个小组尝试,折一拼

师:经过操作,我们得出什么结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小结:刚才同学用剪拼、折一折的巧妙方法验证,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你们真不错。我为你们的成功表示衷心的祝贺,让我们带着自豪的语气大声地读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有了这个结论同学想对它们三个说些什么?生活也一样,有了矛盾就应该想办法化解矛盾争取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

三、分层练习,寓学于乐

1、基础练习:(1)课本做一做,在一个三角形中,∠1=145°,∠3=45°求∠2 的度数

(2)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2=46°, ∠3=57°求∠1的度数是多少?

(3)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为25°,求另外一个锐角的度

2、在一个三角形中,∠1=40°,∠2=25°,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四、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张纪中心小学

姚妮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实质上是一种人为优化了的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客体支持下学生主体宽松、积极、愉悦的心境,并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于其中。这种人为优化的情境可以实现主体的能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学生潜能与培养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体充分发展的统一。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内驱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数学课堂以问题为中心,揭示矛盾,解决学生“欲达彼岸”的心理困境,使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营造一种“韵味无穷”的教学情境。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问题情境的作用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因遇到了问题且需要解决而引起的。学生对遇到的问题有兴趣,才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引起他们的积极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设置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的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1、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贵在思,思源于疑”。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问置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有疑激思,以疑获知,促使学生很快由无意注意转换为有意注意,由无意识记转为有意识记。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从而消除教师讲得累、学生打瞌睡等弊端,改变了平铺直叙、满堂灌的倾向。

2、创设问题情境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铺路石”。通过问题情境,教师对教材中的各知识点、重点、难点把握更准确。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应激状态,更清楚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而对于学生来说,通过问题情境,能进一步领会教师的课堂教学意图,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更有效地学习。一个“好问题”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

3、创设课堂问题情境,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良好的课堂问题情境,能够促使学生经常带着问题积极开动脑筋进行主动学习,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习能力也就得到了不断的培养和加强。这就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奠定了基础,以保证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持之以恒,就会产生良性循环,对教学大有裨益。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在具体教学中,由于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对象,时间等的不同,创设问题情境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下面列举几种来加以说明。

1、激疑引趣设情境。兴趣激发灵感,兴趣是发现的先导。在学习一个新知识时,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从而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探求新知。设置这种问题,在于从兴趣入手组织注意,使学生进入情境,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

2、旧中引新设情境。数学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每一个概念、性质、公式往往是在相应的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生车发展的。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联系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旧中引新、设问激疑,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3、步步深入设情境。步步深入设情境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一个个小问题,在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的深入学习、理解、掌握新的教学内容。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环节紧凑。

4、揭示矛盾设情境。学习中的矛盾包括一个人已有的经验、知识或预料、期待同新的课题之间的矛盾;课题内部已知与未知条件之间的矛盾;同时学习的两种材料之间的矛盾;对同一个课题的不同认识之间的矛盾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揭示和呈现矛盾,把这些矛盾自然而然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就能产生一个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努力探索新知。

虽然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很多,但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内容要为目标服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目标,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不要为提问题而提问,为创情境而创情境,否则就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问题情境应注意的事项

毫无疑问,良好的课堂问题情境能极其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要使课堂问题情境真正发挥良好作用,在创设课堂问题情境的同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启发性。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这些问题,应该是学生不能用现成的方法和套路可以解决,必须经过自行探索,或者在教师的指导学习中,创造性的寻求解答的方法和途径。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和创设课堂问题情境是,必须熟练地驾驭教材,掌握教材的内部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问题时,要先易后难,逐步引导,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梯度分明。在面向全体学生,使班上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度能充分调动起来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回答。

2、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简练、明确而又系统。对某一教学内容来讲,所涉及出来的一整套问题,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特点、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既而完整配套,又各有侧重,形成层次。这些问题既是课堂教学的线索,又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因此,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要抓住关键,叙述要简练,使人一听就知道这是问什么。

3、创设良好的课堂问题情境,要尽可能的引入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是十分重要、非常有益的。如果数学教学只提供“思维体操”,不管实际应用,恐怕不合时代要求;同时,又要防止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处处强调实用,造成牵强附会。要尽量做到自然渗透、有机结合。

4、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应引导学生去参与提问。教师设问布疑,学生回答不是唯一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有目的地创设一种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发动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思考、用于探讨的热烈气氛。

5、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后,还必须做好总结归纳工作。要把大家讨论的意见,加以归纳、分析、总结。教师要明确表态,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要表扬那些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生,激发全体学生都来积极思考,提高学习积极性。

总之,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他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挑起矛盾,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在学生研讨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层层推进,直至达到研究目标,在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设计

基于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与案例设计

新课程在教学设计上,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力求把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现实、有趣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你要把孩子引导到新的地方,你首先得知道孩子现在所处的位置。”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孩子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的内容发生相互作用,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数学知识。通过营造现实有趣的学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通过以下问题情境的创设,设计教学过程:

①概念的引入

教师演示枫叶、蝴蝶等图形,让孩子观察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接着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先在纸上用剪刀剪出长方形,再在纸上剪出自己设计的图案,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在全班展示,有的儿童剪出的是雪松,有的是房屋,有的是衣服等。通过以上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猜想出这类图形的本质属性。

②概念的形成

学生讨论归纳:“这些图形的特征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时,两侧正好完全重合”。教师指出:像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③概念的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开展合作交流,要求学生列举出生活当中轴对称图形的事例。并通过“变式”与“反例”来巩固概念,如出示字母E,说明对称轴不一定是垂直方向,也可以是水平或者任意方向的;

④概念的应用

在理解与巩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后,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并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它有几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二、关于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与反思

“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生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关键。

但是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认识数学来自生活,我们不能每个知识点都去创设情境,许多知识的学习需要应用美国教育家奥苏贝尔所提出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各种学习方式。

第五篇:十小学数学教学体会李翠玲

《比一比》教学体会

北票市第十小学李翠玲

在新课改的探索中,每一节课都是教学者成长的舞台,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我们进步的基础。

1、带有趣味性的数学课,学生喜欢。本节课以游戏为载体展开教学,不仅复习了一位数及两位数的比较,还体会了三位数、四位数的比较。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情绪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思维也特别活跃,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大胆展示自己的机会。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学得轻松而愉快。以后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教学的趣味性。

2、数学学习的方式发生了转变,将传授知识转变为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我利用学生们不甘落人后的心理,让孩子们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创新意识。游戏结束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从合作交流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3、存在的问题: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万以内数的比较,学生、说不出来,可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在教学的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②带有趣味性的数学课的课堂纪律的组织还要多摸索,进一步积累经验。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计    (郑翠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计 (郑翠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义......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内容摘要: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寻求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摘要】我国初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小学数学占主导地位,同时也是整个教育领域的最基础部分。它对初等教育的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是初等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沙洋县拾回桥小学 解辉[摘 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在新课改深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福泉市牛场中心小学罗玲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教师的导,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体验,使学生被动学习,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研究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研究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创设,能够有效通过生动的设计和有趣的教学活动场景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是一种把数学知识和知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