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盈园中学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一般操作步骤
盈园中学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一般操作步骤
一、复习提问
温故知新(3分钟)
目的:对上节课所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遗漏点、关键点检测反馈,为学生新知做好知识准备、心理准备。
操作步骤:
1、选取上节课所学的重要问题用课件展示出来,由同位两两进行互提互查,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抽查2--3名同学回答,不会的由同位记下名单下课时交给老师,老师课下辅导。
2、选取与本节课相关联的知识用课件展示出来,由同位互提互查,教师巡视指导,抽查2--3名同学回答,教师强调拓展为导入新课做好知识铺垫。
二、灵活导入
展示目标(3分钟)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为达成目标做准备。
操作步骤:
1、教师调整学生坐姿,用饱含热情期待的话语根据不同的课型根据学生的学情采用灵活的方式(如:情境法、问题悬疑法)导入。
2、板书课题。
3、展示学习目标,要求目标符合课标,符合学情,三维目标清晰,知识目标可测,方法目标突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
三、学习新知 导练测结合(20--25分钟)
目的:形成知识系统,概括出方法且能形成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提升能力,落实知识,培养经得起考试的学生。
要求:课前做足文章,做实备课。
(1)备课时要注意两个细分:第一个细分课型,如英语的听说课、讲读课、单词课、阅读课;语文的讲读课、阅读课、作文课;数学的概念课、计算课、习题课等。理化生的实验课、概念课、计算课、习题课等。第二个细分知识点,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要教给学生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的联系程度如何即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围绕学情设计基本问题;其次,要明确重难点、关键点等包含在哪些知识点中,再细分重难点需要的知识铺垫,围绕这些铺垫设计问题,然后概括总结方法。
(2)备课时还应注意备助学、课本、配套练习册上的习题,教师应对所有习题做一遍,明白这些习题所对应的知识点,以便在每个知识点学完后及时安排检测。通过反馈清楚明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每个知识点的落实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综合性的习题安排在课堂小结后,进行当堂检测,做好分类推进。
(3)备课时心中始终围绕“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干的怎么样”设计问题,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巡视、检查、指导、反馈。
解读:由于这一环节区分了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低,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检测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也是常规调研中划分老师ABC三个等级的直接依据,是整节课的精华所在,所以每个老师无论在备课和上课中应把所有的精力、智慧放在这个环节上,做好到导练测,具体的讲:
导:指教师在整节课教学上的主导地位,而非主体地位。教师在备课时是编剧,在上课时是导演,通过设计问题,提问,或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让学生合作学习,但一定要让学生先动手、动口,即:教师提问题前先让学生
演练,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问,我们不反对教师的讲,但一定要把握讲
的火候,即“不悱不发,不愤不启”。
练: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出方法,如朗读的方法,概念的要素,修辞方法的归纳总结,记忆的方法,解题的步骤格式,新旧知识的联系等,在练的环节上基本遵循例题找方法,相同习题强化方法,变式训练悟方法,当堂检测用方法的思路。
测:每个知识点学完后,选取助学、课本、配套练习册上的习题及时检测反馈,明白每个知识点学生掌握的情况,课堂小结后,选取与中考接轨的习题进行综合检测,在课堂上落实一级检测,实现堂堂清的目标;每个单元学习完毕后,同年级同学科组老师设计单元检测题,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单元检测,落实二级检测,做好二次达标和满分卷,实现单元清的目标;每个级部每月组织一次级部大考,落实第三级检测,做好二次达标和满分卷的要求,实现月月清的目标;教导处组织全校期中、期末检测,追求尖子生的满分卷,进行二次达标,落实四级检测,实现人人清的目标。
操作步骤:
1、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个知识点的过渡语,让学生做好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
2、教师在黑板上依次板书每个知识点的提要,用课件展示问题,明确学习时间,明确学习方式,明确知识点的对应问题,明确检测方式。每个知识点操作的一般流程: 学生:读文题-----自学-----同位交流----回答
教师:巡视指导---提问----提炼概括方法--安排检测反馈 教师板书如下: 知识一: 知识: 方法:
检测题:学生板演
知识二: 知识: 方法:
检测题:学生板演
知识三: 知识: 方法:
检测题:学生板演
3、这个环节特别要注意不能给所有人造成根据课件撸知识的感觉,提出问题后要相信学生,点燃学生的信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在教师充满信心的等待中收获质量,要特别注意导(讲)的火候和时机,让学生干的事,教师千万不能包办代替。
四、课堂小结(3分钟)
目的:梳理知识,形成体系,便于学生记忆,再现。
操作步骤:根据板书,让学生交流本节所学知识,教师抽查2-3名学生回答,教师对重要内容再作强调。
五、综合检测(5分钟)
目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方法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步骤:教师选取典型习题或中考出现的习题在课件中展现出来,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教师课下认真批阅,做好记录,大面积出错集体改正,个别出错个别辅导,做错的要有纠错作业。
六、布置作业,安排预习
目的:巩固新知,自主探究新知,加强下节课听课的针对性。
操作步骤:
1、选取助学、课本、配套练习册上的综合性习题当作上交作业,布置学生完成本节课助学上剩余习题,教师在下节课前完成批阅。
2、根据助学上的预习提纲,布置学生完成预习作业。
第二篇:课堂教学各环节操作注意事项
课堂教学各环节操作注意事项及要求
一、导课
1、建议根据各学科知识的连贯性,设计复习环节 作用:承上启下 知识再现 循环记忆 提升理解
方法:导学案上将前节课学过的知识要点设计成复习题,按独学 对学 群学程序完成
2、建议根据学科特点创设学习情境 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探究情境
方法:导学案文本呈现 多媒体PPT呈现 多媒体视频引导 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 体验等
二、预习1、2、3、4、5、6、7、8、9、10、11、12、导学案提前一天发放
对导学案预习加大检查力度 对预习及时做评价
课堂上及时指导学生用好双色笔 指导学生使用预习笔记 指导训练学生提炼关键词
训练学生将关键词串联成完整语句
严格要求独学秩序,防止独学变成对学 群学
指导学生系统研读文本,防止断章取义,跳跃读书
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自学状态,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学情调查不能放松 掌控好自学时间,80%的学生完成后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 要清楚独学的目标是:20%的知识通过自学让学生学会
三、合作学习
1、对学 解疑、纠错、互查、互考、互教(1)解决独学不会的问题(2)同级对子讨论问题(3)向上一级对子求助(4)解答下一级求助的问题(5)检查对方预习完成情况(6)纠正对方预习中的错误(7)互相对问、对答、对考(8)提交两人都不会的问题(9)监督对方的学习过程
(10)对学讨论解决的问题不易过难 基础、浅显、易懂、简单(11)讨论或讲解声音不易过高
(12)讲解时,可要求边写边讲,可头对头站立讲解和听讲
(13)对学必须抓落实,尽量不让一个学生游离在这个环节之外(14)教师要及时监控对学过程,把握好时间
2、群学
(1)小组成员提交对学中不懂的、不会的、有疑惑的问题(2)组长组织开展讨论,逐一解决提交的问题(3)集体讨论提出本组提交全班讨论的问题
(4)对导学案中的每个问题,概括出本组统一的解答结论
(5)接受老师布置的展示任务,讨论、提炼需要解答问题的关键词(6)小组所有成员练习将关键词串联成完整的语句(7)推荐本组讲解人和板书人
(8)研究讨论其他组展示的问题,准备提出质疑、追问、补充(9)讨论声音音量比对学略高,但不能高声大叫,影响其他组讨论
(10)教师要监控群学过程,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11)教师要参与小组讨论,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寻找大展示话题(12)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及时调整课堂学习进度和过程
3、对学群学时间要充足,监控要到位,落实要扎实
4、合作学习环节的任务是再学会知识的70%
四、小展示1、2、3、4、5、6、要让组内同学轮流展示 展示时要由组长组织聚焦
展示讲解载体可直接使用导学案
展示时间要控制,展示问题不易过多
要在组内培训学生用关键词串联语句的能力
教师要在小组展示时关注每个小组的状态,及时纠正处理出现的问题
五、大展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展示的问题设置一定要在课前有所预设
展示的问题一定要有层次,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
展示的问题一定要有展示的价值,对理解、拓展、提升有作用 展示的问题不易过多,关键在于对展示点的放大和拓展 对讲解的学生要有意识地进行指导,一开始教师要做示范 黑板上展示内容一般要用关键词呈现,不易长篇大论 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脱稿,通过看关键词讲解 讲解时要指导学生用双色笔标示重点和关键点
展示讲解的内容主要以对问题的理解及其依据,思维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具有独到见解的观点
要注意在课堂上逐步培养学生讲解时的语态与体态的运用 要抽出时间训练学生钢笔字与粉笔字
对讲解学生的评价要跟进,但也要防止评价流于形式过滥 展示时,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聚焦展示点 学生站立听讲时,要固定站位,秩序不能乱
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做小动作,不集中注意力等问题
教师要在学生展示后,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质疑、纠错、拓展,讲解不全面、深度达不到预设效果又没有其他学生补充完善时,教师必须自己讲解或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
教师要有效组织学生展示,过程要活而不乱,秩序井然
教师一定要切记不与学生抢话语权,只要学生能够讲清楚的,就让学生讲或讨论,教师要克制自己的讲话欲望,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教师要把握好质疑、追问、补充、拓展讲解的时机
教师的讲解是解决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小展示和大展示解决不了的那些问题,大约占到知识量的10%17、18、19、20、六、当堂训练
1、题目设置要有层次,以巩固基础为主2、3、4、可以设计成穿插训练,也可以设计成集中训练,但必须落实在课堂上 当堂训练仍按独学、对学、群学三个环节处理
独学完成后,通过对学群学实现核对答案、纠错、解疑、互帮互教,特别要注意对错题查找原因,纠正错误,实现批改作业的功能
5、当堂训练环节上的独学,可要求学生边做练习边再次看课本
6、对当堂训练环节产生的意见纠纷、不同见解、不同思路可即时根据情况安排再次合作讨论或展示交流,一般性的题目不展示
7、要指导学生利用好双色笔,将错误标注在题目下的空白处,关键处要用文字标示错误原因
8、当堂训练结束后,教师可直接公布答案
9、对学生普遍发生错误的题目,教师要分析原因,通过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或直接由教师讲解来解决普遍性的问题
10、当堂训练的题量不宜过多,要精选,形式要多样化
七、检测反馈1、2、3、4、5、6、检测一般用书面形式,个别情况可采用口答方式进行 检测题目设计要有层次,不宜过难也不宜过于简单 检测题量要根据一节课时间分配预设来控制 检测结果要通过对学评判
检测成绩要由学生记录在小组评价表上
检测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查找不足和漏洞,并指导学生及时补救改正
八、整理学案1、2、3、梳理知识脉络,归纳知识系统
纠正导学案各环节的错误,并将错误原因记录在导学案或纠错本上
对学习过程进行细节上的反思,注意不要养成喊口号式的反思习惯,要从细节上进行反思
九、课外作业1、2、3、4、统一要求必须布置课后作业,且课后作业必须设计到导学案上,禁止给学生统一订练习册,让学生直接在练习册上做作业
课外作业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即预习作业、巩固作业、拓展作业、提升作业
预习作业、巩固作业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按时完成,拓展作业和提升作业可灵活掌握,可要求学有余力和有条件的学生来完成
课外作业的检查批改可由小组内部进行,也可由教师在三次学情调查环节抽查批改
十、导学案设计与使用1、2、3、4、5、6、7、8、9、10、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把握课标要求 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设计意图 适当补充学习材料,扩充知识面 合理使用多媒体,提升学习效率 指导学生保存和整理导学案 必须保证导学案设计流程不断链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原则必须遵守 一课一案必须要做到
要根据学生实际,控制好课堂容量和难易跨度 规范格式节约用纸 阿左旗四中导学案设计使用六个环节要求
集备→ 个备→ 集备→ 个备→ 审核→ 付印
阿左旗四中集体备课八个步骤
1、确定课题,分解任务
2、设计思路,确定概况
3、分析教材,提炼问题
4、预设展示问题
5、设计训练题
6、设计检测题
7、设计课后作业
8、反思整理导学案
有效课堂教学的四条高压线
1、导学案准备不充分的课不许上
2、预习不充分的课不许上
3、严禁教师与学生“抢分头”
4、必须当堂训练、达标检测
第三篇:四中五环节九步骤课堂教学模式
新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这种课堂环境的重组和优化,很大地程度上推进了课改的深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条件,奎屯市第四中学将于本学期开展新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现将活动细节通知如下:
一、展标(教学目标)
(一)每节课都应有教学目标,这个目标要在一上课时就展示出来。展标要注意几个要点:
1、展示的目标不宜过多,1—3个目标就可以了,2、要让学生明确地知道本科的学习任务,3、要做到一课一得。要体现出:考点、能力、情感、价值观。
二、导入
一节课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头开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课堂效果。所以导入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短暂的、精炼的语言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快速调动起来。
三、课前的预习
(一)课前的预习主要要针对基础知识,也可以由
一、两个有难度的问题,关键要把握字、词、句、文学常识,不要过长,更不要把基础性知识在这时延伸。
四、师生互动
1、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要把讨论和发言做实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要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善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提问要有质量。
3、当堂训练:要针对本课内容、教学目标来设计训练内容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有知识拓展,时间为5—8分钟。训练完毕要当堂对正,对正的题要有分值,可以让学生互换当堂改,当堂亮分。
5、学生自我小结:给学生留时间总结本列克的收获,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技能方法及人生哲理。还可以谈谈本节课当中存在的疑惑、问题。
五、作业布置
除了布置硬性作业外,一定要有一道探索性问题,分层布置作业,培养学生学会思考。
奎屯市第四中学
第四篇:“211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指南
“211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指南
枝江一中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教学内容精而少、教学方法活而巧、教学效果实而好”的课堂教学指导原则,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总结提练出:语文范例导练模式,英语五步教学模式,物理引导发现、分解探究模式,数学问题解决模式,地理自学——辅导模式等等。新课改以来,学校更是加大了对课堂教学研究的力度,特别是06—07学年,学校以省级课题《高中教学行为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为龙头,经过五轮39节实验课、2节展示课,集中探讨了学案导学模式,对学案的功能、学案的编写与应用、学案与教案的关系有了一个较明晰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学案、教案与练案三案合一的编制与应用模式。在此基础上,学校在本学年的工作要点上,提出了全面推行“211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吹响了决战课堂的号角。现将该模式研究具体操作过程中的规则、要求、方式和方法作如下指导与说明:
1.什么是“211三案导学”教学模式
“211”是指课堂时间分配,40分钟的课堂总体上切分为三部分,20分钟老师创设问题情景精讲点拔,10分钟师生互动交流探究,10分钟课堂练习、反馈与点评,三部分独立进行或交互式进行,促使课堂结构的最优化;“三案导学”指教学方法上以集“学案、教案、练案”为一体的三案为载体,师生按“三案”互动教与学,使主导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促进教与学过程的最优化。
“211”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相对时间划分,是一种概念,而不是对课堂时间的机械界定。教师应以问题情景为切入点,通过各种方式产生新旧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参与、在主动建构中提高课堂效益。限制讲的时间并不是不讲,而是要精讲,教师的讲授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要更新一个讲的理念:变先讲后练为先学后讲,让学生体验由确实如此到原来如此的心理转变;要找准四个讲的时间:导学引入时、诱导点拨时、提练升华时、效果回授时;要明确三大讲的内容:学生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二要讲、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所以然要讲、学生能举一但不知如何反三的三要讲。
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有多种,但核心是讨论。其目的是学生主体进一步理解掌握基本概念,进一步探讨学习方法,初步获得对基本知识重新建构的能力。要组建学习小组,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练习是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最好途径,是学生进行信息转换的过程,也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读到某件事,你能记住10%;听到某件事,你能记住20%;看到某件事,你能记住30%;连看边听某件事,你能记住50%;说某件事,你能记住70%;做某件事后,你能记住90%。减少讲与听,增加读与做是课堂教学新模式最鲜明的特征。练习从表达形式上来说,有口头的、有笔做的;从内容表现上来说,有铺垫性练习(预习及引入部分)——要渗透实用性、有巩固性练习——要加强应用性、有发展性练习——要增强实践性、有开放性练习——要注重创造性。
2.如何编制三案
传统的教案往往是讲案,虽然要求教师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但实际往往并非如此。老师大多是站在教者的高度去编写教案、组织教学、测重考虑的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常常是自编、自导、自演;学校要求学生要有预习,但往往是学生没有预习的时间、不知道预习的方法(一次调查表明仅有50%的人偶尔预习)。编写三案,就是要求老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策划设计出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方案,减少课堂运行的被动与盲目,杜绝教与学的两张皮,实现由“教案型”向“导案型”的擅变,为学生的自学起到导学和助学作用。
(1)“三案”的结构体系
三案应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凸显有效性的课堂改革理念。
三案主要包括四大部分:课前预习导学——课堂研讨助学——课内训练固学——课后反思再学。
(2)“三案”的四步编写程序
三案的编制过程应是突出个人能力和发挥集体智慧的过程;编制的三案既要体现共性,同时也要张扬个性。切忌不通过集体备课、不落实个体消化、不进行个性链接,拿着别人编的三案就去上课。学校要求备课组应提前一周作好三案编写安排、提前二天编好三案、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三案编写四步程序为:个人轮流主笔→集体讨论修订→骨干把关审核→个性链接补充。
(3)“三案”的五大编写区别
不同的学科因为内容不同、特点不同、功用不同,所以编制时必须紧扣学科特点,既体现共性,又显现学科个性;不同的课型由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环节等的不同,也应有不同的要求,目前我们仅仅针对新授课的编写模式,希望老师们探讨其它课型的编写模式;由于教案、学案、练案各自所具备的鲜明特征,因而三案的编写既要与他们有区别,同时也要能将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起到各自应有的作用。
三案应区别于教案、区别于学案、区别于练案、区别于学科、区别于课型,要体现融合,立足学科,区别课型,努力做到学科化和个性化。
(4)“三案”的10项基本内容
三案应包括: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网络架构、学法与学习策略指导、课前预习导引、情景创设引入、问题或方法自主探究与讨论、知识升华提炼与示范、课堂练习与反馈、教师个性链接(学生课堂笔记)、教师教学后记(学生学后反思)。
3.怎样使用三案
三案是师生教与学的载体、是学习的路线图、是导向知识彼岸的航标,正确使用好三案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保证。
(1)课堂前移,暴露问题——落实预习环节
三案提前一天下发,学生利用学科自习及公共自习进行预习(确保10—15分钟),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由小组长收集,由科代表随作业本一起上交给老师(可设计专门的预习问题卡),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对三案再作调整,以学定教。这样,学生胸怀目标(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带着预先学习的经验和问题、憧憬着对问题解决的成功体验、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来到了课堂。
(2)设计情景,激发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
一勺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它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将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发展。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发现者
在目标的引领下,在认知冲突的激发下,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以小组(6人左右)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检查。老师要鲜明提出讨论内容、确保讨论时间、指导并提炼问题结论。探究与交流期间,教师要巡视指导,主动参与到各组中去讨论、指导。
(4)精讲点拨,归纳总结——讲教师该讲的
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也可以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二是精讲,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从个性到共性,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和学生一道共同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当堂达标,迁移训练——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
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答题信息,出示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矫正,进行效果回授,有必要时补充补偿练习。
(6)课后反思,自我监控——撰写学习反思日记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反思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是有效性的六个有效指标之一。每天新课预习前学生要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书面反思性总结,明确掌握的和有疑问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和弥补。
新集小学 “引导、互动”五步循环导学案 语文操作指南
第一步 回放——检查预习效果
通过汇报交流的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第二步 引领——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对学生检查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三步 互动——小组合作探究
针对导学案中的步骤,由小组长带领小组内学习,学习方式可以由:自学、同桌学习、小组内讨论学习。小组学习后,可由组长检查学习情况,掌握不太好的同学,小组内可再进行帮扶。最后老师可以检查小组学习情况,作出总结。
第四步 盘点——巩固学习效果
针对教学内容,设计考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评点,力争全班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掌握百分之百的知识。
第五步 延展——布置预习作业
1、明确预习任务;
2、告之预习目标;
3、提示预习方法。
第五篇:“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流程)
“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五环节”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包括 “五环节”:即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分组展示、合作探究、当堂达标五个教学环节。
一、目标导学环节
【操作】1.巡视检查预习作业; 2.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看或读投影或导学案。【时间】2分钟左右。
【目的】学生在自学前,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主动围绕目标探索性学习。
【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看投影或导学案,明确了学习目标。
【教师的主导地位】准确揭示目标,引导学生追求目标。
【注意点】
①学习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不能模糊不清。知识能力和方法目标容易测量,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容易测量,教师每堂课只需出示知识能力和方法目标,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学习目标的内容。
②要准确地设定学习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能降低,也不拔高,该“会运用”的,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
③学习目标要具体,不要抽象,要简明扼要,不宜内容太多,要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
④出示学习目标的时间要适当,应让学生读完后还有点思考余地。目标出示之后,教师一般还要用激励的话语鼓励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⑤要始终围绕学习目标实施教学,不能偏离学习目标。一节课,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师生要做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事。每节课教师都要不断问问自己,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我有没有偏离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环节
【操作】
1、教师进行自学指导;
2、学生自学、操作,教师巡视;
3、学生完成自学检测。
【时间】8-10分钟。
【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完成自学检测。
【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知识。
【教师的主导地位】指导学生自学方法,端正学生自学态度,确保人人自学高效。
学生在自学时,教师在课堂上全过程精心地组织、指导。学生自学,教师用眼睛巡视。教师巡视的目的和任务有两个:一是要组织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读书,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尤其要盯住班内的后进生,对个别精力不够集中,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要给以个别提示。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变得认真起来。一个班级无论有多少学生,教师始终要把后进生装在心里,看在眼里。二是全面了解学情。教师全面了解学情就是为下一步的检测和点拨讲解做准备。
【注意点】
①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教师的功夫要下在课前,要精心设计自学指导和检测。②出示自学指导,时间要适当,学生主要是通过听、看、想、记,明确自学要求。明确自学指导以后,教师一般还会鼓励学生“下面开始自学竞赛”。学生便在“自学指导”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认真地阅读课本,思考或动手操作,学生紧张地看书,替代老师传授课本知识。
③自学的方法,文科一般是读书,理科一般是看书,看例题、公式、基本概念,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至于自学的方式,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个人情况,选择以下几种:了解基本内容,扫清字词障碍的浏览式;圈点、勾划、批注、摘抄的评点式;研讨课文重点、难点的探讨式;试作各种练习的技能训练式;从复习旧知识转入接受新知识的复习式;精读博览、拓宽知识面的辅助式等。学生用双色笔自主学习。
④自学的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拖拉拉;时间不宜过短,要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因为看书是展示、质疑、探究、当堂达标的前提,一定要讲究实效。
⑤学生在自学时,教师不宜过多走动,不能在黑板上写字,不能走出教室,不能东张西望,要用眼睛巡视,要形成学生专心读书、思考的紧张氛围,切不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三、分组展示环节
【操作】
1、组长组织组内展示,优生“一对一”帮助差生;
2、教师组织班内展示,让每个小组学生代表用板演或口答等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
【时间】6-8分钟。
【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操作、展示。
【教师的主体地位】 通过巡视,确保每个学生都认真演练,及时了解班上学生存在哪些倾向性疑难问题。
学生自学时间到时,教师一般用“举手”统计的方法了解学情,例如请完成老师布置的看书任务的同学举手。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完成了自学任务,那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有半数学生未完成,教师就要适当延长时间。这时候教师可让小组内“合作学习”,即先进生帮助后进生解决问题,是“补差”,同时,优生通过帮助差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能力,养成合作精神,其实这也是“培优’的有效措施,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注意点】
①要科学划分学习小组,一般4-6人一组,小组内将每两个同学(1与6、2与5、3与4)结成一个互帮对子,由班主任协同各科老师根据学习能力强弱统一安排编号,合理搭配,确保每小组每科都有优秀学生和相对弱科学生,组长就由本组学科最优秀的学生担任,可分科兼任,检查本组学生学习情况。
②教师先要弄清展示的目的就是了解学情、发现问题,教师了解学情的方法一般有四种:举手统计(这是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巡视了解(由面到点);启发提问(注意提问的艺术,问的要有价值,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问题,有时还要追问,有必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求深度)。
③展示的内容就是学生自学的课本上的或导学案上的内容。
④检测的方法一般有三种:板演做题(一人或几人,一轮或几轮,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口头提问、笔头练习。
⑤展示的对象: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学情,应选择后进生作为展示的对象,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合作后仍存在的问题。
⑥学生在展示时,其余学生要仔细听,积极思考,为质疑做准备。
⑦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展示按小组给予适当的评价,以便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和小组之间的竞争。
四、合作探究环节
【操作】1.对重点难点问题,运用多媒体或导学案设置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合作探究。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和方法,指导以后的运用。
【时间】 8-10分钟
【目的】对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合作探究,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根据设置的探究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寻求规律,帮助学生归纳方法,上升为理论,指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问题要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来实现。教师要“以学定教”,即通过分组展示的过程来了解学情,再根据学情来确定自己下一步教什么(内容),怎样教(教法)?“讲”多长时间?教师在课前备好的课,会因学情发生变化而随之变化,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二次备课,有针对性地讲解(六种讲解),归纳提升,形成结论。
【注意点】
①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合作讨论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对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
②明确教的方式。广泛推行一种“兵教兵”的教学方式,就是通过讨论让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其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再引导、再补充。
③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求规律,真正让学生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④教师讲解的方式一般有六种:即补充讲解(教材上不全的,学生理解不全的要补充)、更正讲解(学生理解有误的)、点评讲解(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就学生答的内容和方式等作精当的点评)、归纳总结讲解(把零散的答案要点归纳总结到一起)、按顺序讲解(按问题分类,一类一类边讨论、边讲解,边板书,合二为一,合三为一)、拓展延伸讲解(由个别到一般,走出教材)。
五.当堂达标环节
【操作】1.布置当堂达标测试题,可使用《助学》上的达标测试题。
2.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达标测试题,检查部分已完成的学生测试题,或统一反馈矫正。一定要了解学生的达标情况。
3.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作业,可使用《助学》。
【时间】不少于15分钟。
【目的】通过完成当堂达标测试题,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测试题,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主导地位】 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达标测试题,鼓励必做题做完了的学生做选作题或思考题。通过巡视、批改、提问、举手,了解哪些学生真正做到了“堂堂清”。
【注意点】
①当堂达标测试题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②教师要精心设计达标题,要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题(可使用《助学》或有选择地使用《助学》);并且要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达标测试题可分为“必作题、选作题和思考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
③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达标检测。检测是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的任务,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牢固地掌握当堂所学的知识。
④要让学生在本节课上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程度,因此教师要了解达标情况,对没有当堂达标的学生,要记下姓名,作为“日日清”的对象。
⑤要强调学生纠错,有错必纠。学生如果做错了,必须更正,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更正错误。教师和学生都要有一个“错题集”,每次作业(含测试和考试)之后,将其中做错的题目及时记录下来。教师要重视这些错题,从中找出教学难点和规律,又要督促学生经常看看这些题目,反复练习,弥补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