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细节

时间:2019-05-13 02:5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语文课堂细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语文课堂细节》。

第一篇:浅谈语文课堂细节

学习心得

首先感谢学校给予我这个机会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教学展示暨中小学校长校务管理研讨会,2天的时间在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我听到了戴建荣、何夏寿、李丽、薛瑞萍、吉春亚、张学伟、王玲湘七位优秀教师的课与讲座。一直以来,心中仰慕大师们高超的教学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魅力。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有幸目睹了几位小学语文名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风采,看着他们在方寸讲台上有时激情挥洒,有时低声吟诵,有时候幽默诙谐,有时候还斟字酌句,不仅身心倍感轻松,更是受益匪浅,心底也一直在思忖:名师不愧是名师,他们的秘诀在哪里?他们的课堂魅力在何处?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听课后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一戴建荣:诵读法

我们都知道“读”在古诗教学中的重要性,平常我们也很重视古诗的朗读指导。然而,戴老师提倡和实践的读却非一般。可以归纳为三个要点,五个程序。

三个读的要点是:一是读得通顺;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出感情。读,贯穿始终,重在指导。五个读的程序是:一是范读,老师有表情先读一遍,引发兴趣;二是领读,引导学生体会节奏;三是讲读,老师逐句讲明诗句节奏、停顿、轻重缓急等,让学生做出平仄标记(学生初次接触时由老师做好标记);四是指名学生读,检查学生领会程度,纠正不正确读法;五是离开文本读,即积累背诵。既然是诵读,就不单单是动口朗读。戴建荣老师自创的古诗文诵读教学法的操作要点为“读之,吟之,歌之,舞之。”在吟诵中,师生或摇头晃脑,或手舞足蹈,或悠闲自在,或悲喜交集。学生俨然就是诗人,教师沉浸,学生沉浸,自然而然的就进入到古诗的意境中。

戴老师这样的这种古诗“吟唱”教学法,唤醒了课堂,打动了学生。戴老师这种夸张的表情、动作、语调,启发了我们各位老师,我们也应该放开手脚,与孩子们一同步入活泼好动的世间。

二薛瑞萍:儿童经典诵读与儿童身心成长

吟诵可以帮助孩子成长,通过带着动作的吟诵,可以把乱动的孩子特性释放出来,从而让孩子学到沉静,同时通过手足舞蹈的吟诵动作,可以让沉默的孩子通过肢体语言,慢慢变得活泼开朗,善于表达自己;通过吟诵,可以让孩子了解吟诵背后的艺术,提升孩子的修养;吟诵可以让孩子变美,变得有内涵,可以让孩子去辨别什么是真正的音乐,抵制庸俗音乐,净化心灵。薛老师通过一个个实例,让我们清晰地了解了吟诵古诗要做到:入短平长,韵字长音;吟诵近体诗要做到:平长仄短入声促,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押韵的尾字拖长音。我们随着诗歌的平仄,一起与薛老师挥动着双手,入情入境地吟诵着,整个会场都沉浸在朗朗的诵读声中,那种感觉,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美好。薛老师为了强调诵读中的趣味和快乐,信手拈来几首有趣的童谣和民谣: 多么充满童趣活泼生动的儿歌,有这样的诗歌引领,孩子们的学习怎能不充满了快乐,怎会不爱上学习?看着薛老师和孩子们激情吟诵的画面,让我们深深感到在经典滋养下的孩子们是如此幸福!

虽然我平时也指导孩子们诵读,但看了薛老师的吟诵课堂,才知道原来诵读和音乐、舞蹈是息息相通的,原来吟诵真的可以恣意享受,放飞心灵,拓展胸怀„„

通过薛老师的讲座,深刻体会到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认识到传承古诗吟诵的必要性。希望能把所学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把吟诵与平时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让吟诵这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三张学伟:教学生长点的选择

印象最深的是张老师在谈及语文教学方法时说到“教语文要向数学课学习。”他借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阐述要“用语文,教语言”。的确,语文课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最基本的还是要让学生会使用语言。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使学生牢牢掌握语言工具,会使用语言,会理解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张老师在教授《鹬蚌相争》一课时,就紧紧地抓住语言运用这个主题,通过设计朗诵表演活动训练学生抓住“吵架”的特点进行朗读,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鹬蚌被渔夫抓住后又一次争吵,让学生既锻炼了口语交际,又巩固了“吵架”的朗读练习。所以整堂课的主线非常清晰,主题非常明确,一堂课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不贵多,贵在精。学生们有针对性地练习朗读和口语交际,目的明确,方法有效,练习到位,课堂上就能看出来他们已经把“吵架”能力掌握的非常好了。

在谈到语文课堂设计时,张老师提倡“要搞语文学习活动”,即“用听说读写的手段,解决字词句段篇的问题”。语文教学其实就是教给学生运用语言的方法,他简单介绍了如何就“听说读写”来教学生学语言。其中,稍微详细地讲了训练学生“说”的四种方法——概括说、描述说、对话、辩论。他特别提到训练说话时,一定要让学生注意到说话人的身份和内容的统一,不要一味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张老师的教学思想对语文教师在语言运用教学方面有很大的帮助,他不仅仅给了老师理论的指导,更用具体的方法教老师如何去做,实用性非常强。

四语文教学的细节

每听名师的听名师的课,总会被其幽默睿智的课堂交流所折服。看似随意地聊天,却由于教师的巧妙定位,一下子缩短了因为师生不熟悉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亲切的调侃,消除学生紧张的心情;睿智的启发,激起学生探知的欲望;巧妙的引导,不着痕迹地铺垫课文;精当的点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课堂交流应注意的课堂细节如下:

1.微笑中,拉近师生的心

教师用微笑增强自己的信心,教师用微笑显示青春的活力与朝气,教师用微笑调节师生的心理状态,教师用微笑调节师生关系,教师用微笑转变学生的不良习惯,教师用微笑让学生愿意与之亲近。微笑是无言的交流,在这无言的交流中,师生之间传递的是对彼此的好感与信任。总而言之,教师的微笑是上课首先要注意的细节之一。

2.自然中,课堂教学精彩无痕

不同学科、不同教师对课前交流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内容各有各的不同,但目的都是一致的。从浅层上理解就是如何使学生处于休息状态的头脑很快地被吸引到课堂活动中,如何更加自然地过渡到教学内容上来。从深层次上理解,课前交流同样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能够给学生带来亲切、新鲜的感受,诱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进入“我要学”的最佳状态,课前交流是学生由心理准备进入角色的时刻,因此可以说是造成课堂氛围,引起学生兴致的关键时刻,也是自然导入课堂内容的一次机会。

3.亲近中,真情打动学生的心

通过和蔼的目光、温暖的抚摸、热情的期待等无声鼓励,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课堂效果。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不同的引导,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收获。这里教师的无声语言,已引领学生“走进”教材,又能“走出”教材,引领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学生情感世界是丰富而又美丽的。课前教师亲切地蹲下身来,在平等中用心感受,才能有所发现。不管你是讲究预设的美丽,还是追求生成的精彩,有一点确实始终牢记的:让课前谈话也姓“情”,让感情交流与教学内容水乳相融。

4.激趣中,轻松进入学习状态

课未始,趣先行。学习兴趣是师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乐学不倦。同时,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只是,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种器官实现的,是先有感觉后有认知。因此,在讲课前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所以,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创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

5.鼓励中。激发学生自信

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育艺术不在于教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在课前谈话中,真诚地利用学生的荣誉感,不断增强其成功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这样的境界中,学生如沐春风,在这样的境界中,课堂一定会充满勃勃生机。有这样一句名言,要给孩子一个批评,就要给孩子十个鼓励。人最本质的需求是得到赏识鼓励;赏识鼓励是成功之母,很多时候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五语文教学的误区

语文课应该是简单的。语文课越上越复杂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复杂的语文课,不仅老师教起来难,学生学起来同样辛苦,因此,名师提倡简单化。但究竟如何简单明了,似乎这还是个问号。戴老师的这节课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事例。在整节课中,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没有看到五花八门的所谓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分角色表演等学习方法,一切都是那么简单、朴素、实在。戴老师只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一首古诗经过读、唱、吟、舞,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的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

语文课是一节幽默的课,而不是枯燥泛味。在教学中,当戴老师习惯地用手势指挥学生吟诵时,我发现,课堂上学生读到动情处,都会情不自禁地举起小手,学着他的样子,和他一起舞动起来。戴老师大胆的尝试把手语融进读、唱、吟之中,让孩子们有趣地抒发他们心中的情趣。生动形象的手语,具备了会意和抒情的双重作用:吟唱中的手语,还有利于巩固理解,积累消化。戴老师这样的这种古诗“吟唱”教学法,唤醒了课堂,打动了学生。戴老师这种夸张的表情、动作、语调,启发了我们各位老师,我们也应该放开手脚,与孩子们一同步入活泼好动的世间。六总结

名师的精彩不在于课堂有多么完美,而在于平常之处显示智慧,在于鲜明的个性化追求,在于全身心的投入,在于渗透在片断、细节中的理念,在于环节设计的简单精巧,别具匠心的教育智慧!

名师课堂承载着教师和学生思想和智慧的碰撞之光。名师能依托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挖掘教学资源,把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化为教学中的具体的演练实例,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堂课达到“课开始,情趣生;课进行,兴趣浓;课结束,趣犹存”的教学效果。

名师的课堂不在于过程的流畅和完美,它所张扬的是一种无痕的状态,每个人都能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中去学习并生成自己的知识和精神。这就是名师课堂的智慧所在,在于无痕的知识和精神磁场的营造。名师是每个教师向往的高度,他们身上凝聚着教师可贵的创业品质和精神,其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是引领时代的。名师精神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思想。对教师来说,“名师是大树”,他们的高度使得他们能够成为改造教育环境和气候的示范性力量和智慧资源。走进名师或者走入名师,是教师的必要跨越。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学习体会,最后祝愿在位各位老师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经典课堂,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二篇:关注细节,创造高效语文课堂

关注细节,创造高效语文课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闪光的细节是无处不在的。细节虽微乎其微,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成功处理好课堂细节不仅能让课堂教学亮点纷呈,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凸显教者的教学风格,体现其教学本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悉心发现,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抓准时机,巧妙深挖,使课堂更生动、更高效。

一、关注预习细节,创造灵动课堂

今年从开学起,我对孩子们的预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有一点是熟读课文后至少提一个有质量的问题。我会收回问题进行梳理,并及时调整教案。没想到,孩子们提出的许多看似简单而幼稚的问题,给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环节,让课堂真正达到了有效、实效、高效。

第一单元有篇文章叫《平分生命》。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年仅10岁的哥哥为重病的妹妹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剩下的生命。预习本上,孩子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男孩为什么要平分生命?”“男孩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勇气?”„„我发现张蕊蕊提出的问题很特别:“男孩真有那么勇敢吗?”还有孩子提出:“这男孩真傻,不知道献血不会死吗?”我思考了一下,觉得教学完全可以从这两个问题入手,于是迅速调整教案。上课开始,我先让孩子们在理清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默读全文,思考:文中的男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孩子们大多都说:勇敢、坚强、有责任心等等。这时,我抛出第一个问题:“男孩真有那么勇敢吗?”请仔细在文中去找答案。有孩子回答:这男孩也不勇敢,因为第三自然段写:“医生知道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就征求他的意见,有没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愿不愿给妹妹输血。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我再请孩子们在这段中找出体现男孩不勇敢的词语“犹豫”,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再结合上下文思考:此时此刻,男孩犹豫的是什么?孩子们通过讨论交流,明白了男孩犹豫的不是自己输不输血,而是担心自己输血死后相依为命的妹妹没人照顾。孩子们讨论到这里,我接着抛出第二个问题:“这男孩真傻吗?不知道献血不会死吗?”孩子们结合上下文一读,马上明白:这男孩不傻,只是家里穷,没读过多少书,他以为献血就会死去。我又接着引导:“男孩明明知道献血会死去,可他怎么做的?”“当医生告诉他不会死去时,他又怎么做的?”“你从他的犹豫和他最后的选择中体会出了什么?”五个大问题,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一直积极思考、认真讨论、深刻领悟。

问题来自孩子,最终由他们自己解决。这节课我上得很轻松,孩子们也学得很主动,双方受益,也许这就是教学中的一些智慧亮点吧。如果我们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每一个亮点,我想,创造灵动的课堂离我们并不遥远。

二、关注提问细节,创造思辨课堂

细节犹如竹笋,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讲课离不开提问。教师若能将“课堂提问”这一细节一层一层 “剥”下去,课堂就会精彩不断。

如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时,品读古诗时,我为同学们播放了西湖晴天时的美景让学生欣赏,在一片惊叹和欢呼声过后,学生读第一行诗还是不够美。于是我问学生:“同学们,美丽的西湖美景一定令你久久不能忘怀,想想,在这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你还能看到什么?”„„同学们思维活跃起来了,有的说会看到湖面上美丽的白天鹅、会看到水里绿色的水草等等。体会好了情境,学生再读第一行诗时,感觉、韵味都读出来了。因此,只有教师敏锐地发现这精彩的细节,耐心叩问,静静倾听,深入挖掘,有效生成,才会走进学生心灵,走进文本教材,实现精彩生动的课堂价值。

三、关注评价细节,创造和谐课堂

适当的评价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拨云见日的效果。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课堂评价语则无疑是这首乐曲中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尤其是老师风趣幽默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

如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我让学生朗读:“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休息吧,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可是,一位小朋友读时完全是唱读的调子,声音又很响亮。我本想直接指出,又怕打消她的积极性,于是说道:“我好像听到小星星在唱歌,我不困,我不睡,我们要在老师窗前开晚会。”全班小朋友听了哈哈大笑。于是请这位小朋友再读一遍,她声音轻轻的,笑容甜甜的。她读完了,我这才轻轻地说:“哦,夜深了,我也该休息了,今晚一定会做一个又香又甜的梦!”小朋友们都会心地笑了。

在这样幽默、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思维得到了训练,情感得到了熏陶,心灵得到了放飞,对文本的理解也会变得更为透彻。正是有了这样灵动的“细节”,我们的课堂才绽放出和谐的光彩。

四、关注生成细节,创造智慧课堂

教学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教师的慧眼捕捉。这就要求教师做个细心人,及时捕捉,恰当把握。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细节,那样我们的课堂就会精彩纷呈,充满智慧。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当“意外”出现时,教师不是置之不理,也不是简单化处理,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敏锐地捕捉学生“误点”的价值,抓住教育时机,巧妙引导,将教育活动引向深入。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支玉恒、虞大明教师都能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细节,虞大明老师在执教《金钱的魔力》一课时,将服装店老板的语言惟妙惟肖地诵读出来,然后让学生通过他的语言深入体会老板的性格特点,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智慧的语文课。

激情成就梦想,细节扮靓课堂。只有注重教学细节的揣摩与运用,才能创设出灵动、思辨、和谐、智慧的课堂,使学生的学习更高效。

第三篇:捕捉细节,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捕捉细节,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平川中心学校 邬小平

【内容摘要】 人们向来关注细节。的确,细节决定本质。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 ;看似简单,简单中孕育深刻。关注教学细节可以提升教学机智,提高教学品质,关注细节是名师课堂教学的共同特点,也是他们成就精彩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 捕捉细节 精彩课堂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细节虽小,却能以小见大。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细节,往往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曾经在何其芳的《一夜的工作》中看到这样一个细节:何其芳起身时,把转椅碰歪了,周总理走过去把它扶正。这个“细节”何其“细”呀!但它告诉我们的东西却很多,不但令何其芳难忘,也让每个读者难忘。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最打动人的、最让人难忘的是细节。课堂上,最让人感动、最值得回味的也是细节,而不是也不可能是课的全部,我们可以多借鉴名师课堂上的最亮点,也就是“特写镜头”,看个仔细,弄个明白,品个透彻,从而让这些经典细节所体现出来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人格魅力,融入每个读者心中,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我认为:“不看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的课”,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发了一些语文教育思考:

[1]

一、关注新课精彩导入,激“趣”。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的乐章序曲。开始的情境创设的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新课的导入可以创设悬念,紧扣学生心弦,造成求知若渴的状态,有时可以把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还可以用故事或猜谜等形式开讲。不论是以“情”、以“境”、以“疑”、以“趣”来开讲,都是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学习知识的欲望。例如: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上课伊始,用多媒体播放下雪时的雪景,教师深情并茂的介绍:冬天是一位魔术师,北风“呼”的一吹,湖面一下子变成了大玻璃,北风“呼”的一吹,满天飘起了雪花。早晨起床,我推开窗户一看,哇,树啊,房子啊,全白了。原来是:—— 生:下雪啦!

师: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多美呀!我们不禁再说一次:下雪啦!师:谁能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生读,再老师范读)

师:实在是太高兴了,连说了两个:下雪啦!让我们把这两个“下雪啦!”连起来读。(生兴趣盎然读)师: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小朋友们读出了自己心中的一本书,你们真棒!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活跃了,课堂也就活跃了,上课一开始就由多媒体播放雪景,加上教师入情入境的介绍下雪时的情景,抓住契机,指导朗读:下雪啦,下雪啦!课堂的活跃气氛自然而然地营造出来了。让学生寓教于乐,笑颜顿开,形成了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创造了一个欢快的起点。

[2]

二、抓住课堂精彩展开,激“活”。

有效的课堂展开应当起于疑,序以疑。中国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起于疑,起于学生质疑,让疑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序于疑,让疑问成为课堂天然的主线。课堂教学的展开,关键在于教师如何通过质疑这一环节,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的质疑导引着课堂走向深入?如何导引着学生后继的课堂学习?课堂在学生的不经意间精彩展开,在融洽、愉悦的课堂课堂气氛中,领着孩子们进入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3]

以探究学习为目的的有趣而快乐的课堂学习。在“实”与“活”的相融、相趣中赢得满堂喝彩,赢得高潮涌动。例如: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中,师:让我们记住,荷塘因为有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才变得那么生动,活泼,快乐而又美好,让我们再读一遍课题——(生读课题)教师在黑板上板画一柄荷叶。

师:孩子们,这是一张怎样的荷叶?(生:这是一张绿油油的荷叶、圆圆的荷叶、大大的荷叶、惹人喜爱的荷叶„„)师:这片荷叶长到了你的心里,小朋友们喜欢它,让我们带着喜欢的心情读。(屛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生1读:(师评价:老师听出来了,又圆又绿。谁看到的荷叶比它还圆,还绿?)生2读:(师评价:多投入呀,带着喜欢一块儿读。)

师:这又圆又绿的荷叶令人喜欢,作家胡木仁写的《荷叶圆圆》,用了一个圆不够,还用了两个圆呢!这些都是因为有许多圆圆的,绿绿的荷叶,再读读这句话: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师:让我们读得再圆一点,再绿一些。

师:我们喜欢荷叶,在荷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小顽皮,它们也和荷叶成了朋友,它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在朗读中才能体会情境,才能领悟真情,才能产生共鸣。指导朗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通过把荷叶板画于黑板,进行顺利展开,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跟着老师的指引融入课文,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思考。新课的展开,平淡而不平庸,简约而不简单。记得年逾花甲的于永正老师被称作“派往儿童精神世界的天使”,他的课堂教学以“爱”为立足点,以“情”为纽带,以“趣”为氛围,以“美”为手段,着眼“新”、“活”、“实”,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来组织一浪高过一浪的课堂教学高潮。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5]

[4]

三、巧抓课堂精彩生成,促“彩”。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我们应该注重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我们的课堂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开放与生成。教师应该能及时“抓彩”随机应变,让我们的每一堂课都能上出“意外”,上出“精彩”因此,动态生成是课堂预设的升华,我们的课堂需要动态生成。动态生成的课堂,必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在真实的课堂里,学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师悉心聆听,倾情奔涌。例如,我学习过一个教学片段《草》一课中,师:有哪位小朋友把“春风吹又生”的诗意画在黑板上。

生1:(上台在黑板上用绿色的粉笔画了茂密的野草)春天一到,在春风的吹拂下,草又长出来了。

生2:老师,我觉得草画得不太恰当,春天刚来,小草才刚刚开始发芽,不可能长得那么高。(老师示意这位学生上台读图画做适当的改动)

生3:我觉得还少了一样东西。师:你觉得少了什么呢?

生3:风没有画出来。诗句是“春风吹又生”,春风一吹,小草才生出来的。现在春风都没有吹,草怎么长得那么茂盛呢?

师:可是,这风吹怎么画呢?

生3:(上台,用粉笔勾勒几笔,草微微倾斜)因为风一吹,小草歪歪斜斜,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春风在温柔地吹,小草在茁壮地长。

师:(带头鼓掌)画得多有创意呀!看得出你对诗句的理解是非常到位的,你真是诗人的知音呀。

课堂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学生、书本三者间的互动缺一不可,《草》这一课中,巧妙利用对话,使课堂智慧精彩生成做法喝彩。开始叫学生上黑板画出诗意,这就赋予了学生感知文本的契机,同时也使学生和书本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机调动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让同学对黑板上的图提出质疑并作出修改的同时,也使课堂知识在学生脑海中

[6]

得到了开拓和释放。师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情趣横生的空间里展开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

四、善抓课堂精彩评价,促“悟”。

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适当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比如:在教学《棉花姑娘》这课时,师:棉花姑娘急切地盼望着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她请来了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

生:请来了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

师:请你们自读课文的2,3,4自然段,想想动物医生和棉花姑娘说了什么?

师:(示图片:燕子)同学们,热心的燕子飞来了,生病的棉花姑娘会怎样对燕子说这句话,请你试着说一说: 棉花姑娘()地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自由说)生说自己的感受,有(高兴,着急,伤心,难过,开心,有礼貌,痛苦等)

[师:指导学生读出相应的语气,放开声音读这句话,并试着把这句话背下来,有感情地加入动作表情进行表演。] 生:——请你帮我捉害虫吧!师:她的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生:医生来了,能给我治病了,真高兴!(用高兴的语气读棉花姑娘的话)师:老师听出来来了,你看到医生来了,是多么的高兴。

生:虫子咬得我真痛啊,得赶快请医生帮我治病。(用着急的语气读棉花姑娘的话)师:我能体会到你的心情是那样的急切。生:(很有礼貌地读)

师:你真是有礼貌的棉花姑娘呀!生:(伤心欲哭地读)

师:我的心情和你一样,是多么的难过呀。„„

课堂评价心诚意切,充满了智慧和爱,学生在老师一次一次的鼓励声中,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站起来读书,课堂上顿时书声琅琅。”为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明白“请别人帮助”要用请求的语气来读,放手让学生自己体会读出棉花姑娘难受,急切的,盼望有人来给她治病的心情,并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情感练习朗读。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老师的指点可以准确认知自己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提高水平,或者了解自己的优势,增加积极性,充分发挥所长,一个好的评价方法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细微之处见匠心。教育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教师敏锐地捕捉课堂教学细节、科学地处理课堂教学细节上。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更多的细节被教师关注,并且认真雕琢这些教学细节,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美丽、更迷人,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就必定盈溢课堂。

参考文献:

[1][6][8] 于永正.名师课堂经典细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 [2] 范书君.毛临宙.横平竖直 写意人生——记窦桂梅[J].吉林教育,2003(4).[3][4][5] 于永正.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7]李建平.孙双金教育教学艺术系列报道.中国教育报,2006-3-28.2006-4-11.2006-5-9.[8]

[7]

第四篇:读后感——抓语文教学细节,成就语文课堂

抓语文教学细节,成就语文课堂

——《成功教师必知的22条“军规”》的启示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叶启秀

这次寒假,学校为我们老师准备了《成功教师必知的22条“军规”》这本书,我静下心来认真研读,受益匪浅,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语文教学细节的一些思考。

书中提到了古时候的一个故事:一个铁匠打了一枚钉子,可钉子的火候不够,但是为了完成军队的任务他也没有在意就交给了军队,军队后来把这枚钉子钉在了马鞍上面,最后这匹马送军情的时候马鞍坏了,情报没有送到,战争失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枚不合格的钉子决定了一场战争。这也让我想到了老子的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其实任何事情总是可以分解成相应细节,每一个细节决定事情的成败。

“劲霸”男装是入选巴黎卢浮宫的中国惟一男装品牌,它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广告语:“‘劲霸’男装,每一款都有一处独到的设计。”小小的广告语折射出一个道理:成功离不开细节。语文教学也离不开细节,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需要我们从关注细节开始。“教学细节”乃教学中的细小环节,细枝末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细节决定成败,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聚焦于课堂中的每一个微末和关键之处,才能真正凸显文本的亮点和特色,也才能真正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一、关注学习习惯培养中的细节

1.培养学生认真预习,仔细读书的习惯

下面这个环节,相信每个语文老师都要经常进行的: 师:我看看同学们的课文,看看你们预习的情况怎么样。

师:检查同学们预习后的课文,边检查边说:“老师从你们的课文中能看出你们预习得不是太好。”

师:因为我看到有的同学书上空空的,一个记号都没有。

师: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要边读边做记号,要圈点勾画。至少做到两点;一要标上段落序号,二要给不会读的字注音。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 1 书要细心,标点也不能放过。

以上这一小小的教学细节,体现语文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仔细预习的习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课文容量大、难度大,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并且将预习习惯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将这个教学环节作为一个细节来抓,就像“春雨润物”般无声息。这样不但会给语文课堂带来一种精彩,也将留给学生一种终身受用的好习惯。2.学会倾听的习惯

有这样一个并不陌生的场面:新课开始了,教师让学生逐个朗读课文。在朗读前,教师提出了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请注意倾听。”而教师在干什么呢?他在低头翻看着他的教案或者在做圈生字标段之类的预习工作。或许这只是个细节,但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无意间表现出来的行为却表明自己并没有在认真倾听。马卡连柯说过: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学会倾听,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尊重和厚爱,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有时我感到自己在课堂上不是说得少了,而是说得太多了;不是听得多了,而是听得太少了。很多时候为了赶教学进度或教学任务,没有听完学生的回答就草草地结束课堂教学。有时候学生边回答边插话,打断学生的话,这是极其不礼貌的,也很影响课堂的效率。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倾听,本着尊重的原则,不要表现出嘲笑、不屑一顾等表情。要在“听”的过程中作出积极地反应,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意见。教师以身作则,教育、教学会更加和谐高效。

二、关注词语理解中的细节

曾有幸听了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3课《白鹅》中“净角”一词的教学,三位老师在设计中同时想到了录像的功能,找来一段录像,给学生看了“净角”出场时的步调,学生亲眼欣赏了这一动作,但要谈精彩还不够,差一步矣!细心的老师就会如下进行设计:

原文“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教学“净角”一词时,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弄清词语的意思,“净角”是“角色,在传统戏里称花脸”,虽然从字面上学生在头脑中对这个词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具体这个“京剧中的花脸”是个什么模样?作者在这为什么要把白鹅的步调比喻成“净角”?对这些学生还是有些迷茫。对此,在讲解到这一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 2 了京剧中花脸这一形象及其出场时的步调,学生看后对上述疑问得以解决。然后,为了加深对鹅的步调的认识及“净角”这一词语的理解,老师也学着“净角”的模样演示了一下他那种不慌不忙,沉着傲慢的姿态及步调,同时,让学生站起来学着“净角”的样子走一走。通过上述多媒体的演示及师生的形体的交流,学生对“净角”这一词语可说是“刻骨铭心”,深刻地理解了白鹅走路的姿态。这样的教学设计是细致周到的,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接受程度。很明显在教师精心的设计下,这样的课堂是十分成功的。

三、关注提问中的细节

在教学中,教师总会对学生进行提问,特别是在延伸拓展阶段,这就更加要求老师注意到提问的细节。如有两位教师在教完《我有一个梦想》一文后,就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提问,其效果也就不同。一个老师问:“同学们,学完课文,那你们有什么梦想呢?”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连爱讲废话的孩子也静下来了,可就是没人回答。这时,老师为了达到这一训练点,不得不又提示:“那好,我先说说我的梦想。”虽然如此,但举手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即使有几个人回答,说的答案也雷同。而另一位老师的问法是:“在上学路上你赶时间,却堵车了,你最希望有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出现?”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这时老师又问:“假如老师给你们一根魔棒,可以实现你们的梦想,那么你们想干什么呢?”学生同样都举起了手。

同样一个训练点,老师不同的问话,学生回答却大相径同,原因何在呢?其实很简单,提问的艺术不同。前一个老师的提问较笼统不具体,学生找不到思考点,没有打开思维,当然回答的学生少。而第二个老师的提问设置了具体的情景,学生找到思考的触点,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当学生有欲望表达,有兴趣表达时,他们才会畅所欲言。

教学过程是由无数个教学细节组成的。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理念和智慧,决定课堂效率和质量。杨再隋先生说:“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我们的语文课堂必关注细节,要从“有效”细节研究入手,精心设计细节,慧心发现细节,真心体验细节,用心处理细节,在对细节的不断打磨中,构建起有效的语文课堂。

细节决定本质,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细节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

第五篇:语文课堂三重

语文课堂三重“理想境界”

理想课堂第一重境界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正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希望寻找到的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模式。事实上,从古至今,形形色色的课堂模式层出不穷,但缺乏一个公认的课堂结构,一个可以有针对性地描述课堂、反思课堂、讨论课堂的结构。“正是因为这一公共课堂话语的缺失,在课堂评议时,参与者往往自说自话,用不同的词典解释同一堂课,最终无法通过有效的对话,达成共识。”朱永新说。这成为新教育人进行课堂框架研究的起点。“我们希望这个框架,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课堂的一个工具。”朱永新表示。

这个框架分为教学目标、预习作业、个体学生学习清单和教学板块。

“预习”被朱永新称为这个框架的一大特色,“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不应只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而应尽可能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教师列出个体学生学习清单,也是为了重新确立“教为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教学板块则要求课堂清晰划分若干板块,注上每个板块要解决的目标及可能所需时间,在讲究必要的节奏、方式灵活多样的基础上,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富有成效。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这里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朱永新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理想课堂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朱永新认为,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反思性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朱永新表示。

下载浅谈语文课堂细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语文课堂细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堂演讲稿[合集]

    语文课堂演讲稿演讲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质等来划分,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现如今,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演讲稿,怎么写演讲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游戏

    语文课游戏 一、扩字游戏。 就是将一个词或者短语扩成一句话。例:“黄河”,可以扩成:“在一个黄昏里,我和妈妈沿着小河边散步。”这个游戏很简单,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可以用全班接龙......

    语文课堂读书笔记(格式)

    语文课堂读书笔记(格式) __月__日星期__ 《XXXXX》 内容:一、好词佳句(摘抄积累好词好句 经典段落)二、点评共鸣(对文章的语言结构 手法主题选材进行点评)三、感受倾吐(写下自己的读......

    创新语文课堂

    浅谈创新语文课堂学校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能否培养出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充分发展的一代新人,关键取决于学校教育。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

    语文课堂经验交流材料

    语文课堂,让学生的思维轻舞飞扬今天,我的语文课堂教学能接受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仁的指导感到万分的荣幸。同时深为自己课堂教学技艺欠佳而惭愧。作为一个老语文教师,我时刻不忘探......

    语文课堂反思大全

    我理想中的课堂教学共有两点: 一、理想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和享受美好生活的课堂 二、理想课堂是以学生学会为最终目标,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的课堂。 一、师生共同经历......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把握了40分钟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有根本的保证。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让学生动起来”这一主题,语文科组经充分讨论......

    语文课堂小结

    语文课堂小结 散步 这篇散文表现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通过祖孙三代人散步的过程,表现出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朗读时要用心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