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堂读书笔记(格式)
语文课堂读书笔记(格式)
__月__日星期__
《XXXXX》
内容:
一、好词佳句(摘抄积累好词好句
经典段落)
二、点评共鸣(对文章的语言结构
手法主题选材进行点评)
三、感受倾吐(写下自己的读后感进行交流)
第二篇:《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 读书笔记
《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 陈隆升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6
P5:
语文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的技能本身的展示和表演,而是一种以“学”为宗旨的实践活动。
P11
对学生提问、回答、作业、谈话、评价进行探查,不论对错,都可以算作是学生的经验,反映他们对教材理解的真实水平。
第三篇:语文课堂活动
语文课堂活动
在新课改的倡导下,语文活动性教学已在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与传统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更注重知识的传授,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被动吸收,而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与行为。相反,活动性教学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它设计的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动起来,在动脑、动口、动手中收获知识和能力。这里所说的“活动”,它既是一种载体,也是一个平台。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如:让学生有了参与及表现的机会;为师生、生生互动提供沟通、交流、对话的平台;化静为动,有情趣,学生乐学等。它的形式是多样的,如: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茶馆式、小组式、采访式、主题式、主持会议式等。活动性教学的提出意味着课堂教学将改变以往过分关注“知识授受”的教学局面,而以学生为本,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自主的探究中获得知识取得的愉悦,在相关的活动中求得自身的发展。记得《卡尔•威特的教育》中有这么一段话:“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收获,就会有命运的收获。”那么我们现在就要走好第一步,在学生的心田播上自主学习的思想种子,在课堂情境中通过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来促进知识的迁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兴趣、态度的迁移,激活语文课堂。下面将从课前、课堂、课外三个环节谈谈学生的活动问题。
(一)让学生在课前“动”起来。
一节好课的设计,既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前。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除疑问的过程,正如学者朱熹所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疑”。在新授课前,把教材知识转化为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以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操作上,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一、分组。把全班学生分为以六人为单位的十个阅读小组,每个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学记》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分组的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进入角色,让他们在相互感染、相互激励中营造互帮、互学、互促的氛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资料收集。内容包括:
1、填写作家作品简介表。示例:
单元 课题 作家(原名)其他代表作 创作特色
2、填写预习反馈报告。示例:
语文阅读预习反馈报告
班别 姓名 组别
①本课生字词读音归类:
②本课生字词解释归类:
③请概括本课思路:
④最欣赏的语段或佳句:
⑤疑难问题列举:
三、小组进行初始预读,提出问题。预读的目的是为了养成思考问题和互助学习的好习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这是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做好了,就会满堂皆活。
(二)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
课堂既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更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这个环节处理好,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上文提到的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茶馆式、小组式、采访式、主题式、主持会议式,还可采取竞赛、表演式等。这一环节的设计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教师应着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呼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特级教师肖家芸也说过:“师生谐和教学兴。”可以说,没有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没有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没有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就不能顺利开展课堂活动。
其次,要引导学生勇于提问。知识的价值在于问题的存在,新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而对学生来说,“善问”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因为,只有思考者才能产生问题。很难想象,一个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望,懒于思考的人会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提几个“为什么”,用切中肯綮、恰到好处的提问,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处拓展,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产生新的问题。如果学生提问的能力提高了,就可以促使他们大胆质疑,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没有问题的教学是失败的,学生没有问题的教学更加是失败的。课堂教学是所有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获得知识,体验情感的重要场所,利用好这一环节,把课堂变成思想交锋、合作学习的竞争场所,就会将一堂课上得有声有色,韵味无穷。
再次,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经典《论语》告诉我们,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经常应用讨论法进行教学,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讨论本身就蕴含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自由讨论、激烈竞争的气氛中求得知识,获得新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它还能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多元有效的互动,使教学相长。心理学也表明:学生缺乏持久集中精神的能力。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合理调剂听说读写,以消除学生疲劳厌倦之心理而。在教学中穿插讨论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竭力思索,畅所欲言,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并不是自发无纪律的行为,它需要教师的恰当引导与安排,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通常,一个成功的组织者与指导者,他会在宏观上掌握活动的方向,在微观上调节活动的形式,犹如如来佛祖的手掌,掌握乾坤。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离题万丈时,教师在肯定的同时应加以指引,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每次回答问题时都能切中肯綮,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学生,年纪小,经历少。新课标要求我们“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正是希望保护学生发表意见的热情与积极性,随着他们学习的不断深入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装的独特感受肯定会越来越丰富多彩和日趋合理。而对于课堂的“看客”,则应以鼓励表扬为主,有时,那些不积极发言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并非不活跃,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而不敢站起来,如不擅长口头表达、害羞等。这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一个鼓励的眼神,诚挚的话语,同学的掌声等,尽量避免“看客”的存在。即使碰到一些“乱发问”的学生,也不要一棍子打死,而应因势利导,指引他们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我相信,教师通过教学机智来化解问题,总比发怒呵斥要强得多。只要教师作好活动的准备,自然就可以做到课堂控制的收放自如。如果教师赕了保证课堂教学程序的规范化,或者为了确保教学进度,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剥夺走,那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成为一句空话。
(三)让学生在课后“动”起来。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上课并不像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实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而当代学生的思维尤其活跃、想象尤其丰富,因此有时难免会出现无法统一答案的情况,这时可将问题留到课外,通过寻找资料的方式解决。这又是课堂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是十分必要的。我在上《孔雀东南飞》时,有学生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兰芝嫁给仲卿已经三年,为何课文还称她为“新妇”?这问题大出我意料之外,若非认真阅读是很难想到的。我备课时也未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当时这个问题一提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热烈的讨论,各种答案纷出,我也一时难以确定,于是要求学生回去查找汉代的民俗。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由课内扩大到课外,以增加课程的容量。
一位教育界的老先生说过:评价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最好的方法是了解学生在课后的反映。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无论你在课堂上如何滔滔不绝,如果学生在课后对你所讲的内容毫无兴趣,那足以证明你这节课是失败的。在所有的学科中,恐怕语文教师是最会讲、最好讲的了,但若老师一味地讲,学生就只好一味地听,可是,语文能力哪里是靠听讲就能提高的?难怪有些学生会在课后调侃:热闹是老师的,我什么也没有。其实,相比较而言,语文学科是最需要学生自主阅读的。不少高考状元总结成功经验,就有一条:得益于课外。一堂成功的课,应给学生留下回味的空间,引发他们自主探讨与课内知识有关的内容。若果能做到这一点,课堂40分钟所起的作用将会以几何倍数递增。对此,我有一个设想:要让学生在课后动起来,教师可在两方面作努力。一是以课本中的文学作品为引子,指引学生登上更广阔的文学殿堂,进行文学作品的专题研读:读《林黛玉进贾府》登《红楼》,读《促织》访《聊斋》,游《荷塘》识自清„„二是布置课外练笔任务。或者指导学生进行专题阅读后写相关的读后感;或者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可以按仿句、仿段、仿篇章的程序进行。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是贯彻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人才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新课程改革才刚刚展开,以后的道路还很长也很艰辛,但我始终相信: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坚定教改的信念,这场改革必将成功!
第四篇:语文课堂小结
语文课堂小结
散步
这篇散文表现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通过祖孙三代人散步的过程,表现出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朗读时要用心领会。
秋天的怀念
1、通过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来表现母爱的无私
2、以我的暴躁侧面衬托母亲的慈爱
3、借景物描写来寄予情怀
羚羊木雕
1、读懂课文,学会正确处理家庭中的各种矛盾。
2、学会通过把握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来体会任务的思想情感,分析人物形象。
3、了解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4、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明白亲情、友情是需要彼此沟通、理解、尊重的。
金色花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3、《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荷叶 母亲
发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读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咏雪
1、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2、懂得生活中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爱慕虚荣,要实事求是。
3.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4.如何从精妙的语言描写中性格。学习方法 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陈太丘与友期
1.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2.能用现代文翻译全文。3.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4.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1、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培养权利与义务意识;
2、锻炼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培养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3、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我的老师
1、领会记叙的要素。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3、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4、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再塑生命的人
1. 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3.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4.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5.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6.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我的早年生活
人不能没有自信,不能因学习成绩差就放弃兴趣和学习知识,只要挖掘个人潜力,就终归会在某一方面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现实中有些同学“成绩很差”是因为从小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动力。不能把自己成瘾的不良行为当做兴趣来发展。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而想在某方面成才是很困难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既要坚持个性的张扬,也要虚心学习书本知识,并学会在实际行动中发挥自己独具的才干。
王几何
1、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本文情节环环相扣、文笔流畅的特点。
2、学习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论语十二章
1.对《论语》十二章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2.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使学生经历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
说真话抒真情
1、了解说真话、抒真情是写作的基本要求;
2、学会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
训练重点:说真话,抒真情
训练题目:以“那一次,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漫游语文世界
1. 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步尝试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
2.引导学生搜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了解社会上语言文学不规范的现象,初步树立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3.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春
1.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2.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地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造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奋发努力的崇高理想。
3.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点。
4.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5.分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理清每幅图画内部描写景物的层次,继续体会用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济南的冬天
1.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
3.学习本文首尾呼应、自然过渡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形式探究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5.通过学习、合作,学习有关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
6.通过师生互动、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
7.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风雨
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
秋天
1.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古代诗歌四首 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五篇:语文课堂教学管理
语文课堂教学管理
孙怀伟
根据语文教学目的,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实际,我们可提出以下管理原则:
热爱学生。对工作高度负责,热爱每一个学生。随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不偏爱,不苛 求。尤其对后进生,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悉心指导。不急不躁,亲切融洽,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师生关系。
严格要求。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建立必要的学习制度,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随时对教学管理活动进 行调控,尽量使课堂教学规范化。
管理育人。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措施和要求要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要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纪律性,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内外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应与课外管理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相结合,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系统管理的网络。区别对待。要了解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共同特点,又要弄清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管理中讲究因人而 异的方法,既要有一般要求,又要有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要求。要因势利导,不搞“一刀切”。
以身作则。管理中,教师要率先垂范。有的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坚持以理服人,以积极的 正面事实和道理,以及模范行为教育学生。
旁敲侧击。语文课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过分放肆等违纪现象,教师理应当机立断处理。不过,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干扰只是瞬间的一种失控表现,并不是有预谋的行为。教师应慎重地考虑学 生的情感和自尊心,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使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已被老师注视而应立即纠正。如盯他一眼,朝 他点点头,轻轻敲击一下他面前的书桌,或站在他身旁略为停留,或叫他本人或周围学生答问、板演等。通过 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递过去。这样,师生情感容易沟通,见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