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
问题与对策
专 业: 汉语言文学(本科)姓 名: 胡蕊琼
学 号: ***75 指导教师: 王阿才
联系电话: ***
提纲: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中发现的几个问题。
三、针对以上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以下教学策略。
摘要:无论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还是汉族聚居的大中城市,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应用。写作是人们沟通感情、交流思想、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本文论述了小学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关键词: 农村 小学写作教学 问题 对策
在我任教的滇西南边境小县城绿春而言,遍布着哈尼族、彝族、瑶族、傣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我曾任教于绿春县大水沟乡的一个乡下小学,那儿遍布着哈尼族人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几乎95%以上的哈尼人都讲哈尼语,其间极少数人讲墨江方言。2008年7月毕业的我9月就走上了工作岗位,第一次来到绿春,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让刚走出校园的我无所适从。沟通成为我和学生最大的障碍,有时用普通话进行沟通时总会发生“鸡同鸭讲”的尴尬事。闹了不知多少笑话,成为哈尼族老师的茶余饭后的欢乐事。自此,我发誓首先要教会本班学生习惯听普通话和说普通话,再在日常生活中带动其他班的同学一起说普通话。经过半年时间训练,极大部分学生能在课堂中流利的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少数学生较为内向,上课极少开口,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叫他们来帮我做事,一边帮忙一边引导他们习惯说普通话,建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熟悉和老师如何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当时他们是二年级,可造性较强,学习汉语语言又快又准确,尤其是语言表达部分,甚至比其他高年级的学生说的还要好,在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语文居然考了全乡第二名,这是质的飞跃,从倒数跃居正数第二。
因此,我认为语言的培养年龄越小越好。作文的基础就是语言,只要语言能流利的表达了,写作才能顺理成章。
写作就是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里面有两个要素:语言和思想,二者缺一不可。在少数民族地区,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在写作中也常有表现,例如,我曾经教的一个五年级男生,他家是大黑山的,他们除了会说哈尼语,还会说墨江方言,他的这种语言特点就完全表现在了作文当中,他在写《有趣的一件事》中,他有一句话是这么写的:星期六的早上,我跟妈妈到大黑山“买吃”东西。到了那里我就跟妈妈说我想“买吃”包子。妈妈就让我“买吃”包子了„„
后来我从其他学生口中知道,汉语和哈尼语有一定区别,例如汉语:吃饭。哈尼语说的是:啊伙咂。翻译成汉语就是:饭吃。哈尼语吃包子是这么说的: “馒头咂里”。所以,好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带着自己的民族语,这样的作文主谓不分,完全没法读通顺。
因此,在运用汉语写作时我们就得摒弃少数民族语言。我们基本上得花很多时间在语言的学习上,相比较于常说普通话的同学,这部分不常用普通话的同学在写作上会困难很多。因而,在学习汉语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把重点放在写作内容上。如果无法处理二者的关系,我们可能永远也学不好汉语作文。我们围绕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训练: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怕学 笔者在边疆少数民族从事教学已有六年,在过三个村委会,一直都担任小学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几年以来笔者发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汉语基础相当差,见识又不广,生活比较枯燥,知识受限,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恐惧心理,极度紧张而无从着笔,半天写不出一句通顺的话来;即使写出来,文章也是东拼西凑,内容空洞,杂乱无章。“学生怕写作文”已成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一条“定律”。
(二)教师怕教
1、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
多数农村学校课程表中根本没有安排写作课,学生真正训练作文的机会就无法实现。有的边疆老师,即使有作文教学课,也没有像样的教学计划与教案,作文备课也脱离了农村学生的实际。每当考试来临就让学生背诵“优秀作文”应付了事。
2、批改学生作文过于简单且不及时
有些语文教师作文批改不及时,两三个星期都发不下去,在作文的批改上敷衍了事,有的只写“阅”、“尚可”、“句子不通顺”、“内容不具体” 等一些简单的批语。学生看了之后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也不知道不足之处在哪里,也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修改自己的作文,毋庸置疑,学生的作文就不会得到提高了。
3、讲评学生作文重点不突出,要点不把握
好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老师常用“总结基本情况----概括优缺点----简单点评一两篇学生习作”的传统做法,甚至有的教师根本就不做讲评。
4、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差
由于地理区域、语言环境等的因素受限,语言组织能力较差,让他们独立写作更是沾不上边了。因此,要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当好语文教师实在是太难太累了。看着那堆小山似的,并且写得乱七八糟,没有一句通顺语句的作文,我真的太头疼了,假如语文老师不需要批改作文,那就轻松多了。想必很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老师,都是有此感受的。尤其是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语文老师体会更深。
5、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对作文教学的负面影响
第一、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老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写作目的的教育,因为考什么就指导学生写什么,比如:只要求学生仿写作文;抄袭优秀作文并要求背诵和默写,以备考试之需。甚至把考过的题目拿来让学生反复写,并以“写好这些作文就能考出好成绩”之类的话激励学生。在学生看来,作文就是为了夺得卷面上的高分。“为考而教,为考而作”这就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师生的作文观。
第二、农村学生的大多数家长觉悟意识低,除了学校提供的,他们不会想到要给自己的孩子买一些课文书籍。农村多数学校没有图书馆,就算有也很少开放,形同虚设,因此,孩子们除了国家免费提供的教材外,就根本没有阅读课外读物的机会。除了语文、数学课外,体育、音乐、美术等课不能正常开课。课外活动也很少开展。
第三、教师写法指导不得法。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师学历偏低,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少,也许经验上也有些欠缺,语文老师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不被学生理解,这样,学生以后见了作文题目就头痛,被迫写出的作文怎么可能优秀?当然,这和目前的应试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
第四、学生作文缺乏创新,千篇一律,翻开农村小学生的作文不难发现其中所写的事无外乎都是这样:第一次煮饭,把饭煮糊了;难忘的人无外乎是写爸爸、妈妈、老师如何如何关心自己;描写春天常常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写劳动就是满头大汗,干劲冲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写老师多是废寝忘食,两眼布满了血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所选的题材往往是哥哥写了,弟弟又写,在中年级写了到高年级还在继续写。题材单一陈旧,千篇一律,缺乏生气。
第四、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关注欠缺。
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乡居多,政治、经济相对落后,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目前学生的家长中,文化程度以小学、文盲居多。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我们这里,一般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低,也不管孩子的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闻不问,也关注不了。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亲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把太多的时间花在写作上面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养成是致命一击。由于父母关注的欠缺,学生在学校只是完成学习任务,至于作文水平的提高根本不放在心上。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
笔者认为,基于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立足农村题材,从学生熟悉的农村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挖掘写作源泉,从而提高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作文教学效果。那么,如何促进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如何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用汉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以便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为克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固有的困难,突破作文训练这个难点,下面就笔者多年来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作文教学教学,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二、针对以上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尝试以下教学策略。第一、小学生作文教学重视“说”的训练。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说”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从我校作文课堂教学来看,普遍忽视“说”的训练。学生到大自然去看了,听了,有很多的话要说,要尽量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说话的能力靠培养,语言能力的训练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学生所写的作文都是自己亲身体验,就是把自己刚刚说的话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以说促写的办法,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同步发展。平河是哈尼、瑶族、拉祜族聚居的地方,思想封建落后,平日都说本民族语,很少讲汉语普通话,针对大部分学生不会说话,不敢说话,即使说了也表达不清他要说的意思的这种现象,我经常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开口说话为主,慢慢的过度到一词多造法,让学生用一个词语造几个句子,词语选择要多样化,一次训练只选择两三种词性的词语。造句时尽量一句换用一个地点、时间、人物、环境等。促使他们展开思维,让思维进入广阔的自然界中去,不能拘泥于家庭、学校、爸爸、妈妈、同学等。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积极的锻炼,也敢“说”了,习作的难度就降低了。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的培养,首先是要接近大自然,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在美丽广阔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值得细心观察的事物。什么花在春天到来时最先开放,哪些动物在夏天时总在树上叫,秋天来临时白天时间变得短了还是长了,冬天下雪的时候冷还是雪融化的时候冷,等等。经常细心留意这些观察,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的第一手资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1)观察家乡美丽景色。我的学生都来自美丽的乡村,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利用作文课我经常带他们去野外观察: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都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心里,给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他们写作文的基础。
(2)在体验农村生活中观察。首先,我的学生生活在农村,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我经常给孩子们讲自己的童年:上树摘果、下河摸鱼、爬树粘知了,拔草喂兔、人牧牛羊、锄草间苗、插秧施肥等,这些趣事和孩子们的生活非常贴近,勾起学生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其次,我们边疆学生在节假日时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在教学中,布置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过节前布置哈尼族学生写“哈尼十月年”、“苦砸砸”等节日;瑶族学生写“盘王节”和“达努节”;拉祜族学生写“新米节”等本地的传统节日,指导学生观察过节时间,节日的经过,节日气氛等等,并且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在节日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感情真挚,表达真情实感,肯定是篇好文章。
(3)绿春县平河乡中越边境的丫口水潭、东斯村委会尼龙村、东角村委会阿八寨新区是国家“美丽家园”建设项目三个试点村,以此为例观察农村变化。指导学生写家乡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家“聚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家园建设”等政策的出台,农村住房面貌出现了历史性改变,绝大多数农民都住上了新房,土坯变砖瓦、平房变楼房,村村通公路,户户有电视,彻底改变了山乡人背马驮的落后面貌。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与此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发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留心身边点点滴滴,观察家乡的每一样变化,把观察到的在作文课上和同学们交流。我的学生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都十分地感兴趣,经常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趣的日记便跃然纸上,再把日记整理修改,又成了一篇篇富有生气的好文章。
第三、指导学生试着仿写、创作。
为确实降低学生作文的难度,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我尝试过联系教材经典课文或学生成功作文讲解写作技巧,让学生利用手头的优秀范文和语文教材多读后,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先模仿,后创作,仿中有创,取得过良好成效。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仿写与前面提到的“背作文、抄作文”区别开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注意要寻找离学生生活贴近、情感相通的范文进行讲解。讲解内容不能过细过深,应从大处着眼,先说说怎样结构段落,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设置详略,怎样提炼中心,再说说人家怎样准确运用动词、形容词,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等,而后重点强调我们应该吸收那些优点。例如:指导学生写“哈尼十月年”时,可以让学生回想我们所学过的老舍先生笔下《北京的春节》,从文章是结构、内容、修辞等进行分析,比较我们的传统节日与北京是春节有什么不同。切记,学生仿写的文章要求不要过高,以鼓励为主,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为主。
第四、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把习惯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各个年级的教师根据年段要求,注重落实以下习惯的养成: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
在小学作文训练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作文训练的重点。只有真正连句成段,连段为篇,篇章才能完整。然而,我的学生缺乏的恰恰是这种连句成段,连段为篇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我常给出几个词根据学生的基础,基础差的同学把几个词连成句,再把句连成段;而基础好的同学我则要求直接把词组句,再扩充成段,连段成篇。作文题目布置下去以后,老师一定要作一些指导。例如:帮助审题,确定写作体裁范畴,引领写作思路,唤起记忆,提出写作要求等;然后留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自己努力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可以自己找一些范文学习,但决不允许抄袭整篇作文或某段某部分。俗话说“牛奶是挤出来的,文章是逼出来的”,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逼出来的,在这一环节中不能嫌浪费时间,一定要耐心细致,要培养学生有序、细致地观察事物,写出相应的比较具体的片段,加开头,加结尾,初步建立篇的概念,要求学生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切记,在作文训练中,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完成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先列出写作提纲再打草稿再修改。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先进行口头作文训练,让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示范口述,教师亦口头指导修改。
第五、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作文指导,要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每个人都有内容可写,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是很大的成功。我们必须打破“为考而教、为考而作”的写作观。
在作文指导课上,我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我常引导学生思考:围绕本次习作内容,都写些什么。最好有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认识。比如,很多同学都写过《自我介绍》一类的习作,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校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写写双重人格的《两个我》,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一个真实的我,促使自己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更具体、更真实。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了如下方法:
1、要抓住重点。
作文讲评不能面面俱到,而要抓住重点。作文讲评的重点,要根据这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来确定,同时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全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从高年级的学生作文来说,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是,要看思想感情是否健康,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层次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这些问题都属于作文的基本功训练。如果老师只讲一些原则和列一些条条框框的话,虽然道理你讲对了,但学生不一定有收获,而且还不会运用。
2、要重在鼓励。
学生最爱听鼓励的话。作文讲评,主要采取表扬鼓励的方法,要善于发现全班的共同进步,共同的用功之处,在讲评时热情加以鼓励。对于存在带共性的问题,最好也通过表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学生,使一时没有写好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一般不要采用把写得不好的作文拿出来当众讲评的方法。表扬鼓励要照顾全面,不要一味表扬少数几个写得好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苦心与进步。还要特别注意发现比较差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当众加以表扬。要通过讲评,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用心的地方被老师发现了,提到了,体会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也看到自己的不足,盼望下次作文能写得更好。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作文讲评不能是老师讲学生听。应该是师生共评。无论是讲写得好的作文还是讲写得较差的作文,老师不能简单地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自己看出问题,自己推敲出结果来。学生谈的体会和感受,只要没有错误都要给予尊重,因为那都是反映的学生各自的认识和收获,老师尊重学生的发言,就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用心去体会文章的积极性,这样在讲评课上的收获就是自己真正感受到的。
第六、教予学生修改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篇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前面也提到反复修改的问题,因为要写好一篇文章,修改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里再重申一些教学生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我校在每次的教学研讨会上都讨论:每次写作,都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自改、互议、一帮一改,扎扎实实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草稿完成后,让学生自己通读自己的作文,把写错的字,用错的标点符号改正确,把不通的地方改通顺。再让学生互相修改,指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修改,在交流中,取长补短,通常在学生自改、互改过后,我会出示一篇文章和学生一起修改,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并针对文章的优缺点进行评议,让学生在议别人的文章中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再动手修改自己的文章。在反复读,反复推敲中,学生们潜移默化地知道了修改文章的步骤和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也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了作文水平。
总之,在我们平河小学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怕写作文,绝大多数老师怕教作文,师生都希望找到一种 “点石成金”的写作捷径。其实,那样的方法是不存在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教师要善于总结得失,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探索出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利用好农村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竭智尽力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有的放矢地开展好作文教学工作,让学生体验希望、体验成功,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和最大限度地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打造平河边境国门学校品牌和特色。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如何写出真情实感》余启端,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
3、《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编辑部,山西教育报刊社2003年第八期。
4、《课程的反思与重建》任长松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第二篇: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学的现存问题及对策
少数民族学校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已经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进行实施。但现在新疆许多地方实行民汉合校,学校中学生由多民族组成,部分学生在语言上存在障碍,还有教师自身素质的诸多问题,影响有效教学实施,现就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及对策进行论述。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效益低。在许多学校都存在着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学效低。其原因是学生由多个民族组成。据2010年3月春季开学,据统计我校全校2300多人,民族学生就有1600多名,汉族学生只有700多名,民族学生比例已占到全校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六十九点多。这里面有些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也很优异。但最突出的是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没有语言环境,不能完整的进行汉语会话及理解语句的意思。在去年一年级入学开始中,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有些孩子连老师说的:“你今年几岁?你叫什么名字?”这样的问题听不懂,而且有些少数民族学生的家长是属于牧民,他们不懂汉语,在上山放牧把孩子寄宿在亲戚家。但根据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必须要让他们入学,这样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就会对这些孩子感到困难。为这些孩子单独付出许多精力,他们学习状况不一定会有改变。学生学习学的很吃力,感到学习是一件不愉快的事。
(二)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课标中确定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观念。教师都认识到教学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自主参与,学生就只成了装知识的“仓库”、“容器”;必须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首位。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教师们还是走上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满堂灌,不管孩子的接受能力,不管孩子的认知水平,也想不到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教师讲得少了。翻来覆去,喋喋不休的讲个没完没了。特别是有些教师只是看近期的考试成绩,就认为还是以前的方法好,走应试教育的路。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只是一句口号,老师们走的还是以往旧的教学的路。
(三)教师专业化成长缓慢。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通过检查教师的教学反思,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的反思没有结合教学理念,结合课标,研究学生,只是简单的课堂复述加一点感受。甚至还有敷衍了事把其他教师的抄一下就算完事。教师们不愿意进行教学研究,认为教学研究是专家的事,教学研究太深奥,自己无法进行教学研究。
二、形成原因 造成我校教师存在这些的原因主要是
一、地方的影响。因为克州是柯尔克孜族自治州,在克州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约87%,现在少数民族也愿意孩子上汉语授课的学校,所以造成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多。
二、地方因素制约。长期以来克州教育教学水平发展相对落后,教师知识理论水平无法提高。而环境的影响,教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惰性,容易安于现状。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制约及思想认识的影响。有些教师的学生观和课堂观有偏差,有些教师不爱阅读书籍,缺乏文化底蕴。
三、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 教师实施课堂的对象,是课堂的主题,在这里 我想 出示一份我校一年级六个班的语文期末考试平均分,这六 个班学生人数接近,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少数民族学生,汉族学生每个班都只有8至11人。可以说入学时这几个班的学生学习程度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但一年过去了,在来看这几个班的学习成绩就会发现很大的差距。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不难发现,一班的成绩是最好的,同样的学生有的老师完全可以教的很好,有的教师就和这个班成绩差很多。这可以证明一件事,哪怕是少数民族多的班,只要老师正确对待学生,一定会有收获。没有学不好的学生,一切原因都在教师自己。由此,我认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首先,对少数民族学生,要了解他们的民族习惯和家庭,与家长达成一致。在我们那里少数民族家庭对孩子爱有别于汉族,他们的爱是不计任何事情,哪怕是孩子有错,他们的举动通常是见了孩子先亲一口。这就要我们的老师首先要和家长取得一致,要家长配合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开学第二周就应该召开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在家长会中要用身边的具体事例来告诉家长孩子要从哪几方面提高汉语会话水平,习惯要从哪些方面养成。对汉语难以理解的家长可以单独谈话,要请懂两种语言的人做翻译,一定要用协商的语气和家长交流。在平时要多于家长保持联系,在我们那里少数民族是个热情的民族,他要感受到你对他的孩子关心,一定会把你当做好朋友,愿意和你交流。
其次 教师要理解尊重少数民族学生,要为他们付出更多的精力。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口袋,不是机器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学生是活的。他们不但需要知识,而且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肯定和激励。只笼统的说“爱学生”是不够的,因为爱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理解;没有理解,便谈不上真正的爱,因为泰戈尔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这一点我们的教师要做到把学生视如己出,只有你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那么学生所做的一切我们都会为他找到理由,都会原谅他。没有孩子的教师,可以想一想自己曾经作为一个孩子是怎样的,那样就一定会理解孩子,理解孩子了,爱才会无处不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才会充满温馨,才会达到和谐统一。这样课堂上才会有民主,学生的潜能才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学习才会有效。
对少数民族学生,教师要格外关注,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开学初,就可以采取单独辅导或课间谈话的形式,让这些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要发挥汉族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在平时和少数民族学生在一起,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会话能力。
最后,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近几年来,把心理学理论的活水引进教学的天地,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同认识。所以我们要钻研心理学及教育学。探索少数学生学习的心理奥秘,使教学活动尽可能地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习,是学生本身的自主活动。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因此,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别是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期望,是选择和制定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地必要基础。,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必要保证。
(二)转变教学观念
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发生变革, 必须正确理解新课程对教学过程的要求。要让教师重新读新课程标准,要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解读。首先,要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观。它所解决的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什么和为什么追求的问题。教学目标观是教师对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的理解和认识, 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其次,要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方法观。它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怎么做。教学目标的确定解决了教学的方向性问题, 但教学目标怎样实现也是教师必然要认真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再次, 教师要树立正确 的教学评价观。教学评价观是指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意义、内容、方法等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教学评价, 可以衡量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学活动的反馈环节。教师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最后,每次开学初,设定教师业务考试,考试不是目的,进行考试就是为了督促教师们在平时钻研教材和课标,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首先,要提高教师认识;针对不同年龄的教师,他们认识二十一世纪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教师既要面临竞争和生活的压力,又有着广阔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应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知识,使自己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其次,创造学习的氛围;我校正在创建“学习型学校”,购置了大量前沿书籍,这些为教师的提高有效教学创造了很好的平台,每到学期末都会给教师推荐书,把书发给教师们,要求教师们每天抽时间读书,并且要求教师记笔记,写心得体会。我校并开展“书香校园”,在“书香校园”的氛围中老师可以学习;互联网的出现真的让世界变小了,要鼓励教师们从网上共享各类教育信息和资源,了解世界大事和人生冷暖,仅从教育教研网站上我们就能获取很多养分。
最后,加强新进教师培训;对于新进教师的学习,进行学校培训,从各个学科及班主任中挑选教学骨干和有经验的班主任,利用星期六对他们进行讲座。内容涉及教法学法,备课听课说课,教师的职业道德等等。要求新进教师写反思,写作业,进行考试。这些都是为了使教师们进行学习。如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那么我想考试这些形式一定会不复存在。
(四)创造平台,促进教师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平台。我校为针对此现象,开展了“让我们成为研究者”系列活动,首先从教师们的教学实践中查找课题,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教师们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并且允许教师上网查找资料,借阅相关书籍,为自己的实践经验寻找理论支撑。其次开展说课比赛,家长开放日,教学论坛等活动,都是着眼让我们的教师也成为研究者。其次,教学研究要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在学校要多进行活动,活动一定要从激发团队精神,体现互助进行。虽然新疆地处偏远地方,现在也认识到专家引领的重要性。所以,学校只要听说有讲座,有学习,都应该派一线教师去学习,提高教师教研水平。也可以专家请进来,请专家指导学校的教研工作,让我们少走弯路。通过这些活动会让我们的教师感到研究就在我们的身边,研究就是从日常教学入手,都乐意进行研究。
最后,教师不愿认真写反思,是思想认识不够,他们没有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其实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
要途径。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如今课程观念也在日益更新,而我们的学生也在成长着,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目的是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探求教学艺术,优化教学因素,矫正教学行为,改善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让教师明白教学反思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培训让他们明白教学反思可以
要告诉教师写反思的方法。让教师们吸取经验,发扬优点,发挥优势写反思。无论是课堂上哪一方面的收获及经验,课后要经常及时地把它详略得当的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他们进行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还可以让他们写课堂失败,吸取教训,弥补不足,记下疑惑,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们只有通过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断的学习,认真的反思,贴近实际的研究课题,不断地积累,才能成为真正研究者。
第三篇:关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作者简介:杨瑞红,女,生于 1969年10月,1989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地理专业,2003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2003年被评定为中学一级教师。工作至今,一直承担的是高中地理教学任务并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于2001、2003、2007、2008、2009年被评为校级先进教师。1990年被评为市级先进教师。平时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多次获奖。通讯地址:云南省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 邮政编码:678600
联系方式:手机:***
第四篇:小学英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英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听”、“说”“读”的不断重视,笔头英语,尤其是写作成了教师和学生的难题。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写作教学对于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思维的方法,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大有益处。我是一名农村学校英语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小学英语作文教学的经验,现与大家分享,希望能为小学英语同行提供一些帮助。
一、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
1.学生方面。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它在语言,文法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学英语时,学生很容易和非常熟悉的母语混淆。在写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语言不规则,句子结构混乱,含义不清,和不少的“中式英语”,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不能按照英语的语言习惯,思维角度安排一个较完整的写作思路。
2.教师错误认识的影响。
作为四项基本技能之一的写作技能的培养,往往被忽略或浅化。是因为部分英语老师错误的认为:写作教学和训练过于费时,影响教学进度;写作作业难批改,写作教学枯燥,影响课堂的活力;英语写作对于小学生而言太难了……在这些错误认识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失去了培养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积极性,使学生错过了发展写作能力的良好时机,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3.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
小学生因为种种原因畏惧英文写作,更不会主动去寻找写作的素材。而教师往往也是不能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而又感兴趣的写作素材。当学生失去写作的素材时也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故尔这也成为提高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巨大障碍之一。
二、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有效的方法
1.词汇积累。
学生的英语单词、短语、固定搭配,句子和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积累的越多,越广,头脑中知识结构越清晰,学习理解课文就会越快,越深入,这对学生进入高年级写作大有好处。相反,如果学生没有英语知识的积累,那么他们的词汇量就不多,遣词能力就会很差,写作时,总是找不到适当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是用的词不恰当,总有满腹的话要说,却碍于不会灵活使用已学过的词汇而无从下笔。我建议老师们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建立听写本。每节课用5分钟听写(课文的新单词、短语、句子),要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2)建立积累本。积累本积累的方法就是教学每部分时,指导学生将必须积累的知识从课文中挑选出来,在每教学单元结束后,进行归纳整理。每单元积累结束后,组织比演活动,看哪组先读熟,背熟,默熟。(3)建立“英语角”。在设计作业时,让学生根据所学单词内容画图,给他们一个主题,如制作生日卡、我是小记者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熟悉记忆单词,更有利于启迪智慧,激发热情,保持兴趣。(4)比一比,赛一赛。制作、展览结束后,进行评比,让他们共同参与评比,评比同时,让学生一起欣赏,这样既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又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
2.扩大阅读量。
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在英语阅读中,有很多漫画、幽默、风趣的内容,一旦被学生所接受,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阅读,可以了解英美的风土人情,文化蕴含,通过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更能产生学习英语的后记动力。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阅读方面,老师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建立阅读本。(2)制作小报。鼓励学生制作英语小报,共同为它起名字,学生自己撰写、排版和美工,以每单元为中心共制作4期。这为每个人提供了鉴赏学习他人创作的机会,也为学生自我反省提供了机会。(3)开展朗诵比赛。
三、日常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1.看图写句、写文。
教师出示一幅图,让学生对其进行描述写成小段,看图写作有其长处,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增加图片培养想象力。为了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写作,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看图写作时我让学生自己根据喜好,选择适合他们水平的图画或照片,带到课堂使用,图画生动多样,写作结束后,选出优秀的进行橱窗展示,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实物描述。
提供学生一些生活化的课题,要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比如学生可以写最喜欢的动物,写自我介绍,再写作过程中,学生很活跃地思考,用简单的句子表达他们的意思,表达他们的情感。
3.小组合作写文。
在小组训练之前,首先把学生分组。各组都包含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老师给出训练题目先要求学生在组里分别进行口头英语作文,让其他组员帮助纠正口头作文中的错误,同时优秀的口头作文,也为“后进生”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文。
4.范文引路。模仿范例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是一种基本而且十分有效的写作训练形式,同母语写作教学一样,范文的示范对学生的外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样具有不可代替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五篇: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学的现存问题与对策
新疆广播电视大
学本科毕业论文
目 录
一、提纲„„„„„„„„„„„„„„„„„„„„„„„„„„„„„(1)
二、内容摘要„„„„„„„„„„„„„„„„„„„„„„„„„„„(2)
三、关键词„„„„„„„„„„„„„„„„„„„„„„„„„„„„(2)
四、正文„„„„„„„„„„„„„„„„„„„„„„„„„„(3)-(8)
五、注释„„„„„„„„„„„„„„„„„„„„„„„„„„„„„(9)
六、参考文献„„„„„„„„„„„„„„„„„„„„„„„„„„„(10)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学的现存问题与对策的分析提纲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进“双语”教学,不仅可以加速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民族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民族素质,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事业,繁荣民族经济,巩固民族团结。同时,少数民族青年通过熟练地掌握汉语,可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从业本领,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就业。
首先,介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教育基础薄弱,与发达地区相比,办学条件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双语”教育工程加快推进,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建立,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其次,探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学校推进“双语”教学,普遍存在的是“一缺、二低”的问题,即专业汉语教师人数严重缺少,教师素质低、教学质量低。
再次,提出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应采取的对策:推进“双语”教学,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推进“双语”教学,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双语”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自觉性,责任感、使命感;推进“双语”教学,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和艰巨性;推进“双语”教学,必须排除对实行“双语”教学的糊涂认识。提高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要以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为突破;培养一支高素质“双语”教师队伍是推进“双语”教学的智力保证;提高民校“双语”教师语言运用的标准是推进“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做好有关推进“双语”教育的宣传工作,形成“双语”教学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指导、调查、评估“双语”教学工作的制度,为“双语”教学提供保障。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
新近几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少数民族教育工作上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种由传统的以本民族语言教学为主向本民族语言与汉语言并行教学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问题、教师素质问题、语言环境问题等。因此,要以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为突破,培养一支高素质“双语”教师队伍,并提高民校“双语”教师语言运用的标准,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从而促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学;问题;对策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学的现存问题与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进“双语”教学,不仅可以加速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民族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民族素质,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事业,繁荣民族经济,巩固民族团结。同时,少数民族青年通过熟练地掌握汉语,可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从业本领,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就业。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总结20年“双语”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目标,“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①认真分析“双语”教学的推进过程及少数民族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突出点和存在的问题,对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
1、基本情况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有47个民族,约2010.8万人,其中维吾尔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体民族,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满等12个民族在新疆居住的历史较长,人数也比较多。此外,东乡、撒拉、藏、苗、彝、布依、朝鲜等35个民族也分布在新疆各个地区。
2、教育现状
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多语种、多宗教并存的边疆民族自治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前,新疆教育十分落后,据统计资料表明,1949年全疆仅有1所规模很小的高等学校,新疆学院,学生379人,教师36人;有中等专业学校11所,学生1975人,教师134人;中学9所,学生2925人,教师172人;小学1335所,学生197850人,教师770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19.8%,社会文盲率则高达90%以上。新中国成立后,全疆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已基本形成了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出发点,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以普通高等教育为龙头,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共同发展的教育体系框架,形成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衔接的教育模式。全疆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926所,在校学生440.1万人,专任教师25.5万人。目前,全区已有92个县(市)实现了“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8%,基本完成了现阶段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双语”教育工程加快推进,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义务教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建立,广大农牧区普遍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各级各类教育投入逐步增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以昭苏县为例:2006年初开始启动学前幼儿“双语”教学工作。同年6月,县委、政府制定了《昭苏县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明确了学前“双语”教学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意见,2007年9月根据《昭苏县中小学、学前“双语”教学实施细则》的要求,我县全面实施学前“双语”教学和小学一年级“双语”教学。
目前我县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5966人,其中3-4岁幼儿有2997人,接受幼儿“双语”教育的有223人,占幼儿总数的7.44%;5--6岁幼儿有2909人,接受幼儿”双语”教育的有1885人,占幼儿总数的64.8%。目前各校附设“双语”学前班56个,其中:“双语”学前班52个,“双语”学生有1885人(含幼儿)。享受自治区免费的学前“双语”班学生有384人;有10名学前教育的教师工资由自治区拨付。
1996年我县各蒙语学校开始实施“双语”教学采用部分课程或全部可用汉语授课的模式进行教学,大部分小学完全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各种模式,部分中学也培养了一批能够用“双语”授课的年轻教师,哈语和维语学校也在2007年9月实行民汉合校后也在县教育局的要求下,全面进入了“双语”教学的快车道。目前全县小学“双语”班98个,初中“双语”班9个。“双语”班学生总人数3073人。其中:小学“双语”班学生人数为2842名,初中“双语”班学生人数为231名,“双语”教学专任教师111名,其中:学前“双语”班专任教师11名,小学“双语”班专任教师75名,初中“双语”班专任教师22名,高中” “双语”班专任教师3名。
“双语”教师师资情况。全县少数民族专任教师数为1346人,近三年共培训“双语”骨干教师97人,今年又选派20名教师参加自治区“双语”培训。加大校内培训,鼓励脱产进修,少数民族教师中汉语基础好的教师选派到汉语学校进行半年到一年跟班学习,每年暑假、寒假举办强化培训等措施提高了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近三年以来取得HSK 证书的有948人,占全体少数民族专任教师的70%。HSK 达5级577人,达6级182人,达7级以上189人。根据自治州的决定,在2010年之前,汉语专业的中专生、专科生、高职院生、本科生和非汉语专业的中专生、专科生、高职院生、本科生的HSK等级合格标准分别达到6级、7级、8级和5级、6级、7级。
二、推进”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学校推进“双语”教学,普遍存在的是“一缺、二低”的问题,即专业汉语教师人数严重缺少,教师素质低、教学质量低。由于现有的专业汉语教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师多数是在民语学校的“民考民”教师,汉语口语表达和用汉语写作的能力低下;同时因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特别是乡(镇)民族小学、初中和教学点汉语教师严重不足,汉语教学难按要求系统地授课,造成教学质量较低的现实。从这些学校毕业后进入高中就读的大部分学生的情况来看,汉语水平普遍低下。而同汉语师资力量较充足、汉语教学质量较好的小学、初中毕业的学生相比,在掌握汉语方面的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学生在中小学就读期间,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直到高中毕业,其汉语基础仍然较差。
乡(镇)学校特别是教学点学生汉语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1、民族师生学习“汉语”的氛围不浓。少数民族多在边远地区聚居,这些地方没有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只能在学校学习汉语,其余时间可以说是全用母语交流,而且他们很少与汉族学生交往,相互学习语言,更没有机会与汉语授课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开展手拉手等活动,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汉语无法联系生活实际,所以汉语水平较低,而牧区的孩子更是如此。由于这些学生一句汉话也不懂,这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产生影响,而且多年来民族教师一直用本民族语言教学,没有重视汉语的学习,大多数年轻教师和老教师没有汉语基础,觉得汉语很难学,就出现了畏惧情绪和逃避的态度,甚至有些教师出现了恐惧心理。
2、“双语”教师短缺,汉语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但为了开设汉语课,在无奈之下,学校安排非汉语专业毕业的教师任汉语课教师。这些学校的汉语教学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这种情况在乡(镇)边远学校和教学点尤为突出。以昭苏县为例,由于我县”双语”教学起步较晚,没能够及时培养出合格的“双语”教师,担任“双语”班教学任务的教师基本上是临时工或汉族教师,学前“双语”教育无教师编制,且经费投入不足,有些学校不能及时发放临时教师工资,这就造成“双语”临时教师队伍的极不稳定,这些因素使个别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面临着困境。各校的汉语教师人数有限还要给汉语班上课,负担过重还会影响教学质量。虽然有些民语教师取得较高级别的(HSK)汉语水平证书,但是不能胜任“双语”教学任务,所以民语学校都招聘了临时教师或让一些老教师退居二线,扣他们的一部分工资招聘临时教师,但有些不尽人意,所以”双语”教师短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双语”教学工作,直接影响今后的“双语”教学工作的深入推广。同时边远地区民族学校不能按国家规定开设汉语课程,也是造成学生汉语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双语”教学的对策及探讨
1、“双语”教学对策
推进“双语”教学,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把加强对中小学“双语”教学的领导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个重要工作。
推进“双语”教学,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双语”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自觉性,责任感、使命感。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双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会议提一提、会后不落实,当阶段性工作突击、不作长期工作来抓的形式主义倾向。这也是推进“双语”教学、开创“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的关键。
推进“双语”教学,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和艰巨性。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并加以保证,并对“双语”教学中所遇到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开辟新的路子,找出新的办法,这也是“双语”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点。
推进“双语”教学,必须排除对实行“双语”教学的糊涂认识。近几年来,自治区采取了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双语”教学。果断地撤并了生源缺、规模小、办学效益低、教师队伍薄弱的学校和教学点;实施了民族学校与民族学校、民族学校与汉族学校的合并;选择符合双语教学的要求、教学能力强的汉族教师在民族语言学校担任汉语教师。为了加速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步伐,还在有条件的民族学校开设了学前双语班。双语班除母语外,其它课程全部使用汉语授课。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怀疑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会完全消失或消亡。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也是没有科学依据。
2、“双语”教学探讨
(1)提高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要以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为突破。分析当前我区民族中小学教学质量情况,除经济、教育基础较好的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地市和部分地、州直属的民族中小学校教学质量较好外,绝大部分边远地区民族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要求,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产生这样大的差异,其原因主要是:第一、在民族学校,从数量上讲,缺少具有较高水平、业务能力强的汉语骨干民族教师,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的合格教师严重不足和短缺;第二、由于语言的障碍,影响了与内地省市基础教育发达的中小学的交往、合作,发达地区学校管理和教学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果难以被借鉴;同时,因语言障碍和限制,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像汉族教师一样充分利用汉文印刷的最新参考资料和复习材料。因而,不能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复习,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局限在单纯的少数民族语言教材内容上,教学方法陈旧,教学上缺乏创新和创造。这是当前民族教学质量普遍低下及造成汉语授课学校学生与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学生在全国和自治区统考中,考试成绩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解决的归根结底还是要大力推进民族学校的“双语”教学,解决语言方面的障碍问题。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2)培养一支高素质“双语”教师队伍是推进“双语”教学的智力保证。
当前,在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区比较合格的“双语”教师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地处自然条件差的边远、边境的县“双语”教师可谓绝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将现有的数量特别少的教师以脱产培训的方法来培养“双语”教学所需的专职教师,要保证“双语”教学的整体质量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为了保证“双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满足边远、条件差、边境地区的需要,必须要尽快培养出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双语”教师队伍和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第一,加强“双语”师资的外派培训。一方面要把在职教师中年轻、有“双语”教学经验、德才兼备、汉语水平较高、热心从事“双语”教学的骨干教师派到区内重点高等院校进行专门培养。第二,严把选择关,招收合格“双语”教师。这是建设“双语”教师队伍极其重要的渠道。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优先录取民考汉学生中的优秀生和汉语水平较高的优秀民语学生为“双语”教师。第三,开办语言班,重点培训小学、初中、高中专职“双语”课教师。形成和完善在职培训、脱产进修、自我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为大多数“双语”和非“双语”教师的在职自学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要从时间、资料、学习语言现代化的设施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习条件,使他们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学习汉语言和用汉语讲课上来。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教材建设。因此,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写和使用切合实际、内容新颖丰富,能够吸引和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的用民汉两种文字注解的“双语”教材。这样,才能为满足各少数民族学汉语方面日益增长的愿望和需求,并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3)提高民校“双语”教师语言运用的标准是推进“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首先在民族学校教“双语”课的教师必须要会说能懂民、汉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程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便于及时解决民族学生因不懂语言所造成的实际困难。特别是学前班或小学一年级的新生,由于年幼,要直接接受和理解汉族教师用汉语言讲课和辅导的汉语课还是有难度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因为他们是少数民族的子女,出生在民族家庭,适应本民族的生活习俗,习惯讲母语。因此,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他们用民族语言讲课和进行讲解,培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更为必要。这样,新来的年幼孩子们将会更接近老师,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老师也和父母一样善良、慈祥、富有同情心的感觉,从而以校为家,适应班集体和同学,热爱学习。其次在民族学校任”双语”课的教师必须会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因为他们听课的对象全是少数民族学生。我区少数民族群众在生活中使用汉语会话和收听汉语节目使用的也是普通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学校教汉语课的汉族教师懂得民族语言和民族学校教汉语课的民族教师精通汉语对于提高民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着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汉族教师用普通话给民族学生讲课更具重大意义。由于用地方语(方言)讲课民族学生不能完全听懂,所以,所教的课不会有什么效果,学生也不会学到什么东西。因此,在民族学校安排汉族教师时,要特别注意安排用普通话讲课的教师。所以,在包括汉族教师在内的各族教师和学生中,只有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在中小学使用、普及全国通用的语言和规范化的汉字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才能不断提高民族学校和少数民族教师的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克服语言方面障碍,为各民族更好地相互学习文化和科学知识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进一步发展我区的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更好地满足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需求。
(4)做好有关推进“双语”教育的宣传工作,形成“双语”教学的良好氛围。加快推进“双语”教学,要发挥新闻宣传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宣传国家及自治区等有关部门及单位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方针、政策及其重要性,宣传推进“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宣传“双语”教学工作的成绩和宝贵经验,宣传“双语”教学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要积极做好“双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指导工作,努力塑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双语”教学的良好环境。
(5)建立健全指导、调查、评估“双语”教学工作的制度,为“双语”教学提供保障。要创造性地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就推进“双语”教学提出具体的、有指导性的好建议,把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防止形式主义和走马观花;同时制定出符合实际,简明易懂,便于操作的指导、评估标准。同时,对“双语”教学工作进行专项督导,将“双语”教学作为评估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各种渠道公开、公布专家们对“双语”教学工作的督导、评估、调查结果。在评估过程中,对于成绩突出的尤其是重视“双语”教学工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的各级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个人予以表彰奖励,总结宣传他们的宝贵经验并形成定期交流制度。此外,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业务水平高、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学者和专家评估“双语”教学工作,要经常性组织开展专项学术研讨会、召开经验交流会、学术报告会等学术活动,为“双语”教学工作创造新局面。当前,我区范围内“双语”教学工作方面,能成为可以表彰、推广,值得借鉴、学习的宝贵经验并不多。因此,要切实加强对民族学校汉语课教学的研究,改革现在使用的教学方法,及时推广经过实践总结出的好的作法,为少数民族学汉语创造便利条件,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以实际为出发点,按阶段进取,及时地认真总结实践中的宝贵经验,纠正不足之处,通过不断探索,提高“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不断创造新成绩。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注释】
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 新党发„2004‟2号《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廖泽余 双语和双语教育、双语教学 《新疆社会科学》 2001年2月第一期
【2】库热西·艾赫麦提、阿不力克木·木加帕尔 浅谈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9月
【3】吴福环 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新疆社会科学》2005年4月第三期
【4】赵秀芝 浅谈新疆双语教学体系的完善问题 《语言与翻译》1998年第2期
【5】石睿 关于双语教师培训的思考
《新疆双语教育》2007年第一期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