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教学有感
美术教学有感
我目前从事的是高一美术欣赏和专业教学。下面谈一下自己工作些心得和看法。
先来说说美术欣赏课教学,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美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近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全由老师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
艺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艺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习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艺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艺术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艺术课,尤其是美术教材缺少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实地考察参观应当另论。但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习,教学内容活而丰富,更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习需求,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我在《民间美术》一课中,尝试让学生带来剪刀和纸,教他们动手自己做剪纸,并把它的过程做成FLASH, 生对此乐此不疲,我也真正体会到了,其实学生并不缺少动手能力,要有一个好的引导和科学的切入点,给他们提供这个锻炼的机会,通过实践,反过来加强了对于民间美术内容的印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氛围。
邱小芹
美术教研室 2011年3月1
第二篇:初中美术剪纸教学初探有感
初中剪纸教学初探小结
曹冬梅
摘要:剪纸艺术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它所蕴含的文化远远超越出剪纸本身,作为民俗文化重要载体和实现方式,维系着整个民间艺术最本原的文化根基。应当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华文明持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门经典的民族传统文化。剪纸艺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从小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和了解。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不但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掌握了一些剪纸的基本技能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以剪纸为载体,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以及做事认真、细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开展剪纸课程,不但非常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拯救濒临失传的艺术,更能为传统艺术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机会。
关键词:剪纸艺术 文化遗产 保护与继承 校本课程 兴趣 创新
一.问题提出的原因:
其一:在积淀深厚、丰富多彩的活态民间文化传统中,民间剪纸是最具普遍性、生活使用最广泛、最具象征性的文化方式之一。它所蕴含的文化远远超越出剪纸本身,作为民俗文化重要载体和实现方式,维系着整个民间艺术最本原的文化根基。应当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华文明持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门经典的民族传统文化。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甚至更早。然而有着广泛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民间剪纸艺术的消失,关系着民族整体原生态文化的消失,关系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因此,如何维护民间剪纸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传承和发挥中华民族的原生态文化,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原生态文化整体价值认知的欠缺,尤其是活态文化传承不力,教育传承滞后,这都对民间剪纸的文化生态带来极大冲击。因此,将民间剪纸教学渗透与深入到美术教学中去,使这一民间传统技艺为广大青少年所掌握,是一项事关千秋百代的伟业。
其二:《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开设美术课的目的并不是要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而是要通过美术教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启迪学生的心智,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和观察记忆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的目的,从而达到提高整个国民创新能力的目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锻炼学生手眼协调能力及小肌肉进行精细动作的能力,使他们练就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一张薄纸一把剪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陶冶心灵,使学生从小培养对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和兴趣,这不但可以拯救濒临失传的艺术,而且能够为剪纸艺术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机会。鉴于以上两点原因,决定在校园里开展剪纸教学活动。
二.研究概况:
1.研究时间2005年7月——2006年9月 2.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现状调查
第二阶段:一边开课,一边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第三阶段:编写美术拓展型校本教材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 3.研究方法:实践研究法 三.研究步骤
(一)现状调查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只有很少的同学对剪纸艺术有一定了解,但是与之相反的是,被调查者中大多数人对剪纸艺术有着兴趣,表示如果有机会会学习此内容,只是苦于没有适当的机会来进行系统的学习。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觉得有必要给有学习要求的学生们来补上这一课。
(二)编写校本教材
在教学初期,由于没有适合学生学习剪纸的书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书籍、向别人咨询等等,逐渐积累,逐渐整理,形成目前这样一本校本教材。
1.教学目标
根据二期课改的“三维” 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体系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剪纸的有关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通过临摹、创作等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和观察记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剪纸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并培养他们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2..教材设计思路
在教材的设置上,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观。六年级:主要学习剪纸的基本知识,持剪刀、刻刀的正确方法;剪制的基本方法;练习基本线条的剪刻;摹仿简单的剪纸样式及单色剪纸。七年级:主要学习分色剪纸、染色剪纸、套色剪纸、剪影;学会对要剪制的对象进行必要的夸张变形;能围绕主题进行创作。八年级:创作与集体创作阶段。
3.教材的主要内容
剪纸教材主要包括:剪纸的概念、剪纸的发展历程、剪纸的特征、剪纸的题材、剪纸的类型、剪纸的应用范围、剪纸的工具和材料、剪贴方法、剪纸的装裱、剪纸的保存、剪纸的鉴赏方法、实例讲解等。值得提出的是,在教材中应用了许多学生的作品作为图例,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教材上时,兴奋不已,更加促进了学生学习剪纸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还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去组织教学。1.示范法
从简单常用的、趣味性强、装饰味浓的范品中着手,一一示范,让每位学生都看清剪纸的方法技巧,并一环扣一环地跟着画剪,这些方法既直观又简练,学生看得见,印象深,产生较强的感受与共鸣,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2.探索法
剪纸教学活动也要还给学生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提供创造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情的抒发对艺术的感受。如教师可以把剪好的作品提供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自己去发现剪纸的奥秘,因为问题最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剪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能力。再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用各种手段去搜集和学习有关剪纸的知识,如:查阅书籍、上网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可以让他们在查找的过程中激发对剪纸的兴趣以及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也可以让孩子们在课上互相交流搜集到的剪纸资料和相关作品,让他们享受资源共享的快乐。
3.团队协作法
在剪纸教学活动中,我刻意培养他们那种团队合作的精神。比如我让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来进行创作作品,那么他们在创作中就要做到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事情可做,而且还要做到兼顾大局和其它同学之间创作作品的联系。这样他们既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又增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四)实施教学注意事项
1.在内容的安排上还注重加强剪纸活动的趣味性,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选择性的让学生学习感兴趣、好玩的和有用的,让学生感到有趣并易于理解接受,使学生的学习变为轻松、愉快并有吸引力的活动。把剪纸与绘画、粘贴相结合,使作品更丰富多彩。
2.在指导学生进行剪纸创作时,引导他们从自己最熟悉的东西、人物、或事情开始。例如杯子、书包、花瓶、蝴蝶、跳绳的小朋友,结满果子的树等等。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头脑里幻想的形象、情景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要让学生知道其实剪纸创作并不难,只要有选择的将客观物象纳入自己的意念秩序之中,再运用平面、简括、夸张、添加、拼连、套嵌、装饰等多种造型表现方法,就可以创作出一幅幅生动的剪纸作品了。例如:创作花卉剪纸时,可以多看看花草;创作人物时,就多观察一些人物动态……再结合自己对剪纸技法的积累,就能独立进行剪纸作品的创作了。再例如学剪简单的团花或窗花的时候,教师在传授剪纸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学生不用铅笔打稿,而直接用剪刀剪。这样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可以消除孩子的畏难情绪。
3.适当的宣传也是教学取得好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学校的橱窗、走廊、教室等地方,放上学生的剪纸作品进行美化和宣传,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装扮了生活,美化了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剪纸艺术氛围,这就更激发了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对美的实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也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力。
四.教学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时,就能够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物体进行剪纸,从兴趣出发,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增强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剪纸活动能锻炼学生的手部肌肉,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同时手指动作的训练,能对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完善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在剪的过程中注意力必须集中,手眼协调,不断调整剪刀运行的方向和力度,灵活地剪出物体的形象,才能提高操作的精确程度,也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和记忆力得到充分发展。
(三)促进了学生独立交往能力的提高。
在剪纸活动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困难,这时除了要开动脑筋,学生之间还需互相帮助、学习、共同商量、讨论、互相合作。因此,剪纸过程既是学习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交往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学习与人交往的技能,还能练习怎样向别人请教,当两人或几人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时,便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友谊的发展。
(四)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使学生充分认识了祖国的文化底蕴,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不断地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情感,使学生民族精神意识不断得到升华。
五.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学生就不会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不会把完成美术作业看成一项艰巨任务,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2.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一定要相信、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应该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分子,和学生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和讨论,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把他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体现出来。
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好“独立”与“合作”。独立精神和合作精神都是良好的人际品质,独立思考是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应注意既要“独立”,又要“合作”,当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时就没有合作的必要了。
4.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作业。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学生的心血,作为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不能只注重作品本身的水平及质量,要用发展的方式评价学生,这样会让他们精益求精,做的更加完美。
在校园里开展对剪纸艺术的学习,这是美术课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宽,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同学们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保护并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
2、《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
3、《剪纸技法》 知识出版社 1997年8月
4、《怎样剪纸》 宁夏画报社
伏兆娥著 2002年
5、《新表现剪纸画》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第三篇:运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有感
运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有感
益阳市实验小学
曹 锋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电子技术迅速融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方法的不断改进,更顺应着现代科学的高速发展。各学校不断组织教师学习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鼓励教师们使用现代化电子技术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屡屡推出优秀的电教课供教师们学习。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电子技术迅速融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方法的不断改进,更顺应着现代科学的高速发展。各学校不断组织教师学习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鼓励教师们使用现代化电子技术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屡屡推出优秀的电教课供教师们学习。与以往用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及老师单一的语言讲述相比,运用多媒体制作的图、文、声、像并荗的课件在教学中播出图片,声音更能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运用这种软件出出示练习题,思考题更省时更美观,这种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已走进课堂。而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和动画制作软件flash 的运用更是目前大多数教师感兴趣的。它能随意做作出与教学相关的动画,动画在教学中的出现与运用无疑比单纯的图片更形象,更具吸引力,正如同内容的一本书与一场动画片一样,后者肯定能更快的深入读者的心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教学辅助软件的不断推出,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做为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更是客不容缓。
我作为一名美术专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深感现代科技带来的方 便与效果。记得初次带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上课是在1998年,那时我只会用投影仪,也就只能给学生展示些图片范画什么的,但那时我就感觉到有个投影仪多好呀,美术课欣赏的东西本来就很多,想想平时要准备大大的挂图,而且好多东西没有配套的挂图,而书上的图片太小,想让学生看一看加强感受就得老师举着书在教室里走一圈,麻烦不用说,学生也看不清呀。有了投影仪多好:书上的范画,邮票上的图案,甚至更小的图片都可以拿到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欣赏。而且在投影仪下演示做画步骤比起在黑板上画更合适,手工课时尤其方便,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得清楚。可见现代化的东西就是“可爱”。
社会文明发展好快,投影仪的使用哪满足得了现代教学的需要。电脑很快进入了多媒体教室。我们学校用得较多的是用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和动画制作软件flash,在美术课中则主要是出示各种图片。书上的、网络上下载的都可以通过powerpoint或flash有条理的展示出学生欣赏。在绘画或手工操作过程中还可用powerpoint或flash放些轻音乐,把整个课堂需要的资料整理在powerpoint或flash中,再也不必拿着准备好美术演示工具后还夹着挂图,提着录音机走进教室。而且又能把文、图、声,像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出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见,多媒体辅助教学着实“迷人”。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了,包括我在内的我校很多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大量地使用多媒体。但是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触较大。运用多媒体 辅助教学收到的良好教学效果是无可非议的,但在教学中多媒体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对于怎样用、用到什么程度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以我上的两堂课为例:一是小学二年级艺术教材《我心中的美人鱼》。首先是课件播出冒水泡的声音,接着放美人鱼的故事的录音,以此引起学生注意,并导出课题,明确教学内容。然后在学生想像美人鱼形像后出示各种形式的美人鱼造型,如穿鱼尾裙的小女孩照片,种子粘贴的人鱼形态,线描画美人鱼和水彩笔画美人鱼等,由学生总结出美人鱼的形态特点后让学生在轻音乐中自由想像并画出心中美人鱼的形像,老师没做演示。学生在这个练习画的过程过显得还算不错,都画得开心,且极富想像力。但这个环节后我用课件展示了丹麦的美人鱼雕像并出示了文字说明后,又出示了很多不同美术表现形式的美人鱼形像,希望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请同学们回家后试着用捏,折,剪,拼等方法做一条美人鱼好不好?”学生的回答是“不好。” “为什么呀?”“不会做。” 好干脆的两个字呀。原来是我忽略了教学生制作。本以为很成功的一堂课就在安排课后作业时发现学生们对于这节课只掌握了其中一部分,对于大胆采用多种美术表现形式还不知所措。这就是我在备课制作课件时盲目的使用多媒体。从导入――欣赏――了解作画形式与步骤――欣赏多种美术表现――下课全是用多媒体。单从课件上看似乎层次清晰结构完整。但是多媒体课件毕竟是辅助教学的。回想一下,这堂课我自始自终没有画一笔,没有演示一个制作方法。我所做的仅仅是在合适的时间点击鼠标而 已,忘记了我作为老师在教学中办演的主导角色。这样的美术课也难怪学生会不知所措,只好面对老师的课后作业的安排说“不”。可见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中,仍然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否则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技术。像这节课,教师动手做演示实验给学生看更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直观的看到制作的方法,而是不是现成的作品,才更具有说服力,才能留给学生更深的印象。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增强教学吸引力,提高课堂效率。但凡事要讲个“度”,过犹不及。多媒体技术虽拥有很多优势,但不可能是包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所以那种希望用多媒体技术代替教师作用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如果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全部运用电教媒体,教学重点就不会突出,学生也容易产生厌烦或逆反心理,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
我上的另一堂美术课是手工制作《粘贴房子》。所有听课的老、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课件很美。有可爱的动画,有美妙的音乐,制作步骤以动画形式播出,有好看的图片,循环播出,每个程序都好像很能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学生作业反馈给我的是我的教学课件做得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多媒体教学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没几个学生的作业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我深感这堂课上得好失败。不过我很快就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也明白了一个现代教师必需认识了道理:计 算机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其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为学生创造一个直观的学习环境。但运用时要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素质教育倡导帮助学生增强和发展其主体性,使其逐步成长为社会生活的行为主体。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如果一厢情愿地使多媒体充斥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看似热闹,实则学生被当成可随意填塞知识的“容器”,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教学情景中,其学习效率自然就大大降低。课件是辅助教学,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了目的而设计制作的,这一点把握不好,再怎么美的课件也是没意思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为了教学而不是为了展示教师的制作技巧,课件的制作一定要适宜教学,要能够在教学中更有力的突出重点、攻破难点、达到教学目的。而不只是带学生着看看图、听听录音。这堂课的失败让我感觉十分羞愧,我做课件是为什么呀,我忽略了学生,忽略了教学的本质,只是在无知的展示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这有什么用呀!
总之,我认为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认清当前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误区才能使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发展少走歪路,在教学中合理、适度地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更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
第四篇:美术历史有感
美术历史有感
我觉得美术历史应该分中西方两方面来说,接下来我会详细说明。
西方现存最早的美术史文献始于古希腊人。普林尼的《博物志》(公元1世纪)以列传体解说名作,与鲍萨尼阿斯的《希腊周游记》(2世纪)被视为美术史的萌芽。文艺复兴时期G.瓦萨里著《艺苑名人传》为早期较完备的美术史著作,作者被视为美术史之父。他将“产生、完成、衰落”循环这一古代概念引入美术史中。近代意义的美术史始于德国人J.J.温克尔曼的《古代美术史》(1764)。他直接研究遗物,以样式变迁阐明美术史,认为民族、国别、宗教、风土是美术发展的要素。黑格尔以后,美术史争论的焦点是美术样式变迁的原因,一般都将它归结为民族、环境、时代三要素。19世纪,美术史在德国首次列为大学课程。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确立了严密的科学性。样式史的研究上,沃尔夫林、里格尔有重大发展。相对于样式史而兴起了图像志研究,20世纪初以汉堡为中心获得发展。但样式论和图像志都视美术作品为单纯的记录手段,忽略其审美价值。色多尔马亚以构造分析,尝试判别形式与内涵的分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帕诺夫斯基、维特的图像学方法,将主题的深刻涵义置于诸人文科学的整体关系中研究;贡布利希的心理学方法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的成果;克拉克寻求超越时代的共同造型精神,试图从作品在历史潮流中的发展和作品具有的超越历史的审美价值的“构造”这两个方面,明确人的创造活动的成果和本质。中国的美术史研究早在先秦的诸子百家著作中已有零星言论。顾恺之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为最早的美术史文献。中国古代美术史常以画品、书品、画论、书论、画史、书史、书画著录的形式表现出来。南朝齐谢赫的<画品>提出“六法”为品评画家的标准。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第一部较完整的绘画史。为传记体绘画史,这种体例影响到后代千年之久。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邓椿<画继>、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基本属这种类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美术史研究间接地接受西方影响,中间媒介为日本。潘天寿、秦仲文、俞剑华分别著<中国绘画史>,以文献为依据,系统叙述了中国绘画的发展。胡蛮的《中国美术史》,第一次试图以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国美术。1949年后,中央美术学院设立了美术史系,成立了美术研究所。美术史著述颇多,王逊、王朝闻、金维诺、王伯敏、常任侠等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上取得一定成就。中国美术史研究正向深度与广度发展。
美术史的发展与其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觉得想要真正了解一副美术画作,就一定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真正懂得其所传达的意境。
第五篇:学习美术鉴赏有感
学习美术鉴赏有感
美术课程是人文文化课程的基本理念,在2000年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正式提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再次明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这一定性说明,作为基础教育的美术课程,应该将美术本体知识(含技能)与其意义系统相联系。在美术的意义系统中,最本质和最普遍的应该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使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变得具有生命力,而且与社会发生最大限度及最广泛的联系,赋予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
教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里好的导入是一节好课成功的基础,有的教师说是成功的一半,甚至更多一些。这话没有错,在如今的高中生群体里,已经接收到社会生活里各方面的信息非常丰富,而且生活里的各种诱惑又这样多,如何能够让全体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的确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导入这个环节上下工夫,研究教学思路的新颖性,促进高中学生美术鉴赏学习的深入化。问题:
在高中学生数理化、英语、语文等课程学习日益繁重的情况下,怎么样让美术课程能够逐步成为学生系统文化学科课程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的开启课程,而不是所谓的文化课学习的陪衬。这一教学研究目标应该是未来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研究的方向。
在新课改浪潮的冲击下,美术鉴赏课堂也发生着新的变化,对于美术课堂的质量也提出新的要求。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又能让每节美术课都成为精彩的片段,是值得我们揣摩研究的问题。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李公明教授就曾说过:最理想的美术鉴赏应该是在美术馆、博物馆等地方,在面对艺术作品开展美术作品鉴赏才是最理想的鉴赏活动时。事实上,只有面对物(艺术品)的存在时,只有面对具体的艺术品并与之进行交流时,我们才进入对艺术的感受、感知状态之中,这时我们的情感才真正被此艺术品所打动。李教授道出了每位美术老师的心声,这种理想状态的美术鉴赏让学生通过对观看艺术家创作作品的演示,或动手尝试临摹作品,或对工艺、雕塑作品的近距离接触,甚至利用触觉来充分感受作品,引导他们认真分析画面上的形式语言、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置面线条的粗细、色彩的冷暖、造型的写意与象征。对于处于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的高中生来说这种方式能使他们非常乐意接受并积极参与,在互动中能体会到欣赏乐趣,增强作品感悟能力,获得美术鉴赏知识。
当然,以上所讲的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目前的现实还差一段距离。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感染学生的欣赏情绪,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同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比如在讲10课古希腊、罗马美术和文艺复兴美术时,首先提问:08年中国发生了哪两件大事?创设情境,制造悬念,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同学们踊跃的回答: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接着问与咱们青岛有关的是哪一件,提问一系列有关奥运会的常识,金牌榜排名等,同学们都异口同声自豪的说出首位的中国。那么同学们能说出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什么时间、地点举行的吗?这样就自然而然引出了本课要讲的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提问古希腊有一件著名的关于运动的雕塑作品《掷铁饼者》。大部分学生都对这件作品有印象,于是我找一位同学来表演一下作品掷铁饼者的动作。他们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热情也很高涨,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同时加深了对这件作品的了解。
接着利用多媒体,在音乐声中出示法国卢浮宫图片,少数同学能说出正确答案。讲解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大约有40万件藏品,其中有三件属于镇馆之宝。继续让同学们回答,学习的热情依然不减。多数同学都能说《蒙娜丽莎》,提示另外两件是女性神像雕刻,同学们大脑迅速搜索与提示有关的信息,最终给出答案。接下来学生听课都很积极、主动,课堂效率也很高。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好象意犹未尽。
这样,在课堂中运用了情景表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加强对美术作品主题、意境、艺术语言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就是学生的参与感强,并可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一种形象化的展示。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在艺术教育中突出关注学生们的社会情绪能力。
美术,以我个人的理解指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思想上的享受,当然这指得是那些好的美术作品。每次我看到一幅我感觉好的作品时,我就会爱不释手欣赏很久很久,我有时甚至会身临其境。总之,有很多感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下面我就来谈谈对美术鉴赏课的感想:
当初,我一开始并不是想选美术鉴赏的,而是为了工作着想,我选了就业技巧。后来我回到寝室经过反复思考,我既然比较喜欢美术,为什么不选美术鉴赏呢?上学的时候学习美术鉴赏,第一次上课给我的感觉是让我很舒心,我一下子对这个课堂产生了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每次上课我都感觉心情很好,课堂上也很轻松,在课堂上你不用记太多的笔记,只要带上你的头脑就可以了,美术鉴赏在我个人认为理解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理解了,如果你再经过练习就更好了。
通过美术鉴赏课,可以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在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真正地欣赏一幅画,以及画家在画一幅画的时候是抱着何种心情。还有作者到底在一幅画中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美术,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可以感受到美术的气息,一张桌子、悬挂的衣服等等这些随处可见。学了美术鉴赏课,真让我受益匪浅,平常对生活粗略地观察也变得细心起来了。我渐渐地发现原来生活那么美好,有时观察一棵树,我会呆呆地看很久,仿佛自己身临其境了。
美术,浅意识地理解就是色彩,各种不同颜色的搭配,形成一幅幅画面。一般人们都只了解一幅画的表面含义,如果想了解得更深,就要更深层次地了解美术了。美术,更进一步的理解就是艺术,美术是一门艺术,同时也包含着作者在作画时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在一幅画中,使欣赏画的人产生共鸣。还有一些作品表现出了某一个时期特定的社会现象,蕴涵着社会矛盾,反映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在战争时期,也有一些作品是人们无法了解的只能凭感性去认识画家的意图,这些通常具有宝贵的文化和研究价值,例如凡篙晚年的作品,他晚年精神失常,画的一些画总是让人匪夷所思,而如今他的画举世闻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静物画也是构成美术的一部分,学习静物画让我学会了更细心地去观察生活,原来生活是那么美好,也有一些抽象的静物画,从这些画中你可以联想到许多,想象的空间很大,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当然美术不仅仅是画,美术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所涉及的面也非常广泛。
学了美术鉴赏,让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得到了提高,还学到了日常生活的一些小常识,让我时刻观察生活中的美,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美术带给我的益处还不仅仅是这些,它还会继续影响我的生活,我也会让它影响我的朋友。让人们从文化的角度思维,在生活的境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