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研论文:浅议将儿童化的理念渗入幼儿园剪纸教学活动中
科研论文:浅议将儿童化的理念渗入幼儿园剪纸教学活动中
科研论文:浅议将儿童化的理念渗入幼儿园剪纸教学活动中
儿童化是指课堂用语的儿童化,而课堂用语的儿童化又包括教师语言的儿童化、体态语言的儿童化、以及教具的儿童化,等等。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 他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我园是以民间艺术为园本特色的,而剪纸正是民间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园有一系列的剪纸课程。《纲要》指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园艺术教育应重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艺术教育是孩子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那么,怎么样才能将儿童化的理念深入到剪纸教学活动中呢?下面就我这几年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儿童化的情境,引起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幼儿的老师”,适宜的情境不仅将活动各环节情境化,还将幼儿的剪纸技能的学习过程也巧妙地情境化,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探索。因此,在设计剪纸教学活动时,教师可根据学习的内容创设适宜的情境。例如:引导幼儿学习对称折剪蝴蝶并进行适当镂空,在活动的开始教师设置情境,带领幼儿参观蝴蝶王国,在参观的过程中请幼儿说说蝴蝶王国的蝴蝶和我们平时见过的蝴蝶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对称折剪蝴蝶,请幼儿帮助蝴蝶国王,给蝴蝶王国送去更多的蝴蝶。通过这样一个情境的引出,幼儿的兴趣也就大大的增加了。再如剪纸活动《土著人的帽子》,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带领幼儿去土著族做客,在这过程中引导幼儿说说土著人和我们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引出土著人的帽子,然后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引导幼儿学习用斜线剪的方法剪出帽子上羽毛的基本形状。总之,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能够一下子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也就大大的提高了活动的质量。
二、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引导幼儿学习剪纸的技能。
如何用儿童所理解的方式教给幼儿剪纸的技能一直是我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思考的问题。由于孩子的知识经验有限,理解能力也是有限的,用我们成人化的语言给幼儿讲解剪纸的技能,往往孩子们很难理解。如:引导幼儿学习剪直线,光跟幼儿讲“请你拿着小剪刀沿着黑线剪出一条长线”有的孩子根本无法理解,那我们就可以这样说“宝宝看,这张纸宝宝上有一条长长的面条,剪刀宝宝的肚子饿了,它想吃,于是它张开它的大嘴巴,沿着面条啊呜啊呜、一口一口地吃了起来”,这样孩子们就容易理解多了。除了上述形式,还可以运用“开火车”的形式。“开火车”的游戏是小班幼儿耳听能祥、乐不可滋的游戏,幼儿非常喜欢玩。剪刀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就像正在行走的火车,而躺在纸上粗粗的黑线就象稳稳铁轨。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教师可以编出一个“剪刀开火车”的桌面游戏。事先请幼儿观赏一段火车在铁轨上行驶的录像,主要让幼儿明白:火车是在铁轨上行驶的,引导幼儿当“剪刀火车”司机,需要使“火车”行驶在黑线-铁轨上,在幼儿练习时还附上改编歌曲“轰隆隆,轰隆隆,剪刀火车开,轰隆隆,轰隆隆,火车开来了。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到站了,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剪刀火车到 站了。”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天性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习得经验,在多次兴趣盎然的游戏中,幼儿很顺利地就学会了剪直线。又如:引导幼儿剪锯齿形,教师就可以“小刺猬”引出,教师可以这样说:“小剪刀来到山脚下,慢慢地、一步一步沿着小路往上爬,爬到上面看到一座座尖尖的小山,继续往上爬,爬到山顶跐溜跐溜滑下去,往上爬、滑下去、往上爬、滑下去,小剪刀玩累了,慢慢地爬到山脚下。”以这样拟人化的形式,幼儿理解起来也非常的容易,而且从孩子们的作品来看,他们对于剪锯齿形也掌握地较好。
三、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帮助幼儿掌握剪纸的方法。
幼儿期的孩子处于直观形象思维,直观的、形象的课件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的要领。我在组织任何活动之前,都会认真的给孩子们制作课件,因为我觉得精美的课件能够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也能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在剪纸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如在剪纸活动《西瓜娃娃》中,活动前,教师出示课件“小朋友,今天西瓜王国开舞会啦!看,西瓜娃娃跳起来优美的舞姿。”说完教师就出示课件“西瓜跳舞”,课件一播放,孩子们就“哇”地一声叫了起来,有的孩子甚至鼓起了掌。随后,在讲解西瓜的剪法时,教师又以PPT的形式出示了西瓜剪法的步骤图,通过这一系列的课件,幼儿对西瓜的剪法掌握的非常好,而且孩子们纷纷投入到这个活动中,兴趣一直持续到了活动结束。活动后,他们还在讨论“西瓜娃娃的舞会真好玩”“西瓜娃娃的舞蹈也很好看”„„又如:在剪纸活动《土著人的帽子》中,教师在活动之前用录像的方法,把如何剪斜斜的羽毛录了下来,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一边看录像一边教师在旁讲解,让幼儿了解斜线剪的正确方法,通过这样一个形式,从幼儿的剪纸作品来看,这种方法比教师直接示范更能让幼儿掌握。
四、在角色游戏中渗透剪纸活动。
角色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教师在游戏的开展中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在我们角色游戏中渗透的剪纸内容,就是由幼儿自己在游戏中生成的,如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我们将定期更换主题及活动区材料,在角色游戏的“美美工作室”中融入剪纸特色,设立商品展示区,为每个孩子都提供一个彩色夹子,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展示作品及欣赏作品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魔法商店”这一名称是孩子们教给我的,他们想要一个能够承载他们梦想,能够实现愿望的地方。在反复的思考后,我们将魔法商店开展成为如“点子公司”、“帮忙公司”等帮助其他孩子解决困难或是丰富游戏材料的游戏区域,引导幼儿拓宽思路,利用已有剪纸技能制作各种角色游戏中需要的东西,如拖鞋、帽子、衣服等,形成在游戏中主动思考的意识。不断变化的游戏内容,不仅更能吸引孩子的目光,更能调动孩子游戏的积极性,孩子们在不断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提升、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巩固自己的剪纸经验。有人说,“精彩的游戏材料成就精彩的幼儿”,我想,精彩、用心的剪纸同样能够成就精彩的幼儿,相信在一步步地的努力中孩子们的世界会散发出别样的光芒,收获别样的快乐!
《纲要》指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园艺术教育应重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在幼儿园剪纸教学活动中渗入儿童化的理念,让孩子们在剪纸中获得无限的宝藏。有人说,“精彩的游戏材料成就精彩的幼儿”,我想,精彩、用心的剪纸同样能够成就精彩的幼儿,相信在一步步地的努力中孩子们的世界会散发出别样的光芒,收获别样的快乐!
第二篇:小学一年级体育课中如何渗入游戏化教学
小学一年级体育课中如何渗入游戏化教学
有些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存在着模式僵硬,成人化色彩浓或教学直奔主题等缺陷。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着重于技术动作的与否,就会阻碍小学生的全体参与。要怎样改善这一现状呢?我认为体育教学在小学一年级这个阶段,要因势利导,寓趣味于教学,寓游戏于教学。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能帮助学生培养手脑并用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一、重视游戏的教育功能
首先,要全面地认识游戏的教育功能,才能在教育中最求教育功能的实现,才有可能自觉地把实现这些功能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认识不到发展创造思维的功能,那么,在教育中就不可能自觉地去发展儿童的创造思维。如果只重视游戏的动力功能,那么游戏的健身功能、德育功能、智育功能、美育功能和交往功能等就会被忽视。
二、全面了解 学生 的游戏活动能力
首先要了解 学生 的身体素质情况,了解他们的跑、跳、投、攀爬能力。再根据 学生 心理 能力,合理安排游戏,如:在 “ 支援前线 ” 的游戏中,我们要了解 学生 的预备姿势是否能屈腿弯腰,重心在前?手脚是否 “ 一顺 ” ?接棒(或受绢)时,是否目视来棒,传棒是否目视接棒人的手,是停下来递、还是减慢速度,跑中速度,还是一冲而过?跑时的蹬、摆、落地怎样?躯干摆臂动作如何?过障碍时,能否快速、平稳?跑下时能否轻、稳、快?这些方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此外还要了解他们的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表现力以及他们的交往能力,竞争 心理 和遵守纪律等各方面。因此,只有全面了解 学生,才能在游戏中充分发挥游戏的各种功能。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对游戏的兴趣
培养学生游戏兴趣本身就是游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游戏本身带有趣味性,新教材的游戏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分体验游戏的兴趣,充分体验就说明了让学生全面而深刻地体验各种兴趣,使之形成兴趣,培养了兴趣的发展。怎么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发展多种兴趣。
体育教学游戏中的游戏是以健身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学生在玩耍中锻炼身体,学习体育运动技能。这本身符合儿童爱玩的天性,再加以教师的正确引导,激发了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的热情。教学游戏中的情节活动,伴随着模仿、想象,美与丑、善与恶的评价,及伙伴们的交往心里活动是儿童模仿成人,学习社会知识的理想场所,把握这一点发展多种兴趣就成功一半。另一半就是教师要把握游戏的内容,要符合儿童的生理与心里的要求。
其次利用多种方法发展智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1、要提出有吸引力的新课题。新课题必须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同时又是很有吸引人的。如 “ 拍球比赛 ” 游戏中,提出新花样,增加难度,让学生动手动脑,那么学生的创新就易于激发。
2、游戏的讲解必须简明扼要。教师讲解要从容不迫,条理清楚。语速流畅,准确。
3、及时表扬鼓励,根据学生爱表现自己的心里,对提出好的建议应及时表演和鼓励,来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四、启发学生的爱玩天性
爱玩、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我试着把低年级的体育教材解剖、拆零,用游戏来主导,使教材游戏化,融娱乐、趣味、学习、教学为一体,满足了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和生理要求,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低年级队形队列训练中,我把教材内容化整为零,分别放到几个游戏中去进行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比如:集合、解散、立正、稍息,我就通过 “ 快快集合 ” 和 “ 一切行动听指挥 ” 的游戏练习,边做边提要求来完成,并让学生联系 “ 企鹅在冰天雪地里的集体行走 ” ;为了巩固队列动作,采取了 “ 拉拉圆圈走走 ” 的游戏。孩子们在争强好胜的心理驱使下,谁也不甘心落后,大大加强了他们的克制力和耐久性,一直保持兴趣地进行队列基本练习。又如:我在教学 “ 持轻物掷远 ” 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投掷挥壁动作,我采取了诱导法,在教学生正面投掷时,让小学生用小飞机练习投掷,学生感到新颖,并让学生把自己联想成空军飞行员,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积极练习,提高学生学习体育兴趣,使枯燥无味的教材经过游戏化处理,活了起来,变得情趣多了。
这样小学生就会开动自己的脑筋,想了练,练了想,想中练,练中想,反复尝试体会,就会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官,联想自己生活中积累的表象,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意识和能力。在这个时候小学生都想显示出自己的 “ 才能 ”,在愉快的心境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动作。同时小学生也对上课的方式感到十分有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年级的体育教材,一旦溶进游戏活动中,能帮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活动中,逐渐从适应活动开始,到学会活动,热爱活动,锻炼他们的身心,纠正人为造成的智育和体育发展的不平衡,并为高年级体育乃至今后体育教学打好基础。
第三篇:浅谈在小学体育课中如何渗入游戏化教学
浅谈在小学体育课中如何渗入游戏化教学
内容摘要: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对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掌握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等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游戏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
关键词:创编
渗透
练习
直观
兴趣
游戏充满着乐趣,使儿童无忧无虑,儿童在游戏中受情节的吸引,目标的激励,规则的制约,各种角色不受表演的要求,培育着优良的思想品德,但目前的教学方法单一,制约学生的兴趣。有些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着模式僵硬,成人化色彩浓或教学直奔主题等缺陷。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着重于技术动作的与否,就会阻碍小学生的全体参与。
要怎样改善这一现状呢?我认为体育教学在小学要因势利导,寓趣味于教学,寓游戏于教学。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能帮助学生培养手脑并用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一、重视游戏的教育功能
要全面地认识游戏的教育功能,才能在教育中追求教育功能的实现,才有可能自觉地把实现这些功能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认识不到发展创造思维的功能,那么,在教育中就不可能自觉地去发展儿童的创造思维。如果只重视游戏的动力功能,游戏的健身功能、德育功能、智育功能、美育功能和交往功能等就会被忽视。
二、注入思想内涵,使游戏更具生命力 寓思想教育于游戏教学之中,是体育游戏教学创新的突破口。我们在教学实验中摸索出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在创编游戏时,注入思想内容,使游戏更具有生命力,能为我所用,为学生所欢迎。其显著特点就是在创编游戏时,转变过去“抓住时机及时教育” 的观念,变为“设计程序突出教育”,使思想教育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由平淡变为突出,寓教于乐,寓教于练,实施德育渗透。
三、掌握学生特点,练习方法灵活多变,全面了解学生的游戏活动能力
好动、好胜,喜欢做游戏是中小学生的一大特点,但是,由于他们可塑性强,对事物有新鲜感,即使一个好的游戏,练习几次,他们也会觉得没有多大意思了,总想变变花样,换个玩法。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了解他们的跑、跳、投、攀爬能力。再根据学生心理能力,合理安排游戏。
在以往的游戏教学中,游戏的教法比较单调,一般是一个游戏,一种练习方法,来来往往,练习、比赛2~3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一种厌倦的感觉,也影响了游戏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游戏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游戏的练习方法灵活多变是游戏教学创新的实质。
一个游戏,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让学生感觉有
新鲜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使游戏更有特色,更具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抗洪抢险》的游戏,不仅思想内容好,教学中也有创新。游戏选择了抗洪抢险的三个场景,运用木砖传递接力的方式,先是堵管涌——用木砖传递围成一个圆,然后变换成筑子堤——用木砖筑起长堤抵挡洪水,最后是全体学生在自己筑起的堤子前面,肩并肩,手挽手,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进行着人墙防浪。三种练习手段,一环紧扣一环,从根本上改变了单调的教学方法。又如“奔跑与游戏——丰收的季节”,在课的开始部分,用语言导入情景,让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好奇心,在欢乐的音乐节奏下进行准备活动,逐渐提高学生的兴奋点。在主要部分的摘水果比赛(30米快速跑)活动中,采用四种不同的练习方式,再加上每跑完一趟获前三名的学生可以得到水果图片,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进取精神。为了能让每一位都得到水果图片,老师有意调整学生的位置,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获胜的
机会,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第二个活动“运水果”比赛(30米迎面接力)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进行个人接力比赛,然后采取两人合作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尝试哪一种夹球方法跑起来更快,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让学生互相交流,畅谈感受,互相学习经验。最后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教学。
此外还要了解他们的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表现力以及他们的交往能力、竞争心理和遵守纪律等各方面。因此,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在游戏中充分发挥游戏的各种功能。
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游戏的兴趣
培养学生游戏兴趣本身就是游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游戏本身带有趣味性,新教材的游戏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分体验游戏的兴趣,充分体验就说明了让学生全面而深刻地体验各种游戏,使之形成兴趣,培养了兴趣的发展。怎么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旨在体育游戏的选择。
首先,选择体育游戏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体
育游戏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如:准备部分可选择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其兴奋性的游戏,基本部分可选择有助于完成主要教材教学任务的游戏,结束部分要选择有助于学生心率减慢,兴奋性降低,使机体尽快恢复的游戏。
其次,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游戏。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五、启发学生的爱玩天性
爱玩、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我试着把体育教材解剖、拆零,用游戏来主导,使教材游戏化,融娱乐、趣味、学习、教学为一体,满足了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和生理要求,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队列队形训练中,我把教材内容化整为零,分别放到几个游戏中去进行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比如:集合、解散、立正、稍息,我就通过 “ 快快集合 ” 和 “ 一切行动听指挥 ” 的游戏练习,边做边提要求来完成,并让学生联系 “赛龙舟”的比赛情景。孩子们在争强好胜的心理驱使下,谁也不甘心落后,大大加强了他们的克制力和耐久性,一直保持兴趣地进行队列基本练习。又如:我在教学 “ 持轻物投过2~3米的横绳” 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投掷挥臂动作,我采取了诱导法,在教学生正面投掷时,让小学生用小飞机练习投掷,学生感到新颖,并让学生把自己联想成空军飞行员,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积极练习,提高学生学习体育兴趣,使枯燥无味的教材经过游戏化处理,活了起来,变得情趣多了。
六、发挥学生的直观模仿能力
小学生想象思维较弱,直观模仿能力较强,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改变一些传统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也
可以针对某个动作让学生模仿某种动物的动作,如:根据半蹲跳模仿袋鼠的动作。讲解要领时要根据小学生富有想象的特点,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如:讲解 “蛙跳” 时让学生联想到青蛙在荷塘里蹦蹦跳跳,并把动作模仿下来,有的在玩耍,有的在捉害虫。这样小学生就会开动自己的脑筋,想了练,练了想,想中练,练中想,反复尝试体会,就会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官,联想自己生活中积累的表象,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意识和能力。在这个时候小学生都想显示出自己的 “ 才能 ”,在愉快的心境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动作。同时小学生也对上课的方式感到十分有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实践摸索体育教材,用游戏活动来消化,可以给学生较多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手脑并用的能力,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给学生在大集体下的小自由,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互相学习,增进友谊的场所。
比如在体育课篮球运球的教学中,如果我们利用
“运球赛跑、运球接力”等项目活动,把游戏与竞争融入其中,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加大练习的力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可见,游戏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另外,也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直接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某些实用活动,如打猎、划船、耕种等,使体育锻炼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具实效性。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自己设计编排一些包括“跑、跳、投、攀爬”等各种活动的综合性游戏练习内容,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
总之,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法中适时地运用好游戏法,会更好地给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加轻松、愉快、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它就像蜜水,令学生“饮欲大增”,使学生们更爱学习和锻炼,从而达到以愉快教学提高质量为宗旨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姚卫东:《创造性进行体育教学的思维方式》,《体育教学》,2001年7月15日,第4期
2、李建军:《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游戏教学的兴趣》,《中国学校体育》,1987年7月15日,第3期
3、周海林:《介绍几种小场地的器材和游戏》,《体育教学》,2001年7月15日,第4期
4、黄力生: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J].福建体育科技.2003,(2)
第四篇:浅谈在小学体育课中如何渗入游戏化教学1
浅谈在小学体育课中如何渗入
游戏化教学
万兴中心小学 赵 月 敏 2016年9月
浅谈在小学体育课中如何渗入游戏化教学
内容摘要: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对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掌握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等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游戏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
关键词:创编
渗透
练习
直观
兴趣
游戏充满着乐趣,使儿童无忧无虑,儿童在游戏中受情节的吸引,目标的激励,规则的制约,各种角色不受表演的要求,培育着优良的思想品德,但目前的教学方法单一,制约学生的兴趣。有些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着模式僵硬,成人化色彩浓或教学直奔主题等缺陷。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着重于技术动作的与否,就会阻碍小学生的全体参与。
要怎样改善这一现状呢?我认为体育教学在小学要因势利导,寓趣味于教学,寓游戏于教学。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能帮助学生培养手脑并用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一、重视游戏的教育功能
要全面地认识游戏的教育功能,才能在教育中追求教育功能的实现,才有可能自觉地把实现这些功能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认识不到发展创造思维的功能,那么,在教育中就不可能自觉地去发展儿童的创造思维。如果只重视游戏的动力功能,游戏的健身功能、德育功能、智育功能、美育功能和交往功能等就会被忽视。
二、注入思想内涵,使游戏更具生命力 寓思想教育于游戏教学之中,是体育游戏教学创新的突破口。我们在教学实验中摸索出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在创编游戏时,注入思想内容,使游戏更具有生命力,能为我所用,为学生所欢迎。其显著特点就是在创编游戏时,转变过去“抓住时机及时教育” 的观念,变为“设计程序突出教育”,使思想教育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由平淡变为突出,寓教于乐,寓教于练,实施德育渗透。
三、掌握学生特点,练习方法灵活多变,全面了解学生的游戏活动能力
好动、好胜,喜欢做游戏是中小学生的一大特点,但是,由于他们可塑性强,对事物有新鲜感,即使一个好的游戏,练习几次,他们也会觉得没有多大意思了,总想变变花样,换个玩法。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了解他们的跑、跳、投、攀爬能力。再根据学生心理能力,合理安排游戏。
在以往的游戏教学中,游戏的教法比较单调,一般是一个游戏,一种练习方法,来来往往,练习、比赛2~3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一种厌倦的感觉,也影响了游戏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游戏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游戏的练习方法灵活多变是游戏教学创新的实质。
一个游戏,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让学生感觉有
新鲜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使游戏更有特色,更具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抗洪抢险》的游戏,不仅思想内容好,教学中也有创新。游戏选择了抗洪抢险的三个场景,运用木砖传递接力的方式,先是堵管涌——用木砖传递围成一个圆,然后变换成筑子堤——用木砖筑起长堤抵挡洪水,最后是全体学生在自己筑起的堤子前面,肩并肩,手挽手,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进行着人墙防浪。三种练习手段,一环紧扣一环,从根本上改变了单调的教学方法。又如“奔跑与游戏——丰收的季节”,在课的开始部分,用语言导入情景,让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好奇心,在欢乐的音乐节奏下进行准备活动,逐渐提高学生的兴奋点。在主要部分的摘水果比赛(30米快速跑)活动中,采用四种不同的练习方式,再加上每跑完一趟获前三名的学生可以得到水果图片,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进取精神。为了能让每一位都得到水果图片,老师有意调整学生的位置,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获胜的
机会,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第二个活动“运水果”比赛(30米迎面接力)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进行个人接力比赛,然后采取两人合作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尝试哪一种夹球方法跑起来更快,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让学生互相交流,畅谈感受,互相学习经验。最后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教学。
此外还要了解他们的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表现力以及他们的交往能力、竞争心理和遵守纪律等各方面。因此,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在游戏中充分发挥游戏的各种功能。
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游戏的兴趣
培养学生游戏兴趣本身就是游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游戏本身带有趣味性,新教材的游戏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分体验游戏的兴趣,充分体验就说明了让学生全面而深刻地体验各种游戏,使之形成兴趣,培养了兴趣的发展。怎么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旨在体育游戏的选择。
首先,选择体育游戏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体
育游戏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如:准备部分可选择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其兴奋性的游戏,基本部分可选择有助于完成主要教材教学任务的游戏,结束部分要选择有助于学生心率减慢,兴奋性降低,使机体尽快恢复的游戏。
其次,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游戏。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五、启发学生的爱玩天性
爱玩、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我试着把体育教材解剖、拆零,用游戏来主导,使教材游戏化,融娱乐、趣味、学习、教学为一体,满足了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和生理要求,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队列队形训练中,我把教材内容化整为零,分别放到几个游戏中去进行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比如:集合、解散、立正、稍息,我就通过 “ 快快集合 ” 和 “ 一切行动听指挥 ” 的游戏练习,边做边提要求来完成,并让学生联系 “赛龙舟”的比赛情景。孩子们在争强好胜的心理驱使下,谁也不甘心落后,大大加强了他们的克制力和耐久性,一直保持兴趣地进行队列基本练习。又如:我在教学 “ 持轻物投过2~3米的横绳” 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投掷挥臂动作,我采取了诱导法,在教学生正面投掷时,让小学生用小飞机练习投掷,学生感到新颖,并让学生把自己联想成空军飞行员,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积极练习,提高学生学习体育兴趣,使枯燥无味的教材经过游戏化处理,活了起来,变得情趣多了。
六、发挥学生的直观模仿能力
小学生想象思维较弱,直观模仿能力较强,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改变一些传统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也
可以针对某个动作让学生模仿某种动物的动作,如:根据半蹲跳模仿袋鼠的动作。讲解要领时要根据小学生富有想象的特点,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如:讲解 “蛙跳” 时让学生联想到青蛙在荷塘里蹦蹦跳跳,并把动作模仿下来,有的在玩耍,有的在捉害虫。这样小学生就会开动自己的脑筋,想了练,练了想,想中练,练中想,反复尝试体会,就会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官,联想自己生活中积累的表象,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意识和能力。在这个时候小学生都想显示出自己的 “ 才能 ”,在愉快的心境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动作。同时小学生也对上课的方式感到十分有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实践摸索体育教材,用游戏活动来消化,可以给学生较多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手脑并用的能力,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给学生在大集体下的小自由,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互相学习,增进友谊的场所。
比如在体育课篮球运球的教学中,如果我们利用
“运球赛跑、运球接力”等项目活动,把游戏与竞争融入其中,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加大练习的力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可见,游戏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另外,也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直接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某些实用活动,如打猎、划船、耕种等,使体育锻炼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具实效性。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自己设计编排一些包括“跑、跳、投、攀爬”等各种活动的综合性游戏练习内容,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
总之,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法中适时地运用好游戏法,会更好地给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加轻松、愉快、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它就像蜜水,令学生“饮欲大增”,使学生们更爱学习和锻炼,从而达到以愉快教学提高质量为宗旨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姚卫东:《创造性进行体育教学的思维方式》,《体育教学》,2001年7月15日,第4期
2、李建军:《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游戏教学的兴趣》,《中国学校体育》,1987年7月15日,第3期
3、周海林:《介绍几种小场地的器材和游戏》,《体育教学》,2001年7月15日,第4期
4、黄力生: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J].福建体育科技.2003,(2)
第五篇:科研论文:音乐教学游戏化
科研论文:音乐教学游戏化
科研论文:音乐教学游戏化
摘要: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目的不在于教会孩子们唱多少首儿歌、跳多少支舞蹈,而在于如何让孩子们真正走进音乐、喜欢音乐甚至爱上音乐。幼儿的主要的学习手段与方式是游戏,将游戏融入音乐课堂,符合孩子们好玩、好动的心理特征,音乐课堂也因游戏的参与而更加生动活泼,孩子们更加喜闻乐见。这是对传统灌输式音乐教学的改进和创新。
关键词:音乐教学 游戏
正文: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老套、内容单调,缺乏生动的形象。教师机械地教,强调幼儿整齐划一的演唱,音乐课堂死板呆滞、毫无生气。不但没有让孩子们享受到美妙的音乐带来的乐趣,反而扼杀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自然也限制了孩子们想象创造的空间。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音乐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幼儿音乐教育从指导思想到教育活动的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纲要》强调“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教师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用喜欢的方式感受与体验。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对成长的适应,是幼儿的自发学习。将游戏融入音乐教学,让幼儿伴随音乐一起游戏,在快乐的游戏中自主探索音乐的奥秘,从而获得美的熏陶,是、形象的了解音乐、熟悉歌词,获得一定的情绪情感体验。音乐游戏是孩子们我们幼儿阶段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和游戏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指挥、促进、制约着游戏活动,而游戏活动又能帮助孩子们具体喜欢的一种活动,能带给幼儿美的享受。许卓娅教授注重通过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活动激发、诱发和激励幼儿通过努力满足其合理需要,并通过各种传统、现代的游戏,将音乐游戏融入到幼儿教学活动中,有效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艺术表现。因此,游戏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意义非凡。
二、那么如何将游戏更好地融入音乐活动呢?
1.游戏化的导入为幼儿创造自由宽松的氛围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对孩子来说,兴趣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是上好音乐课的前奏,在音乐活动中,游戏化的导入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执教小班的音乐游戏《小鱼游游游》时,我用小椅子围成一个小池塘,让小朋友们带上小鱼头饰,我以“鱼妈妈”的身份用温柔的声音对鱼儿们说:“鱼妈妈今天带着小鱼到池塘里玩一玩,好吗?”孩子们欢呼雀跃。当欢快、动听的音乐响起时,大家做着各式各样小鱼游的动作进场。又如《开火车》的音乐游戏,上课伊始,教师、幼儿分别扮演火车司机和乘客,伴随着由远到近的火车音乐声,开始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一路上,师幼与火车波尔卡的音乐相伴随。每个孩子都能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进入游戏中,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妙旅程,为更好的进行后续活动做好铺垫。
2.多元化的操作材料让游戏趣味盎然
《纲要》指出:“我们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音乐活动中,我们身边的一些材料也能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报纸就是最简单、可行的道具。在《七士进阶》的音乐欣赏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两两合作抖动报纸,感受节奏带来的变化,体验游戏的乐趣;还有撕报纸游戏,幼儿注意根据播放的长音、短音来判断报纸撕得长或短。生活中多样化的材料可以为我们表现好听的音乐,例如纸盒、塑料袋、奶粉罐„„。在音乐教学中一些节奏练习往往形式单
一、枯燥,通常是“x x|x—|”诸如此类的节奏型,单纯使用拍手、拍肩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尝试用不同质地的材料来敲打发出好听的声音,引起幼儿兴趣,或者在瓶瓶罐罐里装上一些米、黄豆、绿豆等,通过敲打发出的声音表现出不同的节奏。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亲手制作教具,孩子们除了能体验到创造的乐趣,音乐的表现力也大大增强了。《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强调“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孩子们往往对新奇的事物充满着兴趣。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找寻身边可利用的材料、工具和物品,支持幼儿的艺术活动,肯定幼儿的创新行为。
3.将故事情节贯穿于音乐游戏中
每一个音乐和歌曲都描绘了一定的情绪和情景,教师要适时的将情绪和情景模拟和再现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小班音乐活动《拔萝卜》旋律简单、通俗易懂,贴近幼儿生活,特别适合幼儿进行表演游戏。课上我为幼儿讲述了拔萝卜的故事,孩子们很感兴趣。在小朋友们熟悉了故事之后,我将精炼的歌词唱出来,小朋友们很快就记住了。在游戏中,我为幼儿准备了老爷爷、老奶奶以及各种动物头饰,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音乐一播放,小可爱们就伸出小手拔萝卜,仿佛真的进入了角色,他们表现出了想拔萝卜的渴望,拔不出的焦急以及拔出来的喜悦,把各角色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周围的小观众也看得乐呵呵的。我被孩子们的表演深深打动了。在大班音乐《大鱼和小鱼》中,通过创设情境,把歌词改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让幼儿了解歌词的内容,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大大激发了幼儿表演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增加故事情节,有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内容,孩子用心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所学歌曲。
4.将丰富的合作方式加入音乐游戏中
在音乐活动中有时还需要小朋友之间的合作游戏,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符合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譬如潘浩瀚老师执教的大班《凳子乐》的游戏,孩子们手拿着凳子随意踏步,当老师说“1”时,孩子们就自己一个人坐下来,随后继续踏步,当老师说“4”的时候,孩子们就要四个人坐在一起„„游戏让孩子们从中体会到数概念、合作意识,非常有趣,孩子们乐此不疲。我把这个游戏也搬到了音乐课堂上,效果也是不错的。在游戏中加入丰富的合作方式,是很多音乐游戏的需要。例如中班音乐活动“熊与小鸟”的游戏,我让一部分男孩扮演小熊,一部分女孩扮演小鸟,随着优美的音乐声响起,笨拙的小熊与机灵的小鸟自由地跳舞、嬉戏,别提多开心了。孩子们在游戏中增强了表现力与合作意识。适当运用这样的合作游戏,可以促进音乐课程的良好发展。
5.为了更好的实现音乐教育目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在游戏之前要明确游戏的规则,让幼儿思路清晰,明确要求。孩子们只有明确游戏规则,音乐游戏才会有意义,课堂秩序才能够得到保证。
(2)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幼儿音乐学习的质量。
A.教师要了解幼儿身体动作特点的知识。确保幼儿的游戏任务的难度是适度的。要将教学内容控制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B.在执教过程中,要为幼儿创设愉快、宽松、自由的精神环境,构建积极频繁的师幼互动。通过精心设计提问,充分尊重幼儿、耐心倾听、巧妙的回应幼儿,让每个幼儿在满足中充满兴趣。
C.“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幼儿都喜欢被赞扬。幼儿参与课堂的兴趣除了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教师在活动中的赞扬与肯定:“你们说得很有道理”。“说得很对。”“不错。”巧妙地运用赞扬和肯定,让幼儿觉得被认同,教师是与自己站在同样高度的,是平等的,幼儿的心理就得到了满足。
(3)游戏是为了幼儿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音乐游戏只是一种形式,设计时必须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有些幼儿游戏时只知道好玩,之后问他学到了什么,他只记得游戏中的部分动作。游戏不能只追求教学形式的生动,而忽略了音乐游戏的目的。否则本末倒置,事倍功半。
总之,音乐课程作为幼儿园的重要课程,其目的是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游戏化的音乐教学,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课,把音乐活动看成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孩子们徜徉在优美的音乐殿堂尽情的玩,玩出自信,玩出精彩,玩出一个健康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