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唐河:打造县域经济隆起新高地
【它山之石】
河南唐河:打造县域经济隆起新高地
眼下,走进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产业集聚区,你定能真切地感受到这块土地上喷薄欲出的膨胀力:
永茂制衣制鞋、华诺陶瓷、台湾钜全、天达同兴、中德新能源等一批超亿元、超十亿元“重量级”项目相继“落地生根”;台湾产业园、陶瓷产业园、上海产业园、深圳产业园正在“加速起航”;23.5万平方米的产业集聚区创业家园(廉租房)建设项目建设正酣;日月潭路、阿里山路、高雄路等15条总投资4.8亿元的园区道路建设如火如荼……
数字为证:今年第一季度,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19亿元,增长16%。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个,合同引资12亿元。同时,6个意向性项目正在洽谈中。
短短几年,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唐河,何以奇迹般成为众多客商纷至沓来的投资热土,跻身南阳经济发展第一方阵?“我们抢抓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以家乡建设促进会为载体,创优环境,多元招商,实现了工业经济的洼地崛起,平地跃升。”县委书记和学民给出的答案言简意赅。
调整布局——从“盲目进驻”到“一心两轴两区”
当前,唐河县产业集聚区按照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把空间结构规划为“一心两轴两区”:“一心”即中部综合服务中心;“两轴”即沿产业集聚区的工业路、伏牛路,形成两条产业集中发展轴;“两区”即西部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区和东部的机械制造区。而在集聚区建设之初,由于盲目追求数量,导致先期入驻的企业多而杂,主导产业不突出,不利于产业链的形成。
随着集聚区的持续发展,县委、政府深刻地认识到,产业集聚区不同于工业园区、开发区,必须有特色主导产业做支撑,才能形成后发优势。
特色主导产业如何确定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唐河决策者经过慎重思考和深入调研,按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原则,重点培育矿产开发、机械制造、电子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新能源机械等特色优势产业。
几年来,按照“适度超前、突出特色”的原则,在15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内,高标准修建了工业路、伏牛路、盛居路、旭生路、河顺路等20余条、全长56公里的主次干道,铺设给排水管网66.6公里,建成11万伏变电站2座和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座。
贴心服务——从“注重引进”到“助企发展”
“为了帮助企业招工,政府宣传力度真大!今年公司需要1200人,一下子报名2500多人。这不,近期好些在外务工人员还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企业情况,想回来在家门口就业!”谈起政府的关怀,台湾永茂集团唐河体育用品公司经理傅国创言谈之中透着感激。
傅国创的感激源于我县针对企业实施的一系列贴心服务。县里投资700万元建成了集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办证服务大厅、投融资公司、派出所、检察院服务企业工作站、人力资源市场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对入驻项目实行“保姆式”、“一站式”服务。“说出你的要求,其余的交给我们去做。”唐河实行县领导专门班子负责制,每个重点项目都明确一名县领导、一套班子专门分包,全程跟踪服务,对项目建设及运行一包到底。
转变理念——从“单一招商”到“多元招商”
“唐河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97家,其中80%以上的项目是由在外工作的老乡牵线搭桥的。能有这样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唐河在招商引资中巧打亲情招商牌。”县委副书记秦性奇说。
我县充分发挥在外人员多、人脉资源丰富的优势,相继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福建、湖北、泛珠三角洲等地成立了11个家乡建设促进会,在台湾成立了旅台乡亲联合会。以促进会为依托,牵线搭桥,吸引在外人员返乡创业,提高了招商引资的针对性。目前,由家乡建设促进会成员投资或介绍到唐河投资的亿元以上项目达9个。
为了扩大招商引资成果,我县在亲情招商的基础上,还创出了以商招商、联合招商、落地招商、牵线招商、走出去招商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招商新模式。一方面,聘请实力雄厚、影响力强的6位知名企业家,担任县政府驻深圳、珠海、佛山、清远、上海、福建六地招商联络处主任,以商招商。另一方面,公选两名副科级干部专职驻外,与招商联络处良性互动,联合招商。
广栽梧桐树,引来金凤栖。如今,唐河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97家,从业人员近两万人。在去年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上,唐河县产业集聚区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河南省发展又好又快产业集聚区;在去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评比中,唐河县产业集聚区综合排名第二位,获“南阳市园区建设暨项目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第二篇: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交流发言材料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交流发言材料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党的开放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党的开放实践开拓创新、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外开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对于内蒙古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考察内蒙古、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为内蒙古量身定制了“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其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是我们落实“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的应有之义和关键举措,也是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具体化行动。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登高望远、谋深抓实,强化问题导向、找准主攻方向,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推进向北开放。现结合实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营商环境是基础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要按照自治区“要加快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切实提高应有高度、拿出过硬举措解决突出问题、改进重点工作、优化整体环境,为开放型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的具体要求,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要素便利化水平方面做文章。要转变政府管理方式,打造公共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形成高效率运作的服务模式,为提升开放水平提供有力保障。要改进服务供给结构,打造“互联网+服务”平台,建立与完善企业和群众评判“放管服”改革成效的机制。要营造开放式创新的政策环境,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让创新主体能够便捷地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二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基础设施是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内蒙古打造成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形成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会贯通的全域开放平台”。我市是“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全年公、铁物流周转发运量达到XX亿吨。公路、铁路、航空、无水港陆海空多式联运,这是我们对外开放合作的天然区位优势。我们要借助这一优势,按照自治区“要不断提升各类开放平台功能,夯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载体支撑”要求,完善同俄蒙合作机制,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和对外开放平台,积极推进申报综合保税区、中蒙俄跨境产业园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工作,完善满都拉口岸基础设施,大力推进跨境铁路公路、国际陆港、航空口岸等通道建设,为发展口岸经济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新经济、新业态是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托18个对外开放口岸,发展加工制造、商贸物流、数字经济等产业,办好中蒙博览会,并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我们要加快外贸竞争新优势的培育,增强双向投资的战略效应,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要把利用外资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突出国际知名企业与XX支柱产业的对接,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管理、人才,加快我市现有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自治区“要科学统筹优化口岸发展布局,进一步明确重点口岸功能定位”要求,全力发挥XX航空口岸和XX公路口岸支点作用,在打造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加工制造、生产性服务、商贸服务为主导的中部口岸功能组团方面展现应有作为。四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招才引智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吸引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纷至沓来,推动更多‘蒙字号’优质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要建立全方位的高层次人才“招引培储”制度体系,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推进高层次“招才、引才、培才、储才”制度体系建设,在人才引进所需的资助、补贴、保障、融资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要结合我市XX建设实际以及我市现实发展需求,通过政府聘任等形式,公开选拔一批对外贸易、国际金融,涉外法律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满足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人才需求。第三篇:优质服务打造发展的新高地
优质服务打造发展的新高地
大家看我手上拿着的这一张纸,这可不是演讲稿,而是一位地税干部通过网络向外地纳税人提供服务的在线交流截图。在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最后,纳税人是这么说的:“谢谢,我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了。但你让我知道社会还有真善美的存在,谢谢你,人民的好公仆!”
这一发自普通纳税人内心的朴素语言,引发了我深沉的思考,总的感受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以我们的真诚服务,赢得纳税人的赞扬,也为我县优质软环境贡献了力量,外地客商往往正是通过我们的点滴行为感受到我县、了解到我县,进而投资到我县、发展在我县。忧的是在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履行了自己本来就应该履行的义务之后,却能让纳税人心怀如此感激,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请问在座的各位:是什么让群众产生了这种本不必存在的感激?答曰:是过去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的作祟,是以往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淡漠,说到底,是原来少数的公仆服务意识的极度匮乏,将自己和人民置于对立面,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当然在今天的我县,这种现象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观,虽仍不排除还存在个别现象,但整体的服务氛围应该说在全省范围内都是可以挑上大拇指的。不信,请走进行政服务中心,从熙来攘往前来办事的群众脸上,我们都能看到一张张满意的笑脸;在开发区管委会,从走出各个办公室客商们的神情中,流露出的是对各项事宜进展顺利而发自内心的赞许。这一切离不开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和以身作则,离不开不断强化的服务理念,离不开各位在平常岗位上的点滴付出。
当前,我县迈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转型升级已是县域发展的主线,率先发展成为全县奋进的强音。面对区域经济“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我县凭什么能实现转型升级、率先发展?我们的矿产资源有没有铜陵丰富?没有!我们的企业有没有马钢的规模?也没有!我们靠什么?靠你、靠我、靠在座的每一位!靠我们用真心的服务,不断推进服务的转型升级,创造出优质软环境,赢得更好更多的投资,更好更多的就业和更好更快的发展。作为一名我县地税人,我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为我县的转型升级贡献出自己的才智,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和“乘长风破万里浪”的精神,朝着实现率先发展的目标奋勇前进!
第四篇:打造绿色矿山助推域经济绿色发展
打造“绿色矿山” 助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
——桂林市采石场标准化建设现场观摩会发言材料
兴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黄 钦
2017年11月1日
尊敬的彭代元副市长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全市采石场标准化建设现场观摩会在兴安召开,这是市委、市政府对我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我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生态立县”战略、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
下面,我就我县开展采石场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并恳请大家给我们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深化改革,平衡发展,始终坚持“生态立县” 一直以来,兴安县委、县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牢牢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工作。尤其是近年来,更是确定了“生态兴安、文化兴安、富裕兴安”的战略目标,把生态立县置于各项工作的首位,全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兴安既是建筑石材的储量大县,又是建筑石材的需求大县,矿业经济是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采石场的科学规划建设成为考验我县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对此,我县坚持矿山资源的开采与保护平衡发展,把建设高标准的
“绿色矿山”作为始终追求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矿山企业改革,全面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2016年以来,全市全面实施采石场整顿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建设“绿色矿山”的步伐。尤其是今年3月15日全市启动采石场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我县被列为试点县,县委、县政府统筹运作,充分调动各乡镇、县直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在认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全力推进采石场标准化建设,以探索“绿色矿业”发展助推“生态兴安”建设。
二、因地制宜,齐抓共管,精心打造“绿色矿山” 兴安被列为全市采石场标准化建设试点县之后,县委、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采石场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国土、环保、安监、林业、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其中,并通过招商引资成功选定两个试点采石场。为了保证建设质量,分管副县长带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试点采石场的相关负责人,专门前往江苏、浙江等地考察学习标准化采石场的管理和运营先进经验,为在全市率先完成采石场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彻底改变原有采石场选址不科学、布局不合理,甚至部分采石场沿干线公路分布既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又破坏公路沿线景观的不利现状,我县综合考虑资源分布、工农业产业布局、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和环保、林业等多方面因素,根据《桂林市采石场建设试点实施细则》精神,重新调整了《兴安县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全县的采石
场设置,全力打造“绿色矿山”,其中高尚拓贝山采石场、界首小水弄采石场这两个试点项目的选址都在“绿色矿山”规划范围内。正是因为有了系统性、前瞻性的矿产资源发展规划,为此次采石场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节约了大量的选址时间和项目论证时间,切实保障了项目建设进度。
为了推进采石场标准化建设,我县在进行采石场专项整治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在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监管工作,引导企业进行矿山整顿升级,督促企业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在工作过程中,相关乡镇、县直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合力:国土部门指导试点采石场严格做好规划设计,确保矿山开采更加合理有序、生产工艺流程更加科学实用,比如,生产流程因山就势进行设计,在传送带电费上可以为企业节省一定开支;安监部门定期到试点采石场进行安全巡查,指导企业在矿区内设立醒目的界桩、在矿区入口道路及危险源点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督促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制度上墙,并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环保部门指导试点采石场对粉尘、扬尘采取密闭作业空间、喷雾增湿、静电除尘、洒水车定期洒水等方式加以控制,并通过做好绿化构建防尘、滞尘的“绿色屏障”,定期冲洗滞留在场地、墙体、机械设备和绿化植物上的粉尘,避免二次扬尘,保持场区清洁。
三、政策激励,安全保障,大力助推“绿色经济” 为了保障采石场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的顺利建成,县
委、县政府积极深化改革,结合兴安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来促进项目建设进度。一是出台了《兴安县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加快工业发展若干意见》《兴安县工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试行)》,在税收、融资、用地、用电、用工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奖励规定,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发展热情,特别是有效助推了采石场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二是及时出台鼓励建设“绿色矿山”的政策,用“真金白银”的激励措施来带动矿产企业良性竞争发展,比如:延续并加长采矿权开采年限,探索实行开采年限由三年一审批转为十年一审批;将临时用地审批改为永久用地,彻底打消企业顾虑,充分调动了企业建设标准化采石场的积极性,等等。
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制度建设,注重安全生产,督促企业制定严格、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努力打造“平安建设项目”。从目前的工作成效来看,我县的采石场标准化建设已基本实现生产场地的“三化+五化”标准,即:规模化、基地化、规范化和建设标准化、生产工厂化、开采阶梯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现代化。同时,以“绿化、美化”为硬性要求精心打造企业优美环境取得明显成效,并切实改善项目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公共基础设施,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绿色、和谐矿山”的企业文化初步显现。
各位领导、同志们,兴安采石场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市国土系统的指导下,率先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并通过市级验收,在此,我谨代表县
四家班子对关心、指导、参与兴安采石场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的各级领导、相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一步,我县将以此次现场会的召开为契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探索“资源安全与生态保护相统筹、矿山建设与绿水青山相协同、企业发展与人民意愿相一致”的“绿色矿业”发展新路子,力争到2020年全县范围内的采石场全面达到“绿色、和谐矿山”建设标准,为加快县域经济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兴安、文化兴安、富裕兴安”、助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第五篇:创新四项机制打造人才新高地
一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和实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出台《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客观公正评价人才。二是创新人才流动机制。打破部门、身份、所有制、地域等限制,畅通各类人才在产业、地区和城乡间流动渠道。实行跨企业交叉动态使用,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出台《鼓励支持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引进人才暂行办法》,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安家落户、人事代理、工资待遇、医疗保健等全程跟踪服务。四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营造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氛围。宣传人才典型和成功经验,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节日期间走访慰问,增强他们的归属感。特殊的政策优惠,增强他们的满足感。通过多种激励,吸引各级各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