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计算活动中的四大教学法
数学源于实践,与人类社会的文明同时起步又随着生产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的一切生活、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学。但是数学又是比较枯燥、单调的,数学中的数量、时间、空间等知识,是幼儿难以理解的,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常听见教师在感慨:数学活动真不好组织,孩子们总是不感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对于幼儿学数学,“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皮亚杰曾经指出:所有智力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对幼儿智力具有促进作用。兴趣是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前提,幼儿有了对数学的兴趣,才会想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因此,兴趣在数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在开展数学生活课程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在一日活动中萌发兴趣
生活处处有数学。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正处于数字化的时代,对我们人类来说,数学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做个有心人,以灵活、丰富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那么怎样在一日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数学?我常常以十分惊奇的口吻告诉幼儿:瞧,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怎么有这么多数字?时钟上也有许多数字,电话也是由许多数字构成的,不知道什么地方也有数字呢?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处呢?幼儿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寻找着、发现着,纷纷交流着:我发现鞋子上也有数字,是告诉我们这双鞋子有多大;针筒上也有数字,是告诉我们刻度的;书上好有数字,是告诉我们书的页码„„带孩子观赏生活中的各种房子,并引导幼儿说说谁能看得出这些房子上有哪些什么图形?在幼儿的活动也到处有数学:如幼儿吃点心时,引导幼儿说“桶里有许多的点心,我拿了一块点心”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幼儿上下楼梯时,引导幼儿边走边数梯子的数量, 正数一次,再倒数一次看看,一样吗?多有趣呀!玩玩具时,引导幼儿按颜色规律拼插,拼完后边欣赏边说说你拼的物体美吗?为什么你觉得它美?数一数拼了几个?;引导幼儿看看时钟,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事,说说自己什么时候生日,如果要在日历上找出来,会是在哪一月的哪一日呢?让他们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户外活动时,引导他们通过滚、拍、摸球,感知球体的特征,增添玩的乐趣;利用一切时间,如散步、劳动、散游等,随机引导幼儿数数、感知图形„„幼儿发现在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中有着这么多的有趣的数学,从而萌发了他们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体验中激发兴趣
《纲要》指出,应让幼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和有趣„”。教师可通过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幼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的生活。因此,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及手段: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揪尾巴》等,让幼儿练习数数、比较谁揪的尾巴最多,如果不懂得数数就体验不到比赛的乐趣;在角色游戏(超市)中的买卖游戏,让幼儿通过买卖、找钱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关系、复习加减运算;在结构游戏玩沙、玩水中,幼儿用不同形状、容量的杯子、碗等容器装水装沙,通过探索感知量的守恒,也体验了其中的乐趣;在“过生日”的活动中,引导幼儿等分蛋糕、等分苹果等食品,并把等分好的食品与同伴分享,每人一份,需要怎么分呢?在这活动中幼儿体验到了等分的作用、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活动因有了数学而变得有趣、新奇,也使幼儿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不可分割的,体验到数、形、量在活动中的乐趣。
三、在运用中培养兴趣
《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在数学活动或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让幼儿互相影响、启发、交流,运用已有的数学方法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例:在《买图书》的数学活动,通过让幼儿拿票乘车(两张车票上的数字合起来必须为10)──买图书(10元可以买几本书?)──分享,在活动中幼儿必须运用到10以内加减的数学知识,如车票应凑齐10才能上车,而买图书时应买价格是10元或10元以下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表现得十分充分;在认识人民币的活动中,通过开设专卖店(1元、2元、5元的专卖店),让幼儿带上10元钱到超市购物,让幼儿在购物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运用中使活动变得生动而有趣,从而摆脱了数学枯燥、单调、抽象的现象,在运用中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四、在操作中培养数学兴趣
1.操作材料的趣味性材料有趣才能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我们应努力挖掘材料的趣味性,如在比较数的多少、一样多时,提供击球玩具,让幼儿与同伴比赛击球,比一比谁击得比较多,在操作材料中添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幼儿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材料的可操作性材料在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较为宽松、和谐的环境,所准备的材料应让幼儿有可创造性发挥玩法的余地,引发幼儿自主、自发、自由地活动。如在区域活动的数学区,投放自制手(每个手指上有数字,并按次序排列)及小套圈,让幼儿根据“手指”的数字套相应数量的套圈,让幼儿在玩中感受数量关系及数字递进关系等;投放各种形状、颜色的珠子,让幼儿按颜色或形状的一定规律串珠子;运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提供标有数字的小动物,让幼儿摆放其相邻的两位数,如果摆对了,即可相吸,如果摆错了,则会掉下来,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3.教师语言指导的有效性有效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与探索性。有效的提问可以把幼儿引到问题情景中,启发他们去观察、探索、发现。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把问题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主线,以问引问,以疑引思,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方法来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应做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给他们多一些鼓励与帮助,但不能代替。如活动《称一称》,当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但轻重差别较大的青椒和苹果,让幼儿猜猜谁重谁轻时,有的幼儿说“青椒比较重,因为青椒比较大”,有的幼儿说“苹果比较重,因为青椒里面是空空的,而苹果不是”„„此时,教师没有马上将答案揭晓,而是以问题“到底哪样物体比较重呢?是不是大的东西一定比小的东西重呢?”有效地引发幼儿对问题展开探索的欲望。
此外,还可运用趣味学习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纲要》指出各领域应有机的结合。所以在各个领域中可渗透数学知识,以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如在语言活动中和数有机结合,是幼儿的数概念更加清晰,数数歌、倒数歌等,儿歌朗朗上口,幼儿喜欢念,又觉得有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数概念;在绘画活动中,准备许多不同形状的卡片让幼儿拼贴各种图案,幼儿在过程中体验了拼贴的乐趣,又有了探究图形结合的动力„„
总而言之不管是渗透于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还是专门的数学活动,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把握各种契机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我们的数学变得更加有趣、更加生动。
第二篇:音乐四大教学法
一、达尔克洛兹教学法: 内容概述:
“达克罗士音乐教学法”为世界四大音乐教学法之一,其特色为教师以钢琴即兴方式教学,学生则以身体律动来体验对音乐的感受。达克罗士教学法是瑞士集音乐家、教育家、作曲家、指挥家、舞蹈家及诗人于一身的艾弥尔.杰克-达克罗士(Emile Jaques-Dalcroze,1865-1950)于1905年在日内瓦音乐院实验成功而公诸于世旳教学法。其教学方式有:1.律动教学 2.听音训练 3.即兴创作。1.律动教学:这是藉着身替肢体最自然的律动,表达对音乐节奏的反应。这种教学模式常用在我们幼稚园、国小低年级的韵律、唱游„。它经常以肢体的动作:如走步、跑步、弯腰动作来代表拍子;或藉着拍手、脚踏来分辨不同的音符;或藉着游戏的规律节奏来激发学生对节奏的反应能力„这种以肢体的节奏感,导引学习音乐基本能力的潜能发挥可说是最府合认知、思考的一种音乐教学。2.听音训练: 达克罗士认为以首调唱名来训练歌曲教唱,对于音乐欣赏的听音或记忆较有助益于能力的发挥,尤其音程间的认知,简单歌曲的仿唱,一定要配合身体的律动以达到「内在听觉感受能力」的音乐薰陶。3.即兴创作 藉着任何乐器的弹奏,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意性的舞蹈动作来揣测音乐的动机及意境。另ㄧ方面达克罗士也鼓励对旋律与和声方面的创作与尝试,他认为节奏、韵律的配合是不能疏忽的。
达克罗氏教学法教学特性:
1.重视以儿童之体律动的节奏配合音乐教学。2.舞蹈与律动为音乐教学的主要活动。
3.教材应取之于自然界中的节奏素材,是儿童音乐学习最自然的感受。4.非常重视儿童对「视觉」、「听觉」感受能力的培养。5.即兴的舞蹈表演动作可促进儿童的表达能力。6.音乐教学应以节奏教学做为基础。
二、柯达伊教学法: 内容概述:
根据高大宜的看法,他认为人声是最好的教学工具。唱歌必须是无伴奏的,就像传统的民谣演唱一样。由这个观点来看,音乐教学的实施,祇要具备接受良好训练的师资和完整的教材,则无论在都市乡镇,甚或最偏远的地区,都可以实施;而且它的教学对象由二岁的幼儿至成年人,都可以透过歌唱的方式来学习音乐,可说是最理想的全民音乐教育。
高大宜的教学法可以用歌唱教学法做为其教学宗旨其主张所有音乐活动有:1.歌唱教学、2.节奏的配合教学、3.视唱与歌曲练习、4.手语教学。1.歌唱教学
幼儿时期的歌唱以听唱仿唱为主开始已『念』歌方式,用童谣民歌与生活之谚语做为题材,从小三度音程开始教唱,并以五声音阶的音域为主,选择适当的教材配合实施教学,采渐进的教学方式,由两小节到四小节,再扩大为八至十二小节的乐句,每次上课以20分钟为原则。2.节奏的配合教学
(1)先以感觉节奏的快、慢开始,聆听老师的节奏示范再加上以自己模仿,以拍手或踏步方式实施。
(2)采用节奏音节念法实施节奏教学。(3)以歌曲配合游戏动作,尤其让儿童有创造设计的机会以配合唱歌的舞蹈动作。
3.视唱与歌曲练习
高大宜的歌曲与视唱有一系列的教本,大部份取之于民谣,视学生程度而给予适当的教材。视唱训练多以首调唱名法唱谱练习;歌曲练习则以二声部合唱为主,多为民谣,采用五声音阶的调式,节奏较难,适合程度较高的能力者视唱及歌曲演练。
4.手语教学
高大宜的应用John S Curwen的手语以辅助视唱的教学法,主要的特点是利用视觉,加上身手配合的手语动作,来加深儿童聊解音阶中,各音之间的音程高低的距离关系并使儿童能感受儿童歌唱时曲调所表达起伏的那种音乐性。高大宜教学法教学特性: 1.以歌唱为主的教学法。
2.以传统民谣、儿歌做为主要教材。
3.运用首调唱名及移动Do唱法,实施视谱教育。4.以五声音阶作为基础。
5.引用英国John S Curwen手势教学法,辅助视唱教学,辨识音与音之间的高低观念。
6.使用节奏音节念法帮助节奏的认知等。7.让儿童接触到世界上着名的作品。
8.使用条线的独谱方式导入五线谱的训练。9.注重用心听音乐的静默听音练习。
三、奥尔夫学法
内容概述:“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奥福对于儿童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在「感觉」优于「理解」。在幼童的生长过程中,他们在最自然环境中,透过本能的活动如:模仿、触觉、味觉、肢体的活动,经过慢慢的成长,使一些潜意识的经验成为具体的行动,加上语言日见成熟的表达去学习音乐基本能力。也就是由感觉→具体概念→语言表达→读写→到创作的阶段。
(一)节奏教学
奥福教学以节奏为音乐学习活动的重点,从简单的弹指、踏脚、拍膝、舌头声或双手击拍动作,以单拍子的一拍一拍开始,从自然的律动速度,再渐进到快速节奏,并导入要学习的节奏模式。
(二)唱游活动教学
节奏语言是进入曲调的基本教学活动之一,儿童藉着生活中所接触耳熟能详的说白、童谣、游戏、吟诵„作为歌唱的教材,由单字到词汇甚至到句子,由模仿,一再重复练习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感受,进而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规律性的节奏、变化节奏、音成高低的观念以及轮唱模式的练习,经由乐器的伴奏而有初步的合弦概念。
歌曲的教唱先由节奏语言的带动,依字汇顺着节奏,延伸到乐句的练习,加上肢体的韵律,创作出舞蹈的动作,充分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与陶冶。
(三)节奏乐器的教学 为提高儿童学习的兴趣,教学者必须设计一套节奏乐器给学生练习,教材内容应取自本国民谣。
节奏乐器的练习,是以顽固低音为伴奏,形式采用五度合音伴奏,也就是用一个曲调的主音与属音为伴奏的模式,可按调性的不同而移动,常用的乐器有木琴、铁琴、直笛、吉他等„。而即兴创作也是教学重点之一,刚开始教学者弹奏顽固低音,学生可自由创作配合同调性之曲调,由简单的曲调,采用卡农轮唱的方式。加上敲击伴奏,使学生学的快乐且学的有成就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法特性 1.以各国民谣作为教材。
2.以「节奏」与「即兴创作」作为教学基础。
3.以说白语言节奏、熟悉的儿歌、民谣、游戏配合节奏乐器所设计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
4.藉持续低音、卡农及顽固低音作初步合声的介绍与练习。5.注重模仿演唱及模仿演奏的教学模式。6.运用拍手的功能作为节奏的基本练习。7.以乐句为单位作为节奏的即兴练习。
四、铃木教学法 内容概述
铃木教学法可说是一种母语教学法,从小即着重儿童潜力的发挥。
当孩童生下来两三岁间,家里就开始塑造音乐情境,常放一些优雅的歌曲,刺激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在那时母亲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时常带着孩子仿唱,或以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拍手或身体摇摆的游戏。三岁时则让孩子观摩融入音乐的游戏课程,母亲则要指导孩子,安排孩子规律性的练习时间,并布置很好的练习环境。四岁时则正式接触乐器,铃木教学法以小提琴为教学乐器最主,主要训练孩子专心程度的培养以及敏锐的听力训练。每阶段的练习都要不断的反覆、熟记谱子。每周除了固定上个别课外,每一周或两周还要上ㄧ次合奏课,彼此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主要要给孩子有成就感,并增加孩子的信心与上进心,而父母要不断的鼓励与欣赏孩子的练习,建立良好的家庭气氛。
这样持续性的练习、观摩、表演一直到青少年以至成人,虽然不ㄧ定每一个人都是音乐家,但每一个人却都能发挥其潜能且都具有专业的水准。铃木镇一教学法教学特色
1.创造学习音乐的环境,并从中培养良好的音乐感 2.强调模仿和反覆练习的重要性 3.注重父母与孩子的互动 4.注重音色的品质 5.要求弹奏的正确性 6.注重表演或演出
7.重视自我评量和同侪观摩的自学能力 8.鼓励背谱弹奏 9.掌握上课时间
10.团体课与个别课并重.以上四大教教学法是目前常被采用的,不难发现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潜能教学法,激发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与专专注力。
第三篇:幼儿计算教学法》教案
幼儿计算教学法》教案教学内容:教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教学分析: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是幼儿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在了解幼儿对物体分类的认知特点和幼儿教育纲要中提出的教学要求的基地上,重点掌握如何进行分类知识的教学。因为学生主要是缺乏教学经验,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只能提供一些语言描述的教学方法与口头讲述的课例让学生参考,不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生片断教学试教、观看录像片断与师生评课的方式进行教学,逐步训练学生幼儿计算教学的技能,培养学生幼儿计算教学的能力。教学目标:通过教师介绍、学生试教、观看录像片段教学、师生评课等过程,使学生掌握教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的教学方法。课的类型:综合类教学方法:讲、练、评相结合教学重点: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采取合适的教具教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教学难点:学生能否掌握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的基本技巧。教学准备:幻灯式投影机一台;投影片;VCD机一台;幼儿学数学(中班)VCD一盘;各种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纸制教具。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承上启下、直接导入。)
二、新课教学
(一)、给学生介绍幼儿按物体外部特征分类的方法
1、帮助学生理解“外部特征”。老师手拿一本书,请学生边观察边对该书进行描述。最后,老师小结:物体的外部特征一般包括颜色、形状、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等。
2、指出幼儿学习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的意义(能加强对颜色、形状的认识,为幼儿正确使用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等借书证打下基础)。
3、指出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按不同的外部特征分类的具体教学要求不同。出示投影片,通过对该表的横向对比让学生体会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干扰因素、物体的分类种数、每类物体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幼儿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这与幼儿对物体分类的认知特点是相符的。
4、给学生介绍教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的方法。(1)首先指出教学时除了要以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要求为依据以外,还要注意联系相关的知识。举例说明:如教幼儿按物体的颜色分类时可以结合教幼儿认识颜色进行教学;教幼儿按物体的形状分类时可以结合幼儿认识的形状进行教学;教幼儿按物体的大小,长短等外部特征分类时可以结合教幼儿比较大小,长短等内容进行教学。(2)以教小班幼儿按物体的颜色分类和教大班幼儿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为例,介绍分类的教学方法。
(二)、学生试教: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1、请一位学生选择以上的一个内容进行片断教学。
2、学生集体评课,指出该同学的优点与不足。
3、教师启发性地评课。
(三)、观看采用新方法的教学片断——可爱的小蚂蚁(中班)
1、请学生留意该教学片段中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什么突出的不同点。并留意其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气氛与教学效果如何。
2、看录像教学片断。
3、师生共同评论该录像教学片段(重点指出该片断中老师让幼儿自主地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则使学生获得更扎实的基础基础知识,怎样才能更好地将两种方法进行融合,发挥其最大的优点,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作出一步的探讨。)
三、小结
四、作业从“教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中挑一个内容设计一个教学片断,要求用2—3种教学方法,并在下一节课选几位同学试教。板书设计:第二节 物体分类的教学
三、教学方法
(一)、教幼儿把相同名称和物体放在一起
(二)、教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表格:教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的教学要求(投影)小班中班大班颜色教具要求形状相同,颜色不完全相同形状、颜色不完全相同大小、形状不同,颜色不完全相同(包括混合色)教学要求按物体的颜色分类排除物体的形状的干扰,正确地按物体的颜色分类排除物体的大小、形状的干扰,正确地按物体的颜色分类形状教具要求颜色相同,形状不完全相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完全相同颜色、大小不同,形状不完全相同教学要求按物体的形状分类排除物体的颜色的干扰,正确地按物体的形状分类排除物体的大小,颜色的干扰,正确地按物体的形状分类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教具要求大小或长短差别比较明显的物体粗细或厚薄不同的物体宽窄不同的物体教学要求按大小或长短把物体分类排除颜色的干扰,按物体的粗细或厚薄分类排除物体的颜色、长短的干扰,按物体的宽窄分类每次分成一类或两类,每一类4个以内每次分成两类或三类,每一类5个以内还要求幼儿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每分成两类或四类,每一类6个以内
第四篇:《幼儿计算教学法》教学大纲
学期教育专业
《幼儿计算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幼儿计算教学法”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原则,来分析探讨幼儿园计算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是一门研究幼儿学习数学初步知识的认知特点和在幼儿园进行计算教学活动的学科。
开设该门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幼师专业学生认识幼儿学习数学初步知识的认知特点,学习并掌握幼儿园计算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组织幼儿园计算教学活动的能力。
2.教学任务:
幼儿计算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幼儿园计算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该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从事幼儿园计算教学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促使学生认识幼儿学习数学初步知识的认知特点,了解幼儿园计算教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掌握幼儿园计算教学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初步具有分析、处理幼儿园教材的能力和组织幼儿园计算教学活动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园计算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3.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以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认识幼儿学习数学初步知识的认知特点,认识幼儿园的计算教学的一般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和本专业的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与配合。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幼儿计算教学法》课程,应以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同时《幼儿计算教学法》课程,与幼儿语言教学法、幼儿自然教学法等课程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教学中应注意这些分科教学法之间的联系,注意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对幼儿认识事物特点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幼儿教育工作的规律,促进儿童的发展,从整体上去认识幼儿计算教学活动在促进儿童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1.教学方法:
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但应当引导学生结合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去观察幼儿学习数学初步知识的特点,以提高学生对幼儿认知特点的认识。应当尽可能应用各种适合幼儿的、生动形象的教具进行教学,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学到各种生动形象的幼儿教学方法。对教材中的思考题与练习题,有的要采取适当方式组织讨论,有的应当要求学生课后以书面的形式完成。
2.教学形式:
该课程可采用班级集中授课与安排到幼儿园旁听上课、实习见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组织收听、收视音像教材或教学节目,指导学员利用业余时间收看幼教电视节目。
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一些课堂讨论和教学实习,做好平时作业和开展见习活动。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要求每个学员到幼儿园跟班听课和教学实习的学时数不得少于6学时。
四、特殊说明
1.教学媒体设置及其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录像教材两种。
文字教材为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媒体。要求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系统地阐述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目前该课程使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计算教学法》一书。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该课程文字教材的教学总学时为32学时。
录像教材是文字教材的必要补充。目前也有一些关于幼儿计算教学方面的录像教材,各教学班应尽量选用。
2.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内容的要求上,从高到低按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要求。3.本大纲的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计算教学法》课程。4.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不少老师也感到需要改革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形象和具有启发性、娱乐性,这方面的文章也比较多。因此,在该课程教学中应注意介绍这些新知识、新观念,尤其要注意帮助学生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会用这些有益于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大价值,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适应改革幼儿园数学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二部分 大纲本文 绪 言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明确幼儿计算教学法这门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理解学好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
Ⅱ·教学内容:
一、幼儿计算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二、学好幼儿园计算教学法的意义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 幼儿园计算教学的意义、任务和内容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幼儿园计算教学的意义,掌握幼儿园计算教学的任务和内容。 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进行计算教学的意义
一、数学的特点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二、幼儿园计算教学在促进幼儿的思维和智力发展,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方面的作用
第二节 幼儿园计算教学的任务
一、教给幼儿一些初步数学知识
二、发展幼儿的智力
三、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 第三节 幼儿园计算教学的内容
一、幼儿园计算教学内容的选择
二、幼儿园计算教学内容的安排
第二章 幼儿园计算教学的方法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幼儿园计算教学的四种基本方法,即演示法、操作法、游戏法和引导发现法。了解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在幼儿计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计算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演示法
二、操作法
三、游戏法
四、引导发现法
第二节 计算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
二、在计算教学中,注意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在计算教学中,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具
四、在计算教学中,要既面向全体幼儿,又注意个别差异
第三章 物体分类、排序和比较多少的教学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集合的概念和集合的表示方法、理解一一对应的概念。
2.了解幼儿对物体分类的认知特点和对物体分类的教学要求,掌握物体分类教学的教学方法。
3.掌握教幼儿学习比较两组物体多少的教学要求,掌握教幼儿比较两组物体多少的教学方法。
4.了解幼儿排序能力发展的特点和排序教学的意义,了解幼儿排序教学的要求和排序教学的方法。
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有关集合、对应的基础知识
一、集合 二、一一对应
第二节 物体分类的教学
一、幼儿对物体分类的认知特点
二、物体分类的教学要求
三、教学方法
第三节 比较两组物体多少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法
第四节 物体排序的教学
一、幼儿排序能力的发展
二、排序教学的要求
三、排序的教学方法
第四章 认识10以内的数的教学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自然数、自然数列、扩大的自然数列、基数、序数的概念,理解数数的涵义。
2.理解幼儿计数、认识数的序列、认识数的组成的认知特点,掌握幼儿形成初步数概念的几个标志。
3.了解幼儿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4.了解教幼儿认识10以内的基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5.了解教幼儿认识10以内序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6.了解教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的组成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了解教幼儿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有关自然数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自然数的产生
二、自然数列及其性质
三、数数
四、基数与序数
五、零和扩大的自然数列 第二节 幼儿对数的认知特点
一、幼儿对多数物体的感知特点
二、幼儿计数的特点
三、幼儿认识数的序列的特点
四、幼儿认识数的组成的特点 第三节 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法
第四节 认识10以内基数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法
第五节 认识10以内序数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法
第六节 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法
第七节 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法
第五章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交集、并集、差集的概念,理解加法、减法的集合涵义。
2.了解幼儿学习加法减法的特点,掌握教幼儿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有关整数加、减法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集合的运算
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二节 幼儿学习加法和减法的特点
一、对加减法的含义是通过各种实际活动逐步理解的
二、从按物点数逐步过渡到抽象数目的计算
三、幼儿在解答加、减法应用题时,往往受到题目中的情节内容的干扰
四、幼儿掌握减法要比掌握加法更困难一些 第三节 怎样教幼儿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法 第六章 认识量的教学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量、计量单位、进率、量数的概念,掌握直接计量、间接计量、自然测量的概念。
2.了解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了解教幼儿认识量的教学要求。3.掌握教幼儿认识量的教学方法。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有关量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量的概念
二、量的计量
第二节 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一、3—4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二、4—5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三、5—6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第三节 认识量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法
第七章 认识几何形体的教学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角、各种三角形、各种四边形、圆、椭圆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
2.了解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了解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了解幼儿认识几何体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3.了解等分的教学要求,掌握教幼儿等分的教学方法。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有关几何形体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平面图形
二、空间图形
第二节 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一、幼儿认识几何形体要经历一个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
二、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易受它们生活经验的影响
三、平面图形和几何体容易混淆
四、认识几何形体受摆放位置的影响 第三节 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法
第四节 认识几何体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法 第五节 等分的教学
一、幼儿对等分的理解
二、教学要求
三、教学方法
第八章 认识空间方位和时间的教学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幼儿空间方位知觉发展的特点,了解幼儿认识空间方位教学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2.了解幼儿感知时间的特点,了解教幼儿认识时间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认识空间方位的教学
一、有关空间方位的基础知识
二、幼儿空间方位知觉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要求
四、教学方法
第二节 认识时间的教学
一、有关时间的一些基础知识
二、幼儿感知时间的特点
三、教学要求
四、教学方法
第九章 幼儿计算教学的组织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幼儿计算教学的主要几种组织形式,掌握计算课的种类,掌握计算课的准备,能撰写计算课的教案。
2.了解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计算教学活动的基本方法。3.了解两种主要的幼儿计算教学计划,能撰写幼儿计算教学计划。
4.了解经常作幼儿计算教学记录的意义,会作三种主要的计算教学记录。5.了解幼儿计算教学效果检查的范围和检查的方法。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计算教学的组织形式
一、计算课
二、在其他各科教学中联系计算教学
三、在各类游戏活动中进行计算活动
四、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计算活动 第二节 幼儿计算教学的计划和记录
一、计算教学的计划
二、计算教学的记录
第三节 幼儿计算教学效果的检查
一、检查的范围
二、检查的方法
三、检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第三部分 多媒体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
一、课程教学总时数及时间分配
本课程计划课内面授时数为36课时,各章面授时数可参考下表: 绪言 1学时 第一章 1学时 第二章 2学时
第三章 5学时 第四章 7学时 第五章 5学时 第六章 3学时 第七章 4学时 第八章 3学时
第九章 5学时
二、教学媒体的使用说明
本课程教学媒体为文字教材、录象教材两位一体模式,两种教材应在内容上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充分体现远距离多媒体教学体系的特点。
文字教材是本课程教学的主教材,但它不能包括多媒体一体化的全部教学内容,它需要音像教材和其他参考教材作为它的补充。
录象教材是重点及难点内容的专题性讲解和教学法的经典演示,目前已有不少优秀幼儿园教师计算教学活动的专题录象片,各教学班应充分利用这些录象教材,以便同学们学习这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艺术。
第五篇:幼儿计算教学法试卷
《幼儿计算教学法》复习纲要
一 填空题
1.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逻辑知识,它具有(逻辑性)、(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性)等特点。2.数学教育目标即是衡量(幼儿发展)的尺度,也是衡量(教育成效)的尺度。
3.(儿童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和(学校的特点)是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和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而确定目标和内容还必须正确处理(可能性)和(适宜性)的关系问题,即应该考虑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所选择的教育内容对儿童的发展是否适宜。
4.幼儿数学教育目标一般包括一下三个层次:(幼儿园数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教育活动)目标。
5.幼儿园数学游戏的类型有(情境性)数学游戏、(感觉和动作性)数学游戏、(智力性)数学游戏、(口头)的数学游戏。
6.广大幼儿园教师在长期的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中使用的教具和学具主要种类有(实物类)、(图书、卡片类)、(粘贴、扦插类)、(电教类)(器具类)。7.集合可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两种。8.集合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三大特点。9.人们通常用(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来表示集合。
10.数的组成包含着(分解)和(组合)两个方向,是指一个数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数,几个部分数可以合成一个数。
11.集合的(运算知识)是加、减法的理论基础。
12.求两个数(和)的运算叫做加法,加法的逆运算叫(减法)。
13.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三个水平层次:(动作)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概念)水平的加减。
14.常用的计算方法有(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
15.时间概念具有以下四个特点(流动性)、(不可逆行)、(周期性)、(抽象性)。
16.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生活)都是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数并不是自然界中的客观存在,它是一种抽象的逻辑知识,它的特点包括(ABCD)。
A.抽象性
B.逻辑性
C.精确性
D.应用性
2、制定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依据包括(ABD)。
A.社会要求
B.学科特点
C.幼儿情感
D.幼儿发展特点和规律
3、幼儿园数学游戏的类型包括(ABCD)。
A.情境性数学游戏B.感觉和动作性数学游戏
C.智力性数学游戏 D.口头的数学游戏
4、幼儿园教师长期在数学教育实践中使用的实物类教具和学具包括(ABCD)。
A.废旧物品
B.自然物
C.玩具 D.生活用具
5、集合的特点包括(ABC)。
A.确定性
B.互异性
C.无序性 D.抽象性
6、人们通常用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包括(ABD)。
A.列举法
B.图示法 C.解答法 D.描述法
7、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一些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分类包括(ABC)。
A.给予适当的范例参照
B.给予适当的口头指示 C.给予适当的标记提示 D.给予适当的玩具
8、下列数字属于基数的是(ABD)。
A.1 B.3 C.第一 D.6
9、自然数列的性质包括(ABC)。
A.有始
B.有序
C.无限 D.有限
10、幼儿感知时间的特点包括(ABD)。
A.主观性
B.含糊性
C.互异性
D.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
11、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包括(ABCD)。A.发展幼儿思维的原则
B.让幼儿操作、探索的原则 C.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 D.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三、名词解释
1.操作法:是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引导幼儿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亲自动手操作、摆弄,让幼儿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进行观察、思考,从中获取数学经验和领悟数学知识的一种数学教育方法。2.游戏法: 是将数学教育寓于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教师设计和组织的数学游戏中学习数学和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
3.启发探索法:也称引导发现法,是指对于一些数学的知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简单的数学逻辑规律等,教师不用直接告知、讲解的方式向幼儿传授,而是用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和发现来获得和理解的方法。
4.演示讲解法:是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所谓“演示”是指教师通过操作教具(将教具进行位移、折叠、取放、拼拆等),把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直观具体地呈现出来。
5.排序:是将若干个物体按某种量的差异排成序,以及按一定的规律和逻辑将物体或事件排列成序,后一种排序现在也成为模式。
6.集合和元素 : 把一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形成一个集合。其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7.数的守恒:指的是一组物体的数量不因其体积大小和排列形式等的改变而改变。8.数序:指的是每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9.交集:对于给定的集合A、B,由属于A而不属于B的一切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A∩B。
10.并集:对于给定的集合A、B,由所有属于A或者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公有的元素只出现一次),叫做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
11.几何形体:由空间的点、线、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空间图形,也叫做几何形体。
12.对称:是指两个集合以对称轴为基准,一个集合的点、线、面能够与另一个集合的点、线、面完全重合。
13.球和球面:以一个半圆的直径为旋转轴,这个半圆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球面;球面所围成的曲面叫做球。
14.等分: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把一个整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叫做二等分,其中每一份占整体的二分之一。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简述幼儿学习数学的一般特点。
答:第一,幼儿需要借助于具体的事物,逐步达到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第二,幼儿的数学学习开始于动作,并逐步内化为头脑中的运算。第三,幼儿的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中的相关经验。第四,外部支持有利于幼儿数学知识的建构。2.简述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答:第一,发展幼儿思维的原则。第二,让幼儿操作、探索的原则。第三,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第四,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3.简述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有哪些意义。答:第一,数学教育目标规范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第二,数学教育目标可指导和控制数学教育的整个过程。第三,数学教育目标明示了数学教育评价的标准。总之,数学教育目标既是衡量幼儿发展的尺度,也是衡量教育成效的尺度。4.简述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第一,对应、分类、排序的经验。第二,数及数运算的经验。第三,量与计量的经验。第四,空间与几何形体的经验。
5.简述幼儿园数学教育常用的教具和学具有哪些种类。
答:第一,实物类。第二,图片、卡片类。第三,粘贴、扦插类。第四,电教类(多媒体类)第五,器具类。
6.简述选择和制作教具和学具应注意什么。
答:第一,要针对目标。第二,要考虑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认知特点。第三,要符合安全和卫生要求。第四,要讲究经济适用。
7.简述幼儿10以内数的经验与教育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第一,10以内基数的教育。第二,10以内序数的教育。第三,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第四,认读和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的教育。8.简述幼儿学习加减运算具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幼儿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第二,幼儿学习加小数、减小数比学习加大数、减大数容易。第三,幼儿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
9.结合幼儿时间概念的发展,阐述如何对幼儿进行时间概念的教育。
答:第一,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感知时间。第二,帮助幼儿学习并理解时间的词语。第三,有意识地向幼儿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要求,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第四,引导幼儿认识钟面及整点,半点。10.简述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答:第一,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里外,再前后,最后是左右。第二,幼儿认识空间方位,呈现出由近及远逐步扩展的趋势。第三,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从绝对化逐渐过渡到相对化。
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18分)
1.请设计一则有助于幼儿理解“1”和“许多”关系的游戏活动或操作活动,需写出活动名称、目标、游戏(或操作)规则和指导要点。
2.设计一个复习5以内加减运算的游戏,需写出游戏名称、内容和玩法。P17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