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摹声”类诗文教学体会(5篇)

时间:2019-05-13 02:3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文摹声”类诗文教学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文摹声”类诗文教学体会》。

第一篇:“以文摹声”类诗文教学体会

“以文摹声”类诗文教学体会

高 云

摘要:成功的教学应能把握文本最主要的特点,“以文摹声”类诗文的教学一定要引入音乐,在变化的曲调曲线中感知诗人情感。

关键词:音乐入境

讨论表达

以文摹声

我们每天总能听到很多种声音,风吹雨落、虫吟鸟鸣,这是天簌之音;交谈争吵、机器轰响,琴筝和鸣,人类的活动也在不断地制造着声音。不论是自然之声,还是人类之音,能让人愉悦,引人悲欢的都会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高明的作家善于在自己的诗文中描摹声音,使读者见其文而闻其音,闻其音而入其境,入其境而知其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等经典诗句都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这样的诗句很容易把我们带入诗境,进而与诗中人物悲戚与共。

为什么作家能这样轻易地把我们带入诗境?除了勤于观察,善于感悟,在具体表达的时候,当然也离不开比喻、夸张、烘托、渲染等技法的使用。

作者在创作这些诗句的时候是煞费苦心的,我们在给学生教授这类诗文的时候也往往是再三斟酌,颇感为难的。高中阶段以文摹声的经典诗文有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在教授这两首诗的时候,我都把如何以文摹声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下面是自己在教学《琵琶行》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与同仁共享。

1、投其所好、以音入境

大凡人,总是喜欢音乐的,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尤其如此。在课堂上能听到音乐总能让他们兴奋不已。

在上《琵琶行》这一课的时候,我先从“知音”的故事导入,然后播放几段用不同乐器演奏的表达不同情感的音乐让学生去听、去感悟,到乐曲中去觅知音。结果这种“投其所好”的方法把学生学习的情绪一下就调动起来了。而且稍做引导他们就能领悟到“曲”与“情”之间的关系,即曲为心声。

2、把握曲调变化过程

进入正文教学时,我选用了有琵琶曲的配乐朗诵,听朗诵前让学生注意琵琶曲与朗诵内容间的关系。听完配乐朗诵后,让学生反复吟咏诗歌中以文摹声部分,然后分小组讨论乐曲的变化过程。最后明确:从“转轴拨弦三两声”的校音开始,到“说尽心中无限事”其音是低沉抑郁的;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到“大珠小珠落玉盘”其音是急促粗重与轻缓细柔相掺杂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是过渡,由流畅婉转而冷涩沉重;“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曲调渐趋低沉而终至于停顿;“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在无声中不断积淀幽愁怨恨的情绪,是在为情感的爆发蓄势;“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曲突转为高亢,到最高处戛然而止,而后余音袅袅,整条江,整个天地都受到乐曲的感染而沉浸于其中。

3、以“线”传情

学生大致把握了曲调变化过程之后,我又让他们在纸上用几段不同的曲线来表现这一变化过程,画完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每组推选出较好的一位把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用线条在黑板上画出来并做讲解。只要言之有理,能表达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就给予肯定,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更加充分地调动起来,对文本的研究也渐趋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始终是高昂的,讨论非常热烈,上黑板画图、讲解也特别踊跃,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有不少学生已经能将这部分内容对照自己做的曲线图 1 背诵下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曲为心声

对乐曲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后,教学重点自然要转向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上,曲为心声,我开始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曲调和琵琶女人生经历之间的关系。

经过短暂的讨论,学生马上知道了乐曲的变化和琵琶女人生经历的变化大致是吻合的,琵琶女正是在借琵琶曲来诉说自己的人生经历,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喜怒悲欢。

如在乐曲清脆婉转如珠落玉盘,如莺歌花间时她一定是沉浸在少小时的欢乐往事中;当“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时,她一定是想到自己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之时;当乐曲突然迸发,转入高亢激昂时,她内心的愤懑达到顶点,应是想到自己不幸的婚姻,孤寂凄凉的人生处境。

5、把握主旨

那么座中谁听懂了她的心情,谁是她的知音呢?依据又何在?这一问题自然把学生引入了对本诗主旨的理解,让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音乐描写的作用。对这首长诗来说,没有前边精彩的音乐描写就没有后边琵琶女的自叙身世,就引不出白居易对自己迁谪经历的感伤,就不会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样的锦心名句,也就不会有这首千古流传的佳篇了。

这样以音入课,环环相扣,层层析来,渐入高潮的教学方式,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探究意识,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效度、深度,由浅入深的教学安排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所以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对一线老师来说,一定要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这样总能找到一种同类型文本最适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展现、辨析中有更多的收获。

第二篇:【教学设计】七律长征以文带文

《七律·长征》

高慧

一、话题导入:

1、(出示幻灯片)说说你所知道的毛泽东(生交流)

2、师总结:就像我们同学所说,作为一代卓越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我们将在接下来一个单元的学习中走近毛泽东、了解毛泽东。首先,我们将要领略的是一位富有才气、最具激情的领袖形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毛泽东。

二、学习《七律·长征》

1、首先,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代表作——《七律·长征》(生齐读课题)

2、教师引入长征背景:那什么是长征?(出示幻灯片,指生读背景)对于长征,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也许也有了或多或少的理解,但今天,我想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几个数字。(幻灯片出示)——师读,一起感悟。而这首诗就是创作于1935年9月底红军长征胜利在即,毛主席回顾长征途中的艰难万险,感慨万千,有感而发。

3、有了解才有感悟,让我们带着你感情的沉淀齐读《七律·长征》注意节奏,一二——(生齐读)

4、请你用诗中的一个字来形容长征对你的感受?——生:难

5、诗中的哪个词语能够概括出这些“难”——生:万水千山

6、红军是如何看待这些万水千山?——生:只等闲

7、齐读首两句

8、那这首诗中又提到了哪些“万水”,哪些“千山”呢?

9、首先,提到了哪些山?——生:五岭、乌蒙、岷山——出示幻灯——用一个词形容一下五岭?——逶迤——你能想象出一种怎样的画面?——感悟磅礴、千里雪——而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却是什么?——腾细浪、走泥丸——为什么?请你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你体会到红军一种怎样的精神?——革命英雄主义。——读出这种精神(指两生读)——那面对千里冰雪的岷山,红军又是怎样的态度?——生:喜——哪个动作能表现出这种喜?——生:尽开颜——为什么?——你又体会到一种什么精神?——读出这种精神(指生读)

10、走过了千山,又有哪些万水?——幻灯片出示——看到这两句诗,一定有一对词引起了你的注意?——生:暖、寒——幻灯片:金沙江暖吗?——为什么用“暖”?——相机引出“巧渡金 1

沙江”背景——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精神?——有“暖”做对比,你一定能想象到“寒”的背后所隐含的画面,你来想象一下?——生描述——出示幻灯片,师陈述背景——生读幻灯片旁白。——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精神?——谁能读出巧渡金沙江的乐观和勇渡大渡河的坚强?——指两生读

11、而正是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构筑了红军战士留给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师板书)

12、正是这种长征精神,造就了——(幻灯片)出示长征途中的经典场面。

13、让我们带着这种长征精神齐读

14、总结:全诗学罢,我们这是通过这些描红的字想象到了长征途中一幕幕惊险的画面,感受到了红军坚强乐观的精神,我们称这种诗歌感悟方法为(幻灯出示)——抓住关键进行画面想象和感情体悟(师板书),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诗词感悟中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深刻的体悟。

15、全诗学罢,你对这首诗的题目有没有疑问?——生:七律

16、谁来解答这个问题?——什么叫“七律”?(相机说明七律的含义)

三、感悟《忆秦娥·娄山关》

1、才华横溢的诗人毛泽东不仅会写诗,还会作词,一起来看一首同样创作于长征途中的作品《忆秦娥·娄山关》。

2、看到这首作品,你感觉在形式上与《七律·长征》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提示长短句、押韵、词牌的知识)

3、那我们来听听这首词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放录音)

4、这首词创作于娄山关战役之后(幻灯出示背景),介绍背景,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提到了“抓住关键词进行画面想象和感情体悟”的方法,和你的同桌或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哪个词给了你强烈的画面感和感情上的冲击。(生讨论交流)

5、生交流,相机引出:烈、碎、咽、铁——(面对如此艰难毛主席和红军战士们屈服了吗?)从头越——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精神?——读出这种豪迈不屈(指生读)——齐读

四、对比感悟《卜算子·咏梅》

1、在此寒冬时节有一种植物引起毛主席特别的青睐,大家猜猜是什么?——生:梅花

2、我们的毛主席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善于学习,他就仿照宋朝大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也为梅花写了一首词,大家来看。(出示幻灯片)

3、谁来为大家读一下?(指生读)

4、体悟共性:

(1)感受词牌的作用:这两首词有着相同的词牌名——卜算子,所以决定这两首词的()(结构形式)完全一致。

(2)感受梅花的精神:同时,两首词都在“咏梅”,那它们歌颂了梅花怎样的精神呢?你从哪里体会到的?(生思考、交流)

5、体悟感情基调:但是,由于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不同,这两首词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你能否运用抓住关键词进行画面想象和感情体悟的方法来谈谈这两首词不同的感情色彩呢?(生思考、交流)——你能读出这种低沉坚忍吗?(生读陆游词)

6、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又是怎样的感情基调呢?——谁来读出这种高昂豁达?(生读毛泽东词)

7、出示背景,加强理解:毛主席在创作这首《卜算子·咏梅》的时候,恰逢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人民面临饥饿的威胁;同时,国际上,与苏联断交、一些国家对我们进行孤立,我们的国家出在一种内外交困的艰难阶段。而毛主席在一次大雪中看到这傲霜斗雪的梅花,就写下这首杰作以鼓舞全国人民能够像梅花一样坚强不屈、乐观豁达,这也正是发扬了革命先辈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8、让我们再次带着这种精神齐读《卜算子·咏梅》。

五、作业、总结

1、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运用我们学到的诗词感悟方法去感受毛主席其它著名的诗词作品。

2、其实,毛主席之所以才华横溢、坚强豁达,与他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课下,老师推荐大家一本书《恰同学少年》(幻灯片),一起去看看青年毛泽东的生活和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去走近毛泽东!下课!

六、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坚强

长征精神{ 抓住关键词

乐观

第三篇:以文带文《尊严》教学设计

主题阅读:四(下)第二组以文带文《尊严》教学设计

明德小学

李翠荣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尊严》以及拓展阅读同主题文章,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通过与文本人物进行对话,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学习体会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悟人物形象。

3、以文带文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文本,进一步感受作者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再悟尊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学习体会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学习体会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悟人物形象。

【课前准备】

1、学生充分阅读《尊严》一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物观察表格、主题阅读材料《弯腰拾起的尊严》

【教学过程】

一、名人名言导入课题。

引用两句和尊严有关的名言导入课题。课件出示:

1、人不可有傲气,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2、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卢梭。生齐读。

师:知道这两句名言和什么有关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尊严》。(师板书,指导“尊”字)

二、整体感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指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出示课件说一说。(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结果)-。

3、师:同学们已经能够完整并简练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真了不起。写事的文章,大致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结果等方面来归纳主要内容,这就等于把书读薄,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咱们今后在阅读中要有意识地多加练习。

三、走进文本,感悟哈默,读中悟写

1、故事中的哈默是一个穷困凉倒的逃难人,可沃尔逊小镇的镇长杰克逊大叔是怎样评价他的?

2、课件出示句子: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齐读。

3、为什么他什么都没有,杰克逊大叔却说他是富翁呢?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近哈默,探个究竟。

4、课件出示导学提纲,根据提纲要求,小组合作分类填写人物观察表格。

用横线画出描写哈默外貌的句子。用两条横线画出描写哈默语言的句子。用波浪线线画出描写哈默动作的句子。

用小括号画出描写哈默神态的句子,在一旁写出自己的体会。

5、小组展示学习成果。预设:教师相机点拨。(1)外貌 课件出示:

句子一: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句子二: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读句子,谈感受(2)语言 课件出示三次对话

“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A、小组交流句子,想一想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B、师生合作读对话,从三次对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哈默?(3)动作

其实哈默的动作也蕴含在对话过程中,那个小组员交流?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仰起头

问 喉结上下动了动 蹲下来

捶背 狼吞虎咽 读句子,说体会。

仰起头

问:地位平等,人格平等,不准备让别人施舍。喉结上下动了动:哈默非常饿。

蹲下来

捶背:很有礼貌,做事认真、勤劳。狼吞虎咽:实在饿坏了,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吃。(4)神态 小组汇报 课件出示: 目光顿时昏暗了

6、小结:

我们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感受到了哈默强烈的尊严感,杰克逊大叔也是从哈默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看出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课件出示: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1)齐读,感受尊严。

(2)你看,作者正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哈默的自食其力,绝不不劳而获的尊严。

四、自主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弯腰拾起的尊严》,再悟尊严

1、学生自由默读《弯腰拾起的尊严》,初步感受故事情节。

2、再次默读,画出青年男子的动作、语言,在一旁批注,体会人物形象。

3、年轻人的形象在你的头脑中已经清晰起来,你认为他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交流,自主汇报。

4、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巩固了概括叙事文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体会了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在今后的读书学习中要尝试运用。

五、作业拓展(二选一)

1、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读书方法,阅读《小珊迪》、《真诚带来好运》。

2、阅读其它有关诚信的感人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尊严

神态

|

语言 ——人物品质——动作

|

外貌

【教后反思】:

第四篇: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朗读教学指导策略谈

江苏灌南县实验小学(222500)郑玉丽

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永恒的话题,而朗读教学则是其中一种传统有效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那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

一、披文入情,读悟结合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因此,朗读指导耍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学生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透过字里行间悟出其中的感情,从而在朗读时激情投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下面两个教学片段。

一位教师在教学《广玉兰》第二自然段时,既没有引导学生品味词语,也没有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就对学生说:“广玉兰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结果学生不能理解广玉兰的美在哪里,读起来千巴巴的,毫无感情可言。

而另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在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之前,先引导学生品味“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之类的句子,再引导学生理解“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这类的句子,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了广玉兰的美,读起来自然激情澎湃。

从两个教学片段的处理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个教师将朗读的训练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截然割裂,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这简直是强学生之所难。而第二个教师处理就比较得法,先让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学生在自主感悟中走进文本,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训练,其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二、变换形式,移情入境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变换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朗读形式上,可以让学生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默读、大声读等,同时让学生或吟诵、或推敲、或揣摩,多角度地去拨动学生朗读的心弦。

1.激情范读

何谓范读?顾名思义,范读就是示范朗读。范读是朗读教学中任何指导方法都无法取代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语句优美、情感丰富,如果教师注重范读,那么不仅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感情,还能使学生受到所读文章情感的熏陶,从而与教师、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如教学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一文,一开始就让学生欣赏精彩的范读,他们就很容易披文以人情。这样学习课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读得投入。2.角色移情

分角色朗读是学生最容易投入的一种朗读方式,也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孩子们是最有想象力的,他们一旦被定位为某种角色,就会自发地、深刻地、创造性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时教师再适时地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就自然地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3.赛读抒情

所谓赛读,就是竞赛式朗读。这种朗读方式最能调动儿童的积极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多运用这种赛读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参与性。4.配乐促情

如指导朗读《船长》最后两节时,我在引导学生了解这两节的主要内容,感受船长哈尔威随着轮船沉人大海的悲壮情感之后,播放了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歌曲。船长徐徐沉人大海的感人画面,伴随忧伤而缠绵的旋律,一下子震住了所有的学生。

三、读后评议,促进提高

为了让朗读训练卓有成效,教师要让学生针对朗读中出现的情况进行评议。这种评议可以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和调节功能。当然,为了课堂实效,我们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评议时结合朗读材料进行,不要泛泛而谈,落不到实处。《九色鹿》这篇课文中的人物各有特点:九色鹿见义勇为、机智冷静;调达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国王能主持公道,让正义得到伸张;王后只顾自己的美丽而去残害无辜。每一个角色都给学生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评议同伴朗读效果时,我要求他们看看朗读者有没有融入自己的爱憎之情,看看有没有把对这些角色的感情读出来。这样,通过评议,让孩子们自己发现朗读中的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无论对读者还是听者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也是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必须训练和培养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朗读形式,并注重相互间的评议,使朗读的训练得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五篇:“后茶馆式”教学体会:以人为本以学定教

“后茶馆式”教学体会:以人为本以学

定教

“后茶馆式”教学体会:以人为本以学定教

近日,非常有幸在上海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教育功臣的讲座,特别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的关于“后茶馆式”教学——走向“轻负担高质量”实践研究讲座,让人记忆尤为深刻。这个讲座内容充实,贴近教学实际,张校长用他风趣、幽默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轻负高效”教学的可行性。

刚看到“后茶馆式教学”这个标题就已经满怀着好奇了,脑海中反映出的一种悠闲自在的教学方式,师生们在茶馆里边喝边聊边学习,没有身份的拘束,没有分数的压力。当踏进静教院附小美丽的校园,看到一个个小窗户下漂亮的遮阳篷,廊坊里透出经典和现代相溶的气息,我仿佛真的是到了茶馆里。在聆听了张人利校长的讲座后,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后茶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是在“茶馆式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后茶馆式教学”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后茶馆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核心是一个“议”字,它的本质是对话----经验与文本的对话。

说到这,大家也许马上会想到当今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学方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小结”、杜郎口中学的“预习

展示,反馈达标”、洋思中学的“先学后讲,当堂训练”…,这些教学方式中与“后茶馆式”教学不是大同小异吗?的确,这些教学方式中也有与“后茶馆式”教学的许多共同点,但是“后茶馆式”教学是在分析实证的基础上克服了以上这些教学方式的弊端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的。发展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1.方式更加完善。新课程推进之后,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书中学”,学生获得的是间接知识;另一种是“做中学”,学生获得的是直接知识。其中“做中学”包括研究性、实践性学习等。可以说,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不但在校本课程中产生了研究型课程,而且在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也应该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实践证明:有的概念、有的内容、有的方法,如果没有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学生是很难掌握的。研究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知识,是一种默会知识,它支撑着创新能力的提升。后“茶馆式”教学就是变从“书中学”的一种学习方式为“书中学”与“做中学”两种学习方式。

2.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学习内容要求不同,学习的流程就可以不同。后“茶馆式”教学发展成三个“不”:

(1)不确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用时。

(2)不拘泥“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应用完整。

(3)不规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顺序。

3.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以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为导向来确定“读”、“练”、“议”、“讲”、“做”的合理的选择。

(1)效能是效率、效益、效果的综合。效率,对时间的变量。效益,对于时间之外对于其他投入的变量。效果,确定一定价值取向之后的达成程度。少争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效果价值取向主要两个方面:

其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二,不但关注学生“现在”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

张校长在讲到学校课程管理时,他说:“我极力反对牺牲今天的生活质量来换取明天的生活质量。”他主张“两多”、“两少”管理,“两多”就是学生的睡眠多、体育活动多,“两少”就是作业量少、补课少。他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和真实数据告诉我们在他的这种管理模式下成长的教师是幸福的,学生是快乐的,学校的品质是一流的。想想我们自己,整天的也在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在搞“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可是扪心自问我们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了吗?我们孩子的学习真的是“负担轻质量高”了吗?回答显然是不确定的。我们还在路上,还在研究的路上…

在沙河口区进修学校倡导的“三段九环节”研修模式的指导下,我们学校开展了以课例为载体的专题校本研修活

动。为了顺利实现“从教师教为主体向学生学为主体”的转变,我们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从2012年12月开始至今我们已经进行了两个阶段的研究,完成了小组的组建、组长的培训、评价机制的设定、学困生的激励等,也已经体会到了“基于教学前测的教学流程设计,基于独立思考的小组合作交流”的益处。

这次我要把学到的两个重要经验带给老师们,一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坚决不讲(学生会的≠学生能学会的),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最难的,但一定是学生不懂的。二是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尤其要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尤其是不同的错误原因),相异构想数多的时候就是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当然,对老师也不能采用灌输式,也要采取“后茶馆式校本研修”,让老师们在“学”、“读”“讲”、“议”、“做”,尤其是“议”中,对同一问题的讨论、对话,对原先有错误的或不全面的想法进行修正,或者拓展完善,从而提高实际教学能力。

“后茶馆式”教学更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关注学生对知识习得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潜意识,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正确的教育方式与方法的改进。“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今天的发展,将来的发展不懈努力。

下载“以文摹声”类诗文教学体会(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文摹声”类诗文教学体会(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