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尝试性作文研究报告
尝试性作文阶段研究报告
新课程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没有写作兴趣,习作千篇一律。为此,提出“尝试性作文”的研究,即变传统的“先讲后写”的作文教学方式为“先写后评”,使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评改实践活动,逐步乐于作文,自能作文。
一、初步建立尝试性作文教学的模式。⒈第一课时,独立写作。①导入激趣,创设情境。
开课伊始,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设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如:在写《我的照片》时,将学生的照片用powerpoint做成电子相册。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学生欣赏着照片,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这时老师说:“老师相信,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在这里,多媒体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②明确要求,独立写作。
其后,出示本次作文的要求,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及重点。如:习作要求“开学以来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把它写出来,先列提纲再作文,题目自定”,读完要求后,让学生讨论“本次习作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通过讨论明确要求后,学生根据要求在已有的生活积累中快速检索,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在不受老师和同学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写作。经过以上两步,学生的初稿就极具创造力,闪耀着个性的光辉:有个父母离异的学生,写自己和爸爸智斗回到妈妈身边,充满了挚爱亲情;有的写妈妈的手被刀切时的内心波澜,感人至深;有的写自己如何跟妈妈较劲,说服妈妈让他上数奥班,充满了生活气息。
③审阅初稿,收集信息。
老师要仔细阅览初稿,归纳出本次作文的优点和典型问题,确定评改课的重点,选出范文,精心设计评改过程。如:审阅《国庆见闻》后,发现习作选材非常广泛,感受独特。但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写出了国庆见闻,没写出节日特点和自己的独特感受。于是把修改的重点确定为:
一、反映节日特点;
二、内容具体;
三、表达真实感受。
⒉第二课时,修改提高。①总结情况,调动参与。
教育心理学家西蒙兹指出:“集体教学最有效的奖赏是教师对学生做什么和他做这件事的方法的认可。”评改课开始,老师要在总结情况的同时,运用恰当方式激励学生,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②回顾要求,抓准重点。
为了落实评改课的任务,要让学生再回顾习作要求,明确评改重点,为评改做好铺垫。
③范文引路,师生评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范文引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要注意,所选范文要有层次,要能激发评改兴趣,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评改需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如:在《音乐作文》中,以学困生陈鹏的《梦》作为范文,首先真诚地肯定陈鹏的进步,再引导全班同学发现他的优点,委婉指出不足,这样保护了他的自尊心,使他及和他同一层次的学生受到激励,并发现了作文中的问题,明确了修改的方向。在《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中,根据大多数学生感受写得不深刻,选择了韩爽的《妈妈的手》作为范文。学生读了之后被小作者的深情所感动,经过评议,学生知道了要体现印象深刻必须写出自己深切的感受,修改中就能有的放矢。
④对照范文,自评自改。
经过评议,学生就将抽象的作文要求具体化了,个人评改有了明确的方向,接着让学生对照范文自评。如:在集体评议《妈妈的手》后,才请学生自评。这样独立修改时,很多同学都能抓住重要问题修改,使独立修改具有了很强的实效性。
⑤小组合作,互评互改。
首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好中差搭配分为一组。要求优生,主要评立意、结构、文采;中差生,主要围绕习作要求评改;学困生,重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消除畏惧写作的心理,树立自信心,并作为重点帮助对象。这样滚动升级,使集体在评改中共进。
⑥习作欣赏,展示成果
根据小学生表现欲强、希望被表扬这个特点,老师设立“习作欣赏”这一环节,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改前改后的对比,既使大家真切的感受到修改的作用,又使被欣赏的学生获得了成就感,从而对写作始终充满兴趣。
三、重视评语的激励作用
习作批改是习作指导的继续与深化。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在作文批改中,„„要不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叶老先生道出了批改的基本原则。教师应屏弃僵化教条的旧式评语,代之以充满艺术性和人情的评语,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
①启发性评语
面对习作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顺等问题,我们采用具有启发性的评语,使学生能从评语中明确修改方向。如陆雨婷的《国庆见闻》评语是: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捕捉到了国庆的特点,再用耳朵听听,你会有新的收获。下次,你能眼、脑、耳并用吗?以后她能调动多种感官观察生活,习作内容较具体了。②欣赏性评语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肯定的愿望。在批改时要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劳动,哪怕闪光点只是一个字,一个标点,也应对其大加赞赏。例如:梁志远的《国庆见闻》写出了过节时人多、车多、出行不便这一问题,创想了一种分批放假制度。老师评到:奇思妙想,尽在梁志远的《国庆见闻》!因为自己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肯定,他在以后的习作中,继续发扬优点。“马太效应”使学生感到自己在写作上很有潜力,在习作中充满了热情。
③激励性评语
抓住文中的闪光点,恰当引导,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王冉的父母离婚了,她情绪低落,成绩一落千丈。在《欢欢给我带来了快乐》一文中,她只是简单地写了自己的烦恼,欢欢给她带来的快乐。老师评到:你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烦恼的事?小猫给你带来了什么快乐?用笔告诉老师好吗?王冉,赵老师很喜欢你,你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特别希望你成材!人在世上,难免会遇到风吹雨打,一定要勇敢地面对它,向它挑战,将来才不会后悔。努力呀,王冉,赵老师为你加油!王冉很受鼓舞,明显端正了学习态度,成绩回升,表现积极。
“尝试性作文”教学研究进行了两年,学生对习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日记中写到:写作给我带来了快乐,使我找到了属于我的那份自信;学生的习作一改千篇一律的局面,变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非常有个性,显示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学生的思维不受束缚,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口”,写真话抒真情。
自评:“尝试性作文”就是变传统的“先讲后写”的作文方式为“先写后讲”,使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作文评改实践活动,逐步乐于作文,自能作文。其“创新性”指向有三:(1)针对传统的作文教学而言,意在拓宽作文题材的范围,使学生以生活作为作文的源泉,在题材上有所开拓、创新。(2)要达到“尝试性作文”的创新,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先讲后写的教学模式,因此,“创新性”还指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作文能力为目标,探求新的教学方法、途径,实施作文教学的创新。(3)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必然带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思维活跃,善于探究,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因此“创新性”还体现于在培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单位:怀柔镇中心小学 姓名:赵艳芳 袁会伶 邮编:101400 联系电话:69623414
第二篇:设计尝试性作业
设计尝试性作业--激发欲望
“尝试学习”就是把学生看作一个生动活泼、积极自觉的认知主体,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思维,在尝试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前的尝试作业就为学生的尝试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并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欲望。在预习中要鼓励学生尝试解答课本的例题或同类型的题目。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预习时要防止学生读完题后看答案的现象,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要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或者设计一些同类型作业尝试练习,在遇到困难时可在课本中通过自学例题,通过模仿、迁移寻求解题的方法。也可以留下悬念,在课堂中学完例题后再检查尝试作业。
如循环小数的计算比较繁杂,在节奏明快的课堂上如果被冗长的演算所累,那么师生知识情感的交流,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深度将会大大降低。于是在教学前,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作业
1、计算 3.45÷5 10÷3 2.7÷11
2、在上述计算过程中,你遇到问题了吗?你发现了怎样有趣的现象?
3、你试着再算13÷11,看看它的商是否与你发现的规律相符。
通过检查预习作业,发现有的学生竟算了二三十位再在后面添了省略号,有的则补充一句这是算不完的,也有的主动阅读课本,或在别人的指点下添了循环点。在尝试中掌握了一些新知识的学生,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学生就愿意上数学课,当课上老师提问他回答对了时,他会很有成就感。在尝试中碰到了问题的学生,必然进行了自我的思索,当未能明了时,他们就更渴望在课堂中解决心中的疑惑,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他们上课的”兴奋点“就在于集中精力听老师解答他们的疑问,注意力自然会高度集中。
第三篇:尝试性教学学习心得(模版)
尝试性教学学习体会
参加完培训后,我有了很多收获,回顾以往工作,我觉得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下面我就谈谈通过本次培训获得的几点感受: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传统教学大都是教师讲过后再做练习的注入式教学,学生永远是被动的,永远无法决定老师要讲什么,怎么讲,感觉课堂永远是老师的。这样的教学使得很多学生总是上课时带着一双耳朵来听,课后做练习时又什么都不知道了,结果是老师卖力的讲,却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尝试性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应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展示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
二、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师先不讲,让学生先练,课堂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当学生在练习遇到困难时,真正的学习才开始,解决困难的过程往往就是学习的过程。困难解决不了,学生就会更专注于老师的讲解,这样的课堂就会变得更具有针对性,课堂 效率就显而易见了。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问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要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教学重视全员参与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高效课堂教学。传统课堂的学生参与只是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尝试性教学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创造,去合作,每个学生都要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上来,不懂的就问,就讨论。做为教师,要充分准备深入的挖掘学生和教材。创设真实贴近于生活的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同时教师要发动、利用、欣赏、认同、大胆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四、先练后讲,练在当堂
当堂课提出的问题先让学生自学,遇到问题老师讲解后解决 问题,之后再做一定量的巩固练习,课堂的问题必须在当堂课解决,这样才能检验学生是不是真的懂了。总之,要尊重学生,信任他们,适时的给予他们肯定、表扬和鼓励,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爱上课堂。
五、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要给他们提问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养成不懂就问的勇气和习惯。自学课本后,教师让学生提问,“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教师讲解后和全课结束前,都可让学生提问,“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也可能幼稚可笑,教师千万不能讽刺嘲笑。否则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后他们就不再举手了。教师要耐心听取和解答学生的问题,有些问题可以大家讨论,由学生自己回答。
六、重视小组合作讨论
尝试性教学必须要重视小组合作的力量。课堂上要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改变教师一言堂,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要听别人发表意见,再互相复述一遍;然后再试着分组讨论,分组人数不要太多,一般4-6人为宜。要留有充裕时间让学生讨论,不要走过场。不同意见可以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说错了,老师不要急于否定,要给予提示和恰当的鼓励,要设法让学生体面坐下,让学生不害怕课堂。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篇:初中语文尝试性作文教学法初探
初中语文尝试性作文教学法初探
宜八中李 彪
一、尝试性作文教学法势在必行
随着教学的改革推进,语文作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要求越来越急切。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目前语文教学的发展,无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它只是让学生写,然后教师作简单讲评,缺乏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练习和讲评,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和纠正自己的不足,脱离思想实际和应用实际,陷入“应试”的误区,堵塞了学生的思路,熄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①学生应命而作,脱离生活;②“应试”作文过分讲究章法、技巧使作文从形式入手,而不是从内容入手,增加了难度;③瞄准考试练作文,使作文教学失落了实用性的要素。
面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形势,作文教学改革已到了不改无以求生存,不改无以求发展的地步。于是,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尝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简称“尝试性作文教学法”。
尝试性作文教学法,却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避免了改进中的盲目性,对尽快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大用裨益。
二、尝试性作文教学法的操作模式
先看课例:作文课《让细节描写高出光彩》(中考作文复习展示课)
第一步骤,给出上一年中考作文题目,分析考试高分作文的原因
第二步骤,老师给出题目《一次有趣的活动》,学生大胆尝试片断作文,随机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第三步骤,师生交流,梳理归纳总结细节描写的要领。
第四步骤,再次尝试作文。再次给出情境,学生进行重写或修改。
第五步骤,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教师总结评价。
从以上课例我们可以归纳出尝试性作文教学的一般模式,分为:
第一步:准备阶段。预先指导学生观察,捕获写作材料,为写作做好准备。第二步:尝试写作阶段。让学生大胆尝试写作,不人作太多的指导,一般叫做写放胆文。
第三步:师生交流。学生互批互改,归纳总结方法。
第四步:修改写作阶段。根据学生互批互改交流和总结的方法,学生重新修改写作。
第五步:全班展示,教师总结评价。
三、尝试性作文教学法的特点
1.操作性。尝试教学法运用到作文教学中,便具有了“先写后导,先练后讲”-1-的明显操作特征。它具备五个可操作的教学步骤:教师引导学生审题,提高尝试要求——学生尝试习作(放胆文)——教师指导,讲评——学生修写成文——教师批阅,评价。这样的模式,使教学的实施变得具体化,可操作化,受到师生的喜爱,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2.灵活性。根据作文教学的不同形式和要求,尝试作文教学程序也有各自不同的步骤,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教师可适当的取舍,变动教材的作文教学内容和要求等。3.实践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学习作文,大大的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学生在尝试实践中学习,也能在尝试实践中走向成功。
4.差异性。尝试作文教学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实施自主原则,满足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
四、尝试性作文教学法操作注意事项
1、先行准备,尝试捕获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好一篇文章,关键之一是取材恰到好处,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的,认定目标,捕获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才能为写好写活作文打下基础,苏东坡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就是写作吸纳的材料要多、要广,积累材料要丰富、充分。如写《我熟悉的一个人》的文章,学生觉得好写,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人观察甚少,也说不上熟悉他们的具体行为、言语,也就是所谓的“熟视无睹”。我便在写作文的一星期内,先让学生选取要描写的对象,注意观察她的外貌、表情、语言及活动,只有做到“胸中有丘壑”才能“下笔如有神”。经过一星期的特意观察,学生心中有了素材,再加以提炼,就为写好此文作好了充分的尝试准备。
2、互评与交流,尝试筛选材料
有了材料还不行,还得根据作文目标的指引去筛选材料。写文章也好比做衣裳,如果选择上好的面料做衣裳,做出来的衣裳就美观、挺括。如果面料质地低劣,即使工艺高超,也制不出好服装。所以人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选材如何,决定作文的高低、成败。选哪方面的材料,抓住什么重点去写,如果没弄清楚,就会使文章详略不当,象一堆荒草,杂乱无章。有些同学,在掌握了大量的素材之后,选择时却左右为难、不忍下手,认为舍弃哪一个都很可异最后一哄而上,冲突了中心。
这时需要教师指导,让学生熟悉作文选材的一般方法和原则:1.熟悉材料我选它,生僻材料决不拿;2.真实材料我选它,选材决不选虚假;3.选材有意义,主题就积极;
4.材料典型,以一当十;5.选择新颖生动材料,抒写时代锦绣文章。
小组交流讨论,确定材料的选取。通过尝试,学生明确材料的重要和选取方法,提高了意识,锻炼了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3、小心与放胆,尝试放胆作文
宋朝谢枋得编的《文章轨范》把文章分为“放胆文”和“小心文”两种,并说:“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胆小——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
粹。„„初学熟之,开广其胸怀,发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中学作文训练一般处于“放”的阶段,应当坚持“放胆”写作。
“放胆”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写作思维,积累写作经验。“放胆”训练应该主要表现在立意上的打破惯性思维,体裁上的不拘一格,语言上的表现个性。有了“放胆”训练,方能在考试作文中写出“小心文”,取得优异的作文成绩。
4、自评与互改,尝试修改作文
尝试性作文教学注重采用学生互评互议的方法,以学习主体,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让学生尝试自己评改作文,实际上就等于给了他第二次重新创作的机会。在评改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老师或同学的要求,自觉地用理性眼光去发现自己或他人作文在拟题、构思、立意、谋篇布局、主题升华等方面的失误或缺陷,用自己的“写作图式”去寻求某一点,某一个句子,或某一方面的再联想或逆向思维,完成第二次写作。
5、朗诵与展示,激励尝试提高
习作朗诵。作文课上,分小组评改作文,每小组推荐一篇优秀习作,让作者自己朗读作文或请小组其他成员朗读作文,然后让全班同学评议,每小组需派一员参加评讲,作者最后发表看法。
成果展示。尝试作文教学注重作文后对学生写作成果的肯定和激励,它是整个教学模式中再激写作欲望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以下几条评改激励的措施:
⑴对学生定向作文中的任何优点在评改时都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再次挖掘、创新。⑵每周让学生自荐自认为好的文章,然后订成小册在班级交流,让每位同学拥有自己发表作文或交流创新思维的园地。
⑶对较好的作文、打印成文,在班刊中刊出,推荐校刊发表,并印发给同学学习、探讨。
⑷推荐优秀作品到作文网站或报刊,争取发表。
尝试性作文教学法有效的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作文成为一种值得期待的,展现自我的机会;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了个性化的展示;提高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发挥了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创建了积极健康的人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尝试性作文教学正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变学习的“被动”为“主动”,再配以教师适当的指导,便会在写作中达到“左右逢源”的境界。
第五篇:背影尝试性教学设计
《背影》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散文代表作是《背影》、《河塘月色》。《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
二、背景介绍: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 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三、需掌握的字词:
交卸
奔丧
踌躇
迂腐
蹒跚
颓唐
琐屑
晶莹
差使
狼藉
簌簌
拭
四、学习目标:
学会从多角度入手分析文章层次。 学会合作性学习。
学会在生活中感受父母之爱。
五、听一听,品一品
听名家朗读(注意把握(1)语速和停顿(2)感情的把握)
六、读一读,品一品
从第六自然段中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放声朗读(注意把握(1)语速和停顿(2)感情的把握)
七、读一读,想一想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你能从哪些角度入手分析文章层次。
八、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段):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二部分(2—6段):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情景,表现父爱子的真挚感情。
第三部分(7段):别后思念,在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怀念之情。
九、思考问题
请简要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课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于叙事中表现了父亲疼爱儿子,儿子怜爱父亲,父子情深。
十、归纳小结
见面背景
祖母死了,父亲失业
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四次流泪
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念祖母)
感动之泪(望父亲买橘 父子离别)
感伤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伤心之泪(再现背影 泪光莹莹)
四个背影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惜别背影(父子分手)再现背影(别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