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区第一学区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2:5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塔区第一学区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塔区第一学区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第一篇:红塔区第一学区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红塔区第一学区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

初三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6小题,其中1-5题每题2分,第6题8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B)....A.汲(xí)水 .B.涸(hã)辙 .D.拮据(jù).

古刹(shā).殷红(yān).惺忪(sōnɡ).婆娑(suī).

跌宕(dànɡ).

开辟(pì)

.地壳(kã)

.螳(tānɡ)水 .

明眸(móu)善睐 .

揠(yà)苗助长 .

探骊(lì)得珠 .鄙夷不屑(xiāo).C.惬(jiá)意

.【解析】A项汲(jí),刹(chà);C项惬(qiâ),壳(qiào);D项据(jū),屑(xiâ)。刹、壳、据是多音字误读,汲、惬、屑是形声字误读。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A.褒贬

取谛

绮丽

无精打采 B.峻工

纷纭

荡漾

不记其数 C.峰峦

茏罩

玲珑

一愁莫展 D.恣睢

和煦

柔曼

销声匿迹 【解析】A项“谛”应“缔”;B项“峻”应为“竣”,“记”应为“计”;C项“茏”应为“笼”,“愁”应为“筹”。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

A.毕业后,我的同座王立志随父母去了外地,从此我俩分道扬镳,没有再见过面。....B.暴雨、山洪、泥石流纷至沓来,使地震灾区雪上加霜。....C.大家在公共场所要讲文明,不要高声喧哗,要销声匿迹,自觉维护公共秩序。....D.现在的电讯诈骗手段常常别出心裁,花样翻新,大家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解析】A项“分道扬镳”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用来表示同学分别是错用对象。C项“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用来形容在公共场所讲文明,不在公共场所喧哗,错在望文生义。D项“别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或思想独创一格,与众不同,用来形容诈骗手段是褒作贬用,词语色彩不当。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学生学习是否努力,是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因素之一。

B.经过我国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使“嫦娥三号”探月飞船发射成功。C.为保证校园安全,有关部门决定并讨论增加安保人员,保障校园安全。

D.通过大力整治,今天本市的污水排放量减少了一倍,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解析】B项缺主语,去掉“经过”或“使”。C项语序颠倒,“决定”和“讨论”互换。D项错用倍数,改成减少50%.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绿》是他《温州的踪迹》一组散文中的第二篇。这篇游记散文表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陈涉世家》为陈涉立传,高度评价他推翻秦朝统治的“首事”之功。C.《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与《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同为英国18世纪的著名作家。其笔下人物格列佛与鲁滨逊一样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为“风”“雅”“颂”三类。《关睢》是《诗经》全书的第一篇。

初三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4 页)【解析】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6.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钓。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恨晚》)(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题发挥,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语文综合运用(本大题含7-8题,共6分)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

材料一 成书于1403年的《顺风相送?6?1福建往琉球》书中对钓鱼岛的名称做了十分清晰的记录,表明在14、15世纪中国人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嘉靖十三年(1534),陈侃在《使琉球录》中清楚地指出了明朝与琉球疆域的分界:古米山属于琉球,而钓鱼岛在明朝版图之内。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成书的《日本一鉴》,由“奉使宣谕日本国”的郑舜功撰写。该书更加明确地记录了钓鱼岛列岛为中国台湾所属,“钓鱼屿,小东小屿也。”“小东岛”即古代对台湾的称呼。意即钓鱼屿是属台湾的小岛。《日本一鉴》是一部具有官方文书性质的史籍,它反映出明朝政府早已确认钓鱼岛是属于台湾的小岛群,而钓鱼岛归属中国版图也已确凿无疑。

材料二 琉球海沟深有二千米,位于琉球群岛和钓鱼岛等岛屿之间,东北端与日本海相接,西南与马里亚纳海沟相连,从地理上把琉球群岛和中国大陆架截然分开,而钓鱼岛,黄尾屿和赤尾屿却与台湾岛一起,都坐落在水深的只有二百米的大陆架上。按照《大陆架公约》确立的“同在一个大陆架上之岛屿归该国所有”之原则,钓鱼列岛毫无疑问归属中国。

材料三 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会议,中、美、英联合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公告第八条明确指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指定其他小岛之内。”也就是说,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投降,《波茨坦公告》公认的日本领土,不仅不包括钓鱼岛,连冲绳都不是日本领土。

材料四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 国防部23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一九九五年十月三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二○○一年七月二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凡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内活动的飞行器,相关国家有义务将飞行器的有关情况通告中方,以便识别并保证其飞行的安全。

中新网12月8日电 据国家海洋网站消息,12月8日,中国海警2350、2166船编队继续在中国钓鱼岛领海内巡海。„„

(1)材料一、二、三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2分)

答案:

一、从历史文献中证明自明朝起钓鱼岛已归属中国版图;

二、钓鱼岛与台湾岛同属中国大陆架,按照《大陆架公约》归属中国;

三、根据《波茨坦公告》,钓鱼岛不是日本领土。(每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以上的给2分)

(2)阅读材料四后,你会有什么样的看法?

答案:示例一:我坚持支持中国政府、军队、海警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采取的正义行动。示例二:我国政府、军队、海警有决心,有能力捍卫国家的主权和保障领海领土的安全。

示例三:我国在钓鱼岛巡航执法和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是符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贯例的,这是我国正当的国家权力,别人无权说三道四。

8.张老师虽然年轻,但平时勤于钻研,勇于创新。教学认真负责,学科成绩名列前茅,受到大

初三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4 页)家的好评。他最近在上级教育部门举行的教学大奖赛上勇夺第一。“你”作为他的学生,会编怎样的一条短信,向张老师表示祝贺?(2分)

答案:示例一:张老师:祝贺您在教学大奖赛上勇夺第一!您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比赛中,您都是一流,我为自己是您的学生而自豪!学生××。示例二:张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您无怨的付出,最终换来了丰硕的果实,我将以您为榜样,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生××。(体例1分,内容1分。体例得当,内容扣住题目,表述恰当即可给分)

三、阅读(本大题含9-22小题,共3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共4分)

山茶花

杨慎

绿叶红英斗雪开,黄蜂粉蝶不曾来。

②③④海边珠树无颜色,羞把琼枝照玉台。

【注释】①杨慎,明代四川新都人,曾得进士第一,后遭贬至云南永昌(今保山),从此居滇35年。②珠树,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似玉如珠的树。③琼:美玉。④玉台,传说中天神的宫室。9.(1)诗人在第一、二句中以雪、蜂、蝶作画,请你展开想象用优美的笔调描绘一下这幅画面。(2分)

答案:银白的雪花漂洒在滇西的山川大地上,采花的蜜蜂和轻佻的蝴蝶都不见了踪影,只有红火的山茶花在绿叶的陪衬下迎风傲雪怒放。

(2)第二、三、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在诗中有何作用?(2分)答案:用衬托的手法,映衬出山茶花傲雪盛开、冰清玉洁的美丽形象,(1分)表达作者对云南山茶花由衷的喜爱之情。(1分)

四、阅读理解(共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10分)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1)山行六七里

山:在山上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乐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初三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4 页)译文:山势环回,道路也跟着拐弯,有座亭子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四角翘起坐落在泉水之上。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12.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的美景(1分),描绘景物时从视觉、嗅觉的感官角度来写景物(1分)(2分)。

14.文中“醉”与“乐”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思想?(2分)答案:“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因“乐”而醉)(1分)。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17题(10分)

盐说

①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氯离子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等生理作用。钠离子在人体水量恒定上起主要调节作用,钠多则水也多,钠少水也应当减少。因此盐摄入过多时,可能发生水肿,过少时,可能引起脱水。

②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日本秋田县的居民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20-30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结果秋田县居民中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是日本有名的短命县

③为什么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呢?研究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也就是说,人体盐分多了,对水分的需求也要相应的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导致血管内血浆容易增加,最终引发高血压。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蛋白质“Racl”在摄取盐分过多导致高血压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果开发出抑制Racl的药物,就能够治疗因摄取盐分过多而导致的高血压。

④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以5克为宜,不宜超过6克。事实上人们的盐摄入量往往高于此推荐值。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盐9.7克,农村居民为11.1克,并且中老年群体盐摄入量明显高于青少年。

⑤减少盐的摄入不仅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还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患者,采取限制盐摄入量要比多吃蛋白质和不吃肥肉等措施更有效。

⑥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将盐摄入量从每天9—12克减少到5—6克,血压会有明显的降低。通过这种方式所达到的降压效果等同于口服降压药的效果。

⑦如何减少盐的掺入量呢?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一般而言,20毫升酱油中含有约3克盐,10克黄豆酱中约1.5克。如果炒菜时需要用酱油或酱类调味时,应按比例减少相应的盐用量。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放盐。不吃或少吃咸菜以及含盐量多的酱菜、腌肉制品等..食物。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少的绿色食品。谷类中的荞麦和小米钾含量较高,蔬菜中土豆、藕、油菜、大白菜、番茄等和水果中大枣、山楂、香蕉、苹果等都含有比较丰富的钾。

⑧如何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呢?请记住,少吃盐永远是你的健康之道。14.简要概括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2分)答案:适量摄入盐有益于身体健康(1分),反之则有危害,容易引起高血压等多种疾病。(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阅读文段,把握关键语句即可。15.简要说明第⑦段中加点词“尽量”的表达效果。(2分)答案:“尽量”一词的运用更加严密地说明了食物加工、烹调时少放盐的程度。

初三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4 页)【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16.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选择两种说明其作用。(4分)答案示例:通过举例子(1分),更加增强了“过多地摄入盐对身体产生危害”这一说法的可信度。(1分)

通过列数字(1分),更加准确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每人每天盐摄入量高。(1分)

通过作比较(1分),更加清楚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比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明显偏高。(1分)

(每种答对2分,答对两种以上4分)

【解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说明方法。常考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读者理解,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

(2)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 具体。(3)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

17.除了第⑦段列举的方法外,你还有哪些减少盐摄入量的方法?(2分)答案示例:(1)少吃或不吃烧烤。(2)不吃含盐高的方便面食品。(3)减少在餐厅饭店吃饭的次数,尽量在家里吃饭。(4)多吃淡味或本味食品,不吃过分加工的重味食品等。(答出一种1分,答出两种以上即可给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2题(12分)

远去的乡村 李汉荣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我妈说,一到夏天我和你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它们的摇篮歌,比我和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着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②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还有的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我有那么好玩,值得它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爬在地上研究它们。当我爬起来,我已经有了我最原始的昆虫学。原来摔跤,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那意思是说,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③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你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和骨折。

④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被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着葱的做法,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后来,我那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呢?多浪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我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种葱哩,一行一行的。

⑤你听见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疑似世界大战即将发生的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和垃圾等待打扫,别无它物,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该怎样庆祝我觉得值得庆祝一下的时刻呢?我的秘密方法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一片着灵魂的初三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4 页)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它们那被阳光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哔哔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的满地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

⑥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当他头也不回地走远,他的田亩和更广袤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荒芜永恒——这时,我才突然明白:我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在挽救那首注定要失传的田园诗。

⑦屋梁上那对燕子,是我的第一任数学老师、音乐老师和常识课老师。我忘不了它们。我至今怀念它们。它们一遍遍教我识数:1234567;它们一遍遍教我识谱:1234567;它们一遍遍告诉我,一星期是七天:1234567。(选自《汉中日报》2013年5月14日,有删改)18.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结合第②段和第⑥段加以分析。(3分)答案:内容上,和第②段儿时摔跤被虫子逗乐形成对比(1分)。突出了儿时乡村生活的情趣,现在生活的了无意趣(1分);结构上,与第⑥段田亩被购、变成永恒荒芜相呼应(1分)19.选文最后一段三次写到“1234567”是为了什么?(2分)答案:为了表现大自然是“我”最好的启蒙老师,(1分)表达对远去乡村的怀念之情,照应题目(1分)。

2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妙处。(3分)答案:(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豆荚在阳光暴晒下,接连不断炸开发出声音的情景(1分),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与幸福,表达了作者对富有情趣与生命力的乡村生活的热爱与留恋(1分)。

21.文章以“远去的乡村“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2分)答案:(2分)①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的怀念;②对乡村受到城市化建设冲击的无奈;③对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精神家园的担忧;④对城市化建设以失去乡村为代价的迷茫。(每点1分,答对两点即可)

22.参考示例,概括作者笔下远去的乡村生活画面,说说你理想中的生活画面。至少写出两组。(2分)

【示例】听蛙鸣带着微笑入眠(概括文中画面)——听轻风絮语,鸟儿欢歌,忘却所有的烦恼(说说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画面)。

答案示例:①摔跤时被昆虫逗笑——静观蚕儿咀嚼桑叶,突然明白了“蚕食”一词的意思。②感受葱行(在不同的时间、季节)的诗意——闲看四季花开花落;③聆听豆荚炸裂的声音 ——欣赏麦地里昆虫的演奏;④父亲在田亩上劳作——余晖中看过往的人群走进又走远。(概括文中画面1分,说说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画面1分)

五、作文(40分)

23.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40分)要求:

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章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地名、姓名。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作文题一:

请以“足迹”为题,写一篇文章。作文题二:

请以“那段 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初三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 4 页)

第二篇: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析范文

第一题看拼音写汉字孩子们错误比较多,主要集中在逝世 咳嗽,朦胧朦丢一个横

第二题改正错别字和读音 孩子们的错误比较多,主要集中在竭泽而渔的鱼,孩子们没注意到三点水的鱼,氛围 fen孩子们不知道这个声调,应该是一声。第三个是正确的,最后一个把拆和折混淆了。

第三题日积月累孩子们的错误主要集中在查字典这个题目上,很多孩子不能分清部首的意义,眷的部首本来是目,孩子们都觉得是上半部分。二三两小题考查的是日积月累的知识,孩子们的错误主要集中在作者刘方平,有的学生写错了字,如纤毫必偿,第四题课文回顾个别孩子们没能写出季羡林,有的学生写的是季慕林,混淆了羡慕两个字,伯牙绝弦中,终身不复鼓的原因,孩子们没能写出来,他们写出了最能表现他们是知己的句子,看来孩子们对课文的掌控还不够,以后文言文要多写记忆一些文章内容。《少年闰土》中,背诵填空比较好,孩子们在理解内容的时候出现了错误,主要集中在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把看瓜刺猹这一事件写的最为详细,是因为什么,孩子们没能写出因为感兴趣。

《老人与海鸥》孩子们错误比较集中在褪色一词能感受到什么,突出人物的节俭特点。在《月光曲》中,让我们感受到月光曲的美妙,感受到贝多芬卓越的才华,孩子们没能写出来贝多芬的卓越才华。考查的是作者,对于《一面》的作者,我只是在上课强调一次,没有强调。考试中没有复习。臧克家是复习过,但是个别学生没有写出臧,错误比较多。按照课文填空,孩子们错误不多,基本上都能按照文章内容填空。

阅读理解与感悟

《穷人》节选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个别学生没能写出自作自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问到孩子们,桑娜是一个勤劳的人,给出的段落不能表现桑娜勤劳。

课内阅读

《最后一头战象》节选

个别学生在小标题错误比较多,小标题概括的不够准确。从这段落中能感受到嘎羧什么样的情怀,错误比较多,没能写出来。

课外阅读

寻找关于时间的词语,错误不多,填标点符号,孩子们错误比较多,尤其是句号和引号的位置关系。写近义词,平时中基本上不练习这样的的题目,错误不多,尤其是嚣张的近义词,错误比较多。

写人物特点,错误不多,孩子们基本能够写出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错误也不多,学生们能够把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第七题的错误比较多,让内容和写法上提两个问题,孩子们错误比较多,首先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写法,无从下手,所以错误比较多。

作文有的学生没有题目,个别学生走题了,写的不是和春节有关的事情,以后在审题上要提醒孩子们注意。

第三篇: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晕眩(yūn)帐篷 咄咄逼人(zhuō)随声附合B.分歧(qí)缥缈 人声鼎沸(dǐn)花枝招展

C.菡萏(hàn)禁锢 畏罪潜逃(qián)截然不同

D.怂恿(sóng)镶嵌 大相径庭(xiāng)见议思迁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鸟在天,鱼在水,树在大地,日光普照,万物各得其所,这才是正常的世界。

B.如果一个人做事情总是不求甚解,他就永远享受不到成功后的欢乐。

C.一大早老师就给我们带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李新获得了全国作文竞赛一等奖。

D.这篇关于探索宇宙奥秘的文章不容易懂,我得精益求精地看。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真得算个宝地。

B.作为九江市中学生地方文化读本,《悦读九江》精选了历代名家写九江的名篇佳作。

C.从底部杂乱的岩石到顶部草皮的边缘,只有大约60英尺左右。

D.为增强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学校联合市消防支队组织开展了火灾消防。

4.将下面几句话组成一段文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这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衬上红墙、黄瓦,给人民的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

②在公园里,在马路旁,在草坪里,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

③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了一团团的红雾。

④细碎的绿叶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座的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

A.④②①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5.下列选项中改句和原句相比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原句: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改句:世界上没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

B.原句:大家都承认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的。改句:谁也不能否认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的。

C.原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改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就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

D.原句:这只鸟的恶作剧把我吓了一大跳。改句:我被这只鸟的恶作剧吓了。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6.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

______,若出其里。(《观沧海》曹操)

乡书何处达? ______。(《次北固山下》王湾)

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秋词》刘禹锡)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诚子书》诸葛亮)

______,秋风吹散马声。(《潼关》谭嗣同)

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峨眉山月歌》李白)

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意》)

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7.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举行“交友之道”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朋”和“友”的甲骨文字形,并解释了其含义。假如你是班级的一员,请结合图形及注释说说你对交友的看法与认识。

“"【注】“朋”字造字本义为并列系在一起的两挂贝壳。“友”字字形像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甲】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杞人优天

《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金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她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闻之于/宋君

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及 ______

②亡 ______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寓言往往能够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让人们更形象地认识到其包含的寓意。读完这两则寓言故事,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任选一则谈谈。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8.0分)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我的牌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 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看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 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璧。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文章回忆了“我”和母亲之间感人的生活细节,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补全本文的主要情节。

母亲设法宽慰双腿瘫疾的“我”→母亲隐瞒自己的病情→① ______ →② ______ →“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

结合加点词语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在文中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文题“秋天的怀念”是对什么的怀念?文章还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落花

白辛

早晨的空气,清清淡的,极像轻跳林间深谷的一弯清流。我漫步到那棵树下,一个小孩正摇着竹帚在清扫一地落花。仰头望望,那是棵类似风凰,但不叫凤凰的树末,叶片儿老得没有一丝新意,却还缀着一树橙黄的繁华,这季节,该是枝头萧索的时候,那繁荣的劲儿,反让人有几分畸形的感觉。

“这树叫什么”我问那个小孩子,他颊上的红晕给我健康和明朗的感觉。

“我不知道,”摇摇头,他说,“他们叫他钱树。”

“为什么?”我说,“为什么你们叫它钱树?”

“你看!”他捧着一把花瓣给我,“像不像一毛钱?”

我看那些花瓣,虽是凋落了的,却似乎还存在着生命,薄薄的、粉粉的、嫩嫩的、每个形状真都像一个角币,淡黄的、鹅黄的、橙黄的色彩敷着它们,显得明丽异常,一点儿也不使人有凋零的悲哀。

生命原就是这样,有些在成长,有些在凋萎,事实上,成长固然是种喜悦,成熟的凋萎却也未尝不是壮烈,我们往往太过于重视表面的荣华而忽视了实质的意义,以至于有分享繁华绚烂的高雅,却未必能为它们的成熟凋萎赋予一份较为踏实的感情,无怪自古以来,落花给人的,多是不尽的哀伤。仔细思量起来,它们未尝不是懂得生命真谛的一群。当生命属于它们的时候,无拘无束,尽情地迸放;当生命宣告不再属于它们的时候,痛痛快快地离去洒脱、豪放至极,比我们虽然拥有生命之名却无生命之实的人,不知高明几许?过去,当我还不愿意深思的那段日子,一片落叶,一朵落花,常使我兴起无限凄伤,看它们无声的萎落,我几疑那正在失落的年华。而后,我知道为每件事赋子一个确切而肯定的意义,心里才不致那么脆弱激动得可怜了。

把玩着一捧“钱树”的落花,我突然想起我们乡下最流行用绿豆壳装的枕头,我睡过来的,那松松脆脆,酥酥软软的感觉,着实受用。那年,我离开家乡到台北求学,母亲怕城里人笑我“土”,帮我缝制了一个标致的木棉枕头,好则好矣,却害我一枕上便想家,想那装着绿豆壳的“土”杭头,连忙写信回去要一个。那次到日本旅行,第一次知道菊花可以泡茶,觉得甚是高雅,买了不少。现在,我想用“钱树”的落瓣缝制杭头,芳春虽然已尽,让它干涩的余味飘满小室,躺看看诗,读散文,够了,再慢慢品尝案几上的半杯菊花茶,神交今士古人,想来也够“风味”的一件事吧?

“每天你把落花扫在一块儿,送给我,好吗?”我跟那孩子说。

他两只明亮的眼睛睁大了:

“你要干嘛?”

“晒干它们。”

“晒干它们干嘛?”他将来可以学经济,他说,“又不是萝卜干?吃得。”

“我要装枕头,懂吗?”

他的头又摇了起来:“这也能装枕头呀?”

“嗯,”我解释说,“世界上最好的。”

他的眼睛一直闪动着,我知道,他已经答应我的请求。拣几片落瓣夹在书里,我一再叮咛自己:明天早晨散步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带只小的篮子。

结合文章内容,请说说钱树落花的特点。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早晨的空气,清清淡淡的,极像轻跳林间深谷的一弯清流。

文中回忆“绿豆壳装的枕头”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作者从钱树的落花中获得了哪些关于生命的感悟?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0分)

11.请以“起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中心明确,情感真;(2)不少于6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错误,“咄咄逼人”的“咄”应读“duō”,“随声附合”应为“随声附和”;

B.错误,“人声鼎沸”的“鼎”应读“dǐng”;

C.正确;

D.错误,“怂恿”的“怂”应读“sǒng”,“见议思迁”应为“见异思迁”;

故选:C。

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本题要结合字音字形知识来分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根据同音字的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的特点进行总结。

2.【答案】A

【解析】A.正确;

B.有误,“不求甚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该成语用错对象,它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能指做事情;

C.有误,“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该成语望文生义,它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而“李新获得了全国作文竞赛一等奖”的消息让人惊喜,但不害怕;

D.有误,“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该成语与语境不符,它指好了还求更好,与“这篇关于探索宇宙奥秘的文章不容易懂”矛盾。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运用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首先要对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其次,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中的几种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最后,我们还需结合语境分析成语运用正确与否。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答案】B

【解析】A.有误,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改为“冬天的济南”。

B.正确。

C.有误,“大约”与“左右”语义重复,去掉一个即可。

D.有误,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活动”。

故选:B。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

4.【答案】C

【解析】句子“在公园里,在马路旁,在草坪里,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引出说明对象,④具体进行描述为第二句,③是写远望的情景,应在④后。①是说马缨花的作用,应为最后一句。故正确顺序为:②④③①。

故选:C。

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抓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方可得出答案。

5.【答案】C

【解析】A.从反问句改为了陈述句,句意没有发生变化;

B.从肯定句改为了否定句,句意没有发生变化;

C.“不是……而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不是……就是……”是选择关系,这两个关联词容易混淆,应格外加以关注,像这样近似的关联词在考试中点击率是相当高的。所以句意有明显变化。

D.从把字句改为了被字句,句意没有发生变化;

故选:C。

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解答此题时,要细读文段,针对原句和改句的区别,进行辨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原句意,然后结具体句式,特殊词用法,及具体要求辨析作答。

6.【答案】【小题1】星汉灿烂

【小题2】归雁洛阳边

【小题3】便引诗情到碧霄

【小题4】非宁静无以致远

【小题5】终古高云簇此城

【小题6】不知何处吹芦管

【小题7】思君不见下渝州

【小题8】博学而笃志

【解析】答案为:

(1)星汉灿烂(重点字:灿烂)

(2)归雁洛阳边(重点字:雁)

(3)便引诗情到碧霄(重点字:霄)

(4)非宁静无以致远(重点字:致)

(5)终古高云簇此城(重点字:簇)

(6)不知何处吹芦管(重点字:芦)

(7)思君不见下渝州(重点字:渝)

(8)博学而笃志(重点字:笃)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注意结合语境填充。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回顾旧知,默写出指定的诗词名句。

7.【答案】答案:

“朋”字可理解为朋友要平等相处,从“友”字可以看出朋友要志同道合,相互帮助。因此,我认为朋友间要平等交往、有共同兴趣爱好,能够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图形构成要素,结合注解,按照总分的顺序,联系现实,展开合理的联想,联系题干,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从创作意图角度组织答案即可。关键要素:平等相处、志同道合、相互帮助等。

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8.【答案】【小题1】D

【小题2】待,等到

【小题3】无,没有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A.句意: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停顿:家无井/而出溉汲。

B.句意: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之/于宋君。

C.句意: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D.句意: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停顿正确。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句子,在理解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重点词:待,等到 ②句意:重点词:无,没有。

(3)①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②你踏步行走,整天在这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4)本题考查学生对寓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寓言故事内容,然后分析其寓意。【甲】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乙】主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这则寓意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答案:

(1)D;

(2)①待,等到 ②无,没有;

(3)①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②你踏步行走,整天在这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4)《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没有根据或毫无意义的事情担扰。(任选一则即可)

【甲】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节省了一个劳力。”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举国上下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乙】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9.【答案】【小题1】母亲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

【小题2】母亲临终仍牵挂子女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文章主要讲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经常摔东西、发脾气悲观厌世。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肝病疼得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坚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这里加点的“突

然”和“猛地”都有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的意思,分别用来修饰砸玻璃、摔东西,真实生动地表现了“我”双腿瘫痪后因对生活无望而产生的暴怒无常,及其绝望无比的心态。

(3)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概括。此文主旨写母爱的真挚、细腻、深沉、伟大。作者以去北海看菊花为中心,叙述病入膏育的母亲忍受着巨大的病痛,隐瞒起病情,忘我地把爱全身心投入到不幸的儿子身上,直至自己生命最后一息的事,她对儿子的挚爱无微不至:理解、体谅、包容儿子的“暴怒无常”;用尽苦心想办法调整、改善儿子的心情(外出看花儿);尽量避免可能对儿子情绪产生负面影响的任何事情;临终时刻念念不忘有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所以,母亲是一位善良、可亲、可敬、细心的人。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互依,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了生活的真谛。母亲的“好好儿活”,是对儿子的鼓励和期盼,“我”的“要好好儿活 是理解母亲后的信心和承诺。

(5)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理解。分析标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情感去综合分析,不能随心而欲。从全文内容来看,母亲是在“秋天“求我看花的,她正是秋天离开人世的,结尾我们是在“秋天再去看菊花的,“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而且文中母亲的坚强,与“秋菊”相似,“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文题秋天的怀念是对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文章在第一段就写了我双腿瘫痪以后,脾气暴躁无常的表现: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型……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不理解母亲身心痛苦的悔恨与愧疚,以及在困境中要坚强活着的生命感悟。据此作答。

答案:

(1)母亲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 母亲临终仍牵挂子女

(2)“突然”和“猛地”都有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的意思,“我”没缘由地突然砸玻璃、摔东西,真实生动地表现了“我”双腿瘫痪后的暴怒无常,对生活感到绝望而恣意发泄的心理。

(3)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

(4)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是指母亲害怕“我”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与信心,恳求“我”坚强起来,珍惜生命;最后“我”说“要好好儿活”是指“我”领悟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

(5)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文章还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不理解母亲身心痛苦的悔恨与愧疚,以及在困境中要坚强活着的生命感悟。

文章记叙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经常摔东西、发脾气悲观厌世。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肝病疼得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坚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故事情节的概括,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10.【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根据“我看那些花瓣,虽是凋落了的,却似乎还存在着生命,薄薄的、粉粉的、嫩嫩的、每个形状真都像一个角币,淡黄的、鵝黄的、橙黄的色彩敷着它们,显得明丽异常,一点儿也不使人有周零的悲哀”和“芳春虽然已尽,让它干涩的余味飘满小室”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题干中已经明确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常析句子。认真品读句子,从所学的修辞手法的特点中进行筛选把握。从“早晨的空气,清清淡淡的,极像轻跳林间深谷的一弯清流”中“极像”看出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其作用再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概括即可。把“早晨的空气比喻成轻跳过林间深谷的清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晨空气清新淡雅的特点。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中回忆”绿豆壳装的枕头“这一情节,结合文中“我们往往太过于重视表面的荣华而忽视了实质的意义”和“母亲怕城里人笑我“土”,帮我缝制了一个标致的木棉枕头,好则好矣,却害我一枕上便想家”,可以理解为:绿豆壳枕头虽土,着实受用,它能像这钱树的落花一样能让“我”体味到生命的实质意义,同时引出下文用钱树花落瓣装枕头的情节。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理解文章内容,充分体会作者的意图,写出作者表达的主旨。根据文中“事实上,成长固然是种喜悦成熟的凋萎却也未尝不是壮烈,我们往往太过于重视表面的荣华而忽视了实质的意义,以至于有分享繁华绚烂的高雅,却未必能为它们的成熟凋萎赋予一份较为踏实的感情,无怪自古以来,落花给人的,多是不尽的哀伤。仔细思量起来,它们未尝不是懂得生命真谛的一群。当生命 属于它们的时候,无拘无束,尽情地迸放;当生命宣告不再属于它们的时候,痛痛快快地离去洒脱、豪放至极”理解作答。

答案:

(1)钱树花瓣虽是凋落了的,却似乎还存在着生命,每一个形状真像个角币,且明丽异;芳香虽然已尽,还有干涩的余味。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早晨的空气比喻成轻跳过林间深谷的清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晨空气清新淡雅的特点。

(3)绿豆壳枕头虽土,却很实用,不同于表面标志却让“我”不习惯的木棉枕头,而是像这钱树的落花一样能让“我”体味到生命的实质意义,同时引出下文用钱树花落瓣装枕头的情节。

(4)作者悟出了成长固然是种喜悦,成熟的凋萎却也未尝不是壮烈,不要太过于重视表面的荣华而忽视了实质的意义;生命的真谛就是生要尽情地迸放、实现自身的价值,死要豪放、洒脱、不感伤。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文章写了对落花的描写和“木棉枕头”“绿豆壳枕头”“用钱树花落瓣装的枕头”三者的对比,作者悟出了成长固然是种喜悦,成熟的凋萎却也未尝不是壮烈,不要太过于重视表面的荣华而忽视了实质的意义;生命的真谛就是生要尽情地迸放、实现自身的价值,死要豪放、洒脱、不感伤。

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

11.【答案】【例文】

起点 一年一度的开学跟九月一日一起来到我们面前,有些孩子留恋暑假便呆在家里不愿去学校,有些孩子则不哭不闹乖乖地去学校报名。我属于后者。

小学升入初中,不会有太多的特殊,即使在我们这个小城,也有近万名孩子告别了小学,踏入了中学的大门。对于小学,我没有太多的留恋。那已经只是一段或美好或枯涩的回忆了。现在我要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环境,在我的脚下,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报名那天,我站在分班栏里苦苦地寻找我的名字,终于在七班的学生名单里看到了“常叶笛,女”,和我在这个班的小学同学只有四名女生,然后在别的班里的学生名单里不太均匀地分布着尧小六一学生的名字。

突然间明白过来,小学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只是一段历史了,那一个个班把我们格式化地分开。我们,都已经上初中了。

在开学的前一天晚上,我睡觉醒来了N次,N次看表又N次躺下。从来没有想到我会如此地像个孩子,看来对于第二天会不会迟到的担心是多余的了!

开学到校了一天又过起了星期天,准确来说九月四日我们才正式上课。我来初中上的第一节课是数学课,老师姓王,值得庆幸的是,这位王老师很务实,废话比较少,上课讲了两句便直入正题,讲起了我们身边的几何课本。

在学校吃的第一顿早餐令我现在还印象深刻。早上我饿着肚子,揣着几元钱来到食堂,看到那人山人海的情景时差点没晕倒,拽着一个同学的手坚持不懈地往里面挤。此情此景我才体会到“人群如潮水般”的含义--我一次次地往里面挤又一次次地被大浪冲回来,我才知道--计划生育政策实在是英明啊。

最后我还是让一个挤在前面的同学帮忙捎点东西,才可怜巴巴地得到了一袋方面面,可怜巴巴地在那里啃着。(试问,营养几何呀)

早上我们一共上了两节自习、四节课,从七点上到了十二点,五个小时才放学。让我在这两天中第二次的体会到我长大了。长大了就会有更多的责任等待着你去担负。

有了学校,世界就便小了。在这个学校我经常会看到熟悉的面孔。毕竟这初中的班级是原来的三倍,这里汇集了更多的学生。然后每个人就会在这个大集体中成为一员,渐渐弃去自己身上的光环,在这个起点上重新收集。

我们七班的教室是最大最好的一个,学生人数也是最多的,99人!所谓“新的”当然不能缺少了新的同学,我们班有个姓万的同学是班主任赵老师的女儿。老妈一听这消息就乐了,想老师都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这个班那这个班肯定是个好班。我看了这幕有些不屑,但老妈如此为我操心着实令我感动,我想我会努力的。

因为老爸是地理老师的缘故,所以我特别留意我们的地理老师,是个女的,讲课也是比较格式化的,当然,这样的课听起来不费力。再看看我们的课本,绝对是简简单单。

放学后跑到自行车棚去推我的自行车。上千辆自行车密密麻麻地挤在看起来有点小的棚内,我找了好几圈才找到我的爱骑,它可怜巴巴地被两辆自行车一左一右紧紧地夹在中间,任我怎么拉也拉不出来。我只好呆在原地,等那两个挡道的自行车的主人来。

中学里有太多新的事物等待我们去熟悉。

告别小学的终点,来到中学的起点。终点和起点的交替出现使我们长大了许多。我相信,我会在中学新的起点上,努力地赛出骄人的成绩!

【解析】【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审题可知,题目简单易懂,没有审题障碍。所谓起点,就是开始的地方。新的学校是我们学习的起点,家乡的那条小路,你遇到了一位知心的朋友,这是友情的起点。一次失败的考试,让你明白了刻苦学习的重要,这是成功的起点。这些都可以写入文中。建议写人记事,以真实事件寄托真挚情感,以真情打动读者。

【文体选择】记叙文。

【思路点拨】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家乡的那条小路是你我友情的起点,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文中则写人记事,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自己回老家过暑假,遇到了你,然后两人从相知到相交,最后结下深厚友谊的故事,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写法点拨】在写法上,可以使用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等写法,深化文章的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注意人物细节描写方法的恰当运用,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在记叙事件的过程中,事件详略得当的处理,写作顺序学会使用倒叙、插叙都会使文章收到生动感人,波澜起伏的效果。

这是一篇记事类的记叙文。从选材上来看,本文从生活中取材,所选事件贴近学生生活,真实可感。从语言上来看,语言流畅,生动活泼,富有张力和表现力。从感情上来看,感情真挚,有一种直入人心的力量。

第四篇:2014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

2014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郡县逼迫,催臣上道;《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

(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5)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6)__________________,亦崎岖而经丘。《归去来兮辞》(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逍遥游》的相关选段,完成2-4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发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环旋着往上飞 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往

D.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待:等待

3.下列语句中,并非表现一方在笑另一方的句子是()(3分)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之二虫又何知!D.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鹏徙南冥”的寓言,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了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和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形象。B.蜩与学鸠嘲笑鲲鹏是因为它们不理解鲲鹏的远大志向。对蜩与学鸠,作者显然都持否定态度。

C.庄子对宋荣子、列子等也是持否定态度的,因为他们都没有真正做到“逍遥游”。

D.庄子认为真正能做到“逍遥游”的,只有至人、神人和圣人,他们才能像鲲鹏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江南春天风光?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开头两句作者是如何表现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篇: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

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一班参加考试人数63人,有效人数60人。其中优秀34人,良好19人,及格5人,待提高5人。现将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二、试题综合分析

本次题型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了灵活性。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情况来看,有所提高,学生的进步又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逐题看过学生的试卷后,综观学生答题情况,现将试卷做一下具体分析:

三、试卷情况具体分析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第一题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由于本题所给部分词语多是文中原词,所以多数同学掌握不错。仅有少数同学“恐惧”“摧毁”出错。

第二题仍考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相对来说难度降低了不少,所以本题做得不错。

第三题中的第二小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人物特点的掌握情况。多数学生能正确书写,但也有少数同学出现错别字。另外,本题改得过于死板,就像林肯写“襟怀坦荡”“不卑不亢”、钱学森写“才华横溢”“前途无量”等就判为错误。

第四题运用修改符号改一段话,本题失分较多。反思对这类题的复习情况,虽然练习了几段,但只是强调了怎样找出毛病,对修改符号的使用却强调不够,本题平均约失3分.第5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学生掌握的也不理想。表现为平时背得很熟练的课文,一落实到试卷上,[莲山课 件 ]错别字便接连不断,还有的同学前后衔接不恰当。另外,学生对学过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联系在一起。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

本题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阅读:阅读部分学生在理解词语、分析概括、语言表达三方面失分率较高,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课内第一小题看,学生在近反义词方面还需加强练习。今后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要适当让学生练习。

从其他小题看,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还有:1 读题目要求不认真。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部分学生只解释意思,却忽略了联系上下文。2 对短文内容的分析深度不够,学生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上。

第三部分习作与表达

本次是二选一作文。

1、可以以“作业”为主题;

2、要求学生通过一件事情,表现一个主题。虽然这类作文特别是第二个选题对学生来说不算难,但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不足之处表现在:1 部分作文结构不够完整,开头就写这件事的经过。2语言上缺乏遣词造句的能力,叙事不够具体;3部分学生审题不仔细,出现跑题现象。4 书写不够规范。

四、努力方向

把“端端正正地写字,写端端正正的字”落到实处,重视基础的掌握,多做练习,帮助学生做字形分析,加强记忆。阅读题要多予以引导抓关键词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利用好阅读课,“认真读书、勤于思考”。课下或周末回家鼓励孩子们多读课外读物,多积累好词佳句让他们能与书为伴,不仅能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还能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ww w.Y k j.CoM文

章 来源

下载红塔区第一学区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塔区第一学区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

    五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试卷一、小小书法家,看谁写的字既正确又美观。(8分)diāosùshēnyínzhìxùàohuǐyǔzhuxiè{发倾nǎo{烦袋扁{biǎnpiān二、小小判官,......

    2012----2013上学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六(2)班 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参考43人,及格人,及格率%,优生人,优生率%,均分。 二、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卷面分基础知识、阅读知识......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gōu lóu lǎn du táo zuì lǐn liè kāng kǎi( ) ( ) ( ) ( ) ( )shèn tu jiān dū chōng jǐng fěn zhuāng yù qì( ) ( ) ( ) ( )二、给划......

    2015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不含答案

    2015高二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2017.1 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 积累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匀称(chân) 诘问(jiã) 镏金......

    2012-2013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思想品德试卷及答案(模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资源全部免费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来,并将字母填入下面的答1.对于新集体,观点不正确的是 A为实现集体的共同......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题目

    一、看拼音写词语。gōulóulǎnduòtáozuìlǐnlièkāngkǎi()()()()()shèntòujiāndūchōngjǐngfěnzhuāngyùqì()()()()二、给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几(jī......

    2010学年上学期初一期末语文试卷(5篇范文)

    2010学年上学期初一期末语文试卷(4) 第一部分:基础16分 1、古诗文默写(6分) (1)子曰:“岁寒,。(《论语》)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无可奈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