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

时间:2019-05-13 02:3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

第一篇: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

摘要: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是指小学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赋予学生自始而终的情感体验。本文概述了小学语文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建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03-01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小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来和作者达到共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逐渐明确了作者的立?觯?理解了作者的情感。而体验式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语文教材为基本载体,主动参与、主动体验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它让学生从语文教学活动中获得无尽的乐趣,领会到中华民族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可以全面引发小学生的主动求知欲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想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语文教学质量,其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求知欲,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学习。但由于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天性爱玩,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所以让他们主动学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体验式阅读教学法,以语文教材为基础,把小学生推到了教学主体的地位,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授课目标等不再由教师决定,而是学生主导课堂走向,小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在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中自由发挥,自主探索、主动学习。这就很好地调动了小学生的主动求知欲,点燃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1]。

2、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采用体验式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达到共鸣,领会作者的写作立场、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主动求知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活跃思维创新能力,持续丰富情感体验能力。在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打破思想壁垒,活跃思维,深入思考,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创新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力。

3、加强了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给予小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小学生自主确定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并就小学生自己目前已具备的认识能力与认识范围,去理解作者的思想、体验作者的情感,发现文章的主旨内涵。在这种主动求知,深入探究,反复思索的过程中,小学生掌握了不同的写作方法,收获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累积了一定的创作素材,从而切实加强了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建构途径

1、教材语言,引发情感体验

教材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是我国小学阅读教学活动中情感体验的源泉。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材文章大多具有丰富的情感表现力,教师要对语文教材科学有效利用。在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依据教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具体的文章内容,绘声绘色地描述当时情形,营造课堂氛围基调,唤醒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进一步指点学生从文章内容深入到文章环境,最终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2、情感氛围,诱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学生、文章三者的对话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就文章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文章包涵的思想感情,再运用一定的情感手段,将这种感情输送给学生,把学生推进强烈的文文章情感氛围,从而渲染学生的文章情感,诱发学生的文章情感体验,实现教师、学生、作者三方的情感共鸣[2]。

3、情境再现,生发情感体验

在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中,有时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认识经验与认识范围,再现文章内容所表达的情境,综合利用学生的听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来整体感受文章中的人物、风景、物件、事情,从多个方面唤醒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使学生爆发全方位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材文章《虎门销烟》一文中,文中描绘的就是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烟时刻,人民群众群情激沸的场景。通过描绘销烟时,人民群众的各种反应,表现人民群众对鸦片的极大厌恶,显示出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凝聚力。教师在此文的教学中,可借助现代教学手段,通过网络媒体播放《虎门销烟》的记录片,再现当时的销烟情景,让学生由景生情,引发学生的真实的情感体验。

4、不同情感相互对比,激起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中,不同情感相互对比,也能激起学生最真实的情感体验。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很多都具有一定的情感表达性,有些情感含蓄内敛,有些情感张扬豪放;有些情感浓烈炽热,有些情感清淡寡欢。这些不同的情感,如果让学生单一体会其中的一种,对于年龄尚小,心智发育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而如果把两种乃至更多情感鲜明的文章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小学生是很容易从比较中发现不同的。此时教师再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点拔,必能激发小学生的悲、喜、欢聚、离别、思念等情感体验[3]。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教师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种语文教学方式。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语文教师运用合理的手段,对小学生适当指点、引导,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国光.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J].新课程?中旬,2016,(11):33.[2] 张仕斌.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J].现代交际,2016,(11):209.[3] 贺非非.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5.

第二篇:小学语文作文体验式教学

试论小学语文作文的体验式教学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把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摆在首位。纵观小学作文现状,学生的体验并没有在作文中得以很好体现,情况不容乐观。极少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对学生体验的激活及情感的引领,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本文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探讨,力求为语文教学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体验式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把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摆在首位。纵观小学作文现状,学生的体验并没有在作文中得以很好体现,情况不容乐观。极少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对学生体验的激活及情感的引领,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本文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探讨,力求为语文教学提供一种思路。

一、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内涵

体验写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体验性作文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积极创造现实的情境,使学生真切体验教学的内容,根据实际的写作要求把握写作要点,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积蓄体验

传统的学生作文教学,学生往往是在毫无思想、材料准备或体验零碎肤浅的情况下进行的。课堂上经常是优等生唱主角,中下学生一片茫然,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往往是似曾相识,没有个性。体验性作文教学第一步就是课前提前数周告知学生作文的内容、范围、主题等,然后根据作文的要求,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动手操作,如何有方法有层次有计划地认真观察、阅读相关书籍汲取知识。在实践中教师要适时、适机、适当地指导学生注意记录每一个实践环节,特别是一些细节,为习作积累具体的材料,要积累材料的同时,记录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积蓄充分的情感。这是作文教学非常关键的一步。2.激活体验

学生要写出生动具体、情真意切的作文,激活已积蓄的体验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音乐、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作文教学的情境,激活学生已积蓄的体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分享体验的愿望。3.表达体验

表达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自己在实践中看到的、做过的、听到的、想到的有关内容以及由此萌发的情感有条理地与同伴分享并记叙下来。这个过程伴随着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是深化认识,过滤、筛选实践中获得的有益成分并使之积淀下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单纯地累积材料,要清晰地表达自己在实践中的感受体验,彰显自己的独特性。4.升华体验

任何一个人哪怕是最小的孩子在完成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总会伴随一定的情绪反映,或喜或忧,或豪情满怀或抑郁伤感等,但这只是个体情感的表面体现,教师要引导他们将这种体现逐层深化,纳入到健康运行的轨道上来,使其经历一个“情绪——情感——情操”的演变,催生出无穷的力量,真正起到作文育人的效果。整个过程要以学生为主,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富有个性,有效地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1.生活观察策略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鼓励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必要的情感体验是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前提。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材料仓库。我们根据学生接触生活的特点,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无论是喜怒哀乐甜酸苦辣,还是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都要求学生及时记录,随时积累。这种积累不仅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有“米”下锅,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与体验的累积。亲情、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都是学生作文的重点,而这些“情”都必须从生活中来,从亲身的观察和体验中来。2.阅读贮存策略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结晶,知识的宝库。阅读是人们了解世界,掌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精读,还是粗看都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陶冶情趣。因此,边读、边悟、边记,不但能使学生获得所需的信息,而且有助于启发思维,同时这种阅读也是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淀。3.真情批注策略

有句教育名言:“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和唤醒”。学生的作文完成了,老师批阅时融入真情,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强成功的体验,诱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情批注特别强调的是要真心赏识抒写发自肺腑的真话。宽容,接纳和赏识每个孩子的习作,让孩子敢于写真。教师的宽容,将给孩子的习作带来无穷的希望。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说出来时,无论他们的想法是多么可笑,他们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不定期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此外,当学生不愿教师把自己说的话公开出去时,教师应向学生保证:绝不会把学生的习作中倾吐的真言公开,以消除学生写真的畏惧心理和后顾之忧。当学生在写真作文中暴露出一些同学之间的矛盾时,作为老师,不能坐视不管,而应该做好调和工作,这样既能消除学生写真的后顾之忧,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

“文章千古事”。作文和作文教学一直是个大难题,作文教学研究是颇有争议的大实验。但我坚信体验式作文教学一定能让学生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一定能得到迸发,真知灼见一定会在笔尖流露。参考文献:

[1]王松泉,王相文,韩雪屏主编:《语文教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6月

[2]钟为永著.《语文教学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6月

第三篇: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xiaobai | 2009-5-7 10:28:00

一、课题的提出

新的世纪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的时候,新课程改革也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呼唤着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正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现状,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的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小学生活泼好动,语文阅读教学的材料形象生动。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他们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

1、“体验”是一种新时代倡导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课程取向,“体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成为整个文本的一个关键词。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理解,“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与意识。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包括认知、理性、情感、人格等范畴,使学习过程不仅成为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体验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亲自体验的一种学习方法和经历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心理特征和生活体验,感悟语言、欣赏语言、积淀语感、运用语言,从中体验到语文学习本身的乐趣,让这一学习过程与生命个体的丰富与发展过程趋于一致,从而享受到生命活动带来的震撼和愉悦。

2、“体验”是一条提升文本价值的必由之路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与文本世界的交往之中,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体验感悟,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使课堂洋溢浓郁的“人文”气息。语文教学虽然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它更要求把握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在掌握课文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其中所蕴含的道德、审美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生活过程、生命过程、人文精神的培育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语文阅读教学要丰富师生双方的精神世界,就一定要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多种途径反复触摸文本,感知其中的内容,体验丰富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产生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依靠文本,给师生提供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经历、情感,从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他们的人生。如果没有学生在读、思过程中对文本情感的深入、有效的体验,文本内含的思想、情感价值是无法充分实现的。

3、“体验”是一条锻炼学生才干的中枢纽带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现代教育理论也告诉我们:只有亲历“做”的过程,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所学的知识为学生所用。在体验性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类情境,学生在读、思、品、演、写、做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性实践活动中,牢固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活动能力,促进了他们“学中做”、“做中学”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这条纽带上“立体”的学语文、用语文,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根据皮亚杰的学生发展认识论、理论教学理论。

7—12岁期间为儿童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主要程度选择得当,完全可以对小学生进行体验性教育。体验性教育将会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正迁移。

2、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而是学习者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主动获得的。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学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创建识字环境,拓宽识字途径,学会自主识字。

3、遵循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智能的发展和培养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活动。它倡导积极的学生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和多样化的评价观。主张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情景下,考查、评价学生,使评价成为促进每个学生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4、遵循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提倡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重视人的意识所具的有主动性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正是基与上述这些理论观点的学习,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打下了深厚的理论根基.在我们的课题中,以学生为中心,相信学生的潜能,为激发学生的潜能服务。

5、根据《课程标准》得出。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四、研究目标和操作措施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体验不够、感悟不深、个性解读文本能力不强的现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创设有效情境,引领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思、查、演等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文本,体验其中的喜、怒、哀、乐,深入感悟所学内容,从而“积极的发现、建构、创造意义”,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师应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让全体学生积累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树立较强的学习、实践、创新的自信心。

(二)操作措施

1、引进角色体验,有效促进感悟

小语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杨再隋教授也说:“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引起学生思维冲突。——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角色体验,是指让学生充分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真切地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简化的教学目标,通过读读、评评、说说、演演等方式,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老师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现场采访,让学生如临其境,深深体验到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评价语言,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妙语如珠,使整个课堂“妙”、“趣”横生!

2、密切联系生活,注入感悟源头活水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往往会促进他们对课文的内涵有深入的感悟。

3、活动交往,为 “感悟——创造” 搭建桥梁

在课堂上积极联系课内课外,积极为每一个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给他们充分的自主空间,他们才能有所感、有所悟,直至有所创。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体验积极性,体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2、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体验性学习的内涵及其能力培养方法。

3、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六、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7年9月至2007年12月)

1、成立课题组,收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

2、确定研究对象。

3、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

4、撰写研究方案,请专家论证,进行课题申报。

(二)实施阶段(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

1、制订研究课题计划,学期研究计划。

2、定期组织研究教师学习、研讨。

3、撰写阶段性总结、论文。

4、完善实施方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为宗旨在实践中探求新的阅读教学模式。

(三)总结阶段(2009年6月至2009年8月)

1、总结研究成果。

2、做好已毕业的研究班学生的跟踪调查工作。

3、汇编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研究成果鉴定

七、成果形式

1、研究方案、经验总结、论文和研究报告。

2、研究活动的记录、照片、资料。

3、组织上研究课。

4、请上级领导与专家调研及评价。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当人类迈入了新的世纪,新的世纪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的时候,举国上下的新课程改革也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呼唤着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正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现状,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的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小学生活泼好动,语文阅读教学的材料形象生动。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他们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

(1)体验性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他人表达的语言、行为、操作、情感、程序等的自身体验过程。

(2)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与文本世界的交往之中,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体验感悟,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使课堂洋溢浓郁的“人文”气息。

三、研究目标和操作措施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体验不够、感悟不深、个性解读文本能力不强的现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创设有效情境,引领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思、查、演等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文本,体验其中的喜、怒、哀、乐,深入感悟所学内容,从而“积极的发现、建构、创造意义”,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师应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让全体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树立较强的学习、实践、创新的自信心。

(二)操作措施

1、引进角色体验,有效促进感悟 小语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杨再隋教授也说:“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引起学生思维冲突。——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角色体验,是指让学生充分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真切地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简化的教学目标,通过读读、评评、说说、演演等方式,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老师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现场采访,让学生如临其境,深深体验到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评价语言,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妙语如珠,使整个课堂“妙”、“趣”横生!

2、密切联系生活,注入感悟源头活水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往往会促进他们对课文的内涵有深入的感悟。

3、活动交往,为 “感悟——创造” 搭建桥梁 “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维果茨基)因此,仅仅注重学生个体角色体验、感悟是不够的,还有赖于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多项合作、交流活动,来激活整个课堂。只有在课堂上积极联系课内课外,积极为每一个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给他们充分的自主空间,他们才能有所感、有所悟,直至有所创。

(1)给学生提供参与和选择的空间。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由于角色的转换,因新异感激起热烈的情绪,让儿童作为活生生的人,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全部地投入,全面地活动起来,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演一演的环节,给每一个学生参与、选择的机会。比如: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给表演的同学提出好的建议。在课外搜集资料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精心准备等,这样,可以给孩子们的“感悟——创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使用的苏教版小语教材富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在教学时,教师应积极开掘渠道,营造浓厚的“人文”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3)搭建“内化——创造”的舞台。

语言习得理论告诉我们:语文课本应该成为一种凭借,一种有目的、有步骤地为学生创设的语文生活环境。学生有70%的语言得自课外的语文学习。因此,语文课堂,应该积极为学生搭建课外学习和课内创造的舞台。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更使他们在创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对象

太仓市朱棣文小学二(7)班、四(1)班、四(2)班、五(4)班。

(二)研究方法:

1、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8个班为实验班。本校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体验积极性,体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3、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体验性学习的内涵及其能力培养方法。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04年1月到2006年11月

2、具体步骤:

前期工作:选择讨论,申报立项

第一阶段:2004年1月至2004年6月(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2)确定课题方案,明确研究方向。第二阶段: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

(1)撰写子课题方案,召集课题成员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学生体验性学习的策略。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体验性学习的进展情况。(4)撰写子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2005年7月至2005年12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第四阶段:2006年1月至2006年11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2)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3)汇编子课题案例、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子课题论文集

(2)子课题优秀课堂实录

(3)学生阅读教学体验性学习中的成果展示

八、课题的组织管理 组长:全柳芳 副组长:陆丽琴 组员:杨闻艳 俞云芳

《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法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育一度走进科学化自然学科教学的模式,工具性过强,刻意追求客观性、确定性、抽象性的教与学的目标,学生的学习缺少情感的个体表白,缺少价值观的自主评价,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流于形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缺少兴趣、缺乏信心和创新精神,语文教育成了少有灵魂的教育。

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体验到快乐? 第一,远离情感世界,偏重科学世界。中小学课堂教学极端地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在教学目标上,知识目标至高无上。在教学方法上,科学思维方法、辩证法被庸俗化、绝对化。在教学内容上,教材被顶礼膜拜,师生视教材为“圣经”,不敢也不能越雷池一步。而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关系的丰富内含仅仅剩下单一的认知关系。种种迹象表明,中小学课堂教学关注的是科学世界,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科学世界的独尊,课堂教学缺乏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第二,脱离生活体验,偏重认知活动。缺乏对儿童生活体验的合理构建,脱离儿童生活和社会现实,是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的通病。乏味单调的理性生活成为主旋律,不能满足学生完满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从当前我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来看,注重的是学生的认知活动,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缺乏对完满的可能生活的构建。通过认知活动,传递和习得的多是书本知识,忽视学生内在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学生在课堂这一生活空间中的道德生活、审美生活乃至整个精神生活的需要不能得到体验和满足。其直接结果是导致课堂教学不能成为学生的生成部分,日渐失去生活的原动力,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第三,课堂生活的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狭小。教学内容的传递基本上是从书本或教材到课堂,缺乏对教材静态情景的动态拓展。从教学组织形式方面看,班级规模过大,学生被固定在课堂的某一位置上,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在教学方法上,事无巨细的直观教学和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知识教学,不能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在我国所处的这个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的伟大时代,关注儿童的课堂生活,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将语文课程引向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理论基础

(1)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程应走向体验,面对生活。

语文的发生发展告诉我们:语文从生命开始就与情感和体验同行。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文和语文学习,语文教学是人类生活的自然产物,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体验是语文学习的依托。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体验过程。体验了多少,体验了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尊重学生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达成教师、学生与文本的真诚对话,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就目前而言,体验式学习比接受性学习更有收获。语文作为学校教学的一门学科,“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语文教学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承担着教给学生使用语言文字这一基本生存技能的任务;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对人类文明素质的提高和人类全面发展担当使命。这样的教学目的、要求的确定,体现了语文对一个人的内在生活的巨大作用,既要丰富人的内在生活,又要提升人的精神。所以,我们不能静态孤立地看待语文,而要给语文一个广阔而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背景,使语文教学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直接的社会性实践,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而且对学生意会大量的语文模糊性知识,对学生积累审美经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语文教育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应关注体验,联系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作了这样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的交际作用决定了语文与生活的血肉联系。而生活又需要丰富的情感作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的特点作了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心理学家认为:“体验是一种多水平(感觉水平、认知水平、意志水平)要素的整合。”“内心体验具有加工、扩展和升华的功能”。教育专家认为:“体验是以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为基础,又是对经历、实践和感受、认知和经验升华,这种升华是对感受的再感受,对” 认知的再认知,对经验的再经验。

由上述可见:体验既有情感的刻骨铭心,又有知识的深刻烙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和“三维目标”是吻合的。

三、研究目的

体验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落实“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预期目标:建立民主的、开放的、以学生主体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结构,结合教材中的有效因素,探索出具有生活情趣、可操作的符合各种课型特点的教学模式和体验学习的教学方法。同时探索出校内语文实践活动新形式,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如:开辟阅览室,开设语文实践活动课,组织和语文有关的活动等。引导并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了解社会、体味人生,在大的社会环境中求发展、求创新。

四、研究内容

1.加强语文识字课、口语交际课、阅读课、习作课等各课型体验式教学法研究。2.深入理解和挖掘小语课本生活化可体验的因素,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沟通“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的联系。

3.加强对学校、社会、书本的教育功能研究,构建小(教室)、中(学校)、大(社会)三个课堂教育体系。拟定改革小课堂、拓展中课堂、开辟大课堂基本策略。

四.研究方法、对象和人员

研究方法:以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教育测量法等。研究对象:新生小学全体学生 研究人员:新生小学语文教师

(一)小学语文体验式总体研究框架:

1、建立既有垂直又是网状的研究体系。

在教研室 级课题的统领下,设子课题组:子课题组成员有相关市、县小语教研员和实验学校人员。课题组起着调控作用,成员分工负责,以理论研究为主,并参与实践研究,有着指导实验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任务。实验学校作为课题研究的基本单位,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空间,确定亚子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研究。这样建立起宏观上既有垂直的管理体系,又形成网络的研究格局。

2、母课题带动子课题的研究框架。

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法研究作为教研室的子课题,应在母课题的引领和带动下,在教研室的统一领导和指挥的前提下,课题组成员应定期完成其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目标,并指导实验学校完成亚子课题研究目标,拿出成果,亚子课题定位要低,选题要小,研究更具体,操作性要强,完成时间可长可短。这样,实验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一些亚子课题,以丰富和弥补子课题研究中的不足,使子课题与亚子课题的研究相得益彰,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互补。

3、注入生活体验的研究内容。

依托三个课堂,注入生活体验的研究内容:小课堂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引进生活内容为主;中课堂则以开展校园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活动为主;大课堂则以开展校外阅读、习作及社会交际活动为主,大中小课堂既独立又联系,强调树立把生活引进课堂的理念,使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体验式。

(二)小学语文体验式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构建

1、课题研究措施:

本课题拟从下面几大块进行研究,由各实验学校根据本校情况有重点的选择进行课题研究。

(1)识字体验式教学法研究(2)阅读体验式教学法研究(3)口语交际体验式教学法研究(4)习作体验式教学法研究

2、课题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各成员要从全局出发,全面改革,既要突出重点,做好亚子课题研究,又要联合攻关,及时交流。研究中始终贯彻如下几点:

(1)、营造体验环境,培养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精神生活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对学生课堂精神生活具有发展意义。只有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气氛,开放自主的学习内容,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在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探究的快乐。使得“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语文教学要树立“生为本”的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位于自我为主体的支点上“动口”、“动脑”,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建立师生民主学习的教学氛围。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知识底蕴与发展潜力,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大胆探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体验语文文字的内在美与表现力,“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教师,要运用赏识表扬的教学评价艺术,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予以肯定,加以赞赏。通过共同研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有可能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另外,还要努力创设富有生活体验、情感化的课堂环境,使教室变得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2)、挖掘体验因素,促进个性发展。

语文课程是学习母语的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充满人文气息的课程资源比比皆是,无与伦比的语言环境;再加上小语教材中丰富的文化资源、灿烂的人类文明,丰厚的民族文化以及符合儿童生活情趣的学习内容。语文课程又与现实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拿来作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

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生活的广阔背景,是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

构建三个课堂,促进和谐发展。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3)、拓展生活空间,培养实践能力

在对教学过程的建议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学以致用,知识才能成为能力。因此,课题组教师要善于从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现实背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语文,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他们到生活的海洋中去。如:学习了写通知,各种各样的会议通知可以让学生拟写;师生在比赛中获奖,可以让学生写贺信;工厂出了新产品,可以让学生编广告词;元旦春节,还可以让学生编写春联互相赠送„„这样,让学生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密切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引入了一泓不绝的活水,使他们切身体会到生活需要语文,学习语文就是为解决生活问题服务的。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体验式、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3、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现状调查、选题,拟定课题实施方案,作好资料准备,着手建立含资料和材料为一体的课题档案。搭建班子,确定人员。(2010年9月—2010年12月)

第二阶段:形成各课型体验式教学法理论基础和操作要领,构建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课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形成大、中、小三个课堂教学体系。(2011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不断出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整理实验资料,统计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通过课题验收。(2011年10月—2012年8月)

4、研究成果的形式和成员分工。

研究成果的形式:

理论篇:论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论文集)、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等。

实践篇: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案例等

研究人员及分工: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第四篇:小学语文生活体验式习作教学初探范文

小学语文生活体验式习作教学初探

常州市兰陵小学 王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作文应与学生体验密切相连。生活体验式习作教学能够很好的解决当前小学生写作文时“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本论文在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精神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体验式作文教学加以阐释,力求为语文习作教学提供一条新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写作,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如: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自己真实发生的事情。然后,现在的小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而教师也怕教作文。纵观学生的写作现状,教学中的习作练习并没有在作文中得以良好的体现,情况不同客观。教学中极少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了学生体验的激活和情感的引领,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生机活力。本文结合生活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探讨,笔者将从理论和实践中对体验式作文教学进行研究,力求为语文习作教学提供一条新思路。

一、生活体验式习作教学的重要性及新构思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运用体验式新学习模式,能使语文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今,教学媒体多元化,资源丰富,网络发达,它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能动性,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最大限制地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增长知识,在“探索”中创新。

体验式作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而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体验强调人对事物、生活的亲身经历,强调感受的过程和结果。它是对传统教学只会“讲大课”、“满堂灌”,只重视课堂知识和抽象认识的改造和发展。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亲历体验”。所谓“亲历体验”,就是意味着习作教学不是一个师生围绕着书本,把知识对象化、目的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联系自己的生命经验,以自己的理解、想象等去直接地感受、体味、领悟、再认识、再反思、再创造的生命体验过程,同时这也成为一个确证生命、发展生命的过程。体验式

作文教学是让学生作文走向“立诚”的最佳途径,不仅能让学生写自己的话,而且写自己知道得最亲切,感悟得最深切的东西。

二、生活体验式习作教学,引领学生自动参与体验生活

体验式作文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虽然学生每天都有自己的生后体验,但是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可以作为作文素材,小学生也无法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自己的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人和物,喜与乐,怒与哀。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不断的积累写作素材,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指导,既可以个别辅导,也可以集体辅导。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空虚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联系,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而偏要说,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倾流出真实的水来?”这段话精辟而又切中时弊。要让学生作文流淌出“真实”的水来,就必须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跳出课本小书,跳出课堂小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跨出校园,让他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真实的阅读中积淀语言材料,在充实的生活中积蓄情感体验。

作文教学要打破时空限制,把作文引向生活,让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与生活沟通,追求的是真实和实用,讲究人文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跳出封闭的教学格局,把作文引向生活实际,把学生引进社会大课堂,引导他们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事物,鼓励他们把生活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只有体验,才会真实,无论是融入社会还是参与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主体参与、亲自体验,体验大自然的纯真,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体验失败后的自强……大自然是有灵性与秀气,我们带领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引导他们观察、欣赏、感受春天的事物。每次春游或者秋游之后都会涌现出一些优秀作品,大多数学生笔下的景色都是有情有味的。所以,体验生活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是解决学生习作千篇一律之顽疾的最有效方法。

三、生活体验式习作教学,及时捕捉并积累生活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他还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同样,家庭、社会纷繁多彩的场景也会在他们内心世界激起波 2

澜,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走进生活,开展参加生活实践活动。如:假期的雏鹰假日小队,参加社区的志愿活动,参观纪念馆等。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积累活生生的写作资源,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及时捕捉灵感。生活犹如一座矿藏丰富的“宝山”,初看上去,似乎平平常常,但只要睁大眼睛,开动脑筋,就会有新的发现,就能捕捉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

生活是一本多彩奇妙的无字书,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之源。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纳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要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变化,留心大脑中冒出的小理解、小感受,并随时记下它。生活的外延有多大,作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要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走向社会,亲身去观察、感受、思考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继而使学生自由表达。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更多地关注自身以外的奇闻轶事,并有选择地融入自己的作文,从而形成和加深对社会生活体察和洞悉的能力。

四、生活体验式习作教学,生活体验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生活体验式习作教学必须将读与写两者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生活体验式习作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把阅读融入到写作当中,将阅读作为写作的铺路石,只有将读与写两张配合起来,写作水平一定能够得以提升。

生活体验式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但是要将生活中的素材幻化成写作,多读是必不可少的。世事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都一一经历过,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理解社会、理解他人,是体验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的平台,以读促写,做到读写结合。阅读的范围是宽泛的,可以让学生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可以让学生读自己同学的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发挥语文读本的作用,可以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内容,以此做小学生写作最好的模板,从阅读中可以得到写作很好的延伸,读与写两者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回归到丰富生动、真实可信、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生活。这是作文教学获得解放的理想途径。我们要树立“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牢牢抓住“认识生活、丰富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这一切入点,让我们的写作训练像动画片一样吸引小朋友,既有情趣,又有实效。小学语文生活体验式习作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巩固学生写作能力,3

提高学生写作的想象力。在生活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同时,让学生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研究成果:

1、学生优秀作文集。

2、教师执教作文课。

3、教师论文一篇。

当然,“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

第五篇: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让学生从个体积累的语言习得经验出发,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验语言文字的美和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本文从“指导入情朗读”“创设语言情境”“引导人文对话”三个方面阐述体验式阅读教学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体验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具有很强的“体验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在人文对话中体验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一、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读书中体验

1.默读中融入情感体验。对一些感情比较含蓄、寓意较为深刻的文章应把重点放在默读训练的指导上。如苏教版《生命桥》的第三段:“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后再让学生默读静思:从这段文字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之后课堂出现了几分钟的沉默,但可以断定的是学生在潜心与文本对话,学生的纯真和善良的思绪奔涌不息,他们已经体察到了这段文字的悲剧美:“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是生命的希望,却又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为代价的。“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猎人们也“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此时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学生在静静地体味,“此时无声胜有声”。

2.朗读中融入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对那些感情饱满、朗朗上口的文章,老师常常让学生齐声朗读。由于朗读人数多,气势强,极易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让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轻声读课文,先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因为学生自由读,快慢不定,遇到障碍,还可以停一停,想一想,有利于准确地把握朗读的语感。在自由谈的基础上过渡到有感情地轻声读,这是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教师要适当指点。再由轻声读转向齐声朗读,这对多数学生来说,更是一种充分的表演和纵情倾吐。

3.诵读中积累情感体验。诵读是表现文本之声,是诵读者语感与文本言语之声的碰撞、交流、融合,是诵读者与文本言语的对话。对古诗词、现代歌谣和精美散文的片段理解,学生通过诵读达到与文本对话的心灵沟通,是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如《可爱的草塘》第五段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启发学生头脑中浮现出草塘那满眼的葱绿、静中有动的画面,和作者一起步入这美丽可爱的草塘,然后进行诵读。在欣赏性的诵读中,学生如临其境,被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丰富情感所感染,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在诵读中,他们倾吐了热爱大自然之情,把无情的书面语言化为了声情并茂的口头语言,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提高了情感的体验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体验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叶圣陶是这样表述生活体验对语感生成的重要性的:不了解一个字和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翻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语文老师要善于将学生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到前台,这样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激发学生生活体验的方法很多,教师利用语言,联系生活,帮助联想,展现情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如一位教师教学《游园不值》时提出问题:同学们,诗人没能进入朋友的园子里,没能观赏到满园的春色,多么可惜啊。但你能猜出园里是什么样的吗?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我想里面一定是绿草茵茵、百花争艳,蝴蝶在翩翩起舞,蜜蜂在花间采蜜。”“我想里面有一条小石子路,两边都是垂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着身姿。”学生的描述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融入了对春天的切身体会。

2.通过表演体会情境。表演是体验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根据文本提供的情境、情节,让学生入境表演,求得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它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完整演绎,也可以是对文中“空白”处创造想象表演。于永正老师教学《狐假虎威》后半部分时,为了帮助学生通过读了解狐狸如何借老虎的威风在百兽面前神气活现的样子,他抓住“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这个很不起眼但极富启发性的问题,借助模拟表演这一形式,引导学生研读。学生如临其境,抽象的语言文字顿时“活”起来了,思维也“活”起来了,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引导学生在人文和谐的对话中体验

学生阅读课文,其实是学生与文本的一种对话过程。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从接触课文开始,学生就在与课文进行对话。于是,《丰碑》中的军需处长走出了大雪山,来到学生的心中;白居易笔下的《忆江南》的花草江水化作灵动的生活经历,感动着学生的心灵……这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活跃在学生的心间;一处处独具特色的景观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一种种感人至深的情感浸润着学生的灵魂,作品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

实践证明:“体验式”阅读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体验文本和自我体验的实践中,既有独立学习的意识,又有合作探究的行为。课堂教学始终在自由、民主、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下载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究体验式 语文 教学(精选)

    “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 古岘小学 李玉洁 2012年10月 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是 “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 “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就是老师创设一......

    探究体验式 语文 教学

    “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 “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就是老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通过营造和构建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阅读心理情境,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

    数学课堂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数学课堂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真正掌握与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体验式作文的建构(写写帮整理)

    备课笔记兼谈体验式作文的建构空间刘 杰体验式作文,就是指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观察、阅读、讨论等形式,形成对自然、社会、人生、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

    浅谈小学英语体验式教学

    小学英语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 体验式的英语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活动亲身体验,让学生对所学的语言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对所学的语......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呢?我觉得应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性阅读。所谓体验式......

    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

    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教师都在艰难的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最终定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 西安市灞桥区电力小学 王娟萍 摘要:本文论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的必要性及其特性,然后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从文本解读的审美观照、情境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