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西自治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常规
《湘西自治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常规》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常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常规是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过程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包括计划、备课、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作业、评价与考试、信息技术研究、信息技术设备维护与维修等方面的内容。
一、计划
1、制定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熟悉所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通读教材并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出全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计划中应该简要分析任教班级的学生情况,任教科目的信息技术内容,明确提出全期信息技术教学目的地要求,能力培训目标,主要措施,教学进度等。教学进度需要明确到第几周的第几课上什么内容。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要按时上交教导处备查。
2、制定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辅导计划。教师应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制定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辅导计划。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辅导计划是学生提高性学习计划,在计划中药冲锋发挥学校信息技术设备优势,提出不同年级的能力要求,通过血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技能、培养什么能力将培养目标分解到不同年级,落实到各个辅导课中。
3、制定信息技术设备(耗材)采购计划。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熟悉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设备功能及设备(耗材)有无情况、损坏情况。根据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即使制定好学科信息技术年度设备(耗材)的采购计划。信息技术设备(耗材)采购计划在每年的10月份上报教导处,由教导处汇总报学校负责人审批后上报县市主管部门集中采购。
4、制定信息技术设备年度维护维修计划。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学校信息技术设备使用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信息技术设备年度维护维修计划。设备维护维修计划由学校主管领导审批。
二、备课
1、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理解“信息素养”的概念,掌握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了解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情况,通读并且理解小学至高中全套信息技术教材。
2、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教师备课实行学期备课、按章备课、按知识点备课。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采用电子备课手段,必须事先制作好本节课教学所使用的演示文稿,所有备课资料按章节归档进行网上 管理。
---整体把握教材,了解教材中只是与能力的训练体系和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同时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在整个章节中的地位及作用,从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只是目标、技能目标)。
---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性格、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情况,了解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困难;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注意教学的针对性。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从学校设备、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每节课最佳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教学步骤要恰当合理,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符合逻辑规律;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案要体现“任务驱动、研究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教学方式。
---课前要收集和制作本节课教学所需要的素材以及教学演示文稿。
3、教案应该严格按照格式撰写,对于采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课程,要在教案中反映教师和学生完成的任务。;教案中应该要有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采用流程图表述),教案内容应该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内容小结、作业练习等。
三、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课时少、内容多、操作训练多、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上课这一环节,尽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自学能力和操作能力。
1、按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恰当地组织教材,在教学中要体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尽量采取“任务驱动、研究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要使学生能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妥善处理好课堂中的偶发事件。
2、课堂教学要注意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要精讲多练,反对满堂灌。
3、教学应该突出重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
4、教师教学语言要简洁、生动、清晰、精炼、准确,信息技术用语要规范、讲课条理要清楚,要注意对学生常用信息技术用语的学习与训练。
5、尽可能的体现学科整合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
6、课堂教学的引入尽量要创设活动情境或问题情境,操作教学结束后要有操作过程小结。课堂结束前应该有本节课教学内容小结。
7、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注意教学的组织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用机习惯、保持机房安静整洁。
8、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学生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培养。
四、作业
1、选择恰当地作业内容,起到既复习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又能够拓展学生信息技术的视野和能力;作业布置要少而精,一般不要布置书面作业。
2、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提交作业(如电子邮件、演示文稿、操作过程的记录、电子作品等等),信息技术教师要为任教班级建立学生电子作品集,布置给学生制作电子作品的任务要面向学生不同的层次,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
3、所布置的作业应该体现学科整合思想,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注意分析讲评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五、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要采取学生自愿的原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活动,课外活动应该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外活动要有较强的目的性,通过课外活动,学生确实在信息技术的某个方面得到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承担课外活动小组的辅导工作,可以采取个别教学的方式,一位老师带几名学生。要求做到期初有计划,期终有总结,有活动记录,经常有检查,竞赛出成绩。
2、采用课外小组以及俱乐部方式开展活动,每个学期结束要有课外活动成果的汇报表演(形式可以多样)。
3、课外活动的内容应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设备、软件特点,由信息技术教师自行确定。在确定内容时,不仅要有相关工具软件的学习及小课题的研究活动,同时也要选择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及健康人格等方面的内容,促进学生技能与身心健康发展。
六、评价与考试
1、信息技术课程评价重点在于促进学生信息素养、信息能力的提高。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评价促发展“的主体多元化评价体 系,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信息能力放在重要地位。逐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反馈与评价体系。
2、信息技术课程学期评价应采取学生自评(15%)、学习小组互评(15%)、教师评价(7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以百分制结果告知学生。禁止将评价结果做任何方式的排队或排名。
3、信息技术能力考试是检测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一种方式,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能力考试在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进行。信息技术能力考试实行全州统一考试,考试成绩计入学生毕业升学总分。
七、信息技术研究
1、信息技术教师要从研究入手,积极探索新课标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新方法、新模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科技含量。同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信息技术研究提供了空间,信息技术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应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开展各类型的整合研究,全面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新的发展。
2、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课题研究活动,而且要积极开展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师生竞赛活动(如论文、信息技术技能、赛课等).中心完小以上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每年应辅导不少于5人的学生参加州级以上的学生电脑制作活动。
3、独立初中和完全中学每校至少承担一项省级以上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课题。
八、信息技术设备维护与维修
1、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认真做好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维护维修工作。学校应把信息技术教师所完成的设备维护与维修工作计入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发放设备维护与维修工作津贴。
2、信息技术设备维护工作分室内设备维护与室外设备维护两类。设备维护一般按年度分季进行。
第二篇: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学常规(2010年修订稿)
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学常规(2010年修订稿)
第一篇 学校教学管理常规
一、教学管理职责
1、教学管理体制。学校要建立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校长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教学工作全面负责。乡镇中心完小及以上学校应安排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对学校教学工作具体负责。乡镇中心完小及以上学校应设立教务处和教科室,规模较大的学校可设立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片完小、村小及教学点的教学管理工作由所在学区、中心完小或九年制学校统一安排。
2、教务管理职责。学校教务处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管理机构,应设主任一人,具体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教务处可设副主任或教务员若干人,具体负责落实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3、教研管理职责。学校教科室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机构,应设主任一人,负责学校教学研究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教科室可设副主任或教研员若干人,具体负责教学研究的实施工作。
(学校应自觉接受各级教育行政及教育科研部门的督查和指导。州、县市教育科研部门对学校教学常规工作进行评估,县市辖区内学校将每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结果呈报县市教科所,州直中小学将每年的教学常规检查结果呈报州教科院。)
二、教务工作管理
4、课程设置管理。严格执行部颁和省颁课程方案(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在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开好学科课程的同时,要注意开好活动课程;在开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要开好选修课程。学生集体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不 1 少于一小时。
5、教学计划管理。学校于每学年初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开学初,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及全体教师,按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并指导学生制定学期学习计划。学校在开学两周内要检查审核教务处、教科室工作计划和教师教学计划。
6、教学过程管理。教务处、教科室要对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记录,及时反馈意见,每学期不少于2次。要求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随意缺课、调课和停课,不得占用学生休息时间安排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严禁突击教学或提前结束课程。
7、教学结果管理。每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每学期结束时,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和全体教师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在搞好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教学经验、教学案例等典型材料。
8、教学档案管理。学校教学机构的管理人员要认真填写并妥善保管好各类教学档案,包括工作手册、各类表格、教学计划、工作总结、分析报告、检查记录、成绩统计、业务记载、学籍资料、学生成长档案等,都要有案备查。学校要建立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考核、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乡镇中心完小及以上学校要逐步创造条件建设学校网站,实现教学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并通过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研究管理
9、听课评课。每学期校长、分管副校长听课不少于20节,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及其他教学管理人员听课不少于30节,一般教师听课不少 2 于12节(村小教师不少于8节)。听课应有听课记录本并如实记录,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要认真组织评课活动。
10、集体备课。乡镇中心完小及以上学校要建立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活动至少每两周进行一次,要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定参与人。主备人必须备出完整的教案,要针对教案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深入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11、教研活动。教科室每学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2次以上,举行全校性教学研讨活动2次以上,安排相关教师参加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教科室每学年还应根据学校实际开展公开课、优秀教案评比活动,举办专题讲座、撰写教学论文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各种教研活动应做如实记录。
12、课题研究。学校要有综合性课题,教师要有微型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写出研究方案,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理论依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步骤、研究成果的形式、课题成员分工等。学校课题研究应具有针对性,讲究实效性,注重研究过程,结题时应写出结题报告。
13、综合实践。学校要把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开设,对资源建设、活动内容、实施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有效性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并付诸实施。
(乡镇中心完小及以上学校要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或民族特点的校本课程。)
四、教学评价管理
14、教学质量检测。凡是按照课程方案(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 3 质量检测(考试或考查)。考试科目每学期可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质量检测,高中阶段每学完一个模块要进行一次质量检测,考查科目的考查在每学期末进行。学校要对各年级教学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15、教师教学评价。学校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同伴、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谈话、家访等方式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综合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业绩、教研成果等,对其进行一次发展性评价,将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16、学生学业评价。坚持发展性评价标准,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各门课程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业成绩、兴趣特长等因素,采取学业检测、教师评定、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等级分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或A、B、C、D四个等级,也可以采用百分制。高中学校应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分认定办法。
17、教学奖励制度。学校应建立“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奖励制度,对教学工作负责、教学成绩显著或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对学习成绩优秀、进步显著或有专业特长的学生给予表彰。
第二篇 教师教学常规
五、教学准备
18、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明确国家教育目标、本学科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教学目标,制定每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思路及其在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新学期学科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课时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定位合理。
19、充分开发课程资源。要根据课程管理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和反思,把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组织、整合,实现教材内容的再创造。合理计划并发挥图书馆(室)、实验室、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及实践基地的作用,提高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率,要广泛利用校外各种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20、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了解所教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和需要、思想特点和学习能力、思想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特点以及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各有所得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21、教法合理有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研究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系,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实现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生有效学习。
22、过程设计缜密。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注意课堂操作的方式和步骤,对情景、例题、基本训练题、演示实验、教具使用、提问内容、板书设计、布置作业都要周密思考,注意层次、密度、难度,具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形成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手段与方法,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23、教案规范完整。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板书设计,教学步骤,练习反馈,作业布置,教学后记(反思)等。每节课、每种课型均应有完整的教案。青年教师应备详细教案,重在规范;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也必须有教案,5 重在创新。可实行电子备课,但要避免简单的重复,要切实保证备课的质量。
(提倡撰写包含学案在内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学生用的学案,它侧重于学生直接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设计;二是教师用的导案,它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有条件的教师可写电子教案。)
六、课堂教学
24、教学目的明确。教师要紧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析疑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杜绝课堂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5、教学方法科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关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通过教案或学案的使用,有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做到讲有中心,练有目的,分析透彻,注重实效。要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通过教学手段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6、教学行为规范。教师在课堂上应发挥表率作用,做到精神饱满,仪表端庄,语言规范,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实验操作正确熟练。要严格按学校课表上课,不得擅自调课、停课,不得擅自推销教辅资料,准时上下课,并举行必要的仪式;上课不得无故离开教室,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27、教学艺术精当。教师教学中要讲究教态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学会倾听,学会设问,学会交流,学会欣赏,学会用必要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使学生得到多方位的启示和感受。教师根据教学情境,机智巧妙地运用教学策略,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绪、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态,注重有效信息的收集,适时调控教学过程,弥补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缺陷。
(倡导自主合作教学方式。教师要打破自我封闭的教学状态,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七、作业布置与批改
28、作业设计精心。作业设计应当重视实效性,在内容上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在难易程度上应当符合学生实际。作业形式应当灵活多样,除书面作业外,应当适当安排口头性、活动性、实践性及探究性作业。应当针对学生个体的认知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选择性作业。应当从巩固和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等目标出发,对每次作业设计的目的、内容、形式和预定效果等进行论证,未经充分论证的不得留作学生作业。凡布置给学生的书面作业,教师均必须提前做。课外书面作业总时量:
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四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七至九年级每天各学科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高中每天不超过2小时。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
29、批改反馈及时
作业批改必须及时,重在找出作业中的问题和学习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与学的要求。作业要统一批改,正确使用各种批阅符号,注明批改日期,以及作业订正的要求。可采用标明正误、加注批语和评语、集中讲评等形式反馈给学生,作业本应在下次作业前处理好发给学生,不得几次作 7 业作一次处理,批改作业后,应区分情况及时讲评作业,并及时督促学生纠正作业中的错误或不规范的问题,提供平行性矫正的作业或指导学生总结经验,重视对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提倡教师“面批精批”,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评价,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错题册”。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可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有机地结合教学需求,设计、组织、指导学生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
八、课外辅导
30、规范辅导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开展课外辅导活动,不得随意占用学生的自习课;要明确辅导的对象和任务,研究辅导策略,确定辅导重点,制定辅导计划,满足不同群体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增强辅导的针对性。
31、强化分类推进。教师要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坚持分类指导。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加强指导和培养,借助课外阅读指导、开设学科讲座等形式,为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的条件,促使他们脱颖而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通过针对性训练弥补基础性知识缺陷,帮助其克服困难,改善学习效果。
32、重视个别辅导。对个别学生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应及时地给予针对性帮助,尤其要注意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不仅要关注学业上的问题,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要多给他们一份关爱,要多给他们一些读书、思考、答问、演练的机会,教会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33、规范辅导行为。严禁教师占用自习课和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不在辅导时间讲授新课,不得以辅导为名成建制补课,不滥编滥发教学辅导 8 资料,不得以“培优辅差”的名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严禁教师以家养家教的形式谋取私利。
34、科学安排实验。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在每学年或学期开学前编制实验计划,安排实验课题,准备所需要的仪器、材料、工具等,保证实验教学安排合理,科学有效。教师课前要关注实验和教学的关系,精心研究实验,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确定具体的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并在上课前对实验进行试做,熟悉实验过程,以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实际效果。
35、课堂落实实验。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目的、要求,以及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实验和分组实验。实验以2人一组为宜,有条件的学校安排单人实验操作。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并在实验室管理员的配合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困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品质。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开放实验室,提供学生进行课外实验的场所和时间,提供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提倡教师开展探究实验活动,提倡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等科学活动。实验完成后,教师应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对实验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小结,进一步巩固实验效果,达到实验目的。教师要布置实验必需的作业,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并认真批阅和评价。
(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关心学生的学习心理,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九、质量检测
36、组织质量检测。凡按课程方案(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质量检测。质量检测可通过考查、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考试科目可举行期中、9 期末考试,考查科目一般在期末进行考查。质量检测除笔试外,还应注意采用口试、听力测试、实际操作等形式。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严肃考风考纪,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37、改进考评方法。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进行考试评价研究和实践,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提倡口试、开(闭)卷考试、实验操作评价、综合性学习的考察、调查报告等多种考评方式,提倡学生、家长、同行、学校、社会共同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努力构建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与考试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38、认真进行命题。命题是教师的任务之一,命题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智力发展水平,体现教育性、教学性、发展性。要注重学生的实际,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考试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的功能。试卷编制从易到难,题型应多样。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不出偏题、怪题、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考查。要科学地把握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提倡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题库,努力实行教考分离。
39、强化质量分析。要科学地制定评分标准,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肯定学生的创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用能力、创新意识的和谐发展。考后教师要及时对每个班级、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填好质量分析表,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要重视对学生自我分析的指导,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快。要帮助学生剖析问题,改进方法,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教师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质量检测和分析,能够正确运用诸如智能组卷系统之类软件进行教学质量检测,运用网络评卷系统 10 等软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
十、教学研究
40、强化自我反思。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经常性的思考、审视与分析,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形成在“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职业状态。
41、坚持同伴互助。教师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改变教学研究各自为阵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同事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广泛开展“结对子”活动,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要定向辅导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互帮互学,共同成长。
42、寻求专业引领。教师要结合自身的专业发展,制定个人理论学习、专业提高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自觉进行理论学习。教师每学期至少要订阅一本教学专业刊物,要经常浏览知名教育教学网站,积极参加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听取教育教学专家的专题讲座,主动寻求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倡导开展“五个一”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上一堂公开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发表或交流一篇教学论文,给学生或教师做一次专题讲座,编制一套有较高水平的试卷。)
第三篇 学生学习常规
十一、课前预习
43、养成预习习惯。充分利用已学知识,借助各种学习手段(包括各种工具书、参考资料、各类仪器等)进行预习,预习内容可以是一天后的新授课,也可以是一周后的新授课,还可以按教材的编排体例(如章节或单元)进行预习,养成先预习后上课的学习习惯。
44、掌握预习方法。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通览所要学习的内容,找出自己学习的重点难点。初步预习书后的习题,尝试完成书上的部分例题和练习题。把经过自己努力还弄不懂的问题标出,确定听课重点。
十二、课堂学习
45、课堂学习准备。上课前,应从知识上(通过预习完成)、物质上(准备好所需学习用品)、心理上(使大脑处于最佳功能状态)做好准备。按时进入教室上课,保持安静,不随便缺课。
46、课堂学习要求。专心致志听课,要特别注意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白问题的实质,重视知识的领会和巩固。认真做好笔记。中学生要抓住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板书要点、重要方法,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做简要的课堂笔记,努力记下本节课的基本要点、核心内容和重要方法。切勿因笔记而影响思维和听课。
47、课堂学习方法。敢于质疑提问。课堂学习要敢于发言,敢于质疑和交流,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带着问题思考。根据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围绕教师讲课重点认真思考,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善于辨析对比。关注教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比较与自己思考时的异同,从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会”到“会学”。学会归纳迁移。尝试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进行模仿、类比、辨别等,举一反三,学会迁移。乐于交流合作。要学会与同学一起确立学习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与同学进行合作。
48、课堂学习品质。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尊重,学会欣赏,学会学习,感受课堂学习乐趣,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十三、完成作业
49、规范作业要求。认真、独立完成常规作业,书写工整,步骤完整,格式规范,及时上交。作业遇到困难,难以独立完成时,要主动请教教师或同学,不抄袭他人作业。及时自主或合作完成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作业,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工,保证作业质量。
50、提高作业效果。完成作业需要注意学习方法,不要简单的进行模仿,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探究和归纳,开拓解题思路。提倡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和选择最优解法,形成迁移能力和良好的解题能力。及时订正作业中的差错,分析错误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弥补措施,同步进行训练矫正。对一些典型错误要注意收集,并建立“错题册”,经常复习,防止同样的错误发生。
十四、课业复习
51、坚持课后复习。消化知识。围绕教材重点和教师讲课要点,明确复习要求,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有效记忆。课后及时把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回忆,记住重要知识和解题方法,提高记忆能力。比较思路。课后及时比较教材思路、教师讲课的思路、自己的思路等,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归纳整理。课后及时整理笔记,尤其是教师板书中的核心知识、重要方法,理清思路。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总结新内容中的学习方法,掌握重要的知识技能,达到课时目标中的学习要求。要把“明白了”、“记住了”、“会用了”作为检查复习效果的基本标准。
52、重视系统复习。复习时要将一个阶段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单元(章节)学习结束后,通过文字概括、列提纲、画图表等方法构建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节的核心内容。要重视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回顾与总结,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结束后,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已学知识 13 进行系统梳理,查漏补缺,达到全面掌握,融会贯通。
十五、考试考查
53、掌握考试方法。要根据不同类型考试考查(闭卷、开卷、操作等)的要求,审清题意,理清思路,细心思考,认真答题。根据个人实际水平确定好解题顺序,先易后难,分配好各个试题的答题时间。养成检查的习惯,对答案查漏补缺,考出应有的水平。做到书写工整,表述准确,操作规范,解答完整,卷面整洁。
54、端正考试态度。以诚信的态度对待考试,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舞弊行为。考试中,不准离开座位,不准交头接耳,不准夹带(除开卷考试科目外)、偷看、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抄答案或交换试卷。考试结束时间一到,学生立即停止答题,按规定离开教室。提前交卷的学生,不准在考场处逗留,不准在考场附近谈论考试内容。
55、重视考后总结。考试结束后,应认真听好试卷讲评。在老师指导下,认真分析考卷致错原因,找出知识、技能方面的缺陷,改进学习方法,积累考试经验,提高学习效益。
第三篇:湘西州中小学教学常规
州教发〔2012〕15 号
关于印发《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学常规》(2012年修订稿)的通知
各县市教育局、州直中小学:
为深入推进我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学常规(2012年修订稿)》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提高认识,强化管理,认真实施,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将学校教学工作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一日
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学常规
(2012年修订稿)
第一篇 学校教学管理常规
一、教学管理职责
1.教学管理体制。学校要建立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校长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教学工作全面负责。乡镇中心完小及以上学校应安排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对学校教学工作具体负责。乡镇中心完小及以上学校应设立教务处和教科室,规模较大的学校可设立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片完小、村小及教学点的教学管理工作由所在学区、中心完小或九年制学校统一安排。
2.教务管理职责。学校教务处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管理机构,设主任一人,具体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教务处可设副主任或教务员若干人,具体负责落实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3.教研管理职责。学校教科室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指导机构,设主任一人,负责学校教学研究指导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教科室可设副主任或教研员若干人,具体负责教学研究指导的实施工作。
(学校应自觉接受各级教育行政及教育科研部门的督查和指导。州、县市教育科研部门对学校教学常规工作进行评估,县市辖区内学校将每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结果呈报县市教科所,州直中小学将每年的教学常规检查结果呈报州教科院。)
二、教务工作管理
4.课程设置管理。严格执行部颁和省颁课程方案(计划),开齐开足课 程,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在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开好学科课程的同时,要注意开好活动课程;在开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要开好选修课程。
5.教学计划管理。学校于每学年初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开学初,教务处及全体教师,按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并指导学生制定学期学习计划。学校在开学两周内要检查审核教务处工作计划和教师教学计划。
6.教学过程管理。教务处要对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记录,及时反馈意见,每学期不少于2次。要求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随意缺课、调课和停课,不得占用学生休息时间安排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严禁突击教学或提前结束课程。
7.教学结果管理。每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每学期结束时,教务处和全体教师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在搞好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教学经验、教学案例等典型材料。
8.教学档案管理。学校教学机构的管理人员要认真填写并妥善保管好各类教学档案,包括工作手册、各类表格、教学计划、工作总结、分析报告、检查记录、成绩统计、业务记载、学籍资料、学生成长档案等。学校要建立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考核、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乡镇中心完小及以上学校要逐步创造条件建设学校网站,实现教学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并通过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工作质量。)
三、教学研究管理
9.听课评课。每学期校长、分管副校长听课不少于20节,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及其他教学管理人员听课不少于30节,一般教师听课不少于12 节(村小教师不少于8节)。听课应有听课记录本并如实记录,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要认真组织评课活动。
10.集体备课。乡镇中心完小及以上学校要建立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活动至少每两周进行一次,要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定参与人。主备人必须备出完整的教案或导学案,要针对教案或导学案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深入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或导学案。
11.教研活动。教科室每学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2次以上,举行全校性教学研讨活动2次以上,安排相关教师参加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教科室每学年还应根据学校实际开展公开课、优质课评比活动,举办专题讲座、撰写教学论文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12.课题研究。学校要有综合性课题,教师要有微型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写出研究方案,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理论依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步骤、研究成果的形式、课题成员分工等。学校课题研究应具有针对性,讲究实效性,注重研究过程,结题时应写出结题报告。
13.综合实践。学校要把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开设,对资源建设、活动内容、实施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有效性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并付诸实施。
(乡镇中心完小及以上学校要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或民族特点的校本课程。)
四、教学评价管理
14.教学质量检测。凡是按照课程方案(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质 量检测(考试或考查)。考试科目每学期可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质量检测,高中阶段每学完一个模块要进行一次质量检测,考查科目的考查在每学期末进行。学校要对各年级教学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15.教师教学评价。学校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同伴、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谈话、家访等方式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综合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业绩、教研成果等,对其进行一次发展性评价,将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16.学生学业评价。坚持发展性评价标准,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各门课程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业成绩、兴趣特长等因素,采取学业检测、教师评定、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等级分设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或A、B、C、D四个等级,也可以采用百分制。高中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分认定办法。
17.教学奖励制度。学校应建立“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奖励制度,对教学工作负责、教学成绩显著或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对学习成绩优秀、进步显著或有专业特长的学生给予表彰。
第二篇 教师教学常规
五、教学准备
18.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明确国家教育目标、本学科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教学目标,制定每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思路及其在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学期学科教学 5 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课时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定位合理。
19.充分开发课程资源。要根据课程管理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和反思,把课程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组织、整合,实现教材内容的再创造。合理计划并发挥图书馆(室)、实验室、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及实践基地的作用,提高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率,要广泛利用校外各种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20.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了解所教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和需要、思想特点和学习能力、思想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特点以及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各有所得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21.教法合理有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研究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系,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实现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生有效学习。
22.过程设计缜密。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注意课堂操作的方式和步骤,对情景、例题、基本训练题、演示实验、教具使用、提问内容、板书设计、布置作业都要周密思考,注意层次、密度、难度,具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形成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手段与方法,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23.教案(导学案)规范完整。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板书设计,教学步骤,练习反馈,作业布置,教学后记(反思)等。每节课、每种课型均应有完整的教案。青年教师应备详细教案,重在规范;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也必须有教案,重在创新。可实行电子备课,但要避免简单的重复,要切实保证备课的质量。
24.科学安排实验。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在每学年或学期开学前编制实验计划,安排实验课题,准备所需要的仪器、材料、工具等,保证实验教学安排合理,科学有效。教师课前要关注实验和教学的关系,精心研究实验,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确定具体的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并在上课前对实验进行试做,熟悉实验过程,以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实际效果。
(导学案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模块、三个栏目。三个模块是:目标与方法,学习与交流,检测与反馈。三个栏目是导语、知识链接和个性导学(学习笔记)。导学案是教学合一的方案,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路线图。导学案的设计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以学习过程为线索,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教师共同设计,确定共案。实施教学前,每个教师要在此基础上,结合班级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二次备课。)
六、课堂教学
25.教学目的明确。教师要紧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析疑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杜绝课堂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6.教学方法科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关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通过教案或导学案的使用,有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处理好导与练的关系,做到导有中心,练有目的,分析透彻,注重实效。要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通过教学手段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7.教学行为规范。教师在课堂上应发挥表率作用,做到精神饱满,仪表端庄,语言规范,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实验操作正确熟练。要严格按学校课表上课,不得擅自调课、停课,不得擅自推销教辅资料,准时上下课,并举行必要的仪式;上课不得无故离开教室,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28.课堂落实实验。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目的、要求,以及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实验和分组实验。实验以2人一组为宜,有条件的学校安排单人实验操作。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并在实验室管理员的配合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困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品质。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开放实验室,提供学生进行课外实验的场所和时间,提供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提倡教师开展探究实验活动,提倡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等科学活动。实验完成后,教师应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对实验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小结,进一步巩固实验效果,达到实验目的。教师要布置实验必需的作业,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并认真批阅和评价。
29.教学艺术精当。教师教学中要讲究教态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学会倾听,学会设问,学会交流,学会欣赏,学会用必要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使学生得到多方位的启示和感受。教师根据教学情境,机智巧妙地运用教学 策略,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绪、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态,注重有效信息的收集,适时调控教学过程,弥补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缺陷。
(倡导自主合作教学方式。教师要打破自我封闭的教学状态,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七、作业布置与批改
30.作业设计精心。作业设计应当重视实效性,在内容上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在难易程度上应当符合学生实际。作业形式应当灵活多样,除书面作业外,应当适当安排口头性、活动性、实践性及探究性作业。应当针对学生个体的认知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选择性作业。应当从巩固和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等目标出发,对每次作业设计的目的、内容、形式和预定效果等进行论证。凡布置给学生的书面作业,教师均必须提前做。课外书面作业总时量:
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四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七至九年级每天各学科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高中每天不超过2小时。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31.批改反馈及时
作业批改必须及时,重在找出作业中的问题和学习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与学的要求。作业要统一批改,正确使用各种批阅符号,注明批改日期,以及作业订正的要求。可采用标明正误、加注批语和评语、集中讲评等形式反馈给学生,作业本应在下次作业前处理好发给学生,不得几次作业作一次性处理。批改作业后,应区分情况及时讲评作业,并及时督促学生纠正作业中的错误或不规范的问题,提供平行性矫正的作业或指导学生总结经验,重 9 视对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提倡教师“面批精批”,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评价,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错题册”。(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可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有机地结合教学需求,设计、组织、指导学生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
八、课外辅导
32.规范辅导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开展课外辅导活动,不得随意占用学生的自习课;要明确辅导的对象和任务,研究辅导策略,确定辅导重点,制定辅导计划,满足不同群体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增强辅导的针对性。
33.强化分类推进。教师要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坚持分类指导。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加强指导和培养,借助课外阅读指导、开设学科讲座等形式,为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的条件,促使他们脱颖而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通过针对性训练弥补基础性知识缺陷,帮助其克服困难,改善学习效果。
34.重视个别辅导。对个别学生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应及时地给予针对性帮助,尤其要注意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不仅要关注学业上的问题,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要多给他们一份关爱,要多给他们一些读书、思考、答问、演练的机会,教会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35.规范辅导行为。严禁教师占用自习课和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不在辅导时间讲授新课,不得以辅导为名成建制补课,不滥编滥发教学辅导资料,不得以“培优辅差”的名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严禁教师以家养家教的形式谋取私利。
(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关心学生的学习心理,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 辅导,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九、质量检测
36.组织考试考查。要严格控制考试考查次数,考试科目可举行期中、期末考试,考查科目一般在期末进行考查。要严肃考风考纪,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37.改进考评方法。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进行考试评价研究和实践,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提倡口试、听力测试、开(闭)卷考试、实验操作评价、综合考查、调查报告评价等多种考评方式相结合,提倡学生、家长、同行、学校、社会共同参与“评教评学”活动。努力构建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与考试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手段和过程。
38.提高命题质量。命题是教师的任务之一,命题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智力发展水平,体现教育性、教学性、发展性。要注重学生的实际,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考试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的功能。试卷编制从易到难,题型应多样。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不出偏题、怪题,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查。要科学地把握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提倡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题库。39.强化质量分析。要科学地制定评分标准,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肯定学生的创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用能力、创新意识的和谐发展。考后教师要及时对每个班级、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填好质量分析表,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要重视对学生自我分析的指导,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的进步,11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快。要帮助学生剖析问题,改进方法,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教师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质量检测和分析,能够正确运用诸如智能组卷系统之类软件进行教学质量检测,运用网络评卷系统等软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
十、教学研究
40.强化自我反思。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经常性的思考、审视与分析,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形成在“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职业状态。
41.坚持同伴互助。教师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改变教学研究各自为阵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同事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广泛开展“结对子”活动,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要定向辅导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互帮互学,共同成长。
42.寻求专业引领。教师要结合自身的专业发展,制定个人理论学习、专业提高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自觉进行理论学习。教师每学期至少要订阅一本教学专业刊物,要经常浏览知名教育教学网站,积极参加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听取教育教学专家的专题讲座,主动寻求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倡导开展“六个一”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设计一份示范性教案或导学案,上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发表或交流一篇教学论文,给学生或教师做一次专题讲座,编制一套有较高水平的试卷。)
第三篇
学生学习常规
十一、课前预习
43.养成预习习惯。充分利用已学知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各类工具书、参考资料、各类仪器等)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先行预习,养成先预习后上课的学习习惯。预习内容可以是一天后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是一周乃至更长时间后的学习内容。
44.掌握预习方法。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特点确定预习方法。预习的一般方法是: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通览所要学习的内容,尝试完成课本上的例题和练习题,把经过自己努力还弄不懂的内容标出,确定课堂学习重点。
十二、课堂学习
45.做好学习准备。按时进入教室,不随便缺课。准备好当堂课需要的课本(导学案)、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和学习用具等,调整好精神状态,做好上课准备。
46.明确学习要求。要专心致志听课。高度集中注意力,始终围绕学习内容积极思考。要主动参与学习。围绕预习时发现的疑难问题,将教师的讲解、同学的理解与自己的思考进行对比,深刻理解知识内涵,掌握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路径,踊跃展示学习成果。要认真做好笔记。抓住本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学习要点、重要方法,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做简要的课堂笔记。要及时反思总结。及时小结学习内容,及时反思学习效果。
47.讲究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根据学习内容进度自我设定学习目标,自我管理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学会合作学习。积极发挥自己的智能特长,勇于承担分配给自己的合作任务,与学习小组成员平等互助,圆满达成学习目标。学会探究学习。选择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积极开展观察、13 调查、假设、实验等探究活动,表达、检验、修正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断提升自己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48.提升学习品质。要充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锻炼学习意志,优化学习情绪,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要充分感受和分享课堂学习乐趣,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十三、完成作业
49.规范作业要求。认真、独立完成常规作业,书写工整,步骤完整,格式规范,及时上交。作业遇到困难,难以独立完成时,要主动请教教师或同学,不抄袭他人作业。及时自主或合作完成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作业,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工,保证作业质量。
50.提高作业效果。完成作业需要注意学习方法,不要简单的进行模仿,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探究和归纳,开拓解题思路。提倡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和选择最优解法,形成迁移能力和良好的解题能力。及时订正作业中的差错,分析错误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弥补措施,同步进行训练矫正。对一些典型错误要注意收集,并建立“错题册”,经常复习,防止同样的错误发生。
十四、课业复习
51.坚持课后复习。一是消化知识。围绕学习重点和教师讲课要点,明确复习要求,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二是有效记忆。课后及时回忆课堂学习内容,记住重要知识和解题方法,提高记忆能力。三是比较思路。课后及时归纳总结并掌握课堂所学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四是归纳整理。课后及时整理笔记,尤其是本堂课的核心知识、重要方法等。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总结新内容中的学习方法,掌握重要的知识技能,达到 14 课时目标中的学习要求。要把“明白了”、“记住了”、“会用了”作为检查复习效果的基本标准。
52.重视系统复习。复习时要将一个阶段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单元(章节)学习结束后,通过文字概括、列提纲、画图表等方法构建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节的核心内容。要重视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回顾与总结,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结束后,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漏补缺,达到全面掌握,融会贯通。
十五、考试考查
53.掌握考试方法。要根据不同类型考试考查(闭卷、开卷、操作等)的要求,审清题意,理清思路,细心思考,认真答题。根据个人实际水平确定好解题顺序,先易后难,分配好各个试题的答题时间。养成检查的习惯,对答案查漏补缺,考出应有的水平。做到书写工整,表述准确,操作规范,解答完整,卷面整洁。
54.端正考试态度。以诚信的态度对待考试,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舞弊行为。考试中,不准离开座位,不准交头接耳,不准夹带(除开卷考试科目外)、偷看、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抄答案或交换试卷。考试结束时间一到,学生立即停止答题,按规定离开教室。提前交卷的学生,不准在考场处逗留,不准在考场附近谈论考试内容。
55.重视考后总结。考试结束后,应认真听好试卷讲评。在老师指导下,认真分析考卷致错原因,找出知识、技能方面的缺陷,改进学习方法,积累考试经验,提高学习效益。
第四篇:恩施自治州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
恩施自治州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
(试行)
为了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关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规定,实现我州基础教育“严管理、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州实际,特制定《恩施自治州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
一、总则
第一条:教学工作常规是指导和规范学校、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准则。教学常规包括总则、教学计划、教学准备、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和批改、帮助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教学总结和附则等内容。
第二条:本常规的实施目标是:
1、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教学质量观,以人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通过本常规的实施,改变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促进新的课程结构的建立。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学科之间缺乏整合的现状,正确处理课程的分科性与综合性、统一性与选择性的矛盾,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建立综合性、激励性、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促进教师积极开展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二、教学计划
第三条::学校必须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编制学校课程计划、安排课表,教师必须按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计划、备课组计划和教师学科教学计划(含辅导计划),应在学期初制定。
第四条:教学计划要具备以下内容: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包含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及目标、实施措施、时间安排等。
2、教研组计划包括教研组基本情况、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及目标、具体措施、活动安排等。
3、备课组计划包括备课组基本情况与学情分析、教学要求、具体措施、活动安排及教学检测与评价等。
4、教师学科教学计划包括课程总目标或学期课程目标、学情分析、教材和其它课程资源分析,减负提质的措施、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教学检测及评价、学生辅导等。
三、教学准备
第五条:凡已开高课程,每节课均备课。
备课要备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学情、教法、学法与教学过程,要充分挖掘身边鲜活的教学资源。
集体备课(同年级同学科有2人以上执教的)教研组或备课组长要坚持按每个单元(或章节)召集教师备课一次,资源共享,但共享教案要留一定空间供个人创造发挥和教学反思之用,体现集体智慧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第六条:教案要求:
1、教案按课时逐节撰写,并包含以下主要内容,即:课题;教学目标及要求;教学重
点、难点;教学资源和手段准备;教学思路及教学过程等。授课后补充教学反思。
2、教案的格式、详略不强求一律,应视课型、教材深浅程度、班级学生情况而定。
3、备课至少超前一周,保证教师有设计和反思的时间。
四、课堂教学
第七条:教师必须按学校课表上课。调课权在教务处,教师不得擅自停课、调课以及请人代课。
第八条:教师要认真做好上课前的有关准备工作,关在上课铃响前到达教学地点,进教室要衣着整洁,仪表端庄,精神饱满。
第九条::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及其他专用教室(实验室)的作用。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到专用教室上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加强安全教育,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第十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实施有效教学,不提前下课、不拖堂。课堂上不得接听手机或使用其它通讯工具。课堂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要及时报告学校,并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处理。
第十一条: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组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要特别关心学习困难学生,不讲不尊重学生的话,不做不尊重学生的事,使学生有自尊感和归属感。任何情况下不得羞辱学生,不得损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将学生赶出教室。
第十二条: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教态要亲切自然。尽量让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散发魅力,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多动眼观察、动脑分析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评价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第十三条: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一节课中留给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三分之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学习经历和已有经验,关注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第十四条:教师的课堂提问或组织学生讨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指向性强。一般不提缺乏思考性的问题,不提学生齐声作答的问题,要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质疑。
第十五条: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和选择,体现代表性、层次性、实践性(口头、书面、操作等形式相结合),每节课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课堂练习时间,关及时反馈讲评。
第十六条:注重直观和实践性教学。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上好实验课。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规定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与技能操作的开出率均应达100%。
第十七条: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教育资源,积极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整合教学内容,对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使用恰当,注重整合,讲求实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第十八条:教师使用普通话组织教学,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练,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板书要工整规范,科学合理。
五、作业布置与批改
第十九条:作业内容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以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作业形式讲求多样化,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等。不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的作业。
第二十条:严格控制每日课外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低年级原则上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中、高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1小时;初中书面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1.5小时。
第二十一条: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督促与指导。学校、教师要积极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保证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
第二十二条: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要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和自我反思的习惯。老师对学生作业批阅要注明日期,提出指导意见,作文要有眉批和尾批。对于有独特见解或具有代表性错误的作业应予详细记载,以作为讲评辅导的依据。
六、指导与帮助
第二十三条:教师必须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指导和帮助学生检查、正视和反思自我,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所学的内容的价值和意义,营造和维护学习过程积极的心理氛围,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十四条: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指导工作。对学生的指导要以正面为主,并运用多种形式,因材施教。既要有学业指导又要有心理指导。
七、教学评价
第二十五条:各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分析制度,真正确立全面、全程、全员的“三全质量观“,通过听课评课、考试检测、教师互评、家长反馈、学生座谈以及查阅教师个人的教学日志、教育叙事和案例等方式,全面、科学、客观地把握教学质量状况,不得简单地以学生考试分数来衡量教师的工作业绩和教学质量高低。
第二十六条:评价学生要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指导,以各门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以开放、多元、多样、发展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评价,并要突出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
重视过程性评价,采取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二十七条:要从严控制统考次数,可根据情况每学期在期末组织一次统一考试。各校要认真组织参加教研机构举行的调研性或监测性考试。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既要注重“双基”,又要体现能力,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考试形式要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
第二十八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考查成绩,不按成绩给班级和学生排队。
第二十九条:严格考纪、考风。考试前向学生进行考纪、考风教育。严密组织命题、制卷、阅卷、登分等考务工作。考试时教师严格监考,考试后要对考务、考纪、监考等工作进行总结,对弄虚作假、违纪舞弊行为要严肃处理。
第三十条: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八、教学研究
第三十一条:教学研究工作重在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切实解决新课程实施后教育教学中的困感和难题。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层面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校本研究活动,可校内研究,也可校际合作。学样和教师应积极将带有普遍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问题,根据自身条:件,以“问题”为杠杆,开展课题研究,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并认真做好结题工作,对行之有效的课题成果应积极推广应用。
第三十二条:教师须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经验,积极参加校本教研,坚持课后反思,撰写教育叙事,整理教育案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学校每年应为每个教研组订阅1-2种教研杂志,在教师阅览室里为每门课程订阅相关教学业务刊物。
第三十三条:教研组每两周至少开展一次活动,抓住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一工作关键,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每次时间不少于两课时,并认真研讨,做好记录。深入持久地开展富有实效的教学研究活动。
第三十四条:教务处、教科室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上研究课、竞赛课、观摩课。要督促
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其中校长原则上每学期不少于20节,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教科室负责等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其他任课教师原则上不少于10节,且有听课和评课记录。提倡听推门课和跨学科听课。
第三十五条:每学期学校至少要组织一次教学开放活动,中心学校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片区教学研讨活动。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
第三十六条:学校要重视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构建“名师工程”,优化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立足岗位展示才华,建功立业,成其是要鼓励青年教师勇挑重担,勤奋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建立“双导师”培养模式,指导教学研究和上课。强化每一位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每一位教师都要制定自已的专业经发展规划,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坚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实践中磨练,在竞争中成熟。
第三十七条:建立健全经常性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发展。学校要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对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材料、教育叙事、教学个案与反思、公开课的教案和学案、发表的论文和获奖的成果等理行归档保存。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将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评价既要重视教学效果,也要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的内容要取得教师认同,便于操作,也便于教师自我管理。
九、教学总结
第三十八条:学校和教师在学期末必须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书面总结,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客观真实。
十、附则
第三十九条:各县市和学校应根据本常和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条:本常规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州教育局将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常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第五篇:湘西自治州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湘西自治州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来源:州旅游局作者:州旅游局办公室时间:2009-04-28点击率:1274近年来,我州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精心打造“神秘湘西”旅游品牌,旅游产业呈高速发展态势,有力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湘西旅游资源情况
湘 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是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重点地区和扶贫攻坚主战场,是全省唯一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 和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湘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委所在地,3万多名优秀儿女英勇牺牲,为中国革命作出重要贡献。全州国土面积1.5万平方公里,辖7县1市,总人口272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 口205万,占75.4%。2008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 2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8462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8.6∶41.6∶39.4;财政总收入24.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4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60元。
(一)湘西州历史文化厚重。全州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项。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被评为中国旅游“十大最好去处”,跃居“九个最值得去的中国古城”榜首。修建于明朝的南方长城蜚声国内 外,被称为21世纪最有魅力的“中国新的旅游热点”。反映土家族历史的溪州铜柱和八百年土司王朝故都老司城,被称为研究土家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千年 古镇芙蓉镇素有“楚蜀通津”之称,因著名导演谢晋拍摄电影《芙蓉镇》而名扬四方。在龙山里耶出土的秦代古城、古井和古简,震惊世界。湘西热土,人杰地灵,中华民国总理熊希龄、民族工业先导李烛尘、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画坛怪才黄永玉、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等都是这块土地孕育出来的杰出代表。
(二)湘西州民族风情浓郁。我州是湘鄂渝黔边区民族风情最鲜明、最浓郁的神秘之地。土家族和苗族两个主体少数民族都有独特的语言和习俗,民族风俗流传千 年,民族艺术门类繁多,民族服饰别具一格,民族饮食风味独特。“社巴节”和“赶秋节”充分体现了土家族、苗族传统文化习俗。土家族的“摆手舞”、“茅古 斯”、“打镏子”、“咚咚奎”等民间艺术原始古朴,神奇独特。有百节民族之称的苗族能歌善舞,每年都举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
六、赶秋等形式多样的节庆活 动。吉首德夯苗寨风情浓郁,游人如织,被誉为“西南苗族第一村”。湘西民族民间文化元素独特,并保存完好,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综合试点地 区。
(三)湘西州自然风光神奇。全州风景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6%,高于全国1%和全省4%的比例。现有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2个 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地质公园。猛洞河河谷幽深、水流湍急、野趣横生,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赞之为“天下第一漂”。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内少有的 低海拔地区原始阔叶林。湘西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地上峡谷众多,古朴幽深,古丈坐龙峡大峡谷奇险幽峻,被称为“中南第一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红石林是距今 两亿年前奥陶纪地质作用形成的自然遗产,具有独特的科考价值和观赏性。我州地下溶洞众多,是世界上最密集的溶洞群。
(四)湘西州交通区位优势较为明显。我州面向东南沿海,背靠西部,承东连
西,辐射周边40多个县市、1700多万人;既是深入西部腹地的中心通道和重要门 户,又是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最佳平台。焦柳铁路贯穿南北,湘黔、渝怀铁路紧邻南端,南北分别有铜仁·凤凰机场和张家界荷花机 场,209、319国道和229省道穿境而过。州府吉首纳入了全国公路交通枢纽城市规划,常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吉茶、吉怀、张花高速已开工。特别是张家 界-芙蓉镇-吉首-凤凰的230公里高等级公路,贯穿了猛洞河、芙蓉镇、不二门、老司城、小溪、红石林、坐龙峡、栖凤湖、德夯、乾州古城、奇梁洞、凤凰古 城、南方长城、黄丝桥古城堡等精品景点,景点之间仅半个小时左右车程,成为一条旅游黄金大走廊。
二、湘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我州旅 游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1988年,省委、省政府为了培育全省旅游龙头,打造张家界旅游品牌,组建张家界市,将大庸、桑植两县从我州划出,湘西旅游 业一度步入低谷。2001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F基来我州视察,作出了“发展旅游业是湘西今后最大门路”的重要指示,州委、州政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把旅游业作为三大重点产业之一来抓,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湘西自治州加强旅游行业管理的暂行规定》、《关于加强经济社会 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省委、省政府将我州作为全省三大旅游板块和四条黄金旅游带之一予以重点发展,全州有6个县(市)被确定为全省旅游发展重点县(市),我州逐步进入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市州行列。
(一)产业规模逐步壮大。近5年来,我州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保持20%以上。2008年共接待游客85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44亿元,比上年增长7.5%和22.8%,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州GDP的17 %。旅游产业带动了工农业、商贸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凤凰姜糖发展成上亿元的大产业,老爹猕猴桃产品、酒鬼酒、古丈茶叶、苗族银饰、土家织锦 等特色旅游商品的规模和产值高速增长。旅游直接、间接从业人员达15万人。开征旅游“两费一金”,每年征收“两费一金” 500万元以上。
(二)旅游产品更加丰富。精心打造了以凤凰古城、芙蓉镇、乾州古城为重点的古城古镇旅游产品,以猛洞河漂流、坐龙峡为重点的生态旅游产品,以德夯苗寨、边 城茶洞为重点的民俗风情旅游产品,以南方长城、里耶秦简为重点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塔卧为主的红色旅游产品,以凤凰山江、勾良苗 寨为重点的“乡村游”产品。凤凰古城已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旅游精品,猛洞河漂流位居全国六大经典漂流之列。
(三)品牌创建成效显著。我州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去处”和“全国十佳魅力城市”。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塔卧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湘西之旅”精品线路被评为“全国十佳旅游线路”。凤凰县进入全国首批17个旅游强县之列。凤凰古城创建国家4A级景区通过了国家旅 游局评审,南方长城、边城茶峒成功实现创国家3A 级景区建设目标。
(四)旅游要素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全州共有骨干旅游公司8家;星级饭店 47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4家);旅行社28家(其中国际旅游社2家);旅游专业运输车队4家,旅游运输车辆200多台;规模化、专业化的旅游商品 购物点5家。年经营收入过千万元的骨干旅游企业20多家,凤凰古城旅游公司年门票收入接近1亿元,目前正在开展上市的前期工作。其它从事旅游餐饮、住宿、娱乐、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农家乐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
商户3000多家。
三、湘西旅游产业发展设想
我州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唱 响“神秘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品牌;舞活一个龙头,即凤凰古城;建设两条旅游风景线,即张家界至凤凰和泸溪至花垣至龙山黄金旅游通道;打造一个中心、三个核 心景点圈,即吉首旅游集散中心,芙蓉镇景点圈、乾州古城景点圈、里耶景点圈;实现六个增值,即整合资源增值、合作经营增值、开发商品增值、提升文化增值、拓展服务增值、注入科技增值。
发展目标:全州接待游客量及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2012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0亿元,相当于全州GDP的28%以上。加大工作力度,把我州建设成全国知名的旅游大州和旅游强州,旅游业成为全州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围绕以上思路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工作合力。进一步提升旅游支柱产业、龙头产业地位。严格按照州委书记何泽中明确提出了“各级主要领导要用主要精力来抓旅游产 业”的工作要求,在成立以州长为组长的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的同时,成立以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路平为组长的芙蓉镇景点圈建设领导小组,以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胡 章胜为组长的“两条风景线”建设领导小组,以副州长曹世凯为组长的旅游商品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分别设立相应的办公室。落实州级领导联系重点产业、重点项目 和重点企业“三联”制度,由7名州级领导分别牵头主抓6项重点旅游工作和重点企业。细化工作任务,把近5年的旅游重点工作梳理成6大类120个项目,并把 项目建设落实到各县市和州直相关部门。强化检查考核,把旅游工作纳入全州“四个文明”检查验收内容,对八县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实行考核评比。加大督查 力度,州委督查室、州政府督查室定期开展旅游专项督查,并将情况通报全州。
(二)整合旅游资源,精心打造旅游品牌。一是完成全州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今年2月23日进行公开投标,择优选聘规划编制单位。年内完成《湘西自治州旅 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各个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深度开发景区景点。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把一流的旅游资源打造成一流的旅游产品。建设好凤凰旅游 龙头,重点抓好凤凰古城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把凤凰古城景区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产品。推进三大核心景点圈建设,整合提升猛洞河漂 流、不二门温泉康体、小溪森林休闲、坐龙峡生态探险、栖凤湖度假等旅游产品,把芙蓉镇景点圈建设成湘西旅游产业发展的又一个增长极。里耶景点圈建设,主要 打造里耶秦简、边城茶峒沈从文文学作品主题游等经典产品。乾州古城景点圈建设,抓好德夯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加大产业融合力度,抓好以永顺猕猴桃观光 园、古丈茶叶观光园、吉首花卉盆景观光园、泸溪?崭坦酃庠拔?主的生态观光农业,构建旅游综合产业集群。三是着力营造神秘氛围。激活神秘的山水、神秘的历 史、神秘的文化、神秘的民俗等旅游资源,保护非物质文化的民族性、物质文化的地方性和生物生态的多样性。以生态建设、特色民居保护、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为手 段,精心打造张家界至凤凰、泸溪-吉首-花垣-龙山两条旅游风景线,继续推进两条风景线“八百里绿色行动”,全面实施百个特色村落、千栋百年老宅、万栋民 族建筑“百千万”大保护工程。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把湘西打造成“神秘之地、风情之州、生态之都、人间仙境”。三是大力提升文化内涵。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将溪州铜柱、里耶秦简、老司城故都等历史文物资源与旅游市场对接。发展旅游演出产业,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歌舞、曲艺、习俗等文化资源,重点推出一台原生态文 化演出节目。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旅游当中,继续抓好“百个特色村落、千栋百年老宅、万栋特色民居”大保护工程,把湘西建成世界知名的土家族苗族风情旅游胜 地。
(三)拉长旅游链条,不断提升旅游效益。一是加快开发旅游商品。按照旅游商品本土化、民族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要求,大力开发具有我州特色的民族工艺品、富硒食品、生活用品和医药产品,把杜仲果、果王素、酒鬼酒、凤凰姜糖、古丈茶叶、苗族银饰等地域性、实用性、纪念性的特色旅游商品做精做优。二是配套优化 旅游住宿。大力发展高星级旅游饭店,新增一批四星级以上的饭店,争取知名品牌饭店落户湘西。建设好吉首凯莱五星级国际大酒店、湘西边城四星级大酒店。全州 二星级以上饭店总数达100家以上,其中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要达10家左右。同时,加快建设一批星级“农家乐”,形成高、中、低档相结合的宾馆体系。三是 积极发展旅游娱乐餐饮业。推出既适合大众参与,又能满足高品位精神享受的特色文艺活动,实现旅游与文化的互补、互促、互兴。开发旅游餐饮,充分挖掘和推出 本地特色菜系和风味小吃,举办湘西民族民间饮食文化节,把土司牛头宴、土家十大碗、苗族酸辣系列、湘西山珍野菜等推向旅游市场。鼓励开办特色餐馆和农家乐 饮食店,让游客既饱览人间美景,又饱食湘西美味。
(四)加强旅游促销,深入拓展客源市场。国内市场主攻以北京为主的北方市场,以上海为主的华东市场,以重庆为主的西南市场。入境游以扩大日韩市场和港澳台 市场为主,逐步开发以德国、美国、俄罗斯为主的欧美高端市场。一是构建全方位的促销网络。把旅游宣传与经贸招商、文化交流、会展、科普有机结合起来。充分 利用报纸、广播、影视、网站等多种媒体,将新闻报道、专题宣传和促销广告有机结合起来,在机场、车站、高速公路增设户外广告,利用各种媒体和载体,通过多 种渠道和途径宣传湘西旅游、扩大市场影响。二是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模式。建立以产品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共同利益为纽带的促销模式。把全州作为一个统一的 旅游目的地对外推介,展示湘西州旅游的整体形象。整合宣传力量,政府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旅游公司对旅游产品宣传、旅行社对旅游线路宣传相互配合、相互 跟进,增强旅游宣传促销的实效。三是注重发挥节庆活动的轰动效应。把苗族赶秋节和土家族社巴节作为固定的民族节庆活动,并打造成在全国具有突出影响力的民 族民间传统节会。(五)完善旅游设施,不断夯实旅游发展基础。坚持围绕旅游发展优先安排建设项目,优先落实项目资金,哪里发展旅游产业,就把基础设施配套到哪里。一方面着 力构建快捷的旅游交通体系。构建“旅游空中走廊”,积极利用好张家界荷花机场,与贵州铜仁地区合作共建铜仁·凤凰机场,支持机场扩建项目、增加航班航线, 扩大高端旅游市场。争取广铁集团支持,改建吉首火车站,增开始发列车。推进“高速湘西”建设,加快吉茶高速、吉怀高速、张花高速、凤大高速等重大交通项 目,积极争取黔张铁路、吉恩高速公路项目立项建设,着力构建便捷的旅游大通道。实施“快旅慢游”工程,启动永小、花里龙、河迁等旅游公路改造项目,实现重 点景区等级公路连接。另一方面,加快旅游城市建设。实行州市两级共建,启动州府吉首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打造吉首旅游集散中心。切实强化各旅 游重点县的县城环境卫生整治,凤凰县城、龙山县城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沪溪县城创建全国宜居城市,改善城市的旅游承载能力,扩大旅游消费。与此同时,统 筹规划建设一批服务旅游、特色突出、功能齐全的旅游集镇,促进景区与集镇协调发展。
(六)推进区域协作,加快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与长沙、张家界、怀化、常德、贵州铜仁等周边地市州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在产品开发上互补,在线路编制上对 接,在宣传营销上协同。重点研究解决好地区之间无障碍旅游、消除区域壁垒等问题,大力推进武陵山区旅游一体化进程,实现客源互流、效益互增,扩大客源市 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