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文章-大气压强

时间:2019-05-13 02:2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文章-大气压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文章-大气压强》。

第一篇:2015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文章-大气压强

新课改下«大气压强»实验教学设计

唐建军

[摘要]中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重点讨论了如何将«大气压强»中的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以及探讨小组合作学习与实验课型的有效结合,从而进一步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 新课改 大气压强 实验 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上,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几个学习任务或学习问题,以学习任务或问题为载体展开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三助式”教学法,按照下达学习任务、独立自助学习、互助解决问题、暴露疑难问题、师助点拨释疑、下达新的学习任务循环进行。在实验设计上,结合生活实际,化繁为简,将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大气压强是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延续,是压强知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气压强在知识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大气压强是存在的;知道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过程与方法】体验大气压的存在;探究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渗透物理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感受物理的神奇。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大气压是存在的。

【难点】探究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演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设疑诱导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观察发现法。

二、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老师表演魔术(图1),同一个茶壶(阴阳壶)可以分别倒出两种不同的茶水。

设计意图:学生不仅惊叹魔术的神奇,更好奇魔术中隐藏的奥秘。神奇的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探究的课题“大气压强”。

(图1)

(二)探究、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猜想

创设四个与大气压相关的物理情景,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给出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图2)

唐建军:重庆市第十五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第1页

共5页

1.将装满水的塑料瓶扎个洞有水流出来吗? 2.密封的牛奶瓶能喝出牛奶吗?

3.装满水的玻璃瓶用乒乓球封口倒置,乒乓球会掉下来吗? 4.装满水的试管倒置在水槽里水柱会下降吗?

(图2)

活动二:合作探究,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能积极地进行实验探究,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通过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出乎意料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探究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将学生的好奇心推向了高潮。学生急切的想知道,神奇的现象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物理奥秘。(图

3、图4)下面通过改进实验,解密神奇。

(图4)(图5)(图3)

活动三:改进实验,揭秘神奇。

用抽气机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创设没有空气的实验环境,再次进行大气压支撑水柱实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图5)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析、对比实验现象、可以归纳得出:正是大气产生了一个压强的作用,从而支撑起水柱。本实验体现了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实验的改进将抽象的大气形象化,降低了学生认识大气压的难度,突破了教学重点。

在学生感知大气压存在的基础上,老师进行总结:由于空气有质量且具有流动性,所以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我们把它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活动四:知识应用

让学生结合大气压的知识解释下列物理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一:“彩沙喷‘泉’”。(图6)

设计意图:通过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验二:“魔瓶”。(图7)

设计意图:将两个底部有孔的矿泉水瓶装满不同颜色的水,拧紧瓶盖水不流出,分别打开两个瓶盖,有不同颜色水流出。本实验能首尾呼应,从而解密“神壶”的工作原理。实验三:自制活塞式抽水机模型。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感受生活中的物理。(图8)

第2页

共5页

(图6)(图7)(图8)

活动五:马德堡半球实验

紧接着,通过观看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了解物理发展史中的盛事,渗透物理学史教育。最后,老师邀请两个“大力士”同学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图9),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气压的威力,提出问题: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呢?从而引出下一个探究活动测量大气压。

(图9)

(图10)

(二)测量大气压

活动一:估测大气压的大小

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压力、压强知识,利用老师提供的吸盘、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设计实验,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图10)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较容易想到通过测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受力面积来计算大气压的值。但在拉动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变化的,何时的示数等于大气压力的大小?老师引导学生从受力分析的角度进行分析。

(图11)

(图12)

通过受力分析(图11),让学生知道在吸盘被拉开的瞬间,拉力最大,并且此时拉力大小等于大气压力的大小,让学生知道间接测量大气压力的方法。

在吸盘被拉开瞬间,弹簧测力计的最大读数很难读取?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用塑料泡沫卡在弹簧测力计的表盘上。拉动弹簧测力计时,在指针的推动下,塑料泡沫将停在弹簧测力计最大示数位置。此实验的改进简单易行,操作性强,效果明显。(图12)

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发现吸盘中的空气难以排尽,拉动吸盘时受力面积也将发生变化,等

第3页

共5页

等这些因素都将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鼓励学生探寻可以准确测量大气压的方法。活动二:探寻准确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从前面的“大气压支撑水柱”实验入手(图13),让学生思考 “换更长的试管,实验结果又会怎样呢?”。

(图13)(图14)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图14),发现水依然不流出,紧接着提出问题:“大气压究竟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

观看大气压支持水柱的视频(图15),引导学生分析获知:大气压的大小就等于它所能支持的水柱产生的压强。但此实验有缺陷:支持水柱过高,实验操作不方便,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考虑换用密度更大的液体---水银来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由于水银有毒,所以通过视频给学生介绍托里拆利实验(图16),并让学生计算得出标准大气压值,从而找到一种准确测量大气压值的方法。

(图17)(图16)(图15)

(三)活动迁移及课后作业

1.安排学生进行用吸管搬运乒乓球的游戏。这个游戏切合课题、寓教于乐,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图17)

2.我设计了两个课后作业:

(1)收集生活中与大气压相关的物理现象。(2)撰写小论文:《假如没有了大气压》。

(四)板书设计

第4页

共5页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探究性课题,课题内容对学生而言熟悉而陌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中注重实验的选择和设计,将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对大气压有形象、深刻的认识。

本节课是小组合作形式的探究性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激励和促进作用。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设计,按照“创设情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伍永刚:三助式教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9。

唐建军 ***79x; 卡号:6222 1086 5825 3422 ; 开户行信息: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业务处理中心

第5页

共5页

第二篇:说课教案(大气压强)

大气的压强—说课

一、地位和作用:

“大气的压强”是压强概念的巩固和延伸,也为下一章学习“气体浮 力”作必要的准备。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了压强,液体的压强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某些知识的转移和类比作了铺垫。本章内容的编排是在认识大气压强存在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因此符合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

结合学生特点和大纲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4.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

为105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

维,培养学生从实验研究思考获得知识的能力。

思想目标:

让学生掌握由实验探讨物理知识的认识过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

1.大气压强的存在是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学生基础和思维水平。

处理: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是难点。

依据:教材只要求像课本中那样简单说明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

管内的水银柱就行,而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

处理:利用演示实验与水柱类比突破此难点。

四、教材的看法:

课本以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新课,尽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于文

中已解释原因,对部分预习过的学生来说,已经失去神秘感,没有

了悬念。如果教师以此实验引入,这部分学生满足于已有的答案,不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我采用

取硬币的思考题,由于学生没见过,因此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却

又得不出正确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观察实验更仔细、认真。

五、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启发式引导等多种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双边活动,每一个结论都

让学生参与探索,教师因势利导。

六、教学过程 安排: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一些主要环节采取了以下安排:

1.实验引入新课(约5分钟)

①.出示思考题:

把一块硬币放在平底大盘里,倒上红墨水,刚好淹没硬币,请同 学们把硬币拿出来而不沾湿手。

然后让学生讨论,此时气氛活跃,学生得出各种结论,教师不作

解释,让学生观察。

演示:

把点燃的纸放入杯子,倒扣在硬币附近的盘子里,实验效果明显,水全被吸入杯子,学生一片惊讶、好奇,这就迅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②.纸片托水实验:先空杯,再装水,两次实验结果不一样,原

因是什么?

此时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过渡到本节的学习。

2.大气压强(约15分钟)

①.讲述大气压强的定义。

②.气体与液体类比找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以及大气压的方向。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气体也受到

重力,因此气体也能产生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压

强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气体同样具有流动性,所以气体压强的方向也向各个方向。

③.演示纸片托水实验,旋转不同的方向,证明大气压的方向也是向各个方向的。

④.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的存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要做好演示实验。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问号,然后师生共同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因为实验室的马德堡半球容易漏气,师生共同参与,有利于

教师控制场面)。

接着,师生共同分析此实验的作用:首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

在。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马德堡半球很难打开的原因。

⑤.学生实验: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提问学生实验时的感觉,以及此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

此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接受知识。为了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

存在的认识,此时再看一段录象。

⑥.录象演示瓶子吃鸡蛋的实验(即课本图11-4)。

启发学生此实验证明了什么?

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完全接受了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这时教师趁机引导,转入大气压大小的教学。3.大气压的大小(约15分钟)

由纸片托水实验,知道大气压可支持水柱,换用量筒,发现大气 压可支持一量筒水,那么到底大气压可支持多少水柱,历史上有 人用10米长的玻璃管做实验,发现玻璃管仍充满水,还是没测出 大气压的值,说明用水测大气压不方便。此时,引导学生由P=ρgh 分析得出用密度大的水银来实验,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①.介绍实验装置。②.模拟操作过程。

③.录象演示操作过程。

④.分析:为什么大气压支持的是76cm高的水银柱? 如果玻璃管上端有进气口,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⑤.演示(用水类比):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水槽中装满水,用一手堵住一端的开口,从水中把玻璃管提起,让学生观察水

柱。然后把手慢慢松开,让学生观察哪段水柱由大气压强支持。

通过此实验,学生很容易接受哪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支持的,因此可得出:

P大气=ρ水银gh=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105帕。

⑥.讲述大气压1.01×105帕的物理意义。同时提问学生大气压很

大,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为什么房子不会被压垮。

4.大气压强的应用(约8分钟)

①.解释取硬币的实验。

②.演示喷泉实验,让学生解释。

本节第一个实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此时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但是物理语言的驾驭能力还比较差,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 关键,规范这类简答题的答法。喷泉实验,让学生自己解答。

5.小结和作业(约2分钟)

回顾讲解的知识点、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实验是学习物

理的重要手段。

作业 :练习1、2、3。

第三篇:大气压强观课报告

大气压强观课报告

一、总体评价

教学设计方面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加上演示,实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运用各种手段,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和思考。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即科学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课堂生态化。小组学习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地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间充足。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连贯性强。过程设计较为合理。二:教学过程的评价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潘老师利用“有孔的矿泉水瓶”创设物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实质,并结合大量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去思考去体验,从而引出了大气压的概念。这样的改变让学生从单纯的观察到自己亲自动手,参与度更广,学生的专注程度大大提高。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如:“为什么纸没有掉下来?”“是不是因为水吸引了纸片,所以没有掉下来?”有分组活动交流合作学习,互相补充。如:“大家用桌上的仪器,设计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小实验,并用大气压知识来解释。”通过不断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动手实践。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不仅教给了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3.体现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

比如说,潘老师用“魔术”:将矿泉水的空瓶加了热水,再倒掉后盖紧瓶塞,使瓶子变形;还有用嘴吸纸杯,吸管喝饮料等。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然后通过所学知识来解释,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了解大气压的实用性。4.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

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标精神。三:个人建议

1.由于时间原因针对大气压存在的测量处理简单,只是由视频一带而过。使学生对原理理解不深,仅仅是记住了大气压等同于760mm水银柱的压强,从知识点上是足够的,但是从学生理论方法的应用上是不够的。这个问题虽不是重点,却直接影响了一些问题的分析。

2.这节课讲的太满,学生学的很累,有些简单的问题,可以不讲,不要面面俱到,该舍弃的一定大胆舍弃。学生练的还不到位,具体的应用实例不多。

总之通过本次远程研修观课,使我充分认识到:真正上好一节成功的物理课是不容易的,需要教师的精雕细琢,用一生来积淀积累,沉下心了来备课,潜下心来工作。尽可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互动,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上出“接地气”的常态课、优质课!

第四篇:《大气压强》微课教案

微课教案

《大气压强的存在》微课教学设计

东坡中学 孙海鹏

【教学目标】

(1)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能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体会物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猜想、实验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体验和分享探究的成功喜悦,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物理学习兴趣。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2)教学难点: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教学资源】

教师工具:多媒体课件,矿泉水瓶,水,玻璃杯、带活塞玻璃瓶。学生工具(学生4人1组):各种装水的容器、牛奶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教师做演示实验

实验一:在矿泉水瓶周围不同深度,不同方向扎有小孔,装入水后,观察实验现象,并让学生们思考此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实验二: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盖上瓶盖,拧紧后提醒学生们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活动设计说明:通过演示实验一引导学生回顾液体压强的特点。通过实验二拧紧瓶盖后,喷水现象停止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发小组内的激烈讨论和大胆的猜想,为本节课的课题顺利引入作以铺垫。

二、学生探究新课教学

1.实验探究,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A 取一个塑料瓶装满水,用纸片盖上倒置。在实验A中当水不流出来时,再用针在塑料瓶上孔,会看到纸片脱落,水从瓶口流出。

①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思考:纸片为什么先没有脱落,瓶上扎孔后却脱落?

②师引导分析.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大气的海洋中,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可达上空几千千米。这厚厚的大气层也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和液体一样大气对浸没在其中的 物体产生压强。

3、实验检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B 用真空针灸罐吸住手掌,让学生拔取针灸罐,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C 让学生分别吸取敞口瓶和盖有密闭塞瓶中的饮料,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D:学生自由实验,利用课前准备的器材实验检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并初步感受大气压强的威力。

活动设计说明:在教科书设计的实验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对比实验的方 法,让学生参与和亲自动手切身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三、课堂归纳小结。

微课习题

作业:通过所学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茶壶的盖上为什么药留一个小孔,水才容易倒出来。2.用胶头滴管吸取药液,为什么先要用手指捏扁胶头。3.为什么注射器的活塞要向外拉,药液进入注射器。

微课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亲身体验探究过程,真正做到让学生“活”和“动”起来,同时在教学中结合了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科学探究过程进行引导,以降低探究难度。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解决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大气压知识比较抽象,因此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实验,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随手可得的小实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既重视获得知识的结果,更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发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把握物理知识内在的规律,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领悟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从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第五篇:典型课例教学 大气压强

三、教育教学材料

(4)典型课例教学

1、教学设计(1份)

2、《典型课例教学评审表》(3份)

3、《典型课例教学评审表汇总表》(1份)

黄铺镇中心学校

林树生

二0一一年八月

典型课例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

黄铺镇中心学校

林树生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出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本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三节《大气压强》。学生将在前两节已有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基础上,自主探究气体压强的相关知识。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个大部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大气压,但学生对大气压的存在却并不清楚,学生经历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及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但托里拆利实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强;

2、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过程;

4、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式:实验、探究、精讲、点拨 学习方式: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与测量 教学难点:托里拆利实验及拓展

实验器材:熟鸡蛋酒精棉球细砂

广口瓶

火柴

镊子

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

有颜色的水

抽气机

马德堡半球

注射器

吸盘

水平板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激趣设疑

1、请同学们来看小魔术,吞蛋实验,观察思考原因,边演示边设疑:

1)我将怎样做呢?鸡蛋到哪里去了? 2)你可知道生活中吸盘其中的奥妙?

3)生活中我们吸饮料,是我们吸的力量将饮料喝到嘴里吗?那是什么力量是饮料上升到嘴里?

2、覆水实验:用食指堵住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管口下端,注满水。设疑:水会不会流下来?大胆设想,此时若将管倒拿,开口朝下,水会不会流出来?

设疑:水为什么没有流出来?是失去重力了吗?是我的特异功能将水吸住了吗?

学生活动:动脑思索,回答问题,考虑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激趣、设疑,引出本节课题,既使学生自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创设一种学生要学、想学的情境。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学思想的活力。

(二)播放动画,引人入境

屏幕广播,辅以绘声绘色地讲述:

千百年来人们对大气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人们并不承认它的存在,直到1654年法国奥托·格利克做了验证大气压存在的经典实验。他将两个金属半球紧密结合在一起,抽光空气,达到真空,而外面有空气。两侧曾各用七匹马拉不见分晓。有谁知道,最后每侧各加到几匹马呢?我们看到马夫将鞭子甩的啪啪作响,马嘶啸啸,尘土飞扬,最后砰的一声球裂为两半,八匹马各带半块小球一下冲出几百米远。这个实验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活动:学生由视听感受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大气压的存在。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提出问题,请同学点击“我的知识点”自己找寻答案。探究问题:

1、什么是大气压强?产生原因是什么?

2、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注射器是怎样应用大气压强的?

3、你能将吸盘附着在墙壁上吗?试解释吸盘挂钩原理。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大气压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学会将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共同释疑:现在你是否清楚我们的课前实验都是在利用什么呢? 提出问题:现在谁愿意亲自感受一下大气压强?请两位大力士来拉开这马德堡半球,采访一下你们的感觉,大气压大不大?有多大呢?大气压强这么大,我们可想知道它的大小?那如何测量呢?让学生阅读“想想做做”。

探究问题:

1、这个实验为什么要将活塞推到底?

2、为什么要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3、拉动的距离怎样计算最方便?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大气压强有更深的认识,同时对前面所学知识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

(四)点拨精讲、解难析疑

过渡:提出问题:有无精确的实验来测出大气压强的值呢?这样大的大气压强怎样去测?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教师活动:

1、播放视频“托里拆利实验模拟录像”。

2、动画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过程。

3、对比当年托里拆利实验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引学生发问,引学生思索,两者为什么有差异呢?由此可猜想大气压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设计意图:学生尽情猜想可以从不同方面自由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他们的多向思维提供空间,激发他们课下自主探究,利用网络资源寻求答案,敢于猜想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将为他们敲开科学探究之门。

引出:760mm汞柱就是物理学中规定的一标准大气压的值,等于1.013×105Pa。继续播放实验中的拓展部分。

设疑:接下来的实验发生了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步骤和现象,分析原因。

1、玻璃管倾斜,水银柱怎样变化?你怎样理解高度?

2、玻璃管提起些又怎样?

3、向槽内再倒入水银结果如何?水银柱高度不变的原因是什么?(外界大气压强没变,等于液柱产生的压强,而液体压强只与密度、高度有关,密度不变高度自然不变与其他因素无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将液体压强公式与本节内容相联系,弄清实验过程,突破难点。教师的点拨,引导作用在此环节要发挥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五)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生活中怎样测量大气压强?请同学们赶快步入“资料超市”了解气压计,找寻答案,同学发言。

1、常用气压计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

2、简单介绍金属盒气压计。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信息,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导言:大气压是我们的朋友,大家生活在城市里,一定没见过活塞式抽水机和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离心式水泵,想了解吗?一起来吧!

播放视频资料,了解离心式水泵。再请同学自主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演示动画,共同探究,明确问题。

学生活动:自由浏览,利用信息资料学习。分组讨论,自主探究。设计意图:让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究,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当他们带着疑问主动去发现会比被动接受印象深刻。

(七)反馈练习

请同学点击“想想做做”,自我检测,分组讨论,点击答案,验证。提出疑难。疑难由学生解释,教师点拨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加强同学间的交流,理论联系实际。

(八)知识拓展

时间同学自由支配,可以进入“自由浏览”、“科学家简介”、“习题套餐”、“网络平台”根据需要自由选择。相信网络中一定有你感兴趣的大气压的知识,开始自由选择吧!

设计意图:根据九年级学生不同层次特点与不同学生的要求,给予他们每人自主学习与提高能力的一定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的思维更鲜活,更富有个性,使他们真正进入网络时代,充分感受

网络环境带来的魅力。

(九)创新交流

主题: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大气压有关?你的收获、感受以及你更感兴趣的问题给我留言好吗?

学生活动:学生在留言本中与教师、同学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将知识拓展创新。

设计意图:这是师生交流的平台,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精神。

(十)作业

1、利用网络资源,分组查寻高度、天气对大气压的影响。

2、你是否有自己的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也要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14、3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的存在吸盘

吸饮料

覆杯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的测量

估测:(P=F/S)吸盘 弹簧秤 刻度尺水平板

精测:(P=ρgh)托里拆利实验

大气压强的应用

离心泵、抽水机

课例研讨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应用。教学过程中将分别以“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实验”两实验为重点,“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托里拆利实验所用水银为有毒物质,故采用视频播放和动画结合的形式。教学过程中,始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将课本知识拓展开来,让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更多相关知识。

教学设计理念:

1、立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节内容与生活现象密切相关,贴近学生生活。课堂开始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探究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感受物理就在身边。再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现象,服务于社会生活。

2、注重科学探究,教学方式多样化。

科学探究在本节课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更好的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3、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出发点的网络教学。

借助计算机,通过教师引导,同学合作,利用校园网、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料。给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以充足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需要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下载2015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文章-大气压强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文章-大气压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气压强的存在》微课教学设计

    课题:大气压强的存在微课教案 学校:仓房镇初中 教师:高雷 年级:八年级 《大气压强的存在》教案 仓房镇初中 高雷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实验及生活中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__压强__一节的说课教案

    一节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压强” 2、教材分析: “压力”和“压强”是初中物理两个重要的概念,是在学习质量的概念、密度的概念、力的概念及力和运动状态的变化规......

    中小学美术说课

    中小学美术说课模板 教材:X第X册第X课《XXXX》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敬爱的评委,您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XXXXX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X册第X课《XXXXX》一课(课件),下面......

    液体内部的压强说课+讲课稿

    液体内部的压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要展示的题目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下面是我的说课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教材分析,液体......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设计说课

    篇一:电子电工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上午好!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对于《电工基础》这一门课程的设置。 这些能力的获得就需要通过教学来进行实现。那么如何使学生获取这一......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说课(大全)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说课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

    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万能(大全五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敬礼!)我是X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XXXXXXXXXXXXXXXXXX(在黑板上板书) 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法与学法、教......

    2021年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评分标准

    2021年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评分标准项目评分标准分值得分基本规范1、实验教学说课稿各环节设计合理、完整规范,无知识性、常识性错误2、语言文字通顺、简练3、时间不超过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