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分组实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3 02:5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科学分组实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科学分组实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小编推荐)》。

第一篇:初中科学分组实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小编推荐)

初中科学分组实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科学分组实验中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具体应用,是对传统分组实验教学方式的弥补和改进。在分层递进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既要重视学困生问题,也要加强学优生培养,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必须实现合理分层,实施动态管理,并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消除分层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利于每个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科学; 分组实验; 分层递进教学;实践;反思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实践的能力,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对其认识不足,往往轻视分组实验,导致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削弱了分组实验应有的效果。而实验组的编排往往采用异质(学习能力、基础等各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A、B、C等若干个层次)分组的形式,1A2B1C组成一个操作组,由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从合作学习的角度看,虽有利于控制实验的进程,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动,但是,学优生在实验过程中得不到知识上的延伸,学困生又容易被边缘化并成为实验过程的看客。从学生实验和教师讲授的先后顺序方面看,则存在两种普遍程序:先讲后做和边讲边做。前者由于实验“好玩而不专心”导致冲淡教师对实验步骤的讲解,后者在有着层次差异的学生中搞“一刀切”显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科学课程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在分组实验教学中理应体现学习的层次性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充分承认、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内涵之一。为了较好的实现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在分组实验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调整并弥补了异质分组方式的不足,同时,通过实施合理的目标分层、辅导分层和评价分层,可以使学习活动的进行充满动力,有利于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大幅提高学习效率,能有效促进科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和依据

1.分层递进教学的缘起及内涵

分层递进教学起源于个别化教学,是对教学组织形式的一次重要变革。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导的教学形式在其显示巨大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局限性。人们试图在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的结合上找一个契合点,在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形式中构筑一座桥梁,实现两者优势互补,从而为层次不一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特点的教学环境。分层递进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新策略,它最初是由上海市教科所“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研究”课题组提出的,其基本内涵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分层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的机制,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它是解决统一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这个矛盾的教学策略,它是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分层递进教学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层次性和发展性,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

关于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综合文献资料,主要有以下四种代表性理论:

(1)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理论。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适应的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的教学原则可以说是国内最早的体现分层教学思想的基础理论。个体间的差异性和共性并存,因此,如把具有类似特征的学生归结为一个个“层次”,则即可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

(2)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其核心实质上是一种有关教和学的乐观主义思想,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速度、动机方面的差异将消失,95%的学生将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就是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新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4)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主张实行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和集体教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采用个别教学时,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不同深度的教材内容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当不能采用个别和分组教学形式时,宜采用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

二、分组实验中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与操作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快慢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如何顺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其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适合其自身的最优发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求知的满足,这是实施教学的最终目的。新课程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最低要求”、“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宜自己的目标要求,这是在班级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策略。科学课程以实验为基础,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更应体现在学生的分组实验过程中。分层次递进的分组实验模式,围绕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实验方法,让更多的学生有自我发展空间和学习自主权,提高实验的有效性,保证实验的质量。

在分组实验中实施分层次递进教学的具体操作如下: 1.学生层次的划分

在分层递进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和潜在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次,一般为高、中、低三层(也可分为两层或四层)。同时,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动手、表述、组织等能力将学生按学优生(A)、中等生(B)、学困生(C)以1:2:1的比例进行异质(学习能力、基础等各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层,然后在进行同质(指学习能力、基础等在同一水平上的学生)分组。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完全按层次分组便于学生合作,有利于教师分类指导,因为学生的知识掌握度相似、能力相近,容易实现目标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等。事实表明,在相同时间里对同质学生的教学效率比对异质学生的会有所提高。对于学生分层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尽量避免分层过程中“标签效应”。

2.目标层次的确定

由于学生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存在差异,所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的关键是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这样的教学能够适合并满足于每个阶段的学生。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别设计与其相应的实验要求:第一,低(C)层次目标,要求学生达到课标的最低要求,即知识目标达到“识记”和“应用”的水平,技能目标为“模仿水平”,能直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运用基本实验仪器、器材进行测量、实验的安全操作,实验数据的记录、整理、分析和处理等;第二,中(B)层次目标,要求学生达到课标的一般要求,即知识目标达到“应用”和“分析”的水平,技能目标为“独立操作水平”,能灵活 2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分析处理数据并得出结论,对实验中的简单故障和问题进行排除等;第三,高(A)层次目标,要求学生达到课标的较高要求,即知识目标达到“分析”和“综合”的水平,技能目标为“迁移水平”,能综合的运用新旧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创新实验的设计、操作和新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等。

例如,九年级上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课前一天,向学生展示标有“3.8V”或“2.5V”的小灯泡并说明其意义,请各实验小组讨论怎样测定这些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根据教学要求设定的不同层次目标分别是:

低(C)层次目标:

①学习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用电器功率的方法,加深对公式P=UI的理解和应用; ②了解用电器的功率跟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有关,加深对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理解。中(B)层次目标:

③能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电路,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并记录实验数据; ④认识实验原理对实验器材的指导作用。高(A)层次目标:

⑤学会分析电路故障对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影响。

在实践中,要考虑到掌握同一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差异,各层次目标之间的联系,以形成不大的台阶,便于低层次组可以向高层次目标递进,以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一般的做法是“中(B)层为基准,低(C)层降低起点,高(A)层适当提高或扩展”。具体到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可采取的策略可有所不同:对低(C)层次组的学生采用“扶着走,强基础”,对中(B)层次组的学生采用“看着走,多指导”,对高(A)层次组的学生采用“主动走,促能力”。

3.教学层次的管理

分层递进教学采用集体教学与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基于共性目标应实施集体教学,如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讲解,而在实验过程中基于各组差异性给出不同的实验任务单,宜分组教学或个别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实验组所采取的指导思想是不同,根据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层次,相应地采取“三步走”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督导的模式,技能目标对应于《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三个目标层次:模仿水平、独立操作水平和迁移水平,最终实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彻底解放。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实验组织,都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导”只有适应学生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表现出真正的意义,而学生才能真正地发挥主体性地位作用。分层递进教学的中“教”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促进“教”与“学”互应,这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允分尊重。

如上例,“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在明确实验原理P=UI和学生设计实验电路图的基础上,教师先讲述实验步骤,然后在分组实验时对不同层次的实验组采取的策略有所区别:

低(C)层次组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在电表量程的选择、滑动变阻器的接线、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设计与实验数据的分析等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中(B)层次组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电表量程的选择中为什么电流表用0-0.6A?电压表怎样选择量程?其次,要让学生明确伏安法测电阻与伏安法测电功率在电路设计、实验原理、数据处理上有何异同;第三,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得到哪些实验结论?在使用用电器时又有哪些启示?

高(A)层次组

进行适当实验拓展设计:①电流表有外接和内接两种方案,用这两种方法测出的小灯泡电功率会相同吗?哪一种误差更小?(选择电流表外接误差较小)②在这个实验中,灯丝烧断后,电压表还有示数吗?(先猜想后验证)能否用这种现象来检查断路故障?③在实验中你还有什么研究的问题?

4.评价层次的优化

分组实验中分层递进教学活动的评价方式上,应体现共性评价和个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质评和量评的有机结合,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质性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激励性和可行性,体现层次。在质性评价的基础上,整合使用量化评价,主要是对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评价,如: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热情关注、记录实验结果是否实事求是、是否有学习的兴趣等,通过采用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复评相结合“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多元评价体系。一般对学困生以表扬为主,使其得到成功的激励,对中等生以鼓励为主,对学优生则用评价提高其竞争意识。

例如,依据学生在“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共性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制作活动;完成作品的态度是否认真;是否能和同学合作等。但是对于不同层次的实验组,除共性评价外,还应体现层次差异:

低(C)层次组

遇到困难是否主动询问或想办法;是否给同伴提一些好建议;能否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分工合作等。

中(B)层次组

遇到困难时是否主动讨论;能否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等。高(A)层次组

能否独立思考故障原因所在;有否改进实验的建议;有否自己要探究的问题并进行实验设计等。

分层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激励性、整体性和可行性。评价方式还可立足于学生层次的差异可作适当的调整,通过评价帮助一部分学生实现又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层间流动。

三、分组实验中分层递进教学的效果与反思

教学的功能是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不能促进或只能促进部分学生发展的教学都是不成功的。分层递进教学在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能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层次目标设计,分层施教和分层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升学困生的成就感,对于中等生和学优生,则是给予一定学习空间。在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上,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使各层次学生都学生所获,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由于分层目标的设计,学生进行分层练习,教师的教学活动针对性更强,“三步走”(指导、辅导和督导)的教学方法得以实施,课堂结构更紧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并形成不断递进的学习氛围。

然而分层递进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也是显而易见的:

1.如何优化分层递进教学的过程。实践表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仅仅采用分层的方法是不够的,同时必须把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结构。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各自的目标在同一时段进行分层学习,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程序尤为重要,如何能使课堂教学时间结构符合不同层次学习特定知识的需要,如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区别指导和有效学习。

2.如何统筹兼顾各层次组的学生。分层递进教学是针对学困生的学习问题而提出的课题,从理论上讲,分层递进教学不仅对学困生成绩提高有利,而且也有利于学优生的培养。但从实践结果来看,由于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指导和辅导上,得益较多的是中、低层次的 4

学生,学优生则成为一种被利用的教育资源。因此,在分组实验教学中学优生(高层次组学生)的培养便成了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

3.如何实施动态的分层管理。在学生层次的划分上,既要看到差异,更要看到潜能;既要分析学生成绩层次的变化,也要注意兴趣、态度和能力的发展。如何兼顾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体内差实时动态分层,对于减少学生分层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虽然分层递进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对于大面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无疑起到正面的效应,但是在考试评价中并没有相应的调适机制,分层的负面影响还是存在的。另外,在分组实验教学中,如何优化分组形式、层次目标和分层管理,成为影响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程艳红,朱汝葵.“分层递进教学”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

3.宋秋前.关于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论思考[J].中国教育科学刊,2000(3):46-47 4.吕守林.以“分层次教学”为理念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8)

5.林森.初中科学课程的分层递进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6)

6.杨舟平.谈初中科学课堂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成才之路,2009(3)

第二篇:初中法制教育-----分层递进教学

中学生法制教育

------分层递进教学

胜境中学

政史组

我们学校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思想品德差异大,特别是双差生比较多。以往我们很少研究日常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备课和执教时往往过多考虑教材内容如何讲清,教学资料如何充实、齐备,很少从目标上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对一些层次低的学生,教学效果不很理想。据此,我们结合思想政治课中的法律知识部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分层递进教学。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法制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层递进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各项活动中紧紧围绕自己选择的分层目标进行有效有目的的努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教学,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非实验年级,提高了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课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学生不仅知识掌握达到目标要求,而且在情感和行为上也达到了目标要 求,进而提高了思想觉悟。分层递进教学,克服了以往造成的思想教育目标高不可攀、学生由于达不到要求而自暴自弃的弊病。现在学生可以通过一层层攀登,慢慢达到目标,学生思想觉悟提高的效果明显。

进行分层递进教学,要求教师全面深刻地分析大纲,领会教学目标,探讨与达到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分层 递进教学法,设计周密的分层递进教学计划,并随时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帮助学生补缺补差,调整教学目标,这样就必然促进和激发教师进行教改和科研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师科研素质与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分层递进教学法,可以解决高层次学生“吃不饱”,低层次学生“咽不下”的矛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积极性。随着分层递进教学法目标层层达到,给差生以足够的学习和思想提高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习困难学生转变。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教材。我们政史组根据把学生培养成“四有”公民这个中学阶段的教育总目标,根据总课题组提出的让学生“学 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初中阶段教育目标,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分析了教材的内容,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制 定了总目标。我们认为思想政治课不但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而且要通过知识传授,激发学生的情感,并贯彻落实到行为上。因此,我们从认识、情感、行为三方面制定了总目标。认识方面:学生能理解“法律”一词的含义,知道我国现行的主要法律及其作用、法律规范对青少年成长的密切关系;知道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经济政治生活都离不开法律;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情感方面:学生在遵守国家的法律,惩治违法犯罪方面能表现出爱憎分明的情感。行为方面:学生能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勇于维护宪法和法 律的尊严。

第三篇: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 ——燃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希望

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大都存在着,重视优等生的拔尖,忽视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培养;或仅按中等生的程度施教,仅考虑大纲的基本要求,按中等生需要制定教学目标,选定教学方法、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对学困生和优等生兼顾甚少,课堂上培优补差、分类分层推进的力度不够,这样的教学使学困生不易接受,学习信心随教学深入而下降,以至于讨厌学习数学;而优等生又因得不到充分发展,学习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优等生不尖,优等生和学困生都成了中等生的陪读者,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与提高,我们知道:在教学中应做到注重全体、因材施教,让他们在不同层次上都有所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提升。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分层递进教学就满足了这一需求,它的核心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一、现状

自从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以中考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各校教学成绩的优劣的观念,至今存在。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尖子生”,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师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 “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各校又以考试平均成绩来衡量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于是教师只能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连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学得好与差并非是他们智力的差异,而是由于他们基础的差异,使得在接受知识的速度不同,只要我们给予充足的时间,他们会掌握到同样的知识,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采用适当的组织形式,给予不同的学生充足的又适合他们个体差异的学习时间以及感情上的关怀,得到是师生的认可与接纳,而不是受到歧视和孤立,他们就会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才会愿意学习,才会有成就感。再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就能改善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以及小组的合作互助,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分层施教、异步达标、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分层原则

分层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按照平时的考试成绩来划分。不要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互助合作的 2 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实行互助合作自愿帮扶的原则,动态分层。应该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统一认识;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他们的“脸面”,也不至于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更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具体实施

1、学生划分

通过一段教学观察与测试评定后,以及与学生的交谈,初步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再根据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习基础好,能独立学习,自我完成练习与作业,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指导B层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解决C层学生的困惑,有创新力,能寻求新的学习方法;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能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不主动,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掌握知识,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为实现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互助、交流、合作、提高,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但是分组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经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将会出现明显变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以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坚持“三不离”原则,即不离大纲,不离教材,不脱离学生,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学生的发展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和学习任务,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安排多种多样的的教与学的形式,以求妥善处理好“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关系。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在学习过程,适当加深加宽知识面,可不拘泥于大纲,适当提高难度,注重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B层:不降低大纲要求,不放慢速度,注重双基的训练与培养;C层:严格按大纲要求,特别注重双基的训练与培养,不高拔高题。

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并能用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层次目标:

A层: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B层: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 C层: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3、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要做到:对 A层学生重视调动、鼓励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学习,多点拨、引导发散性思维;B层学生多采用低层次小步走的方法,多创设让学生成功的机会,多模仿经验式的引导方法;C层学生多采用引导鼓励、低层次小步走的方法,教学重点放在最基本的问题上,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学法指导应贯穿于每位学生的每一个学习阶段,我们应当及时、且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方法指导,减少他们在学习上少走弯路。A层:自学教 材选学课外读物,做好笔记,找出前后知识的联系,模仿例题初步解决课后练习,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并养成自学习惯。B层:从预习课本、听课、做笔记、记忆方法、利用公式做题、复习、练习、作业等方面进行指导;C层:着重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多鼓励,激发他们的热情,全面耐心指导学法。

4、课堂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5、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6、测试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层次题各20分,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该部分得分加倍。

7、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三、后续工作 分层动态管理

学生层次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初中生有较强的可塑性,经过努力,有些学生会有较大的进步;同样原来较好的学生,也会因为某些原因致使学习落后下来,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所有学生根据现实情况重新对他们进行分层,进行一次微调处理,进步的能调入A层的,调入A层„„;不再适应A层的调到B层„„,这种动 7 态管理,既是对学生的鼓励,又是鞭策,这就需要教师教育好学生正确对待这种“压力”,变“压力”为“动力”,而不是被这压力的负担。

提高对分层教育的再认识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到深,由陌生到熟知,由反对到理解,循环往复提高,对分层递进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在试行一段后要进行简单的总结,找出问题及时解决,要是教师统一认识,提高觉悟,统一到新的起点,及时调整状态。学生也是如此,通过师生交谈,生生交流,找到这种教学法的优势与缺陷,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分发挥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

在对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的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程度差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教师的更多帮助,因此,以往那种在课堂上听不懂,没事干的“陪读生”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能积极参与学习,尖子生能自我发展,“吃得饱”,中等生得到了能力的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每位学生都学得“痛快”,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融洽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整个课堂变得和谐而又活泼,同时由于分层的不固定,学生分层可上可下,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使得教师爱教学生爱学,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目的。

总之,分层递进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 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能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以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得师生心心相印,课堂教学就会步入一个赏心悦目、富有创造性的奇妙世界。

第四篇:初中法制教育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实验

初中法制教育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实验

实验背景

我们飞虹中学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较多,学生思想品德差异也较大,特别是双差生比较多。以往我们很少研究日常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备课和执教时往往过多考虑教材内容如何讲清,教学资料如何充实、齐备,很少从目标上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对一些层次低的学生,教学效果不很理想。据此,我们在市教科所的直接指导下,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结合思想政治课中的法律知识部分,进行法制教育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实验,希望通过这个实验能探索出提高各层次学生法制观念、思想品德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获得在思想政治学科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经验。

实验过程

一、分析情况,确定目标阶段

第一步,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制定总目标。

我们课题组根据把学生培养成“四有”公民这个中学阶段的教育总目标,根据总课题组提出的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初中阶段教育目标,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分析了教材的内容,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制定了总目标。我们认为思想政治课不但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而且要通过知识传授,激发学生的情感,并贯彻落实到行为上。因此,我们从认识、情感、行为三方面制定了总目标。

认识方面:学生能理解“法律”一词的含义,知道我国现行的主要法律及其作用、法律规范对青少年成长的密切关系;知道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经济政治生活都离不开法律;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情感方面:学生在遵守国家的法律,惩治违法犯罪方面能表现出爱憎分明的情感。

行为方面:学生能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勇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第二步,分析情况,进行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不能仅仅根据分数而定,因为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代表他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我们根据这届学生进入中学后的表现,听取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意见,根据学生的法制观念、意识以及在遵守法律、法规方面的表现,确定了由低到高的四个分层类型。

第一层:不知法、不懂法,并有违法甚至轻徽犯罪行为,沾染了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

第二层:有一定法律常识,但是非不分,看到同学违法犯罪行为不检举、不揭发,甚至包庇、间接违法。

第三层:有一定法律常识,能分清是非,自己基本守法,但对违法犯罪现象不闻不问,明折保身。第四层:有较强法制观念,不但个人自觉守法,而且对于犯罪现象,敢于揭发甚至斗争

第三步,根据每一层学生情况,确定每一层所要达到的分层目标。

第一层目标:初步了解书本上讲授的一些基本法律常识,能分清是非,基本上知法守法。

第二层目标: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知识,尤其是和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有关法制内容,是非分明,并能与违法犯罪现象划清界限。

第三层目标:能知法懂法守法,在遵守国家法律,惩治违法犯罪方面能爱憎分明,勇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养成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良好习惯,能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

第四层目标:有较强法制观念,对法律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不但自己学法守法,而且还能积极宣传法律,教育他人知法懂法守法,并能运用自己掌握的一些法律知识帮助他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四步,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层目标

将课题总目标、分层目标印发给学生,教师详细解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层目标,同时对学生强调:所选的目标要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应该是经自己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另外学生在选择目标时,可以适度修改,甚至可以自订目标。第五步,学生选定目标、教师调整,最后学生明确目标。

学生选定目标后,有的过高或过低。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帮助学生调整目标。经过师生共同调整目标后,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同时教师也明确了学生的层次类型。

二、根据目标,进行分层教学、教育阶段:

1.课堂内分层教学

备课教师在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时,必须考虑对各类学生的不同要求,要把一节课中的各个环节上,高

中低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形式写在教案上。

讲授在课堂教学的讲授方法上,我们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采用搭台阶的方法教师搭一层,学生登一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打开思路,在知识不断深化的同时觉得自己听懂了、学会了,激发学生继续登台阶的愿望,最后达到课堂教学目的。教师不要求每个同学都达到最高台阶,不同层次同学达到相应的台阶就算基本达到要求,并继续鼓励学生向高层次台阶迈进。(参见页底所示的在讲授权利义务时所搭四层台阶的示意图。)

┌────┐┌────┐┌───────┐┌───────┐│权利概念││具体权利││掌握权利的含义││权利义务相同点│└────┘└────┘└───────┘└───────┘

┌─────┐

│权利义务│列出→举例→对照例子讲述→分析得出→││

│相互关系│

└─────┘┌────┐┌────┐┌───────┐┌───────┐│义务概念││具体义务││掌握义务的含义││权利义务不同点│└────┘└────┘└───────┘└───────┘

第一层要求

第二层要求

第三层要求

第四层要求

提问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一些带有启发性和复习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做到有的放矢。

讨论课堂讨论采取三种形式:

同质组讨论:把同一层次分在一组内,不同层次的组讨论不同程度的问题,讨论有针对性,效果理想。

异质组讨论:混合编组,讨论同一问题,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同质组讨论,异质组交流:将同一层次的同学分在同桌,一起讨论属于本层次范围内的问题,然而请不同层次的小组互相交流各自讨论的结果。

作业作业分层有两种形式:

(1)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数量,不同内容,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对层次低的学生布置较少,较容易的作业。而层次较高的学生布置较难、较多的作业。

(2)全班同学作业相同,但降低对低层次学生的作业要求,提高对高层次学生的要求,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

2.课堂外分层教育

课堂外的教育应做到“二结合,一落实”,即:结合分层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落实重点,做到重点学生重点帮教,每位政治课任课教师在所教班级重点落实一、二帮教对象(第一层学生)。一方面帮助他补缺补差,另一方面经常向班主任了解情况,找学生谈心,了解目标达到情况,鼓励和帮助他实现目标。

对于层次较高的同学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在课外学法的兴趣,诸如搞了法律知识专题剪报小组,组织法律知识竞赛,从而激发了高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语文组配合下,参加了区政治小论文的评比活动,并获得了此项比赛中的一半奖项。

三、形成性评价阶段

根据学生知识考核成绩,根据学生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师生共同评价。学期结束后,先进行知识考核,命题兼顾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基础知识的题占60%,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题占30%,有一定难度的必做题占10%,同时增加10%可以让高层次同学发挥的选做题,使试卷能反映各层次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程度。教师要求第一层同学只要达到50分,第二层同学达到65分,第三层同学达到80分,第四层达到90分,学生只要达到这些要求就算合格。然后,让每个同学根据一学期的各方面表现,如出勤、早自习、课堂纪律、作业情况,特别是行为习惯和校内外各方面表现,加上知识考核目标达到的情况,自己考核目标达到的程度,并报出成绩,教师根据所了解的该生情况进得调整,并向学生说明调整的理由,最后在学生认同后,得出考核成绩。不论哪一层次的学生只要达到自己订出的目标,就能得到好的成绩和评价。

实验结论

法制教育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我校实验了近两年,我们初步归纳了以下五点结论。

1.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法制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层递进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各项活动中紧紧围绕自己选择的分层目标进行有效有目的的努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教学,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非实验年级,提高了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2.思想政治课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学生不仅知识掌握达到目标要求,而且在情感和行为上也达到了目标要求,进而提高了思想觉悟。分层递进教学,克服了以往造成的思想教育目标高不可攀、学生由于达不到要求而自暴自弃的弊病。现在学生可以通过一层层攀登,慢慢达到目标,学生思想觉悟提高的效果明显。

3.分层递进教学法,可以解决高层次学生“吃不饱”,低层次学生“咽不下”的矛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随着分层递进教学法目标层层达到,给差生以足够的学习和思想提高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习困难学生转变。

4.进行分层递进教学,要求教师全面深刻地分析大纲,领会教学目标,探讨与达到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分层递进教学法,设计周密的分层递进教学计划,并随时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帮助学生补缺补差,调整教学目标,这样就必然促进和激发教师进行教改和科研的积极性,从而使课题组教师科研素质与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第五篇:初中分组分层教学总结

初中英语分层分类教学总结

XXXXX

2014.9

初中英语分层分类教学总结

XXXXX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的基础,也要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英语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要在教学中承认这种差异,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提出: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而分组分层全面推进教学法恰是符合这一理论的教学方法。

我的分组有两种形式:一是把全班按成绩的差异分成八个小组,按平均分排序,每考一次算一次。主要功能是:在课堂上引进竞争机制,变课堂为赛场,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课后小组组长要负起责任来,对“学困生”给予及时的帮助,充分利用课上和课余时间手把手教,这样不仅培养了一些小老师,也给自己减轻了负担,无形中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品质和团队精神。二是按座位就近同桌或前后桌分成不固定组,主要是讨论课堂上老师随时提出的问题,人少没有闲说的机会,同桌没讨论会再问前后桌,顾及脸面,自然就动脑思考了,避免了几个学生团团坐,小组讨论成了优等生的“一言堂”,学困生坐冷板凳,无形中成了陪衬,开小差现象没有了。只有这样,合作才不至于流于形式,讨论才能扎实、高效、有序地进行。

“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小组内按成绩分为a、b、c、d、e层,由高到低,目的是培养更多的小老师。课堂教学中,先面 向全体学生,进行以复习旧知识为目的基础练习,然后分层教学和练习,每个层次的教学与练习交替进行。通常可先给a层次的学生布置较高层次的练习,让其自学、自我练习、相互校对。此时,可对b层次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指导;对于c层次则应侧重于个别指导、纠错。当b、c层次练习时,则可对a层次适当点拨、引导,以拓宽思路,然后对b、c两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反馈。

课堂上做练习时,先做完的由老师批,若全对马上查看小组内c、d层次的同学会不会,若会本人马上往下做,若有不会的马上帮助;(但这样做教室内的人知道在学习,可教室外的人会认为课堂乱遭遭的,顾虑重重)课下实行承包制b帮助d、c帮助e,a既负责监督又负责b、c同学存在的困难给予帮助或把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这样每节课我都做到面批面改,学生互批互学,每一节课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按层次布置作业,按每次成绩的升降等级。具体地说,按层次布置作业就是a层做较难的练习,b层做较灵活的练习,c层做较容易的练习,d层做最基础的练习,从而改善成绩优秀的同学“吃不饱”,成绩差的同学“吃不消”的局面。a、b、c、d层的学生不是一成不变,进步了可以从d层升为c层、b层,退步了也会从a层降为b、c层甚至d层,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潜力,从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往前追。(学生的作业优非常多)

在评价过程中按层奖励或惩罚,先以小组为单位,平均成绩进步的奖励,否则惩罚;个人奖以5分为一个层次,自己与自己比只要有进步就奖,否则就惩罚。“要制定短期目标,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达到了,信心就有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的,像上次我们的月考,题不是很难,但不认真也不可能达到优秀等级,一些从来没考过优秀等级的同学这次达到了,非常开心,家长说孩子高兴坏了,学习劲头上来了。实际上我们考试的目的并不是把学生考倒,而是督促学习的一种手段罢了。

如何全面推进?每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我和小组长的及时检查,能在最快的时间得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反馈中有个别学生没有顺利通过,我和小组长马上给予帮助或课下找些题进行巩固练习。组长为了留住“宝座”主动找组长研究或找老师请教,组员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暗地学,每个小组成员感受到他们同在“一条船”上,荣辱与共,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共同协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尽其才。使学生之间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实践分组分层教学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

程度差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因此,以往那种在课堂上听不懂,没事干的“陪读”的现象少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参与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了,对学习的要求也提高了,课堂上也“吃得饱”了。同时由于学生分层可上可下,增强了学习的竞争性,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

2.学生的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

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不同 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学得“痛快”(先痛苦后快乐),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时,分层的不固定,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促进了教学的互动,有利于建立民主的、平等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形成互帮互学、携手共进的团体精神。

3.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半年来,分组分层全面推进教学的积极开展,学生的成绩在不同程度的进步,因为学生不会觉得自己一点都不会做。即使个别一点都不会的同学,选择题也要选上。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为本小组争回一些分数,提高平均成绩,而各组组长同学更要拿高分,才能把本小组成绩提高,尖子生冒出来,大多优秀生迈大步,后进生不落伍,优秀率明显增大,低分率缩了水,平均分自然提上来了。

4.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由于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同,课堂上出现了许多小老师,像过去一个问题老师讲一遍又一遍现象少了,时间省下来,课堂练的机会多了,自己动脑动手的实践内容多了,变式训练,拓展思维的设置,培养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向45分钟要成绩,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分组分层教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老师个别辅导减少了,(老师备课的时间充足了,研究的时间多了)不会的同学都找自己的帮扶对 象。分组分层教学弥补小部分学生做演员,大部分学生做观众的不足,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在不同目标的指引下,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分享其中的喜悦。正符合新课程中英语教育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英语;人人都获得必要的英语;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载初中科学分组实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科学分组实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层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分层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以往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只是盲目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灌输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班级的学生可能有几十人,授课并没有根据每......

    [政治论文]初中法制教育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实验(5篇模版)

    实验背景 我们飞虹中学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较多,学生思想品德差异也较大,特别是双差生比较 多。以往我们很少研究日常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备课和......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它要求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随着教育公平化的逐渐落实,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地......

    对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对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经过近一年的“分层递进”教学实验,我们感悟到 分层递进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项研究是和教师的需要、教师的发展相联系的......

    “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的专业。实习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各高校的专业实......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读书笔记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读书笔记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

    四中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一、 萌发“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背景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实行划片招生,小学毕业生取消升学考试,......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共五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零陵区实验中学唐电照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