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校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讲解
我校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萧山区委党校
[内容提要]研究性教学体现了党校教学的特点,符合领导干部学习的规律,是群众路线在党校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应该成为党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思想与模式。大力倡导并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是提高党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我校近年来在主体班次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提出了在县(区)级基层党校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几点肤浅思考。
[关键词]党校 研究性教学 实践 思考
新时期党政干部能力建设的现实迫切要求改变传统的以认知式培训为主的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和理念。采取什么样的培训方式以有效提升党政干部的执政能力和行政能力一直是广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感到困惑并力求破解的现实难题。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式教学就成为当前和今后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基石和路径选择。
一、我校开展研究式教学的主要做法
研究式教学最基本的形式有五种,由易而难依次是: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员练习、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根据我们党校的师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着力在以下四个层次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互动式教学法。所谓互动式教学是教学双方互相配合、互相启发、互相推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学形式。
(1)教师提问式。即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安排适当提问,让学员回答问题。教师课堂提问有助于了解学员听课效果,帮助学员理解、记忆知识要点,及时纠正学员听课中可能出现的理解偏差,更重要的是能启发学员思考问题,调动学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学员提问式。是指教师在新课讲授开始时或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启发学员把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再由老师或学员思考回答的方法。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学员提问学员回答,也可以是学员提问、思考,最后由老师解答。这种方法有助于增强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员经验体会介绍式。在参训学员中,有的从事专业工作多年,对某些学科内容比较熟悉且有一定研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约请一两位学员在课前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在课堂上介绍他们运用理论分析处理问题和做好实际工作的经验体会,帮助其他学员加深对所学理论的消化、理解,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
2、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是在学习过程中或教师讲授结束以后专门留出一定时间来讨论问题,在讨论问题中激发学员进行创新思维,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从而促进学员学习的教学方法。我们一般在用的是所谓“2+1”的教学组织形式。讨论式教学通过以下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1)同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意识地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同桌学员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同桌讨论后,教师可随机指定学员说出他们的意见,并作简要点评。
(2)小组讨论。这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问题开展讨论的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前,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员思考;小组讨论时,教师及时把握情况,因势利导;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员展示结果,组织讲评。
(3)班级讨论。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或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在课前或课中提出一两个论题,让全班学员思考并在课堂上自由发表意见。班级讨论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凸显学员的主体地位。
(3)案例分析教学法。所谓案例分析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用案例在课堂中进行教学和讨论的教学方法。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阔,实践效果明显。但是,限于我们党校教师力量,只是做了初步尝试。组织实施案例教学,大体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挑选案例,个人分析。这是案例讨论的准备阶段。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要求选好案例,提出思考的问题,推荐参考文献。要求学员在课前认真阅读分析案例。
第二,广泛讨论,各抒己见。通过集中式或自由式讨论,学员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分工协作,找出案例中所提问题的症结所在,谋求最佳的解决对策。
第三,自荐发言,全班交流。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阶段。在教师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氛围下,组织和启发学员积极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
第四,总结归纳,消化提升。在全部讨论、学员发言结束后,教师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肯定学员讨论中的科学分析和独创见解,指出其中的不足。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布置学员写出案例分析书面报告,以此来锻炼和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4、开放式教学法。所谓开放式教学法,就是广泛利用社会资源,让学员走出校门,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教学方式。我们在组织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1)社会调研。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安排学员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学员通过听介绍、看资料、开座谈会、个别采访等方式,搜集所需资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调研,写出调研报告。
(2)参观考察。在干部培训过程中,为拓宽学员视野、激发学员进行创新思维,组织学员参加远近结合的参观考察,也是较好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走出小课堂,步入“大社会”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员从实践层面上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感悟,同样收益匪浅。
(3)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是教师根据某些专题的教学需要,组织学员到有关企业、部门,由任课老师或聘请的其他专业人员上课。如我们近年来一直安排中青班学员到企业听企业家讲管理专题课,到法庭旁听行政、法律案件的审理,到杭州市南郊监狱(杭州市党员干部法纪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现场会……这样可加深他们对企业管理、法律知识、廉洁从政的理解,拉近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距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对教师和学员要求比较高的教学形式,我们这2年主要是邀请上级党校或高校的老师来组织实施,我们自己的老师观摩学习,有2个老师已经精心准备了相关专题,预计在今年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开出。
二、对县(区)级基层党校开展研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1、研究式教学在县(区)基层党校具有可行性。
在县(区)党校开展研究式教学,研究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服务,会得到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多方的支持。可以这么说,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任务指向是外在压力,学员的关注和工作需要是研究的动力,学员会以极大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支持和参与活动。研究式教学方式,适合了来党校培训的学员的特点,他们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具有相当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调研、写作能力,并能利用工作关系资源将所需要掌握的情况搜集上来,能在学习中圆满完成任务。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切入点的研究式教学,也是和县(区)基层党校教师的师资力量和工作特点相适应的。因此,从地方党委政府、学员和党校老师等几个方面来看,开展这样的研究式教学,在县区一级基层党校具有可行性。
2、进一步推进研究式教学,还需要深入思考和认真解决各方面相互协调、如何配套的问题。这其中包括:
(1)要加强基础研究工作。研究式教学是以研究为基础来组织实施的,其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研究式地“教”,学员研究式地“学”。教师在研究式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不能只是简单地回答问题,而是要使自己的授课具有科研含量,对学员关心和提出的问题有理性的分析研究,并在理论与学术研究的层面上做出有一定深度和新意的解答和阐发,给学员以启发,达到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两方面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课一定要有科研含量,一定要有科研成果作基础和支撑。研究式教学的内容应当是立足本地实际,着眼国际国内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教师讲授的应该是研究性的成果,要通过课堂研讨来放大和深化自己的理论成果。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学员对象和讲授方法的研究,根据学员对象的实际,确定内容的取舍、讲授的重点、授课的方法和时间的分配等。所有这些,都要求县(区)基层党校的教学和科研实现一体化,科研要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科研成果要以多种形式进入课堂。同时,要强化集体备课的优势和作用,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搞好研究式教学。
学员研究式地“学”,就是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认真读书,边读书、边思考、边研究。学员可以在学习基本理论课程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也可以从一入学就根据需要和兴趣选定研究题目进行课题研究,结合理论学习、社会调研和研讨交流进行研究,适时形成科研成果。党校的有些科研课题可以向学员开放,提倡师生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在研究式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学员要在课前对讲题有所了解和思考,在教学中要积极配合教师开展研究式教学,在研讨中可采取学员讲、大家评、教师作总结或师生对话等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研究式教学,教师在其中发挥组织、点拨、激励和督促作用。
(2)配合研究式教学的开展,需要和组织部门协调,对教学组织体系进行相应改革。
一般而言,进行研究式教学,小班比大班的效果好一些;学员背景比较接近的班比背景差异大的班效果好一些。可以考虑按干部所在岗位、所从事的工作、任职级别和年龄特点等分类办班,适当划小班级规模,分支部、分专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式教学。研究式教学的内容设计可以根据学员的需要和特点进行安排。分类教学的研究课题是学员参与选择的,是学员平时所关心的问题,比较容易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也由“教”与“学”双方共同探索磨合而提出,使之更具实践性和操作性。同时,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和要求,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的以教师主讲为主,有的以学员研讨为主,有的以外请专家、学者搞讲座为主等。
(3)研究式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紧扣研究式教学这一中心工作来开展。
首先把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统一考虑,作为系统工程进行有机协调。按照整个教学阶段的统一导向,把听课、辅导、答疑、小组讨论、支部交流、学员论坛和阶段考查各个环节纳入统一布局,要求学员围绕抓好自学、听课、交流、考查四个基本环节,即以自学为基础环节,听课为中心环节,交流为关键环节,考查为制度性环节,通过考查检验学习效果,进而确定每一环节的地位作用和相应的组织形式,力求各个环节相互呼应,使研究式教学的学习最终能够体现出整体性的效果。同时,研究式教学要站在阶段性教学的全局来把握,从整个阶段教学的全过程来立意。要发挥“教”的主导作用,注重研究式教学的导向,教学始终都要把握这一研究导向,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组织环节和过程中。如在教学说明、布置小组讨论(研讨)题、组织小组讨论、支部交流或学员论坛以及阶段考查等方面,都要以研究式教学为导向进行。
(4)涉及教学的有关部门和组织机构要彼此协调,形成合力。
教务科、相关教研室工作人员、授课教师和下班辅导教师、班主任、学员支部书记、委员和学员小组组长都要深入钻研研究式教学的内涵和要求,要全面把握拟开展研究式教学的班次性质、学员特点及教学的基本思路和做法,这些都是搞好研究式教学对每一个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各相关教研室、教务科等教学和管理部门,都要紧紧围绕研究式教学的基本目标开展工作,同心协力,各方积极配合共同完成研究式教学。
3、研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用与不用,用什么样的具体组织形式,最终取决于学员的培训需求和培训目的。
从内容上讲,党校的干部培训需求大致可以分成几大类: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思维创新、能力提升(技能技巧学习)、澄清理论或思想上的模糊问题等。学员培训需求不同,满足学员培训需求的最佳教学方法也不同。世界各国干部(公务员)教育培训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适合于所有班次、所有学员,研究式教学也一样。
如果学员的培训需求是知识更新,就要求教师提供某个相关领域中的更多的有用信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仍然是最好的。如果学员需要观念更新,体验式教学要比案例教学效果更好。如果学员的培训需求是提高思维创新能力,那么,教师固然可以讲清楚思维创新的重要性,应该怎样进行思维创新等等。但是,思维创新能力不是听出来、背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进行这种培训,有经验的培训机构或教师通常会让学员做练习,而不是听讲座。如果学员需求的是澄清理论或思想上的模糊问题,那么,教师正面宣传教育、小组讨论、师生双向交流等应该是更好的选择。领导干部领导能力提升课程,如“决策”、“用人”、“沟通”“、协调”、“激励”、“凝聚”等,主要是用不长的时间,组织学员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理论,科学地分析总结前人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实现学员之间知识共享、经验共享,从而达到迅速地掌握某个领域中职业性的技能、技巧的目的,这类培训,通常最适合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由此可见,研究式教学是干部培训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它是不是一种最佳培训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在它多种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当中,究竟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形式,这取决于学员的培训需求和培训目的。而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需要学员有内在的学习动力,有外在的学习压力。如果学员并不清楚自己进培训机构到底要学什么,但非常清楚自己不参加培训就不能提拔或不能尽快得到提拔,即学员的需求是培训的经历、是那张结业证书和考核登记表,那么,针对这样的学员,用不用研究式教学方法效果都是一样的。因此,党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与干部培训体制、干部培训机构管理、教学项目管理及学员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相配套。没有这些方面的环境改善,教师或教学方法只能充当教学效果不好的替罪羊。
近几年来,我们在主体班次中量力开展研究式教学,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但同时,也感到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确定适合的研究题目非常重要,一个好的研究题目不仅能够调动学员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把研究活动引向深入,形成成果,但如何确定研究的题目?又比如,研究式教学有固有的特点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何根据不同班次、不同学员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取得最佳效果?等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主要参考文献:
1、案例教学的适应范围
刘炳香
《学习时报》第138期
2、研究式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叶小红
《学习时报》第118期
3、研究性教学的十个环节
叶绪江 依法治市综合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4、党校教学方法探讨
何锦国
荀农 江苏省委党校网站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我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我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淮安市袁集乡初级中学 张家兵
在全国中小学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其目的是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奔向大自然,沐浴在阳光下,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通过投身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让学生掌握日常锻炼的技能,培养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觉开展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以此为契机,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本文结合我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清况,谈几点对阳光体育活动的思考:
一、我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具体做法 1.制定活动的方案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首先要有活动方案,只有精心设计方案,才能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阳光体育活动方案的开发小组,由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共同组成。首先学习相关文件,达成共识。其次是借鉴和学习其他学校的经验。通过参观,向兄弟学校学习。获取直接经验,通过网络,学习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先进做法,获取间接的经验。最后是找准开发的切入点。我们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设计开发了跳绳、踢毽、抖空竹、跳皮筋、打篮球、轮滑队、蜈蚣走等30几个活动项目,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强化活动的管理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出谋划策,这样才会行之有效。
(1)强化时间保障。时间保障是阳光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很多学校因为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削减活动的时间,使活动开展虎头蛇尾,流于形式。为此,我校通过以下措施强化时间保障:一是强化巡视督查,由学校领导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二是在师生中开展问卷调查,获取一线活动资料;三是将实际的开展情况纳入量化考核,杜绝将活动流于形式或者“放羊”式现象的发生。(2)强化活动项目管理。阳光体育运动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活动项目的选择和过程的设计至关重要。对于活动项目的选择,我校通过以下两个措施:首先由体育教研组共同研发,结合群体智慧,拿出各班活动项目,报学校行政会研究;二是由各班班主任结合本班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班级的活动项目,这样就自然杜绝了活动项目选择过程中的盲目与随意。(3)强化活动安全管理。保证活动的安全是首要任务。为此我校采取了两项措施,实行“双保险”:首先是将每项活动的安全事项、自我防护等,以班会、体育课等方式告知学生,让学生了然于心;二是强化安全责任追究,将班主任、体育教师,蹲点领导臵干到活动中,从而强化了对活动过程的安全管理与监控。
3.保持活动的创新
在阳光体育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我校及时对活动中的信息进行了收集,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与建议,并进一步完善、改正不足,不断修改,不断调整,从而切实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活动质量的目的。
一是根据实际,精心选择学生喜欢的游戏,不断充实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如贴膏药、砸蚕豆、滚铁环、斗鸡、跳房子等。学生对这些自己熟悉而又喜欢的活动尤其热衷,参与的积
极性自然也就高涨。
二是我校经常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个人的创新潜能,从而不断开发出更好、更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从而不断丰富阳光体育活动内容,如对已有的项目进行创新,仅跳绳一项就有单人跳、多人跳、反向跳、螺旋跳等。同时,有的活动,比如跳皮筋,则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结合自身特长自主创编。
二、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所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效果非常显著。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益。
1.学生行为习惯变化大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现在在走廊上巡课,各班纪律明显好于过去,学生逃学的、进网吧的几乎为零,学生的近视率、肥胖率显著下降。
2.师生精神面貌变化大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学生得到锻炼,教师也同时得到充分的锻炼。教师、学生都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学生上课精力集中了,教学效果也好了,师生关系也更融洽了。
3.校园充满生机、活力
现在一到大课间活动,教室里再也看不到一个学生,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全校师生一致认为,这种大课间活动形式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使整个校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也成为了我校的一大亮点。
三、对我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几点思考
1.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践操作中,对组织管理有较高的要求,怎样做到管理既“有序、有度”,又“有趣、有效”,是一个有待继续探索的问题。
2.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项目、评价体系,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形成系统性的实践教材,从而为今后的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3.阳光体育运动是全校性的活动类体育课,它的活动主要内容来源于体育课程,是体育课所学技术技能的延续与应用,但它的现代思想性、教育性、管理和组织形式等与体育课相比具有独到之处,是现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其意义深远,值得每一位管理者、教师深沉的思考与探究。当然,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引领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拥抱阳光,投身大自然,无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要充分抓住这一契机,不断拓展,挖掘体育活动本身的内涵,发挥体育运动的魅力,从而真正让体育深入人心,使体育运动真正成为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抓手。
第三篇:关于我校开展的思考
关于我校综合实践活动
开展的几点思考
一、正确的引导、科学的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基础。首先,我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总体的工作思路,依据学校在省教科院立项的主课题对教师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其次,科学合理的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项工作。我校在工作安排中,把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学校成立了由教务处牵头、各教研组和各年级共同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小组,具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每位教师都有明确的任务、职责,常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家长参加。取得了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二、教师的灵活引导是综合实践活动课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我校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能广泛和深层次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中的任何一个内容和阶段,教师都应该鼓励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工具、材料的准备上给学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不断产生对事物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欲望,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面对操作任务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规律,选择方法和工具,启发他们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人,感受到实践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感受到自身价值与劳动的价值。
三、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利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土壤。拓宽校本资源,合理开发与整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涉及的范围极广,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校内课程资源有:各种设备和实践场所,学校图书馆,资料室,阅览室,计算机房,校园局域网,各种课件及相关的音像资料;教师、学生及学生的活动,兴趣小组,校报墙报板报,宣传橱窗,红领巾广播站;以及定期或不定期开设的报告、讲座等。校外课程资源有: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工厂,农村;各种社会实践基地,科普实践地;公共图书馆,展览馆;有关政府部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商店,公园;报刊、广播电视;劳模先进、学生的父母家长,亲朋好友等。
通过挖掘、探索和利用可利用的一切资源,我校初步形成了以中心校的海州湾渔文化研究、白石头小学生态园、沙东小学“小沙东海战”等各居特色的资源系列,使我校的课程资源开发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价值取向。
四、评价策略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动力。
我们的评价第一做到了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分别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不同形式;评价对象也多种多样:有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有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有主题演讲、口头汇报等„„
我们的评价第二做到了宽容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宽容、适度。始终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
地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五、及时总结,深刻反思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保障。随着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基本满足了学生作为一个经历者、发现者的学习需求。学生感悟了社会、体验了生活,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他们渐渐地学会了探索研究,学会了创新思维,学会了与人相处共同合作,学会了动手,学会了写作。然而要保持这个多层次、多种类的课程的良好的动态发展,需要解决许多实践问题与理论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学校、教师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总结。通过总结与反思,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积累了丰富 教学经验,有利提高学校综合实践工作的科研水平,有利于将活动引向深入,也保障了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长期有效的开展。
六、几点反思:
1、资源包的开发能否系列化、共享化?
2、如何确立制度保障,培养、建立一支合格的综合实践教师队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片广阔的沃土,等待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去开垦。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才暂露头角,我们愿在理论专家和先行者的带领下,在和兄弟学校的交流、学习中,共同挖掘,共同探索。
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
2009.12.1
第四篇:我校开展农民创业培训的实践与思考(交流稿)
我校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陇南市农校技术学校
(2007年8月)
2006年,我校被省农牧厅确定为农民创业培训试点单位以来,严格按照《甘肃省农民创业培训实施方案》和《关于下达2006年农民创业培训任务的通知》要求,积极实施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我们在培训工作中的情况交流如下:
一、我校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为了搞好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陈明辉同志担任组长的农民创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还专门成立了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抽调了一名教务处副主任专职担任培训中心主任,具体负责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并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制定了详尽的培训方案,落实了工作责任,为有效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严格选拔农民创业培训学员。2006年,省厅下达我校农民创业培训任务80名。我们在招生过程中注重学员的选拔条件,一是要求学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强烈的创业愿望和较强的创业能力;二是要求学员要有一定的创业基础。按照以上两方面的条件,我们共录取了111名创业培训学员,占计划招生任务的139%。
3、认真开展培训调研,制定培训教学计划。一是围绕成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现状,确定了城关镇李武村、店村镇卯堡村、陈院镇大
1垭村、黄陈镇郑山村等四个培训村,制定培训调研提纲,组织专业课教师分三个组对140多个农户,围绕基本情况、产业现状、存在问题、技术需求、创业愿望、扶助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的为期10多天的调查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养鸡、大棚蔬菜、核桃三个培训主导产业,落实了111名创业培训学员,组成了“李武村养鸡产业培训班”、“卯堡村大棚蔬菜产业培训班”、“大垭村核桃产业培训班”、“郑山村核桃产业培训班”等四个农民创业培训班。二是针对不同产业,结合学员实际,分别制定了详细的培训教学计划,从培养目标、培养对象、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教学用具、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考试考核、颁发证书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安排。同时,为了方便学员学习和了解农民创业培训的有关政策,我们为每位学员印发了《农民创业培训学员手册》,为有效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狠抓农民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条件。为搞好教学工作,学校除精选校本部优秀教师外,还从成县林业局、农技中心、畜牧中心聘请了8名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农业技术专业人员担任外聘教师。同时学校还积极为学员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除为每位学员免费配发一本教材、一张光盘外,还为养鸡产业教学班免费配发一台冰箱,为大棚蔬菜产业教学班每组免费配发一台增强高压喷雾器,为核桃产业教学班的每位学员免费配发一把双面刀、一把刮刀、一把高枝剪、一把手锯,从而为推动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5、注重舆论宣传,树立创业培训品牌。为了使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我们组织教师深入产业培训村社,利用发放宣传资料、召开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了农民创业培训的意义和作用;精
心组织,在学校召开了隆重的农民创业培训开班仪式,邀请省厅、市、县、镇、村等各级领导和新闻媒体参加,加大了农民创业培训的宣传力度,营造了开展农民创业培训的良好社会氛围。
6、注重学员创业知识学习和创业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上,我们既借鉴国内外一些好的经验,又考虑到我市的实际情况,实行边培训,边市场调查,边咨询、边策划、边实施的工作方法,针对培训对象的实际,开展个性化培训。目前,我们按照培训计划,按照农时季节已开展了四期培训。每期培训我们都集中六天时间,深入培训村,按照“集中讲授—农户个别辅导—集中答疑”的教学模式(“集中讲授”就是集中学员在教室进行理论讲授。“农户个别辅导”就是学员独立练习,教师进村入户,个别指导。“集中答疑”就是把学员又集中在一起讨论,提出自己生产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然后让老师或专家来解答。),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操作示范、技能训练、问卷调查、作业布置等形式进行教学,同时加强考勤、考试等教学管理,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了教学效果。
二、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1、切实提高了受训学员的技术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产业发展最终要依靠科学技术作为支撑,科学技术只有为广大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成县陈院镇大垭村位于县城以北7.5公里处,辖7个村民小组146户700口人,耕地面积1790亩,属干旱半山丘陵区。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全村栽植核桃树1400亩42000多株,户均300株,人均60株。过去由于群众普遍缺乏核桃栽培管理技术,重栽轻管理,存在着产品老化,粗放管理,病虫害严重,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核桃产业的发展。自开展创业培训以来,我们从技术培训入手,进行规范化核桃
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永久牌的技术能手,为产业发展贮备了技术力量。培训班学员—陈院镇大垭村七社俞青峰,通过培训,掌握了核桃栽培管理技术,建立了有20几个良种的品种园和2亩核桃示范园,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黄陈镇郑山村芦子湾社李光辉,栽植核桃23.5亩500余株,通过培训,认真开展核桃规范化技术管理,现已在成为全村的核桃大户。2007年核桃坚果总产量预计可达到1500公斤以上,收入可达2万元,今年被评为全县的核桃科技示范户和核桃产业先进个人。成县陈院镇大垭村依托“产业协会”成立了“核桃技术服务队”,不仅向本村提供各种技术服务,而且还远赴天水、武都、两当、略阳等地进行苗木嫁接与高接换优有偿技术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服务队仅今年夏季,就嫁接苗木6万多株,嫁接成活率都在95%左右,得到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陈院镇大垭村被陇南市政府树立为全市核桃“状元村”。
2、成立了产业协会,组建了龙头企业,有效地促进了“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成县城关镇李武村地处城郊,发展规模化养鸡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和技术基础。开展创业培训后,我们首先成立了“养鸡产业协会”,建立健全了协会组织机构,制定了“养鸡产业协会章程”;同时还帮助该村组建了“蛋鸡产品购销公司”,与成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提供信贷支持和担保,为学员提供小额贷款,积极推广规模化笼养鸡技术,有效地促进了该村养鸡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该村有养鸡户96户,笼养鸡12万只,纯收入达120万元,其中有规模为12000只的规范化养鸡场一处。目前,该村养鸡协会所属的“蛋鸡产品购销公司”,已使全村甚至全县80%的鸡蛋实现了统收统销,产品销往武都、四川绵阳、九寨沟、河南周口、陕西略阳等地区,初步建立了产品销售网络;同时还为养鸡户提供养鸡设备、良种鸡苗、正大饲料以及销售淘汰鸡等,基本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该村已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产业村。
3、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农民创业培训是一项全新的农民科技项目,在省厅的直接指导下,我们切实转变办学思路,坚持“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产业”的思想,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扎实开展工作,积极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我们的培训工作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农业部、省农牧厅对我们的培训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陇南市委书记王义对我们的培训工作给予表扬,《农民培训劳务输转简报》、《甘肃经济日报》、《陇南报》、《中国农业信息网》、《甘肃农业信息网》、《陇南公众信息网》、《陇南电视台》、《成县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分别对我校开展的农民创业培训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甘肃农业》发表了我校教师在开展创业培训工作过程中撰写的研究报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农民创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参加创业培训学员的文化程度、产业规模和创业基础参差不齐,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普遍较差,导致创业培训基本上还停留在技术培训的层次上。二是师资水平、教学手段还不能适应创业培训的要求。三是资金扶持和创业培训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四是农民创业培训还没有引起地方政府参与和支持不够紧密。
(二)对做好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1、积极构建农民创业培训的有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部门合作优势,共同开展创业培训工作。要积极探索地方政府、农业科研推广、金融信贷等部门共同参与农民创业培训的途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使农民创业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2、加快建立农民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相结合的创业服务体系。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将开展创业培训与落实小额贷款和税费扶持政策,以及信用社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和创业服务共同推进的有效机制。对参加创业培训合格、完成创业计划书、创业项目通过论证的人员,金融机构要优先提供小额贷款。要积极构建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市场开发、信息咨询、后续跟踪等“一条龙”的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3、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培训管理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切实提高创业培训的层次和水平。要切实转变办学思路,充分发挥农业中专在农民创业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切实让农民系统地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真正实现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产业的目的。
4、严格把握创业培训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做好培训工作。创业培训是对个体农民创业全程所提供的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根据农民创业的实际需要,应着重开展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训,创业知识的培训,创业过程的指导,市场信息的提供和新技术的培训。
第五篇:高中历史 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无疑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史学研究的方式从历史学科、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原则的指导下,全面推进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思维。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必要性原则模式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无疑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教育部新课程标准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并在最后设计了22个研究性课题。为了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同步,并检测教改效果,近几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原则,注重“双纲”(教学大纲和考纲),又不拘泥于“双纲”,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表明高考在命题指导思想上,已逐渐从传统的“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在主观题的设计上,注重研究性、开放性试题,其特征是结论和观点没有定论,无论如何解答,结论和观点都不违背历史真实性与规律性。评卷标准也对标准答案作了较大的松动,只要言之有理,有理有据,就可以得高分,得满分。目的旨在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独特见解,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思维。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深化,最新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及历史教材的逐步推广实施,极大推动了历史教学的改革,并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思想观念的产物,均基于提高学生“发展性学力”的理念,力求在保证“基础性学习”基准上,进一步培育其“创造性学习”,强化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促进综合能力的积累和个性的良性养成。高中学生做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一项基本能力要求,这在今后的高考中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史学研究的方式从历史学科、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获取史料和整理史料的方法和能力,研究史料的立场、观点及其方法和能力,表达研究成果的方式和能力。我们依据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制定了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和教学模式。我们认为在实施研究性学习必须体现以下的原则
1实施研究性学习须体现的原则
1.1要体现创造性教育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首先应符合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规律。中小学生主要是以学习基础的知识为主,创造的表现主要是创造性地学习;而高中生,是中小学生心智、思想都比较成熟的阶段。对他
用心爱心专心
们提出类似科研的方式去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引导他们的创新精神朝更科学、更理性、更有实践意义方向发展。在实践中,教师应更注重学生如何能提出有创建性的问题,注重其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活动,注重培养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应明确,高中的学习还是以打基础为主,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的必修课,但并不是高中学习的全部,教师如能把研究性学习与基础知识教学很好地结合互为补充,使其相得益彰,则更能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1.2要体现过程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首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学习的基本手段,尽管研究性学习也看结果,也追求研究成果,但它更看重过程,更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思维方式以及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综合,相对于能否出研究成果,学生创造能力提高多少则不宜有太具体的目标。历史研究性学习是通过让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相关的历史材料来解决特定的历史问题,并从这一过程中去体验和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获得一些结论,可能是幼稚、可笑的,甚至是不太正确的,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尤其是通过课题的设计、资料的搜集研究、思考总结等活动,掌握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方法和能力。即所谓从“研”中学,从“做”中学,可见研究性学习所追求的结果恰恰就是过程的本身。
1.3要体现开放性原则
不仅仅理解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学习收获上的开放、扩大,还应包括营造适于创造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实施的开放性环境。从学习目标上看,除要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外,还由于各个学生的研究专题、个人兴趣、能力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指向性和多层性。从学习内容上看,学生的研究专题和材料来自于不同的渠道,有课堂的和校外的,有图书馆的和互联网上的,也有来自于社会调查的,等等。从学习方式上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有独立的个体活动,也有合作的小组活动,还有多种形式的集体交流活动。从学习结果上看,学生的体验和收获各不相同,研究结论也无预定的标准答案,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1.4要体现主体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自始至终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真正把学生置身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是由于研究性学习为学生的自由学习提倡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和确定课题,采用个人或分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整个过程及内容、方式、结果,都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努力,在自由选题、自主探索、自由创造的原则下,学生不必拘泥于教材或传统观点,并把研究内容引向关注现实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和快乐,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得到充分的发挥。
2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原则,为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我们在实践中采用了课堂类和课题类搞研究的模式。
2.1课堂类
是指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是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之一。目前班级授课制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新颁布的课程标准课也承认了它的主导地位,因此利用课堂教学渗透专题研讨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渠道之一。课堂是学生常规学习的主要空间,只有将研究性学习变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研究性学习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如:在课堂举办“历史小论坛”、“演历史剧本”、“历史小论文写作”等活动,让学生上台当老师,上台演讲,交流研究心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类研究性学习有两个的特征,一是教师是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整理出相应的历史问题、专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如:分析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则要求学生评价统一文字对中华民族形成的作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对你和周围现实生活的影响)。也可以在习题训练中尝试研究性学习。近几年来,研究性学习方式正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和方向渗透到各学科的高考试题中,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如1999年对洋务运动的评价、2003年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习题训练中,适时进行开放的研究性学习,无疑是给了学生一个观望自己、总结自己的机会,无论对何种层次的学生,其积极意义都是十分明显的。教师既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以自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又要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在探索研究过程中,适时进行师生双边活动,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诱发思维碰撞,监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共同探讨、提高。二是在这一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因为开放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探讨历史问题时,往往会产生出相关的“奇谈怪论”、“神思仙想”。这些问题未在教师课前设计的问题研究之列,对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全班进行研究性学习。如: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文革”这一课时,学生对“大跃进”、“文革”对中国社会的破坏认识较偏激,甚至怀疑它们使新中国建国初三十多年成就变得一无是处。对之教师并没有作太多的理论分辨,而是让学生查找建国三十多年经济发展的状况,就学生所持的几个关键论据作了数字上的质疑,让学生理解实据说明问题的重要性。又有学生提出:没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入侵,中国能否自然地渡过到资本主义?历史事实是确定的,但敢质疑、假设才能更好了解历史真相,在这一问题中,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列出一系列问题,古代中国有没有对外殖民的可能;殖民主义的过去和现在,今天的中国是否会对外殖民侵略或重新被殖民侵略的可能性。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2.2课题类
是指以历史学科领域内的某些特定问题作为专题,在开放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类研究性学习一般可归结为:确定课题、实施研究、交流总结三大步骤。课题内容,可以来源于教材内;也可以来源于相应的教材外部;还可以来源于非历史学科领域,因为历史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强,在研究某些历史课题时,往往要涉及其他学科。选题,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地方资源拟定;学生也可以结合时事拟定课题。研究方法大
致有:文献研究式、调查研究式、比较研究式等。研究成果表达形式可分为:历史小论文、专题调查报告、专题历史资料汇编等。在课题研究前,先采用集会讲座、兴趣小组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史学研究的一般方式方法,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之门。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课题。由学生自愿组成若干个课题小组,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研究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和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内容。利用每周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寻、实地考察、动手实践,寻找知情人土,访查先驱足迹,搜集、整理、研究史料。将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方式相互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的精神。最后,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如:《对龙泉窑青瓷的研究》一课题时,学生以文献调查为基础,拟定研究方案,通过参观博物馆,去大窑等古遗址的实地考察,了解青瓷发展各个时期的特点,又动手做青瓷制品。不仅使学生获得真切、生动的资料,而且在资料的整理中学生们也能够体会到历史研究的过程(此课题获省中学生历史研究性课题二等奖)。通过课题类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开辟了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通过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深化了学科知识,也学习了其他学科知识,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有利于达到研究性学习目标。如:以《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资源》、《畲族民俗风情》等课题,就涉及地理、生物、人文知识等相关学科的一个综合性课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培养学生关心时事,以时政热点为研究课题:西部大开发、台湾问题、中美关系、中东和平等。引导学生注意与现实的结合,加强应用性研究,密切联系实际,把课堂向社会和自然界开放,活学活用,确保课题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由课堂类激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入门;再由课题类加强学生的兴趣,形成一定的能力;最后又渗透于常规的课堂教学之中,实现研究性学习目标。全面实现研究性学习难度很大,但只要决心长期尝试,必然会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研究性学习目标。
3对研究性学习实践的思考
目前许多学校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正确认识,认为研究性学习花费时间和精力会影响高考,笔者认为只要处理得当,不仅不会妨碍反而能有利于备考复习。但在活动中须注意,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责任在于明确探究的任务,指导学习的方法,将“反思”引向深刻,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历史现象引导到历史思考,从而达到“以史为鉴,明理启智”的目的。第二,历史学习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应该寻找适合的切入点,特别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现实。
诚然,历史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师生刻苦勤奋的努力以及合适的内容、方法、习惯的点拨诱导,积极探求“研究性习”活动,那么历史教学将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①《专家解读研究性学习》2003年
②《教育研究札记》耿申
③《浅谈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指导策略》严乃超
④《历史教学》200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