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游戏》教学实录
《老游戏》教学课例
活动主题:选修课《老游戏》
设计者单位及姓名:邢台市临城县黑城小学
刘娟 适用年级:三——六年级学生 活动提出及背景: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玩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可以锻炼身体、开发智力、懂得友谊,什么本身的灵活性、协调性、竞争精神、合作意识,都在玩中不知不觉的得到培养。
现在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可我却发现孩子们不会玩了。课间学生们不是坐在教室里看书,就是在楼道里追跑打闹,跳皮筋、丢沙包、老鹰捉小鸡一些优秀的老游戏在孩子的世界中消失了,我认为有必要让老游戏回归儿童生活,从而弥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足,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老游戏老玩具承载着我们童年时代的温暖和甜蜜。过去的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仅享受到游戏的快乐,懂得了友谊。本身的灵活性、协调性,竞争意识,群体的合作意识,都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
因此,设计开展了本次选修课活动为《老游戏》。活动目标:
校本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它具有强烈的综合性。我从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确定了活动的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自主调查,了解老游戏,认识运动的重要性。学会老游戏,梳理老游戏的玩法,能把它介绍给别人。
技能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这个活动,学会制定活动计划、自觉参于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与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与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在实现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激发学生爱运动、爱探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与他人学习交际时彬彬有礼、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和协作意识,体验运动的乐趣,学习的轻松,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1.激趣导入:
师表演老游戏“玩沙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师:同学们,爱玩是你们的天性,有孩子的地方就会有游戏。在老师生活的年代,虽然没有电脑没有游戏机,但我们也非常快乐,因为我们有许许多多好玩的游戏,你们愿意走进老游戏,去体验我们童年的快乐吗?(引出课题)
你想了解哪些关于老游戏的问题?(还有那些老游戏?怎么玩?老游戏的玩具从何而来?老游戏的种类?玩老游戏的好处?为何现在人不玩老游戏了?„„)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调查就怎样调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浓厚兴趣,也为今后活动奠定基础。)
2.确定子课题、自愿分组、制定活动方案: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对老游戏的研究兴趣更加浓厚了,由于学生所选的范围比较广泛,教师引导学生对老游戏的问题进行分类,确定子课题。
老游戏知多少。(游戏组)玩具的话题。(玩具组)老游戏的好处。(调查组)老游戏消失的原因。(时代组)
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愿结组,推选组长,主题确定后制作活动方案。同时,我向大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将用什么方法来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呢?”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出很多方法,有询问、上网、查找书籍、问卷调查、采访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使全体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有一些初步的了解,补足一些学生的差异。)
明确任务后,学生开始制作活动方案。
(在整个准备阶段里,我的指导由扶到放,使学生少走许多弯路,活动的主题和计划由学生自己把握,他们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时间、空间上掌握这次校本课程的主动权,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校本课程的开放性和主动性。)
(二)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是校本课程的中心环节,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向社会,实施和完善小组的计划
实践阶段分三步骤进行:
探索与展开
调整与深化
拓展与创新
2 1.探索与展开
在这个阶段里我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开始活动,每个小组根据各自的计划展开调查。
游戏小组最为活跃,他们在学校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搜集资料,在家对爷爷奶奶进行采访调查。
学生面对大量的资料,他们既兴奋又苦恼,于是我对学生进行了一些常规指导,指导他们怎样摘抄和筛选资料,怎样使用搜索引擎,如百度等,搜索自己所需的材料。
玩具组在活动中,首先走访玩具商店,调查玩具的价格和什么样的玩具最受孩子们的欢迎?并将发现的问题再组内进行研讨,如:为什么中国传统玩具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玩具?
其次,针对“老游戏的玩具从何而来?”对家长进行调查,学生先动手设计“玩具调查问卷统计表”,并把调查来的资料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玩具组还自己动手制作老游戏的玩具,在制作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各种困难,教师给于适当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玩老游戏好处”的调查小组和调查“老游戏消失原因”的时代小组主要通过采访的形式开展活动。采访前我对他们进行了一些采访交流技巧方面的指导。
(在这一阶段活动中,我十分注意调控孩子们的积极性,注意有关资源的开发,注重孩子用多种形式进行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始终积极参与,即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体现了校本课程的实践性和探索性。)
三周的探索与展开后,各小组相继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想法,于是活动转入实践阶段第二环节调整与深化。
2.调整与深化
把学生召集在一起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阶段性汇报,通过展示作品、节目串演、调查报告、论文及谈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形式,唤起学生对过程的回忆,这是一次自我回忆、内化的过程。
趁热打铁引导各小组讨论发现的新问题,探讨解决方案。提倡小组在调查“玩老游戏的好处”时,发现有一部分人认为新游戏好,新游戏更能开发孩子的智力,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不知道如何处理?我建议他们可以以此为题开展辩论会,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性很高。很多同学提出,有的老游戏虽然形式活泼,但内容不符合时代发展,缺乏新意,有的还不够健康,进而产生了改编的欲望。本阶段结束前,各小组又制定了下一阶段的新目标:
3 改编老游戏,创造新游戏(游戏组)
创编新游戏,制作新玩具(玩具组)
制作手抄报,宣传老游戏(时代组)“ 比较新老游戏”辩论会(提倡组)3.拓展与创新
根据在“调整与深化”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制定的策略,大家集思广益积极行动。
(三)汇报阶段: 1.介绍老游戏
家庭游戏组:我们组通过在家采访家长,搜集到了一些老游戏的玩法。(本组成员分别介绍:老游戏跳房子、撞拐子、挑冰棍棒、翻绳、投毛的玩法)
科技信息组:(1)我们组上网搜集到一些老游戏的图片。(展示图片)(2)老游戏不仅好玩,还有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谣伴随呢,不信?你听!玩游戏时的--------跳皮筋时的-------、拍手歌时的------。
游戏再现组:我们组还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学了一些老游戏,并把它编成了一个节目表演给大看节目的名字叫“老游戏再现”。(学生表演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皮筋、木头人)
2、玩老游戏
师: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丰富多彩的老游戏,你们想玩吗?那就选择你喜欢的老游戏,尽情地玩吧!(学生尽情地玩老游戏)
3、老游戏的好处:
调查小组:我们组通过这段时间对老游戏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玩老游戏的好处。
生:我有不同观点,我认为新游戏要比老游戏好,新游戏更能开发我们的智力。
4.新游戏与老游戏的区别
师: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有认为新游戏好的,有认为老游戏好的,咱们开个辩论会吧!
(辩论过程)
师小结:同学们的辩论真是太精彩了,老游戏和新游戏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老游戏多为室外活动,而新游戏多是动脑活动,游戏不论新老,只要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带来健康就是好游戏。
5.改编老游戏
生:老师,社会在进步有些老游戏的内容不太符合当今社会了,我建议:咱们改编老游戏,是同学们玩的更高兴、更健康、更有意义。
4(学生改编老游戏)
学生将拍手歌歌谣改成《三字经》《弟子规》《交通安全歌》。学生将老游戏投沙包,改成多人投沙包。
学生将老游戏老鹰捉小鸡,改成游戏棋老鹰捉小鸡。学生自己创造新游戏,制造新玩具“抛接玩具”
6、教师总结:
优秀的游戏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智慧,它记载着历史的发展、岁月的变迁。别让老游戏消失在历史的舞台,失去它的光彩,就让我们手拉起手一起来做老游戏的传递者吧,把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教学反思:
活动中,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学生的个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学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做了充分的准备、进入社会、进入网络,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方法:如翻阅书刊、采访、上网等搜索了有关资料。在活动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积极性,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实践中获得了亲身的感受和直接经验
5
第二篇:2011—2012学下期四年级数学教学实录(游戏公平)
《游戏公平》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6单元P79-81,谁先走。【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2、能运用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原则,判断简单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3、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重、难点】 能在具体的游戏中,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并说明公平的游戏规则。【教学过程】
一、谁先走
1、师:张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下棋。那么两个人在下棋时,你们怎样决定谁先走棋呢?
生1:我们用“剪刀、石头、布”。生2:我觉得可以用掷硬币的方法。生3:围棋中我们用的是才棋子的个数。
师:你们都很有办法!笑笑和小明就为谁先走而烦恼着。
2、师:笑笑想了一个“掷骰子”的办法,她提出的游戏规则是:点数大于3,小明先行;点数小于3,笑笑先行。师:你们觉得这个办法公平吗?
(生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公平,有的说不公平)师:说不公平的同学,能说说为什么不公平吗?
生1:骰子有6个面,所以可能出现1、2、3、4、5、6这六种可能。(师:然后呢?有同学补充吗?)
生2:你看,点数大于3的情况就有3种可能:4、5、6,而点数小于3的只有2种可能:
2、1。所以小明先走的可能性大。师:听清楚了吗?所以你认为不公平,对吗?(生:对)
师: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做个试验。我们每个4人小组掷10次骰子,然后把数据记录下来。
生1:我们掷了10次,有6次小明先行,有4次笑笑先行。生2:我们掷了10次,有5次小明先行,有5次笑笑先行。但是我想多掷几次,小明先行的机会次数会多。师: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下面我们每组每人再掷10次,然后把全班的数据加起来,看情况怎么样?(全班活动,然后数据汇总)
3、师:总次数480次,小明先行有298次,笑笑先行有182次。看来,确实是小明的次数要多一次。这是什么原因?哪个组的小朋友愿意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数学11组③号:骰子有6个面掷出1、2、3、4、5、6都有可能。而点数大于3有3种可能,就是4、5、6。
Ps:抛出笑笑的设计 的规则,让学生思考 这个规则可不可行。
Ps:没先到学生一眼 就看出来不公平,看 来我太低估孩子的 能力了,所以要相信 学生。
Ps:没想到小杨同学 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多掷几次,小明先行 的情况就越明显。
Ps:在统计次数时,现场有些混乱,主要 是自己没有控制好,下次一定注意改变 方法。
数学11组①号:还有,点数小于3有2种可能,就是1、2。所以,掷出点数大于3的可能性大。
师:那就说明了什么?谁先走的可能性大呢? 全班:小明先走的可能性大。游戏不公平。
师:真厉害,同学们不仅通过试验得出了结论,还分析出了原因。这个办法确实有些不公平。你们能修改笑笑的方法,使它对双方公平吗?(要求:小组交流讨论,试着修改笑笑的方法,使它对双方都公平。)
(全班展开激烈的小组讨论)
师:哪个组愿意来说说你们是怎么修改的?
数学小组7组③号:我们组认为可以这样规定,大于4点的话,就小明先行,小于3点的话就笑笑先行。
数学小组7组②号:这样的话,小华先走的可能就有2种情况,而小明先走的可能也是2种情况。
师:其他同学对他们的方法有疑问,他们的方法公平吗?
数学小组3组:我认为他们的方法公平,因为大于4点的就只有5、6两种可能了,而小于3的可能不变,还是1、2,所以公平。但是我们组有更简单的方法。
师:请你们组上来说说你们的方法。
数学小组3组①号:我们组是直接给笑笑增加一种可能,就是小于3点或等于3点的都让笑笑先走,这样笑笑先走的可能性就有3种,而小明也是3种,这样就公平了。
师:其他组认为这一组同学的方法怎么样?
数学小组12组:他们的方法和我们组的一样。我认为他们组的方法很好,也是公平的。师:还有其他意见吗? 数学小组4组:我认为3组的方法比7组的方法简单。直接就让小华包括3点就增加了笑笑先行的可能性。
师:你们觉得呢?(全班:是。七嘴八舌:我们也是这么认为的。)
4、师:这时,我们的淘气也来了,他认为掷骰子太麻烦,掷硬币更简单些。正面就笑笑先走,反面就小明先走。(课件出示)请大家先想一想,你觉得公平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数学小组1组②号:我们觉得公平,因为掷出硬币后出现正反面的可能性一样大。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可能性一样大。这个词用的真好。数学小组10组①号:在体育比赛中,经常出现这种方式。
师:你真是个细心地孩子,而且你还很爱体育。但光说好像并不能说服我,那怎么办呢? 生:我们来试验一下。
师:说的真好,有了想法,我们要来验证我们的想法,看看对不对,这就是我们数学中常用的猜想-验证的思想。师:每个组每个人抛10次,看看结果,然后我们再统计全班数据。(经过试验,发现全班480次,正面268次,反面212次。)师:在试验时,有时可能会出现误差,但是大致上,正面和反面
Ps:现在觉得当时这 句追问相当到位。
Ps:请了若干组上来 汇报,但都是②号③ 号或者①号在发言,④号发言的基本上 没有。
Ps:没想到这里居然 有小组直接提出了 自己的意见。
Ps:基本上其他小组 都认可了3组的方 法。
Ps:小梁同学爱运动,所以他知道体育比 赛中经常出现用硬 币的方式来决定谁 先选择。
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看来这个方法是公平的。(小结)
二、设计公平游戏规则
师: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转盘设计对双方平的的游戏规则。甲是笑笑设计的转盘,乙是淘气设计的转盘(课件出示),小组讨论,请你设计讨论,使游戏对双方公平。小组讨论,汇报。数学小组2组①号:笑笑设计的转盘,是把转盘平均分成了两份,所以规则可以定为:指针指向蓝色时一方先走,指向黄色时另一方先走。
师:那淘气的呢? 数学小组5组②号:淘气是把转盘平均分成了四份,蓝色的占两份,黄色的占两份,所以规则也可以定为:指指针指向蓝色时一方先走,指针指向黄色时另一方先走。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你们还能利用转盘设计一个对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吗? 生:能。
(学生自由设计规则后汇报。)数学小组8组号②:我们组把转盘平均分成8份,分别图上红色和蓝色,各占4份,指向蓝色时一方走,指向红色时,另一方走。师:大家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S:有些说好,有些说自己组还有更好的,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请了这一组来汇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我知道了有些游戏规则不是公平的,我们要把游戏规则设计公平。
生:我知道了抛硬币这个方法是公平的。(时间关系,就请了这2个同学)
师:课下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和你们的家长玩一玩。好,下课。
教学反思:
《游戏公平》这节课通过“掷骰子”、“抛硬币”、设计转盘”等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创设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以游戏为链条,把数学知识内容融入到游戏之中;通过认识游戏必须要有规则才能进行,有了规则还要让规则公平才能使大家接受。这样层层深入,把学生带入到兴趣盎然的探索知识内涵的情境当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数学知识产生了兴趣。
2、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本课的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体验性的特点,因此我注重让学生亲自从事试验,引导学生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生在之前的
Ps:这里试验后,结 过果有些出入,真高 兴当时没有慌乱,想 到了误差,就直接这 样说了。
Ps:转盘的设计,就 比较简单了。学生基 本上轻松就回答出来 了。
Ps:突然发现时间不 够了,就只请了一个 组的同学。
Ps:小遗憾:时间不 够,还有每组的③④ 号回答问题较少。
提问中提到了掷骰子、掷硬币、抛瓶盖的办法,这正和笑笑、淘气 的办法一样,因此顺势组织学生讨论方法是否公平。因为学生要亲 自通过实验,他才能有更好的体会,所以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了 抛瓶盖的实验。每个小组抛瓶盖12次并记录实验的结果,在课堂 中,学生就可以通过数据来分析自己的观点,从而避免了浮于表面 的讨论。这个活动做到了人人参与,也为课堂教学节约了时间,教 学也更有效。通过讨论以及学生的实验数据,得出抛瓶盖是公平的,学生从而了解到所谓游戏公平,要做到等可能性。
3、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学生收获新知的同时,设计了一些相应的练习。第一个层次,学生能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第二层次,学生修改不公平的游戏 规则。第三个层次,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第四个层 次,学生会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这样,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既让 学生巩固新知,又能更好的把新知运用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去。
总的来说,本课教学通过“提出问题——试验验证——分析数据— —修改规则——设计新规则”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逐 步加深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让 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真知来源于实践,要用事实来说话,试验起到 了验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还让学生 体会到学习数学能使我们拥有一双明辨事件真伪的眼睛,使学生获 得较为积极的情感体验。
不足之处:
因为是堂活动课,所以本堂课的课堂组织要进行的十分严密,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还是留有一 定的遗憾,因为他们不善于总结,也不太善于与同学进行交流。所
以本堂课上出现多次组织教学的情景,对于学困生我在教学当中没有很好地给予引导。这是我今后教学中所要改善的方面.在课堂中,我发现自己的语言偏多,不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发现与描述,急于求成,把结果直接抛给了,在引导比较环节中做得比较欠缺.此后我将会更加注意,大胆放手,着手培养学生分析与发现能力。
第三篇:教学实录
《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板书“最好的——老师——我”,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最好的,“最好的”是什么意思?
生:最理想的,最满意的,没有比此再好的……
师:(板书——老师),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生:认真负责、知识面广、严格要求、关心学生、和蔼可亲……
生:是一个女老师,有着披肩的长发。
反思:这个回答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但每个人心中都有好老师的标准,学生能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师:作者(板书: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又是怎么样的呢?
2、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1课《我最好的老师》,齐读课题——,声音响亮地读——,充满自豪地读——打开课本,114页。
反思:教师依次板书“最好的—老师—我”,师生在其乐融融中谈话,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然的学习氛围。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读课文时,应该注意什么?请给大家提点合理的建议吧。
(学生沉默,教师启发要大胆表述想法。)
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长句子可以反复地读。
生:重点的词语画出来,可以请教同学。
(生自由地,投入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随机表扬学生。)
师:刚才读书时,老师非常想谁是最好的。通过老师的仔细观察,不是发现一个,而是,你们都是最好的!不仅读得认真,读书的姿势也很优美。希望这节课大家都能表现出最好的自己!
反思: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为大家加油鼓劲。表扬是动人心弦的赞美诗,它能触动学生心底最温柔的心弦。
2、检查生词
师: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咱们班有个有心人,她就是李文静,事先已经把课文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工整地写在小黑板上,让我们对她的付出表示感谢!(鼓掌)
反思: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换学生,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我注意到,孩子在小黑板上用粉笔抄写词语时,特别地小心翼翼,有的词反复擦掉好几次再端正的写上。同时,和也是帮助其在全班面前树立自信的有效手段。
生多种形式读生词,指名读、齐读等,重点强调“饶”和“糊”的读音。
出示:
出人意料
侃侃而谈
目瞪口呆
深信不疑
想方设法
饶有趣味
终身受益
颅骨
破绽
强调
驳倒
糊弄
多音字:糊——hū
糊一层泥(用较浓的糊状物涂抹缝子。)
hú
糊信封
糊风筝(用粘性物把纸等粘起来或粘在别的器物上。)
糊涂
糊口(不明事理;勉强维持生活。)
hù
面糊
糊弄(样子像粥的食物;敷衍,不认真做。)
强——qiáng
强大
强调
qiǎng
强迫
强词夺理
jiàng
倔强
强嘴(犟嘴)
反思: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从重视双基开始,但课堂教学要注意时间的把握,这一环节有效但不够高效,需要调整。
3、检查课文
(1)谈谈读课文后的整体印象。
师:通过刚才的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或者明白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大胆的说一说。
生:我认识到一个非常有个性的老师,他叫怀特森。
生:怀特森先生给我们讲了一节奇怪的课,关于“猫猬兽”。
生:怀特森先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生::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
师: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人的个性体验,同学们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
反思: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把握。
(2)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师: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找出中心句。
生浏览课文,找中心句,多次未果,多次讨论找出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指3-4名同学分别读,齐读。
反思:这个环节出乎意料,学生找不准中心句,分析原因,一是学生对课文内容较为生疏,没有充分地读。二是不知道什么是“中心句”,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中心句的特点:
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寻找中心句的方法:
1.从题目去找。
2.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
本文应该从议论句上去找。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师:为了让我和同学们深刻明白这个重要的道理,怀特森老师是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来深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出示自学提示:
(1)怀特森先生有哪些出人意料的举动?找出相关句子。(读、划、议)
(2)怀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举动,除了给我们带来惊讶,带来不可思议之外,对学生会有什么好处呢?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
生: 一次测验,我们按照课堂笔记回答的每一道题,都被画上了红叉叉,我们都得了零分。
生:老师讲课的信息都是错误的,我们做的课堂笔记也是错误的信息。
生:课堂上传看的猫猬兽的头盖骨也只是普通的猫的颅骨。
生:希望我们多去发现问题,大胆提出来。
生: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
生: 使我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
生:使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生: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
3、理解中心句。
师:谈谈对中心句的理解。
生:不要全部相信书本,书本上的知识不一定全对。
生:孔子尚有不知道的,《两小儿辩日》中,他“不能决也”,这说明权威也不是全能。
……
师(小结):书本、权威,代表的是已有的,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知识。句中的两个“不要迷信”强调的是一种怀疑的精神,强调要通过独立的思考去获取知识。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怀特森老师的良苦用心,这也是作者为什们称他为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反思:虽然找中心句时飞来一些周折,但在两个自学提示的引导下,学生的理解还是水到渠成,比较满意。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科学故事会
师: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下面我们一起来召开一个“科学故事会”。
生: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生:达尔文撰写《物种起源》……
生: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
生: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
反思:由于本单元安排的都是关于科学精神的课文,选编目的,一方面是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所以,课堂安排“科学故事会”,加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学生讲故事时,还有些胆怯,不自然。故事会的交流气氛不够热烈。
2、课堂总结:
师: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科学精神”又有哪些理解?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执着的探索精神;锲而不舍的意志;创新改革的精神;求实求真的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怀疑批判精神……
师:“学者先要会疑。”(程颐)怀疑是一个新发现的开始,无论最终的结果是对是错,怀疑者都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哪怕是定论、是权威,同样可以质疑。
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这是“我”最好的老师告诉的,也是科学精神所必须的。
下课。
第四篇:教学实录
《浣溪沙》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学习古诗
二、学习《浣溪沙》
1、简介作者并解题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与古代战争联系起来,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但是,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涵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踪迹地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地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发现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因此,“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三、教学过程
1.全班齐读《浣溪沙》。2.《浣溪沙》上阂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
明确:山下小溪边,生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流涕细雨中杜鹃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3.下阔转入抒怀,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师补充:
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4.《浣溪沙》中“门前流水尚能西”体现了苏轼什么样的写作风格? 中国的河流大多是西水东流,而苏轼所写的清泉寺的流水是现今的浠河,此河发源白莲河(解放前称“百里险”),在清泉寺的东面,自东向西流经清泉寺(今湖北浠水清泉镇境内)至兰溪入长江。这是地理环境的实写。其二是,过去人们写人生易老如东流之水。今观水能西流,那么人生不是可再少吗?这是作者即景所感而抒之。从这些可看出“东坡词,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湖北教院主编《唐诗宋词》学习材料)。不仅打破了词为“艳科”的民间遗风,也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5.苏轼的《浣溪沙》引经据典,反其意而用之,是怎么回事? 词中的“白发”、“黄鸡”语出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西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诗是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朱颜易失,调子比较低沉。苏轼这里说不要徒自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这里是引经据典,而又反其意而用之,不但没有白诗的低沉调子,也冲淡了上阕“萧萧暮雨子规啼”的悲凉气氛,从而使词的主旨得到了升华。6.小结
《浣溪沙》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期间所作。词的上阕写景,同时也烘托了自己被贬黄州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暮雨萧萧,子规哀鸣,均是实写。从苏轼一生坎坷经历来看,他是一位“奋厉有当世志”(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的人物。他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重来吗?于是下阕转入抒怀,集中表现了他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即景抒慨,感悟人生哲理。千百年来,这首词像他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一样,不知给了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行的信心,就是在今天,读了也让人倍受鼓舞。
三、齐读并背诵这首词。
四、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对对子
出:白
对:黑出:来
对:去出:美
对:丑出:是
对:非出:蓝天
对:白云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词
2、完成课后练习四
第五篇:教学实录
好大一个家
教材分析
祖国有多大。它包括祖国的疆域、领土面积、行政区划等教学内容,融合了热爱祖国的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教材以中国行政区图和文字介绍相结合的形式呈现,教材所提供的每一组材料:(中国行政区图、两段文字资料、地图周边的四幅小图和右下角小男孩的话),都是意在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我的海域疆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进而为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行政划分,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性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域。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辽阔疆域和多民族统一大家庭的情感。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完成前置性学习调查表,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了解伟大祖国的幅员辽阔和民族的多样性。教师准备:
1.设计发放前置性学习调查表
2.准备与祖国面积辽阔和民族多样性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视频,制作成教学课件。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主题,初步了解“家”。
1、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馨、甜蜜的家,家里有舒适的房间、有可口的饭菜,更有爸爸妈妈的呵护,充满了关爱。看,这是王老师的幸福甜蜜三口之家。你有一个怎样的家?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生:学生各自介绍自己的家庭。
2、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特别的家,它有960万平方公里,位于世界的东方,太平洋的西岸,你知道她的名字吗?
生:中国
3、整体观察,初步感知“家”的形状。课件出示“中国政区图”,师:“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你们看,它的形状像什么?” 生:大公鸡 师:“是的,我们的祖国就像一只昂首挺立的大公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让我们先用心来聆听一首歌曲(课件出示视频歌曲《大中国》,师生同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 生:大中国。
师:是呀,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板书课题:板书好大一个家并给家字加引号。)。
4、师:你对咱们这个共同的家了解多少呢?” 学生根据已有认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56个民族、13亿人口)【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尽快进入主题,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祖国有多大 活动一: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山东地图,比较济南与山东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山东与中国的面积,以突出祖国之大。
【设计意图:在比较活动中,让学生在感知家乡济南以及山东的大小,通过换算比较,也就是直观的进行空间上的比较,从而感受祖国之大。】
活动二:“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一是认识图例和看地图的方位标示,让学生能看懂图,知道什么是图例,国界线和大陆海岸线以及一些图例符号的含义,认识部分省级行政区的大体位置,为旅行活动做准备。
二开始旅行活动,先从辽宁出发,(为的是分清国界线和大陆海岸线的长度)出发前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出发地——辽宁处于祖国的东部地区,经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来到上海,先沿着大陆海岸线,我们走到了浙江、福建、海南,到了海南停下问学生:广东在我国的哪边?(南部)它是不是我国的最南边呢?(不是的,我国的最南边在南海上的曾母暗沙。)走到这里,回顾一下大陆海岸线,问学生我国的大陆海岸线有多长?(板书:大陆海岸线 18400多千米)
继续旅行,来到了广西,这时我们走到陆地上的国界线了,到了云南,西藏,新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在祖国的哪边?(西北部)走到这,也就走到了祖国的最西边,在祖国最西边有个高原是帕米尔高原。
经过新疆,我们到了甘肃,内蒙古,内蒙古有全国最大的草原。我们到了祖国的北边黑龙江,这时让同学们看地图,找一找祖国最北边的城市在哪?(黑龙江省的漠河是我国最北边的城市.)在经过吉林、辽宁,咱们就要走完陆地上的国界线了。走到这里,再回顾一下国界线,问:我国陆地上的国界线有多长?(板书:国界线20000多千米)
师:我们不可能不吃不喝不睡地走。假设我们一天走8小时,平均每小时走4千米,按这个速度计算,走完一圈我们至少要花多少天? 生:至少要用1200天。
师小结:在没有遇到任何困难、任何阻碍的情况下,我们要花整整三年多的时间才能走完这一圈,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在模拟徒步旅行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国界线和大陆海岸线的基础上,沿着大陆的边界走一圈,一是初步感受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组国的大体位置;二是通过引导学生计算,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切实感受祖国边界的漫长,由此感受祖国的辽阔广大。同时,初步认识图例,了解国界线和海岸线的含义,培养学生会看地图的能力。】
活动三:比一比,从与主要国家的比较中感受祖国之大
通过课件出示世界地图,出示世界主要国家的面积比较表,对比感受。
让学生知道全世界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中国陆地面积的只有俄罗斯、加拿大,我国的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差不多同整个欧洲四十多个国家的面积相等,在和整个欧洲面积对比(1比40)充分感受祖国的辽阔。
(三)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1.读书中的小资料,了解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了解首都、省级行政中心等图例。
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23个省、五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板书:行政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看地图的能力,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有34个,并让学生记住其中的直辖市、自治区及两个特别行政区。】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资料大搜集——祖国有多大
1、我眼中的祖国
师: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许多关于“祖国有多大”的资料,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还有个小提示:(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先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分类;(2)资料如有重复只保留一份;
(3)如果资料较多,只选择主要的进行汇报;(4)组长做好记录。
一会我们看哪个小组收集的资料最多,汇报时语言最完整。怎么样,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开始吧。学生拿出资料准备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前置性调查活动,学生能获取第一手事实材料,同时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及整理信息的能力,为下一步学习活动做好物质或知识准备。】
2、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在小组长的统一组织下,有序的汇报自己的资料,组长和其他成员注意倾听,并筛选出有价值的资料整理分类、作好记录,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做好必要的指导工作。
3、全班汇报,教师适时评价。
师:同学们,刚才交流的热火朝天,想必收获一定不少吧!能把你们的信息展示给同学们吗?在汇报之前老师还有几个小要求:
(1)汇报时每个小组先给一次机会,可以先说自己收集的一个方面的资料,其它小组可作资料的补充。然后,进入抢答阶段,看哪个小组收集的资料最多。我们就把它评为优胜小组。(2)交流时还要注意小组之间不能重复。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学生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都争先恐后,准备大显身手。第一小组展示: „„
教师适时组织小组互评:你们认为这位同学汇报的怎么样?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第三小组展示: „„„
教师适时评价(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学习方法,第三组的同学表现得最好,表现非常出色,这才是做大事者的胸怀)(君子不夺人之美)(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了)(你真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祖国有多大:我国的海域、我们的邻国、世界上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行政区的名称、我们生活的区域属于哪个行政区、祖国的南北差异。
评价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每个小组,如:第()小组回答的问题最多,第()小组听得最认真,第()小组最会整理资料等方面,对每个小组的成绩予以肯定。让每个小组都真实地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最伟大。
教师小结: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只要处处留心,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知识,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丰富,是我们学习、了解祖国有多大的第一手资料。收集资料的方式也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让我们为自己鼓掌!【设计意图:交流资料时,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小组汇报时,采取“这一个小组先说,其它小组还有补充的吗?”方式,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汇报,并作必要的补充,而不是重复别人的汇报内容,让学生的汇报更准确,有顺序、有梯度。】
4、教师展示收集的资料。
教师深情地诉说:从刚才同学们展示的资料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辽阔,真的让我们非常自豪,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吧!相信你们观看后会有更多的话要对祖国妈妈说„„ 播放课件:著名的风景区、祖国南北、东西不同民族生活等图片资料并配有音乐及视频
课件制作说明:(此处可插入祖国各处的著名的名山大川图片,三亚落日,黄山风景区、哈尔滨的冰天雪地,不同民族的居住、服饰、生活等图片,学生对可以看得见、听到的东西,这样对学生才更有影响力)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课件或图文的形式,及时补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资料,如三亚的热带风光、哈尔滨的冰天雪地,不同民族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从分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5、祖国妈妈我想对您说„„
师:资料我们看完了,从同学们高兴的表情中,我感觉你一定有话想要对祖国妈妈说吧!
学生从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中受到了震撼,感受到祖国的大和美,深情地对祖国妈妈说„„(此时已经达到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功效。)
师及时对学生给予评价:你真是一个有爱心有上进心的孩子,祖国妈妈为你感到欣慰。
【设计意图:以材料为佐证,以交流为途径,以呈现画面为感染源,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学习,联系实际,感受祖国幅员辽阔的辽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功效。】
四、活动总结,提升感知:畅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谁来评价自己或同学这节课的表现?哪位同学这节课表现有特别优秀的地方,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表示祝贺。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共同爱护、建设我们的祖国吧!最后祝愿我们的祖国永远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设计意图:多元评价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课后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达成,又要关注学生体验。通过谈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和找哪位同学有最出彩的地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反思的能力,获得了成长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