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

时间:2019-05-13 02:1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

第一篇: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高年级的阅读重点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

阅读理解考察的内容包括:理解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的思想以及对文章关键人物的评价等。下面我来谈谈近几年来我在阅读短文教学上的一点想法:

我个人认为,要在阅读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培养习惯,读懂文章后再动笔。

什么叫“读懂文章”,我给了学生这样一些界定:读完文章后,(1)要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某种情感还是说明某个道理?(3)我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4)我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主人公的品质或心情。(5)文章的题目是想表达什么?是主人公,还是主要内容,还是中心。题眼很重要,不能放过。

想回答这四个问题,文章不读上三遍是不可能一下子弄清楚的。因此教育孩子阅读短文,文章至少读三遍,读第一遍,标小节号,题目边上写清楚:写 ;读第二遍时,想文章的内容,是抒情还是说理;题目的作用是 ;读第三遍时,写中心词或者在文中勾画中心句。正如叶圣陶所说:“一篇文章要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读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每读一遍都有事情可做,孩子的读有目的,读懂文章是完成阅读题的关键。我平时改阅读卷以前,先不看孩子的阅读答案,首先看学生有没有阅读标注,没有阅读标注的孩子,试卷整体先扣5分,训练时间久了,孩子的阅读习惯养成了(我估计我班大部分孩子做阅读文章,至少会读2遍)在答题的时候,准确率会高一些。

常见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第二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

看杜郎口教学视频的感悟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的阅读是文章构成的重要内容。学生的能动性参与行为,是对文章意义的解释和建构,因而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去品味,去探究,去发现。在阅读中注入全部的生命情感,融入全部的人格和心灵,主动的参与并进入文章的情感领域和艺术世界,这时学生就会重新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形象和意义重构出作品形象的意义。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杜郎口的阅读教学成功之处,首先就是留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阅读,理解,品味和建构,于是才有了课堂上大胆地说,大胆地写,大胆地演,大胆地……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地达到“听说读写”的统一。学生在这样情境中相互发现,相互鼓励,释放了内心的对文本的感悟,又与同学、老师交流了自己的感悟,学生调出了自己积极的因素,从而寻找到愉悦的心境……这样课堂动起来了,活起来了。瞧,眼动、嘴动、手动、脑动、情动……这才是真正解放了学生,这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变成了一曲激扬的歌。

再次,创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行阅读教学,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可能整齐划一,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确,无偏差,于是教师要适时点拨,而不是古板的说教,鼓励学生有创意的去探讨,去标新立异,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并得到展现。于是有了学生的唱歌、仿曲、演说、表演……这才是学生的真正的阅读实践,真正的感悟和思考,而不是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是猜测、模仿和抄袭,谈何发展和创新。杜郎口的课堂是一个让学生心动,让学生行动。因为这里的课堂是和谐的。学生是自由的,学生是轻松的。

杜郎口教学实践,让我们真正感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学生的课堂学生精彩的教学观念。

第三篇:阐释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

阐释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材不是学习的唯一凭借,应该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同时,学生对教材的感悟不是老师能够讲出来的,而是在语文阅读的实践中积累感悟的。

叶老提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就是强调抓住词语的理解和感悟。语文是以字词为载体,让学生在语言艺术的宝库中寻幽探胜,含英咀华,通过积极的智力活动,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去体会语言高手们怎样做到“意能称物,词能逮意”,领悟语言的神韵和妙境,养成对语言的强烈兴趣,磨砺敏锐的语感。

我们在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时,从课文的题目着手:让同学们猜一猜,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课文可能写了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什么用“飞夺”,而不用“走过、越过”?从学生的学习中,逐步知道,这“飞夺”突出了红军的急速、神奇和通过这座桥的难度。

每个学生的良好语感不是在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次的积累,达到良好的语感状态。著名的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就是这个方面的榜样。从学生的每一句话中,帮助他们实现良好的语感积累的过程。

于永正老师说:“文如看山不喜平。”在一篇文章中蕴涵了作者的“情”、“理”和“法”,读者怎样把作者的观点变成影响学生的、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呢?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之法,叶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情,要在读中悟;理,要在读中悟;法也要在读中悟。但这个“悟”,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学生自主的体验,而不是老师的包办代替。这正是新语文观的要求。《学会生存》中说:“现代教学,同传统的观念与实践相反,应该使教学适应学习者,而学习者不应屈从于预先规定的教学规则。”我们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悟时,应该是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过程,而且是不同学生的不同感受,正如“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

在这读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知识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生活的积累和感受的积累。这语感是其中的一部分。

深思《语文课标》的内容,联系实际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也可以这样说:给每个孩子一个金色的童年,给每一个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是为了把孩子教出灵性来,让他们玩出灵性来。

这美好的记忆从哪些地方来呢?应该从大量的美文中来。在阅读大量文章的过程中实现语感的积累,实现语文知识的积累。关于大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规定:“小学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量达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量达100万字。六年中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达到400万字。”也就是说,小学语文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丰富的经验、丰富的积累和善于用脑子所产生的智慧。这就是学习所达到的灵性。

朗读中,还要求背诵规定的篇目的诗文。从大量的语言实践里,体会言语中所蕴涵的东西,积累语感。在读中,要细系品味。叶老说:“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文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一句也不轻易放过,一个词儿也不随便对付,才能达到透彻地理解。所谓欣赏,是以透彻地理解为基础的,理解不透彻,即使多少能欣赏点儿,总不免遗漏若干地方,没有把滋味辨出来。”这样的阅读过程,同样培养了学生的人生态度,又岂止是学习语言文字呢?

第四篇: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重点是实践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关键是实践

宁陵县孔集乡桑庄小学汪秋霞

内容摘要

(一)目前一些教师存在的问题。

(二)实践能提高创新素质。

(三)注重指导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能力自主选择创新素质主动探究勇于实践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不断尝试和完善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时代需求。然而,目前还有很多教师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存在诸多问题。

那么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教师为什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又怎样去指导学生的实践呢?

(一)目前一些教师存在的问题。

1.保守观念

很多教师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思想非常保守,他们唯恐学生不会学,学不会,对学生不放心,放不下,怕耽误学生学习时间,把学生困在课堂中,校园内。很多知识、道德、情感都全部在课堂灌输,老师缺乏创新意识。尤其是毕业班老师,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面对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开放时代,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仅仅把知识传授,看作是教学的全部,这种思想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2.教学模式单一。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重视认知目标,而时代发展所要求的三维目标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实,时代发展所要求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非常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与训练,极端的强调认知性学习,忽视实践这一重要的方式。这种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探索精神萎缩,剥夺了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机会,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3.脱轨现实生活

在新课改形势下,教育教学应在不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而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远离生活,脱离实践。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把学校看作鸟笼子,学生的成长经历被局限在学校的围墙之内,只是在课堂中进行应试教育。这种强烈的书本化倾向,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际,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动手操作能力。目前的高分低能,低分更低能,甚至一些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就是更好的说明。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早已启动,其目标体系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开展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二)实践能提高创新素质。

1.能丰富学生经验。

参加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主动的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反思自我,并在开放的生活空间中,形成了对自己、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丰富了他们的经验和体验。学生会时刻将自己融合在这种开发的情景之中,并在认识过程中,时刻伴随着他们自己鲜活的体验、感悟和创新,这种体验、感悟和创新是课堂教学所难以实现的。

2.改善学生的生活方式。

课堂教学赋予学生的是一种“书本世界”、“知识道德”的生活方式,而社会实践则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在这种生活世界里,学生通过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反思自我,会与社会很多部门、很多人打交道。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学会了交往;同时也学会了处理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不断地形成他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3.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首先,在实践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能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问题,明确活动主题,问题意识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些问题,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能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其次,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面对各种自然情景、社会情景和自我生活中的情景问题,学会了如何去思考与研究这些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与社会部门联系,如何制定一份问题解决的方案,创新能力提高很快。例如:我们在学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我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在此活动中,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主动探究,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的素质也逐步形成。

(三)注重指导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有效的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防止教师包办代替。让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保证学生活动参与率。从活动主题的提出,到实践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的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活动。教师不要随意点评学生的过失和缺点,因为他们热情很高,而且大都处于心理上的叛逆期,如果教师经常事无巨细的指手画脚,招致学生反感,这会降低学生的热情和创新激情。

2.营造合作和谐氛围。

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安全、和谐的气氛中才能更好地进行,这会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使其探究创新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动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见解,激发他们开拓进取的勇气。教师应重视与学生建立起彼此的信任,重视双方情感和谐交融。用开放的心态鼓励学生奇思妙想。达到心理上的共融和默契,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学生的创新潜能、创新素质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3.注重深度实践。

实践并不等于走过场,有些教师是为活动而活动,停留在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学

生只是一种零散的、情景化的、个别化的体验,这种低层面的实践,是无效的实践、盲目的实践,只能事倍功半。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实践。要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自己建构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意见的聆听、理解、接纳、赞赏、争辩、互动,不断修正自己的见解,更主动、更完善自己对知识的建构。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真正去东脑、动手,勇于探索。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品质。

4.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引导学生学好基础知识,丰富的知识是发展学生一切能力的载体,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知识越丰富,则思路越广阔。其次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敢于质疑,因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概括、判断和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真正将创新素质的培养落实到实践中。

5.注意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教师需要不断挑战自我局限,克服畏难情绪,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这会使学生兴趣不断提高,效果显著。教师要勇于尝试,不断反思和总结。我在长期的实践中,结合语文课的特点,经常运用以下两种形式:

【1】,组织学社参观,访问。

让学生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使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分享汉文化独特的文化情趣,有的同学结合汉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写了一些调研报告。实践、创新、合作、反思等综合能力逐步培养。

【2】,主题故事会、小论文评比、演讲比赛、创作演出情景剧,开设才艺展示课、建立小记者站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时开展实践活动不一定是统一、大型的,也可以让学生去进行一些个别分散的实践活动。例如,我们坚持开展了“日行一善”等一些活动,让学生从小事做起。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接触和了解自然、社会,提高了对社会、政府的认识,增强了观察、思考能力,培养了创新素质。

一个创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教师创新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放手实践,使学生的创造素质得到较好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五篇:浅谈对学生文明语言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文明语言的培养

铜仁市第七小学

谢锦

语言不仅仅是人们用来交流的工具和手段,更是思想的外壳,是心灵的窗户。在小学生守则和规范中也对语言文明有所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文明语言能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必不可少内容,在教育环境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语言习惯是培养儿童语言美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文明语言教育是抵制儿童不文明用语的重要前提

培养一个人文明礼貌的言语和行为,应该从孩时做起。儿童正处在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模仿能力特别强,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弱。儿童对不文明语言的抵制能力,更多的是来自文明语言的学习,而抵制能力的增强则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教师的悉心培养。如果教师平时注重对孩子文明用语的培养,那么当他们遇到不文明语言的时候就会自觉的抵制,所以,教育一开始,我们就应该创造良好口语交际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培养孩子的文明语言为目的,使他们避免并抵制不文明语言。

二、养成良好的文明语言习惯是培养儿童语言美的重要措施

习惯养成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过程。养成不易,改掉也是不易的,所以在平时我坚持从以下方面做起。

1、在创设的情境中普及文明用语。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我处处起到一个模范作用,有意识的表现给学生看。平时上课和学生谈心以及家访等活动,我处处用礼貌语言。学生见我言行有礼,都照着学。为了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我还专门在校内外收集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文明语言编成快板、小品等,让他们在主题班会,学校活动中表演,有力的促进了文明语言的普及。

2、在快乐活动中学到文明用语。小学生有爱动、爱玩、爱探究的天性。根据学生的特性,我把平时生活中收集到的文明语言编成顺口溜,让他们一边活动一边念,这样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文明的语言。

3、把文明用语融入到班级管理中。我不仅是一名语文教师,而且还是班主任。我会在每周三的班会上组织各种竞赛活动,鼓励学生人人争做文明小少年,设立了文明小组,文明之星等奖项,建立一个每月一评比的制度,以此推动班级的文明建设。

三、提高儿童文明语言能力是综合素质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往往在一开始就应该全面的抓好。学生语言美的形成和对不文明语言的抵制所涉及的方面很多,如语言学习、口语交际、行为习惯养成、文明礼貌问题、待人接物的态度,甚至对他们的品行和完美人格的形成都有影响。所以说提高儿童文明语言能力是综合素质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对学生语言美的教育视为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教育的规律。

“在交际中注重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教学应该贯穿于对学生语言学习、行为习惯、综合素质培养的全过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算得上是有知识、有文化、有素质的好少年。

下载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梦想的理解和感受

    对梦想的理解和感受 梦想的力量有的时候很强大,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无论多么的艰难和多么的困苦,只要内心深处有这种毅力,有这种信念,仿佛就是野火烧不尽,春......

    对师德的理解与感受

    对师德的感受与认识 学习,使我更加感受到了教师的魅力、作用和历史责任感,也更体会到了我们现时代教师们职业道德修养提高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要求,教师从通过国......

    和孩子沟通的语言技巧之一理解孩子的感受

    和孩子沟通的语言技巧之一理解他们的感受 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 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 如何才能做到?最有......

    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我深深认识到: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尚未完善,语言表达......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摘要】语感的培养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教育改革。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迎合素质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大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小学 徐林一 【关键词】小学美术 培养 审美 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A-0087-01 现实生活中审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