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论坛会议总结
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论坛会议总结
2010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论坛” 在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举行。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高等学校示范中心联席会计算机协作组、清华大学出版社和《计算机教育》杂志社共同组织和发起,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电子科技大学承办,主要针对高等学校计算机实验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探讨;研讨实验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交流实验与实践教学经验。
论坛有来自全国106所高校计算机相关院系的200余名院系领导、实验中心负责人、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负责人与一线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大会。我非常荣幸作为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的代表之一,与黄金雪老师一起参加了本次论坛。
会上,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计算机协作组主任杨士强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马殿富教授分别做了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作用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与课程体系研究的主题报告。北京大学罗英伟教授、同济大学张晨曦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刘乃琦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曹庆华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陈丽蓉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王慧芳教授、东华大学史有群教授、兰州大学马义德教授、南京大学陶先平教授和四川大学郭兵教授分别就实践教学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内容做了专题报告,将本校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与与会代表进行了分享。
另外,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计算机实践教学九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有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的,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的,也有关于教学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的专题,这些专题对于我们民办院校的意义非常深刻,因为我们的教学质量、教学手段一直在不断研究、改革以其达到学院培养育人的宗旨,通过对这些专题的学习,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解国内外实践教学的前沿与新动向,对实践教学的意义和内涵了解都更为深刻。
/ 2
结合我院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的思路,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通过本次计算机实践教学论坛的学习,我对数据结构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改革有了一点想法。数据结构教学的关键是“理论”与“实践”之间自由灵活映射转换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课时在工作重心的安排上应该放在理论和实践的往复转换上。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基本原理与算法的提出背景与相互关联,整合所涉及的各种知识点与方法,将算法思想到程序实现的转换过程讲透讲明,同时通过直观演示提供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思路,注意促使学生从编程实现的层面上掌握所学习的重要原理和基本算法。注重基本原理与算法的提出背景与相互关联,以期从逻辑与历史发展层面上化解数据结构课程的学习难度,同时强化基本算法具体设计与实现方面的基本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延续这个思路,进行改革,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将数据结构课程建设好。
/ 2
第二篇: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论坛会议总结
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论坛会议总结
2011年10月14日至17日,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论坛” 在福建厦门集美大学举行。该实践教学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集美大学承办,为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系的实践课程体系及提高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了解与学习当前国内的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新经验与要求,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有幸与本系的陈茜茹老师一起参加了会议。
会议对高等学校计算机实验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以及教学模式,实验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实验与实践教学经验,计算机相关应用大赛有关事宜等进行了探讨。
会议上的报告人有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计算机协作组主任杨士强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马殿富教授,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负责人、北京大学郝永胜教授,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国家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负责人袁春风教授等等,都是我国各著名高校实践教学负责人或知名教授,本次论坛的专题报告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与实践教学改革,突出硬件训练、增强系统设计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为平台、构建本科生工程实践新体系,嵌入式系统与智能信息处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程序设计自动评测平台的建设与实施,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命题经验谈等等。
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北京大学信息学院郭炜老师的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命题经验谈。因为我们平时很少接触这样大型顶级的国际赛事,情况也不了解,通过郭炜老师的介绍,了解了比赛的历史与规模,参赛要求,我国参加此赛事的情况,以及这个比赛中的程序设计命题的原则等,开阔了眼界。郭炜老师还介绍了一些程序设计题目,以及在题目中渗透中华文化的思想理念,不禁感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管是什么行业,都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德育,将做人道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一言一行中。/
2今后,我将继续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精炼业务能力,沉淀文化素养,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各方面做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2
第三篇: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论坛会议总结 2
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论坛会议总结
2012年10月20日至21日,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论坛” 在苏州大学举行。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高等学校示范中心联席会计算机协作组、清华大学出版社和《计算机教育》杂志社共同组织和发起,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苏州承办,主要针对高等学校计算机实验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探讨;研讨实验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交流实验与实践教学经验。
论坛有来自全国106所高校计算机相关院系的200余名院系领导、实验中心负责人、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负责人与一线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大会。我非常荣幸作为合肥工业大学的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会上,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计算机协作组主任杨士强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马殿富教授分别做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示范中心建设、计算机专业工程型教育方法思考探究的主题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夏有为教授、北师大崔光佐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小红教授、山东大学郝兴伟教授、东北大学薛定宇教授分别就实践与创新教学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系统(c/s、b/s)、学生实践能力培养(what、why、how)、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及MATLAB语言的功能作用等内容做了专题报告,将本校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与与会代表进行了分享。
另外,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计算机实践教学九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有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的,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的,也有关于教学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的专题,这些专题对于我们民办院校的意义非常深刻,因为我们的教学质量、教学手段一直在不断研究、改革以其达到学院培养育人的宗旨,通过对这些专题的学习,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解国内外实践教学的前沿与新动向,对实践教学的意义和内涵了解都更为深刻。
结合我院培养“综合实用型人才”的思路,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通过本次计算机实践教学论坛的学习,我对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改革有了一点想法。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关键是“理论”与“实践”之间自由灵活映射转换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课时在工作重心的安排上应该放在理论和实践的往复转换上。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基本原理与算法的提出背景与
/ 2
相互关联,整合所涉及的各种知识点与方法,将算法思想到程序实现的转换过程讲透讲明,同时通过直观演示提供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思路,注意促使学生从编程实现的层面上掌握所学习的重要原理和基本算法。注重基本原理与算法的提出背景与相互关联,以期从逻辑与历史发展层面上化解专业课程的学习难度,同时强化基本算法具体设计与实现方面的基本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延续这个思路,发挥出自己绵薄之力,助推我系实践教学的能力水平更上一层楼。
2012-10-22
/ 2
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学院
袁腾
第四篇:西京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参加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CEPC)论坛
西京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参加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CEPC)论坛
“第十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CEPC)论坛——暨第一届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学术会议”于11月11日—11月12日在江苏省南京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计算机学科组、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教育杂志社主办,东南大学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大学国家级计算机科学技术与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邮电大学国家级通信与信息网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承办,联创教育、知途教育等企业协办。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张玉成、徐鲁辉两位老师应邀参会,与来自全国50多所高校的近300人共同参加了此次论坛大会,共同探讨我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发展的新理念、新路径。
本次大会主题是“实践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重点围绕计算机及应用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展开交流。本次大会探讨和归纳了当前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有关重要问题、有效做法和实践效果,同时通过介绍国家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和推进,介绍国内高校当前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状况和未来发展。
本次大会邀请了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参会并做报告。特邀报告嘉宾韦钰(中国工程院院士)报告:从神经教育学的视觉研究创新性人才培养;倪明选(澳门大学副校长):因材施教!知易行难?蒋宗礼(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常务理事):推行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建设一流的计算机本科专业;杨士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计算机学位分委员会主席):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专家报告场次42次;收录论文120篇;优秀案例展示19场;优秀论文展示96篇。
通过参加此次论坛,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适应计算机学科的飞速发展,及时调整和提高计算机教学实践的环境和内容。学生是知情的决策者,学生最重要的能力是个性化的,应该重视在不同背景下、针对不同目标的决策和创新能力。学校与企业应合力培育校企协同育人的生态环境,搭建纵横贯通、虚实结合系统能力培养实践平台。
第五篇:第三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
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2012年3月24日《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在神马俱乐部举行。很荣幸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和来自我区各学校的老师齐聚一堂,学习名家经验,交流教育教学智慧。此次论坛众多名家各显神通,把自己多年的教育理念、经验和成果一一展示。
其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王文英老师,时尚的发型,时髦的穿着,鲜明的个性,王老师自己也说在她的身上怎么也找不到半点职业教师的影子,她用一曲《相逢是首歌》拉开了演讲的帷幕,动听的歌声和激情的演绎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热爱生活,主张“活出精彩,活出自己”的王老师多才多艺,她介绍自己:曾学过声乐,获得过市级大奖赛美声唱法三等奖;学过钢琴,已通过七级;学过舞蹈,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学过指挥,荣获过省优秀指挥称号;她还学过体操、学过古筝、学过武术,学过美发,学过裁剪„„班会课上她用简笔画呈现单调的板书,用歌声诠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用舞蹈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等等„„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王老师时而幽默,时而深情,时而高亢,她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案例介绍了自己管理班级的成功经验。在教学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
会上王文英老师介绍自己是个“另类”的老师,她爱漂亮,走在街上回头率很高,同事们因她的穿着打扮不愿与之交谈,街上行人对她的职业能力充满质疑,等等„„ 对于这些王老师说刚开始她有过苦恼,想过放弃,但最后还是因校长对其的信任毅然的放弃了开店的打算扛起了班主任的重担。王老师的经历给我印象很深,她说刚刚接任班主任时她很高兴,很开心,告诉父母本以为自己终于升职了,但接踵而来的却是又一道难关,接班第一天学生转走,家长埋怨,好朋友的不信任,又一次把她打回了郁闷的深渊。还好,那时的她没有因困难而选择放弃,终于坚持换回了有成就的今天。
做为一个新人,我想我应该学习王老师的这种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用丁蓉老师的话说就是“接受改变不了的,改变能够改变的。”外界的一切因素不为之干扰,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用成绩证明自己。
王老师的报告很真,没有假话、套话,有很多是对时弊的针砭,有对教育的担忧,有对教师的同情,有对官员的调侃(尽管台下坐着很多教育官员),我觉得她是个很“真”的人,她的报告无半点虚情和矫情,有的是真情和激情。王老师四个小时的报告,都是站着的,很累,但她很体谅我们陪了她这么长的时间。
王老师的工作也很“另类”。她对学生时而温柔、时而刚强,时而斯文、时而粗鲁,时而可爱、时而恐怖。她的教育看似不按套路出牌,其实细细研究,就会透过现象看到其中的智慧。她有胆量让班上的“黑老大”管理班级。她将班级当作自己的家,所有学生和她自己就是这个家的一个成员,她爱所有的学生,当大家毕业即将离开校园时,王老师都会开一个送别会。她会穿上红彤彤的礼服,一一与学生惜别,而且每次都送上别样的祝福和寄语。在录像里,我们看到家长们一个个诚挚地给她送上鲜花,学生们拥抱着她,泪水涟涟,依依不舍。看到这样的视频,我也很感动。试想如果我将来能够担任班主任,毕业时学生也能够如此依依不舍的与我话别,年老时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一段回忆啊!
她的风帆十四班的班规也很“另类”,很人性化,读起来特别温暖。曾记得,小时候上学老师的班规一向都是“
一、上课不许说话,二、不许随地扔垃圾”等等„„ 诸如此类的,从来没有像王老师的班规一样,以“我长大了,我懂事了,我自觉了。”来约束学生,让他们从心理上认识到在他们这个年纪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王老师和学生间的称呼也比较“另类”,学生称她为“老姐”或“王太后”,而王老师称他的学生们为“老弟”、“老妹”们,以此我们可见他们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关系和谐。一个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又怎能让学生不喜欢呢?这里,我应该要学习王老师的这种能力,使学生喜欢自己,乐于和自己交朋友而不是一味地害怕自己。
两天的时间匆匆而过,觉得很不过瘾,专家们的演讲让我的思想得以洗礼,像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像春雨滋润的禾苗,收获颇多。
这次学习,让我更清醒地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我要时刻记住:不做一个只会以勤补拙的教书匠,要学做一位以学补拙的学生的领路人。
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张 燕 2012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