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分组的意义与形式(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3:2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分组的意义与形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分组的意义与形式》。

第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分组的意义与形式

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分组的意义与形式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我校也投入到教学改革的大潮,开展了符合我校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语文作为一门交际性的语言,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自如。如何让每位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语文交流活动中,使他们得到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去克服学生学习的消极被动情绪?如何去把语文教学的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有效而实用的解决方法。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改教育理念。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从激发学生主体性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多向交往,除了师生交流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更多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了小组就近组合和任务驱动组合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一、小组就近组合:

小组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也便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组间竞赛,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更为适宜。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组议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而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因此,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开始实施时,教师还要示范性地与学习小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由学生自己采用轮换制产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的活动可以在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与一般的课前预习有所不同的是,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比如,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找出学习的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也可在预习时要求学习小组完成一些课前任务。比如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可要求学习小组围绕“谁是小说的主人公”展开讨论和交流。小组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还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比如,举行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和问题抢答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评价各小组的团体成绩,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教师还应注意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布置小组组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进行课文内容复述的练习和检查书面作业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二、任务驱动组合: 任务驱动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任务驱动组合学习一般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一般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任务驱动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上可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在教学生如何“培养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教师可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整理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并指出其优劣,讨论交流后,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比如,教学“不要写错别字”后,开展找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到自己的日记本、作文本上找错别字,到报纸、杂志上找错别字等;教学“正确使用字典和词典”后,开展查字、词典比赛,要求学生制作词语卡片等;教学说明文时,要求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运用学过的说明文写作知识写一篇介绍植物的说明文。为了完成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互相讨论,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语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小组交流时,教师要发挥好导学的作用,并要适时地引进竞争机制,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的学习目标,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道探讨,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新课改强调学生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更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人数较多的班级,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根据所教的内容,对小组学习和集体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科学有效地合理分配。

2、教师应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刚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在课堂上常会出现学生因不清楚要干什么而乱作一团的局面,这会令教师措手不及。因此,每次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教师所提的要求要有梯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时,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要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熟练,逐渐增加要求。

3、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性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组内成员来说,是他们之间的合作,但对于组与组之间来说,还必须有竞争。只有建立“组内是合作,组间有竞争”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

4、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合作学习被引进语文课堂教学,究其原因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适应语文这门语言学习的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了合作技巧,除了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之外,还可以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多种机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技能。

第二篇:语文课堂教学形式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形式

当前,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关于课堂教学形式的探讨亦开始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手段日渐丰富,传统的教学观或被推翻,或被注入全新的活力,课堂建构形式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一、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形成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了响应此号召,现在的语文课堂大都树立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只是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课堂讲授时间不得过半。正因为如此,这样的课堂对学生与老师提出的要求较之传统的教学变得更高。学生需要在课前全面熟悉教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的自主活动准备发言的依据与源泉。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也要相应做到细致深入,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能力。必要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接收面,开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比如有的语文教师因为教学内容的需要,不仅仅满足于本学科的学习,同时还博览群书,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多有涉猎,由“专一”变“全能”。例如,教授《短歌行》时,许多教师只是浮泛于教材下的注释介绍,对于写作此诗的背景了解甚少,导致学生的情绪单纯因电视剧片段的播放才有所触动,缺乏必要的兴奋点持续支撑着。有的教师讲解方式有所不同,将本课的重难点内容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提出来:“忧”什么?为什么而

“忧”?如何解“忧”?这三个问题紧紧联系,串联起整首诗歌内容,引导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渴求,也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激发出学生诵读言说的欲望。假如教师对文中涉及到的相关历史学、地理

学“人才需求”问题的深深思考,或是因老师侃侃而谈其他学讲解,那么学生也许会由文本而想到自身,产生对当今社会等知识又都能熟稔于心,在课堂还能穿插给学生进行讲解,那么学生也许会由文本而想到自身,产生对当今社会“人才需求”问题的深深思考,或是因老师侃侃而谈其他学地提升了自我,变“不学”为“要学”。

二、努力营造人文情境,关注培养学生的独特创造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艺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与统一。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接受一定的人文精神熏陶,语文教师常常会适时采取播放视频或配乐朗诵的方式渲染气氛,创设人文情境,寻找学性。而这样的氛围营造的学生的动情点,培育学生思维的创造确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效果,许多学生通过这种视觉、听觉上的感知不由自主地反复诵读文本,渐渐走近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感悟、体会并欣赏文本的无穷魅力。无论教育在进行什么样的改革,传统教学中的一些有益的教学方式是不能弃之不顾的,朗读即是一个培养学生能力的优良手段。比如,一些教师在讲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优良教学手段。古代诗歌散文教学的重点在于诵读感知文时,既播放配乐朗诵,又同时展示应景的美丽画面,教师自身还在一旁随音乐有表情、有感情地跟着诵读,学生便情不自禁地被此情此景感染,高声诵读,认真感受文本传达的内容。因为有了这样的情绪和氛围,当教师再要求学生大胆言说自己对文本的感悟时,学生们都纷纷举手,各自阐释自己见到文章的第一感觉和重读诗文的另一番感受。这种人文情境的营造为何会取得如此大的影响力呢?其实这说明的不过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大声诵读中,学生可以了解

词句的节奏,可以理解文本的真实世界,可以将文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话,自己的语言,由文本而及自身,体悟到文本之外的社会生活世界。当学生在一次次的发言中感受到反复朗诵文章的魔力,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时,他们也就会不

自觉地滋生出阅读感悟文本的热情,构建或更新自己的语言或人文世界,变“要学”为“勤

学”。

三、积极创建民主课堂,重视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新的教育理念倡导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学生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素质和家庭、学校、社会的原因,课堂学习表现会有很大不同。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只关注优等生的积极性,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十分注意每位学生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研究独立性、自觉性相对较差的学生的心理,创建宽松、民主、合作的课堂,因材施教,运用合适的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带动程度不好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尝试和思考的机会,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很多教师在教授古文时,总是惯于以

“课文阐释者”的形象示人,这样的课堂常常出现“教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而言,更不用指望他们会对如此课堂产生浓厚兴趣。为了改变古文的教学状况,调动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尝试着改变教学方式,偶尔使用

“换位”教学法,营建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前详读文章,主动了解知识,课堂上成为

“主人”,共同探讨、质疑、解决讲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既提高了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树立起他们的榜样作也就被调动起来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学生经过亲身实践,认识到教师工作的艰难,在学习中产生成就感;教师经过多变的教学形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自身的素质及修养。正是在这样宽松、民主的课堂中,每位学生都尽展才能,变“勤学”为“乐学”,变“苦学”为“乐学”。

尽管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充实,譬如多数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可是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指导性作用不甚明显,令学生收获甚微,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们能够共同参与教学改革,虚心求学,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在研究中完善自己,课堂教学的形式会更为异彩纷呈,中国教育改革的道路会愈走愈广阔。“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都应当努力使

自己成为缤纷教坛的一朵奇葩,为中国教育的春天散发出自我的迷人芬芳,长久留香。

第三篇:如何分组及分组学习的意义

如何分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孩子们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由于角色相同,地位平等,因而无拘无束,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自身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当他们自己或小组成功时,他们会无比喜悦。通过小组学习活动,他们学会了互相纠正、补充、帮助;学会了 要互相合作,树立小组的荣誉感。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发生功效,关键在于我们每位教师怎样操作。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过程如下:

一、教师提出学习任务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 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中主动提出的问题。

二、形成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而言,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6人分组可以采取马蹄形排座,8人分组可采用双排课桌前后相邻,等等。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的意愿职能作为参考。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交流,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

三、小组内成员分工

小组成员之间要合理分工,明确指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纪录员、汇报员各一名。

四、小组内成员协商讨论,教师参与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同时,教师也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五、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开展评价活动 开展评价时注意: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在分组之前,老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综合实践活动课分组意义、方法和要求。

(一)、分组的意义:未来是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高技术”任务都不是一个人单打独奏能完成的,它需要许多人,甚至是许多团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成功。而现在的大多数中学生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缺少团队精神。通过分组活动的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同学们和谐相处、合作共事的意识和能力,为每名学生的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分组的方法和要求:

1、学生主要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组成了五至六人的活动小组,教师对组内成员过多或单个人的组进行适度地调整,当然,这要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微调;

2、各组以自己的方式选出组长,起出组名;

3、对组长的要求:组长要有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要有领导能力,带领全组成员一道学习研究,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有领导艺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组可以根据组内活动的情况更换或*换当组长,使大家都有锻炼的机会;

4、对组员的要求:组内成员要服从组长的安排,支持组长的工作,把自己融合在组内成员之中,使小组成为一个整体,学会合作,参与学习研究的全过程,学会分享共同研究的成果和成功带来的喜悦。

例:你看他们开始选组长了,大多数组的同学们都很快地选好了组长,可是有的小组却怎么也选不出来,一会儿利用“石头、剪子、布”的方法,一会儿又利用“手心手背”的方法,一会儿又“举手”选举,甚至“无记名投票”,折腾了快一节课了,最后终于选出了小组长,接着就是一阵掌声。由此可见,同学们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组长产生了,还没有组名呐,同学们又开始大声地讨论起来,起组名可是个大事,它关系到我们小组今后地发展,你听他们还真有点迷信。名字起好了,有的叫胜利组,有的叫幻想组,他们起的名字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真是叫绝。课*观察每位同学脸上的表情,各个都是红光满面,精神焕发,充满着青春的活泼气息。

(三)、小组长到台上发表就职演说,你看那架势简直就像“总统”竞选。二年三班的王婉同学是这样说的:“我在这次小组长竞选中,获得成功,这说明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对我能力的肯定。我决不辜负大家的希望,团结组内所有成员一道学习、实践,带头完成我们承担的研究任务,最后,以新颖的方式、丰富知识含量向大家汇报。”

在这次课上,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式,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地开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为以后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下课时,我随即采访了一位平时在班级里表现较落后、自己主动争取当小组长的同学。我问;“你们组想要研究的课题是什么?”他说:“我们组内的其他人都要研究当前最重要的问题—禽流感,我也得跟他们一起研究这个课题,要不然,我这个组长就当不成了。”这就是平时厌学的学生在这次综合活动实践课上的第一次表现,这是一件多么可惜可贺的事情啊!还有一名学生在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边往教室外边走,嘴里边念叨着:“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呢?!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呢?!”你说老师看到此情此景能不高兴吗!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会给老师带来无限的快乐,只要学生在健康、正确的轨道上发展,那就是学生的成功,也是老师的成功。

附:分组的利与弊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分组教学实践之后,我对分组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具体内容如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那么,采用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有哪些利与弊呢?怎样才能在教学中能够更有效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一)、组合作教学的研究

2004年3月,在我校初二学年,将学生按照自由组合的方式,每组3—5人。小组成员自己选组长、起出组名,上课时按小组坐座位,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一小组为单位进行。在3月底,我们对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你认为分组学习的利与弊各有那些?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A、有利方面

1、提高了组员之间的凝聚力。学生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使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中宝贝,认为自己总是那么伟大。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深刻地懂得了集体的含义,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一起共同解决,如在知识竞赛中,都愿意为小组夺得高分,为集体增光的思想日趋增强;当我们有快乐的时候,我们共同分享,更增加了我们的友谊。

2、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说:“因为我们都是在一起玩的好朋友,分到一个组非常开心、快乐,平时什么活动都不参加同学都参加进来了,因为他看到他的好朋友在那学习,他也去学习,感到了学习的乐趣。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说:“分组学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充分体会到社会有多大,团结有多难。还让我们发现了自身隐藏得极深的缺点和潜能,以前我从未当过班干,现在我当上了小组长,我们班有很多人都不服我,我一定要干出个样来给她们看。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组内成员制订同一学习目标,大家为了完成同一项任务,进行更多、更细致的分工,同学之间在一起表达各自的想法,探讨所遇到的问题,在互相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自学能力,真正地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他们主动查找资料进行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如果有那位同学想偷懒,其它的同学就会给予督处,大家相互促进,推进学习进度,提高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5、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你知道一点,我知道一点,最后每个人都知道两点。全班学生的思路开通了,思想活跃了,就容易蹦出智慧的火花,产生灵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一些在全班学生面前不敢讲话的学生,在自己所选择的组内就不怕了,她们都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由于意见不统一,经常发生争论,最好她们各自都能够取长补短,互相谦让,在大家都充分议论后达到统一。就在这样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与人合作,懂得了和谐相处,培养了团队精神。

B、弊的方面

1、小组讨论免不了会有声音,有的学生借机会开始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极个别学生还会出现打闹的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加强管理,不但学不到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任何好处。

2、由于学生的分组是自由组合,有一些纪律较差的学生,她们会组合在一起,由于每各人自我约束力都很差,彼此之间互不服气,互相不听指挥,结果造成组内气氛紧张,不团结,很难共同完成任务。这需要老师的直接参与。

3、分组学习时,如果老师不能在活动初期阶段进行有效的指导,在资料分享时不能进行恰到好处的帮助,分组学习可能走向与利相反的另一个方向,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有的学生打着讨论的幌子,借机闲聊,不参加讨论,认为这是小孩做的事或是其它人做的事,于己无关,对这样的学生要进行思想工作。

4、分组学习会增加同学的攀比心,只想表现自己的组是最好的,不管别的组说的如何正确,这种做法应该及时纠正。组与组之间进行对抗赛时,有的学生担心会伤害同学之间的情谊。

5、分组活动式的课题研究,次数搞的不能太多,容易占用学生更多时间和精力,影响对三大主课的学习,有的学生担心会受到家长的批评。

6、如果组内发生了不团结的问题,组长又没有能力解决,就造成学生之间的分裂,这时做思想工作又是所必须的。

总之,任何一中教学方式都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有利的一面,控制好不利的一面,把它和其它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搭配和组合,灵活的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相信,我们就能不断地获得成功。

第四篇:音乐读书笔记-音乐课堂教学形式

音乐读书笔记: 音乐课堂教学形式

现今课程改革正在大范围的展开。在改革的这几年里,教育工作者们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使音乐课堂发生着质的变化。如今的课堂,是展示学生风采的课堂;如今的老师也不再是纯粹的教书匠;如今的学生也自然是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作为一名笔者、音乐教师,我也看到了做为新事物产生的课改在实施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和尴尬。

1、过分注重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革,忽视音乐的内在实质。

课堂的表现形式变得多种多样: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表演等等。而这些形式泛泛用之只会给人们造成错觉,认为音乐课就是越热闹越好。这种随之而产生的教学评价能让孩子们在音乐课中获得什么呢?在实际的教学中做为老师的我们不应该盲目的“面面俱到”,应该认真研读音乐教材,筛选适合这首歌的活动方式,让它始终服务于我们的音乐目标,扎扎实实地上一堂好课,做到动静相宜。另一方面,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开展活动是“易放难收”,所以也只有建立在良好的教学常规的基础上,我们的活动才能够顺利进行,才不会在课堂上出现你一言我一语毫无秩序的尴尬场面。因此我们老师还应该做到因材施教,面对不一样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今的课堂,老师们还将多媒体这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变为了今天主要的教学手段。当然,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我们很简单的去了解一首歌曲的文化以及思想,而这种过渡依赖也导致我们的老师还有孩子们放弃了实际的演练和独自的思考与寻找的机会。在音乐课的欣赏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尝试用多媒体聆听,我们还可以让老师范唱,让老师用乐器演奏,让孩子们能够直观的感受音乐的魅力,我想这样的教学更能够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更能够让他们产生对老师、对音乐的崇拜,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是百利而不害的。在教唱课堂中我们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对歌曲进行简单的介绍或者聆听,同样学生最喜欢的应该还是老师能够在现场进行范唱。所以正确运用好这些新的手段和方式,才能给孩子们带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真正意义上快乐。

2、教学目标的偏离

现在的音乐课不再像以前那么单一,在课改的环境下,俨然成了一门综合课。这时候的音乐课堂将能够与音乐搭上边的学科知识贯穿其中。这样的课堂拉近了

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随时给你惊喜,善于发现的老师能够很好的捕捉到孩子们的进步与闪光点,这是一个优质的开放课堂给我们带来的真切感受。但是如果把音乐课与辅助课程的教学比列握不当,只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它所带来的课堂偏离往往会将音乐课上成一个大容器的杂课。学科综合离不开音乐的本体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在一堂音乐课中,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围绕这个中心去开展活动,去进行学科的融会贯通,做到课堂的有效和有趣性,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后,学生才能真正地提高音乐素养,能够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升华。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做到统筹考虑和课程的完整设计,避免学科偏离的现象发生,。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够刻意回避学科知识的链接,还应该充分予以重视,在扎实音乐知识的同时拓展其它知识来帮助我们的音乐记忆与理解。将知识渗入我们的课堂,让孩子们在音乐艺术的氛围中去感受整个人文和精神的社会。

实施新课改,我们需要热情,更要有理性思考。因为我们需要改革的不只是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还有我们老师自己。只要我们能够对新课程标准全面的理解和运用,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新课改定会步入到正确的轨道。

原创文档 版权所有 新津县文井乡中心小学 http:///欢迎下载交流!

第五篇:中国民间美术的形式和意义

中国民间美术的形式和意义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宋大伟201051070

中国民间美术是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中国民间美术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亦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总的来说,可分为:1.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等。2.雕塑。有彩塑(奇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3.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等。4.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5.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6.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7.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8.剪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9.纸扎灯。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10.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11.食品。糕点模、面花面点造型、糖果造型等。

民间美术兼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作用,并渗透生活的各个方面,关联着千家万户的日常起居、岁时风俗、人生礼仪,在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史中有错综复杂的作用。它美化生活、充实生活,在丰富生活的过程中体现着对人的关怀,并以它的哲理、境界、智慧、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陶冶健康的美感,培养高尚的情操,鼓舞着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

在当代,无论对于中华民族本身而言,还是站在外国了解中国的角度,民间美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它既是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也是民族凝聚力之所在,更是树立我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独特气质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因此当代民间美术的传承显得异常重要。

民间美术精华在现代设计中传承并广泛传播,成为了丰富广大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走近了城市的大众生活。凭借民间美术的意义和价值,相信民间美术在未来依旧绵延亘久,永远美在民间、美在大众。

下载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分组的意义与形式(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分组的意义与形式(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组教学的形式及指导方法(共五则)

    分组教学的形式及指导方法(一) 在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中,分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分组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班级教学难以解决的因材施教的问题,而且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良......

    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及意义

    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及意义镇海教研室魏志刚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以往我们对教育理论的实践指导作用一方面抱怀疑的态度,另一方面又寄予过......

    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相反,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简要地说,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具......

    课堂教学的意义[推荐5篇]

    课堂教学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学校课程实施的主渠道。课堂改变了,学校教育才会改变;课堂优质,学生才会优质;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新;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

    岗位廉政教育的形式及意义

    岗位廉政教育的形式及意义 岗位廉政教育是针对不同岗位开展的廉政教育,是一种以岗位为单元,以腐败风险为依据,以案例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廉政教育模式。在划分教育类别的基础上,......

    生命的形式就是活着,活着的意义就是创造

    生命的形式就是活着,活着的意义就是创造,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活着和创造的权力,甚至连父母给予自己和外界感应的功能都没有了,他的生命就预示着走向枯萎。那么怎么才能让那些即将枯......

    体育课课堂小结的意义和形式

    体育课课堂小结的意义和形式 课堂小结,也称教学心得、教学笔记、课后记等,是关于教学得失的记录,是一种务实的教研行为。它是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

    探索插画课教学形式及其意义

    探索插画课教学形式及其意义 【摘 要】近些年来,很多美术院校都陆续设立了插画课程以适应学生在就业文化市场上的需要。然而,我国的插画教学还处于初始阶段,探讨插画课的教学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