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做一个有故事的教育人
学做一个有故事的教育人
——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南阳市第七十二小学校
强
克
范
学做一个有故事的教育人
——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11月7日——11月11日,示范区教育中心组织全区中小学校长外出学习。这次外出学习是教育中心领导建设学习型队伍的有益实践。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收获满满。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归来,我又认真看了笔记,进行了思考:面对学校的现实问题,不学先进的管理经验则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学习新的管理经验则要与学校的现实相结合,否则新的管理经验就无用。怎样把学习到的先进管理经验与学校现实相结合,并付诸实践是当务之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一、学故事。
本次参观学习活动共三所学校,分别是郑州市85中学、西安市高新一小、咸阳市高新一中。
(一)、校园管理井然有序
1、这三所学校,布局合理,风格迥异。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硬化到位。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令人赏心悦目。
校园文化建设各具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卓有成效。郑州市85中学以“和礼共生”为学校主题文化。西安市高新一小,综合楼高端大气。各功能室齐全。
2、每所学校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二)、课程改革扎实开展。
1、每所学校都有自己课堂建设思路。学校校长、业务副校长都是抓课改的行家里手。
2、教改的关键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关键是师生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譬如郑州85中学使用“三环六步”教学模式,陕西省两所学校均使用“五三三”教学模式。郑州市85中学张秋艳老师讲授《乡愁》一课,突出的亮点有三:一是朗读指导方法多样,语气语调重音指导到位。二是以读促悟,学生交流反馈,引经据典。师生引用古诗词名句有十余句以上,充分体现了大阅读。三是以读促写,水到渠成,一气呵成。
3、校本教研也有效开展。
(三)、德育管理彰显品质
1、各校均设有少先队大队部、德育室,队伍建设到位。
2、咸阳市高新一中德育管理更是富有特色。他们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学生行规周与家长培训周;二是争创“五星班级”;三是班级文化建设;四是德育教育活动。管理有创意,方法得当,效果很好。我们也要学习。
二、讲故事
回来后,做到:
一是将记录的笔记整理复印,收集归档;
二是将拍摄的图片打印,转发给各位老师供他们参考; 三是召开领导班子会,分享学习心得体会,传达这次学习的重要性。将示范区教育中心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促学习、建队伍,推教改的做法以及坚持“请进走出”的学习精神宣传好。
四是撰写心得体会,并向全体教师进行宣讲。通过学习、传达、宣传,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让全体教师更加坚定推进生本教育的决心,坚定不移地,扎实有效地推进生本教育。讲好示范区教育中心的教育故事,传递正能量。
三、做故事
学是为了做,学以致用,促进先进经验与学校实际相结合,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健康发展。
(一)学校存在的问题
1、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2、学校文化建设有待提高
3、生本课堂需加抓紧推进
(二)下一步的打算
贯彻一个思想,推行生本教育成败在校长,关键在于班主任。作为校长,必须带头推生本,做好顶层设计。作为班主任,是推行生本教育的主力军,必须不折不扣的落实。
学校将在生本教育管理方面干好“三件事”,发展目标上做到“三个有”上下功夫。
校长职责:探索数据分析方法。
建队伍。①班子队伍。着力点放在思想力和执行力方面。要求每位班子成员认真思考自己分管工作的特点,形成清晰的思路,围绕“去哪里——怎么去那里——到底到那里没有”去思考问题。
首先要思考学校的办学目标,围绕办学目标形成怎样的学风、教风、校风、校训。这是我们要主要思考的问题。其次是班子成员出思路,按照以下几点思考。即整体工作有目标(校长)——队伍建设有力度(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德育管理有品质(政教主任)——教学管理有创新(教导主任)——校园管理有特色(后勤主任)。要求领导班子近一阶段形成每个人的工作计划,交给全体教师讨论,形成共识。
②教师队伍。加强学习,突出一个“实”字,就是落实。班主任队伍,规范班级文化建设,加强小组生本管理,制定班级小组奖惩细则,并进行常态化管理。建立评价体制,激发学生活力。
③学生队伍。建立完善少先队组织,并正常开展班队活动。发挥小组作用,形成量化细则及表册,突出时效性。评选“五星”,树立典型,形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氛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管理。
教导主任;
促学习。①以业务学习为主,主要突出升本教育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深刻领会生本教育内涵。②学习前置性研究是怎样设计与使用的。③学习小组建设中关于评价的内容。
推教改,打造生本课堂。首先是学校领导要切实起到带头作用。要带头上生本,参加教研活动,并进行考核。
其次,进行生本系列研究。一是研究前置性小研究的设计与使用,研究“课前三分钟”怎样灵活运用;按照简单、根本、开放的要求,要求人人过关。研究小组如何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评价等;二是深入开展小组建设,按照生本管理的理念建设好小组,管理好小组,让小组成为班级、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如何“以读促悟”,“以读促写”。三是开展大阅读,多读书,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坚持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坚持海量阅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设立课堂汇报之星、质疑之星、评价之星,不让一个学生游历于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之外。
再者,开展生本课堂系列研究、小课题研究,助力生本教育。一是建立有效的校本研修与管理制度;二是开展系列微课题研修活动;三是对科研信息收集整理,优秀课题逐级申报。加强校本教研,突出时效性。坚持组级教研与校级教研相结合,研读教材课标、考试等相关项。对形成有价值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开展。
做好毕业班教学。
教导主任、政教主任职责:打造“三声校园”(1)有书声。首先是课堂朗读指导到位,特别是语气、语调、语音、感情等方面。
其次是落实阅读课教学,经常化。落实晨诵、午读、暮省,印制表册,做好记录。开展大阅读,积累优美词句。
再者,开展读书活动。经常性开展读书活动,坚持每月一个主题的读书展示活动。好书推荐、故事会、朗读会等活动。
(2)有歌声。坚持预备后唱歌,开展红歌比赛、合唱比赛等形式。陶冶情操,培养良好兴趣。
(3)有笑声。主要是利用重大活动、艺术节等形式,突出学生主人翁意识,运用文化的渗透和感染,进一步培养师生幸福感。
(4)学校文化建设。一是制度文化,需要重新修订制度,班级文明公约、学生在校日常规范、校本培训制度等。二是精神文化,开展师生文体活动,让师生精神风貌更好,更加敬业,做到:工作职权不是私权,教育是良心活,干不好就是坏良心活,工作生活有哲思。
加强安全管理
后勤主任职责;后勤管理有时效,树立服务意识,做好校园管理。
总之,我们将以示范区教育中心“三个三,六个方面做到”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白河中心校领导下,把本次学习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学校实际工作中,使学校课改、德育、后勤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人
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人
巩义市涉村镇一小分校
柴冬迎
今天去教体局参加教研会,带给了我不小的震撼:六小的张田老师创建的作文实验班已经初具规模,并且拿出了许多可圈可点的作品;一小的赵晓云老师的作文教学也是硕果累累,非常喜人。
从她们的经验分享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发展的道路上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那些成功者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踏踏实实地做着一些小事。
张田老师从三年级入手,从学生身边的环境入手,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及时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不以其微地展示给学生,哪怕是一段话,一个提示语,一个幽默的用词,张老师都将他们一字一字地在大屏幕中展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了学生进行写作的自信心。张老师还注意及时点评学生的作文,将学生文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在大屏幕上展示,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味,发现其中的不当之处,然后再帮助学生修改,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赵晓云老师到小学任教时间不长,但是她凭着对教育的一腔热情,积极开拓作文教学的专题板块。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她总是不停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能够做到言之有物。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写作,他还别出心裁的开设了无作业日,如果学生能在周四之前得十个优,那么周四就可以不做作业了。这一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听了两个老师的发言,我反观自己:我的学生生活不够丰富么?生活中作为写作的素材不够多么?孩子们的作文中真的就没有闪光点么?他们的文章真的不需要点评么?我没有给学生创设情景的能力么?我想不到鼓励孩子们的办法么?答案是否定的。张老师和赵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够做到,也是应该做的。
可是我为什么没有像他们那样成功?因为我从来都不愿意去做这些事,也没有耐心去做这些事。所以我不能成功。我深深地感到惭愧,作为一名教师,我没有尽到自己应有的职责,也缺乏等到孩子慢慢成长的耐心,更没有一颗持之以恒的恒心。
我想,我必须改变自己,深入教学,投入教学,将自己置于教育的汪洋大海中,以小事为切入点,将每一件小事做细、做实,做好。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恒心,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走得再深一点,再远一点,让孩子们真正的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真正地获得有用的知识。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教育,更对得起自己。
“事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我将沿着正确的道路,奋力前行,绝不辜负自己的初心!
第三篇:做一个有良心教育人教师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述职的主题是——做一个有良心的教育人。
20xx年,南京教育上,南师大博士生导师杨启亮说:“教育工作就是良心工程”,我也深有同感。因为,在这个看似浑浑噩噩的嘈杂世界,良心应该就是最后的底线了。最近看于漪的介绍,深受感动,这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她说:“教师应当时刻保持内心的深度觉醒,不断地提升自我、挑战自我正是保持清醒的途径。”今天在这里述职,汇报一下自己一学期来所做的几件事,希望以大家的公平测评来鞭策自己进一步做好工作,从而使自己保持内心的觉醒!
从20xx年暑假一直到9、10月份,马不停蹄!暑期,作为南京四十几家课题实验学校的小学教科室代表,在《主体育德》课题结题会上作了《“三原色”志愿者在行动》交流发言产生一定的反响。中国教育学会论文评比、江苏省师陶杯论文评比、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南京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的有序组织;南京市第五期个人课题的申报工作、第四期个人课题结题工作准备充分;“经验分享,共同成长”个人课题结题培训等活动效果明显。期间,配合学校召开《口语交际》课题阶段性成果交流会,校对六本校本教材,并对教材封面进行设计,与印刷厂交流、沟通、修改。
11月份,接到全国个人课题事项,就日思夜想!虽说雨小课题的数量、质量在全区不是排在首位的,但雨小的发展迅速也是有目共睹的。正因为这一点,南京市教科所才敢将如此重大的活动放心地交给雨小。全国个人课题主会场的发言稿一共修改了19次,课件材料修改了8次。全国个人课题分会场的一份主持词、四份发言材料都经过反复斟酌,或反复建议与修改。三份新闻材料(分会场、主会场以及中国教育报)经过反复思量,同时,还接待了雨花有线电视台的采访。
12月份,三原色志愿者课题个案研究事项,力求细致准确!其他事项主要有:第四期个人课题结题材料申请南京市教科所再审联络工作,教师获奖论文信息收集及分析工作,教科研基地申请工作等。
20xx年1月,学校校史《岁月有痕》重大事件综述两篇文稿的撰写,其他重大事件的修改建议事项。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我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每每收到教师的各类获奖、发表的信息是我最开心的事,我想,这也是校长室的最开心事。20xx年5月,南京市教育案例评比,我们尝试了修改建议法,我校31篇参评,25篇获奖,获奖率达81%,其中一等奖三篇,这是雨小历史的新纪录。20xx年12月,南京市教育论文评比,学校获奖10篇,一等奖一篇。另外,中国教育学会、省师陶杯获奖论文5篇。第五期市级个人课题申报,我校递交24份方案,18份在市级立项,区级立项6份,市级立项率为75%,是历年来我校在市级立项的最高纪录。第四期个人课题结题,我校27项课题,10项市级结题(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16项区级结题(一等奖5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2个)。20xx年,学校被评为“南京市个人课题实验学校”。
伴随工作的开展,我个人也获得一些新的思考。本学期,我撰写的文章中,有两篇发表,两篇获得市级一等奖,两篇获中国教育学会三等奖;一篇获得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三等奖;个人课题:第四期二等奖结题,第五期顺利立项;代表学校在全国个人课题研讨会的主会场发言受到《中国教育报》的关注;撰写的三原色志愿者结题报告被收录于南京市教科所的《主体育德》一书。
我想,我所做的这些符合教科室岗位工作的师德、能力、绩效等要求,对得起良心,也是真正的内心的富有!
有人说,内心明澈了,就能让自己保持快乐和幸福的感觉,而不会以外界的眼光来决定自己的左右;内心清醒了,就能看到自己的专长、自己的潜力、自己的判断;内心深省了,就能让自己永远处于前进的状态。这句话,非常打动我,所以,拿来和大家共勉!
最后,感谢大家的聆听!更感谢大家对我工作上的支持!在以前的工作中,做得不到的地方,敬请各位当面批评指正。在以后的工作中,如果我能做到的,会一如既往地给予帮助!谢谢!
第四篇:做一个爱读书的教育人
做一个爱读书的教育人
——《教师博览》第二届读书论坛有感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们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们有幸聆听到一线作家、教育家的讲座,同时也体会到了做粉丝的感觉。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我印象最深的几位作家和教育家:
一、刘铁芳《什么是好的教育》
第一天刘铁芳教授给我们讲了《什么是好的教育》刘教授谈到了所谓的“教育的秘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陪伴,并非控制、替代,包办,而是真正的“陪伴”,给孩子信心,让他有依靠,适时给予保护和帮助,而且要保证在场,既要保证孩子的主动性,又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两个基本点:一是阅读经典,培养精神趣味,当然要有选择地阅读,读那些真正有意义、有趣味的文字,而且尽量在游戏中学,激活孩子内心对美好事物的体验;顺便还说到国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是农耕文化,它是指向成年人的文化,所以传统文化要传承,但不是说非它不可,应该有多样的选择;
二是回归自然,就是陪他到野外去疯玩,释放他的天性。为什么孩子有时候玩得不知疲倦,因为他体验到了真正的快乐!好的教育有两点很重要:相信自己的身体直觉,要有儿童视角。看一个孩子的健全发展,就是看是否激励了孩子内心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什么是好的孩子?有三个指标:一是健康,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二是和谐,指人与人、人与事物、人与社会的和谐,要接受现实,活在当下,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世界观;三是充实,能够无限制地去追求自己的自由!最后诠释了几个词语: 学生:越学习越有生气; 老师:活在师生关系中; 教学:让学生如何自己学习; 学校:学园、乐园、家园; 校长:把教育的本质带入学校。
刘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一张他在山上拍的照片,这张照片是他当时六岁的女儿拍的,他能放手让一个六岁的孩子去拍照,可见他对孩子的信任程度。
下午著名作家刘心武老先生来到会场与大家分享读书之道,看到他我的心一下子震撼了,能这么直观的近距离接触我喜欢的作家,太高兴了,同时也很难过,刘老先生是让人搀扶着走上讲台的,老了,忆想当年百家讲坛上那位精神矍铄的人怎么这么老了,感叹岁月的无情,多么优秀的的人也经不起岁月的摧残,带着伤感之情聆听讲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刘心武。
刘心武,1942年出生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作。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这本书我看过了,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佩服刘心武的写作手法,真的是不可思议的设计,有时间大家可以读读。长篇小说《四牌楼》获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奖。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2005年起陆续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录制播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系列节目共计61集,并推出同名著作,2011年出版《刘心武续红楼梦》,引发国内新的《红楼梦》热。2012年出版《刘心武文存》40卷,收入自1958年至2010年全部公开刊发过的文字。
除小说与《红楼梦》研究外,刘心武还从事建筑评论和散文随笔写作。2012年出版《刘心武评点〈金瓶梅〉》。刘心武:读书的四种方式——狼•蟒•牛•猫 读书的四种方式——狼读
狼吞虎咽消化不良,会产生各种不良的后果。刘心武直言读书跟吃东西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他认为:“每一个读书人都要懂得放弃一部分书,有的书你一辈子不必读,也读不了,还有一部分书可以狼读,狼吞虎咽,浏览,大体知道怎么回事就行了,这是一种读书方式。” 刘心武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常年在枕头下压着一些东西,不许人翻动,这让刘心武很好奇。有一天他趁着父亲还没回家时,从枕头鞋底找出书来,发现是《红楼梦》,是一本很老的印本,分上下册,他很好奇,觉得挺有趣,就来读。
刘心武回忆说:“母亲对他比较溺爱,知道我从父亲那里找出这本书,但是她不吱声,她对我读书带有一个朴素的心愿,孩子读书总是好事,就没有阻拦,可是我父亲回来以后找我算账,他压在枕头底下可见他不愿意别人掏出来看书,属于他的隐私。所以每到他快下班的时候我就非常紧张,我就狼读,•十几岁,我就通读了红楼梦,虽然有的我也没看明白,有的我也记不住,但是这样的狼读对我说确确实实让我和红楼梦结缘很早。” “蟒读”周汝昌《红楼梦新传》
刘心武将“蟒读”比做蟒吃东西,蟒吞了东西以后要通过很长时间消化。
他说自己十几岁时,就蟒读了周汝昌的《红楼梦新传》“我攒了几天的零用钱,在我家住的胡同口书店买了这本书,记得当时我拿书翻看,书店老板就说这不是小孩书,他觉得我不适合看这本书,而一翻我就觉得很有兴趣,因为我原来狼读过《红楼梦》,我对这个书有印象,跟我看过那部书有关系,我就特别感兴趣,特别吸引我,里面的红楼梦人物想像图和我之前看的绣像图完全不是一回事,风格不一样,所以就买了这本书。”刘心武说当时读《红楼梦新传》时,有的字还不认识,就跳着读,读不懂的地方也就读过去,就是把它吞下去再说,以后慢慢消化。遇到真正喜欢的书要“牛读”
我们都知道牛有反刍的饮食习惯,它吃饲料以后它可以在胃里面储存很久,四个胃可以分别储存,时不时把其中一个拿出来重新消化一遍,这样它就可以把饲料当中所有的营养充分的吸收。
刘心武讲到“牛读”时表示:“当你真的要进到一个自己喜欢的阅读领域时,就不能狼读,也不能满足于蟒读了,而是要‘牛读’。在牛读过程当中,狼读的阅读印象和蟒读吞下去的,都进一步消化掉了,读自己而言有特别的滋养。“猫读”后总会有新领悟
猫吃东西叫猫食,吃的少,每次量很小,不贪多。刘心武说自己后来读《红楼梦》就采这样少而精的读法。通过这样的读书方法,刘心武对《红楼梦》中的小角色雪雁有了新的解读。
刘先生的读书四法让我茅塞顿开,给自己读书读不完找了更有力的依据,确实如刘先生所说的那样,有些书读着读着就觉得没有意思了,可是又不能不读,觉得那样会有头无尾,就硬着头皮读下去,现在可以不用那样做了,我们可以狼读。有些书大概读读就可以了。
刘先生还给我们讲了自己的写作心路,他之所以成为作家是自己的坚持与执着,十几岁就广读诗书,可以说是海纳百川的读,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写书评,并且大胆的投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社还真的给出版了,并且写了回信,希望能多多给投稿,那么权威的出版社能给出版说明刘先生当时的写作功底了得,可是后来发现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在投稿,就再也不联系他了,刘先生说当时自己是个很狂妄的年轻人,其实他的狂妄是有资本的那就是博览群书,当年苦读的年轻人变成今天的著名作家。我认识刘心武是从百家讲坛开始的,通过他的讲解让我知道红楼梦背后的故事,让我对红楼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一天,他又给我们进一步揭秘了红楼梦的相关信息,回来后我就买了他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八十后故事》,这里不多说,有意读此书的同志可以联系我。
三、郑也夫《中国教育危机与出路》
1、介绍作者
中国教育的危机,郑也夫认为:在中国独生子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无论哪个年龄组的儿童或青少年,独生子女都是多数,非独生子女才是少数。要说独生子女是特殊群体,那是跟国外的青少年比,或者跟我们那个年代的青少年比。相比较而言,独生子女容易自我中心,缺乏独立性,我个人认为这是他们的严重缺陷。一个人成长时的第一课,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兄弟姐妹之间的摩擦、妥协、合作、互相帮助。这些课不是诉诸语言的,但毫无疑问,大家很小的时候都学会了,在一个家庭里,兄弟姐妹怎么能不互助,不相互妥协?但对于独生子女而言,这堂课没有了,他们没有了这个童子功。他在家里是最弱小的,大家都会照顾他,都是别人给他,而不是他给别人,他怎么能学会让步与合作? 还有他认为多数家长对子女的期待很荒诞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多数家长的期待是极不对头的。即便是最愚笨的老太太,如果有一些鸡蛋,她也不会把它们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如果她只有一个鸡蛋,她就会把它放在最好的篮子里。同样的道理,因为现在的家长只有一个孩子,他们就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及潜力,无论如何也要他读大学,认为大学是最好的篮子,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妙的。一个孩子要不要接受高等教育,因人而异。有些孩子不愿意念大学,未必没有其他才能,他可能擅长做推销员或者干其他手艺活,这并不需要读很多书,不需要学高等代数,但他也能过得很好。每一种工作,都是跟一种人匹配的,有的人适合读康德,有的人就不适合,但不适合读康德的人未必不能成才。
中国糟糕的教育,是全社会的共谋。政府的政策有问题,学校的管理有问题,家长则是配合政府和学校逼迫学生,最后导致整个中华民族培养不出有创造力的人才。
中国的教育出路--------突破口是职业教育:一是为了分流,二是想努力把职业教育搞得有声有色,让接受职业教育的人都有一技之长,同时还让他们在这儿玩的高兴,有极其丰富的文体生活,有很高的情商。职业教育做好之后,就能吸引一部分人不参加高考,缓解那些参加高考的人的压力。
社会上有很多的角色,有很多的社会工作并不需要学太多的书本知识,比如你做推销员、厨师或者车工,需要在学校里学很多东西吗?当然不需要。那你年轻的时候,需要的是玩得很高兴,爱打球的打球,爱唱歌的唱歌,开发好自己的情商。
我们要办一些好的职业学校,给每个人一项很扎实技能,然后有个就业直通车直接供他们就业。但我们迷信上大学,迷信学校的教育,这其实是严重的误区。
郑也夫用语言犀利直面中国教育的危机,给人以震撼,就中国教育现状做了深入分析,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发人深思。
通过短短几天的聆听,让我受益颇多,深深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读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内心的强大!同时能与大家分享读书之乐,也是我之幸!
第五篇:做一个有故事的教师
一一一 一
故事中,动人的还有学生的团结友爱。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欣赏,不管谁成功的时候有同伴的祝福,不管谁失意的时候有同伴的宽慰,不管谁困难的时候有同伴的援手,不管谁胆怯的时候有同伴的加油,不管是谁一路前行都会有同伴的微笑和掌声„„
故事中,温暖心房的还有对幸福的体验。
于是我相信,自己一直以来对幸福的感受是对的。即使一天忙忙碌碌,很多复杂、琐碎的事情缠绕着你,但如果这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有意义的,是为了教育好每一个学生,那么,你就是幸福的。所以我们可以将一些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故事用在教学活动中,没有什么,比听故事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了。也可以用在教育中。
这种与学生相处的方式,让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和自身成长的幸福。我们,每天都在为自己选择的工作不懈努力着,只要时刻牢记,潜心做事,用心做人,缔造着最美丽、最动人、最平凡、最生动的故事。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教师们积累了不少教学的经验,管理学生的经验,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进行推断的经验,等等。一些老师常自豪地说,只要有一点举动,就能知道他在做什么。侯老师讲述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经验是我们工作的帮手,但有时候也是工作出差错由头。看似相似的行为情景的背后,有各不相同的成因,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了解事情的真相,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一个武断的定论,会在孩子们的心灵之中留下疤痕。身体的伤疤可以愈合,而心灵的伤疤会延绵整个生命的过程。
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师应该向医生那样,望闻切问,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孩子传递过来的信息,在没有整体的把握和综合的判断之前,不轻易下结论,不随意给孩子定调。要从容地向孩子传递善意,播下美好,小心地呵护与我们相遇的每一颗心。
二
这本书是侯登强连续3年陪伴一个班学生时写下的随笔,记录了他与学生相遇后的点点滴滴。侯登强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通过倾听、共情等方式,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并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他这种与学生相处的方式,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观点和视角,让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感受快乐。
我们可以不做名师、不做特级教师,但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故事的教师。当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回忆学生时代,知识或许会忘记,但老师的美好形象却久久存于他们心中:与老师共同经历的某件事让他们难忘,老师的某句话让他们豁然开朗„„这是足以温暖任何教师的事情。
这些故事,可以是发生在课堂上的一次提问,可以是你扶正学生腰杆的举动,可以是学生犯错时你语重心长的一声询问,可以是你饶有兴趣的一个眼神„„不管这些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只要你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用心感受,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便会镌刻在你的脑海,而你所做的一切,也会铭刻在学生心中。当然,对学生付出真心并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还为了我们曾付出的精力和时光。
关爱与付出,本来就是相互的。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是反复而琐碎的,可这一切都有非凡的意义。如果能明白这些,我们才能在琐碎、辛苦的工作中感受美好。这种美好,不仅仅因为学生成绩的进步、家长的感谢、学校的奖励,还因为那份发自内心的满足感、成就感。这种美好,不深入工作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三
“走近儿童、观察儿童、帮助儿童”是教育者的信条,同样,我认为只有热爱生命,才会走近生命、观察生命、尊重生命,才会用热情与鼓励启迪生命,用智慧和爱心成就生命。侯登强说:“一个教师的幸福在哪里?在孩子那里。把你的心放在那里,自然就会生出幸福和快乐。多少次,沉浸在孩子们的故事中,有时我是和事佬,化解他们之间的纠纷;有时我是教育者,指出他们的问题;有时我是家长,给受伤的孩子以抚慰;有时我是法官,评判事情的是非曲直;有时我就是其中的主角,和那些孩子有着‘恩恩怨怨’。”这岂是侯登强一人的感受?日常工作中,我也早已和孩子们融为一体。
在喜欢的工作中享受快乐,在可爱的学生身上收获幸福,我们是多么幸福的人。只愿未来之花,在我们的养护下,都绽放自己独特的美丽。
在这本书中,最美的故事是与学生的共度,最动人的故事是与老师的携手,最温暖的故事是对幸福的体验。这个故事也许只是你给予学生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声关切的询问,一次会心的微笑,一句中肯的批评;也许只是你向孩子们借笔时那迅速扬起的十多只小手;也许只是节日时孩子送来的并不实用但饱含情意的小礼物„„只要你愿意,每分每秒我们都可以制造精彩的故事;只要你愿意,每时每刻我们都能够成为故事的第一号主角。
我们,每天都在为有道德意义的工作而不懈努力着。只是仍需要在努力的过程中,时刻牢记,潜心做事,用心做人,缔造最美丽、最动人,也最平凡、最生动的故事。
是的,就这样——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做一个有故事的教师吧!
五
细细地品读了《做一个有故事的教师》这本书,这是一本耐人寻味又感人至深的书。书中选取了几百个看似很小的教育故事,有关学生、教室、家长的。每个故事都包含着深沉而伟大的爱。
我就 “巧妙的批评”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批评是一门艺术,我们可以选择暴跳如雷的批评,也可以选择循循善诱、巧妙幽默的批评。就拿我们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虽然已经能明辨是非,但却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难免出现不当的行为。
有一次,学生告诉我,有两人在打架,劝也劝不开。我走到教室一看:两个男生,A生抓着B生的胳膊,B生掐着A生的脖子,旁边两三个人在劝都无济于事。看到我在两人也没停手。我静静地站在一边,发现其实A生是想松手的,但B生死掐着他的脖子,所以他也只有抓住B生的胳膊。如果在以前发生这样的事,我会上前扯开他们,然后恶狠狠地训斥一顿,再让他们站到讲台上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道歉,但这一次我走上前温柔地对B生说:“你受委屈了吧,先放手,说出来让老师评评理。”B生听了,立刻松了手。B生是班中的落后生,学习成绩几乎是没有的,作业也经常拖欠,脾气很倔,个性比较封闭。我搞清了事情的由来:A生不小心把B生推倒在地,而B生认为A生是故意的,就大打出手。A生主动向B生歉,但B生还是咬紧嘴唇昂着头,一脸不服气。此时,我摸着B生的头说:“老师知道你摔倒时一定很痛,但我们要原谅别人的无心之过。现在还痛吗?老师帮你揉揉。”B生昂着的头突然低下了,抽搐起来,眼泪止不住地往下落,看得我也心酸得眼睛湿润了。我对全班同学说:“你们都像是我的孩子,你们其中无论谁受伤我都会很心疼的。”从那以后,B生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不再与同学打架了,每次我布置的作业都及时完成,劳动也特别积极。
孩子的心灵是无比脆弱而敏感的,要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老师必须真心相待。B生是个自尊心和个性都很强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孩子,一味的说教必定是无效的,反而会让他们固执的心更加封闭。只有春风化雨,以真心、真诚打动他,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