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七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二次培训

时间:2019-05-13 03:0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七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二次培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七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二次培训》。

第一篇: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七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二次培训

“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七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二 次 培 训

三天的时间共聆听了15位优秀教师的精彩展示,2位专家教师的同课异构及4位教育专家与上课教师的互动交流并作出精彩的点评。经过3天的观摩、学习,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名师的“会师”擦出了智慧的火花,加上专家的点评,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教学过程”中的魅力。

下面我就将我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从“双基”走向“四基”

《课标》(2011版)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过去的“双基”指的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现在新课标指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即通过数学教学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虽然大会交流的15节课使用的教材有青岛版、沪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5种不同版本,三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都有涉及,尽管课的领域不尽相同,但每节课的设计都为落实基于标准的学习目标,关注数学思想的渗透,重视活动体验的逐步积累而努力。

例如《认识小数》教师利用正方体模型的教学情境中,出示小数0.1、0.01、0.001,通过提问这些小数分别可以到几号图中去找,为什么这样找?想象0.0001、0.00001------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钉板上的多边形》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两个问题不好解决,一是从内部钉子数为1开始研究,虽然容易发现2倍关系,但是内部钉子数为0的初始规律中“-1” 到最后才出现,难以看清皮克定律模型;而是多边形出现太多,难以在变化中建立形与形、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经历规律形成的过程?如何让探索 路径更多元化?教师在教材处理上做了大胆尝试。利用直接触及“模型本质”的思想改编教材,将教学的难点分散,使教学更舒畅。

二、从“两能”走向“四能”

提出四基是因为四基更强调四能(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从两基到四基、从两能到四能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四基、培养四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课堂的追求。

留出发现、提出问题的空间,改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例如《圆的认识》,教师的设计非常巧妙,整节课围绕“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这一主线展开探究 活动,这个问题也是探究结果的应用,学生先尝试解释,但这种解释是抽象的,教师通过静精心制作的学具演示,对学生产生极大的直观冲击,印象深刻,理解透 彻。解决问题的延展,成为学习方式、教学模式。

《钉板上的多边形》教师通过设计一个个的问题“老师在钉子板上为了一个多边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它的面积?能不能用边上的钉子数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呢?说说你的猜想。------提 出“好”的问题是引领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好”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有利于学生掌握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问题解决的策略。初步感知后,教又围 了几个多边形,追问“如果图形内部有钉子时,这个猜想还能不能正确算出多边形的面积呢?看来我们的研究还要继续。”旨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愿意尝试解决问题,不同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都能获得发展。

三、重视数学学习的情趣 ①让学生感受数学“好玩”

来自安庆的任虹老师《重复的奥妙》一节课,采用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学生从游戏中初步感知重复现象,接着利用灯笼图入手,引导学生有序进行观察,发现简单的规律,通过游戏、竞赛(最强大脑)感受规律的应用,增强思维的内涵。

②让学生感受数学“奇妙”

《有趣的算式》是我们泉州实验小学的陈璐老师执教的,从她的课堂中可以发现,她所选择的例子既体现了算式的有趣,还包含结果的有趣,这些问题的重点不是进行计 算,而是通过计算结果的观察发现有趣的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最后同归拓展延伸,学生感觉到数学有趣,数学好玩,使得这种研究和兴趣能够延续到课 后,从而激发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

四、学习方式的转变(完善)趋于常态

对话、探究、合作------这样的学习方式在这十几课中随处可见,本次研讨活动“解决问题策略——从条件想起”这节课,教师让学生尝试体验策略,熟悉策略操作的基槽,形成关于策略操作 方法的认识。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为贯穿前后知识的联系提供了可能和方向,知识有了生长的力量。

讲解、演示、练习------生生对话,学生教学生。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这节课中,通过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以“生生对话”的方式,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思”,都说对话能消解困惑,学生对这个三个量的关系的理解就这样逐渐建立。

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

让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舞台,老师只起到了一个引导着的作用,学生能自主迁移学会的东西,老师尽量在叫的基础上扶放,让学生自主探究。如:在圆的认识的这两节课中,对于圆的基本特征的探究,老师通过游戏的形式直接交给学生,在学生动手操作、交流分享、自我矛盾、解决困惑的过程中,既让学生体会了知识的形成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样的,在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节课中,在学生动手认识了面、棱、顶点特征的基础上,老师又给学生制作长方体的框架,让学生自由选择制作一个长方体,这样看似一个没有必要的环节,体现出了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出棱的特点必须:有三组且每一组的4根小棒必须一样长才能拼成一个长方体。这样就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棱的特点了。

六、在纠错中学习

既包容正确的思维内容,又包容错误的学习内容,都给学生发言阐述自己方法的机会,使学生在对比中,找出现错误的原因。我们常说要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每一个学生机会,对错误的方法不立即否定就是对学生的肯定。

七、作业的设计

作业既重视质的要求,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又重视量的要求,注意典型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渗透不同的方法,重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另外,在与专家的互动交流中,斯苗儿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我认为以下这两个问题是目前最使老师困惑的,也是最需要指点迷津的,一是:“数学广角”一类的课目标究竟怎么定位?二是: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关系如何?三是:“如果把学科内容分为基础型课程与拓展性课程,它们属于哪一类?”。专家的两句话让我们茅塞顿开:“好课是磨出来的”,“确定以生为本的理念”。仔细想一想确实这样,如果不真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经验,进行一次次的磨课,很难在最短的时间内探究本课内容的关键。教师没有找到适宜的教学改进方法,即使上的再多也是重复一次次错误,还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

有些思想是言语不了的。外出的学习真的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很多思想都是潜移默化的在影响、改变着自己,令我们受益匪浅。

第二篇: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

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

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10月29—31日,我有幸参加了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了名师的示范课,他们的课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课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下面我就参加的这一次活动谈一点儿自己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一、老师的引导很到位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节课,讲课老师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上课前,老师先让学生寻宝,学生特别高兴,但由于每个人对“第四排第三个”的理解不同,导致很难找到宝物。让学生感受了答案的混乱,而充分体会到统一规定的必要性。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所听的这几节课老师自始至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在“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中,授课老师就是充分让学生体验,她首先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理解感知两个单一统计图不方便,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画法,接着利用验证,使学生深刻体验复式条形统计图好处,在动手中完善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建构,使知识内化。

三、创设的情景为教学服务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

四.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他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几位老师的课,从导入新课到课外拓展,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每位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之处都体现了匠心独到之处。每位老师的课前准备都非常充足,材料也很丰富。课中有可能用到的他们都事先想到了。我想,这也可能是名师的独到之处吧。

五、朴实大气的课堂

纵观名师的课,他们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课件的精美,更没有摆那些好看而不实用的花架子。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呈现在听课教师面前的是真实的、不加粉饰的、常态下的课。没有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没有很多浮躁的、形式上的东西。让人感觉自然,亲切,可看,可学。留给学生的是充足的思考空间,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六、激情饱满的课堂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把真挚的感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那么学生的情感也会被感染。学生由此会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老师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课堂效率很高。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就应让我们的课堂激情饱满、个性张扬。

三天的学习,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广博的知识,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此为契机,努力向高水准看齐,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一点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篇:华东六省一市第十八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华东六省一市第十八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心得体会

石台县 七都中心学校 汪国春

11月16-18 日,华东六省一市第十八届小学数学课堂观摩活动在南京龙江体育馆举办,我有幸代表七都中心学校参加了这次活动,真的非常开心。这次活动提供了18 节精彩课堂教学和4场专家点评讲座,让参与听课的老师享受了一次数学课堂教学的盛宴,也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的平台。活动过程中,精彩的预设与生成,适当的点拨与启发,灵活的交流与游戏都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教师啧啧称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让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到了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处理的独到之处。在课堂上,他们能发挥自身独特的语言魅力,在课堂中渗透全面育人,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这次南京之行,收获颇丰。首先,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拉近彼此的距离。课前每一位教师都与学生轻松地交流,使学生的心情得到了放松,学生自然以饱满的热情及亢奋的斗志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自然就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感,也为自由宽松,和谐对话的课堂奠定了基础。其次,创设的情景为教学服务。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在这三天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最后,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新课标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所听的这几节课老师自始至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如特级教师张齐华“小数乘小数”这节课,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设计3道具有代表性的小数乘小数的题目,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设计,在学生设计和解答的过程中一步步渗透小数乘小数的方法及注意点。

这次南京之行,思考很多。我们教的怎么样?课堂上的我们总感觉我们为了教好学生,交给他们知识,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可学生眼中的我们是在自娱自乐,作茧自缚。有学渣会认为“数学课分明是数学老师和学霸在‘秀恩爱’!”,“数学课是一个人的狂欢,一群人的寂寞”。我们经常遭遇的尴尬:老师们的用心良苦学生们常常不解风情。如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城实验小学的高菲老师“统计表初步”这节课,有的学生在做题时不喜欢画“正”字。池州市城关小学的陶丽萍“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这节课,在摸球实验中孩子们不摸就知道结果,一摸反而糊涂了。因为数学是抽象的理性的,儿童是经验的感性的。两者之间如何对接,需要我们教师有所作为。我们的作为需要有基本立场。基于学生的视角,让学习过程真正发生,让学生学有所获。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该干什么?

1、寻找和编制有结构的材料(能诊断起点,暴露疑点)。

2、根据数学逻辑和儿童经验把材料排序。

3、改进小步子,精细化教学,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低门槛,多角度,生长性,学生一时没有办法)。

4、拟定反馈路径(如错例,半成品,成品)。

5、总结提炼和推广好方法好经验。

6、营造温暖开发的学习环境。在这一学习环境中,我们不能要的太多——目标适当,不能追的太紧——节奏放缓,不能场景切得太快——让学生深入思考,不该介入太强——生教生,不能只管“对的”——课堂要精准“扶贫”。

三天时间,听了18 位老师的课和4场讲座,真的很累,可是,我们的精神是愉悦的。听完专家们的课,一直在思考自己课应该怎么上,应该向他们学习哪些地方,哪些地方是我学得来,哪些地方是我现在无法企及而需要自己克服困难努力去攻克的,自己应该形成怎样的教学模式,好多问题在困扰着自己,但是,我觉得“教学”永远在路上,听课也好,学习也罢,给我们的是一个方向指引,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但是更多的是细节问题需要自己多琢磨,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所以非常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第四篇:华东六省一市第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听课体会

华东六省一市第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观摩研讨会听课体会

安吉县研训中心

项道德

华东六省一市第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于2006年4月24日~4月29日在福建厦门召开。来自华东六省一市的15名教学能手代表了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高水平,展示和演绎了实践新课标理念的最精彩片段,为各地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具体又漂亮的范例,其特色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处理教材达到了新水平。对课标教材的理解不再是浅层的、表面的,而是多层面、多维度地进行深挖和剖析,对教材文本作了充分的延伸与拓展,正确地、创造性地解读了课标教材。问题情境的创设有生活的、社会的、科技的,做到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做到了源于课本,高于课本。

二、“过程与方法”的实践进入了新境界。首先是内容、素材的选择上,以及在情境的创设上,做到了科学、恰当及优化,使得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了解和掌握了更多更广的各领域的知识。其次是注重在“对话、协作”中组织、指导艺术,让学生在过程中实践,在过程中感悟,师生的对话大多都是智慧的对话,而非生硬的对话。如“长方形面积计算”、“面积与面积单位”两节课,尽管教师可以用一两句话讲清楚,但教师没有这样做,而是设计了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反复演练,从演练中让学生感悟面积概念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教师的角色转变真正有了新面貌。教师不再是走教案,而是更加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以及从学生的反馈中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做到了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及经验进行无缝地衔接。教师在课堂中更加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把提出问题放在比解决问题更高的地位。教师们为学生选择的学习方式更实事求是:该讲解的就讲解,该铺垫的就铺垫,该看书的照样看书,真正体现了“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一切从课堂的需求出发”。

当然这些课也暴露了一些新问题,有待我们今后改进、加勉,主要是:

1、由于新课标教材中把部分中学数学知识前移,又引入了许多近代数学的思想、方法,如概率、统计、排列、组合、坐标系(对称、旋转、平移、位置)等,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了,由于广大小学教师缺少上述专业知识及技能,也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不少败笔和缺憾,如分不清排列和组合,空间思维能力训练中抓不住要害。

2、由于新课标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作为理论指导,课堂中大量使用“情境、对话、协作”等,形式上热热闹闹,对数学本质的东西有所忽视,尤其是没有辨证地处理好“预习、铺垫、练习巩固、检测”等环节。两极分化,“双基”不扎实,动口能力强于动笔能力等。

3、对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关心得较多,而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框架把握得较少,重视“承上”而轻视“启下”,往往把课上成封闭的课、完结的课,学科知识的前瞻性普遍没有重视,留给学生的悬念、数学思考也偏少。如在上平行四边形时有学生提出菱形,教师无所适从。

如何把每一堂数学课都置于数学大框架下审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练就扎实演算、推理基本功,仍是一个很值得研讨的问题。

2006年9月16日星期六

第五篇:“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心得体会

“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心得体会

2017年11月28-30日,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珠江路小学体育馆举办,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次活动提供了16 节精彩课堂教学和5场专家点评讲座,让参与听课的老师享受了一次数学课堂教学的盛宴,也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的平台。活动过程中,精彩的预设与生成,适当的点拨与启发,灵活的交流与游戏都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教师啧啧称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让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到了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处理的独到之处。在课堂上,他们能发挥自身独特的语言魅力,在课堂中渗透全面育人,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这次珠江路小学之行,收获颇丰。首先,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拉近彼此的距离。课前每一位教师都与学生轻松地交流,使学生的心情得到了放松,学生自然以饱满的热情及亢奋的斗志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自然就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感,也为自由宽松,和谐对话的课堂奠定了基础。其次,创设的情景为教学服务。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在这三天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最后,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新课标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所听的这几节课老师自始至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如一级教师杨梅“一千米有多长”这节课,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自由发挥体验一千米所用时间,教师精心测量了据学校一千米的地方(家佳源、阳光海岸等),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设计,从而让学生体验数学来自生活,体现思维的推理。

这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受益匪浅,很多名师值得学习,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如珠江路小学一级教师李新华执教的《立体截面》教学,运用3D软件的直观性、可操作性,主动探索,验证猜想,感受3D技术的神奇魅力,为学生创造了体验式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3D打印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通过身临其境地制造和分享所产生的学习行为,对学习或知识获得具有实际效益,而且3D打印技术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体验式学习机会、为学生创建知识运用空间的重要支撑技术。体验式学习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的内涵,在实践中有效应用知识是强化知识、体现知识的价值。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以及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关注了学生素养的提升,结合医学CT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天时间,听了16位老师的课和5场讲座,真的很累,可是,我们的精神是愉悦的。

听完专家们的课,一直在思考自己课应该怎么上,应该向他们学习哪些地方,哪些地方是我学得来,哪些地方是我现在无法企及而需要自己克服困难努力去攻克的,自己应该形成怎样的教学模式,好多问题在困扰着自己,但是,我觉得“教学”永远在路上,听课也好,学习也罢,给我们的是一个方向指引,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但是更多的是细节问题需要自己多琢磨,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所以非常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教无止境”,愿我们这些走在教育之路上的行者,坚定着我们对数学学科的信念,演绎课堂更多的精彩。

下载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七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二次培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七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二次培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