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窦桂梅团队教学观摩活动 汇报交流材料
“窦桂梅团队教学观摩活动”汇报交流
2017年5月20日,我在榆林高新一中有幸聆听窦桂梅老师的单篇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清华附小的校长、特级教师、全国名师,窦桂梅老师一直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她亲自执教的示范课,她的课堂,一串串妙语连珠的话语,一场场妙趣横生的课堂表演,引得观摩的老师掌声不断。我觉得听窦桂梅老师的课,不仅仅是一节课,更是对语文教学的深度思考。
这次的听课,我的关注点是生成的课堂是什么样子?这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相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篇课文是有点难度的,但是在窦老师的带领下,我亲眼看到生成课堂的原形。我感触最深有以下几点:
1、让我震撼的是窦老师充满激情的驾驭课堂,行云流水般带领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感受到了课堂中成长的乐趣。从某种程度上说,她真正的做以了“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窦老师富有创意的课堂理念。带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的走进教材。
2、这节课的课堂设计非常独特,每个环节都紧密相扣,质疑开启本节课,如出示课题时:先板书阿长,然后让学生从文本中快速找出阿长其它的5个称呼都是什么?然后写《山海经》,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目的,在于训练高段学生快速收集信息的能力。接着又抛出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利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文本的第二次阅读,然后对关键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接着进行汇报。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学生的汇报的过程中,老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点拔,使学生有条理的完成汇报任务,而当学生没有勇气登台时,她富有煽动性的语言,点燃了学生表达的激情。从最初的胆怯羞涩不敢表达,慢慢的主动积极的表达,我的确看到学生在慢慢的成长。但在窦老师循序善诱的引导下,学生的内心求知的小火苗在慢慢的点燃。整个环节围绕“阿长”的故事,找出少年鲁迅对阿长的印象或感受。紧扣文本,提取鲁迅对此印象或感受的依据。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窦老师强调的效率,1分钟,30秒钟等这些时间的指令,让我想到了高效的课堂。在学生汇报时,窦老师时而等待,时而善诱,她所有的技巧,仿佛巧夺天工,看出设计好的痕迹,此时,我不得不佩服窦老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快速的提炼出“切切察察、摆成“大“字、逼吃福橘、买《山海经》、谋害隐鼠等等几件事,然后在相应的事件后面,让学生找到少年鲁迅对阿长的态度:不太佩服、无法想象、不耐烦、敬意、麻烦等。我原以为到这个环节,课堂已进行三分之二,但是没有想到,她在黑板上画一个坐标,坐标点的上方为正(我对阿长的态度喜欢),下方为负(我对阿长的讨厌。让学生通过事件的感知判断鲁迅对阿长的态度,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学生只把买《山海经》这一件事摆在正方,其它的几件事摆在了负方,在这个时侯,窦老师看到后,提出了一个问题:通常情况下,我写人时,都写优点,为什么鲁迅在写阿长时,却写了这么多的缺点呢?(学贵有疑)这些事件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我们应抓住重点事件来讨论?再次利用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围绕(1)逼吃福橘;(2)摆成大字,为什么是无法想像?任选一件事,寻找依据。然后小组分享汇报。此过程通过人物扮演的对话,用情的读对话,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朗读,在用情的读中品悟阿长在每件事背后真的用意。引导学生欲扬先抑的人物描写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观摩,我发现窦老师在教一篇课文的时侯,不仅仅要找到“这片树叶,这要找到这片树叶所在的枝条及大树,还得去寻找这棵大树所在的森林,这样的教学才会避免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或许这就是真正”生成课堂”的魅力!
我感动于窦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她不仅仅是教授单一的语文知识,她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敬畏与尊重。窦老师允许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学生的问答中,急中生智生成各种智慧性的回答,但总能回到课的预设中去。这样的课堂,成长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授课老师自身的一种成长与飞跃。
我感动于窦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每一堂教学实录中,我能看出窦老师提倡的是多角度、多元化、创新化的深度解读与挖掘课文;强调的是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的是课堂的“文化含量”、“思维含量”和课程资源的整合,力求“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的。“教育的理想,在坚持中追寻”、“教育的理想,在思考中前行”。窦桂梅老师渊博的知识广度,根植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的教学深度,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都将成为指引我前行的力量。
窦老师就这样,一点点激发学生的信心,一点点点燃学生的激情,引着孩子渐入佳境,使课堂高潮迭起,学生萌发出智慧之花,洞开了思维的空间。正如她所说:“课堂要有温度,要像一堂流动的小河。我和学生的生成,我自己是饱满的。我必须要用我的这根火柴,点燃学生,让学生燃起熊熊大火。我加大声音、动作力度,对学生既有力量的抚摩,也有大幅度夸张的表情。我指导、引导、鼓励学生,很爽,很舒服。老师时时有温度,堂堂见温度,才能让孩子有温度。”
最后我想用窦桂梅老师的经典语录做结尾:“让语文有激情,让语文有生命,对待孩子要像对待玫瑰花上的露珠。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真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给老师。
第二篇:窦桂梅好课观摩汇报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团队好课堂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XX小学 XXX 我于3月28日至29日开始了哈市两天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团队好课堂观摩活动”的现场听课。活动安排紧凑,共计聆听了六节示范课,四节说课和两个讲座。
六节课中没有一节是我们教科版的。没有一节熟悉的课,但教学思想是相同的、是先进的。下面简单谈一下我的收获。
一、低年级识字写字功夫扎实,强调归类识记生字,随文识字分组识字。
清华附小王艳老师的《狮子和兔子》体现音近字归类识记。如“脾和疲”(课件)师:孩子们,你们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学生发言:“脾是身体的器官,疲是身体疲倦了,累了。”这样把他们放在一起通过区别字义,来记住他们。再如,偏旁部首归类识记。如都含有相同部首“交”字的字:校、饺、绞。把它们放在一起帮助学生编记顺口溜来识记。有木校园绿,有食吃饺子,有丝能绞住。清华附小沈美老师的《丁丁咚咚学识字》一课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共同认识学习表示头部的生字,(课件:额、颊、眉、鼻、齿)通过观察、讲解、分类、组词等步骤识记扩展加深。这里又一次体现了清华附小的归类识记的主题思想。教师:请给头部五个字分组。因为前面教师运用字理识字法已经给学生播放了“眉、鼻、齿”的象形字演化过程。所以学生经过讨论很快分出两组:(课件:额、颊(形声字)眉、鼻、齿(象形字))的确,通过分类,加深学生的记忆。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识记表示身体各部分名称的汉子。他们不再用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的方法。后面清华附小CBD校区执行校长李怀源 也提倡摒弃上述方法。他说为什么隔一段时间一听写,百分之七八十的都忘掉了,这几种方法干扰学生记忆我不知道是否可取,但教无定法,我们可以试试他们的方法。再有识字写字课上写字姿势的顺口溜教师每节课都要重复(课件):拇指食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一尺一拳一寸记着。头正身直脚放平。教师范写后最后展示评价“共学单”上的学生的书写情况。说到“共学单”,要提提清华附小的“教学前测”这有些像翻转课堂的课前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教师提前发放的“预学单”。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重点。
二、李怀源校长(齐鲁名师)题为《从设计教到设计学》强调了单元整体构建。思想新,理论前沿。
为什么把讲座录下来而没有录课堂教学,我是这样想的,是因为一堂课闹闹哄哄即便是看了,也就忘了,因为我们每人不可能每日讲一样的课,况且对于名师我们也不是能模仿来的。而理论的东西我们可以慢慢品味吸收,逐渐内化实践为自己的东西。
三、中高段阅读教学,体现拓展阅读和群文阅读。
中高段的阅读教学走向要从窦桂梅老师的课堂说起。窦桂梅给五年级学生所讲内容是图文结合的绘本,类似于连环画。这是清华附小的一个特色。韩冬最后一节也为四年级学生讲了题为《神奇飞书》的绘本,尽管这位男青年教师嗓音磁性、素养上乘,也或许是绘本内容的原因但他讲的绘本与窦桂梅的没法比。何秀华老师为四年级学生讲的《瑞雪图》,把《瑞雪图》与《草原》一起进行共性阅读。传递了群文阅读思想,(连接视频)经纬小学徐岩为五年级学生讲的《我和祖父的花园》一课教学中联系作家萧红的生活,联系作家的作品阅读,最后激发学生阅读萧红 作品《呼兰河传》,传递了拓展阅读思想。(视频连接)
什么样的文本要还它什么样的味道,不能只读故事情节,而应该读出语言味道。这是窦桂梅一直强调的。她的课无时无刻不让我感受激情、睿智、和爽朗的个性。课堂时时传来她爽朗的大笑,那样温暖,那样亲切。
下面重点谈谈听窦桂梅的课堂教学之感受:
1、窦老师的循循善诱令人佩服。
我清楚记得有这样一个细节:绘本的主人公贝琳达的读音,有孩子读得很直白,老师示范音:“贝琳达”你听出什么味道?学生:感觉她很美丽,很可爱。“对呀”她是跳芭蕾的,多优雅呀!现在你读一读,我不逼你。孩子很优雅地读出“贝琳达”,全场哗笑。
2、鼓励、表扬、激励充满课堂。
课堂上,在短暂的时间内她能记住所有孩子提出的问题。她让孩子观察、发现,从图画细节中找到有价值的问题,并从孩子语言中板书重要词语。并及时引导,联系生活来帮助孩子深入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她层层深入,一切顺理成章。整个课堂孩子发言积极踊跃。教师只是鼓励表扬,不时地激励学生:掌声为你响起。竖起大拇指:老师为你点赞!说到点赞,这里有必要介绍清华附小的手势文化。(有问题、引起注意、上卫生间)
3、精湛的文化底蕴是值得我们学习但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学得来的。都说她博学多才,本节课我真正领略到了。因为这是一篇励志的绘本故事,其中一个环节,由于贝琳达的执着。她用大脚丫跳的芭蕾惊呆了曾经否定她的评委。教师:此刻,如果你是音乐家,给贝琳达配一首 怎样的音乐符合她此时的心境?
学生:《天鹅之死》。师:这首曲子太沉重生:《命运交响曲》(此处我们也领略到哈尔滨市经纬小学学生的广泛知识面,他们不但能选出曲目,还能说出曲目作者)师:这首曲子又太过凝重。大家知道吗首曲子最初是为拿破仑创作的。这样一首送给叱诧风云的军事家的曲子配给跳芭蕾的小女孩不合适吧。这完全是课堂生成,足可见窦桂梅名师知识的广博。随即教师选取一首与文本基调相符的圆舞曲,与学生一起优雅的舞蹈。据了解,她热别爱读书。并且曾经主修音乐,这些知识都是她平日的积累。一点点,一处处,都让我折服。望尘莫及!这就是大师,这就是一位由中师毕业而成长为全国名家的大师。
窦桂梅老师的课堂突显了学科的整合,在绘本教学中,不时地让学生观察发现图画颜色的变化,让学生思考作者采用不同色彩基调是表现什么情感变化。整合了音乐美术学科于语文教学之中。用语文教,并超越了语文。更突显了拓展阅读。总之,这是一节情趣盎然的课,是一节充满语文味,带着语文的温度的课,也是一节引发我们思考的人生课堂。
总之,我不虚此行,亲自聆听了全国名师窦桂梅教学团队现场精彩的课堂。赞叹之余,不禁深思:名师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她们的才情,她们对教育的执着,或许我们永远赶超不上她,但我愿意学习她而改变自己。
第三篇:窦桂梅团队观摩课后的心得体会
《窦桂梅团队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小汪小学 李红
近期,中心校组织了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听课活动,令我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韩笑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窦桂梅老师幽默丰富的语言,何烨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韩笑、吴超老师在古典名著单元整体教学时,运用5W梳理图表和人物角色图,采用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何烨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窦桂梅老师课堂语言幽默,准确,肢体语言运用的更是妙不可言,她用自己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韩笑老师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本课教学有这样四个层次
1、亲近名著,走进故事,2、工具使用,梳理故事;
3、唇枪舌战,走进人物;
4、理解内容,交流收获。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窦老师的教学。窦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的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窦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窦老师的那三句话让我铭记在心“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第四篇:窦桂梅老师教学观摩 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记窦桂梅1+x教学团队教学观摩活动
首先感谢学校和各位领导给我这个外出学习的机会。
上周末,我有幸聆听了从北京清华附小远道而来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和她团队带来的“1+X主题课改创新成果展示”的示范课,课堂上领悟到了名师的教育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听着这样的课,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幸福。窦桂梅老师的团队,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的课堂艺术。从她们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清华附小独特的语文教学模式“预学——共学——延学,她们以“预学单”为导航,引导学生自学;以“共学单”为目标,引领学生共同交流学习收获;以“延学单”,拓展学生课外视野。其中还掺杂了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窦桂梅老师和他的团队每年都会有不同主题的研究,那么今年刚好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她们这次带来的是以鲁迅为主题的语文整合教学。她们这个整合教学分为单篇经典名作,群文阅读,经典名著和主题实践活动四个部分。
这次鲁迅先生的单篇经典是由窦桂梅老师亲自执教的《阿长与山海经》。她执教的课获得了在场所有教师的一致称赞,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收获的不仅仅是一节课,更是对语文教学的深度思考。窦老师本课的教课重点是文本细读,体会鲁迅对阿长的情感,课一开始,窦老师便提出问题:你知道阿长有哪些名称吗?《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子得书?因为,这些都是出现在了预学单上,所以学生一下就能够答出。(此处可说说窦老师是怎样让学生们回答的,怎么称呼学生的)接着窦老师出示课件:课文写了阿长哪几件事?鲁迅又分别是什么样的态度直接从文本理解导入。第一环节老师引导学生梳理提炼,把长文读短以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借助小标题、关键词来呈现阿长的故事与少年鲁迅对阿长的态度,在学生反馈时,窦老师指导孩子们怎么驾驭课堂:比如:机会是给有准备胆子大的人的,要超越老师。孩子们立马积极性全来了,小组都争着上台板书的板书,读的读,补充的补充。在这里,比如:我说的说的是第三自然段,请大家跟我看着第三自然段。小结这一环节时,窦老师说请孩子们用因为……所以……概括内容,孩子们说的很好,因为阿长谋死隐鼠,所以鲁迅憎恶阿长。甚至学生还用了之所以,是因为等句型,这大大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接下来窦老师说孩子们总结的非常不错。课文内容学完了,咱们接下来干啥呢?有学生说下课,有学生说作业,也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这样写阿长?怎么又产生敬意了呢?。就这样轻松地一问,带给我们孩子们的是课堂愉悦性。第二环节:鲁迅究竟怎样写阿长?紧扣文本,抓关键句,从句中找关键词,窦老师和学生主要品读了三个事件:“摆大字”、“逼吃福橘”、“买《山海经》”。
第五篇:观摩个人汇报发言稿(交流材料)
以质量为保障,以创新求发展
——红山窑中学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红山窑中学
二OO八年十月
以质量为保障,以创新求发展
——红山窑中学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红山窑中学是一个有教学班18个,近900名在校生(其中寄宿生770名),70名教职员工的独立性初中,其中59名专任教师中有中级职称教师14名,本科学历教师51名,学历达标率100%。学校占地面积4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12000多平方米,硬化面积20000多平方米。现学校有平房14栋,师生餐厅1栋,教学楼1栋。
近几年来,红中人坚持走“以质量立校,教研兴校”之路,形成了励精图治、争创一流的校训,营造了勤学务实、艰苦自立的校风,崇德敬业、求知奉献的教风,团结竞争、勤学善思的学风,学校教学质量逐年稳步上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教育理念影响教育行为,教育行为决定教育效果,正是在不断创新中我校才得以不断发展。
一、大爱无言,艰苦创业
(尽管新建了教学楼和师生餐厅,但办学条件还是比较艰苦,具体表现在:
1、地处偏远,交通不便。
2、没有理化生实验室,试验药品、器械不足,只能基本保证演示实验,而分组实验更本无法进行,实验教学空白很多。
3、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无法满足18个教学班的教学需求。为增大课堂容量,充实课堂教学,老师们每天都在抄写小黑板。
4、没有像样的图书室,且现有藏书陈旧,无法满足学生阅 读的需求。)
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我们却有“三苦”(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其一、领导苦抓。
1、抓管理。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学校领导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实施全员管理和属地管理,从一点一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人说,寄宿制的校长是没有白天黑夜的,确实如此。
2、抓教改。没有前瞻的理念,如何指导教师?这些年我校领导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对新理念、新方法的借鉴和学习,积极投身于课改之中,力求课改提高教学质量。
3、抓课堂。我校领导都能深入课堂,指导教师成长。和教师一起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设计课堂。
其二、教师苦教。这些年我校教师大量外流,师资力量略显薄弱,然而在校教师更是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正因为如此,才使质量没有减退,反而稳中有升。其敬业精神感人肺腑:
1、在校时间长,披星戴月,学生还未起床,教师已经起床,学生休息之后教师才休息。从星期日下午到校到星期五下午离校,既不能回家,也无丰富的娱乐活动,枯燥的三点一线生活并没有使他们感到乏味,而是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钻研教材和辅导学生以及和学生交流上。
2、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敬业精神,感染了全校师生,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学校光荣我光荣,我为学校争光荣。学校教学质量好,我不好也好,学校教学质量不好,我好也不好。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就是红中人的精神。新分配或外校调入的老师,都 会被这种精神所感染,同时也感觉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认识到自己必须努力工作,才能融入到这个集体之中,才不至于掉队。
3、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曾有教师为备好一堂课而查阅数十种资料,甚至牺牲双休日来备课,对工作的分配从不挑三拣四。近几年来,教师外流严重,接班是最头疼也是最平常的事。不管是好班还是问题班,只要接过来,就是我的班。有一名英语老师接了两个班,基础都很差,这位老师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从最基础的单词开始辅导,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这两个班的英语成绩名列全县前列。朱发礼老师二十几年如一日,对工作一丝不苟。不论是课堂上,还是校园里,总能看到他和学生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有一个毕业了的学生感慨到:“对不起老朱啊!那时候没有好好学习化学课”。就是如此的亲和力、感召力,影响了一批批青年教师和一批批莘莘学子。夫妻俩共同在我校执教的也比较多。孩子无人看管,找个人看管;无法让孩子上城市的幼儿园,小学,就在当地上学,可他们仍然恪尽毫无怨言。
其三、学生苦学。有人说,红中是培养骨干教师的摇篮,也有人说,是红中的学生成就了红中的教师,我要说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敬业的教师,就没有苦学的学生,真因为有敬业博学的教师,学生才能够苦学、乐学,真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毕业班的学生晚自习之后学校非强迫不会休息,老师非领导协调不会停止对学生的辅导,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和学生。
二、建章立制,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一)德育管理
我校一贯坚持“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并举,建立、健全了德育管理制度,特别是实行“1663”德育管理模式,狠抓学生养成教育。新生入校第一周军训的重要内容就是了解《红山窑中学学生养成教育系列化规范》,以此来消除他们良莠不齐的坏习惯,形成新的行为习惯,并让其深刻体会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内涵。
(二)教学管理
1、建立健全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特别是《红山窑中学教师目标管理责任书》的签订,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此责任书是全体教师共同商讨制定的,其考核细则科学公正,且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因此,我校教师都能对照此责任书,将学校对其德能勤技诸方面的考核内化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中,以此来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2、切实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工作检查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质量检测考试等方面全面检查、考核教师。教导处期中和期末进行两次教学工作全面检查;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教研工作等情况,并及时做好考核评估和教学指导工作。
三、从严从细,向管理要质量
以“计划目标——工作过程——质量检测”一体化管理的工作基本思路,本着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落实,实现了由随意性向目标性、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全面实施“2631”教学工程:即贯彻落实“两个标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90%的学生必须掌握本节课90%的教学内容;“六项能力” ——即教师必须具备备课、讲课、批改、辅导、检测、反思的综合能力,学生必须具备自学、听课、做题、纠错、总结、延伸的长效能力;“三款要求”——教学任务必须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一个目标”——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备好每一堂课。首先,要求教师独立备课。每个教师在通读课标、研究教材、分析学情、优选教法、精编习题的基础上写好教案,根据课程及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教案、学案相结合的方式,养成了反复修改教案后再执行授课的习惯,坚持撰写教后小记和教学反思。其次,坚持教师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主要研究总的教学目标、单元目标和重难点以及在教学中发现的突出的共性问题和教研课题进行,同头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要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质量测验。第三,教案编写要求体现课程改革诸理念:三维目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本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教学反思。(教案设计见附页)
2、课堂教学精讲精练,及时反馈。精讲精练与及时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是相辅相成必不可分的。光讲不练或无效的练,无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无法反馈。做到精讲精练,教师必须做到精心设计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和课后练习,竭力避免教学时间、资源的浪费,实现教学任务堂堂清。
3、分层布置作业、练习,提高效能。作业布置精心合理、批改及时正确、反馈纠错即时显效。大力提倡分层练习,并作一些个案研 究,实现教学任务天天清。
4、质量检测扎实有序。质量检测采用月考或单元考的形式,同头课统一试题、统一时间、统一阅卷,考后有质量分析;建立培优扶差档案,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有的放矢。做到教学任务周周清。
5、分层辅导,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有老师埋怨说:这道题我讲了不知多少遍了,学生就是记不住。我们的理解是:不是你讲了多少遍,而是你让学生做了多少遍,怎么做的。尤其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差距,如果教师再给学生一样的练习与一样的教学内容,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感到乏味不堪,而另一部分人依然是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进度而感到迷茫而失去信心。我们只能因材施教,既要让有时间有能力的学生能够冒尖,又要让学习吃力的学生能够不影响学习的成绩,我们的复习教学中推行分层教学,如数学教师把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按优良和中差分成两批分别集中到一个教室,让优良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的速度较快的内容,中差学生学习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这样就会达到各得其所、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前瞻理念,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兴教办学的根本,是学校最可宝贵的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办学校实际就是“办教师”。怎样提高教师的业务综合素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学校一项常抓不懈,而又不断创新的工作。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是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实现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随着全县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校教师外流严 重,青年教师逐年增多的现状,如何培训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成为教育教学骨干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的要求是:一年入格,两年合格,三年形成自己的风格。为此,结合学校实际,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一)三大模块和两个层面的校本培训 三大模块即:
1、“我与教材和会考”
A、各任课教师必须充分挖掘自己所授教材,分析历年来的中考试题,备课时要求每课、每章、每节都与中考题、会考能力相结合、相对应,并以此做出会考题型预测,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将素质教育与应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B、各任课教师提前一学期自学完本学年教材,做完本学年教材的全部例、习题,并分析做完当年全国各省市的毕业会考试卷。每学年参加一次新课标考试,并顺利通过新课程标准、教材过关考试。
2、“我与课改及课堂”
A、学校领导实行“推门听课”,不事先向任课教师打招呼,教研组长参与听课,每学期应听完各任课教师的一节课。
B、教导处收集最新教科研信息,定期发放给各教研组,使他们及时了解最新教学态势,把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C、各教研组每学年应确定观摩研讨课题。一是从学科教学理论中寻找课题;二是从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教改热点中确定课题;三是从教学中难以把握的教学内容确定课题;四是从常见的教育现象中选 择课题。针对研讨课题精心设计课例,要求教师围绕研讨课题带着问题上课、听课,把握得失。先请执教者围绕研讨课题以说课的形式介绍课例设计的依据,然后组织同组其他教师结合课例进行研讨,最后由组织者归纳,执教者实施,力争使教师一课有一得,一课解决一个教学疑难。
D、各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及最新教科研信息每周写出“课堂自我反思”、“先进课改经验”各一篇。
E、学校给每位任课教师订一份教学杂志,每位教师还必须自订一份与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教学研究杂志。
3、“我与学生和师德”
由学校在每周例会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学习,学习内容为当代名师、名德、及其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几年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蔡伟森、李镇西、魏书生、钱梦龙、程红兵等名人名师的先进教育教学思想,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写出了心得体会,通过汲取先进经验,自觉树立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
两个层面即:
第一层面指——顺利通过新课程标准、所教学科教材过关考试。第二层面指——对教材教法、新的教育理念及更高层面知识的考查。
通过上述措施,“创学习型学校、做学者型教师”的意识也逐渐渗透至学校每位教师的心中。教师每人一本课程标准,坚持订阅教学教研书刊,坚持写读书笔记,坚持进行课后反思,并能在教研活动中 进行读书笔记、课后反思交流,坚持开展帮学结对活动。
(二)拓宽渠道,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一是学校领导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实行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制,听完就评,评完就改,改完再查,以课堂效果的测评加强对授课质量的监控。跟踪听课是培养青年教师和薄弱学科教师成长比较有效地途径之一,其做法是:执教教师自己备课上课,教研组其他教师及学校主管领导听课评议,指出不足,协商整改方案,再由此教师执教,在不断评议指导整改中,一点一滴提高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直到成型为止。此后在不间断的敦促指导下形成此教师自己的风格。同时落实教师听课制度,要求侧重听骨干教师和同头课教师的课,取长补短,以此达到提高自己课堂效果的目的。二是按“教什么、学什么”、“哪项不行练哪项”的原则,从数量、质量两方面抓好教师的课堂基本功及技能训练。三是加大教师业务学习力度,开办好学校图书馆,拓宽教师业务学习渠道,转变学习方式,讲求学习实效。四是通过开展上岗试教课、优质课竞赛、观摩课、说课活动、同头课教师集体备课等形式的教学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五是积极争取向外学习,并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教师获取现代技术教育知识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组织教学的能力和水平,逐步向研究型、信息化教师迈进。六是要求教师制定学历达标规划,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逐步实现学历、学科、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和谐发展。七是对年轻教师开展课堂“听-说-授-评”的“锻炼模式”,给他们压担子、接对子、搭台子、引路子,帮助其尽快成长。八是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荐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坚持开展多层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九是对全体教师进行班主任培训。教育专家曾说,不能担任班主任的教育是有缺憾的。我校利用例会或教研活动对教师进行班主任培训,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
五、以研助教,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研究做到了大课题与小专题的相结合,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在教研组内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进行教学反思与教学案例分析,撰写教研论文,不断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各教研组还组织同头课教师广泛进行“同课同教”和“同课异教”活动,课前共商,课后评议,做好个案分析,及时总结经验,以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几年来“一研、一说、一讲、一评”的教研活动已成为我校教学研究的常规,并在不断的发展。一研即研究课题措施;一说即对交流课进行评说;一讲即示范讲课;一评即前“三个一”的综合评价。通过这项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也使教师素质得以提升,达到了以质量求生存,以教研求发展的目的。如我校语文组开展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古诗文教学》课题研究(现已通过省教科所评审鉴定),经过研究总结出在新课程背景下,古诗文教学可依据以下环节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即高声诵读,体会语言美;理解诗意,再现意境美;感悟形象,诠释人格美;比较鉴赏,透视文化美。理化组展 开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理化的兴趣》、《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化理的兴趣,增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待续发展。分层教学、分层评价更是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内容的分层、学生学习内容的分层、学生的分层、作业的分层、练习的分层、辅导的分层、检测的分层,使学生学有所长,各得其所,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六、务实分析,提升学科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为此,我们非常重视考试质量分析,把质量分析作为改进教学的一个重要依托,认真组织期中、期末以及八年级史、地、生检测考试和九年级毕业会考的质量分析。学校领导和每个学科教师做到五结合,从主客观两方面谈经验、找差距,磋商整改措施,科学合理地把培优扶差工作落到实处、细处,即做到:课任教师分析与学生分析相结合,教研组分析与个人分析相结合,个人分析与领导点评相结合,经验交流与整改提高相结合,纵向分析与横向对比相结合。同时,各学科教师建立好后进生转化档案,结合班主任、学校领导,师生组成互助组。互助组组成后,互助学生提出对教师的期望,互助教师帮助学生制定进步的具体措施。互助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谈话,教会学生超越自我、管理自我、学会学习,并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达到转差的预期效果。通过质量分析还可以打造品牌学科,强化优势,敦促劣势,形成竞争机制。
七、开发校本,提高学生素质 根据我校实际针对农村学校学生阅读量少,见识面窄的情况,我校开发了《课间古诗词背诵与欣赏》的校本课程,所选古诗词涉及了叙事写景、咏史抒怀、怀古说理等方面,每首(段)诗文老师都附了简要赏析,每周利用两个课间背诵欣赏2首或2段古诗文,初中三学年下来学生要背诵近200首(段)古诗文。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学生视野,而且使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文学涵养,提升了学生素质,滋养了学生品格。
还利用第二课堂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各教研室及学科教师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相应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每学期要举行1~2次学科竞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余生活。二是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拔河、跳绳、踢毽子等传统活动项目,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三是进行音、体,美等专业特长生的培养。
经过不懈地努力,学校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是突飞猛进,教学成绩连续几年名列全县前茅:2004年全县毕业会考中,我校六科合格率达76.5%,位居全县第二;2005年全县毕业会考六科合格率我校达79.05%,荣登全县榜首,其中孙晓霞同学跻身全县第四名;2006年全县毕业会考我校再创辉煌,有81名同学考入永昌一中(其中重点班28人),71名同学考入永昌四中;2007年全县毕业会考中,我校有108名同学考入永昌一中(其中重点班59人),66名同学考入永昌四中,董开斌、王淑萍同学高居全县第三、第五名;2008年全县毕业会考我校再创佳绩,有150名同学考入永昌一中(其中重 点班64人),90名同学考入永昌四中,李曰健、蔺婕同学跻身全县第三、第十一名;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赞誉。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金昌市先进学校”、“永昌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永昌县教学质量优胜单位”、“永昌县‘三化’建设先进学校”、“金昌市十佳学校”等光荣称号。一名教师被评为“金昌市教学十佳”,二名教师被评为“金昌市优秀教师”,一名教师被评为“县级师德标兵”,多名教师在市县级优质课竞赛中获奖。
风雨和硕果同行,沧桑和凯歌同奏。无论昨天历尽风雨的课堂,还是明日生机勃勃的校园,弹奏的永远是青春的旋律,传颂的是一代代学人薪火相传的坚守与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现在全校上下正以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教师成功,让社会满意为宗旨,团结一心,朝着“创一流管理,树一流校风,育一流人才”的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