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小学音乐戏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刘丰)
浅析小学音乐戏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作者:刘丰 性别:男 职称:三级 学历:本科 单位:谯城区颜集镇黄营小学 通讯地址:谯城区颜集镇黄营小学 电话:*** 邮箱:1104537037@qq.com 邮编:236800 摘 要:小学生现有的心智仍没能成熟,充满了好奇感。戏曲及音乐教学之中,就要侧重探析这样的心态特性,摸索最适宜的教学路径。从现状看,音乐教学仍存有多样的弊病,应试架构之下的音乐授课没能激发兴趣,课堂氛围僵化。为此,有必要明晰这样的疑难,摸索应对思路。
关键词:小学音乐戏曲教学;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
伴随课改进展,小学时段的音乐课日渐注重了培育素养,增添综合技能。然而,音乐课有着抽象的特性,小学生经常觉得难以去掌握。探析现存疑难,就要侧重培育出最优的审美认知,在日常授课之中融汇情感,激发情感共鸣。创设愉悦及轻松的认知氛围,变更旧式的理念,才能全面去接纳音乐课的根本机理。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去摸索新的知识,增设适宜的课内评价。
一、音乐戏曲授课现有的疑难
第一,音乐戏曲教学没能被精准定位,缺失适当定位。没能明晰音乐教学依循的根本指标,忽视本源的功能。日常教学之中,音乐课常常被忽视,淡化了艺术性。这样做,抹杀了应有的音乐授课价值,没能吻合本源的授课目标,偏离课堂指向。
第二,音乐戏曲课失掉了艺术特性,主观认知有着偏差。音乐课被设定成单一的途径,辅助培育审美。实际上,戏曲及音乐独有的价值并没能被识别;音乐教材之内的根本机理也没能紧密衔接着实践。在师生眼中,音乐课等同于娱乐,忽略提升素质。这种情形下,音乐常常依附于授课体系以内的其他科目,没能显出艺术价值[1]。
第三,现有的认知水准不佳。网络化进展中,信息快速变更,音乐课搭配的旧式教材没能适应这一趋势,显现落后的弊病。脱离时代潮流,没能吻合新时段的进展需要。音乐课并没延展师生的视野,衔接其他科目。音乐教师现有的总水准也并不优良,缺失必备的培训。
二、探析应对思路
受到应试约束,小学音乐及戏曲这样的课堂也添加了紧张的氛围。师生常常认为:音乐并非主体的科目,不必予以侧重。学生学习音乐,只为应对各时段的测试,获取优良分数。这样的状态下,音乐课内没能充满趣味,学生觉得厌倦。变更这种现状,就应侧重去摸索适宜的应对路径。
(一)变更课内氛围及环境
在愉悦环境内,学生才会真正去接纳新知,不断更新知识。创设轻松氛围,增添总的认知效果,是音乐课应被改进的侧重点。创设最佳环境,借助于多媒体并且增设搭配的软硬件,活跃课内氛围。对于此,可着手去变更平日授课必备的教室,适当装点教室,维持室内洁净。这样做,将带来更为舒适的听课心情。解析某作品时,还可制备关联的幻灯片、预备的视频等,带到课内予以播放。
例如:在欣赏关涉自然美景这样的曲目时,一边播放乐曲,一边播放课余时段选出的视频,融汇乐曲及美景。这就创设了更为美好的意境,摆脱枯燥氛围。布设教室时,还可添加与曲目相配的多样点缀,让人身临其境,引发特有的审美感受。
(二)激发潜在的探究热情
培育创造思路,不可脱离必备的探究热情。唯有自觉探究,才会获取最佳的成效,学会获取知识[2]。音乐戏曲课可添加活泼及生动的多样舞蹈、有激情的演唱,激发表演欲望。鼓励大胆去创新,不应畏缩不前。针对创新思路,应能肯定并予以鼓励;即便学生显现了偏差的某一思路,也不应去打击。接受新曲之前,先要明晰教材中的疑难点,先期化解它们。可以增添游戏,创设有趣的多样比赛。
(三)供应必要的参与机会
音乐课进展中,若是教师单一去解析,则缺失了参与,效果并不良好。注重共同参与,就要增设多彩的课内活动,引起学生兴趣。增添多样的课内参与,要明晰班内同学的认知水准、识别心态倾向,这样添加进来的活动才可被接纳。彰显学生特性,延展更广的联想,不断添加认知中的热情。
例如:欣赏曲目时,可挑选热爱祖国这一题材的乐曲。认真聆听之后,让学生诉说内在的体悟,表达这种热情。课余时段内,可借助于网络,自主搜集并获取关联的常识,学会搜集材料。
(四)融汇多样的手段
多媒体应被融汇于新时段的音乐课,拓展学生视野。音乐授课之
中,欣赏曲目占到了偏大的比值。借助多媒体即可观赏选出来的图像及视频,在有限时段内添加授课实效。依托多媒体创设了更生动的、直观的音乐课,获取综合信息。在课堂结束时,还要增设适宜的课后评价。评价指标整合了认知的态度、情感以及显现的积极性、对知识的掌握[3]。经过考核以后,从本源上提升了原有的鉴赏水准,注重课余的反思。师生应能共同去获取知识,共同成长进步。结语:
音乐课紧密关联着平日的生活,二者紧密融合。新课改指引下,应能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构建愉悦氛围。侧重主观感悟,培育更为厚重的音乐爱好。认真接纳音乐知识,把它融汇至平常生活之中。唯有如此,才能显出音乐特有的魅力,提升审美水准。参考文献:
[1]徐丽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3(01):247-248.[2]吴宪奇.浅析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3(29):194.[3]赵翠芹.浅析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1(03):290.
第二篇:谈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8年贵池区参评论文
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吴玉婷
池州市贵池区杏花村实验学校
音乐反映了人类的生活。音乐有利于人的智力开发,可以激发人的思维,提高人的语言能力,丰富人的想象力,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当我们还在摇篮之中的时候,就常常听一些摇篮曲和其他节奏欢快的优美音乐,受音乐的熏陶。孩子上了学以后,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音乐,课间活动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在孩子们的幼年时期,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增加音乐教育,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日常活动,还增加了孩子们对美的认知,增强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现在孩子们学习压力和社会压力愈来愈大,音乐课学习不仅可以适当缓解学习的压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所以音乐在孩子们的小学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随着成长中学生们逐渐以审美的态度来欣赏音乐。他们大多对教材中的歌曲不感兴趣,对歌曲的喜爱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喜欢”与“不喜欢”,“好听”或“难听”,对音乐的喜爱也有了自己的爱好,诸如:“摇滚”与“爵士”“动感的”与“忧伤的”“快节奏”与“抒情”等等多种音乐类型。因此,这个时期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也是出于一个“危机期”,他们对音乐喜好摇摆不定,很容易受到社会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影视、流行音乐文化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流行歌曲歌词通俗易懂,旋律动听,而民族音乐在技巧上要难得多,且不容易演唱,所以更多学生们喜欢流行歌曲。他们对于“合自己口味”的会积极配合,对于不喜欢的音乐不去学习,且大多数学生学习不喜欢的音乐是抵触心理。要知道音乐的节奏和律动会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能使人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积极的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因此,对于音乐的学习心理很重要。大多学生存在着一些消极的音乐心理,诸如:音乐课不是主课,可以不用仔细挺课;音乐课上直接看其他课程;考试又不考音乐,所以不用仔细学等。针对这一现象,必须从端正学习态度上改正,正确认识音乐,音乐并不是简单的唱歌,音乐的培养正确的音乐审美认识。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提高道德情操和构造完美人格。音乐审美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熏陶感染人们,给人积极的正能量,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与崇高理想。音乐是美教育能够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音乐美育能够净化、节制和规范人们的情感,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认问感。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序地运行。优美健康的音乐使人们精力充沛、精神饱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正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希望的。音乐审美教育作为全面培养人的素质的手段,推荐全面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新世纪培养了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分析,出现以下几种心理特征:第一,从众心理,很多学生就是看到别人上课随便唱两句,自己也就跟着随便唱唱,反正老师教了,我只要唱了就行,至于唱好唱坏就是另一回事,且上课我也没有违反纪律。第二,求知心理,这部分学生基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是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他们从心底喜欢音乐,热爱音乐,渴望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他们上课时就会认真地听,认真地学,认真地唱。他们是调动课堂气氛的主力军。第三,局外心理,这部分学生属于那种既不调皮捣乱,但也不好好听课的。他们抱有:反正考试不需要考音乐,所以无需花时间去学习它,倒不如把这些时间用在看文化课上的心理。第四,消遣心理,这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心理,拥有这种心理的人数最多,这类学生一般这么认为:上了这么久的文化课,来一节音乐课就好好玩一玩放松一下,缓解学习的压力与紧张感。他们上课也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学,是他们喜爱的歌曲,就积极演唱,积极配合,不喜欢的就各玩各的。针对这些心理,老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音乐不只是音乐,也是情感艺术,音乐中含有丰富的情感,以此陶冶情操;教师可以加入一些新鲜的教学方法,例如加入一些音乐影像,影视短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不是死板的说课教学,一节课下来死气沉沉。
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音乐课在整个学习中可以说是最没有压力的课程之一,因此,如果问学生喜欢音乐课吗?一半以上的学生的回答:是。他们的基本音乐素养水平也较好,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学生是通过教师,家长的教唱学习歌曲,高年级学生基本能通过电脑,电视自主学习音乐歌曲。但在音乐风格的喜欢上有较大的差异:1.不喜欢中国传统音乐:不喜欢的音乐中,其中中国民乐达到百分之二十五,而喜欢的音乐中,摇滚爵士乐达到百分之四十多,这也是民族文化的不振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所致。针对这一现象,应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接触多类型音乐;增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促进音乐课创新发展。而音乐鉴赏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要想让学生们走进音乐的世界,就必须让他们了解音乐。在学生小学阶段,对音乐还没有完全的认知,所以老师们的责任就是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来认识音乐。老师将适合小学生欣赏的音乐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放出来,让学生们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世界,让学生们全身心得到放松。只有让学生们慢慢的去了解,认识音乐的美妙,学生才知道音乐能够使人愉悦。因为学生们只有自己沉浸在这个音乐世界的时候,才能用心体会音乐。实践远远比说教让人学到的东西多。
音乐鉴赏是一门艺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很难集中,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差,如果选取一些单调乏味的歌曲就很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小学的音乐活动中,歌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难以表现各种体裁和风格的歌曲,教师在乐曲的选材上受到了局限。音乐欣赏往往可以弥补其他音乐活动所选曲目在风格、体裁及艺术手法上的不足,让学生接触大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品味,开阔学生们的音乐视野,充实他们的音乐生活。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孩子们对于音乐的品味和鉴赏能力,增强孩子综合能力。
对于小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同时,还能够激励学生的自信心。面对繁重学科,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学生总会有打退堂鼓的心理,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在音乐的课堂中,教师要时常给学生放一些激昂的、励志的歌曲,必要时可以教给学生唱,作为平时的班歌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每节课,上课前先高歌一曲,振奋学生的心理,消除不良情绪,从而对学习能够保持着高度热忱。
音乐,能够将人类精神爆发出绚烂的火花。在小学音乐学科的教育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音乐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还能够汲取力量。教师要正确运用音乐教育的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得到健康的身心发展
结语: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这件事上,所以这就给老师带来了严峻地考验,老师要用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游戏中让小学生来学习音乐,也可以举办小型的歌唱比赛,让学生们快乐的学习音乐。小学生在听唱看的实践中体验音乐,并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的全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表现自己,结合图片的展示,语言的讲解,以及动作的表演等等一系列形式帮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领略体验到音乐的精髓。充分发挥故事在学生音乐欣赏中的作用,让音乐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总的来说,在学生的小学阶段,音乐的教育能够给学生的带来很大的益处,让学生们增强了对这个世界的美的认知,对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大有好处,能够从小提升学生们的气质,甚至有可能挖掘某些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能。音乐最重要的是能给学生们带来快乐,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享受音乐热爱音乐,最后让音乐真正服务于我们。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 问题及应对策略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在人们的知识结构中起着地基的作用,也是获得情感、陶冶情操最直接最有效的通道。殊不知,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评价措施的矛盾,应付了考试却丢掉了语文本身的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评价措施的矛盾。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多年来升学考试指挥棒的约束和压力。语文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新课标的要求被广大教师抛之脑后。常规的语文教学还是紧紧围绕着升学考试展开,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也紧紧锁定在考试中。
从评价的角度来讲。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但是,目前对语文教学的评价形式单一而简单,最后的量性评价一锤定音,严重挫伤了语文教师教学和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材安排顺序被肆意打乱。
拿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来说,“文言文——说明文——散文”的模式基本在农村初级中学通用,两个单元的文言文结束后,又开始两个单元说明文的学习,最后才是散文。我们认为,这样既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极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过程。
从学生角度讲,文言文难、枯燥,拿文言文开篇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认识其重要性并一次性把它们讲完,留有大量时间进行复习背诵。宏观的讲,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长期兴趣。再者,就算你讲的再生动,再有启发性,也逃不了背诵记忆的套路,一开始就强调学生背诵的能力,反而会弱化学生动脑动手的探索实践能力。
3.挑拣重点篇目讲解,非重点只讲生字词而忽略文章内容。
为了在短时间内最高效地把知识点讲解给学生,给他们留有复习的时间,很多老师学期伊始就圈定了本学期要重点、花大力气讲解的篇目,大致一个单元一到两篇。挑拣重点篇目而忽略自读篇目不仅不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还让学生失去了很好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机会。有条件的话最好能给学生上几堂多媒体课,带他们走进石拱桥的匠心独运、感受苏州园林的自然天成、体味故宫博物院的文化精髓、感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内蕴含的古人的思想结晶。不要小看这一次次的积累,对于好奇心强的初中生来说,这些感官知识的积累恰恰能极大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照搬照抄教参,缺乏创造性。
参考教参固然是上好一堂课的必经之路,可加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比照搬照抄来得更有效。拿朱老先生的《背影》一文来说,绝大部分的教参上都只说了一条线索——父亲的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反映了父亲对“我”深挚的爱。其实,细细参读教材不难发现,其实文中还有另一条重要的线索——儿子的眼泪。通过儿子的眼泪与父亲背影的遥相呼应,不仅表现了一个伟大无私的父亲对少不知事的儿子深挚的爱,还一步步表现了这个从小没吃过苦被父亲宠坏了的孩子对父亲的理解和感激。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固然是想要学生知道父亲的爱,可我以为当下的学生,缺乏的能力并不是不知道被爱,而是缺乏理解这种爱和爱别人的能力。另外,朱老先生在文章最后还暗含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生遗憾。这样一篇意蕴深刻的文章,处处有亮点,句句有智慧。我们又怎能局限于教参中那一点东西呢?结合当下学生实际,给学生来一堂生动的爱的教育,无非是这一课能够达到的效果。
5.模式化教学严重。
对应试教育的精深研究,不仅书店里出现了很多各种题型答题套路的书,我们广大语文老师们也乐此不彼地总结着每一种知识点的“公式”。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老师们让学生背答题模式,背着背着,做题的时候如履薄冰,不敢想不敢发散,我们的语文,不仅没有成为启发思维的人文学科,反而成了限制思维的刽子手。
二、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是解决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关键
1.解决目标与实践、评价的矛盾。
现行的终结性量化性评价严重的影响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是严重的影响着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改革评价制度是语文教学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所在,更是通过语文教学质量的核心。改革评价制度还是学生语文学习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良好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之一。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要解决语文教学目标与实践、评价的矛盾,就要从改革评价的手段上入手。
2.新课标要求要落到实处。
要加强对语文老师的思想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相关部门多开展一些教育教学研讨会,把培训的面积铺开,让广大语文老师都能亲自体会好课堂的魅力。其次,试着改变语文教学成绩评价机制,分数显然是导致老师们模式化教学的罪魁祸首,把语文这门课从分数的牢笼里解脱出来,采取语文知识竞赛、口头表达测试、写作能力考验等方式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以学生长远发展为目的。
在树立高尚教育理念的同时,语文老师们还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知识在不断更新,如果我们在自己构建的知识王国里固步自封,只会被时代抛弃,更何况我们是引领学生走向未来的领头人。阅读、上网、多接触社会、多实践生活等都是很好的提高自身的方法。由于教师这一行业的特殊性,我们接触到的人和事都比较局限,这就更要求我们要敞开心扉,多与外面世界交流了。
语文在教学中纵使存在的问题很多,但只要我们的教师能摒弃一切杂念,冲破考试的牢笼,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最终,一定能带领学生们完成一次又一次精彩的飞翔。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亦为广大学生家长所关注。但是,当前美术教学中长期积累的一些问题让美术教师很无奈,为此,本文就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浅析,并尝试探讨应对策略,以此期待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教育改革以来,小学美术教材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教材的“三维”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多彩,如严格按教材的要求上好它,美术教师工作量可谓很大。现在的情形是,美术课只要有就行,至于上好、上坏,没有统一的考试作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全凭教师的敬业精神以及学校重视的程度所决定。于是,大多的美术教师,平时轮到上课去教室布置一下学生做美术作业,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统一讲一讲,学生做完了在本子上打个成绩就算完事了。
第二,众所周知,学美术需要工具和材料,如今的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丰富,每一课都要求学生准备好美术工具和材料,这对小学生来说,负担也是不小的。一些学习习惯好的学生还能准备,而有一部分学生常常是“赤手空拳”混一堂课,最无奈的是农村学校的孩子,无钱买工具和材料的有之,有钱也买不到货的有之,父母不支持买的亦有之等等。
第三,在新一轮的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中,一些学校扩大了办学规模,美术教学有了专用的教室,学生也有了专业学美术的良好环境,这无疑是有利于美术教学质量提高的。然而,轮到去专用教室上课,学生整班迟到或部分学生无故缺席等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之前的语、数、外等“主科”老师或拖课或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后才能离开,待到下一节上课铃声响时才让学生走,甚至有的学生还被留在教室里补课,等学生到美术专用教室时,便迟到好一会儿了。这样,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就打了不小的折扣。
第四,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学生大多喜好美术,虽然他们之间的美术表现能力不一,但他们对于上美术课还是兴趣浓厚的。我在美术教学中发现,一堂美术课要让学生很好地完成符合教材要求的作业难度较大,有些时候学生刚进入状态便快要下课了,而美术作业不便拖到下课时间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是不情愿地收起绘画(或手工)工具,将作业交出来,这样的作业“半成品”的居多,做得特别快的虽能做完,但比较“粗糙”。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审美情趣、技能的训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五,目前国家虽设有艺术教育委员会,对艺术教育有一系列的规划,也时常开展一些艺术教育活动。但在我国高考制度的大背景下,美术等“副科”课程的教学评价从上到下未能真正得到有效规范,教育主管部门对此也没有具体的评价方案和检查指导等措施,大多数学校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缺失,美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美术等“副科”教师在学校中地位降低,教学积极性受到影响。许多农村学校尚未配备专职美术教师,美术课是否真正开设都成问题,评价就更无从谈起。
综上所述,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众多矛盾交织、叠加,对小学美术教育顺应时代发展影响颇多,对实施“体艺2加1”工程提出了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美术教学健康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应对策略。
策略一,建立自上而下的美术教学管理体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要有专人负责,要求学校根据美术课程设置配备合格的美术专任教师。同时,完善美术教学设施,要有管理、检查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使美术教育在每一所学校里都能较好地开展。
策略二,建立自上而下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工作,把美术教学常规工作指导、检查、考核纳入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评价的内容之一。
策略三,切实实施“体艺2加1”工程,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一把手都要亲自抓,层层规划、层层落实,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各级主管部门齐抓共管、学校上下齐心协力的浓烈氛围,遇到问题及时化解,并进入教学管理常态体系,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策略四,定期开展校园艺术节、美术教学研究、美术课题申报等活动,鼓励美术教师积极参加这些活动或走出去参加全国性的艺术活动,并从评价机制上加以实施,使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成为学校和美术教师共同的需求。
策略五,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定期开展美术教师业务培训活动,从美术教学理念、美术教学能力、教师的美术素养等方面加以培养,形成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只要努力就能上“台阶”这样的成长机制,从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实现“体艺2加1”目标。
第五篇: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南溪区丽雅前进小学
颜春容
摘要: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课程中一种重要的课堂类型,是提高学生美术素质的重要途径,美术欣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欣赏能力和艺术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学生的美术欣赏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进行简单论述。寻找怎样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美术 欣赏 问题 策略
一、欣赏和欣赏评述的定义
【1】欣赏,即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对美术课的欣赏评述是指通过观察、分析、解释、评价,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2】《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把美术学习活动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美术欣赏课是“欣赏·评述”这一领域的主要体现形式,教师要把握好课程标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注意引导和鼓励。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挫折,富于创造性的能力。
二、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绘画、轻欣赏
很多教师在教学时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认为欣赏课就是教会学生绘画,对作品进行展评,让学生互相看看就行了。
(二)、教学目标偏离
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是纯粹的技能型教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美术专业技能型教育。着重培养学生以后考试技能,并不强调美育的重要性。现在,美术教学强调技能及素质的综合培养,特别是欣赏教学着重于提高学生对美的发现能力、感受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但是美术老师不能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将美术欣赏课视为技能课,狠抓美术基本技能教学和训练,完全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在欣赏教学中,知识代替了体验
教师往往会在美术欣赏课中添加一些课外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经常会出现任意拨高的现象,教师单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欣赏水平来选材,一味追求“纯艺术”,这些脱离了学生已知水平的作品只会让他们感到迷惑、枯燥、乏味,无法积极参与教学,最终消极怠学,致使美术欣赏教学严重失效。例如在二年级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将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纳入拓宽教材,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天书,教师再有口才,学生听的也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四)、缺乏欣赏语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教师在美术课的欣赏过程中感到自己的“力不从心”,有时想表达的意思没有办法把它清楚的表达出来,导致学生的“一知半解”。
(五)、教学方法单一,扼杀学生兴趣
很多美术欣赏课就是教师一课本一学生三者的直线型教学模式,教师看课本、讲课本,学生看课本,听老师讲,教学就是围绕课本进行的枯燥文字游戏。教师主体的个人背景不同,审美的观点亦存在差异,教学欣赏如果只是教师一个人的欣赏讲解,那么欣赏美的过程就会变成师生消磨时间的过程,学生不能活跃于课堂,教师也无法更好的施展才华,彼此之间缺乏积极互动,课堂一片死气沉沉。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就会缺乏兴趣。
三、美术欣赏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营造特定的人文环境
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以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纯地只讲技法,而要将作品回归到原有的历史环境中,回归到特定的文化情境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通过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含义。
(二)、让学生走进自然、贴近生活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说法并不为过,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俯手可拾。我们可以给学生创造出更广阔的欣赏空间,走出书本,走出离我们太遥远的那些艺术家前辈们的情感世界,来到我们耳熟能详的校园、小区、大自然中,去寄托我们自己的情感,去发现我们自己的世界。
我们可以带学生到校园中走走。让他们重新审视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或是每个人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校园一隅进行全方位观察,学生会以一个小艺术家的角度在对他们原来就比较熟悉的审美对象会产生新的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发现。如果有条件,我们还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宗教寺庙、园林、民居;或者来到野外,那皑皑的白雪、盛夏的骄阳、雨后的蜗牛、秋风中的红叶……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会牵动着儿童的心,也为他们提供着寻找美得给养。
(三)、教会学生观察
我认为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具有一双会“看”的眼睛比单纯的技法传授更为重要。然而在实践中,美术欣赏者的欣赏自主权却常常被我们无意识的包办了,欣赏课成了讲评课,学生只是被动的被我们灌输着艺术家创作时的情感宣泄,技法的优劣。我们最不应该忽略的那就是他们对美的独特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所以要打破这种包办,打破教科书对课堂的垄断,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艺术灵感去赢得一双会“看”的眼睛,我们只是他们去“赢得”的路上的一位微不足道的搀扶者。
(四)、学会多种感官协调运用
教育心理学中曾有过这样的统记: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25%.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记忆65%。因而把美术欣赏弄成从嗅觉、听觉、触觉等方面一起去建立体验的过程。
记得书中提到西班牙画家米罗在学校学习时不大“循规蹈矩”。有一次老师让他以“杯子、苹果”为题完成一幅静物写生的作业,喜欢求异的米罗却完全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把画画成了“绮丽的黄昏”。于是,米罗被罚整整一周蒙着眼睛去上课,上课的内容是用手触摸实物,再凭自己的记忆作画……有意思的是,老师的这一“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却改变了米罗,不但没有泯灭他对艺术的感悟却大大激发了他对形体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后来的日子里,米罗逐渐悟出了绘画的真谛,成为一代画坛巨匠。可见任何感官对艺术的感悟都不是独立的。
美术欣赏,寓审美教育于潜移默化之中,可以使学生能形象地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广阔无垠的世界,让他们身在课堂,就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艺术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的空间中飞翔。
参考文献:
【1】、《欣赏艺术》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1日出版。
【2】、《日出版
美术课程标准》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05月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