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教学实录(大全)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赏析
执教: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何 捷
一、课前谈话,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同时渗透语言学习
师:孩子们,课前十分钟,咱们要互相认识一下,要谈话。说到谈话,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对话游戏,请大家造句,用“不一样”三个字造句。
生:这里的学习环境和平时的不一样。生:现在的环境跟以前不一样。
师:好的,你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了,不一样。说说我吧。(生:您——)说到“您”,是个懂礼貌的孩子,给他掌声。(学生鼓掌)
生:我觉得您的穿着与其他老师的穿着不一样。
师:我是按照要求这么穿的(笑声),谢谢。你非常敏锐的观察到了我的不一样。再请你,你直勾勾的盯着我,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这里的环境和我们平时的不一样。师:特别是这位老师——,请接下去说我。生:这位老师比我们的老师要慈祥些。
师:哇,不错,谢谢你给予我这么好的评价。
生:老师,你不一样,你特别帅。
生:我会不一样的乐器,会弹钢琴,还会吹葫芦丝。师:一生下来就会吗? 生:不是,是音乐课学习的。
师:是呀,过去不会,现在会。真不一样,掌声鼓励。今天这节课呀,你觉得他说得好,就自发掌声鼓励,好吗?下一个同学要开始回答了,同学们用心地去听,还有哪些不一样?说说你的班上的“死党”,是谁?
生:小猴。
师:小猴同学,请你不要潜伏了(笑声)。请你站起来。(小猴同学站起)生:他特别搞笑,有的时候感觉自己不一样,像个伟人。师:小猴同学,你也说说她的不一样。生:她比较善良。
师:请坐,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都说同桌是冤家,说说你的同桌。生:我的同桌有时候很烦。
师(问同桌):前面来个表扬,后面来个小小的批评,你承受得住吗?(生:我承受不住。)我来给你撑撑腰鼓鼓劲。来,你也来说说不一样的同桌。你承受得住吗?(生:承受得住。)你还能承受得住,你的承受感都比咱们强。(全场笑)
生:我的同桌不一样,他可爱唠叨了。师:你有一个多好的同桌呀,是劳动委员吧? 生:不是,他从小爱唠叨。
师:长大后一定是个好妈妈,大家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现在增加点难度,说说过去的你,现在的你,将来的你,这三个阶段会有什么不一样,会说吗?
生:我以前是小孩子,总被大哥哥大姐姐欺负,现在我长大了,也变成大哥哥了。(师:你也想欺负别人了?)不,我现在长大了,我特别想保护那些小同学。
师:为她的善良鼓掌,好样的。(生鼓掌)生:我以前很不懂事,家长都宠着我,然后来到学校,我就认为别人也应宠着我。我在学校就很霸道。我经常欺负同桌,但他很包容我,很大度,用他自己的话说,有绅士风度。我现在不会欺负他了,我要像大姐姐一样爱护他。
师:(对同桌)你一定有话要说。生:我谢谢她,至少他以后不会欺负我。
师:好,孩子们,今天就说到这。所有的不一样都是因为时间在悄悄的流逝,咱们今天学的课文也跟往常不一样。好,上课。
评析:【 用“不一样”说话,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对老师来说,应该不算什么“高着”。但是,在说话的过程中,何老师以其特有的幽默和机智,在生成中拓宽话题、打开思路,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眼前)的“不一样”,由说学习环境到说新老师,由说同学到说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逐渐地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匆匆》暗合,使课前谈话看似“闲来之笔”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这不能不说是何老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良策。这样的开局,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和深入奠定的良好的基础。“自由地呼吸”开始了。】
二、初读,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披文会意
评析:【面对六年级的学生,面对学生第一次接触“大家”散文,怎么把学生“带到高速路入口”,让学生自己在“高速路”上奔驰?何老师牢牢把握“方向盘”——读书、有思考地读书,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在简洁的入题、了解作者之后,拎出“散文”、提出“对话”、要求“倾听”和“思考”,可谓独出心裁。请看教学片段。】
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
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生:朱自清)关于他,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用简短的话说朱自清的简介。)来,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了,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板书:散文,对话,思考),那么,既然是作者对话,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板书:倾听)。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的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播放朗诵音频)
【点评:播放著名艺术家孙道临的朗诵,既是一种氛围的营造,又是倾听能力的考察,所以何老师对听的要求非常明确,边听边做记号、边听边思考。善听者亦善读。】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我们六年一班的孩子真善于倾听,每个孩子几乎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交流一下。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这句话中感受到匆匆。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
师:还有哪些地方?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生:“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我从问句:“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里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中感受到。师:你从问句里可以感受出来,你关注了细节,了不起!生:“我掩着面叹息,但是„„闪过了。” 师:还有谁要读
生:我想读第三自然段(朗读第三自然段)。师:还有哪些同学能从别的段落里感受出来?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生:我从第五自然段。生:我从第二自然段。
师:共有五个自然段,段段有感觉。还从哪些字和词感受出来?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里的“头涔涔”和“泪潸潸”给我这样的感觉。师:一个词就能让你有感受。
生:我想说的第一自然段三个“再”,能看出大自然万物的死而复生。师:改成失而复得好不好?掌声鼓励,真不简单。
生:我想说第三自然段的“跨过、飞去”等词语,可以看出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可以感觉出作者对时间的无奈。
生:我想说第四自然段的“逃去如飞”这个词可以看出时间流逝的飞快。
[点评:学生听完之后做什么?何老师很巧妙地把学生的“感受”与文章的语言文字紧密地联系起来,说感受读文章、读文章说感受;其次,通过老师恰如其分的点拨,让学生关注到字、词、句,力求把“感受”落实到具体的语言中,因文生感,而不是空发议论;第三,巧妙地“骗”学生读书,多读、读好。]
师:好孩子。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倾听,能听出这么多道道来。老师发现你们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够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时间匆匆而过。瞧,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大家听出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鼓掌)
【初读散文,要不要了解散文的特点、要不要认识散文的形式?如果要,怎么样体现“那个年段”特点?何老师这一笔虽不是“浓墨重彩”,但是“画龙点睛”,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有意无意地、朦胧而又具体地感受“形散神聚”】。
三、品读,静下心、凝聚力、潜入文,读思议练学语言
【 阅读教学,学生得静下心来,集中精力,潜入语言文字中,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即读书、思考、质疑、批注笔记等等,才能真有所得(包括有所疑、有所惑);非得抓住重点或关键词句、语段,反复琢磨、推敲,才能得得更扎实、更可迁移运用。个体有所得还不够,还要与同学分享、讨论;还要得到老师的点拨、指导,才能得得更深刻,化为自己的“血肉”。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方可提升语文素养。何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环节,铆足了劲,让学生牢牢锁定在语言学习上。请看教学片段。】
师:倾听之后,我请大家跟着作者一起思考,请大家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特别关注刚才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思考,争取读懂一到两处,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整理出来一起交流。这个环节老师给大家三到五分钟,要求大家不装样子,真读。可以拿起笔快速写下一些批注。(学生默读课文,老师静静地关注)好孩子,抬起头,整整五分钟匆匆而过。当你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相信你就能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能和作者对话了。我们先以第一段为例,看看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第一自然段看出作者很羡慕这些能失而复得的花草,它们的时光可以重新再来,而作者心中有无数的问号,为什么自己的时间匆匆而过?
师:是啊,在羡慕之余有无限感慨。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读出来吗?孩子们注意,如果他能读出这种感受就给他掌声。
生读第一自然段。(自发鼓掌)
[点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真“对话”是心灵相遇、相通、相知的。学生在沉入语言文字与作者(文本)心灵相遇、相通后,产生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此为第一层;到此还不够,还要把这种感受“融入”语言文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因文生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便有“相知”的味道了,这才是阅读教学之“阅读”。]
师:就这段,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生:世间万物都能重新来过,但是时间不可以,作者让我们好好珍惜时间。
生:“一去不复返”这个词我能看出时间不能回来了。
师:这个孩子了不起,他不但读出了味道,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读书方法,抓关键词来感受。(生读)每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各读各的。(学生自由读文。)
[点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是一个个独特的“这个”,因此,我的感受不能代替你的理解、他的思考不能代替我的头脑。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前提是教师要为学生生成、表达“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时间和空间。何老师在赞许第一位学生的感受之后,立即推进“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于是,不同的“朱自清”出现了。其次,何老师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由品语段到品关键词,为学生进一步、自主品读提供借鉴。诚如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所期待的:阅读教学“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师:好孩子,真会读书,当你用心倾听了作者的对话,和作者一起思考后,你突然发现,作者在和你对话了,你能听懂作者要说的话了,这就是一种品读散文的方法。咱们继续往下品吧。再用几分钟,每个人找准一个点先试着品一品,之后咱们再交流。(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想品哪段就说那段。
生:我要品的是第二自然段,我想先读再谈感受。“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作者把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这个比喻很夸张也很形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人不可能做所有事情,所以很惆怅。
师:你姓周,我应该叫你周老师,你把我要说的全说啦。周老师,你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一滴水有什么特点?(生:很渺小。)可在作者看来,这一滴水大得让他害怕,让他心痛,周老师,你能读出来吗?(生读“八千多日子„„”)八千多日子就是二十多年,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多年?所以这滴水非常大。可是尽管再大,也只能怎么滴呢?请读出相关部分。
生齐读:“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不管是谁,感受到时间这样流逝,都会害怕,怕得冷汗直冒,热泪直流,请为我们读读作者的描写。
生齐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点评:《匆匆》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怎么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这种“理解”是靠教师分析、讲解还是靠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自悟?反映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生成不同的教育效果。何老师给我们的答案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读自悟,老师只相机点一下,促其提升,如毫不怜惜夸奖、如在关键处点一下“这滴水有什么特点”等等。只有学生“自读自悟”所得,才是真得。]
师:品得好,这句话也是课后的第二道题要我们重点感受的。就这句话,谁还有别的感受,也为我们读读。这一回我们换个方法来读。请一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先读读,其他孩子听听,看看能否听出来文字中蕴含的情感,看看谁是他的知音。
生:读“在默默里„„泪潸潸。”
师:他是善读者,你们是善听者,谁是他的知音。生:我听出了一种彷徨。生:我听出了一种忧伤。生:我听出一种矛盾。
师:所有愿意做小赵知音的孩子都请起立。小赵来领读,其他知音们一起跟着读。(学生站起来读。)掌声谢谢自己吧。特别感谢赵老师,孩子们请坐。再最后品一处吧。
[点评: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时,学生的眼睛才亮、脑子才灵、心灵才明、智慧火花才能迸发。教师是“幕后推手”,“心甘情愿地‘让学’”。因为学生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之根本。]
生:我想说说第三自然段“洗手的时候„„过去。”
师:有人说朱自清的散文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在不经意处着浓墨重彩描写,这段就是个例子。文中例举的这些事情每天都做吧,例如,洗手,还有么?
生:吃饭,睡觉,发呆„„
师:这些事我们每天都经历,你的时间也这样过去了吗?请向朱自清学语言,学着说几处
生:做作业发呆时,时间过去。
生:玩游戏时,时间过去。
生:就像这节课一样,投入学习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
师:这个时间用得值!
生:在我们看书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
师:看书可不是浪费时间。让我们再看看,朱自清笔下的时间可不是这样的过去,过去,相反,是逃去如飞的,找几个词来说说。
生:跨过。
生:闪过。生:伶伶俐俐。
师:是啊,用词多么准确啊。孩子们,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好好读读这段话吧。(学生自由读文。)
【 阅读教学,就是以课程标准为标准,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学习语言”在用好课文这个例子,一是积累,靠熟读;二是吸纳,靠揣摩;“运用语言”在积累、吸纳的基础上,运用于口头、书面表达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渐成渐进,谓之发展语言。除此没有捷径。何老师把这一理念变成可操作的语言实践,先读书,抓住重点琢磨;再练习,联系生活表达;最后总结,回到课文诵咏。何老师还是一个善听者,只有全心地倾听学生,才能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即时的、自然的“教化”,如“看书可不是浪费时间”,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自然统一于一个个教学环节、一个个教学细节。】
四、学思结合,以疑结课,意在把学习引向生活、把思考推向深入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为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如何实践?在何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以行动做了很好的回答:即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师生共同参与探究、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又产生新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广泛阅读、积极思索„„学习已然成为生活、生活就是学习,应该是教育的理想愿景。】
师:一篇文章永远不是一节课能品得完的,当你走到人生不同阶段,同一篇文章会留给你不同的感受,对话也好,倾听也好,思考也罢,你觉得读得越是深入,品读文章的落脚点应该在哪?
生:应该是思考
师:提出你的思考和疑问。生:为什么要徘徊呢?
生:作者为什么说他赤裸裸的来到这世界,转眼间又赤裸裸回去呢? 生:现在又到了那里呢?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师:这个问题贯穿始终,这是大家第二节课思考的内容。
【今天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许显得稚嫩,今天十一、二岁的少年自然难以读懂《匆匆》、更难以读懂朱自清和那个时代,但是,有什么关系呢?思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成长是一个慢而长的过程,只要勇敢地迈出一步、坚持不懈地朝着理想目标前进,便是成功、便是胜利。
综观整节课,何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潜心徜徉在朱自清先生的语言、思想和情感世界中,以学生独立思考或在老师启发下所能及为教学起点,读书、思考、感悟、表达,在这个年段的学生、在这个“例子”的学习中得意、得言、得法。我以为,这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和灵魂。】
附:人教版六下: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那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第二篇: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实录(北京 张 龙)
教材简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神秘的动物世界,感人的一段故事!
嘎羧,抗日战争后唯一幸存的战象,26载的岁月催它年迈,知道自己大限已近,它重披当年的战鞍,告别村寨,来到昔日战场凭吊,又来到战友们的百象冢,自掘坟墓,庄严地将自己埋葬课文以嘎羧行为为线索,语言细腻传神,场面生动感人,语言通俗易懂,结构层次清晰,是沈石溪动物小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篇课文近2000字,学生阅读时,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动物内心世界,感悟动物情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情,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落实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的要求
2.从整体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
3.抓重点情节开展学习活动,重视体验和感悟,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长文短教
4.注重课内外结合,进行拓展阅读,初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2.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体会写法,体现对读法、学法、写法的指导】
第二部分:学习“再回战场”
(1)聚焦语句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发现写法,读出情感
第一个画面大象用它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它的情感,这段话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指导读出情感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两段话:老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激发情感
配乐朗读
(4)小结:同学们,26个春秋,9000多个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战场嘎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让我们心潮激荡
【设计意图:想象画面,营造情境,品味细节,感悟战象形象】
第三部分:略读“光荣归去”
(1)聚焦语句
“土坑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2)朗读出情感
(三)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1.出示三段话
(1)体会精神
嘎羧逝去了,但我相信它在生命弥留之际的壮举会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中,它留下的是什么呢?
(2)发现写作方法
2.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感悟战象精神,发现本篇动物小说的特点】
(四)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板块四)
1.教师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2.拓展阅读《斑羚飞渡》重点情节
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3.像这样的形象他还刻画了很多,如:《红奶羊》中机智的红奶羊茜露儿、《第七只猎狗》中舍身救主的猎狗赤利等等,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来感受动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怀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整理在笔记本上
(2)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设计意图:在“段落阅读”(板块二)、“整体回顾”(板块三)的基础上,课内外结合,层层深入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板书设计
重披象鞍
最后一头战象
再回战场
动作、神态、叫声——情感
(忠诚)
光荣归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学习作者通过对动物神态、动作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仿写文中的一个场景
3.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动物小说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动物神态、动作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仿写文中的一个场景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础知识
(二)复述课文
1.按照课文的主要情节,练习复述课文
2.汇报,教师评价、指导
(三)仿写片段
1.出示7、14、22、23自然段重点语句,朗读,体会写法
2.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的内心情感,进行仿写
3.小组交流
4.汇报,教师指导
(四)拓展阅读
阅读《一对白天鹅》,进一步体会动物小说的特点
(五)作业
1.阅读沈石溪作品《第七条猎狗》等其它作品
2.推荐阅读世界动物小说之父——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等作品
《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实录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
张龙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初次见面,我特别高兴,咱们一会做儿个小游戏,边做游戏边练一练旁边的麦克风,拿它的时候一定要拿稳了,不要把它摔倒地下,听明白了吗?
生齐:听明白了
师:我把这个麦克风给谁保管呢?来,你来(交给一名学生)
投影出示成龙眼部图片
师:猜猜他是谁?
生:成龙
师:都谁认识成龙?(众生举手)
投影出示自画像
师:都谁认识他呀?(指自己的照片)
生:是张龙老师
师:你从哪知道他就是张龙?
生:因为我看他跟您长的一模一样
师:他很善于观察,你怎么一看到他就知道我是张龙了呢?
生:我是听我们老师说的
师:都谁想更多的了解张老师(都想)那我来说几句话,你来做一下判断,第一句话,我今年40岁
生1:我看老师比较年轻,看您像30岁
师:他是通过观察我得到的答案还有不同的答案吗?
生2:老师我从你的外貌上看,你根本不是40多岁,40多岁是一脸皱纹的脸
师:他观察的还挺细致,你还想说,你来
生3:我觉得你既像40岁又不像40岁的人,因为您说话很有内涵
师:你知道台下的老师和同学们为什么为你鼓掌吗?你很有智慧,回答问题都是辨证着来看下一个问题,我是来自银川实验小学的张老师?做一下判断
生1:您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
师:他是通过平时观察和判断得出的结论
生2:我也从来没有见过您
师: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
生3:因为你的大屏幕上打着你是北京芳草地老师,还有我们的老师跟我们说您是来自北京的老师,所以说您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
师:他是通过大屏幕观察到的,还有他们的班主任告诉他的,同学们我确实是来自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想了解我们的学校吗?
生:想
师:我们学校有4500个学生有800多名外国孩子,分别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小小联合国如果大家到北京去游玩,一定不要忘了到我们学校,到我们学校找谁呀?
生齐:张老师
师:找你们的大朋友我,我会热情地款待大家我还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同意吗?
生齐:不同意
生1:因为张老师都这么大的人了,再看动画片,感觉有点幼稚
师:这是他的想法,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2:我觉得现在大人也看动画片
师:这是他的想法,其他同学呢?
生3:我同意,因为我觉得老师需要和孩子们沟通,跟我们孩子的心里应该是一样的,应该很爱看动画片
师:你看,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学们,其实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因为动画片当中有栩栩如生的人物,还有丰富的想象,还能给人以启迪,多好啊!我不仅喜欢看动画片,我还还特别喜欢看书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理由?你来说
生:因为张老师是个仪表才才的人,所以我认为他肯定是一个好老师,所以老师特别爱看书
师:老师纠正一下,是仪表堂堂,你再说一遍
生:我认为张龙老师是一个仪表堂堂的人,他对学生很好,所以特别爱看书
师:我真高兴,同学们猜猜我爱看什么书呀?你说
生1:文史知识
师:文史,可以博古论今,还有吗?你说
生2:历史知识
生3:地理知识
师:地理知识,为了走遍世界,环游全球,是不是?老师告诉大家我特别爱看北大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儿童小说,读过吗?
生齐:读过
师:都读过他的哪些作品啊,你说
生:《草房子》
师:《草房子》,你知道它里面有什么主人公吗?
生:有桑桑
师:真好,顽皮的桑桑,还有执著的秦奶奶,还有文静芷月姑娘,都令我们心驰神往好,我除了喜欢看书,我还特别喜欢养小动物,猜猜,我喜欢哪种小动物?来话筒递给他
生1:我觉得应该是狗
师:还有不同意见嘛?
生2:我觉得老师可能会喜欢养小松鼠,因为我觉得老师非常和蔼可亲,跟它非常相似
师:这好像不太合适,相处得很融洽,是不是? 好,看看这个小动物是什么?猜猜你说(动物身上的一部分图片)
生:老师我觉得应该是小兔子,因为只有小兔子才有这么温顺的眼神
师:这是眼神么?这分明是一个小铃铛啊好,接着往下看,再猜
生:我觉得就是只狗
师:狗,再看
生齐:猫(笑)
师:猜猜它想什么呢?
生1:我认为它在想明天吃什么?
师:明天我要吃上什么美味呀?还有吗?
生2:今天晚上主人会不会给我喝上牛奶?
师:嗯,猫也是很爱喝牛奶你说
生3:今天的阳光真好,真灿烂
师:赶紧出来晒晒太阳吧同学们是啊,动物也是有感情的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一头大象的内心世界 上课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1943年,日寇侵略我国云南边陲,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被称之为“战象”战斗结束后,我方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活着,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你们在笔记本上写,老师在黑板上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师:同学们,作为高年级的同学我们应该养成随时记笔记的习惯好多同学都已经记完了,课前大家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大家快速看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学生浏览课文,完成老师提出来的问题)
师:我看有的同学看书的速度很快,已经看到最后一页了,如果看完的同学你们可以小声地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1分钟后)谁来说一说?
生1:这是由沈石溪写的一篇动物的小说,这篇课文记载了日寇和西双版纳特种部队战象打的一场恶战,战后还发现了一头流血喘息的公象,人们在旁边救住了它,这头象的名字叫嘎羧,它25年过去了,它还不忘昔日在战场上,最后走到江畔找到了自己的战友,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情感
师:我要表扬这位同学勇气可佳,而且他概括的内容也比较全面,如果语言再简练一些就更好了谁再来试着概括一下
生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到,便再次佩戴象鞍跑到打洛江边缅怀往事,最后在与埋藏战友的百象冢刨开一个土坑,庄严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师:说得真好,你看他的说语言就比较简练,而且内容也比较全面,如果再流畅些就更好了同学们,这是一篇比较长的课文,又是小说,我们概括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没关系,我们想想办法,刚才这两位同学在说的过程当中都提到了一些主要的情节,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其中的一个情节?谁来试一试
生:我要说嘎羧重披战甲来到了打落江畔与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友一起同眠
师:他说了三个情节,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情节,他说嘎羧重披战甲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同学们战甲是保护身体的盔甲,而嘎羧披的是什么呢?
生:嘎羧佩戴的是象鞍,可以说它是重披象鞍
师:真好,我们就用他所说的这个词语(板书:重披象鞍)我看谁和老师一起在书写这个情节呢?同学们你们看,一个“重”字,就把26年前和26年后的事联系起来了,语言多准确呀那其它的情节呢,刚才他还说了回到打洛江畔,这个情节你能像这样概括一下吗?
生:应该是“再回战场”
师:你为什么要用“再”字
生:因为它已经第二次回到战场
师:多好啊,用词也特别的准确最后一个情节谁来说,在它临终前它最后做的事,来,你说
生:它光荣归去
师:这位同学他别会概括,他读懂了嘎羧的行为,光荣归去我们就用他所说的这个词语(板书:光荣归去)同学们,我们再来看,这三个情节是嘎羧在临终前所做的事,那它在26年前战斗结束之后幸存下来这个情节,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吗?来,这位同学
生1:英雄垂暮
师:你看他之前做了充分的预习,那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来,你说
生2:九死一生
师:在战斗结束后,嘎羧幸存下来这个情节,我们能不能这样来概括呢?战后——
生:战后幸存
师:真好,我们就用她所说的“战后幸存”(板书:战后幸存)同学们你们看,这么长的课文经过我们的思考、概括,就提炼出了这四个主要的情节,值得积累下来吗?
生:值得
师:我看咱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把这四个词语抄写在笔记本上了,真会学习!同学们,如果你写完了,可以头脑把这四个情节联系起来,用简练的语言再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先自己练一练,动口就是动脑(生说)
师:谁来说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战争中唯一幸存下来的一头战象嘎羧,26年后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再次佩戴象鞍来到曾经和战友奋战的战场,最后光荣的将自己掩埋的事
师:你看,这次说的内容更加的全面了,语言也更简练了,多好啊!同学们这篇文章是长课文,又是小说,我们今后在概括小说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抓住主要情节或事件用简练的语言来进行概括我们再来看,这四个情节,这篇课文主要写26年前还是26年后所做的事呢?你来说
生:26年后的事
师:你们看,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词语,每个词语背后都展现着生动的画面,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到最打动你的情节,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想一想为什么
(学生默读,边画边思考,师巡视)
师:我看有的同学已经画完了,画完了你可以小声地读一读你所画的语句
师:好了,谁来说说“重披象鞍”这部分内容哪儿令你感动你来说
生:我找到了这句,“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同学们,都谁画的是这部分内容阿?
(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投影出示: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大部分同学画的是这部分内容,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嘎羧和象鞍分别多久了?
生齐:26年
师:26年再一次相见,文中用到了一个词语那就是——
生齐:久别重逢
师:让嘎羧念念不忘的这位老朋友什么样啊?课文在第几自然段向我们作了介绍?第几自然段?
生齐:第九自然段
师:让我们都来默读一下这个段落让我们和嘎羧一起来看看这位老朋友吧
(生默读)
师:老朋友就在眼前,嘎羧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呢?想象着这样的情景,这段话又该怎样读呢?都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谁来读
生:生读
师:读得很感动我们,但是这个词语念mó suō我们一起来念mó suō
生齐:摩挲
师:同学们,此时的嘎羧,是泪光闪闪阿,它会想——
生:它也许会想,老朋友终于见到你了
师:是的,它还会想——
生:它还会想,没想到过了26年,还是这个样子,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战场见到了我的战友 师:是啊,它忘不了它的战场,忘不了战友,更忘不了他那光辉的战斗岁月啊,带着这样情感,这段话又该怎样读呢?谁再来读
生: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你已经走进了嘎羧的内心,同学们,嘎羧不会说话,它这丰富的情感我们是怎么体会到的呢?你来说
生:我从泪光闪闪体会到嘎羧的深情,因为人才有泪光闪闪,而嘎羧也泪光闪闪
师:泪光闪闪是对嘎羧什么的描写?你说
生1:泪光闪闪是对嘎羧神态的描写
师:是啊,除了神态,还有什么也能让我们体会到这情感呢?你说
生2:从“久久”这个词语也可以,看出嘎羧对这个象鞍的情感
师:是啊,还有吗?除了神态还有什么?
生3:还有动作,“吹去上面的灰尘”
师:真好,就是通过这动作和它的神态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内心这丰富的情感你看作者的话并不多,寥寥数语便可传情同学们,那再回战场这部分又哪儿最让你感动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自己所画的句子“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好,都谁画的是这部分内容?(大部分同学举手)我们都来看看这段话(投影出示上面学生说的那段话),同学们这段话又表达了嘎羧怎样的情感呢?你能把这种情感该大家读出来吗?自己练习
(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给大家读第一句话?来,你来读
生: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师:同学们,他这样读,让我们望到了这清波荡漾的江面,而嘎羧是凝望着,而且是久久凝望着呀!它都望到了什么呢?
生1:我觉得嘎羧可能忘到了26年前与战友奋勇杀敌,可能望到了曾经战友洒满鲜血的地方
师:望到了那刀光剑影的战场你来说
生2:他还望到了曾经的战友,他们曾经浴血拼搏的战场
师:是呀,想象着这样的情景,这样的一幕又一幕,那这句话又该怎样读呢?谁来再试一试,我请你来读
生: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师:真好,同学们,你看一句话就是一幅幅画面,蕴含着生动的情感啊!那接下来的语言当中又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呢?谁接着往后读
生:读“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同学们,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你看“呕”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
生齐:破折号
师:破折号在这里面的作用是——
生:应该是声音的延续
师:声音的延续,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这震耳欲聋的吼叫,许久„„ 生:齐读“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我们读出了声音的震耳欲聋,那么嘎羧它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呢?此时的嘎羧是伫立在昔日的战场,发出了这样的吼叫——(播放吼叫声)从这吼叫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1:听到了当时日寇来侵占我们的土地它非常的憎恨
师:真好,听出了这种情感
生2:我听出了嘎羧对当时侵占我们土地的日寇的憎恨、仇恨
师:那种忿恨之情,它一定忘不了这样的一幕场景我们一起来读(出示: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的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生:齐读
师:想象着这样的场景,那第二句话又该怎样读呢?我再找一位同学来读,谁来读?
生:读“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此时的嘎羧已内心涌动着战斗激情,就像发起冲锋的战士一样焕发了青春的英姿,我们一起往后读这时„„
生:齐读
师: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样子,原文中有这样的介绍“嘎羧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嗒嗒地淌着唾液„„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像脱水的丝瓜”就是这样一头老象重回战场之后,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你来给大家读
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文中还这样写道:“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而此时的嘎羧,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同学们刚才我读的是一头老象,而你们读出的是——
生:一头仿佛年轻的战象
师:焕发了青春英姿的战象我读的是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张开眼睛的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我读的是曾经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战象
师:奋勇杀敌的战象我读的是精神萎靡、即将辞世的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1:我读的是英勇豪迈的战象
师:真好,你说——
生2:我读的是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的战象
师:奔赴战场的战象同学们,就把你们心目中这头英武豪迈、奔赴战场的战象读出来吧(音乐起)你们推荐一位同学
生:学生配乐朗读全段
师:同学们26个春秋过去了,九千多个日日夜夜,嘎羧再一次回到战场,依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也心潮激荡我们再来看,这段话和刚才那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谁来说一说?
生:写法上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抓住了动作和神态,不同之处是后面这一段还抓住了一点侧面描写
师:什么侧面描写阿?
生:比如说,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这一点又写出了嘎羧叫得呕——呕——这一段是多么激越悲壮,震耳欲聋
师:好,除了动作、神态,回到战场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样的描写?你说
生:这一段还有关于嘎羧的声音描写
师:是的,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神态、声音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内心的情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情感的变化,正是这变化,使得我们的情感起伏跌宕,使得我们的心灵受到冲击和震撼同学们,“光荣归去”这部分内容有没有让你感动的语句呢?谁来给大家读你所画的句子
生:我找的是这句“土坑约有3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这句写嘎羧凝望着天空,它仿佛期盼着和平
师:你读出了这段话背后的情感,课文向我们有这样的介绍说大象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每头象都能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回到祖祖辈辈留下的象冢,而嘎羧没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嘎羧和其他公象奋勇杀敌,是村民们把嘎羧从鬼门关里拉了出来,嘎羧十分怀念和它浴血搏杀的战友,它要跟它们躺在一起,永远不忘这段历史,记住这些英勇杀敌的战象
师:好,和战友们在一起是它最大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嘎羧最后的生命历程吧一日做士兵,终身为战士,嘎羧26年后,忘不了它的象鞍你来给大家读读(音乐起)
生:配乐读“没想到没,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26年了,它也忘不了曾经和浴血搏杀的战场,谁给大家读读
生:配乐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同学们,最后嘎羧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嘎羧逝去了,它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静静地想,也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1:它留给我们的是它的善良和忠诚
师:忠诚于战友的品质还有吗?你来说
生2:它留给我们的是和平,因为它和它的战友用生命保护了这片土地,用自己换回来了和平
师:它在祈祷和平阿!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对嘎羧的形象就理解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了它忠诚于战友的这种情怀,我相信通过下节课的学习,对它的形象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作者表面上是在写动物,其实更是在写他内心的这份情感啊!难怪作者这样说(投影出示:“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的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荡涤灵魂——沈石溪)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除了对嘎羧的形象有这样的认识外,那在写法上又怎样的收获呢?你来说
生:我们要注重人物的动作、情感和声音,还有神态
师:也就是说通过动作、神态和声音来表达情感,这正是动物小说的一大特点同学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
生齐:沈石溪
师:如果我们想更深刻地了解这句话(指投影:“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的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荡涤灵魂——沈石溪)的内涵,我们可以阅读他的这些作品《斑羚飞渡》、《第七条猎狗》、《红奶羊》、《虎女蒲公英》(投影出示)师:好了,我们再来整理一下笔记,我找一个同学的笔记看看他的笔记当中有题目,有主要的情节,还有表达的方法,还有留给我们的感受如果把主要内容写在上面就更好了好,我们看作业(投影出示作业),第一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必做)第二项写出主要内容(必做)第三项,阅读沈石溪的作品,从他的作品当中我们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人性的优点和生命的亮点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www.xiexiebang.com/1009/106953.asp
第三篇: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
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何 捷
【课前谈话部分】:
师:孩子们,课前十分钟,咱们要互相认识一下,要谈话。说到谈话,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对话游戏,就是请大家造句,很多小朋友一年级就会了,请大家用“不一样”三个字造句。
生:这里的学习环境和平时的不一样。生:现在的环境跟以前不一样。
师:好的,你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了。不一样,说说我吧 生:您──
师:说到“您”,这是个懂礼貌的孩子,给他掌声。(学生鼓掌)生:我觉得您的穿着与其他老师的穿着不一样。
师:我是按照要求这么穿的(笑声)谢谢,你非常敏锐的观察到了我的不一样。
师:再请你,你直勾勾的盯着我,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这里的环境和我们平时的不一样。师:特别是这位老师──,请接下去说我。生:这位老师比我们的老师要慈祥些。师:哇,不错,谢谢你给予我这么好的评价。生:老师,你不一样,你特别帅。
生:我会不一样的乐器。会钢琴,还会葫芦丝。师:一生下来就会吗? 生:不是,是音乐课学习的。
师:是呀,过去不会,现在会。真不一样,掌声鼓励。今天这节课呀,你觉得他说得好,就自发掌声鼓励,好吗? 师:下一个同学要开始回答了,同学们用心地去听,还有哪些不一样?说说你的班上的死党,是谁?
生:小猴。
师:小猴同学,请你不要潜伏了(笑声)。请你站起来。(小猴同学站起)生:他特别搞笑,有的时候感觉自己不一样,像个伟人。师:小猴同学,你也说说她的不一样。生:她有时候善良
师:请坐,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师:都说同桌是冤家,说说你的同桌。生:我的同桌有时候很烦。
师:(问同桌)前面来个表扬,后面来个小小的批评,你承受得住吗? 生:我承受不住。
师:我来给你撑撑腰鼓鼓劲。来,你也来说说不一样的同桌。你承受得住吗? 生:承受得住。
师:你还能承受得住,你的承受感都比咱们强。(全场笑)生:我的同桌不一样,他可爱唠叨了。师:你有一个多好的同桌呀,是劳动委员吧? 生:不是,他从小爱唠叨。
师:长大后一定是个好妈妈,大家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
师:你的难度增加,说说过去的你,现在的你,将来的你,这三个阶段会有什么不一样,会说吗?
生:我以前是小孩子,总被大哥哥大姐姐欺负,现在我长大了,也变成大哥哥了。
师:你也想欺负别人了? 生:不,我现在长大了,我特别想保护那些小同学。师:为她的善良鼓掌,好样的。(生鼓掌)
生:我以前很不懂事,家长都宠着我,然后来到学校,我就认为别人也应宠着我。我在学校就很霸道,我经常欺负同桌,但他很包容我,很大度,用他自己的话说,有绅士风度,我现在不会欺负他了,我要像大姐姐一样爱护他。
师:(对同桌)你一定有话要说。生:我谢谢她,至少他以后不会欺负我。
师:好,孩子们,今天就说到这。所有的不一样都是因为时间在悄悄的流逝,咱们今天学的课文也跟往常不一样。好,上课。
【课堂教学部分】 解题导入
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 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
生齐说:朱自清
师:关于他,能简单的说一句话? 生用简短的话说朱自清的简介。(略去)
师:来,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从文体特征入手,整体把握
师: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了,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板书:散文,对话,思考),那么,既然是作者对话,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板书:倾听),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播放朗诵音频)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我们六年一班的孩子真善于倾听,每个孩子几乎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交流一下。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燕子去了„„”这句话中感受到。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
师:还有哪些地方?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一段话话都可以。生:“吃饭的时候„„过去。”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中体会到。(生读第二自然段。)
生:我从问句:“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里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中感受到。
师:你从问句里可以感受出来,你关注了细节,了不起!生:“我掩着面叹息,但是„„闪过了。” 师:还有谁要读?
生:我想读第三自然段。(生读第三段)师:还有哪些同学能从别的段落里感受出来?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生:我从第五自然段。生:我从第二自然段。
师:共有五个自然段,段段有感觉。还从哪些字和词感受出来?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里的“头涔涔”和“泪潸潸”给我这样的感觉。
师:新遇到的词就能让你有感受,厉害。
生:我想说的第一自然段三个“再”,能看出大自然万物的死而复生。师:抓住细节处啦,也抓住关键处了。不过建议你把“死而复生”改成“失而复得”好不好?掌声鼓励,真不简单。
生:我想说第三自然段的“跨过、飞去”等词语,可以看出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可以感觉出作者对时间的无奈。
生:我想说第一自然段的“逃去如飞”这个词可以看出时间流逝的飞快。师:好孩子。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倾听,能听出这么多道道来。老师发现你们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够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时间匆匆而过,瞧,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大家听出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鼓掌)
静心涵咏,切己体察,品味感悟
(一)范例引路,多元品读第一段
师:倾听之后,我请大家跟着作者一起思考,请大家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特别关注刚才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思考,争取读懂一到两处,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整理出来一起交流。这个环节老师给大家三到五分钟,要求大家不装样子,真读。可以拿起笔快速写下一些批注。
学生默读课文
师:好孩子,抬起头,整整五分钟匆匆而过,当你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相信你就能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能和作者对话了。我们先以第一段为例,看看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第一自然段看出作者很羡慕这些能失而复得的花草,它们的时光可以重新再来,而作者心中有无数的问号,为什么自己的时间匆匆而过? 师:是啊,在羡慕之余有无限感慨。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读出来吗?孩子们注意,如果他能读出这种感受就给他掌声。
生读第一自然段。(自发鼓掌)
师:就这段,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生:世间万物都能重新来过,但是时间不可以,作者让我们好好珍惜时间。生:“一去不复返”这个词我能看出时间不能回来了。
师:这个孩子了不起,他不但读出了味道,而且还为我们提示了一种读书方法,抓关键词来感受。请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为我们读读第一段。生:读第一段。
师:还有很多孩子想说,但是时间有限,这样吧,每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第一段,各读各的,读出各自的理解。
学生自由读文。
(二)辐射全文,放手自学自悟自品
师:好孩子,真会读书,当你用心倾听了作者的对话,和作者一起思考后,你突然发现,作者在和你对话了,你能听懂作者要说的话了,这就是一种品读散文的方法,咱们就来品一品这篇《匆匆》。再给你一分钟,每个人找准一个点先试着品一品,一分钟以后咱们再交流。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想品哪段就说那段。
生:我要品的是第二自然段,我想先读再谈感受。
生读:我不知道他给了我多少日子„„作者把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这个比喻很夸张也很形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人不可能做所有事情,所以很惆怅。
师:你姓周,我应该叫你周老师,因为你把我要说的全说啦。周老师,你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一滴水有什么特点?
生:很渺小。
师:可在作者看来,这一滴水大得让他害怕,让他心痛,周老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八千多日子„„”
师:八千多日子就是二十多年,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多年?所以这滴水非常大。可是尽管再大,也只能怎么滴呢?请读出相关部分。
生:读“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不管是谁,感受到时间这样流逝,都会害怕,怕得冷汗直冒,热泪直流,请为我们读读作者的描写。
生: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品得好,请连起来,为我们再读读,让我们也感受一下!生:读句。
师:这句话也是课后的第二道题要我们重点感受的。就这句话,谁还有别的感受,也为我们读读。这一回我们换个方法来读。请一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先读读,其他孩子听听,看看能否听出来文字中蕴含的情感,看看谁是他的知音。
生:读“在默默里„„泪潸潸。”
师:他是善读者,你们是善听者,谁是他的知音。生:我听出了一种彷徨。生:我听出了一种忧伤。生:我听出一种矛盾。
师:你的知音真不少啊。所有愿意做小赵知音的孩子都请起立。小赵来领读,其他知音们一起跟着读。
学生站起来读
师:掌声谢谢自己吧。特别感谢赵老师,孩子们请坐。再最后品一处吧。生:我想说说第三自然段“洗手的时候„„过去。”
师:有人说朱自清的散文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在不经意处着浓墨重彩描写,这段就是个例子。文中例举的这些事情每天都做吧,例如,洗手,还有么?
生:吃饭,睡觉,发呆„„
师:这些事我们每天都经历,你的时间也这样过去了吗?请向朱自清学语言,学着说几处。
生:做作业发呆时,时间过去。生:玩游戏时,时间过去。
生:就像这节课一样,投入学习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师:这个时间用得值!
生:在我们看书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师:看书可不是浪费时间。让我们再看看,朱自清笔下的时间可不是这样的过去,过去,相反,是逃去如飞的,找几个词来说说。
生:跨过。生:闪过。生:伶伶俐俐。
师:是啊,用词多么准确,多么形象啊。孩子们,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好好读读这段话吧,特别关注那些给你留下感受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文。
(三)延伸拓展,引发思考
师:一篇文章永远不是一节课能品得完的,当你走到人生不同阶段,同一篇文章会留给你不同的感受,对话也好,倾听也好,思考也罢,你觉得读得越是深入,品读文章的落脚点应该在哪?
生:应该是思考
师:提出你的思考和疑问。生:为什么要徘徊呢?
生:作者为什么说他赤裸裸的来到这世界,转眼间又赤裸裸回去呢? 生:现在又到了那里呢?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师:这个问题贯穿始终,这是大家第二节课思考的内容。
师:在第二节课前还请大家准备以下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2.搜集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3.按照课文后的第3题要求写几句话。孩子们,下课。
生:老师,再见。
教师感言:
有人说这堂课上得很实,甚至有些平。的确如此,单看实录和设计,你似乎不能感受到一丁点儿教师的光彩,不能领略到些许设计的巧妙之处。但是我却对这“实”和“平”抱着满心的欢喜,实中见效,平中出奇。相信大家在师生课堂对话的言语中能分明地感受到孩子智慧的火花,发现孩子的思维是火热积极的,这正是有效课堂的最关键之所在。其实,这样独特的体验也正迎合着《匆匆》作者朱自清先生努力营造的氛围。文章就是一段段看似平淡的文字,是类似吃饭,洗手,发呆,睡觉等生活的碎片的组合。但是,在这样如同从水面上滑过的文字背后是朱自清追寻时间无痕踪迹的情绪流动,是他在无限惋惜之余的自我解嘲,更是发出生命呐喊的前奏,其犀利之笔触妙不可言,言而不尽。你多读几遍就会发现,几乎每一句都能牵动着读者的思绪飞逝,如一条流动的河,一首快节奏的曲,一串前赴后继的碎浪。无刻意雕琢,却有着音乐的律动之美,节奏的跳跃之美,诗人的情怀自然不受拘束地表现。文章正是作者在追寻自己生命的价值,对未来的严肃思考,对生活的执著追求时发出的最强音。品读这样的文字,你不能急躁,需静下心来细细品,慢慢嚼。我的课堂设计就是给孩子创造咀嚼文字的最佳气场。
这样朴实的课同时又具备3个鲜明的特点。首先是返璞归真。我仅仅在作家简介和名家朗诵两个环节使用了多媒体,其他时间都留给师生共同品读文章所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连本文的关键词、重点句也不用幻灯片出示,而是让学生在默读、自由读、有感情品读、听读的过程中自己动笔,动脑找出,品其用法,悟其蕴含的感情。这样的设计在当今的小学语文大型公开课上可谓大胆,不过其正体现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精髓,是一种原生态,无干扰的纯阅读过程。孩子们正是经历了这样的真读书过程才读出真味,品出真情。孩子在课堂上每一个读的活动都是用心参与的,学习活动频繁,思维紧张活跃,真正做到了用心会文,涵咏品味。
其次是体现了还学,让学于学生的课改重要精神。本课设计中,我留出大量的时间给孩子读书、思考、倾听、批注、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回忆、口头表达,孩子学得格外充分,老师仅仅担当示范、引领的角色,没有侵占他们学习的时间。据统计,仅提供给孩子参与各种形式读书的时间就确保有十分钟,这十分钟是不受任何干扰,没有任何提示的自读自悟,切实保障他们能沉浸在文字中。第三是授之以渔,注重了学法迁移和运用。在师生共同品读的过程中,老师在潜移默化中传授品读文章的方法,那就是“倾听、思考、对话”三部曲,这是品读散文的3个“口”。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此法品读文章,随即又共同总结学法,形成认识后还能指导自己的读书实践,在品读中不断获得成功。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变得扎实有效,下课后孩子能从课堂上带走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能体会读文的快乐,能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信心,能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有法可循。这一切,都是一堂语文课的价值所在,是留给孩子学习的“福音”。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2课匆匆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朱自清是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的大家。文章开篇寄兴于燕去燕来、草木枯荣这些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引发出作者本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求索。全篇文字清隽洗练、思路缜密、情景交融、表达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应有效利用课文的有利资源,充分体现单元的学习重点。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但由于朱自清的文章写作年代较早,一些句子含义深刻、句式独特,学生第一次接触,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阅读实践,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并尝试表达。
3.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按大赛组委会统一要求,学生准备如下: 1.读读课文,查找并筛选相关资料。2.借助课后思考题或阅读提示把握课文大意。3.针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拟定问题。教师准备:
1.摸清文脉,细读文本。2.查阅并收集相关资料。3.设计教学环节。教具准备:幻灯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1.揭题。
(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正确,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2)围绕文题谈话,学生交流自己对文题的理解。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把握情况。2.初步了解作者,为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1)学生谈谈预习中对作者朱自清的了解。
(2)出示幻灯: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清华大学教授。他的散文语言精炼、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他一生勤奋,出版著作百余部,共二百多万字。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3.鼓励学生提出预习中的问题。
(二)初读全文,初步感知。1.听读课文。(1)听课文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表达听课文配乐朗读后的初步感受。2.自读全文。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并在读中印证自己的感受。(2)想一想: 围绕“匆匆”,作者做了哪些思考? 3.学生交流,老师关注是否有新的问题产生。
(三)品读句段,读中悟情。1.尝试读段,指导学法。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
(1)学生默读自学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在感受深的或喜欢的词句旁批注,和同桌交流。(2)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师生互动,读议结合。带着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句的特别之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反复朗读。(3)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4)回顾、总结品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迁移运用。2.迁移运用,自主阅读。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特别喜欢的句子细读并批注。(2)根据学情,确定全班交流的句段。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中体会感情,读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说明时间在不经意间匆匆而去;关注“茫茫然”、“凝然”、“伶伶俐俐”等词语以及“挪移”、“跨过”、“飞去”、“溜走”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照课文的写法说一说,加深体验,学习作者如何捕捉细节,感悟生活。
(3)朗读句段。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1.总结本课学习收获。(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2)提出问题,为进一步研读做准备。2.布置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2)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3)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 ①按照课文后的第3题要求写几句话。②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感受。
第二课时(简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学生展示朗读。
2.听写本课中的生字新词。
3.师生议定本课研读目标和学习方法。
(二)重点研读,体会感情,提出问题,研读文本。
1.围绕问题:在课文中朱自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联系重点语句交流,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再次带着情感朗读全文。
(三)背诵课文。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
1.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2.展示交流学生写话作业,组织评议。3.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相关作品。
第四篇: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_____王振会《称赞》教学实录
称赞
呀,海迪班的同学有这么多的优点,那我相信你们在上课的时候肯定是一个比一个会发言,一个比一个会倾听,同学们说,王老师说的对不对? 生:对!
师:那我们就做好准备,开始上课吧!
一、故事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呀,李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美丽的小故事。我看看谁最会听,最会看。
1、讲述故事(音乐响起,老师讲述故事: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在小路边,它看见一只小欢在学做木工。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的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的很认真。小刺猬走到小欢身边,拿起小板凳,仔细的看了看,它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真的吗?”小獾高兴极了。傍晚,小刺猬背着几个红红的大苹果往家里走。小獾见小刺猬来了,高兴的迎上去,他送给小刺猬一把——椅子。小刺猬不好意思的说:“我怎么能要你的椅子呢?我可没干什么呀!”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收下吧!”小刺猬连忙从背上取下两个大苹果,对小獾说:“留下吧,这也是我的一点心意。”小獾接过苹果,闻了又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小刺猬也高兴极了,说:“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2.揭题,板书课题。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它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十八课《称赞》,来,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一起书写课题)
师:称,左边是禾字旁,右边是尔,咱们在曹冲《称象》一课见过“称”字。赞,上面有两个先,第一就得蜷起腿来给第二个让让地方,懂得礼让,就会受到称赞。来,一起读课题。3.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提问:故事中是谁称赞了谁?
师:看谁听清楚了,在故事里是谁称赞了谁了?来,请你。生:是小刺猬称赞了小獾。
师:哦,还有吗?生:还有小獾称赞了小刺猬。
师:用上也,把两句话合起来说说。生:小刺猬称赞了小獾,小獾也称赞了小刺猬。
师:真棒!这就叫做互相称赞。来,快看,谁来了?生:小刺猬。师:他是谁?生:小獾。2.认读小刺猬和小獾。
师:其实,他们俩的名字呀也特别想和我们小朋友见面,可是,你看,争先恐后的都跑乱了。哪个小朋友会上台来摆一摆,贴一贴?快,请你来,其他同学咱们看着,他摆的对不对?(生上台摆放名字卡片)
师:来,往上推,放在它的下面。同学们,他摆对了吗?生:对了!
师:那嘉诚,你能不能领着大家读一读? 嘉城:小刺猬,生齐读:小刺猬。嘉城:小獾。生齐读:小獾 师:嘉城啊,不仅摆的对,还注意了“猬”这个字的本音是四声,(师领读“猬”,生跟读)当它和刺连在一起的时候,就要读成轻声。
师:来,我们和这两位好朋友打打招呼吧!你好,小刺猬!生齐:你好,小刺猬!师:欢迎你,小獾!生齐:欢迎你,小獾!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师:现在呀,小獾和小刺猬在课文里等着我们呢!大家在说之前,请你先看看老师的两点提示:第一,小树叶上生字的注音;第二,一边读一边想,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明白了吗? 4.字词认读
师:轻轻的打开课文85页,开始读书。
师:很多同学读完之后,就用自己的坐姿告诉老师,多好的学习习惯啊!
师:快看,生字苹果树!我们做了预习,又读了课文,仔细看一看,哪些字是你已经认识的呢?你能读对哪个,就可以帮助小刺猬摘下那个苹果。谁想来摘苹果?来,请你来。5.齐读生字
那现在我们一起帮助小刺猬摘摘苹果,你说好吗?(生齐读生字)6.指名交流:不懂的生字词。
三、重点感悟
同学们,能够在读书的时候提出问题,这说明你在读书的时候非常会思考,那想解决问题呢,就得用心的把课文再来读一读。首先,请同学们认真的来读一读一到四自然段吧!(生自读课文第一到四自然段)
1提问:刚才有同学提出不能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谁会读一读?来(1)生开火车读:粗糙。(2)齐读
2.提问:这个字读“糙”。那请同学们仔细的看看图,想一想,做的很粗糙的小板凳会是什么样的呢?(生看图)生:做的不好看。师:不好看。生:而且还不光滑。师:还有吗?生:还有一些裂缝。
师:对,像这种又不光滑,又不好看的,用一个词语来表示,就是粗糙。师:现在这个词语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那好,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吧!板凳做的很粗糙~预备,起~(生齐读这句话)3:小獾正在学做木工呢,虽然做的很粗糙,但是你看他多认真啊,让我们来代表小刺猬称赞称赞它吧!谁先来?请你 生:小獾,你做的板凳真好!
师:你能用文章中的语言来称赞吗?
生: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师:这句话的后面是什么号?
生:感叹号。
师:对呀,感叹号说明你多热情啊,该怎么读呢?请你(抽生读)师:给王老师一个机会,让王老师也来夸奖夸奖它好不好? 生:好。(师示范读)
师:谁能像王老师这样读一读?请你(生读)
师:我还竖起大拇指了呢!你要是能竖起大拇指,小獾就更高兴了!(抽生读)师:小獾听到你的称赞一定高兴坏了!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学学她的样子读一读,你真能干,预备起~(齐读)师:真的吗?现在你们来做小獾,我来做小刺猬,我来称赞称赞你们!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生齐问:真的吗?
师:当然啦!小獾的板凳就是做的一个比一个好!我发现海迪班的同学们听课一个比一个认真!来,给王老师笑一个!你们的笑脸是一张比一张漂亮!一什么比一什么怎么样,我知道你也会说。一时没有想起来的同学可以看看咱们的会场,寻找一下灵感,谁想起来了?(抽生说)生:一个比一个大。师:什么一个比一个大? 生:凳子一个比一个大。生:树一棵比一棵壮。生:屏幕一个比一个大。
师:哦,你看到了我们的屏幕一个比一个大。你真会观察!生:射灯一个比一个亮。
师:你真棒!会从我们的会场里寻找资源。生:小猪一个比一个胖。师:胖了才好吃。
生:你写的字一个比一个好。
师:谢谢你们的夸奖!小獾的板凳一个比一个好,同学们的发言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自从有了小刺猬的称赞之后,小獾干的更起劲了。一晃,太阳快要下山了,这个时间就叫做(生齐说“傍晚”)
师:再读一遍。(傍晚)这个字读(傍)。师:傍晚的时候,小獾都会做椅子啦!他要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椅子,送给小刺猬。那小刺猬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抽生读)师:小刺猬是怎么说的? 生齐答:不好意思的。师:不好意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表情呢?都看着王老师(师范读,生自己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请你(抽生读)
师:你还可以加上动作读,多难为情啊,老师再给你一个机会,你一定能读得更加流利,对不对?(生读小刺猬说的话)师:活脱脱的一个不好意思的小刺猬!那小獾是怎么回答的呢?他在说话的时候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请大家读一读这段话,然后通过你的朗读,你的动作,你的表情来表达出来,开始吧!(生自读课文中小獾回答的话)、师:谁想来读给大家听?请你(抽生读小獾说的话)
师:这里有两个儿化,有点儿泄气的时候,一点儿心意,你再读一读。(师带生
读)
师:我也想来读一读,让我也来读一读,好不好?
生齐:好。(师读句子,生仿照老师读的语气读句子,师抽生读)
师:多诚恳的话语啊!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一边读,还一边做着动作,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大家掌声鼓励)师:还有谁想来读一读?来,我请这边的同学(抽生读句子)
师:我听出来了,这只小獾还特别的自豪,都会做椅子了。来,我们跟他学读这句话,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齐读)还有谁想读给大家听。来,请这个小伙子读一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对小刺猬呀充满了感激,请坐。那现在我请同桌两个人,一个扮演小獾,一个扮演小刺猬,合作读一读它俩的话吧,如果你能适当的再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同桌两位小朋友分角色朗读)
师:哪一组同桌愿意给大家展示?非常踊跃!我首先请这排的两个同学(抽生分角色朗读)师:你们俩读得非常有感情。那同学们哪一个小组愿意加上动作向他们挑战?我们能比他们读得还要好,还要加上动作,来你们来(抽生再读)你对谁说话?对他说话,看着他。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我看看拉着手了吗? 师:自信!生:自信!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呀把自己当成小刺猬,当成小獾,然后体会着他们的心情,就可以帮助我们读好他们俩的对话,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利用这种办法,结合着插图,自己来读读8、9、10这最后3段吧!(生自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师:谁想来读给大家听?哇,这么多同学!那这样吧,我请咱们班的女同学来扮演小刺猬,男同学来扮演小獾,王老师来读旁白。我们不用看书,看着大屏幕,一起来读。(师生一起读8,、9、10自然段)老师看见这边一个女同学和老师一起做着动作,真会学习!再来„„我没有听见女同学的热情,再来„„
师:原来称赞呀有这么大的力量,它可以消除小刺猬一天的疲劳,还能让泄气的小獾拥有了自信。而同学们,你们朗读的声音和样子也让王老师感到了无比的幸福!好,生字小朋友也要和你们来见见面啦!你看,它躲在了这首儿歌里,想考考我们海迪班的小朋友是不是还认识他们,认识吗? 生:认识。
师:自己读一读(生自读儿歌)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请你吧!(抽生读儿歌)师:不仅读得正确,还非常有节奏,掌声送给他。(大家送掌声)
师:同学们那我们拍着小手一起读一遍,好不好?来跟着老师的节奏(全班跟着老师的节奏拍手掌读儿歌)
师:这当中有四个生字是要求我们今天学会写的,来一起读一读。(生齐读四个生字)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他们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生:上面两个都有单立人,下面两个都有木字旁。师:真会观察!还有吗?你说 生:还有形声字。师:你知道的真多。
生:还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对,都是左右结构。那同学们再看一看,生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都要?窄一点,右边写的都要?(宽一点)那如果请你来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你准备提醒大家哪个字,注意什么才能写漂亮呢?来,你来说
生:但是的“但”,要把右边的元旦的“旦“稍微写的宽一点。师:左窄右宽。来,你来说
生:木字旁出头要长一点,大最后一笔是点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大的最后一笔是点,而且这个大要写的小小的。还有吗?来,请你当小老师。
生:就是板凳的“板“,是左边高右边低。师:你连这点都看到了,真棒!
生:椅子的“椅“,木字旁那一捺要变成点。
师:对。木字旁的捺都要变成点,不然就把右边的字给踢走了。好,同学们看看这当中哪一个字比较难,需要老师在黑板上教写,一起说吧!(傍)
师:好,我们就一起写“傍”,伸出小手,看黑板。注意,跟老师一起说:先写单人旁,右半边中间是凸宝盖,写的时候这里要停一停,你看看这一横和这一横有多远,然后再写方的那一横距离要保持相等。告诉我,“方”是先写横折钩还是先写一撇?(横折钩)对,而且横折钩的横摇向下倾斜一点,最后一笔才写撇,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师:再看看两个木字旁的字还要老师教写的吗?一起说(板)
首先来看板,木字旁先写横,写竖的时候不要从中间交叉,要从三分之二的地方开始写竖,撇,点。撇,这一撇要写平点,下一笔立以点。捺要注意往右,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
师:椅子的“椅”,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数笔画。好,预备起——横,竖,撇„„同学们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师:好,那我们现在就在田字格里写这四个字了,写字之前不要着急,首先把笔拿正确,想好我们做的时候要做到三个一,然后再在你的田字格里描一个写一个,好,请开始。
(师放音乐,生动手书写)
师:好,请停笔,我请赵薇同学到前面来,拿着你的书。来,同学们,我们来看看她写的字,你最欣赏她写的哪一个? 生:傍。
师:你对她说什么? 生:你真棒!
师:哦,你写的字真漂亮,老师奖她一个漂亮的喜羊羊。好,请回,掌声鼓励她!师:好了,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上咱们海迪班的同学们一起识了字,读了课文,那我相信下节课我们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将这个故事演一演好不好?(好)非常高兴与孩子们一起度过了这四十分钟,下课!生齐:老师再见!
第五篇: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
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何 捷
【课前谈话部分】:
师:孩子们,课前十分钟,咱们要互相认识一下,要谈话。说到谈话,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对话游戏,就是请大家造句,很多小朋友一年级就会了,请大家用“不一样”三个字造句。
生:这里的学习环境和平时的不一样。
生:现在的环境跟以前不一样。
师:好的,你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了。不一样,说说我吧
生:您──
师:说到“您”,这是个懂礼貌的孩子,给他掌声。(学生鼓掌)
生:我觉得您的穿着与其他老师的穿着不一样。
师:我是按照要求这么穿的(笑声)谢谢,你非常敏锐的观察到了我的不一样。
师:再请你,你直勾勾的盯着我,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这里的环境和我们平时的不一样。
师:特别是这位老师──,请接下去说我。
生:这位老师比我们的老师要慈祥些。
师:哇,不错,谢谢你给予我这么好的评价。
生:老师,你不一样,你特别帅。
生:我会不一样的乐器。会钢琴,还会葫芦丝。
师:一生下来就会吗?
生:不是,是音乐课学习的。
师:是呀,过去不会,现在会。真不一样,掌声鼓励。今天这节课呀,你觉得他说得好,就自发掌声鼓励,好吗?
师:下一个同学要开始回答了,同学们用心地去听,还有哪些不一样?说说你的班上的死党,是谁?
生:小猴。
师:小猴同学,请你不要潜伏了(笑声)。请你站起来。(小猴同学站起)
生:他特别搞笑,有的时候感觉自己不一样,像个伟人。
师:小猴同学,你也说说她的不一样。
生:她有时候善良
师:请坐,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
师:都说同桌是冤家,说说你的同桌。
生:我的同桌有时候很烦。
师:(问同桌)前面来个表扬,后面来个小小的批评,你承受得住吗?
生:我承受不住。
师:我来给你撑撑腰鼓鼓劲。来,你也来说说不一样的同桌。你承受得住吗?
生:承受得住。
师:你还能承受得住,你的承受感都比咱们强。(全场笑)
生:我的同桌不一样,他可爱唠叨了。
师:你有一个多好的同桌呀,是劳动委员吧?
生:不是,他从小爱唠叨。
师:长大后一定是个好妈妈,大家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
师:你的难度增加,说说过去的你,现在的你,将来的你,这三个阶段会有什么不一样,会说吗?
生:我以前是小孩子,总被大哥哥大姐姐欺负,现在我长大了,也变成大哥哥了。
师:你也想欺负别人了?
生:不,我现在长大了,我特别想保护那些小同学。
师:为她的善良鼓掌,好样的。(生鼓掌)
生:我以前很不懂事,家长都宠着我,然后来到学校,我就认为别人也应宠着我。我在学校就很霸道,我经常欺负同桌,但他很包容我,很大度,用他自己的话说,有绅士风度,我现在不会欺负他了,我要像大姐姐一样爱护他。
师:(对同桌)你一定有话要说。
生:我谢谢她,至少他以后不会欺负我。
师:好,孩子们,今天就说到这。所有的不一样都是因为时间在悄悄的流逝,咱们今天学的课文也跟往常不一样。好,上课。
【课堂教学部分】
解题导入
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
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
生齐说:朱自清
师:关于他,能简单的说一句话?
生用简短的话说朱自清的简介。(略去)
师:来,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从文体特征入手,整体把握
师: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了,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板书:散文,对话,思考),那么,既然是作者对话,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板书:倾听),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播放朗诵音频)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我们六年一班的孩子真善于倾听,每个孩子几乎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交流一下。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燕子去了„„”这句话中感受到。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
师:还有哪些地方?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一段话话都可以。
生:“吃饭的时候„„过去。”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中体会到。(生读第二自然段。)
生:我从问句:“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里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中感受到。
师:你从问句里可以感受出来,你关注了细节,了不起!
生:“我掩着面叹息,但是„„闪过了。”
师:还有谁要读?
生:我想读第三自然段。(生读第三段)
师:还有哪些同学能从别的段落里感受出来?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
生:我从第五自然段。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
师:共有五个自然段,段段有感觉。还从哪些字和词感受出来?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里的“头涔涔”和“泪潸潸”给我这样的感觉。
师:新遇到的词就能让你有感受,厉害。
生:我想说的第一自然段三个“再”,能看出大自然万物的死而复生。
师:抓住细节处啦,也抓住关键处了。不过建议你把“死而复生”改成“失而复得”好不好?掌声鼓励,真不简单。
生:我想说第三自然段的“跨过、飞去”等词语,可以看出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可以感觉出作者对时间的无奈。
生:我想说第一自然段的“逃去如飞”这个词可以看出时间流逝的飞快。
师:好孩子。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倾听,能听出这么多道道来。老师发现你们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够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时间匆匆而过,瞧,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大家听出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鼓掌)
静心涵咏,切己体察,品味感悟
(一)范例引路,多元品读第一段
师:倾听之后,我请大家跟着作者一起思考,请大家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特别关注刚才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思考,争取读懂一到两处,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整理出来一起交流。这个环节老师给大家三到五分钟,要求大家不装样子,真读。可以拿起笔快速写下一些批注。
学生默读课文
师:好孩子,抬起头,整整五分钟匆匆而过,当你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相信你就能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能和作者对话了。我们先以第一段为例,看看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第一自然段看出作者很羡慕这些能失而复得的花草,它们的时光可以重新再来,而作者心中有无数的问号,为什么自己的时间匆匆而过?
师:是啊,在羡慕之余有无限感慨。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读出来吗?孩子们注意,如果他能读出这种感受就给他掌声。
生读第一自然段。(自发鼓掌)
师:就这段,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生:世间万物都能重新来过,但是时间不可以,作者让我们好好珍惜时间。
生:“一去不复返”这个词我能看出时间不能回来了。
师:这个孩子了不起,他不但读出了味道,而且还为我们提示了一种读书方法,抓关键词来感受。请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为我们读读第一段。
生:读第一段。
师:还有很多孩子想说,但是时间有限,这样吧,每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第一段,各读各的,读出各自的理解。
学生自由读文。
(二)辐射全文,放手自学自悟自品
师:好孩子,真会读书,当你用心倾听了作者的对话,和作者一起思考后,你突然发现,作者在和你对话了,你能听懂作者要说的话了,这就是一种品读散文的方法,咱们就来品一品这篇《匆匆》。再给你一分钟,每个人找准一个点先试着品一品,一分钟以后咱们再交流。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想品哪段就说那段。
生:我要品的是第二自然段,我想先读再谈感受。
生读:我不知道他给了我多少日子„„作者把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这个比喻很夸张也很形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人不可能做所有事情,所以很惆怅。
师:你姓周,我应该叫你周老师,因为你把我要说的全说啦。周老师,你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一滴水有什么特点?
生:很渺小。
师:可在作者看来,这一滴水大得让他害怕,让他心痛,周老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八千多日子„„”
师:八千多日子就是二十多年,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多年?所以这滴水非常大。可是尽管再大,也只能怎么滴呢?请读出相关部分。
生:读“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不管是谁,感受到时间这样流逝,都会害怕,怕得冷汗直冒,热泪直流,请为我们读读作者的描写。
生: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品得好,请连起来,为我们再读读,让我们也感受一下!
生:读句。
师:这句话也是课后的第二道题要我们重点感受的。就这句话,谁还有别的感受,也为我们读读。这一回我们换个方法来读。请一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先读读,其他孩子听听,看看能否听出来文字中蕴含的情感,看看谁是他的知音。
生:读“在默默里„„泪潸潸。”
师:他是善读者,你们是善听者,谁是他的知音。
生:我听出了一种彷徨。
生:我听出了一种忧伤。
生:我听出一种矛盾。
师:你的知音真不少啊。所有愿意做小赵知音的孩子都请起立。小赵来领读,其他知音们一起跟着读。
学生站起来读
师:掌声谢谢自己吧。特别感谢赵老师,孩子们请坐。再最后品一处吧。
生:我想说说第三自然段“洗手的时候„„过去。”
师:有人说朱自清的散文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在不经意处着浓墨重彩描写,这段就是个例子。文中例举的这些事情每天都做吧,例如,洗手,还有么?
生:吃饭,睡觉,发呆„„
师:这些事我们每天都经历,你的时间也这样过去了吗?请向朱自清学语言,学着说几处。
生:做作业发呆时,时间过去。
生:玩游戏时,时间过去。
生:就像这节课一样,投入学习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
师:这个时间用得值!
生:在我们看书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
师:看书可不是浪费时间。让我们再看看,朱自清笔下的时间可不是这样的过去,过去,相反,是逃去如飞的,找几个词来说说。
生:跨过。
生:闪过。
生:伶伶俐俐。
师:是啊,用词多么准确,多么形象啊。孩子们,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好好读读这段话吧,特别关注那些给你留下感受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文。
(三)延伸拓展,引发思考
师:一篇文章永远不是一节课能品得完的,当你走到人生不同阶段,同一篇文章会留给你不同的感受,对话也好,倾听也好,思考也罢,你觉得读得越是深入,品读文章的落脚点应该在哪?
生:应该是思考
师:提出你的思考和疑问。
生:为什么要徘徊呢?
生:作者为什么说他赤裸裸的来到这世界,转眼间又赤裸裸回去呢?
生:现在又到了那里呢?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师:这个问题贯穿始终,这是大家第二节课思考的内容。
师:在第二节课前还请大家准备以下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2.搜集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3.按照课文后的第3题要求写几句话。孩子们,下课。
生:老师,再见。
教师感言:
有人说这堂课上得很实,甚至有些平。的确如此,单看实录和设计,你似乎不能感受到一丁点儿教师的光彩,不能领略到些许设计的巧妙之处。但是我却对这“实”和“平”抱着满心的欢喜,实中见效,平中出奇。
相信大家在师生课堂对话的言语中能分明地感受到孩子智慧的火花,发现孩子的思维是火热积极的,这正是有效课堂的最关键之所在。其实,这样独特的体验也正迎合着《匆匆》作者朱自清先生努力营造的氛围。文章就是一段段看似平淡的文字,是类似吃饭,洗手,发呆,睡觉等生活的碎片的组合。但是,在这样如同从水面上滑过的文字背后是朱自清追寻时间无痕踪迹的情绪流动,是他在无限惋惜之余的自我解嘲,更是发出生命呐喊的前奏,其犀利之笔触妙不可言,言而不尽。你多读几遍就会发现,几乎每一句都能牵动着读者的思绪飞逝,如一条流动的河,一首快节奏的曲,一串前赴后继的碎浪。无刻意雕琢,却有着音乐的律动之美,节奏的跳跃之美,诗人的情怀自然不受拘束地表现。文章正是作者在追寻自己生命的价值,对未来的严肃思考,对生活的执著追求时发出的最强音。品读这样的文字,你不能急躁,需静下心来细细品,慢慢嚼。我的课堂设计就是给孩子创造咀嚼文字的最佳气场。
这样朴实的课同时又具备3个鲜明的特点。首先是返璞归真。我仅仅在作家简介和名家朗诵两个环节使用了多媒体,其他时间都留给师生共同品读文章所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连本文的关键词、重点句也不用幻灯片出示,而是让学生在默读、自由读、有感情品读、听读的过程中自己动笔,动脑找出,品其用法,悟其蕴含的感情。这样的设计在当今的小学语文大型公开课上可谓大胆,不过其正体现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精髓,是一种原生态,无干扰的纯阅读过程。孩子们正是经历了这样的真读书过程才读出真味,品出真情。孩子在课堂上每一个读的活动都是用心参与的,学习活动频繁,思维紧张活跃,真正做到了用心会文,涵咏品味。
其次是体现了还学,让学于学生的课改重要精神。本课设计中,我留出大量的时间给孩子读书、思考、倾听、批注、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回忆、口头表达,孩子学得格外充分,老师仅仅担当示范、引领的角色,没有侵占他们学习的时间。据统计,仅提供给孩子参与各种形式读书的时间就确保有十分钟,这十分钟是不受任何干扰,没有任何提示的自读自悟,切实保障他们能沉浸在文字中。
第三是授之以渔,注重了学法迁移和运用。在师生共同品读的过程中,老师在潜移默化中传授品读文章的方法,那就是“倾听、思考、对话”三部曲,这是品读散文的3个“口”。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此法品读文章,随即又共同总结学法,形成认识后还能指导自己的读书实践,在品读中不断获得成功。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变得扎实有效,下课后孩子能从课堂上带走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能体会读文的快乐,能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信心,能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有法可循。这一切,都是一堂语文课的价值所在,是留给孩子学习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