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体验,营造语文生态课堂

时间:2019-05-13 03:1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充分体验,营造语文生态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充分体验,营造语文生态课堂》。

第一篇:充分体验,营造语文生态课堂

充分体验,营造语文生态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怎么样?它应该是师生生命成长的最佳生态园地。在这个生态园地里,教师以自己的思想、情感、语言、技巧给学生有效的指导,同时也使自己的生命日渐成熟,绽放绚丽的花朵;学生在教师智慧的引领下,在优秀作品的滋养下,在积极主动的体验探究下,生命之树日益长高、茂盛。这样的语文课堂拥有了最灿烂的阳光,最清新的空气,最甘甜的泉水,成为最适合生命成长的园地。

要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生态园地,教师就应该懂得叶圣陶先生说过的那句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懂得学生像一棵棵姿态各异的植物,而不是一个模具里生产出来的机械零件;懂得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感受。那么,对学生来说,课堂上语文学习最好的阳光、水分是什么呢?应该是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体验活动。体验,是学生感受、想象、感悟等心理过程对阅读对象的激活与投入,它使学生进入“主客融合、物我同一”的理想境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生命与作品的生命、与作者的生命零距离的接触,感知到生命丰富的内涵。可以说,在充满体验的世界里,课堂教学是生命化的,充满生命的意蕴和情调,这样的课堂称得上是生态课堂。

在充满体验的生态课堂里,教师会千方百计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各种有效的情境,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上《最后一课》,不再像以往生硬地把爱国主义的主题灌输给学生;而是把精心制作的小国旗发给学生,让学生边听歌曲《松花江上》,边观看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暴行的图片,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的爱国情感之中,然后推己及人,把自己的爱国情感投射到主人公小弗朗士的身上。教师上《云南的歌会》,不再从介绍作家的情况导入,而是从学生喜欢的“超级女生”谈起,和学生一起唱《想唱就唱》,然后带着学生来到“云南的歌会”,和云南少数民族的人们或对歌,或合唱,让学生流连忘返。教师上《背影》,不再按老一套方法,叫学生找几处背影,比较几个动词;而是事先布置学生写关于父爱的作文,然后选出最生动感人的片断读给学生听。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了自己那既没有什么本事,也没有好身体,更没有男子汉气概、靠给船老大当伙夫的父亲送他上学的故事,文中有这么几句:“我那憨厚又木讷的父亲想为睡在上铺的我铺好床单,于是,他准备爬到上铺去。只见他抓紧了床沿,身体一缩,一只脚踩在铁架上,另一只脚努力向上攀,当他爬到一半时,摇晃的床架险些使他摔下来。他红了脸,稳了稳身体,双手更紧紧地抓住扶手,背躬起来,人显得更瘦小了,终于爬到上铺了,他背对我,两膝跪在床边,替我仔仔细细地把床单铺平„„”当老师读到这里时,我们可以想象学生的心海已经波涛起伏了,他们已经体会到父亲的背影是爱的缩影,平淡小事中见爱的深情。

在充满体验的生态课堂里。教师会根据文章特点让学生“读”书。这种“读”,不单是以往课堂教学中的齐读,只追求外在的气势和整齐划一的效果;而是创造性地“读”。整体感知阶段;教师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方式自由地读,来初步体验文本。在深入探究部分,教师会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句子美读,把体验的初步感觉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了强化学生的体验,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读。如读《春酒》的最后一句:“可是我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家醅呢?”教师偏要学生把结尾的“呢”去掉,让学生再读,学生果然从这个语气词中体会到作者那种淡淡的乡愁;读辛弃疾的词,其中的最后一句是“可怜白发生”,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那种壮志难酬的心情,让学生读三遍,要求一遍比一遍感情更悲壮;读《那树》,先让学生朗读后半部分树被砍伐以后惨不忍睹的段落,再倒过去读课文前半部分中描写树枝繁叶茂、荫庇四方的段落,以期用强烈的对比性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感悟主题。

在充满体验的生态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字词句篇,加上主题结构,一个都不能少;而是懂得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让学生的生命浪费在没有价值的东西上;总想着什么都要教,面面俱到,结果一“面”都不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会苦练一双慧眼,通过抓关键句,抓课文矛盾点,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集中体验感悟一个重点,有所收获。如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师紧紧抓住其中独立成段的一句话:“罗布泊,‘泊’字的左边是三点水啊!”提醒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这句话?这句话为什么单独成段?文章怎样写“泊”变成沙漠?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就会对全文主旨有较好的把握。教师还会在看似文中矛盾的地方找出让学生体验的内容,因为他知道,文中让学生感到矛盾的地方,是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现实的不平衡,越是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方,越能激发学生体验求知的欲望。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教师就提出这样的问题:爸爸去世了,而英子却表现得惊人地镇定、安静,课文既没有写她流泪,更没有写她号啕大哭,你是怎么理解这件事的?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最终了解了英子的镇定是在爸爸一次次为她创设的锻炼活动中成长的必然。也让学生体会到,对自己的亲人,活着时要珍惜;当亲人去世时,应该更好地完成使命。

钱理群教授认为,中学语文教育要打好两个底子,即“终身学习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如何夯实“精神的底子”呢?绝不是靠说教和灌输,而要通过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感悟来实现,体验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它将使语文学习充满个性,语文教学更具活力。营造体验的氛围,让学生在鲜活的生态课堂里走向成熟,享受生命,这应该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作者单位:嵊泗中学)

第二篇:营造小班生态课堂,关注学生和谐成长

营造小班生态课堂,关注学生和谐成长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导致我县东部农村小学生人数不断递减,农村学校小班化自然形成,研究小班化教学成了势在必行的事。相对于大班额来说,小班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学生人数少,教师和学生接触、互动和交流的机会更多,课堂上每位学生能得到老师的关爱也更多。同时,小班化也为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创造了条件。下面就如营造小班生态课堂,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一个大班教师可能毁掉一部分学生,一个小班教师则有可能毁掉每株幼苗。”这句话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不无道理,当一个教师面对大班中五、六十个学生时,由于无暇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他的意识、理念也就不一定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得到内化,但当一个教师面对二十几个、十几个甚至几个学生时,情况就会截然不同。所以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要从思想上转变教育观念,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首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老师交往,得到老师的个别化教育,能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其次,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要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同时让每个学生享有老师同等的关怀。

二、建立良好教学环境。

1、大多数学校教室与教师办公室的设置总保持着那么一段距离,无形地在师生之间设置一道距离障碍,它对小班化教学工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教师办公室的其它一些功能也难以发挥出来。我认为小班化可以把教师办公室和教室融合为一体,使师生间做到零距离接触,增加师生接触的频率和时间,增强师生的亲情度。相互间做到“呼之即来”,才能真正做到作业面批,发现问题及时向学生指出,并落实到位,也为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创造了条件。同时还能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监控作用,降低校园事故发生。

2、现行的图书、阅览室管理方法,集中保管、专人负责、定时定点开放、凭证借书,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较好的管理方法。但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不可能随时随地的借书。一方面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另一方面有限的图书资源又没有充分利用。为了配合小班化进程,可以改学校图书室为班级图书室,通过对学校现有藏书进行整理,把部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搬进教室,指定专人负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争取做到全天候开放。每学年(或学期)更换书籍,真正落实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任务,在促进学生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的同时,把教学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课外阅读常抓不懈,有利于引导学生阅读积极健康的书籍,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3、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室的环境美化也是学生愉快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教室布置往往是一种模式,即应付检查式,如学生作品栏,多是找一些优秀的学生书法、美术、作文等作品贴在上面,这一贴往往就是一个学期都不变。我认为小班的布景应当创设有别于传统大班模式,要营造富有特色的小班教室文化,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最佳环境和展示空间。可以围绕阶段性主题,适时切换,呈动态型。要让每一位学生的作品都能上墙,展出的作品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它却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成就,是学生引以自豪的作品的展示,体现学生的成长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又有不同的发展。

4、讲台、课桌椅的摆放,要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灵活科学排列,课桌椅的摆放应有利于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师生教学活动中的平等互动,有利于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有效统一,有利于教学手段与课程目标的协调一致。可以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多边型等各种形式,使课桌椅摆放的变化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同时还可以撤掉教室中的讲台,一改过去师生隔离、教师高高在上的模式,采取师生角色互换的策略,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

三、优化教学过程

1、备课:目标分层、关注个体

小班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重视研究教材,也要研究师生教与学的方式;不仅要重视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要关注学生个体学习的个别差异;不仅要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也要考虑到小班化教育的时空优势。具体来说,小班化教学中教师的备课要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改变:

目标多元、达标分层:目标的设定既要考虑学科的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也要考虑学生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另外,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目标的达成上不能一刀切、齐步走,要依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达标。

尊重主体、关注个体:教学设计要改变原来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也要考虑每个个体独特的个性,为每个学生设计适应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预设开放、灵动生成:无论是学习的内容,还是学习的方式,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条、僵化的设计方案,给教材拓展的空间,给学生扩展的空间,给课堂灵动生成的空间。

2、上课:精心上课、关注差异。

小班化教育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成为可能。小班化教学因为学生人数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每个学生负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教师要根据统一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自己的不同要求,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优生要多给予自学机会,教师适当点拨。中等生则由教师扶持其主动学习,让他们有较多的练习巩固机会。通过分层提问和练习,使优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学困生在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的精心组织下也能消化得了。鼓励提问,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安排时间开展自主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位学生,在教法上可运用分组合作法、个别指导法、游戏活动法、角色转换法等。在师生、生生互动合作中,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3、作业:精炼实用、因人而设

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学生存在着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的差异、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的不同。如果作业一刀切的话,会导致优生不优,后进生更落后。因为对优生来说,一些轻而易举的作业根本不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求知的欲望,而后进生对于一些难做的题却会望而生畏,久而久之,便以不会为借口搪塞老师。因此作业设计要精炼实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量要适度,避免机械重复;设计作业要有弹性,不强求一律,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能力,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避免“吃不饱”、“完不成”的状况。同时作业尽量做到面批,通过面批让学生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巩固知识、锻炼能力的效果。

4、评价:多元评价、注重激励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捕捉称赞学生的时机,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评价来引导或矫正学习的进程。建立多角度的评价机制,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实践能力、爱好特长等,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同时教学中,也可以采取当堂测试、周小测、月大测等多种评价方式,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并根据学情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总之,小班化教学是农村小学今后教学的必然趋势,我们应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理念为出发点,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得到和谐健康的成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营造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营造课堂氛围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前提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人文特征,教学中,教师不能违背语文的学科特性。教师要营造宽松愉悦、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来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征。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平等的,师生之间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形成团结一致、共同发展的良好势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乃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石、师生沟通心灵的桥梁。曾记得《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一段话:“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学生对此感到疑惑不解。此时此刻,我便想到了《西游记》中各位大仙的兵器,并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我说道:“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学生齐声否定后,我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所谓‘吸进去’就是指将知识记入脑海中。”我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方法,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只有教师彻底放开学生的手脚,为他们搭建自由表达、自由活动的舞台,让他们尽情的想象,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其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课堂氛围才能良好。

二、动手操作是调动课堂气氛的抓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育家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实践操作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很有必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意识。如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学生通过想象、查阅资料、合作、动手操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我们的教师变得书香四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的动手能力,而且锻炼了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活灵活现地再现故事人物,这样,扮演角色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眼前就成了演员,其他学生就成为了观众,全体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会很自然地进入到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在这种情境中,扮演角色的学生会感觉自己成为了课文中的人物,会将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现出来,使其他学生深受感染。此时,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成了真正的主角。由传统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验。例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后,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要求学生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进行角色扮演,并且将此人物的说话语气想象出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演:机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其他士兵。小学生本来就很喜欢表演,于是为了将角色扮演好,就一定会对课文内容进行仔细阅读,进而对人物心理和说话的语气及其神态等进行揣摩,这在无形中也会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可见,故事情境的有效创设不仅可以使全体学生从喜闻乐见中更直接地了解课文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才能。

三、多媒体技术是营造课堂氛围的助手

多媒体技术融声形于一体,在辅助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生动形象之感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教师切忌泛滥使用多媒体,也就是说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事。如在教学《芦花荡》一课时,首先,我播放了《小兵张嘎》的片尾曲,并加上旁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插曲出自哪部电视剧?(学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动的地点是哪里?(学生回答)同时,我适当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苇田无边,水道纵横,足有两三千条,极为壮观,是旅游爱好者观光游玩的一大景点。可就在60年前,这里曾是抗战大舞台,演绎过无数个英雄传奇,今天我们就顺着孙犁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老当益壮、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然后,我板书课题:《芦花荡》,并紧接着播放配乐配、范读课文等,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兴趣的保障

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堂氛围才能积极活跃。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如教学《芦花荡》一课时,我结合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出示了两个问题:老头子最后与两个女孩儿告别时说了些什么话?老头子会因为这次失误而改变性格吗?学生看到问题兴趣便油然而生。紧接着,我让学生在事先分好的小组里展开讨论、进行探究。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讨论得有声有色。这种活动给了学生自由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小组内尽情想象、尽情表达,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教师只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就一定能寻找到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第四篇:生态体验心得

我的培训心得

这次,我参加了一小的全封闭式的、高质量的、全生态体验式的“生态体验式德育”的专题培训。为期3天的培训已经结束,而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我真的很不舍离开培训现场,这是我经历的最难忘的一次培训,也是我见过的运用最新颖、最活泼的形式的一次培训。生态体验式德育培训,真的是让我的心灵震撼,让我的生命感动。

专家由浅入深、精辟、精准的讲解,让我对“生态体验式德育”理论有了全新认识和深刻了解。经专家的陈述与介绍,我知道了:“生态体验式德育”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是生态体育理论与实践是20余年形成的学术品牌。它融生态和体验于一体,既是一种崭新的德育观,又是一种有魅力的教育模式。它汇聚当代一线教师们的宝贵经验,上升为本体性理念,既包含中国元素,具有名族精神血脉,又面向世界,具有原创性中国特色德育理论气质。它通过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体验、思索、领悟情境活动存在的丰富德育内涵,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生态体验式德育针对区本、校本真问题,注重实效;是基于脑、培育脑的有效教育模式;是融通教育资源、优化生命样态;是师生健康成长与幸福人生的科研平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德育体验状态,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求感悟,在活动之余有所反思。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有了真实的感触,从而获得精神领域的一次次升华。生态体验式德育具有互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特点。生态体验式德育的核心理论是:“三重生态观”、“体验本体观”和“生命样态观”。姚教授温婉提出为了保证体验者能够“全息沉浸

感受心灵震撼

分享生命感动”,要求全体学员遵守体验活动公约:

1.尊重生命感动:全程参加,不得中途退出,不可私下分组,认真倾听他人诉说不要鼓掌,分享不要有声响;

2.尊重他人:珍惜他人的生命奉献,谢绝录像、摄影、录音,关闭手机,分享他人情感感动的保密原则,营造和谐氛围。

3.尊重自己:放下自己,全身投入;珍惜自己的生命时间诉说自己的真实感受。

4.尊重自然馈赠:保持体验场的安静,不吸烟,自己使用的一次纸杯请重复使用等原则。

这次体验活动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的:营造体验场----深度体验----开放式对话----诱发生命感动------形成体验之思。在这次体验活动中,我体会到了小组形象设计是体验者的群集作品,是组内成员的智慧结晶。创作群集作品的过程,是提升个体生命力量,调适群集关系的有效载体。组际展示是组群生命向更大的类生态群落融入、并奋力提升的过程。教师(导引者)要善于营造体验场的氛围;体验场不仅可以捕捉到体验者的话语冲突,也是相互开放、相互悦纳的场所;导引者的真功夫就是理解体验者的生存感受,并从学生(体验者)的生存感受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反思教学经验,调整师生关系,诠释生命意义。

而在大型亲验活动“心灵之旅”给我的感触最深,在这活动结束后,许多老师踊跃地将自己的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位老师谈到:在现实学习中联想到了自己的学生,他们生理,心理还未完全成形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社会经验和人生经验还不足很多事情对他们来讲还是未知数,需要他们去摸索,他们就像“落后者”,在探索未来的过程中需要有人给他们引路,更需要有人关心爱护他们,而这个人就是我们教师,引领他们走过人生最初的这段路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帮扶”,更多是适度放手让他们学会自己走路。

第五篇:生态体验教育

生态体验教育,一种有效的德育教育模式--“田家炳基金会学校德育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

由沙丘

2005年7月,我校荣幸的被中央教科所批准成为“田家炳基金会学校德育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学校,并确定了“生态体验下”健康课堂“管理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的课题研究项目。随着对课题研究和理解的逐步深入,我们将课题研究重新定位在“生态体验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上。对于生态体验教育的认识还是来自于中央教科所刘惊铎教授所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暨“体验式道德学习的研究”科研课题。我校作为课题研究基地,在课题专家的高位引领下,两年来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研究和探索,有了一些粗浅的体验和感悟,现总结出来,恳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生态体验教育相关理论简述

(一)“生态体验教育”的涵义

“生态体验教育”把“教育者”称为“导引者”,把“受教育者”称为“体验者”,导引者本人亦是体验者。它把知识学习与体验者的生命意义关联起来,从感性生命个体的生存实践出发,凸显教育的实践性、享用性和反思性表达。生态体验教育主张师生双方都拥有健康人格。师生的学习与生命质量,需要在互惠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上不断创生。

“生态体验教育”,既注重做人的基础品格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又注意德育先进理念的引领,以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和谐存在与互动体验为进路,反思和建构中小学德育,融通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在生态体验中培养当代未成年人的健康人格。

“生态体验教育”从当代未成年人的生存状态出发,引领人的精神境界,培养健康人格和生态智慧。它以充满人文精神关怀的教育哲学为指引,着力促进体验者和导引者的互动与德性发展,恢复道德的自觉性、生成性和互惠共生性,构建有魅力的德育。把外求与内求有机耦合,探索一种内外交融、臻于美善的德育形态,促成德育从知性论到体验论的转向。

“生态体验教育”继承传统美德教育、生态德育和环境教育的合理内核,在师生、生生和亲子互动与反思性对话中,导引体验者融通和澄明现实世界的生活关系,诱发和唤醒道德体验,经历生命感动,体认美善人生,在体验者自我成功积累的过程中逐步树立理想与信念。题以德育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教育管理和师资培训等方面,以开放的姿态展开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和风格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生态体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意识、一种教育理想渗透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旨在强调道德教育要深入到学校、家庭、社区、大社会生活和自然之境中,向生活世界、自然之境和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全面开放,引发人的生命感动,诱发人的道德体验。追求由约束性道德教育向发展性道德教育转变,由单向式道德教育向双向互动式道德教育转变,由单一道德教育向多样化和个性化道德教育模式转变,由封闭式道德教育向开放式道德教育转变。

“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环节包括:营造体验场 + 开放式对话 + 反思性表达。即通过有生命感动的体验活动和生命阅历;导引学生进行开放式对话,讲述体验活动的现场感受,开启学生在三重生态下的不同感悟;不断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愿望,把不在现场的资源调入当场,进行反思性对话,使学生在探究和自主感悟过程中,不断进入“体验之思”的道德境界。

(二)“三重生态”的含义

所谓“三重生态”即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自然生态因子包括:水、土、气、生等环境要素,各种自然和人工环境景观等;类生态因子包括: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族群、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内生态因子包括:人与其身心的关系,包括身心健康、安全、良心、自尊、自我意识、理想、信念、信仰等。自然生态是人生命的物质滋养,类生态是人生命的社会依托,内生态是人生命安顿的心灵居所,当代人生存于三重生态之中,三重生态圆融互摄,对生命健康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三)生态体验的定位--道德教育

1、生态体验是一种有价值的道德教育。

知性论道德教育以道德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观念的培养为其目标,强调“教育者”做了什么,而生态体验论道德教育则是以培养生态德性和健康人格为其目标,强调生态德性生成主体的“体验者”做了什么,其“德性生成”的状况如何。生态德性不是由教育者强加给受教育者的,而应是由体验者自己在三重生态关系中养成的。古今中外的道德教育实践反复证明,生态德性和健康人格的生成,必须通过三重生态体验才能实现。三重生态的和谐存在对健康生命样态的养成具有基础性的意义。生态体验是从对生态关系的体验切入的道德教育,它是对以往人类道德教育形态的一种涵盖,也是一种超越。这种活生生的经历不仅使他可以产生一定的生态德性体验,还可以使导引者所讲述的抽象而显得空洞的道德规范变得形象生动起来,赋予饱满的真实生活内容。

2、生态体验是有效的道德教育。

现行学校德育每天花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和生命投入,可谓苦口婆心却无法深入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其实效性一直是困扰教育者的关隘。归因分析发现,浅层原因是德育定位偏移,脱离了生活整体、完整教育和完整的心灵;德育价值取向偏斜,忽视了基础品格和道德智慧;实践操作过程存在脱轨、脱靶和空焊现象。深层原因是哲学观和方法论存在着形而上学和割裂化的倾向;疏于养成实事求是的学风;习惯于简单模仿和运动式的做法。道德教育发展史告诉我们,知性论道德教育只能保证做了多少道德教育工作,使人获得了多少有关道德的知识,但并不能保证人的德性的养成。刘惊铎教授在其博士论文《道德体验论》中揭示:一切道德教育只有以体验为基础时才是有意义的,提出了“体验是道德教育本体”的命题。

二、来自学校的实践探索

两年来,我们以生态体验教育为统领和牵动,在生态体验式师资培训、生态体验式学校文化建设、班级管理、生态体验式学科教学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把生态体验师资培训作为第一要务,做到“入脑、入心、有行动”。生态体验教育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其理论涵义是什么?与以往的教育有什么不同?如何进行实践操作?这些老师们一无所知。所以对教师的培训成为开展生态体验教育的第一要务。我们从理论讲座、体验式活动推介、成立学习共同体、问题聚焦、建设生态体验教育论坛、指导教师实践操作等方面展开系列化、有针对性地培训,使教师达到“入脑、入心、有行动”的效果。2005年至今,我们先后三次请来刘惊铎、姚亚萍两位教授来我校做专题讲座,老师们亲自聆听到全国著名专家带来的前沿理论报告,通过与专家进行零距离对话,老师们理解了生态体验教育的基本内涵和要义。学校课题负责人由沙丘副校长在课题推进中组织各分校、不同年级、青年教师、及课题核心成员等不同层次的培训多达到15场,通过理论讲座老师们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了生态体验教育理念的基本概念,达到了“入脑”的效果。

生态体验教育凸显体验在教育中的作用,因此设计、组织好体验活动是生态体验教育成败的前提。依据总课题组的活动推介,我们多次开展了生态体验式的师资培训,推出了“插手指”、“不要想老虎”、“撕纸”、“心灵之旅”、“你在我心中很重要”、“我的角落”等数十个经典体验活动。让教师们先参与、先体验、先感悟、先享用,达到了入心的效果。老师们在培训后这样写道:“我深深地感受到,原来教育不是单纯性的改正学生的错误,其实老师自己也有错误,失误的时候,正是对生命的感悟的过程”。“通过体验式培训,正像刘惊铎教授曾说过的'体验是无害的,只有真真正正体验过才能体会其中的甘苦!'真诚的希望我们能在生态体验过程中,创设和谐美善的育人环境,以一颗赤子之心去体验,用心灵去感动,将自己的微笑热情地传递,使自己的生命无限亮丽!”“回来后,在培训体验的时刻在我的记忆中永远忘不掉,它深刻、有内涵、感动、有人文的感情,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到从家庭到学校的教育,有了新的感触、吸取了新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在这里形成研究体验论的目标,研究的动力的方向,和参与研究的信心。” 为了加强课题的管理和推进,有力开展生态体验教育,切实落实到行动上,我们成立了以班主任为核心、科任教师为同盟的学习共同体,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这个最基层、最紧密、最灵活的共同体,成为课题研究的最具行动力的基本组织。通过学习共同体和年级组织,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问题聚焦”工作,即组织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分别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现状找出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真问题”。“真问题”不是教师凭经验推测出来的问题,也不是我们看表面现象或是主观臆断的问题,它一定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制约了教师和学生发展实在问题。我们将聚焦到的问题定位为研究的课题加以归类、厘清,聚焦的教师问题有:观念需要更新、知识结构老化、教育方法单

一、情绪波动给学生带来伤害、教师性格影响教育工作等56个;聚焦的学生问题有:自私、网络成瘾、早恋、厌学、撒谎、手机、行为习惯养成、缺乏感恩等114个。这些问题成为我校校本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抓手。另为,我校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生态体验教育论坛”(www.xiexiebang.com),为广大教师开辟了一个开放的、自由的交流空间,述说自己的人生故事和生命感动。开展生态体验教育,我们重点加强了教师在实践操作层面的指导和培训,沿着先模仿熟悉操作模式,到运用已有活动解决真问题,再到创生活动解决真问题的路线,扎实有效的开展课题研究。在体验式班会、体验式家长会、体验式学科教学、生态体验式的班级文化建设都收到的很好的效果。

教师们通过多样的培训方式,在做中学、在互助中提升、在静中反思,在体验中亮丽了自己的人生,享用到职场的幸福。

(二)以生态体验式的学校文化建设为基点,融通三重生态,构建和谐学校。

我校确定的办学宗旨是“构建和谐学校,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的管理最终要实现文化的管理,和谐学校一定要有和谐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建设,必须要遵循有利于人的和谐发展的原则,它是以尊重、公正、平等为前提的。以往,我校进行的是“校园文化建设”,可那是没有理念引领的,是零散的、片面的、狭隘的、随意的,自从开展了生态体验教育的课题研究后,我校以课题理念为统领,站在生态体验的理论高度重新定位为“学校文化建设”,它包涵了环境的文化建设、人际关系文化建设、学校与家庭、社会关系文化建设、教育活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学术文化建设等等。生态体验的视点告诉我们,生态体验教育不是压倒一切的颠覆性教育,而是具有融通性的,整合各种教育因素,诱发美善教育因子,师生互惠共生的和谐教育。据此,我们把以往开展的所有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措施统整起来,去固除弊,展示出学校文化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1、注重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开启师生的生命智慧。69中学的学校环境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设的。操场墙壁上的绘画、教学楼前厅的浮雕、走廊里的挂板、字画、图片等都出自学生们的手笔和老师的心血。图片中展示的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一幕幕,那一幅幅画、那灵动的书法,那挂板和浮雕的非凡创意,无不涌动着师生们亮丽的风采,无不展现着师生们的生命智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轻松、自在、真实,对于品格的养成具有诱发和唤醒的积极作用的。

2、注重隐性文化的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可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是浅显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隐性文化是深邃的,是体验的、感悟的。学校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象校园环境这样的显性文化的建设,更应该注重隐性文化的建设。两年来我们在组织建设、活动设计、班级管理等工作中重视了文化的管理和文化的建设。

(1)加强文体活动的开展,增加生命阅历,体验运动之美,体验艺术之美。

我们设计开展了“唱大歌、跳大绳、绘大画”的文体活动,即千人同唱一首歌、全班同跳一根绳,多人合作一幅画。此活动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课上教,课下练,以合作体验为基本形态,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互助品格,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不断深入挖掘其蕴含的体育精神和艺术精髓。每日清晨师生踏入校园那悠扬的乐曲流入耳畔;升旗仪式上雄壮的国歌唱响校园;课前一支歌扬起青春的风采;操场上千人同唱一首歌让学生们找到自信、找到力量;大绳上每增加一人,每多跳过一次,学生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一张画纸上多人来描绘,共同勾勒美好的心灵家园。这一切都彰显着青春的活力和律动,所有的美善因子在学生心中流淌。

我们还提出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倡导学生到操场上、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校园体育吉尼斯”活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设有规定项目(跳绳、跳远、投篮等)和自选项目,满足了学生个性体育特长展示的需要,更加丰富了校园体育运动。打破纪录的同学更成为老师和学生们心目中的英雄。另外,每年的4、5月份的篮球赛和健美操比赛,十月份的校园艺术节和运动会都是学生们最快乐、最幸福的季节。我们为学生们搭设了展示的平台,营造了体验场,学生在运动中,在艺术的陶养中,在相互合作中展露出亮丽的生命样态。

(2)建立学生社团,学生们在自主实践的体验中成长。

学校在部分学科教师的自愿参与下,组织学生成立了大大小小20几个学生社团,其中体育社团有:悠悠球协会、轮滑队、舞蹈队、篮球队、健美操队等,艺术社团包括:管弦乐队、民乐队、舞蹈队、冰雕队、摄影队、书法绘画队等,还有小记者团、国旗班、文学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等。这些社团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阵地,他们自己制定章程、自己招募会员、自己设计活动......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合作、协商的情况下实现,这给学生的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广阔空间。加入社团不是因为优秀,而是因为人所拥有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进入社团经过锻炼使自己优秀起来。这样的人生体验是受用终生的。

(3)创建“个性化班级”,实现班级管理自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级应该成为学生们心之向往、快乐成长的地方。“个性化班级”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班歌、班训、班徽,要有反映班级精神面貌、富有特色的班级网页。每个班级在每学期初都要进行一次重新的设计。“个性化班级”打破了传统教室统一布置的模式,调动、激发广大学生及班主任老师的创作热情,创建不同的班级文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个性空间。推出的“家的感觉真好”、“绿色家园”、“温馨的港湾”等个性班级,一改往日的灰色与暗淡,使教室活泼跳跃起来,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在自己亲手装点的教室里学习生活,有了更多的愉悦与温馨。另外,班级规则、班级程序的制定必须通过学生们的集体讨论,才可执行。这一过程,充分表现出教师的民主管理之风,表现出平等、尊重的育人观,是类生态融通的最好体现和必须体现。

(4)营造书香校园,开展“读书、知书、爱书”的读书活动。

孩子养成阅读、看书的习惯,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须功课。为了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以书为友,我们要求班班建立小书架,学生从家里奉献出阅读过的、积极健康的图书到班级,利用早自习、午休、自习、课间等时间分享、共读。当学生沉浸在书中意境时,可与圣贤为朋,与先哲为友,感受传统文明,领略世界文化,共享智慧人生。学生可以在与作者的对话中,在阅读后的反思中,在超越时间、跨越时空局限的体验中厚重了自身的生命阅历,提升了道德智慧。

(三)以生态体验式班级管理为重要抓手,加强学生的基础品格培养,提升班主任科学管理班级的能力。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场域和空间。学校的培养目标、办学思想、管理规范等大都是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实施对班级的管理来实现的。学校开展生态体验教育,以生态体验式的班级管理为重要抓手,将管理重心下移,加强对班级管理的指导和把控,将生态体验教育理念“落到小处、落到实处、落到细处”,目的是努力创建一个以师生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生态的班级文化环境,帮助教师提高科学管理班级的能力,培养学生基础品格,塑造健康人格。我们尝试通过“班级人际氛围形成、制定班级规则和班级程序、开展生态体验式的主题教育”三个层面开展生态体验教育。

1、建设班级团队,形成良好人际氛围,融通类生态关系。

在新生入学或每学期初始,班级都要开展“团队建设”的体验活动。小组学生通过充分沟通和交流,研究制定本小组的队徽、队歌、队训,确定本小组的学期发展目标、行动指南等,并将这些写在纸上,与其他团队交流分享。在团队建设的体验活动中,学生们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学会了沟通,达成了共识,融通了类生态(人与人、人与人群等)的关系,班级呈现出和谐、友好、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

“了解你身边的人”的签名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沟通。每学期,班级组织学生开展“获得签名”的体验活动,去了解和发现你身边人的优点和长处。如:找到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找到一个喜欢吃辣椒的人;找到一个你敬佩的人(写出敬佩的理由)等。活动要求体验者必须获得被访者本人的亲笔签名;每名同学必须在两周时间内,主动、充分的与其他同学交流,认真完成任务;获得签名不是目的,参与此活动关键是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督促同学们在新环境下,加深对你身边的同学了解;真心交流、和谐相处,通过“签名活动”,希望同学们彼此成为“真朋友,好伙伴”活动结束后,班主任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对话,分享活动的收获,提升认识,找到沟通和交往的好方法。“获得签名”的体验活动在建设班级团队,形成良好人际氛围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制定班级规则和班级程序,凸显民主和谐管理之风。

设置班级规则和程序是建立良好班级纪律、形成良好班集体的有效措施。所谓“规则”是指师生合作共同设置的、典型的、对学生提出的主要期望和标准。其目的是告知学生,在班级里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能接受的。所谓“程序”是传达对不同类型学生行为的期望。它们通常提供一些具体的活动,直接指导完成某些事情,而不是禁止某些行为。组织制定规则和程序的体验活动时,首先教师与学生要一起讨论制定全体学生一致遵守的行为标准的重要性。其次,让学生们将他们所有认为重要的标准都列出来,要求学生描绘他们在班级里怎样表现会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再次,清单确定后,组织一次讨论会对每项规则和程序进行说明,并要求学生表明是否能接受这样的行为标准。也可以让学生把规则和程序清单带回家给父母签字然后再返还老师。最后,当学生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规则和程序,并承诺遵守这些规则和程序后,由教师帮助学生们识别和监控他们的行为。如某班规则为:待人礼貌、友善;爱护学校和私人财物;遵循老师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努力学习、遇到难题时向人请教;用非暴力手段解决冲突等。程序有:收发作业的程序;扫除的程序;参加会议的程序;迟到的同学进教室的程序等。

由于学生参与制定了班级规则和班级程序,所以学生们都能自觉遵守行动公约,努力践行。制定规则和程序的体验活动,群集了师生的生命智慧,凸显民主和谐管理之风,逐步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水平。

3、开展生态体验主题教育,实现品德培养的“点”上突破。我们将生态体验主题教育与以往的主题班会相融合,由班科任教师调研访谈,组织学生座谈,聚焦班级学生成长中在品德、行为、心理等方面的真问题,然后,设计生态体验教育活动方案,开展体验教育活动。例如:69中学初二某班现有62人,手机拥有者78%,现使用者46%。学生使用手机,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课上出现了学生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打扰了老师授课、同学听课;同学间互发短信,存有不良信息;还有手机不慎丢失,带来经济、精神损失;同学间存在比阔等现象。针对班级中这一真实现状,班主任舒东老师在“生态体验教育”课题理念的引导下,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交往中的热点和困惑,选择了班级生活中的真问题,以《面对手机》为题,展开了一次有益的道德体验的专题研讨。

主题活动伊始,班主任老师的手机铃声不断响起,在不得以的情况下,班主任老师接起了电话......与会的专家、领导、教师及学生面面相觑?舒老师在接听电话后,对学生说:“刚才我的手机铃声响个不停,真是对不起大家,同学们对老师接听手机有什么看法?作为中学生应如何面对手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讲述了他们与自己手机的故事,一件件生命叙事真实在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活动从班主任创设的体验之境切入,引发学生讲述了与手机之间的切己关联的生命叙事,通过学生课前分组收集到的的关于手机的资料分享,教师引导学生就“中学生是否应该拥有手机?”、“中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进行了开放式对话,学生亲历了现场采访的体验,让学生们走近与会的专家、领导和老师们,进行多样性、多层次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进入体验之思的境界,学生的反思性表达是真实而深刻的。活动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生态体验式的课堂,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体验者,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仅是导引者,同时也是一名体验者,教师和学生的学习、道德意识与生命质量,在互惠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上不断创生。我们欣喜地看到,生态体验下的课堂,知识容量大,有层次感,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在实施中,调动了与会所有人的多重感觉器官,突显孩子们的个性,让所有人“归真”,拥有“本真”心态。另外还推出了如强晓光老师的《面对水污染》,直面关爱大自然的道德情操;刘志英老师的《红与黑》,打破了学生的自私心理;李淑荣老师的《蹲萝卜》树立了班集体团结协作的风气。等等

生态体验主题教育直接指向班级管理和学生身上存在的真问题,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在不设防的心态之下,进入体验之境,体悟自己的行为,在对话与反思中澄明了思想,提升了道德境界。

(四)开展体验式的学科教学,力争在实现新课程的三维教育目标上有所突破。

学习生活、交往生活和日常生活是学生的三种基本生活状态,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学习生活占据着学校教育的大部分时空。如果道德教育不能在学习生活中落实,不能在学科教育思想上有所体现,学校的道德教育终究还是一句空话。事实上,在学科学习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我们力求充分发掘教师内在的道德潜能,在教学中遵循平等、尊重、公正的价值导引,以身示范,师生共同体验,以此促进学生对教师及学科的情感认同,从而使课堂教学与学科教育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与人性的魅力。语文学科,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情境,常常在课堂上让学生去读、去画、去品析。在写作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生活细节完成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了四大名著的赏析,为家乡人列传,广告、对联、漫画体验,识别各国国旗等活动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我们感到体验产生了认知的突破、它开拓了语文课堂的时空视野,学生个性也在体验中充分张扬。

数学学科,开展了以“数学知识的背景--知识的形成--数学思想--数学观念的升华--数学应用”的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自身体验活动着手,按“体验活动、领悟提高、形成观念、反思应用”的思路,着力从基本知识形成过程、解题训练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教学中去实现。比如,在实数、三角形、多边形等的分类教学中渗透分类的思想;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归纳过程中渗透特殊与一般的思想;在换元法、解方程组等的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思想;在函数的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英语学科,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备课:教师们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广泛收集相关的资料,全面调研学生需求和学习水平,总结和归纳出体验式教学法备课的着眼点,即:教学内容问题化;讨论问题情景化;问题结论多元化;目标任务多层次化。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环节:注重建构,教师通过“引、扶、放、收、评”几个步骤指导教学。凡是学生做得出的,就让学生去做;教师决不包办代替,使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形成科学的有创意的新知识,并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注重阅读体验,鼓励学生主动阅读、探索、发现、体验,对大量的语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学生在特定的阅读情境、角色、任务中展开学习,变狭小的课堂为广阔的交际场所。注重换位体验,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走上讲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张威老师的语文课《不尽的桥》,刘笑男老师的数学课《密铺》,牛君老师的英语课《地球日》等。还有汪爽老师的政治课《做情绪的主人》,顾玉芬老师的生物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成为各个学科的开展生态体验式教学的引领课。

五、开展生态体验教育的反思与领悟。

(一)生态体验教育应是“爱与尊重”的教育。教师“爱与尊重”学生,多给学生以关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少些技术手段的控制,多一些真挚情感的投入,是开展生态体验教育,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础而重要前提条件。

(二)开展生态体验教育要让教师的生命样态首先亮丽起来。叶澜教授曾经说过:“在当代如果你的教育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那么你就没有资格走上讲台!”要求学生做的,教师一定要先体验,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化育品德,只有让教师的生命样态首先亮丽起来,学生的生命样态才有可能变得美善、亮丽。

(三)开展生态体验教育不是否定以往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而是要融通各种教育因子,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四)开展生态体验教育要聚焦教育中的“真问题”,以体验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之道;

(五)开展生态体验教育,要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提升经验,从模仿走向创生。先根据已有体验活动,解决教育中的问题,然后再针对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体验活动的设计,教师在解决问题中,提升了教育智慧。

(六)开展生态体验教育要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实践操作环节,即营造体验场、全息沉浸、开放式对话和反思性表达。

(七)开展生态体验教育要侧重加强对学生基础品格的培养。基础品格包括诚实、正直、同情心、团结、尊重、责任感、宽容、正义等。

(八)开展生态体验教育要学会同辈群体合作与分享。结语:

我校在开展生态体验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收到一些老师和家长的反馈,他们表达了对生态体验教育的认同和赞赏,虽然开展的时间不长,但已经收到了效果。我们认为生态体验教育可以作为全校教育工作的上位理念,统领其它各方面的工作,实现教育的深刻变革。

综上,只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前线做法和粗浅认识,有些内容我们也只是刚刚涉猎,只有做法,没有经验可言,今后需要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或作进一步的调整。恳请专家批评指正。

下载充分体验,营造语文生态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充分体验,营造语文生态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营造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的三面镜子 摘 要: 如何营造高效课堂,这固然是一个不小的话题,但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我必须要面对的话题。纵然不能一步登天,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思考,阅读,分析和学......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大家手笔)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课堂氛围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课堂氛围 柳江县拉堡二小 何丽珍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课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快乐的学习。作为一名语文教......

    营造语文趣味性课堂的方法小结

    营造语文趣味性课堂的方法小结 在语文教学中,我根据语文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活泼好动的特点,尽可能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

    打造生态课堂++追求本色语文(模版)

    打造生态课堂追求本色语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有幸于今年3月29日至31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礼堂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名师之路”——全国“新理念、新课标”......

    生态体验教育案例(范文模版)

    爱的名义 哈尔滨市清滨小学校“生态体验下的德育”案例 案例再现: 2006年7月15日那天是哈尔滨市清滨小学校召开家长会的日子,与此同时,学校的领导们也正围坐在校长室里,召开领导......

    生态如诗,体验似水

    生态如诗,体验似水 ——谈我园生态体验教育中园本资源的有效开发与运用 作 者:张 晏 单 位: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西新桥幼儿园 摘 要: 本文阐了在环境教育迫在眉睫的今天,我园以“......

    生态社区营造调研综述

    乡村文化复兴 营造生态美好家园--四川农大易同培教授柏林湾生态社区营造调研综述2013年10月21--29日,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邀请四川农大易同培教授一行2人,再次到花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