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000

时间:2019-05-13 03:1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00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000》。

第一篇: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000

《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课题研究方案

永康小学美术高级教师

陈俊

一、开展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课题研究背景

(一)小学美术新课标的解读

美术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指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在价值观上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依靠学生。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在互相交融中寻求理性与情感的协调,让她们能够更多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对立。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打开我们的视野,把对教科书的关注转移到自然、生活、社会、世界和人 本身上来,使课程的空间增大。创新与发展的课程实施观。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真正有效的作用,让她们从原有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共同成为教学的主人。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体现科学和开放的精神,使所有的人都能够分享多样化而不是单一化的管理和决策。

(二)学校教育追求特色的需要

永康小学是小榄镇一所执着追求落实素质教育的省一级优质小学,学校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素质教育强校”为办学理念,美术教育工作是学校的办学的追求。永康小学有着非常优越的美术教育教学园地的硬件及软件设施设备。学校是“中山市儿童水墨画特色项目学校” 以项目品牌作为龙头,带动全校师生的进行美术修养提升,营造“文化永康,墨香永康”的学校美育文化。

(三)师资生源基础现状的优势

学校有一支专业水平高,教育教学能力强,团队精神好的美术教师队伍。有专业的国画教师2名,综合美术教师1名。如何使他们能够成为有着优秀的个人技能、不断钻研的教学品质以及实效的训练策略的水墨画教师,促进他们的专业化成长,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课题开展的必要性

水墨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国粹,在中小学教育传承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自新课标实施以来,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问题。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由于人文精神的介入,文化语境在新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使得美术课堂越发精彩。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文化语境所带来的美术课堂教学革命史空前的,也是多元的。美术课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所以我们在研究儿童水墨的同时把地方文化与美术课堂进行对接,使得学生在学习水墨画的同时了解地域的本土文化。

由于教材的兼顾性太强,教材本身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单一的课本资源远远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满足当下小学美术教育实际需求,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目前,全国上下的美术教育,把挖掘与传承祖国的悠久历史文化作为小学生审美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地域文化与美术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在视觉图像上,依据地方文化资源的独特性,祈求建构丰富多彩和务实的美术课堂课堂,已成为当下美术教育心得热点。

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本课题旨在通过课堂教学这主渠道,引进、应用地方文化资源,运用有效的教学途径,让学生们进入真正的文化语境之中,增强学习兴趣,认知生活,培养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化学科的语言性和兴趣的普及性。

2、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专长发展,拓宽学生的成才之路。

理论价值

(一)、作为国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榄菊花文化,其种菊,爱菊,咏菊、画菊、品菊已经成为小榄镇人民生活中的一件重要内容。菊花及其文化作为美育的一个载体,有着丰富的理论价值。

(二)、地域文化,小榄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其中小榄的菊花最具代表性,出此之外还有小榄的桥、镬耳屋、水色匝等文化支撑起了具有小榄本土特色的地域文化,如:“水色匝”文化,它不仅仅是指水上飘色,它还包含了水、桥、游、赏及沿途两岸的树和农家建筑。这些本土文化资源。蕴藏着丰厚的、可开发的教育资源,通过“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我们可以找到实施当下美术教材以外的鲜活的课程资源,并以此完成青少年一代发展阶段的审美、性格和品质的塑造,把这些资源引入课堂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意义。

实践价值

(一)从实践上看,“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就是利用其本土资源,在水墨画教学上,选择适合教育教学的“图像”、“色彩”元素,通过一定的“过滤”,通过课堂实践论证,以校本形式呈现的“特色教学”模式。其实践价值之一就是形成较强的区域品牌效应。

(二)“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就是利用其本土文化这一资源,在美术教育上,选择适合教育教学的“图像”、“色彩”元素,通过一定的选择、过滤,通过课堂实践论证,以校本形式呈现的“特色教学”模式。其实践价值之一就是形成较强的区域品牌效应。有实践例子为证:

1、课题的研究方向是,就是通过开展以“本土文化”为题材的美术造型与文化综合探究,包括小榄的菊花、小榄的桥、镬耳屋、水色匝及小榄的粤剧等民俗文化欣赏。寻求当地民间文化与艺术教育教学结合点,以直观的文学、艺术、科学和劳动等形式向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菊花文化的普及,增进小榄学生的爱乡情怀做法符合新课标精神,因而有其实践价值。

2、“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课题,在内容与形式上呈现多元化。通过选择不同的内容或表现媒材形式的不同,将会形成丰富的探究过程和有效的教学结果。这种“发散式”研究途径,具有拓宽教学思路、创新教育特色的实践价值。

3、我校已先行对“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课题进行研究,如:儿童水墨画创作之水色匝系列、儿童水墨画创作之粤剧人物系列、儿童水墨画创作之文田市场系列等己有初步成果,且得到广泛专家及省市镇各界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他们一致认为“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值得深入研究总结和推广。

4、我镇在2010年继我校举行的“全国〔四地〕本土与水墨教学研讨活动”之后,在各校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小学分片区进行水墨画教学研究,同时小学还与中学拉手,在各片区进行水墨画的教学的深度衔接。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理论研究,有助我镇各校对进入课堂的地域资源进一步梳理与整合,形成系统的课堂教学操作经验介绍和交流渠道,推进美术教学向深度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本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对“小榄的菊花、小榄的桥、镬耳屋、水色匝及小榄的粤剧” 等本土文化(图像)研究,寻求美术课堂教学普遍规律和有效实施方法。

2、通过对本土文化进入水墨课堂实践活动,营造一定的文化语境,构建美术特色课堂。

3、整理和归纳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经典案列,为普及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在对“小榄的菊花、小榄的桥、镬耳屋、水色匝及小榄的粤剧” 等本土文化中图像的整理与开发,建立图像与水墨画教育对应关系。

2、水墨画课堂教学的目标设定、文化语境(介入)导入方式、教学过程(难重点显示与解决)设计、评价设置等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三)重点和难点:

1、本课题重点在于通过本土文化中各种文化资源的图像整理与开发,找到儿童水墨课堂有效的教学方式。

2、难点在于本土文化图像的整理与开发与儿童水墨教学的关系探究

四、子课题研究

本课题基于小榄本土文化资源而开展的一项围绕儿童水墨画课堂教学有效途径探讨的课题研究。在课题思路上,主要是对本土文化图像及其文化语境资源的整理与归纳,找到这些优秀资源在水墨画教学课程补充资源及有效整合途径。主要运用资源探究与归纳整理、本土文化资源与水墨画教学设计、水墨画课堂引入地域资源的有效途径等方法,形成本课题模式,向全镇全市推广。课题的研究方案主要是依据我校现有的师资资源,组建优秀团队做先期的课题模式,继而向全镇推广。本课题在本土文化资源的民居民俗等方面进行与儿童水墨课堂衔接研究。分别在水墨画造型与表现、设计与运用、综合与探究等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活动。子课题安排如下:

1、视觉图像研究

民居(镬耳屋)——永康小学 祝瑞

民俗(民间节日、文田市场等)——永康小学 祝瑞

2、菊花图形研究 菊花的造型——曾繁荣

菊花中国画扇面(诗书画)——永康小学

曾繁荣

3、综合艺术

小榄水色匝——永康小学

陈俊 小榄粤剧人物——永康小学

陈俊

五、阶段性计划: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2月)1、6月,撰写课题计划书。2、7-11月,召开会议,明确分工,对地方资源整理与归纳,撰写工作计划。3、12月,进行课题开题报告会。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9月)1、1月-5月分别开展本土文化资源课题教学活动。撰写教学设计,植入文化语境,做好课堂图像与课堂反思记录。2、6月-进行课题研究小结会议(第二阶段课堂教学资料的评议与补充)3、9月,“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教学有效途径研究优质课评选,教学设计评选,课堂教学实录(图片等教学资料)评选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3月)1、11月,撰写本土文化进入美术课堂有效途径研究(课题主持人陈俊)2、12月,课题补充撰写本研究教学设计、课堂反思,上交课题教学相关图片及活动资料。3、2014年1月-2月,编写并出版《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文字与图录)4、2014年3月,举办结题会,举办“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有效途径研究课题图片及成果展。

第二篇:浅议本土资源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浅议本土资源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实际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的执行”。我园花卉树木种类繁多,夏天观景秋天摘果,且幼儿种植角资源丰富,园里本土资源随处可见、随手可得。近几年,我们尝试挖掘本土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和指导幼儿在本土资源中开展富有个性的创意美术活动。那么,如何把本土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到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当中,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尊重幼儿年龄特点,把生活经验作为基础 兴趣是做好一切的源动力。幼儿年龄不同,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与认知能力也各有差别。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和关注点集中时间比较短,特别是面对不熟悉不感兴趣的内容时,孩子们往往会转移注意力。因此,我们选择美术教学内容时必须尊重幼儿年龄特点,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按照不同年龄段来开展创意美术活动。如开展大班创意美术活动“秋天的果子”,我们的做法是:先确定教育目标,让幼儿丰富有关果子的知识和经验。然后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周围的果树,回到幼儿园以后和小朋友探讨交流。接下来和教师一起到幼儿园观察各种果子在秋天的颜色及特征。最后运用各种果子造型进行艺术想象并大胆创意创作,这种创作可以画,可以用彩泥捏,可以粘贴等。还可以生发一些内容,比如去采集果子、给果子分类等。而中、小班如果搞同样的活动,那就得降低目标、降低要求。特别是小班幼儿刚接触美术工具和材料,且由于创作时手眼也难于同步,因此,适宜引导小班幼儿进行水粉涂鸦、撕贴、泥工等多种形式的创作和添画。在这些生活化的创意美术活动中,提高了孩子们折、看、画、染、粘、拼等的动手能力,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创造性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进而较好地激发了幼儿创作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创设美术本土环境,让幼儿与环境直接互动 在挖掘本土化资源进行创意美术活动中,我们要善于创设美术本土环境。这种环境不是机械的、单一的、只给大人看的。而应该是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和幼儿能直接对话的“活”环境。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幼儿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为幼儿提供熟悉的、身边的、可操作性强的材料,充分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美术环境动起来、活起来。如我园在搞“我爱山丹”这一创意美术主题活动时,我们鼓励教师和幼儿积极挖掘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发挥想象、大胆创意,在互动墙面上自主表现家乡的美丽。出乎意料之外,孩子们的作品太让人震撼了,他们小小巧手描绘的家乡是五颜六色的,大佛寺、焉支山、马场草原仿佛在我们眼前。麦子、洋芋、油菜花散发着家乡的味道,虽然表现手法是稚嫩的,但浓浓的家乡情尽在眼中。当大人欣赏他们的作品时,他们还做起了小小的导游自豪地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通过这种互动美术活环境的创设,不仅向幼儿传递了丰富多彩的创作信息,也增长了幼儿各方面的知识。又如, 每一次在幼儿种植角活动完以后,我们都让小朋友分组合作,在记录表上把植物的变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并张贴起来互相交流。

这些本土环境的创设方法,增长了幼儿的见识,让幼儿在本土环境中感受美的氛围、接受美的熏陶,培养了幼儿浓浓的热爱家乡之情。

三、选择本土自然资源,拓展主题教学内容 本土化教育内容必须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必须从孩子熟悉的实际出发,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获得发展为目标。我们深入挖掘幼儿园本土资源并有效应用到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从小接受本土优秀的文化熏陶,培养幼儿爱家乡、表现家乡的民族情感。这样的方法,丰富了孩子们的创作世界,也拓展了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题教学内容。

我们开展本土化创意美术活动实施的途径以整合式主题活动为主。如,我园结合研究的课题,将挖掘的本土资源整合为五大教育主题,即“田园”、“美食”、“旅游”、“陶艺”、“游戏”,每个主题含有一系列相关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等,强调各个领域间的整合、内容间的整合、区域间的整合、主题间的整合等。如,在“田园乐”这一主题中,有集体活动“编马莲”、“摘果子”、“画树叶”、“编草帽”、“绘花园”等。又如,在“美食乐”这一主题中,有区域活动“画糖花”、“做面卷”、“搓搓鱼”等。在“旅游乐”这一主题中,开展的集体活动有“我是小导游”、“我画大佛寺”、“草原真美丽”等。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结合幼儿生活实际,选择幼儿亲身经历,让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自己所见所闻,开阔了幼儿眼界,丰富了对家乡的认识,提高了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性。

大自然就是活教材。我们发现,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的、本土的材料,激励幼儿大胆表现、积极创造,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编写(2012年9月)。[3]《学前教育》杂志。

第三篇:谈本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谈本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联系单位:云南省华宁县宁州镇葫芦冲小学

联系教师:孔 蕾

联系电话:***

谈本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内容摘要】:本土文化资源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根基,也是美术课堂的宝贵财富。通过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以美术教育的方式去传授、理解和传承民间美术文化,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美术综合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美术教学

渗透

本土资源

《标准(试验稿)》对美术课程资源的强调,大大突破了原有“以美术教材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美术课程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美术课程资源不会自觉进入美术课程领域,它需要由师生合力进行开发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根基,也是美术课堂的宝贵财富,它取材容易,贴近学生生活,能有效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因此开发和利用本土美术资源,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如何将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融入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呢?我近来开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进行一些探索,寻求恰当的课堂呈现形式以更好的突出地方文化色彩。总结下来,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就地取材,充实美术课程内容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与深化,“课程资源”在具体的学科领域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热的概念和研究热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成了美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为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我们如何去开发和利用农村的美术教学资源?怎样拓展美术课堂和我们的生活相结合?又如何将乡土资源融合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让学生享受到美术课程的愉悦性?我认为,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的“以美术教材为唯一课程资源的观点,但也不能矫枉过正,完全抛弃国家发行的美术教材资源,既要“走进”教材,也要“走出”教材,拓展教材,“理性且有个性地展开美术教学活动。”因此,我因地制宜,努力尝试着让学生以乡土艺术为起点,走进世界多元文化的领域。

华宁地处滇中,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山区县。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开口就是歌,起步便是舞。在华宁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民间歌舞浩如烟海。无论是在云雾缭绕的登楼山,还是在华灯霓彩的小县城,都有着极其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不论是喜庆节日,还是闲暇傍晚,你都能看到翩翩起舞的人们。这婀娜多姿的民间舞蹈,为美丽的华宁凭添了道道浓郁的民族风情。这便是开发乡土课程、教材的最佳资源。据此,我应因势利导,围绕当地的建筑、民俗、艺术以及土特产等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将它们作为校本美术教材和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资源。这些地方文化资源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那么又如何让学生走出学校去收集本土美术资源呢?为了使学生在感受大自然、体会大自然的同时,激发灵感,充实绘画素材,提高绘画能力,就必须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进行写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大自然的美。置身郊外,眼前秀美的自然山水让学生们分外的激动——回到自然的怀抱,享受在山水间拿起画笔的惬意,这是在教室中面对课本时无法找到的感觉。选定景点,学生选择不同的角度,打开画箱,支开画板,心无旁骛地调动着盘上的颜料。学生们作画的时候,老师在一旁认真巡视、悉心指导。写生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美、发现美、感悟美,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大自然”中写生,让学生身临其境、融入其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幅写生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写生活动,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了绘画技能,感受到了本土美术资源的美。课后我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收集本土美术资料,利用学过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开展探索活动。融合美术课程的内容,通过综合性、有层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家乡的美术文化,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美术资源的意识,形成美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作、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美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得到发展。

二、突出乡土性,形成课堂教学特色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就表明美术教学要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尤其不能忽略在课堂教学中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所以美术教师除了教授课本内容以外,更应注重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当地的地方文化,突出地方文化色彩,将美术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又使得学生对当地特色文化进一步了解,并将它们与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及综合探究能力。

教师在开发和利用地方美术资源进行教学中,要突出乡土性、人文性、综合性、趣味性,从而形成教学特色。《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教学活动过程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本土美术氛围,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感受、热爱家乡的美术文化和民俗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汇集成绚彩、风格多样的中华服饰。他们或斑斓厚重,或丰富华丽,或简洁朴美,最为完整地展现了各民族的风格。民族服饰,就是独具民族韵味的美术文化。彝族和苗族是爱美的,特别喜爱花,爱美和爱花充分表现在他们的服饰上,而这样的服饰就为我们的美术课程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民族服饰时,教师展示彝族姑娘的服饰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件服饰有什么特点?服饰的色彩上有什么特色?我们的学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彝族服饰在我们周围随处都能看到。孩子们对于彝族服饰了解得很透彻,随口就能说出服饰的特点,“彝族的服饰有许多纹样,色彩鲜艳,有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等,各种颜色搭配。”“装饰图案以花卉和象征吉祥的植物为主,寓意高贵、华美。”多变的款式、鲜艳的色彩、丰富的装饰纹样、精巧的戴饰,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织锦、刺绣、挑花等民间工艺,在服饰上被充分地展现出来,美丽的民族服饰蕴含了各民族的风俗、礼仪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了解各民族的服装特色,以此来触发学生的灵感,引发设计构思、描绘和上色。让学生广泛吸收本民族及生活中有特色、有价值的事物来进行创作,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在创作中得心应手,取得好的学习效益。拓展中要求学生根据彝族服饰的特点,设计一套服装。学生制作的民族服饰,要美观、实用、有民族特色。因为有了平时的了解、观察和积累,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剪出衣服的款式,并能在服饰上添加图案、上色,制作服装的配饰。

由此可见,乡土美术蕴含着丰富多样的人类文化,具有较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乡土美术,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本地域、本社区的文化,了解本土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了解本土社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的文化,认识到它们的价值,挖掘出它们的美。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教学领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才会有发言权。

三、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美术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提炼于生活。美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生活之中。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美术有益于世,谠其不而,便不足存。”美术课程需要关注文化与生活,需要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周围环境相联系,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地方美术资源,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了解地方美术文化的历史及特点,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能力。美术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加强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及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让生活走进美术”“让美术表现生活”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融入社会,注意观察身边的美好事物,体验生活的乐趣,并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表现生活。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我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始终认为美术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以教材为最基本的课堂素材,在美术课堂上形成融趣味性、游戏性、生活性、知识性为一体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融入社会,积极引导他们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找美,探索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

我在教学《家乡的建筑》一课中,收集了大量的农村建筑图片,展示给学生欣赏,当学生看到自己熟悉的建筑物时都显得异常的兴奋,抢着向大家介绍,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指导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描绘自己喜欢的建筑物时,许多学生都能模仿或创造一些新的造型,力求使自己的作品达到真实和完美。学生在愉快的活动过程中,积极与人合作、交流、动手动脑,进行创作。

通过欣赏、理解直观的传统造型艺术和所包蕴的文化内涵及其制作的学习实践活动,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地方自然景观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主动观察自然、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热爱自然、表现自然。同时也有益于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意识到:美术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放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引导他们参与美术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尹少淳

段鹏

主编

2、《华宁县县志》

第四篇:浅谈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数字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灵活运用数字资源转变教学模式,提升语文课堂效率

商洛市山阳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王 恩 相

内容提要:

农村教学点数字资源对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利用农村教学点数字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必须实现对信息的加工、组合、整理,合理利用资源,丰富语文知识,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促进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现代化。关键词

数字资源 语文教学模式 课堂效率

实施农村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育工程,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农村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对改变农村地区的教育面貌,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字资源对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能实现人机交互式操作。它具有形象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和视听技术两者的优势。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数字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丰富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训练审美情感。

一、合理利用资源,丰富语文知识

在以前的教学中,由于只有教材和教参,使得我们对课文内容的背景了解的很少,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有限,使本来与课文情节相隔甚远的学生,对课文知之甚少,造成了知识贫乏,视野狭窄,有时学生提出许多偏难问题,教师难以解答,学生又没办法找到答案,只有瞎想,最后不了了之。随着农村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育工程的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得到了改革和创新,教师可以对远教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利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如:在教学《丰碑》一课之前,我鼓励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同时,我也在数字资源中搜集了大量的书本中没有的,且又对学生学习很有价值的资料,在课上,同学们兴高采烈,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新发现,相互欣赏,资源共享,教师又加强引导,适时点拨,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了多方面的了解,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在课件演示中,形象生动的表现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容易理解课文。课后,我问同学们:“你们学到了什么?” 大家都回答说通过录像、阅读资料等观看学习,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体会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在如:《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单靠课文内容学生很难理解,于是,我收集有关资料介绍给学生,上课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播放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的画面,从部分到整体,从整体到部分,结合课文内容教学。通过合理利用数字资源,学生了解了宋朝的历史文化,了解了历史,丰富了语文知识。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凭课文介绍和教师的分析往往给学生是抽象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象、生动的参照物,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激发学生兴趣,给予体验之乐,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培养。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和主旨。

例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文时,由于学生不熟悉“鼎”,如果没有很好的情境一定很难教学,于是我把多媒体课件里的一幅幅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尤其是看到世纪宝鼎这一画面时,学生都争着要介绍。这样一个小小的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在教学《燕子》一文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首先出示一幅栩栩如生的春天图,让学生观察、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学生看到画面后,都畅所欲言,然后播放歌曲《小燕子》,通过图、文、曲结合,提出自学要求:“燕子时什么样子的?”“你从哪里感受到春天的美?”从情境中,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燕子有美丽的翅膀。”“燕子穿着一身花衣裳。”“燕子飞的很快。”“春天到了,小燕子飞回来了,给春天带来了勃勃生机。”学生的这些想法,真正是它们的心声,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通过教师利用数字资源,把复杂的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让学生乐学、好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充分利用音像资料,活跃课堂气氛

数字资源中有许许多多形象、生动的图片、音像资料,把这些图片音像资料运用于教学,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把课堂变得轻松活跃。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为了便于理解小女孩的五次幻想,我充分利用课件资源,通过收集、整理,在课堂上合理演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在大雪纷纷的大年夜小女孩冒着风雪孤单单做着,学生便会感受到小女孩是多么的可怜,特别是小女孩的五次幻想,都出现了栩栩如生的画面,让学生一边听范读,一边观看画面学,当学生听到小女孩喊奶奶,再看到奶奶把小女孩带走时,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我问“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同学们都纷纷发言,有的说小女孩太可怜了,有的说我们应该同情小女孩,有的说要把自己的东西给小女孩。

《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欢快的小诗,在教学中,可以把音、像、图、文融为一体教学。首先观看影片,把少年儿童快乐幸福的画面展现给学生,然后课件演示课文内容,聆听范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播放那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此时,是学生兴致最高的时候了,伴着优美的音乐,学生边歌边舞,课堂成了学生的乐园,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幸福和快乐,最后,学生可以自由组合,编出自己喜欢的舞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或演唱。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把学生带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这样,利用音像资料,将比较抽象的或学生不熟悉的,离我们生活太远的意向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掀起课堂高潮,使学生进入作品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发表意见,互相交流的环境,提高了可堂效果。

四、灵活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灵活教学,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的有利措施,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挖掘其中的愉快教学因素,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愉悦的情绪体验。下面以《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为例,谈谈如何灵活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这节课应将其作为一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课,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制作了多幅内容各异的多媒体画面。首先用动画闪现出“圆”、“明”、“园”三个字,让学生解释这三个字的字意,然后老师引出课文导语: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它的名字就叫圆明园。接着配合优美舒缓的轻音乐,用不同画面方向飞出的字体介绍有关圆明园的资料„„上课之初,用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在讲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的布局结构,用多媒体播放圆明园的空中俯瞰图和平面展示图,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它圆明园规模宏大的布局景观。讲授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时,让学生熟读课文后概括出圆明园的中式建筑和西洋景观各具风采大而美的特点,然后我就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它的建筑美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风景名胜“平湖秋月”、“武陵春色”、诗人笔下的 “蓬莱瑶台”以及异域风情的西洋建筑的画图,使学生在视觉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圆明园被称之为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真是名不虚传。接着画面设置问题:“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后继续播放配乐课文关于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段落,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圆明园历代珍藏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等代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我在圆明园教学设计的构想中,运用这些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相信每个孩子通过这些形象直观的图片,在心里都要再一次赞叹圆明园的雄伟。在观看过程里,好多的孩子神情激动。我很巧妙地把新授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在同一个环节里,把学生从感悟带到理解,从课内带到课外。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理解,在拓展中提高,在交流中升华。

最后,在理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时,我没有过多的进行讲解课文有关内容,而是让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再让学生谈感受,然后把感受带到课文里读第五自然段,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和仇恨的情感,然后用《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的一段话结束本课教学,更好的渗透了“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教育。还可以利用远教资源中的“习题精选”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爱祖国的,学习“扩展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能融声、形、色等为一体的功能,通过生动、形象、动态地演示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的同时,还能化难为易,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在思考与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五、利用数字资源提高人文素养。

小语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片断。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确定鲜明的形象,关键在于如何缩小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教学时,单凭词句的分析是不够的。运用多媒体光声的有感模象,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得到血肉丰满、情感充沛、形神兼备的印象,以便准确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发挥多媒体的独特功能,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十分重要。例如: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可以利用课件演示詹天佑修筑铁路遇到的困难,采用的方法,学生看后就很容易理解詹天佑不怕困难的精神和爱国情感,同时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再如:学习《长城》一文,学生没有亲临长城,怎么教学效果才好呢?利用远教资源,把学生带入雄伟的万里长城中,首先出示长城的全景图,学生感受到了长城是多么美丽壮观,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欣赏,联系课文内容,学生体会到了修筑长城的艰辛,更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结晶。远程教育提供的丰富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教师的思维,通过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的掌握了课堂教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农村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育工程让边远地区的学校也搭上了信息时代的列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够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开阔我们的视野,优化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我们要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研究,用活远教资源,把远程教育全面的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参考书目:

1、《小学教学研究》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8期

2、《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12月第1版。

第五篇: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洞水小学郭中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远程教育资源已在我们农村学校教学中不断进入,远程教育资源对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能实现人机交互式操作。它具有形象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和视听技术两者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远教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丰富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训练审美情感。

一、合理利用资源,丰富语文知识

在以前的教学中,由于只有教材和教参,使得我们对课文内容的背景了解的很少,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有限,使本来与课文情节相隔甚远的学生,对课文知之甚少,造成了知识贫乏,视野狭窄,有时学生提出许多偏难问题,教师难以解答,学生又没办法找到答案,只有瞎想,最后不了了之。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得到了改革和创新,教师可以对远教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利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凭课文介绍和教师的分析往往给学生是抽象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象、生动的参照物,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激发学生兴趣,给予体验之乐,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培养。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和主旨。

三、充分利用音像资料,活跃课堂气氛

远教资源中有许许多多形象、生动的图片、音像资料,把这些图片音像资料运用于教学,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把课堂变得轻松活跃。例 如《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欢快的小诗,在教学中,可以把音、像、图、文融为一体教学。首先观看影片,把少年儿童快乐幸福的画面展现给学生,然后课件演示课文内容,聆听范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播放那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此时,是学生兴致最高的时候了,伴着优美的音乐,学生边歌边舞,课堂成了学生的乐园,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幸福和快乐,最后,学生可以自由组合,编出自己喜欢的舞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或演唱。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2

共性,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把学生带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这样,利用音像资料,将比较抽象的或学生不熟悉的,离我们生活太远的意向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掀起课堂高潮,使学生进入作品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发表意见,互相交流的环境,提高了课堂效果。

灵活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灵活教学,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的有利措施,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挖掘其中的愉快教学因素,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愉悦的情绪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融声、形、色等为一体的功能,通过生动、形象、动态地演示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的同时,还能化难为易,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在思考与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五、利用远教资源提高人文素养。

小语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片断。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确定鲜明的形象,关键在于如何缩小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教学时,单凭词句的分析是不够的。运用多媒体光声的有感模象,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得到血肉丰满、情感充沛、形神兼备的印象,以便准确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发挥多媒体的独特功能,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十分重要。

总之,远程教育让我们农村边远地区的学校也搭上了信息时代的列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够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开阔我们的视野,优化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研究,用活远教资源,把远程教育全面的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下载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000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00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土音乐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所谓乡土音乐资源,是指学校所在地区在历史传承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资源,包括声乐和器乐等。我们认为,乡土音乐资源可以有选择地进入音乐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

    浅谈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提要: 远程教育资源对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利用远教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必须实现对信......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 教学中的运用 隆阳区河图镇中心小学 梅勇伟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运用信息化的......

    浅析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民乐县南丰学区渠湾明德中心小学 魏 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依靠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来完成。......

    动画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动画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解决小学教学中的不足,将动画资源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1.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动画故事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极其......

    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计划

    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计划 马金芬 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新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

    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电视的普及使用也让影视资源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各行各业也能......

    数字资源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数字资源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焦村镇纪家庄小学 教师 李倩红 现代教育技术伴随着科学的发展、普及和课程改革的脚步声,悄然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