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对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法学习方式的研究
对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法学习方式的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带着几许熟悉,带着几许亲切,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回顾两年来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我们通过各种研讨活动和教学实践,深刻认识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如何培养高中学生控究式的学习方式。这是一个理论总是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笔者在参与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针对高一年级学生有一定主见,有个性、活泼好动,喜欢体育活动的特点,进行了“控究法”教学法的研究,不思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
一、探究法学习方式的视角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主动进取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如日中天,越来越高,但青少年学生普遍面临的一个新的困惑是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强调和谐人文素养环境,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与竞争。据相关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80%的人缺乏创造力,14%的人具有初步的探究创造能力。而新课程明确强调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创建探究法学习方式,是时代的使命,势在必行。
探究法学习方式就是在教师的引导激励下,学生呈现出多向发散性思维状态,自主强化信息,大胆设疑问难,敢于提出异见,善于表现自己,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正面原地双手抛实心球教学,教师提出“怎样才能把实心球投得远”这一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练与合作讨论得出答案。教师再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取决实心球远近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带着疑问再次通过学习,分析得出答案。由此可见,主动性学习是探究式学习的基础,探究是学习的核心,有探究才会有创新,探究式学习是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内驱力,合作性学习是形成探究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为此,课堂上教师以外驱力推动学生的内驱力,形成合力并发挥作用,是培养学生探究法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二、探究法学习方式的维度
探究法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其运作维度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合作,真正体现“实践本位”的教学观,注重将思考权、发言权、实践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运作的特点是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发展性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既注重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习的过程。探究法学习方式的过程就是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以平等合作为流程,始终将学生置于动态的学习情景中,激励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运作的要素特征是主体性、主动性和发展性。主体性行为表现为自主、自觉、自律和超越。所展示给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选择余地,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主动性行为表现为兴趣、爱好和激活,其呈现方式是学生不受过多要求的制约,在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选择学习,注重自我个性的张扬。发展性行为表现为三维体育价值取向的升华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运作模式为自主学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评价反馈。灵活、多样、开放、互动诠释了探究法学习方式的精彩。所展示给学生是依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如:不同的体育基础,不同的身体形态,不同的主动能力,采用分层递进教学,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探究法学习方式既是学习的需要,更是一种发展性学习的乐趣。
三、探究法学习方式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每个学生,使他们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探究式学习,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热
用心 爱心 专心
门话题之一。探究式学习是人们在从事某项活动时多次寻找运动规律或解决办法的过程性行为,是发现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就表现为学生为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反复尝试探索,从而达到逐步理解知识和掌握正确技术动作技能。其运作的策略:
一、给学生多一些选择,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由接受模仿转向主动探究。例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提出“如何才能跑得快?跑得快取决于哪些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自主练习,自主思考,教师适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对难以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能较好完成的学生提出新的要求,鼓励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寻找自我发展,不断提高自主探究、自主学练的意识与能力。
二、让学生多一些想象,多一份自信,多一些展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创造的空间,引导学生联想各种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想象是合作交流的重要载体,是创新的基础,是学生之间心灵撞击的重要途径,想象和交流学习方式在学生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个性的自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正是落实《课程标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具体要求。体育是运动的科学,运动的主体是人,是学生。我们追求的是一个人性化的不断地运动的过程。让学生展示自己,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的“闪光点”亮给大家,从而与师生共同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和再升华的激励。在这一流程中,教师还要十分注重积极地为学困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让他们勇敢地展示自我。这些正是使他们获得师生认可和帮助,感受大家关注,展开合作探究学习、沟通交流的极好时机。让学生通过积极的个性化展示,充分展示学生间、师生间的沟通、合作、探究、交流、评价和提高,使学生从整体上获得更大的推动和提升。如:篮球运动拍球游戏教学,当学生学会体前拍球后,教师可问难让学生尝试做其它运球动作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大胆实践,勇于探究,于是学生通过想、议、练,体侧运球、体前低手运球、体前高手运球等等水到渠成。这样,学生在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想象力,增强了自主学练的自信心,他们的探究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自然得到发展。
四、探究法学习方式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就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使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与锻炼,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都能得到最符合实际的评价,都能参与 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2、主体性原则: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要变“主演”为“导演”,由“主角”转“配角”,始终以“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3、差异性原则:重视差异,承认学生个体差异,这是当前新的课标准实施过程中有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个体不同需求,按能力、按性别、按年龄、按项目,多方法,多把尺子,分层递进,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进,逐步形成乐学乐练,自主全作探究学习,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4、创新性原则:”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意识和能力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灵活地设置一些问题,给学生架设和提高更广阔的舞台,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疑难,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大胆质疑问难,多方开拓学生思路,不断拓宽学生的个人视野,是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
用心 爱心 专心 2
5、趣味性原则:趣味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没有丝毫趣味性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审时适度地结合教材内容,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和谐民主的教学平台,让学生以平静的心态,置身教学氛围,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充分分享体育的乐趣,发展个性,以良好的人文素养环境,展示探究法学习方式的精彩。如:篮球运动投篮教学,先让学生自由尝试各种各样的投篮方法,然后让学生依据自身条件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投篮动作。教师再引导他们自主组合成学习小组,巡回指导。这样,学生趣味性招式得以充分释放,同时也是对学生取得成果的认可,一种快乐的享受。
总之,我们教师要博采百家之长,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对探究法学习方式的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实现自我超越,步入教学殿堂,更有利于提高实施的社效性,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教学。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二篇:新课程高中体育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现今高中体育教育存在很多弊端,如很多学校不太重视体育教学,大多是形式化的课程,教师没能够按要求进行教学,或者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大部分是自由活动,没能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反而使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降低。更有甚者,体育课被其他课程占用,体育教学的时间被大大缩短,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这种体育教学现状与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大相径庭,所以我们需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体育;教学探究
社会发展需要全能型人才,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单方面发展学习或者其他方面,就会出现短板,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体育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对体育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重视起来,以下是针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一些探究。
一、合理安排课时
高中体育课时安排大部分是不合理的,其不合理体现在安排的时间和时长不合理。很多学校会将体育课安排在一周活动或者班会多的那一天,导致体育课与其他事情出现冲突,体育课往往会被取消。特别是到了高三阶段,很多学校为了完成其他学科的教学,会占用体育课的时间,将体育课的时间分配给其他学科,这样大大缩短了体育课的课时,体育教学难以开展,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得到更丰富的体育生活,身体素质也没能得到锻炼。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合理安排课时,学生可能没有热身就进入了正式的教学中,这样会使学生不能够逐渐适应运动强度,既没有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在新课程中,应该要保证体育课的课时,合理安排课时。比如学校可以以单双周轮换交替的方式来错开与其他事情的冲突,教师也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程,减少学生的负荷。
二、教学内容创新与多样同步发展
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是单一的,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主,通过老师讲解或演示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体育课本来是一个具有活力与生气的课堂,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降,在体育课中缺乏积极性,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的体育教学应该创新教学内容,使其变得多样化,教学内容多样化是教师因材施教的体现。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不仅仅讲解课本上的篮球技巧,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外国的球星和球赛,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分享一些球星训练图片和视频,图片和视频比简单的口述和繁杂的文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组织进行篮球对抗赛,在比赛中训练学生的篮球技巧。此外,还可以在篮球教学中穿插情境教学,模拟正式篮球比赛,让学生感受体育竞技的乐趣。多样化的教学能够使更多的学生融入到体育学习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发扬自己的个性,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到身心全面发展。
三、增强体育精神的培养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实践技巧的教学,强调实践的过程,却往往忽略了体育精神的培养,体育精神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也尤为重要。体育是一门集竞技性、开放性,娱乐性于一体的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教师更能够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学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将体育精神渗透到教学中去。体育精神可以是团结与协作,可以是拼搏与进取,可以是信念与追求。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体育竞技精神的同时,可以引入一个榜样人物让同学们进行思考,像奥运冠军等,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也学习了榜样人物的精神。另外,很多学生在比赛中往往注重竞争,忽略合作,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比赛,让学生分组合作,一起参与体育竞技,使学生将体育精神融入到实践中去,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素养,发挥出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
四、提高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
体育创新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创新意识则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一个基础。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探索心理和求知欲望。传统的教学课堂是严肃的,学生在课堂中感到压抑,而创新意识需要一个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所以需要加强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另外,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复杂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障碍。这样能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更能集思广益,从而通过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跳远的教学中,学生在起跳时普遍存在着出腿部弯曲不够,摆臂幅度过大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模仿学生的错误动作,以错误的动作给学生示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发现错误,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和分析,教师再加以指点,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更能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形成自我的创新意识,来提高创新能力。体育在高中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应该得到师生的重视,现今的体育教学要在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以新课程理念指导高中体育教学,以创新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体育还能让学生得到锻炼,以更好的精神体魄去投入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海棠.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4:114-115
[2]聂亚楠.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4,20:129
[3]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三篇: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及其培养论文
高中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在传统的教学思想影响下,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学生的教学只注重理论技能的传授,对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以及兴趣的培养没有注重,这些就不利于学生的体育素养的提高。通过从理论上对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培养研究,对实际教学发展就比较有利。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重要性及影响学生兴趣的因素
(一)高中體育教學中学生兴趣培养重要性分析
体育是各个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都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没有注重,从而就造成了体育教学的效率比较低[1]。高中的体育教学兴趣培养,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效果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所以加强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挥。能在兴趣的培养下,对学生的学习体育的欲望也能增强。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实际的高中体育教学当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有着诸多影响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就有着阻碍。其中学生自身的因素方面体现的就比较突出,一些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没有充分化,在对体育锻炼的价值上比较缺少切身感受,一些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目标没有明确化等。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学习不积极的重要原因,对学习体育的兴趣方面也会有着很大影响。
再者,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影响因素,还体现在体育教学方法以及内容层面。主要就是对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不适合,没有注重正确的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等,这些也会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影响。加上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大,在对体育锻炼的时间上受到很大限制,这些都会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2]。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方法措施实施
为能保障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目标实现,笔者结合实际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在这些方法的实施下,就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水平提高。
第一,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就要注重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的激发。在这一方面就要能通过外部的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水平,对学生的好奇心理以及好动心理得以满足。在对外部奖励的方法实施中,要注重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以及锻炼规范进行明确化,在奖励措施的实施层面也要能规范[3]。然后要注重对学生体育成就动机的激发,让学生能够在体育练习中敢于面对各种挑战,让学生在体育练习中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成绩,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等。在体育的动机方面得以激发,就能有利于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激发。
第二,注重体育教学的内容多样化呈现。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培养要从多方面加以充分重视,可将体育舞蹈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将体育和音乐以及舞蹈紧密的结合。这样就比较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性格葛铮,对吸引学生学习体育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在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下对学生的运动兴趣的激发也比较有利。除此之外,就要注重对拓展训练的加强,让拓展小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多样化呈现,对学生的兴趣激发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第三,为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就要能注重将体育锻炼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高中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就要能充分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将体育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4]。将生活当中的典型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提取,如可将学生在早晨进行俯卧撑的练习,可以一边练习一边播放音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就能有助于学生自身的体能增长,在体育的考核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树立体育信心。
第四,高中学校要经常性的开展体育比赛的活动,以及对体育的场地和器材等都要能够有效的优化和改善。在这些方面得以充分注重,就能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体育练习的要求,这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能打下坚实基础。在学校要常开展和体育相关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当中获得荣誉感,让学生能够树立其信心。
三、结语
对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水平提高,就要能充分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在这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实际的体育教学。通过从理论层面对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研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为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只有充分注重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真正有利于整体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才能起到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闫建海.高中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J].中华少年,2016(25).[2]曾令宏.略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6(26).[3]张文将.浅议高中体育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祖国,2016(15).[4]刘士兵.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4).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式研究论文
没有想象的思维是干枯黯淡的,没有创新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教会学生想象和创新,不仅是为了应对高考,更是为了让他们拥有更丰富更多彩的人生。想象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联想过程,通过对许多有联系的现象的观察、分析、联想,找出本质的或有规律性的东西,为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依据。
当前,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重视,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语文应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因为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备条件。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与创新潜能。”想象伴随着人们走到了信息时代,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正是因为人类不断地创新和想象,再加上不懈的努力、探索和尝试,人类才一步步将想象变成现实。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的教育似乎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它渗透在各科知识的学习中,在语文学习与应用中更是处处出现想象与创新的“身影”。尤其写作文更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没有想象力的文章是干涸的、乏味的。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想象力的挖掘与培养是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进行的。首先,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的教学思路要更新,教学方法要改进。认识到这一点是在讲完《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两课之后,我让学生思考了孔乙己与范进同为热衷功名的文人,同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们身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并布置学生写一篇文章《假如孔乙己遇到范进》。让这样两个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迂腐之人“相遇”,结果发现,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汹涌而至的思潮不可遏止,写出了情节离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并且都在文中体现出两个人物鲜活的性格特点。由此我受到很大启发,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教师要设计好有意义的课堂提问和课后训练,引导学生摆脱束缚,拓宽思路,不断创新。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精心设计的提问应该是富有启发性的。它的外延与内涵都应该是广泛的。但要注意的是,由于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上很多时候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眼睛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该脱去陈旧的外衣,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诠释、深入的思考,不能仅停留在教参的某些粗浅的解读和大致概括上。只有教师的理念新,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允许学生充分思考、有自己见解的同时,对学生思维的偏差给予及时的纠正。
和提问一样,平时的语文训练也应该富有启发性和层次性,使学生在思考和练习中创新潜能被挖掘出来。比如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老舍是着名的语言大师,他在这一课当中的景物描写非常传神。在设计这一课时,我就想通过阅读课文,先训练学生阅读时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归纳出几点描写景物的方法,然后迁移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用学会的方法写景物描写短文《春》。我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了幻灯片,电脑上出现了美丽的春景图,每一幅上还配有相应的古诗句,当这些诗意的画面出现时,唤起了学生对春的神往,脑子里就再也不会空空如也了。从阅读训练迁移到写作训练,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与创新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养成求新的思考习惯很重要。习惯的养成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主要通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一个标准答案,相信自己独立思考是有道理的。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师生共同研讨,彼此倾听。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思考和讨论的主人,他才会开拓思维,不断创新。例如,在讲《胡同文化》这一课时,有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涵提出了质疑,有的认为汪曾祺把北京人说得太冷漠,不符合事实,有的认为作者是将这当做一种京味文化来看的,不是写实……我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互相倾听、反思、推翻,渐渐达成了共识。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敢于想象,勇于创新。
没有飞翔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没有创新的学习也不是成功的学习。没有想象的思维是枯萎的枝丫,没有超越的天空不会广阔,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只要时时记得培养,常常正确引导,学生就会有丰富的想象。
第五篇: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素质教育理念与模式已在我国实行多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教学思想的地位有所动摇。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被打破,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诸多不利于教学改革及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问题。下面我就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教学观念的落后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师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只要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课本上的全部知识传递给学生就是对学生负责任。因此,许多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量,将自己所知道的全部知识都给学生讲解一遍。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传统的教学思想下,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努力地教学,而忽略了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只关注如何教学生,会让初中数学课堂变成教师的独角戏,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活动的不足,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协作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学效果不佳。
2.数学教学方法落后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广泛存在于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只能看到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学生没有发言权,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被压制。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甚至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想要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却被教师打压下去,教师认为学生的无故提问是对自己课堂权威的挑战。这样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另外,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还存在过于简单与机械化的问题,为了促进学生数学成绩及升学率的提高,教师不关注学生思考与创造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题海战术对学生的做题技巧和能力进行培养。教师没有给学生创造举一反三的机会,大大影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3.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不明确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科学、充足的学习动机,这对于学生积极性及学习效率的提高都十分不利。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配合者,一直跟着教师走,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这些知识,只知道学会就行了。另外,在学校之外,学生在家长与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学习,很难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积极发展的重要阶段,缺少学习动机的学习行为并不是他们想要的。长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了初中数学学习质量。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
在实施教学改革的今天,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都应当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下面我就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考行为的引导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于社会的认识不足,在这个阶段很容易出现情绪的波动及脆弱心理产生等问题。冲动与偏激是初中生的个性特点,缺少了正确的引导,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不良情绪,无法开展正确的学习行为。所以,在教学创新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注意力放在问题的准确分析上,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数学问题。许多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及空间感还没有形成,对于数学知识也很难进行深入理解。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质,而不是课堂教学的量,每个数学问题的提出都应当服务于学生探究习惯的养成。比如在讲解《平行线及其判定》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提出“什么是平行线?”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平行线的概念进行思考,通过分享自己的想法,促进平行线概念的得出。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满足哪些条件可以证明两条线为平行线?”这样的问题,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探究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给学生充足空间和时间的数学课堂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2.引导学生多做数学假设
数学课堂不应当是死板的课堂,更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课堂。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固定的套路,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会让问题的魅力大大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也有所区别,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不同的假设进行问题的探究,在和谐与民主的氛围下共同研究数学知识。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假设,有利于学生数学减轻学习压力。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证明,假设与反驳,在多次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教师可以列举出“边角边”、“边边边”等几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让学生判定哪个条件正确。在判定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假设,假设条件是对的,那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在假设与证明中,学生成功地探究习得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3.加强课后反思活动的开展
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到底如何,不是由教师的上课感觉决定的,更不应该由学生的分数决定。教师要引导学生做课堂教学活动的评判者,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活动中学习到了数学学科知识,掌握了一定量的数学学习方法,那么数学课堂就是成功的。教师要经常进行课后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进行教学安排才能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学生也需要进行课后反思,想一想课堂活动中有哪些部分是自己不太适应的。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的需求,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科学化与人性化,从而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动探究者。
三、结语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重要时期。在初中教育阶段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的个人学习及人生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探究性活动的开展会激发初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其问题提出及解决的能力。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每一位一线教师的支持,利用灵活的方法开展探究教学,更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