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入情智共生 课堂构出精彩
导入情智共生 课堂构出精彩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师,要作情感的火引子,展示语文课堂的情趣与魅力,要用艺术的巧手,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用情感激发兴趣,用兴趣培养智慧,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情智共生的乐园! 关键词:导入;课堂;精彩;教学
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没有激情的课堂,如同没有清流的溪涧、没有清风的丽日、没有清音的幽谷、没有清香的荷塘。”而巧妙的课堂导入更会使课堂多一些情趣、多一份灵动!怎样设计课堂的导入,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破题导入重在“解”
根据文中的题目、文眼等关键性部件导入。题目、文眼在结构上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内容上又往往是文章的主题所在,它是作者匠心经营的结果,也是我们理解、认识文章的钥匙。文眼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课文题目本身就是的文眼。
如我在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伯牙绝弦》一课时,首先在“绝”字上下功夫,问学生“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伯牙绝弦”(伯牙不再弹琴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走进《伯牙绝弦》感受一下这千古流传的真情故事。
抓住题目、文眼导入,有利于学生对学习重点的把握,也可以使教师很快由导入切入正题,而本课则直接让学生把握了情感主线。
2.谈话导入重在“引”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可以诱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动,能迅速进入求知的最佳状态。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
在教学苏教版第十册课文《卢沟桥烽火》时,教师激情导入:北京西郊有一座桥名叫卢沟桥,它不仅因桥上的狮子多而闻名,还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人。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它清清楚楚的记载着中国人民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场面,更拉开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卢沟桥烽火》一课就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一石激起千层浪。”简短而又富有激情的几句话,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学生对中国官兵英勇杀敌的精神充满敬仰之情,对日本帝国主义暴行的充满愤慨之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放纵奔流,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板画导入重在“巧”
一位老师在教学《鹬蚌相争》一课时,以谈话导入拉近学生距离。在课堂上教师首先问:“知道老师姓什么吗?”学生回答:“姓毛。”教师接着问:“还是什么毛?”学生回答:“毛笔、毛发„„”教师又说:“对,有一个大家熟悉的漫画人物,也与‘毛’有关。知道吗?”教师于是在黑板上画了“三毛”的形象,才开始上新课。这个形象看起来,只是课前谈话,似乎和本课教学并无关系,随着老师行云流水的课堂教学,学生与台下听课老师也都忽略了黑板上的三毛形象,但到了最后当学生明白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
理时,三毛形象已在教师板画下变成了一个渔翁,而黑板上的板书都已成为渔翁篓中之物了。此时的课前谈话才尽显其教师独具匠心之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谈话看似漫不经心,却又不着痕迹的妙偶天成。情趣盎然的导入,必然会拨动学生的心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染,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4.故事导入重在“言”
“言为心声”,语言学科培育情感,应充分利用精彩的故事导入,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激活语言,让语言所抒发的感情溢出纸面,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
一位老师在教学《鹬蚌相争》一课时,以故事《猫狗争肉、狐狸分肉》导入新课,怎样像老师那样声情并茂地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实际上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悟的过程,只有真正理解寓言故事里的语言文字,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地讲述。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的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充满情趣的设计中又饱含了对教材智慧的解读。在教学中教者让故事内化于学生的内心,最后才能让学生像燕国谋士苏代那样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以一个故事化解了一场战争。 5.猜谜导入重在“思”
来自江西师大附小的熊海滨老师,曾经执教高段《匆匆》等课。他儒雅的教学风格让我们记忆犹新。今天他敢于突破竟执教低年级
《荷叶圆圆》一课,虽然是男教师没有女教师教低年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他课堂猜谜式的导入一下子就勾起了小朋友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了欢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且所设计的谜语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都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最后竟能把生字词用儿歌串连起来,不能不让人佩服于其精巧的构思,独特的设计和深厚的语言功底。 来自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许嫣娜老师同样是执教《荷叶圆圆》一课,导入中更是与众不同,有猜谜,更有趣的是教师能边唱儿歌边板画,把喜欢荷叶的小动物和小朋友们栩栩如生地展现于我们眼前。整节课流畅生动,到了最后,黑板上就是一幅雅致动人的画。
6.问题导入重在“疑”
王崧舟老师的导入设计就更有悬念了,围绕寒山寺的钟声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以时间的纬度从现代到古代把关于《枫桥夜泊》的诗词以一个个分镜头展现在我们眼前,设置疑念:“为什么寒山寺的钟声有这么大的魅力?主要和一个人有关,和一首诗有关。”从而引出千年不朽的《枫桥夜泊》。教学导入,更是匠心独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师,要作情感的火引子,展示语文课堂的情趣与魅力,要用艺术的巧手,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用情感激发兴趣,用兴趣培养智慧,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情智共生的乐园!
第二篇:情智互动 言意共生
情智互动 言意共生
——山东省“生本高效语文课堂”课题成果展示会《穷人》评课稿
文登市实验小学
杨昱婷:各位老师,大家好!刚才我们观摩了邹勇老师执教的《穷人》一课。周一我们已经召开了课前会议,会上,邹勇老师进行了说课,在坐老师积极互动,完善了邹老师的教学设计,同时还确定了“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学生参与度与教师顾及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时间分配及目标达成度”四个观察点;王海侠老师和王莉萍老师还结成了合作观察共同体,针对一个观察点,进行分工观察、合作研究。下面,首先请邹勇老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邹勇:大家好!《穷人》这篇文章故事情节浅显易懂,但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是学生独立学习很难发现的。所以,这堂课,我着力引导孩子们在理解文中人物“大爱”、“博爱”的同时,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初步感受大家的语言魅力。另外,这节课我也力求实现“生本高效”,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教师教了也学不会的不讲,谨慎取舍教学内容,尽力做到长文短教。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比如,教师放手不够,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不到位,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语言文字的训练过少、教师评价不到位等等,还请在座的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杨昱婷:刚才,邹老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课后反思。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自己的观察点,结合观察记录,对本节课进行点评。谁先来?
田晓玲:我先来吧!我选择的观察点是: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我们都知道,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教师能在“问“字上下功夫,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本节课邹老师共进行了31次提问,其中,有效提问24个,占所有提问的74.4%,低效提问1个,占所有提问的3%,无效问题4个,占所有提问的12.9%。在有效提问中,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问题有22个,如:上课伊始,老师提问小组长“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组织大家交流学习?”;在品读描写渔夫的段落时,教师提问“大家读读这两句话,对比一下用哪个词更好?好在哪?”等等,这类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发散性问题有2个,如:“桑娜的这一想法,还体现了她怎样的心情?”“西蒙临死前僵硬的手到底要去抓什么呢?”这样的问题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给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度理解,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过,邹老师说,桑娜是怎样想的?这个问题表述含糊(其实是一次无意义的重复)另外,“对不对?”“是吧?”,这种简单呼应式的提问,应属无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量避免。总之,教师提问是一门艺术,让学生——能够思考是基础,愿意思考是前提,深度思考是关键,学会思考是目的。这节课的教师提问,邹老师正是根据小学高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巧妙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邹勇:刚才田老师提到的“对不对?”“是吧?”的确是我教学当中的口头禅,这样的提问对学生而言毫无思考价值,而且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显得啰嗦,我一定努力改掉。
初朝霞:好,我再来说一说吧!本节课,我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观察,下面,我结合观察的内容作简要分析。本课有两次合作学习:一是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二是品味桑娜忐忑不安的复杂心情。第一次用时3分钟,第二次用时7分钟。短短的时间内,小组长能迅速组织小组成员有条不紊地听写、朗读;抽写完毕后,大家能迅速找到对应的合作伙伴批改,并主动订正;一位同学朗读,其他成员有的指着书上的句子频频点头,有的适时说出自己的不同理解;交流成果时,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一句的交流形式,无不体现出小组同学已经形成了有序高效的合作机制。尤其可贵的是,同学们能把小组中解决不了问题,如“啸”字最后四笔的笔顺、“自作自受”中“作”的读音写在黑板上征求大家的意见,可以看出师生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已经找到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便捷途径,值得我们借鉴。
另外,我还发现,每个组长手中都有一张“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卡”。(我特地跟学生要了一张,给大家展示一下。)在这张表格中,既有对学习情况的评价,又有对合作方法、合作态度的评价,这样把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对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其实,除了生生评价,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的评价和指导作用,也非常重要。这节课邹老师参与了小组的合作学习,但更多的只是倾听,如果老师能俯下身子,听一听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看一看小组的交流情况,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就能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更有效。
杨昱婷:初老师说的很有道理!小组学习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从面上来说,我们先指导哪些小组,后指导哪些小组,需要教师认真观察,迅速确定帮扶点;从点上来说,教师要深入帮扶小组,迅速了解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后,进行有效指导。与此同时,教师还可根据自己了解的学情,确定下一个环节的主要发言人,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好,谁来接着点评?
张海芳:我来说一说吧!我的观察点是:学生参与度和教师顾及面。本节课,学生单独发言的总次数为45次,人均次数为次。其中,发言1次的有1.25个人,2次的有12个人,3次的有7人,4次的有6个人,5次的有1个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面很广,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而且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这种面向全体、以生为本的课堂,正是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要义所在。除单独发言外,本节课学生之间的交流5次,小组讨论2次,上台板书或小组展示2次,可以说学生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生听、说、读、写的多种能力得到发展。此外,学生的参与品质也很高。以第9段的学习为例:集体默读时,同学们能够沉下心去读出自己的感悟;小组朗读时,他们能够感情投入、绘声绘色地读出自己的体验;集体交流时,他们能做到认真倾听、互动指导,把课堂学习推向高潮。还有一点,就是教师的顾及面。从行走路线来看,本节课邹老师基本上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但也存在一定的盲区,如靠近教室西南侧的学生老师有所疏忽,这也给我们以后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莉萍:我再来说一说吧!在本次课堂观察中,我和王老师组成了合作观察共同体,以“教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和目标达成度”为观察点,进行了课堂观察。邹老师的课堂教学主要分为两大板块:检查预习和探究质疑,评价反馈蕴含其中,拓展延伸课后进行。其中,检查预习用了11分钟,占总时间的26.8 %;探究质疑用时30分钟,占总时间的73.2%。这样的时间分配,为更好的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提供了有力保障。邹老师,我想了解一下,检查预习和探究质疑两大环节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您能说一说吗?
邹勇:“检查预习”的具体目标是: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教给学生识字、积累词语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解疑”部分的具体目标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具体的语文实践中,深刻感受穷人的“善良”,初步学习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神态、动作、语言、细节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王莉萍:好,围绕邹老师所说的目标,我们首先来看检查预习环节,他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穷”字,渗透了“看字形想字义”的识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以及“啸”、“自作自受”的集体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通过“学习星、倾听星、指导星”的反馈情况看,虽然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不错,但在倾听别人发言和指导同伴学习方面,还有待于继续培养。此外,邹老师在充分掌握文本特点的基础上,抓住文中的主要人物,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话概括主要内容,也得到了很好的收效。可以说,这一环节的目标达成度是比较高的。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得到了全方位发展。王海侠:为实现“探究解疑”环节的目标,邹老师由学生的集中关注点“忐忑不安”一段入手,引导学生通过默读、交流读、模仿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桑娜的复杂心情,理解“忐忑不安”的丰富内涵。“自主学习记录单”的使用,可谓是“一举多得”:“桑娜 的想”——这一空白处的填写,促使了学生对句子的深刻感悟,提高了学生的用词能力,同时也为他们运用朗读更好地表达情感提供了帮助。紧接着,邹老师又以学生的个性感悟为生发点,和学生一起探究桑娜产生复杂心情背后的原因。由“为什么自责”引到“家庭穷苦”一段的品读,由“桑娜到底害怕什么”引到“对渔夫描写”的品评;由“他们到底是为了谁?”引到对“西蒙伟大母爱”的感悟,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最重要的是,无论在哪一段落的学习中,邹老师都以“文本”为例子,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托尔斯泰在写作上的精妙,真正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王莉萍:为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我们还准备通过“课后检测”和“课后访谈”来进行,每个项目随机抽取10名同学参加。“检测”主要有两个题目:一是分别写出两个表现“环境描写”、“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的词语;二是描述一个情境:课外活动时,小明不小心打碎了班级窗上的玻璃,他徘徊在教室门外,忐忑不安地想——让学生仿照课文描写心理活动。“访谈”也有两个问题:一是本课中,你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准备怎样解决?二是讲述文登市十佳市民——清洁工李玉坤资助孩子上学的感人事迹,让学生联系自身谈感受。“课后检测”主要考查“知识目标”的达成度,“课后访谈”则主要考查“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度。当然,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准备把这项工作放到下午进行。
杨昱婷:两位王老师说的多好!“生本高效语文课堂”就应该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就应该严格落实目标达成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长足发展的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
各位老师,刚才我们围绕邹勇老师的《穷人》一课,从不同的观察点,交流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帮助邹老师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思考因钻研而深邃,交流因碰撞而精彩!希望本次的课例打磨活动能给大家今后的教学工作带来帮助,谢谢大家!
第三篇:让情智共生走进语文课堂
让情智共生走进语文课堂
——蒲州中心校西厢小学 杜建霞
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更应承当起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弘扬人文精神的责任。怀特海说:“一个不重视智慧训练的民族是终究要灭亡的民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知识是通过外在获取的,而智慧是个体内在生成的。知识不等于智慧,但智慧统帅知识!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教师不仅教知识是肯定不行的,教师要通过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去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生成智慧。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怎样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呢?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认为: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情感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人的情感和智慧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处在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灵动,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尤其当人处在兴奋状态之下,往往会灵感涌动,妙思连翩,奇思异想,层出不穷。相反,人如处在压抑、恐惧的学习状态下,往往思维之门禁闭,大脑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要达到“心心相映”的美好境界,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情感,还要有教育的智慧。因此,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满情感,会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智慧,会使学生主动走进教材,走近教师,积极与教材、教师进行对话,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 发展。
一、入境------启动情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幼芽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得越多,对劳动的激动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的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在课堂伊始,就采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景,诱发学生启动情智,让学生以良好的心境体验文章情感,引起学生认知情感和愉悦情绪,在教学情智触发的教学环境里,学生可以徜徉在轻松愉悦的精神活动中,使个性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而教师可以自觉地按照一 定的教学规范来引导学生接受情智。
如《黄山奇石》一课,在揭示课题后,我让学生说说读完课题后最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举起手说最想知道黄山上有哪些奇石,那些石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正在同学们如此急切的时候,大屏幕上一段录像把学生们带到了心驰神往的黄山。此时,我们可以想象这节课上学生的学习热情了。再如《荷花》一课,上课伊始,美妙的音乐伴随着大屏幕上一大片娇艳的荷花就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视觉、听觉两方面上美好的感受更带来了美好的心理感受,学生怎能不受到感染,怎能不涌动出澎湃的情感呢?当学生的情感涌出,课堂在情感中开始,他们才会自然地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氛围,走进教材,主动探索知识。
二、感悟---------生成情智
感悟,是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直觉化技能,是语文智力技能的 核心要素。学生在生趣盎然的情境中感悟丰富多彩的语言,或概括,或想象,或思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同时,学生的情感得以生成,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情感,如对动物的喜爱,对英雄的敬仰,对太空的向往等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迁移,可推动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赏,并在品赏过程中使这些“原始”的情感得以发展,乃至升华;充分利用教师的情感,可以唤起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促使他们带着已有的体验,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一、初读感悟,引发情智
感悟的基础是读好文章。学文伊始,教师运用各种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法,让学生把文章读的正确、流利,引导学生把无声的书面语 言的含义通过有声的语言形式,正确、连贯地表现出来。
在教学《永生的眼睛》中,我说这是美国著名的作家琳达?里弗斯的一篇回忆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她向我们讲述了他们一家三代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是否把字词读准了,把课文读通了。(屏幕出现课文中的主要词语)指明读。词汇是语文的基石,任何阅读教学都不应该忽略,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可以总结出学词的三步骤:一读准确、大声,二读出意思,三记住难点笔画,而且每个步骤都充分利用体态语言和有效的示范与暗示帮助理解记忆。同时,针对孩子容易写错别字的问题,老师特别在难点笔画上提示,并让学生及时练笔巩固,培养他们观察识记难点笔画的好习惯。最后又让孩子接读成语,即学即测,生成显得迅速而 富有成效。教师的感情范读,也能准确地传情会意,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声传情,以情激情,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二、细读感悟,深化情智
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诱发创新思维的生成、引导学生适时适地联想,让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如在教学《永生的眼睛》一课时,我问学生,她能理解父亲的做法吗?伤心的琳达,不满的琳达,不理解的琳达。让我们来听一听琳达的心声。指明分别读伤心的琳达,不满的琳达,不理解的琳达。同学们,面对父亲的做法,琳达不理解,很不满。假如你是琳达,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咱们再往下看,当琳达长大了,爸爸也要捐赠自己的眼睛角膜,这时候,琳达感到怎样?(感到自豪)最后,当听到女儿也希望捐赠自己的眼睛角膜时,琳达感到„„(无比的骄傲)。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的阅读要有个性化的体验,这里包含了两个关键词“体验”和“个性化”。体验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角色感受,它不仅能再现人物表面的言行,还可以深入人物的心灵世界。利用角色体验的作用,为学生呈现了文本的故事情节,让他们更真实地接近人物的言行和内心感受。有了充分的体验,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自然个性了、丰富了、多元了,譬如“惊讶”、“痛苦”、“生气”、“不同意”、“不理解”等等。老师在交流中并没有束缚孩子的思想情感,而是引导着他们共同体验更多、更复杂、更打动人心的感受。可见,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丰富的,教师应注意 挖掘,让课堂保持在情感中发展。
三、表达----展现情智
通过课堂伊始的激情导入,通过课堂之中的以情激情,学生已经积蓄了丰富而炽热的情感冲动,心潮澎湃,情绪激昂。此时此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已是水道渠成。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表达与思维和谐发展的过程。这里的表达,不仅是口头表达,还包括书面表达。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丰富了知识、经验,积淀了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教师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理性解析,更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常常闪现和迸发灵动的火花 如在教学《永生的眼睛》一课时,我说我们为父亲的做法感到骄傲。父亲的内心深处和妈妈一样,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和希望。他们多么希望什么?(多么希望哪些盲人能够早日重见天日,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父亲的话是自己对生命意义的诠释,而老师的追问“你们同意父亲的话吗”,又是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自我思索。不管孩子的意见如何理由是什么,他们都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对生命的意义进行了一次认识和理解。而父亲的言行正是学生最好的心灵对照,从他的话 里,孩子们领悟到了奉献的意义与美好。
四、交流-----发展情智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感悟语言,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去亲身体验。这样,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心中涌动着许多体悟急需倾吐。此时,教师采用各种交流形式,让学生展示情智,并发 展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学生的情感以通过朗读倾泄出来之后,教师要进行总结了,深 情而充满鼓励的总结,可以把学生的情感延伸到课外。
如在教学《永生的眼睛》一课时,课文结尾处,我讲述了温迪的意外车祸后,说这就是永生的眼睛。你照亮了失明者生命的道路,你还给人们带来了什么?请提起你的笔,快速写下你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作为《永生的眼睛》这篇文章的结尾。抒写自己的感受。一篇文章可以读成长长的故事,一种情感可以生成无尽的感动。拓展,为文本的湖水投入了一块巨石,掀起了情感的波澜。温迪的意外车祸,那封沉甸甸的感谢信,在老师深情地、伤心地、崇敬地讲述中,温迪的美丽心灵连同那只可爱的马儿一起印入了同学们的心。情到深处自然流,老师水到渠成地设计了一个排比句式的练笔,既是读写结合的语言训练,也是学生对文章最后的总结和感受,“人文”和“工具”又 一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以上可以看出,通过老师深情而充满鼓励的总结,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延伸,从而又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那么,语文课堂也就 在学生的这种愿望下得到了延伸。
总之,语文课,我们既要浓浓的情,也要深深的思考;我们既要激情澎湃的课堂,也要思绪万千的课堂;我们既要情真意切的流淌,也要思维火花的迸射。只有让“情智”之花在语文课堂教学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常“艳”不衰!才能更有利于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新世纪的人才。
第四篇:情智课堂
情智课堂,成就未来
三年三班 陈蓉
走进恒大小学的校门,首先引入眼帘的便是“情智课堂,成就未来”八个金灿灿的大字,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我第一次听到“情智课堂”这个词是在2013年小店区新教师岗前培训期间,郭校长做的一堂专题讲座上,心里充满了好奇与疑惑。
经过查询和了解,我知道了“情智课堂”是情商培养和智商开发的课堂,是学校实施生命化教育的核心,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多彩、更灵动。情智课堂的关键落在“情”与“智”。“情”是指情感、情绪、表情、心情、情结、情趣、激情、热情等;“智”指智力、智商、智慧、睿智等。以情激情,以智激情,情智相生,促进学生的智慧不断升华,促进师生情智共生共长,不断焕发生命活力。同时,“情智课堂”也是整体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是全面落实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载体,更是培养学生智商与情商、兴趣与习惯、掌握知识与技能、彰显个性的核心阵地。“情智课堂”追求的是青少年生命的灵动,青少年情感的放飞,青少年智慧的碰撞,青少年人格的升华。
旨在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各科知识的发生和发现过程,从而萌发一种关于各科知识发生和发现、模仿和追求的兴趣。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形成学生的学科观念,要让学生养成进行“人文思维”、“理性思维”的习惯,在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每一个过程中,能用文理科的混合思维观察、审视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每一件事,不断形成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基本素养。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养成进行学科交流的能力,能初步运用一种简约、准确的学科语言来接受和表达思想,初步形成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养成进行学科应用的意识,初步具备应用学科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操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然口号不能只停留在这些理论性的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实践的过程。在课堂上真正地做到情智教育,需要全体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教师需要转变旧式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平等的态度还课堂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在我听了三年级两位老师的课之后,更加深刻的领悟到了“情智课堂”含义。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要学习的不仅是了解“情智课堂”,而且更重要的是向学校的教师不断学习如何实践“情智课堂”,努力为成就学生和自己的未来加油拼搏!
第五篇:情智课堂
情 智 课 堂
肥城市汶阳中学
一、“情智”课堂的缘起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总希望课堂上老师能激情澎湃,灵动机智,游刃有余;学生精神抖擞,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情感交融,智慧碰撞,如沐春风。在愉快和谐中,思维的河流在汩汩地流淌,智慧的宝库在悄悄地丰盈,情感的种子在茁壮地发芽。我们带着学生的期望和落实课堂应该是“唤起学生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理念的主阵地,我们把情智课堂作为播撒爱心,培养爱心的有效载体。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和灵动的表现,我们发现情智课堂正是我们苦苦追求的理想课堂。经过深入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我们对情智课堂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构建我们的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的决心与信心。为了让情智课堂这棵“教育的参天大树”茁壮成长,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
二、情智课堂的含义
“情智课堂”是情商培养和智商开发的课堂,是学校实施生命化教育的核心,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多彩、更灵动。它是创造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情景交融,情智共生,激发思考,生成智慧”的理想课堂。“情智课堂”的关键落在“情”与“智”。“情”是指情感、情绪、表情、心情、情结、情趣、激情、热情等;“智”指智力、智商、智慧、睿智等。以情激情,以智激情,情智相生,促使学生的智慧不断升华,促进师生情智共生共长,不断焕发生命活力。同时,“情智课堂”也是整体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是全面落实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载体,更是培养学生智商与情商、兴趣与习惯、掌握知识与技能、彰显个性的核心阵地。“情智课堂”追求的是青少年生命的灵动,青少年情感的放飞,青少年智慧的碰撞,青少年人格的升华。
三、情智课堂的理念:
情智课堂的理念就是唤起学生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课堂充满灵动,让课堂充满诗意。
四、情智课堂的培养目标
1、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各科知识的发生和发现过程,从而萌发一种关于各科知识发生和发现、模仿和追求的兴趣。
2、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形成学生的学科观念,要让学生养成进行“人文思维”、“理性思维”的习惯,在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每一个过程中,能用文理科的混合思维观察、审视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每一件事,不断形成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基本素养。
3、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养成进行学科交流的能力,能初步运用一种简约、准确的学科语言来接受和表达思想,初步形成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4、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养成进行学科应用的意识,初步具备应用学科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操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情智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与具体环节
(一)文科情智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启动情智-----生成情智------展现情智----发展情智 具体环节如下:
1、入境------启动情智
--------内涵:这是一个容易引发情感共鸣以至心灵震撼的过程,根据教学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景,诱发学生启动情智,让学生以良好的心境体验文章情感,引起学生认知情感和愉悦情绪,在教学情智触发的教学环境里,学生可以徜徉在轻松愉悦的精神活动中,使个性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2、感悟---------生成情智
-------内涵:感悟,是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直觉化技能,是学科智力技能的核心要素。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感悟知识,或概括,或想像,或思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同时,学生的情感得以生成,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情感,推动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在理解过程中使这些“原始”的情感得以发展,乃至升华;充分利用教师的情感,以情悟情,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促使他们带着已有的体验,投入到新课的的学习之中。
3、交流-------展现情智
--------内涵:教学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和思考文字的内涵,并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去亲身体验。这样,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心中涌动着许多体悟急需倾吐。此时,教师采用各种交流形式,让学生展示情智。
4、表达----发展情智
--------内涵: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表达与思维和谐发展的过程。这里的表达,不仅是口头表达,还包括书面表达。教师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理性解析,更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理科情智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情智驱动-----自主建构-----情智共生-----情智测评-----智慧提升
具体环节如下:
1、情智驱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创设学生可以感知到的各种具体情景,如日常生活情境、实验情境、习题情境、视频图片情境等,进行设问、引问、追问、曲问、反问、驳问等任务激发学生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饱满的教学激情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用趣味性、激励性、富有悬念、饱含幽默的语言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清晰、和谐、有韵律及节奏感的语调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课内不仅学到知识,而且还有一种美的享受。使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发挥,转化成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
2、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建构性、探究性、情境性。学生最终学会思维,不是教师教会他们,而是他们学会自主探究,教师所能做只是促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或经验能力自主感知、体验,获取关键信息,进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状态,进而发现、生成新的概念、结论、规律,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品尝“跳一跳,摘得到”的成功体验。
3、情智共生——学生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所以离不开在教师引导下的小组合作交往学习。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预设的问题,不断追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师生、生生、生本、自身多层面立体化的对话碰撞中,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合作与探究,水到渠成,由已知生成新知,由现象得出结论与规律。
4、情智测评——利用精选、精编巩固练习,当堂训练,及时检测,反馈学习达成度。通过教师的点拨及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或全班展示,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情智水平。
5、智慧提升——在自主测评基础上,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帮助学生进行“归类分析,总结规律”,上升到学习方法策略,提高学生解决新情境陌生问题的迁移变通能力。
六、情智课堂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一:课堂教学要善于发现教材中情、智的结合点,以情感为纽带,构成一个“情—道—智”新的教学骨架。
启示二:课堂教学要处处可见学生的“尊严”、“个性”、“自由”、“活力”,在平等的对话氛围中,以情激情,以情唤情;用自己的智慧火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以智启智、以思启思。
启示三:课堂教学要始终关注文理课堂教学的人文性与科学性,注重在文字阅读理解的教学中生成情智,在读、写、算、思的训练中培养情智,在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感悟中升华情智。
启示四:课堂教学,如领学生登山;同时引导不着痕迹,“大道无痕”。
启示五:课堂教学,轻松但不失深邃,讲究与孩子心灵融会贯通,为青少年的生命成长
而教,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