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新目标》使用说明体会
阅读《新目标》英语新教材《使用说明》
心得体会
高台三中 杨生华
一、英语教师对教材的看法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新目标》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于一体,包含了文化背景知识、语言学习策略、任务型语言学习成分以及语篇材料等多项内容,通过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学习程序,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使用这套教材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中学英语教师来说难度很大。首先是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多而杂,教师不知从哪里入手和如何确定重点。其次,教材中的生词量较大。第三,Section A和Section B中的阅读材料不仅语言结构较为复杂,而且语言使用灵活,许多生活化和口语化的语言从传统法的视角看非常“不规范”。然而,这些教学难点所反映的恰恰是语言的本质——口语性、交际性、工具性和文化性;也反映了语言学习的本质,即大量的输入是输出的前提,只有大量接触一种语言(包括其语音、词汇、结构和话语材料等),才能习得和学会。
广大英语教师们认为该套教材最成功的方面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教材编写理念新颖,编排体例活泼;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且富有时代气息;全书图文并茂,深受学生喜爱。
2、与每单元话题相配套的任务活动设计合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很有帮助。
3、单元内板块多,信息量与词汇量大,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教师们也反映该套教材相对难以把握。这主要是因为:教材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对教材中的一些词汇不熟悉;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辅助材料不够完善;教师用书中缺乏对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建议。教师普遍感到使用《新目标》教材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教材信息量大、词汇量大以及任务型活动多,这套教材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明显的帮助。通过不到一个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英语很好地表达自己;但是,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很快就被分化出来,即使教师努力帮助他们,他们仍面临掉队的危险。
二、学生对教材的看法
上学期我们调查了学生使用《新目标》教材的情况,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很喜欢《新目标》这套教材(认为单元话题有趣和比较有趣的学生人数占接受调查学生总数的81.3%)。学生对与教材配套的录音材料也表示出较高的满意度(认为录音效果清晰和比较清晰的学生人数占接受调查学生总数的70.6%)。学生对教材词汇量的看法与教材难易程度的反馈是:22%以上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很难;54%以上的学生认为较难;近23%的学生认为不难。可见,《新目标》教材的编写者比较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征,在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独到之处。然而,由于该教材是以为南美学生所编的教材为蓝本改编而成的,其词汇量与教材难易度与我国学生的实际存在较大的差距也不足为奇。
仔细研究调查表中的数据,我们认为有两个数字值得关注。一是多达54%的学生认为,课堂上还是老师讲得多或基本是听老师讲;二是近46%的学生认为,课堂活动的方式还是以大班活动为主或基本上只有大班活动。这说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还没有最大限度地深入人心,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需要进一步转变。
三、思考与建议
一套教材在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编写体例的前提下,评价它是否成功的最直接的标准看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新目标》教材的编写者较好地解决了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学的问题,但是在有利于教师教的问题上相对考虑得较少。除了教材本身词汇量大或内容难度较大之外,教材培训工作不够到位以及教师用书中有关课堂教学方法的指导和建议比较欠缺等因素也在客观上增加了教材的难度。许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处理和驾驭教材,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力求面面俱到的做法使教材难度较大的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为了让教师能用好这套教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调整难度与词汇量 :
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将教材中的词汇按“必须掌握”、“只须理解”和“不作要求”等区别对待;可以删除个别不常用的、对初中学生过难或过于冷僻的词汇。
2、加强教师用书的编写工作
教材编写者应考虑在教师用书中大幅度增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建议;应请一些既有教学经验又具有创新思维的一线教师参与此项工作,因为只有他们才能真正了解一线教师的困惑和需要。教师们还希望在教师用书中看到此套教材的评价系统和整体要求,以减少教师教学中的盲目性。另外,完备和完善教学辅助材料也是当务之急。
3、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
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是解决教师教的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最受教师欢迎的培训方式是互动式的,最受教师欢迎的培训内容是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师在与教材编写者面对面的交流和思维碰撞中才能更透彻地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才能为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奠定基础。培训中由一线教师提供的示范课或研究课更是教师研究和探讨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必不可少的平台。比如像今天的会议要多多举办,让一线教师全部参加并有机会发言交流。
4、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
(1)、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课程《标准》中的六条基本理念之一是“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有基础上的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也不能强迫学生学习单一的学习材料。同时也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始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教育、教学材料,并且为适应差异,可以分别对学生指导作业,使作业分量、难度和类别有所不同。
(2)、学习策略的调整
《标准》把“学习策略“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使用学习策略能够提高英语学习效果。英语学习具有动态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学习内容的不断变化而对学习策略不断进行调整。这是因为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也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因此需要变换学习策略。尽管中小学英语教学应当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还应有所侧重。小学应侧重听说,初中应逐渐侧重读写。学生要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同时英语教师也要帮助学生会运用和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3)、心理情感因素的培养
从小学进入中学,学生正处于身心发生巨大变化时期。这一时期学生从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情感、自我意识、道德观念都有很大变化。3~6年级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逐步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并着重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而进入初中阶段后,要逐步指导学生认识学习英语的目的和意义,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英语学习的结果有密切关系。教师要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
(4)、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评价方法的主要问题是:评价目标过度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忽视人文性,注重对单纯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考察,过分重视终结性评价,进而形成日常大量的教学活动以考试为中心,使本应是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变得僵化,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与伤害。而形成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它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着眼于学习潜力的发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能有效检测学生的语言发展状态和趋势,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5)、教学观念的衔接
教学观念上要从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向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转变,特别强调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培养。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提高对语言功能和结构的理解,更好地为交际服务。同时中小学教师应达成一种共识: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阶段性,更有其连贯性、连续性及系统性。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更重要的是交际性,这种交际功能应贯穿始终。
(6)、教师的衔接
皮亚杰说过:“有关教育和教学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是和师资培养有联系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合格教师,任何伟大的改革也势必在实践中失败。”中学也应派出教师到小学兼课,以增强中小学之间的沟通;同时还应组织中小学教师相互听课,进行角色互换,了解对方教育教学现状,摸清各阶段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索搞好英语衔接的方法。
(7)、教学模式与方法的衔接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以及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法上要从单纯机械训练和语法讲解转向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且应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小学英语应以听为主,读写为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尽量把语音材料和真实的环境、实物图片、教师的动作、表情、形态联系起来;而中学也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和情景,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第二篇:读《弟子规》体会
《弟子规》是一本启蒙我们的书,是教我们做人的准则。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这本书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如:讲孝顺、讲礼貌……就让我说说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吧!(以总述的方式,简要介绍所读的书及其内容和自己的感受。)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看的是,【入则孝】,主要讲要孝顺父母、亲人,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父母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我们好的,我们应当听他们的教诲,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伤心、生气。《弟子规》还提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拖拖拉拉或找借口推辞偷懒。这里让我想起了自己,以前爸爸妈妈吩咐我的事,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有时还找借口推辞,爸爸妈妈批评我、责备我时,不仅没有虚心接受错误,还强词夺理,常常是父母生气、伤心。现在真后悔,真想对爸爸妈妈说一声:“对不起,让您们伤心了。”接着看的是【出则弟】它主要教我们如何与家中的兄弟姐妹或长辈在一起相处,如何尊重别人。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当哥哥姐姐的要能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要能恭敬哥哥姐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处,减少之间的冲突,我们的父母看了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父母少操心,少了一点担忧就等于我们在孝敬父母。(以上两段以简洁的语言概述了书的内容,叙述清晰,由阅读引发思考,自然真实。)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
《弟子规》这本书一共分了5部分,每一部分都是(面让)人反省的镜子,都是个(让)人反省的指南针。读了《弟子规》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了,真是受益匪浅!但我们光懂永永远远是不够的,还要行动起来,认真实践起来!(通过截取“入则孝”、“出则弟”的介绍,自然引出全书的内容概要,但应该结合自己的生活事例或感想把怎么“受益匪浅”、如何“认真实践起来”具体表述出来,这样才能让人身有同感。)
《弟子规》它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让我明白人生许多道理,它还能教我如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体会这本书,共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吧!
主要讲的是要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友爱,言行谨慎,做人要诚实守信,对他人仁慈博爱,还要多学习,多读书,向圣人学习。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好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将来,一定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弟子规》分为八段:总序、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其中入则孝,教会我们要孝敬父母、亲人。父母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我们一定要听从他们的教诲,做到百善孝为先。其次出则弟,让我们懂得与兄弟、朋友和睦相处,如有一次同学打我,我刚要还手,突然想起《弟子规》,这点小事打起来多不值啊。谨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做事要谨慎,有规矩。仁就是仁慈,对别人要仁慈,是做人的基本道德等等。
《弟子规》教会我很多做人的道理,也懂得了很多规矩,我要用《弟子规》伴我一生。
感恩老师对我的教诲,感恩社会对我的包容,我感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给了我生命以及无限的亲情。我之所以明白,要对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恩,都源于《弟子规》的指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脾气越来越大,性格越来越急躁,面对父母唠唠叨叨的教育,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有时面对父母的斥责,我甚至会摔门而出,根本不顾父母的感受。那天在房间里读《弟子规》以后,我羞愧难当,知道自己错了,并且错得很过分。当自己摔门而出时,并不曾顾及父母当时的感受时,没有父母心碎的样子。
父母是我们人生中的太阳,他们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光明,是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又是他们为了我们辛勤劳作。当你失败时,总会有一双手关心你,呵护你,告诉你:“你永远是最棒的,相信自己一定行,别忘了,自己背后还有我们的支持”;当你受冷落时,总会有两个人出现在面前,伸出双手给你温暖;当你受挫折时,还是这双手将你从困难中拉出,让你冲破挫折走向成功。
感恩父母,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们要尽力孝顺他们,不要在父母永远离开的时候,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恩重如山,才知道自己该尽的孝心没有尽到。不要在父母永别了,才涕泪满衣地在他们坟前哭啊,嚎啊,到那时才知道悔恨。这是我读《弟子规》感悟出来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报父母,不能等;孝顺父母,不能等。
我感谢《弟子规》,它让我真正懂得了孝道,懂得了一切,犹如一盏明灯照我成长,为我指引方向。我将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弟子规》的真谛,回报父母,感恩社会,就让我们在《弟子规》的指引下,快速成长吧!”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从上学期开始,我们一遍遍诵读着琅琅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的深刻的教育,《弟子规》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给了我很多收获,很多启发。
《弟子规》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亲切教导,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道理。弟子规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默默地开导着我们,让我们健康的成长着。读了《弟子规》,让我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密钥,指引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丰富我的知识,充实我的生活,让我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除了这些,《弟子规》中的许多地方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感悟、体会的,只要同学们认真体会,一定会悟出其中蕴藏的许多“瑰宝”!
同学们,让我们来细细地品味《弟子规》吧,他会教导我们怎样学习,怎样做人,它就是我们身边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的校园沉浸在《弟子规》的洗礼中!!
第三篇:读《水调歌头》体会
读《水调歌头》体会
读《水调歌头》体会1今天,我读了宋代词人苏轼题写的《水调歌头》,读后我的心情复杂,犹如心乱如麻一般,百感交集。因为在这首词中,作者的寓意太深奥了,表面看去,好像只是在说希望离别的人能够平安健康,但是再细细琢磨这首词的内容,你就会感到思绪万千,对亲人挚友的思念之情顿时涌上心头。
这首词的上部分写词人中秋赏月,下部分写词人望着明月思念亲人,蕴含了词人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
当我读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时,我体会到词人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感到有些厌倦,所以他渴望飞往一个更美丽的月宫,但是他却经受不住这种寒冷。
当我读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时,我体会到词人似乎认为与其飞往寒冷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清影随人。
当我读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我体会到人有悲欢离合与月有阴晴圆缺一样,都是常理,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
当我读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我体会到即使两人远隔千里,只要两心相照,对明月的爱也可以把彼此分离的人融合在一起。
俗话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因此,只要相隔千里的两个人两心相照,也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虽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同时吸引着词人。但是在相比之下,词人终究还是亲手抹去了那虚无缥缈的幻境,从浮想联翩中回过头来,觉得还是有亲人挚友的人间更温暖亲切。
读《水调歌头》体会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没有苏轼把酒问青天的豪爽,我也没有苏轼对月宫的丰富想象,但每当我走在大学校园里,抬头望到天上的明月时,明月就像有意似的,总让我回想起故乡的`点点滴滴!
我的故乡在南方,有一条宽阔而且美丽的河流过故乡。故乡的人都管她叫母亲河。故乡的人在河的岸边修建了许多供人们休憩乘凉的小广场。
记得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的学校就在河边。在高考复习的那段时间里,我经常在天气好的夜晚,在晚修结束后,一个人来到小广场,静静的望着空中的月亮出神。
月亮仿佛就有这样神奇的效果,她能让我心情平静,她能把我身上的压力陡然卸去,她能还我一个愉快的心情。她不会生气,她更不会发怒,她只会带着她甜美的微笑默默的注视着你!这时你仿佛觉得这月亮似乎是为了你而变得愈加的明亮了!
又一次,我独自走在这位于异乡的大学校园里,我抬起头,看到了天上的月亮,我想到了苏轼,我想到了故乡那明亮的月亮,我想到了……
读《水调歌头》体会3触过泛黄的纸张,清熏的墨香,在指尖索绕。千古绝唱,一拔心碎,两行淸泪,摄魂的文字,残余着幽然的哀痛的温存。轻抚,哦!那不是如水的月,而是你心中那点破碎的慰藉……
秋天的夜,静谧而安详,融掉了所有的不安。柔柔的银辉浸没了你的全身,任凉风听乱了头发,却拂不乱心中的牵挂。凭栏远眺,泛光的湖面与天边的皓月相交织,唯美的弧线、浪漫的光点,你醉了,眼睛却空洞地望着皎月,以此寄托哀思。怎奈,一泓秋水,一轮碧月,载不动,你心中的愁苦。于是你颓然地合上了双眼,一滴晶莹悄悄在你眼角滑落,隽永的诗篇就此落成——《水调歌头》。苏轼,你一代伟人,傲人的才华闪越千古,可是当你执笔刻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该是怎样的心碎……
月亮在彩云的追逐下,吃力地爬了一截距离。出于眷顾,月亮把自已装扮得很圆。地塘上,孩童们挥舞着手中的灯笼,于是,橘黄的烛光在嬉戏声中泛开,鞭炮也欢快地唱起了欢庆中秋的歌谣,响亮且畅快,在每个人嘴角漾起笑容,看着家人的微笑,突然觉得自已与苏轼产生了共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啊!家人永远是最温馨的字眼,既然苏大诗人能够在孤独中寻找遥远的寄托,那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的家人……
读《水调歌头》体会4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深深的写着他的怀念,想着家人、皇帝的忧愁,通通映衬在这首诗上,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更是显得凄凉啊!回忆着以前家人一起团聚的日子,现在在这里孤零零的一人,也只能在中秋,跟家人同时看着那颗又圆又皎洁的月亮。但虽然同时看着月亮,却相隔两岸,不免感到惆怅。
中秋节,农历十五日。中秋节就像过年一样,家人团结在一起,一起在那又圆又大的月亮下,一起烤肉、吃柚子,还一起欣赏月亮。而看到那皎洁得月亮,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月亮种种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玉兔捣药等传说,我们不妨停下脚步,仰望月亮,说不定可以看到吴刚努力的砍伐着树木,玉兔“咚咚咚”的捣着药呢!
如今中秋节又到来了,家家户户都高兴得买柚子、准备烤肉用具,又在那又圆又大的月亮下,一起吃烤肉、吃柚子,高高兴兴的团聚一起赏月;全家团聚,宛如过年除夕一起吃团圆饭一样,团聚一堂,大家有说有笑的,这样的日子并不多,但只要好好珍惜,会得到很多快乐。比起苏轼来,我们的中秋不是比他好多了吗?
第四篇:读稻草人体会
读《稻草人》体会
江夏区藏龙小学四(2)班曹梦婷
一天,妈妈带我去书店买《稻草人》,还说回家要和我一起读,一看到封皮上那个带着绿色荷叶帽子的可爱稻草人,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稻草人》读书体会作文400字。一回到家,我就猴急的读起来。书中的稻草人是个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热心人,我越来越喜欢它了,可是读着读着,我的心情却非常难过,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可怜的老妇人?为什么孩子生病了不能住院,妈妈不能陪他,甚至连口茶水都喝不上,为什么他们家没有明天的粥……
后来妈妈告诉我,在很久以前,广大的劳动人民就是过着这样贫穷、困苦的生活,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拯救了他们,让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以前,大人们常常对我说,现在的孩子多好呀,吃得好,穿的好,玩的好,真是赶上了幸福的好生活,我却总是不以为然,有时候甚至因为得不到一个玩具,家长不给买零食而不开心,现在,《稻草人》让我明白了,我们这一代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以后我一定会珍惜现在拥有的美好幸福生活,健康快乐的成长,做个有爱心,乐于助人的热心人。
第五篇:深入读党史体会
读党史体会
作为一名党员,我再次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这次学习让我从思想到灵魂都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最先进的思想、最伟大的理想和最崇高的事业洗礼。
通过学习我们党的光辉历程,重温我们党从成立以来,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不朽的功勋。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时时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
一、业务精一点
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光讲大道理不行,没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先锋和模范作用也就显现不出来。作为一名医生,我们从事着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救死扶伤。医生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才能承担起拯救生命的重任。这需要我们平时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让业务更精一点,水平更高一点。
二、奉献多一点
做一个优秀的党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奉献比别人多一点。我们讲奉献,是指为了党的事业、集体利益,不计报酬,不在乎金钱、地位和荣誉,发自内心地去为社会和他人做一些事。谁能真正做到奉献比别人多一点,谁就能得到大家的承认和肯定,他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同样,作为党员,我们更应该把爱奉献给病人。不仅要解除患者的病痛,还要从精神上关心患者,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顺利康复。对于患者的要求,我们应该不厌其烦,认真的倾听并尽力满足。相信自己的付出,会让自己成为病人眼中的好医生。
总之,作为党员,要发挥先锋和模范作用,就要在业务上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业务比别人精一点,工作效果比别人高一点,贡献也就会多一点、大一点。在从医的道路上我会踏实走下去,希望自己能尽微薄之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